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落花人獨立賞析

落花人獨立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6 07:51:43

⑴ 詠鳥詩句賞析

①不帶「鳥」字的詩句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唐杜甫《獨步江畔尋芳》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宋·徐俯《春遊湖》
獨憐幽草岸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宋·徐元傑《湖上》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宋·王令《送春》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唐·杜甫《旅夜書懷》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四首》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唐·王維《觀獵》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張志和《漁歌子》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元·馬致遠《秋思》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唐·劉長卿《送上人》
獨立衡門春雨細,白雞飛上樹枝啼。——宋·葉紹翁《西溪》
②帶「鳥」字的詩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江雪》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唐·賈島《題李凝幽居》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唐·韋庄《台城》
芳草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春行即興》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唐·杜甫《望岳》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唐·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鶴《春宮怨》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宋·徐俯《春遊湖》
獨憐幽草岸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宋·徐元傑《湖上》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宋·王令《送春》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唐·杜甫《旅夜書懷》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唐·王維《觀獵》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清·高鼎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張志和《漁歌子》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元·馬致遠《秋思》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唐·劉長卿《送上人》
獨立衡門春雨細,白雞飛上樹枝啼。——宋·葉紹翁《西溪》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江雪》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唐·賈島《題李凝幽居》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唐·韋庄《台城》
芳草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春行即興》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唐·杜甫《望岳》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唐·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鶴《春宮怨》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劉禹錫《烏衣巷》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唐·韋應物《聞雁》
高竹樓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唐·白居易《池鶴》
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宋·葛天民《迎燕》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唐·杜甫《孤雁》
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唐·杜甫《孤雁》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唐·鄭谷《鷓鴣》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盂浩然:<春曉》)
5.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1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唐 杜牧)
12菱透浮萍綠錦波,夏鶯千囀弄薔薇。
13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唐 杜牧)
14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唐 杜甫)
15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唐 杜甫)
16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 (唐 李白)
17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從雌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唐 李白)
18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 張志和)
19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唐 王維)
20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唐 杜審言)
21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唐 劉長卿)
22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唐 王昌齡)
23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蹋散芳英落酒卮。(宋 蘇軾)
24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宋 辛棄疾)
25人靜鳥鳶自樂,小橋外、新淥濺濺。(宋 周邦彥)
26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宋 周邦彥)
27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宋 晏小山)

⑵ 求10首思鄉的詩,並寫出它們的意向寫作手法的賞析!急急急!!!

1.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要理解題目中的「折柳」的含義,關鍵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學生學過的課文中包括一些常見的古詩詞,比如,「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煥《涼州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採薇》)。還有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歌詞是:「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到,古詩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義的。柔順婀娜、隨風擺動的「柳」和「留」諧音,另外古人還有折柳送行的習俗,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別——依依不捨」的層面上來。使人聯想到,離別的人一看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捨的場面,就會浮現出贈柳惜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湧起一縷縷離愁。這樣,詩中「折柳」一詞所寓含的「惜別懷遠」之意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簡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捨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於物的手法。由於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3.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像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4.春殘
翁宏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詩寫女子春末懷人。首句點題,寫來不拘一格。一句中,「又」字開頭,「也」字結尾,連用一個副詞和一個語氣詞,這在詩中是不多見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強了語氣,強化了詩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並有籠蓋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寫法的出新。「又」字還與下面的「經年」相應,暗示這女子與情人離別,正是去年此時,故對物候變化特別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幃」,「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聯系第一句看,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時此地,經受著別離的苦痛。時隔一年,記憶猶新,而且,現在還是在這一時間和這一地點,她怎敢再身臨其境,重新經受這樣的苦痛呢!所以說不敢出翠幃。再聯系下聯看,不敢出來實際上還是出來了,人在極端苦悶的時候,往往就是處在這樣的自我矛盾中。這又活畫出了這位女子夢魂牽惹、如痴似醉的神態,從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鏤心刻骨

