粟裕將軍名言
❶ 劉伯承的個人簡歷
1、人物簡介:
劉伯承,原名劉明昭,重慶市開州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
2、早年經歷:
1892年12月4日生於四川省開縣趙家場。5歲讀私塾,12歲開始接受新式教育。15歲時因父病故、家庭困難,被迫輟學務農,飽嘗生活艱辛,立志「拯民於水火」。
3、民主革命:
1911,劉伯承毅然選擇了從軍之路。他慨然道:「大丈夫當仗劍拯民於水火,豈顧自己一身之富貴?」他剪掉辮子,懷著富國強兵的強烈信念,投入了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
1912年2月考入重慶蜀軍政府開辦的將校學堂,學習各門近代軍事課程,同時熟讀中國古代兵書,《孫子》、《吳子》等經典名著的許多章節出口能誦。在將校學堂10個月,他不但學業出眾,而且以舉止端正、操守有持、惡習不沾聞名全校,被同學們稱為軍中「菩薩」。
4、土地革命:
1927年4月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暫編第15軍軍長,7月下旬秘密轉赴南昌,與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同年底奉派赴蘇聯學習軍事,先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後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
1935年1月指揮先遣部隊突破烏江,智取遵義,甩開了敵軍主力,使傷亡大半、疲憊不堪的中央紅軍獲得了一次難得的短期休整。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任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紅軍總參謀長、援西軍司令員等職。
5、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和政治委員鄧小平一起,率部奮戰在太行山上。他指揮部隊先後進行了夜襲陽明堡、設伏七亘村以及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冀南反十一路「掃盪」、百團大戰中的正太榆遼等一系列著名戰役戰斗,給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
他組建大量武裝工作隊,實行「敵進我進」,向敵占區、交通線廣泛出擊,粉碎了日偽軍的頻繁「蠶食」和殘酷「掃盪」。與此同時,他率部多次反擊國民黨頑固派對根據地的進犯,牢牢把緊太行山這道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南大門」,使「平遼半壁山」得以免遭敵寇的蹂躪塗炭。
6、解放戰爭:
內戰全面爆發後,兼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與鄧小平指揮所部以大踏步的運動戰,於1946年8月—1947年5月先後取得隴海、定陶、巨野、鄄城、滑縣、巨金魚、豫皖邊、豫北等一系列戰役的勝利,殲敵數十萬,解放大片地區,挫敗國民黨軍的戰略進攻,有力配合了其他戰場的作戰。
7、建國之後:
1949年4月參與指揮渡江戰役,實施京滬杭會戰,並親自指揮第二野戰軍主力分三路直出浙贛鐵路,解放了皖南、浙西、贛東北、閩北廣大地區。南京解放後任中共南京市委書記兼市長、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12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