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秋夜賞析

秋夜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6 21:35:27

『壹』 詩歌鑒賞:《秋夜》(朱淑真)

[作者] 朱淑真,南宋女詩人。生卒年不詳。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家庭,幼聰慧,喜詩詞,工書畫,曉音律。相傳因婚姻不幸,抑鬱而終。其詞清新婉麗,情真意切,憂怨悲憤,跌宕凄惻。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因自傷身世,故以「斷腸」名其詩)。[賞析]這首絕句言淺情深,辭淡味濃。一、二兩句緊扣題目,寫深夜無眠。首句交代無眠的客觀原因——秋氣蕭瑟凄清,錦衾單薄,佳人夜永難寢。次句剪輯了一個典型的動作場景——頻剪燭花,燭花即燈花。古人認為燈花是一種喜事的預兆,有杜甫詩句為證:「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獨酌成詩》)。燈花頻生當有賞心悅事,然而她卻無法消解這幽情苦緒。一個「頻」字盡顯詩人內心波瀾。「欲三更」呼應前句的「久」,本是酣然入夢的時刻,而她卻要獨剪紅燭,這就凸現了詩人難捱的寂寞、孤獨與愁苦。 三、四句由敘事宕開一筆而寫景,如何排遣這無邊的孤獨?還是睡覺吧,這「懨懨欲睡」與先前的輾轉無眠構成一個反跌,形成一個曲折。低眉恰見,床上鋪滿斑駁的皎皎月光、婆娑的梧桐葉影,但那床還是一片冰涼,有誰送來溫暖和慰藉呢?一個「涼」字,照應詩題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僅再次渲染天氣之涼,更是烘託了心境的的孤寂與凄涼。結句以「景」收束,意境清高,情味悠遠。這一句由室內轉而戶外,昂首望月,梧桐缺處,一輪皓月,四野空明,詩人的內心似乎暫時獲得了超脫,然而望月懷人,心潮又起,她如何能安然入睡呢?一個「缺」字,不僅寫出了梧桐枝葉遮掩明月的朦朧之美,也暗示出詩人的失落、遺憾的心情。三、四句景中融情,以景傳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載愁,這次第,人何以堪!全詩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氣清)而室內(燭花頻剪),又由室內(鋪床涼)到室外(月在缺處明),逐層遞進地反復渲染獨處的苦悶。針腳細密,四句之間照應緊密,銜接流暢,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意象鮮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細節勾勒精練傳神,給人以無窮的回味。[賞讀]朱淑真,宋代女詩人,自號幽棲居士,出身仕宦之家,曾隨夫遊宦吳越荊楚之間,相傳她婚姻不遂,抑鬱而終。陳霆《渚山堂詞話》卷二寫道:「朱淑真才色冠一時,然所適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秋夜》是一首閨怨詩,言淺味永,表達了女詩人幽居的憂愁怨嗟、孤寂落寞。前兩句敘事。首句直奔詩題,各點「夜」「秋」二字,交代了時間、心態、環境。「夜久無眠」已見怨婦愁緒滿懷,而時又逢秋,秋風蕭瑟,夜氣清涼,錦衾單薄,佳人永夜難寢,更添一層愁苦。次句緊承「無眠」,寫人事活動。既然輾轉反側難入夢,那麼如何打發漫漫長夜呢?空房寂寥,紅燭高燒,百無聊賴中,她只好剪燭花以消遣寂寞了。「燭花」即燈花,古人認為燈花是有喜事的一種預兆。杜甫詩雲:「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獨酌成詩》)。燈花頻生當有賞心悅事,而她卻無法消解眼前這幽情苦緒。著一「頻」字,寫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難寧。「欲三更」接續「夜久」兩字,極寫思婦飽受孤獨寂寞煎熬之苦。後兩句寫景。第三句轉折一筆,寫床席之月影。一個「涼」下得獨特,這是全詩的詩眼,照應首句的「秋氣清」,以觸覺狀態寫視覺形象。從窗外梧桐樹縫篩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駁駁地鋪滿了冰涼、空寂的床席,今夜誰會給她送來溫暖呢?這情景怎不令人涼從心生!「滿」字表面是寫光影之濃,其實是寫憂思滿懷,剪不斷理還亂的郁悶之感。這一句明寫屋內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虛實相生,韻味悠遠。末句寫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語作結,留給讀者無窮的想像空間。該句承上句,以頂真手法過渡,從床上之月光、樹影寫到高天之皓月,表達了詩人望月懷人的乍喜還憂的心理。「月在梧桐缺處明」,展現了一幅高遠、疏朗的秋夜月色圖。皎皎月華,她似乎憶起了曾經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甜蜜與浪漫;而如今,「瘦盡燈花又一宵」的時刻,又誰能與她「共剪西窗燭」呢?想超脫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處無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處」,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婦不得與意中人團圓的酸楚。