5.《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頭,半緣修道半緣君。
看過滄海 和巫山 就覺得其他地的海和雲不怎樣了
花叢雖美也懶得觀 在這里修道一半情啊還在心上人身上
沒有心去尋新的戀情
6.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餘杯。

這是一首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的紀事詩,表現詩人誠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註:「喜崔明府相過」,簡要說明了題意。

一、二兩句先從戶外的景色著筆,點明客人來訪的時間、地點和來訪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綠水繚繞、春意盪漾的環境表現得十分秀麗可愛。這就是臨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勢漲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鷗,在古人筆下常常作水邊隱士的伴侶,它們「日日」到來,點出環境清幽僻靜,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隱逸的色彩。「但見」,含弦外之音:群鷗固然可愛,而不見其他的來訪者,不是也過於單調么!作者就這樣寓情於景,表現了他在閑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這就為貫串全詩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鋪墊。

頷聯把筆觸轉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採用與客談話的口吻,增強了賓主接談的生活實感。上句說,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還沒有因為迎客打掃過。下句說,一向緊閉的家門,今天才第一次為你崔明府打開。寂寞之中,佳客臨門,一向閑適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這兩句,前後映襯,情韻深厚。前句不僅說客不常來,還有主人不輕易延客意,今日「君」來,益見兩人交情之深厚,使後面的酣暢歡快有了著落。後句的「今始為」又使前句之意顯得更為超脫,補足了首聯兩句。

以上虛寫客至,下面轉入實寫待客。作者舍棄了其他情節,專拈出最能顯示賓主情份的生活場景,重筆濃墨,著意描畫。「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使我們彷彿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頻頻勸飲的情景,聽到作者抱歉酒菜欠豐盛的話語:遠離街市買東西真不方便,菜餚很簡單,買不起高貴的酒,只好用家釀的陳酒,請隨便進用吧!家常話語聽來十分親切,我們很容易從中感受到主人竭誠盡意的盛情和力不從心的歉仄,也可以體會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字里行間充滿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氣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寫足,如果再從正面描寫歡悅的場面,顯然露而無味,然而詩人卻巧妙地以「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作結,把席間的氣氛推向更熱烈的高潮。詩人高聲呼喊著,請鄰翁共飲作陪。這一細節描寫,細膩逼真。可以想見,兩位摯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濃,越喝興致越高,興奮、歡快,氣氛相當熱烈。就寫法而言,結尾兩句真可謂峰迴路轉,別開境界。
7.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菁苔上。
[簡要評析] 這首《鹿柴》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重要代表作,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中空靈境界的追求和喜愛,這也是他隱居輞川中的樂趣之一。這首詩的主要特色是充滿了繪畫的境界。宋人劉辰翁在《唐詩品匯》卷三十九中說:「無言而有畫意」。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卷十九發揮劉之說,謂:「佳處不在語言,與陶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王維此詩與陶淵明的空靈、隱逸是類似的境界。這就是說,本詩優長之處在於蘇軾評論王維時所說的「詩中有畫」。前兩句雖不見空山中有他人,「空同不見人」,寫出了山林的幽靜。後兩句寫光返深林,復照青苔,是畫卷中的主人公所見之景。兩者結合,便是一幅絕好的人景相依的圖畫。本詩的重要藝術手法便是反襯,用以突出詩人所要描寫的中心內容即幽寂兩字,表現在前兩句中是「不見人」,後兩句中是「青苔上」。前兩句,詩人目的是寫他在山中「不見人」,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接著一聲「人語響」,劃破了這一分山林的幽靜,這樣的手法便是反襯。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寫的名句「鳥鳴山更幽」中以鳥的聲響來反襯山之幽靜是一致的。同樣,後兩句中詩人目的是寫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寫「青苔上」的「幽」景。但他卻不是直接描寫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讓一縷淺明的陽光投進林深之處,還照在青苔之上,這樣給讀者的感覺便是,明者自明,幽處自幽,而且經此明者的比照,幽處就顯得更幽了。此詩反映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官場的厭倦。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簡要評析] 羈旅之愁,思鄉之情,在唐詩中有不少作品來反映這些內容。這首詩寫詩人旅途中的鄉思之愁,全詩抒情重心在二句的「客愁新」三字。詩的起句,為詩人興起愁思作了暗示,此時最易惹動遊子的思鄉情緒。第二句,故詩人以一個「新」字寫愁緒之陡生。「新」字在詩中可解為「新生出」、「突然生出」。後兩句寫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發出來,由於它的背景是如此寬廣無垠,因而往往被反襯得特別矮小,好似被天地壓扁了似的,這就是「天低樹」三字的意境。詩人以暮天能將孤樹壓低的誇張筆法,形象化地寫出內心的壓抑心情,這就是不見親人的凄涼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謂由於江水凈潔,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顯得又大又圓,人在船上看它,只覺得它似乎離人尤近。詩人在此句中同樣也賦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寫它的靈性。它似乎很懂得詩人的鄉愁不可釋,鄉思不可絕,為之解脫,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蘊。如此說來,本詩後兩句並非純為寫景,而是滲透著詩人強烈感情色彩的景語,為景中含情的名句。清人張謙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謂詩眼,卻無造痕,此唐詩之妙也。」一輪明月,掛在當空,卻又善解人意,似乎與詩人越來越近,於寂寥中給詩人平添一份溫暖和親切之感。此詩之愁,讀來足見其雅,而一個「新」字,又可見出人生旅途之中,別樣的感受隨時而生,終有明月相伴,卻是人生不變的情感安慰。
8.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簡要評析] 王昌齡被稱為唐朝的「七絕聖手」他的七絕寫得深情幽怨,含蘊無窮,為世人所推崇。這首詩是送別之作,藝術性高,個性鮮明。王昌齡此詩的寫作是在江寧丞任內,時間是在天寶元年(742)後。在此以前,王昌齡於開元二十七年(739)從汜水尉任上被貶到嶺南。手又貶到江寧為縣丞。至天寶七年(748)又被貶到荒遠的龍標(今湖南黔陽)一帶,可謂屢遭貶斥,仁途乖蹇。與王昌齡同時代的殷 在《河嶽黃靈集》中說:「昌齡為人,仁有餘也。奈何晚節不細行,謗議沸騰,再歷遐荒,使知音者嘆惜」,其意為王昌齡晚年不注重小節,故惹得眾人議論紛紛,並兩次被貶到荒僻之地。而實際上並非是王昌齡的過錯,這只是從王的「鋮畏讒口疾」(《為張 贈閻使臣》)、「世情多是非」(《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詩句中使可知曉,實在是他的傲岸性格不合世俗的緣故。本詩前兩句中凄風苦雨式的景色描寫,可謂詩人險惡處境的形象化表現,面對包含著豐富內蘊的寒雨孤山的描寫,只有將寒雨孤山看作險惡處境的藝術化體現:寒雨即社會上的流言蜚語,孤山即自己的勢單力薄,才能同下文聯系得更為緊密,才能更好表現此刻詩人要求他人理解的心態。詩中「一片冰心在玉壺」現已成為名句,但也有所本。陸機《漢高祖功臣頌》中即有「心若懷冰」,此處冰比作心之純清。鮑照《白頭吟》雲:「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此以冰喻作人之清白。姚崇《冰壺誡》序言說:「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此以冰比作當官的清廉。而王昌齡的「一片冰心在玉壺」在形象的設計上,能集古今之大成,在內容的拓展上,能用以表示自己的高潔清正而有所突破,故尤為後世所重。全詩寫送別之意不在別字,而在於表現詩人情操志向之高潔,雖流露出作者命運失意的幽怨,但最後兩句卻深華了主題,將詩人的人格和詩品帶入了一個別樣的至高境界,因而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成為一首七絕絕唱。