『貳』 《秋夜》最後一句賞析

傳達出作者對黑暗暴虐的統治勢力的憎惡和憤怒,對被壓迫被摧殘的弱小者專的同情屬,對熱忱追求光明的有笑著的贊美。尤其是棗樹的形象,表現出一種頑強抗擊黑暗、不克厥敵戰而不止的韌性戰斗精神,既是作者對這樣的戰斗者的熱情頌歌,也是魯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戰斗豪情的詩意寫照。

『叄』 朱淑真 秋夜 賞析

《秋夜》賞析這是一篇寓意深刻、意境獨特的散文。它以象徵的手法,借景抒情,
以物言志,寄託了自己與黑暗勢力抗爭,在艱難中頑強求索的精神。
其思想性、藝術性結合得十分完美。在這里,僅就它的藝術本身——
那冷寂深邃的意境,那既蘊藉又強烈既仿徨又執著的心緒,
以及那孤獨的求索者的形象略作分析。
首先是它冷寂而深邃的獨特意境。「奇怪而高」的天空,
映著冷眼的星星,灑在野花草上的繁霜,夜遊的惡鳥……這一切,
構成了一個清冷肅殺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秋夜。作者不愧是創造意境、
渲染氛圍的高手,他為這個特點的秋夜所選定的景物,均是冷峻、
清寂、肅穆的。它們以靜態居多,其間往往突然雜以鮮明的動態。
比如在一系列靜態的描寫之後,突然筆鋒一轉:「哇一起,
夜遊的惡鳥飛過了。」於是收到了「鳥鳴山更幽」的效果。
而那肅穆、冷寂、深邃的意境也隨著凸現了。
其次是貫串文章始末的既孤獨又悲壯、既彷徨又執著、
既虛紀又清醒的復雜心緒。這心緒的成功表現,
得力於象徵手法的運用、得力於借景抒情、借物言志、
借客體的氛圍傳達主體的心緒。文中那脫盡了葉子,「
默默地鐵似地直刺天空的刺樹」,那知道「秋後要有春」
的小粉紅花,那做著「春後還有秋」的夢的落葉,那夜遊的惡鳥,
那夜半的笑聲,還有那「遍身的顏色蒼翠得可愛、可憐」的小青蟲,
無一不浸透了作家的情感,無一不在默默傳達著作家的心聲。
這濃烈的感情與心聲,和那冷漠、高遠、深邃的秋夜相揉合、
相呼應,既協調又互為映襯,造成了一種具有復合之美的豐滿、
多棱、立體的美學效果。
再就是抒情主人公——一個孤獨的求索者形象的確立,也是文章感且富有力度的原因之一。全篇處處在寫景,
其實處處可見抒情主人公的心態。這是因為所有的景物都是通過「
我」的視覺、聽覺、感覺來表現的。而且,「我」
大都處於靜止的思索,仿徨之中,動作很少,形象卻清晰可見。
直接描述「我」的活動的,只有兩處,一是「我」聽到夜半的笑聲,
回進自己的房間,「燈火的帶子即刻被我旋高了」。二是結尾一段。
這兩處簡潔的文字,鮮明地勾勒了一個對著微弱的沒燈沉思默想。
孤獨悲憤的求索者形象,使原先一直默默地統帥全文靈魂,
有一個清晰的顯現。文章也隨之更活、更易於讀者理解。

『肆』 秋夜二首 孔文仲 的詩歌鑒賞

詩歌鑒賞:

《秋夜》共有兩首,孔文仲生性耿直,為官廉潔,但他反對王安石變法,因而罷官。這首詩是寫罷官之後的凄苦生活和痛苦心情。 「孤枕夜何永」,「孤枕」點明形單影只,「何永」,以反詰之語,寫出愁思難眠;因為愁思,更顯得夜長。

「破窗秋已寒」,秋寒更覺窗破,窗破更覺秋寒。首聯為起對格、因果句,通過互襯互補的筆法,既寫出了節候和環境,又寫出了清貧、孤寂的心緒。 長夜難眠,心事重重,透過「破窗」,只見「秋月」當頭,寒氣襲人。