9.涼州曲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簡要評析] 這首詩屬於盛唐邊賽詩的七言名篇。關於詩歌的主題,歷來爭議很大,耐人用心思量。詩人為文時,以飲酒開始,將三樣精美之物,即葡萄、美酒、夜光杯同置於詩的首句,如此便使全詩在起首時就呈現出一種光茫四射的輝煌氛圍,給讀者造成一種無聲奪人的感覺,為下面的抒情打下了基調。同時,首句中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均來自西域,「所以都是本地風光,與邊塞情調切合」(沈祖 《唐人七絕詩淺釋》),此其一。另外,還應注意的是,這三樣物件均是自先秦以來國外所進,現正逢出征前夕,讓出征將士捧夜光杯而痛飲葡萄美酒,其中隱含之意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祝願他們早日擊退外敵,獲得更大的勝利。這樣,在對於本詩主要抒情傾向的討論中,此詩應視為表現了盛唐邊將豪邁不羈的氣概。除了上面兩段文字可作為論據外,尚有以下依據。首先是《唐才子傳》在評價王翰詩作時說他的作品「多壯麗之詞」,首句正切此「麗」字,而後兩句則切「壯」字。其次是施補華在《峴佣說詩》中評此詩時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其意為,本詩自當可作悲傷語讀,但若如此便不得要領了,所以就「淺」。而若作「諧謔語」讀,亦即並不把「幾人回」放在心上,只顧上馬沖殺,勝利自是屬於已方。這樣詩人的豪情壯志就通過「諧謔語」表達出來了,所以就「妙」。自古以來,沙場征戰有幾人能生還?然而,軍人的命運,榮譽卻都是與戰場緊密相連的,這就是軍人無可迴避的命運,是豪邁,是悲涼,還是留與讀者自己去思量,去體會吧,這首詩也因主題的耐人尋味而更加增添了藝術魅力與感染力。
10.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簡要評析] 這是一首快炙人口的懷古詩,詩人以高度的藝術方法,表現了撫今追昔的滄桑之感,流露出世事無常的變遷之感。本詩是《金陵五題》組詩中的第二首,它通過朱雀橋畔烏衣巷今昔巨變的描繪,寫出了金陵城的荒廢,從中揭示了封建豪門集團雖能權傾一時,但終究逃脫不了衰亡的結局。詩作極力表現了人世的淪桑變幻、升沉替代,寄概遙深。這是一首杯古詩,但它在寫法上同一般懷古詩迥然不同。詩中以燕子為著眼點,從它的歸宿之主由豪富而演為平民,表達了詩人在追懷金陵歷史遺跡後的今昔之感,故極具特色。現在詩人卻道燕子還來,但所居人家已與先前大不相同,竟化成普通平民了,由此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感。這樣便使意境有人對施補華此說不理解,他認為「三四兩句詩意甚明,蓋從燕子身上表現今昔之不同。……說詩者(此暗指施補華)每曲解詩人之意,舉此一例,以概其餘。」由一劉禹錫在本詩中能借燕子的行止來表達人事的變遷,所以深得後人的激賞。如宋人辛棄疾《沁園春》詞中說:「朱雀橋邊,何人會道,野草斜陽春燕飛」,表示他對劉禹錫此詩由衷的敬佩。詩中以烏衣巷、朱雀橋兩個地名,王家、謝家兩個過去的貴族這兩景兩處的人事繁華變遷,寫出了人生命運的無常。詩篇以側面落筆,借眼前景物抒寫今昔之感,含蓄深沉,為後人所稱頌。
11.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簡要評析]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七月,杜甫報國心切,毅然辭別家人,投奔靈武。不料在途中為安史叛軍俘獲,帶到長安。詩人在長安的日子裡,目擊了這次叛亂國家帶來的深重災難,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憂慮和哀傷。到了第二年春,這雖是花香鳥語的美好季節,但詩人眼前所見,昔日繁華的國都,於今竟然雜草叢生,滿目荒涼。觸景傷情,思緒萬千,於是寫了這首著名的愛國詩篇。應該說,這里的傷懷思家,是和憂國緊緊地連在一起的;而情和景的描寫,也是互相滲透著。詩的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傷;後四句寫惦念親人境況,充溢別恨。情景交融,頗為感人。詩的首聯,用凝重的筆墨,對偶的句式,寫出了國都因戰亂而造成的令人怵目驚心的荒涼景象。但在這一片蕭索中,卻又顯得氣慨挺拔。「國破山河在」的「在」字,它含有國雖破而山河尚在,表明中興有望,這就透露出了詩人對國家統一的堅定信念。然而這畢竟是山河破碎,城垣荒鞠,所以第二聯緊扣「春望」詩意,以花鳥含悲泣愁的移情手法,抒發了詩人對國事的憂傷。景中寓情,含蓄不盡,思而得之,韻致深婉。接著以「烽火」句承「感時」句,以「家書」句承「恨別」句,進一步深化了詩人憂時傷別的感慨,這兩句表現消息久絕渴盼親人音信的迫切心情,語言樸素,感情真摯,頗為後人傳誦。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聯系了起來,真摯自然。最後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作結,決不只是對自己的衰老表示悲哀,而是擔心自己衰老了,不能為國出力,這才是真正的悲哀。這就不僅從結構上照應了首聯「國皮」的悲憤,也是極其生動而深切地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全詩語言簡練,對仗精工,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是五言律詩的典範作品。"
12.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簡要評析] 李白這首送別友人的詩,語言流暢明快,情意真摯蘊藉,它表達了對於友人的深情厚誼。情致婉轉,意境高遠。詩的起聯,用色彩明麗的偶句,點明了送別的地點,也暗含惜別情意。這青山白水,不正可以歡聚盤桓嗎,於今卻要分手,自是令人傷感。接著的一聯,以行雲流水般的散行句子,敘說了此去一別萬里的情事,表現了對友人的眷戀和關切。第三聯以無限深情,一寫遊子今後飄忽不定的行蹤,一寫自己此時依依惜別的情意。浮雲、落日的比喻,把對友人的美好感情不令形象化了,也更深刻化了。末聯雖是直抒胸臆,仍含有無限的情思。這里用典使事,渾然天成。「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青山白水相襯,紅日白雲互映,境界全出,長鳴的班馬更增添畫面的生氣。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自然流動,不屑於為格律所拘,透出一股飄逸之氣,而這惜別的情意,隨著友人的離去而悠然不盡。