在輾轉反側之中,剛剛朦朧入睡,不知何時飄來幾朵烏雲,便隨著颯颯寒風,飄灑起淅淅瀝瀝的秋雨,因而吟出了頷聯:「雨聲沖夢斷,霜氣襲衣單。」首聯、頷聯,雙起雙承。「雨聲沖夢斷」,是承「孤枕夜何永」而來,極寫輾轉反側之苦。

「霜氣襲衣單」,是承「破窗秋已寒」而來,極寫寒氣逼人之甚。此二聯以寒酸之語,刻畫出詩人兩袖清風,在任毫無積蓄,罷官更為凄苦的形象和心情。

出處:出自宋代詩人孔文仲的的《秋夜二首》。

(4)秋夜賞析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孔文仲(1038年-1088年) ,字經父,今峽江縣羅田鎮西江村人。生於宋仁宗景祐五年,卒於哲宗元祐三年,年五十一歲。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博洽舉進士,考官呂夏卿稱其詞賦贍麗,策論深博,文勢似荀卿、楊雄行擢為第一。

調餘杭尉恬介自守。熙寧(公元1068年)初,以制舉對策,力論王安石理財訓兵之法為非,遂能官。哲宗時,累起居舍人,擢左諫議大夫。又論青苗、免役諸法,改中書舍人,同知貢舉。因勞卒,士大夫哭之皆失聲。

蘇軾拊其柩曰:「世方嘉軟熟而惡崢嶸,求勁直如吾經父者,今無有矣!」文仲著有文集五十卷,《宋史本傳》《秋夜二首》傳於世。

同知貢舉。同年卒於汴京(今河南開封),葬江州德化(今九江縣)開元庄孟家山。文仲大殮時,在朝仕官失聲痛哭,其好友蘇軾撫其棺哀曰「世方嘉熟軟而惡崢嶸,求勁直吾經父者,今無有矣。」

對其剛直不阿,不事權貴的品質作了評價,同時對朝廷用人的弊端進行了抨擊。著《孔文仲集》50卷、《唐書集注》130卷。

『伍』 關於魯迅《秋夜》的賞析及評論

文章描寫的是秋夜裡一些有特徵、有象徵意義的事物,景物描寫背後貫穿的是深沉含蓄的情感線索;在行文上,則以「我」的視點游動為轉移。本文寫秋夜的景物,看似很散,難以把握,但由於有感情的線索,散亂的景物就有機地組成一體了。

第一段點明棗樹,第二段便描寫棗樹上面的夜空;第二段末說夜空將繁霜灑在野花草上,便有了第三段對小粉紅花的描寫。寫夜遊的惡鳥是從室外向室內的過度。先寫回到室內旋亮燈火,於是有了撲燈的小青蟲;寫小青蟲,便有了「敬奠」之情。這種過渡轉接,自然、暢達而緊湊。

這是一篇含蓄雋永的散文,通過描寫肅殺、寒冷的秋夜中的景物,表現了作者當時孤獨、苦悶、激憤的心境,體現了作者與惡勢力進行不妥協斗爭的精神

全文還描寫了時隱時現、貫穿全篇的「我」。這是一個線索人物,一個孤獨而憤懣的探索者的形象。從表面看,處處寫景,卻處處有「我」,處處在描寫「我」眼中的景,表達「我」的觀感。

在「我」的眼裡,棗樹是他印象最深的景物,「一株是棗,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感覺如此單調,隱約反映他內心的孤獨;夜的天空陰冷、陰險、陰毒,同時又虛張聲勢,色厲內荏。

在「我」的眼裡,小粉紅花在死亡臨近的時刻,還「瑟縮地做夢」,「我」對她的同情與憐愛隱然可感;棗樹不顧自身的傷痛和危險,矢志不渝地與製造黑暗與寒冷的夜空搏鬥,並最終取得勝利,「我」對他懷有敬意,有人說它是作者人格的外化,乃「知音」之論;小青蟲追求光明,卻不慎自投燈火,「我」對它既憐憫、同情,又贊嘆。

(5)秋夜賞析擴展閱讀: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陸』 柳永的十二時(秋夜)解釋和賞析

您老估計得把這個問題關閉咯~~

十二時(秋夜)

晚晴初,淡煙籠月,風透蟾光如洗。覺翠專帳、涼生秋思屬。漸入微寒天氣。敗葉敲窗 ,西風滿院,睡不成還起。更漏咽、滴破憂心,萬感並生,都在離人愁耳。
天怎知、當時一句,做得十分縈系。夜永有時,分明枕上,覷著孜孜地。燭暗時酒 醒,元來又是夢里。
睡覺來、披衣獨坐,萬種無□憀情意。怎得伊來,重諧雲雨,再 整餘香被。祝告天發願,從今永無拋棄。