13.古從軍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簡要評析] 《從軍行》屬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從軍征戰的苦怨。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天寶年間,在祖國西北邊地所進行的戰爭,性質比較復雜,有些是屬於自衛的,有些則是尋釁開邊。從這首詩所表現的內容來看,是反對非正義戰爭的。僅僅為了皇帝的一已私利,輕啟戰端,這除了犧牲廣大戰士以外,是什麼好處也沒有的。「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借漢指唐,這譴責是法銳而嚴厲的。所以沈德潛說;以人命換塞外之物,失策共矣。為開邊者垂戒,故作此詩。《唐詩別裁集》同時,作者在詩中,對於西北邊地少數民族人民,因這種不義戰爭而遭到的不幸苦難,還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真摯感人,這在封建時代,是難能可貴的。全詩能融現實與史事於一體,不僅生動地展現了萬里邊疆的寂寥荒漠的典型景象,而且通過漢、胡兩軍悲苦幽怨的相互映襯與白骨、葡萄的鮮明對比,表達出詩人強烈的批判精神,在藝術上,四唏一韻,平仄相間,聲調自然激越;而且多用疊字和對偶句式,聲情搖曳流轉,是唐代一首有深刻思想內容的邊塞詩。
14.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簡要評析] 李白懷才見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在這首詩中,詩人還進一步把明月引為知已,對月抒懷。《月下獨酌》共四首,此為第一首,詩中表達了知音難遇的苦悶。詩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達一種孤獨寂寥的思想感情。這種孤寂之情無法驅遣。於是詩人以奇物的想像,生動的描寫,把明月作為知音,相邀對飲。同時還異想天開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類,邀其共酌。但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這就更加突出了詩人的孤獨感,正如孫洙所說:「題本獨酌,詩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說,反復推勘,愈形其獨。」(《唐詩三百首》卷一)因為世少相知,詩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為伴,向月而高歌,對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悶。結聯進而要和明月、身影永遠結成忘情好友,將來在邈遠的碧空中相見遨遊。這表現了詩人對污濁現實的強烈不滿,在孤獨中嚮往自由和光明。這首五言詩,構思新穎,想像奇妙,情致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詩中別具神韻的佳作。詩人把自己置於良辰美景之中,又極力渲染幽靜的氛圍,從而在色調的鮮明反差中,表達出美景雖在、知音難求的深沉悲嘆。從藝術上看,這首詩的構思十分高妙。在一直一曲、回環往復中,把詩人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看似歡快之語,表達深重的孤苦情感,從而在全詩中構成曲筆。全詩在一直一曲,一縱一收中,創造新奇深厚的意境,其謫仙之才與超人筆力由此可見。
15.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簡要評析] 這一首送別詩舊說是送孟浩然歸南山所作。這首詩通過寫送友人歸隱,表達了作者也想歸隱的心情和對友人離去的依依惜別之情。全詩通過問答來送別,可以說是別開生面,不落常套。首句「下馬飲君酒」敘事朴實、點題巧妙。從中不難看出兩人之交不僅學友最而且絕非凡夫俗子可比。同時,在章法上,這兩句還構成了曲直之勢,使後兩句的承接與過渡,顯得十分自然。可貴之處在於詩人巧妙地以前四句的一問一答,引出最後勸慰友人歸隱山林,悠悠自適,這樣含蓄有味的詩句,使全篇為之生色。這兩句詩是全詩的主旨所在,沈德潛說得好:「白雲無盡,足以自娛,勿言不得意也。」(《唐詩別裁集》)這也表現了詩人對遠離塵世,嘯遨林泉的隱居生活的嚮往與追求。縱觀全詩,選材平淡卻構思巧妙,語言淺顯則飽含深情。在表達上意上,前四句的詩味看來似乎很淡,但從那一敘,一問、一答的曲直變化中,我們不難體悟到作者高超的構思技巧。
16.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
[簡要評析] 這一首夏夜納涼懷念友人的五言古體詩,也是淡而有味,清新而渾然一體的名篇。這首詩在夏日納涼的描繪中,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沉思念。詩人通過自己對客觀景物的真切感受,隱居生活的悠閑自適,塑造了一種清幽寧靜的藝術意境。詩以夏夕著筆,但又起得很別致。詩人不直接寫夕陽西下,明月東升,而是寫看到山上的陽光西落,才感到已是傍晚。這里用一個「忽」字,表明落日西沉得很快,也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夜幕降臨,明月從池東冉冉升起,遠景近寫。用了一個「漸」字,是詩人的實感,和首句「忽」相對照,表現了兩種動景的不同狀態。這較為生動的描繪出詩人閑適自在,不受拘束的隱士風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兩句,歷來被推為寫景細致入微的佳句。清風吹拂,送來荷花濃郁的芳香,夜闌人靜,翠竹上滴露之聲可聞,多麼寂寞的夏夜!詩人經過細心的體察,選擇了最能體現靜境的動態景物和音響來描寫,收到了以動來突出特定環境中寂靜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反映了詩人隱居生活中心境的平靜。最後四句懷友。這樣令人適意的夏夜,沒有知友暢敘,欲彈琴而自遣,又無知音欣賞,寂寞之感倍增,更加懷念故人,以致終宵夢想,情意趨勢。全詩因景啟情,對景懷友,情景融合,意境幽寂。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⑶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情景賞析

寫別後的孤獨和刻骨相思活畫出詞人落寞孤凄的情狀
「去年」二字,點明版這春恨的由來已非一朝一夕的權了。同樣是這春殘時節,同樣惱人的情思又湧上心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寫的是孤獨的詞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對著飄零的片片落英;又見雙雙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輕快地飛去飛來。「落花」、「微雨」 ,本是極清美的景色,在本詞中,卻象徵著芳春過盡,傷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雙飛,反襯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綿長的春恨,以至在夢後酒醒時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這種韻外之致,盪氣回腸,令人流連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構成一個凄艷絕倫的意境。

⑷ 求晏幾道的詞及賞析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首詞抒發作者對歌女小蘋懷念之情。據他在《小山詞·自跋》里說:「沈廉叔,陳君寵家有蓮,鴻,蘋、雲幾個歌*」晏每填一詞就交給她們演唱,晏與陳,沈「持酒聽之,為一笑樂」晏幾道寫的詞就是通過兩家「歌兒酒使,俱流傳人間」,可見晏跟這些歌*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有一首這樣的《破陣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鞦韆。記得青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伊寄小蓮。 絳臘等閑陪淚,吳蠶到老纏綿,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今年老去年。 可見,我所講的這首《臨江仙》不過是他的好多懷念歌女詞作中的一首。比較起來,這首《臨江仙》更有其獨到之處。