『柒』 朱淑真的秋夜翻譯及賞析,謝謝

譯文:夜晚輾轉反側難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氣清涼。剪了很多次燭花了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樹縫的月影,斑斑駁駁地鋪灑在冰涼的床席上,而從梧桐縫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麼明亮。

賞析:這首《秋夜》詩,就是寫漫漫秋夜,孤衾獨宿,燭花頻剪,夜久無眠的愁緒。

全詩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氣清)而室內(燭花頻剪),又由室內(鋪床涼)到室外(月在缺處明),逐層遞進地反復渲染獨處的苦悶。詩言淺味永,針腳細密,四句之間照應緊密,銜接流暢,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意象鮮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細節勾勒精練傳神,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7)秋夜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秋夜》是宋代女詩人朱淑真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閨怨詩。朱淑真是南宋有名的女詩、詞人之一,她命運不幸,嫁給一個市井商人為妻,情緒時時抑鬱苦悶而又無可奈何,她只有寄情於詩,移情於物來排遣愛情生活帶來的「顰眉」。

作者介紹: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寧路仲人(海寧簡志),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與李清照齊名。

主要作品:《斷腸詩集》《斷腸詞》。

詩詞特色:詩詞多抒寫 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

『捌』 魯迅的《秋夜》摘抄賞析

賞析:

第三段作者以簡約而異常形象的筆觸刻劃了小粉紅花的形象,善良、弱小而富有美麗的夢幻,她出身低微,不知道名字,而又十分柔弱。這是一個可愛而又可憐的形象,象徵了當時的青年知識分子以及許許多多倍受惡勢力摧殘壓迫的弱小者。

原文: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麼名字,人們叫他們什麼名字。我記得有一種開過極細小的粉紅花,現在還開著,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

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後接著還是春,蝴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她於是一笑,雖然顏色凍得紅慘慘地,仍然瑟縮著。

(8)秋夜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文寫於1924年9月的北京。當時,在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相互勾結實行統治的情況下,中國北方的民主革命處於低潮。

同時,「五四」退潮後新文化戰線發生了分裂,思想界起了巨大分化,原來「同一戰陣中的夥伴」,「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而且北京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又掀起一股提倡國粹、整理國故,妄圖將青年重新拉回故紙堆的復古思潮。

面對這些社會的變故和強大的統治勢力,作者魯迅不免孤寂、彷徨,時而感到一種「成了游勇,布不成陣」的苦悶,但他沒有喪失勇氣和信心,一方面急切地找尋生力軍,一方面孤軍奮戰,堅忍地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這篇散文詩,正是作者在這種思想情感所作。

『玖』 秋夜 陸游的翻譯,賞析

《秋夜》 陸游
夜雨凄涼客思迷:秋夜裡下起了凄涼的雨,旅行在外的人神思迷離
聞碪卻是夢回時:依稀聽到了故鄉的搗衣聲,卻發現只是不清醒的午夜夢回
人人解說悲秋事:人們都在解讀著關於悲秋的心事
不似詩人徹底知:卻沒有誰能夠像詩人我一樣徹底懂得

字義都很好懂,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句的是「碪」,同「砧」(zhen一聲),是搗衣用的石板,也可以用來形容搗衣的聲音,通常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而不是「堪」。
明白了這個字的意思,就對詩歌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了。很顯然,這首詩表達的是羈留在外的詩人的思鄉之情。詩歌的語言很平淡直白,在簡單的敘述下暗藏著波濤洶涌的情感。
秋夜裡,雨是那麼涼,路是那麼遠,家鄉,回顧只能在夢中。首句通過環境描寫渲染了氣氛,奠定了全詩基調——凄涼,凄涼的不僅僅是現實環境,還有作者的內心。
末句採用了對比的手法,大家都在悲秋,都有心事,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比「我」懂得的還深刻了。詩人並沒有和其他人寫悲秋的詩一樣,用大量的意象或者是抒情來表達其「悲」的內容與程度。他沒有告訴別人自己為何知得「徹底」,又究竟「知」了些什麼,而是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像空間。語句中蘊含著一種帶有黑色幽默感的自嘲,讀起來彷彿能夠感覺到詩人那無限的寂寞與悲戚,如此真切。別有一番韻味,不落窠臼。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