《臨江仙》共四層: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垂」為第一層。這兩句首先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如不仔細體味,很難領會它的真實含義。其實是詞人用兩個不同場合中的感受來重復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由於他用的是一種曲折含蓄,詩意很濃的修詞格調。所以並不使人感到啰嗦,卻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規寫法,就必須大力渲染夢境,使讀者了解詞人與其意中人過去生活情狀及深情厚誼。而作者卻別開生面,從他筆下迸出來的是「夢後樓台高鎖」。即經過甜蜜的夢境之後,含恨望著高樓,門是鎖著的,意中人並不真的在樓上輕歌曼舞。作者不寫出夢境,讓讀者去聯想。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詞句的內涵和感染力。那麼「夢」和「樓」有什麼必然聯系呢?只要細心體味詞中的每一句話,就會找到答案。 這兩句的後面不是緊接著「去年春恨卻來時……」么?既然詞人寫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夢了。回憶夢境,卻怨「樓台高鎖」,那就等於告訴讀者,他在夢中是和小蘋歌舞於高樓之上。 請再看晏幾道的一首《清平樂》: 幺弦寫意,意密弦聲碎。書得鳳箋無限事,卻恨春心難寄。 卧聽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朧,一夜夢魂何處?那回楊葉樓中。 這首詞雖然也沒有寫出夢境,卻能使讀者聯想到,這是多麼使人難以忘懷的夢境呀! 以上所談是詞人第一個場合的感受。 另一個場合的感受是:「酒醒簾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鄉中是不會想念小蘋的,可是一醒來卻見原來居住小蘋的樓閣,簾幕低垂,門窗是關著的,人已遠去,詞人想借酒消愁,愁豈能消!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三句為第二層。 「去年」兩字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層就有了依據。說明兩人相戀已久,刻骨銘心。下文的「記得」「當時」「曾照」就有了著落,把這些詞句串聯起來,整首詞就成了一件無縫的天衣。遣詞之妙,獨具匠心! 「卻」字和李商隱《夜雨寄北》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的「卻」字一樣,當「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說:去年的離愁別恨又湧上了心頭。緊接著詞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殘》「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最後兩句,但比翁詩用意更深。「落花」示傷春之感,「燕雙飛」寓繾綣之情。古人常用「雙燕」反襯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馮延已《醉桃源》「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飛」就是其中一例。晏詞一寫「人獨立」再寫「燕雙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拙作《悼亡》「怕聽孤鴻聲慘切,每看雙燕淚潸然」觸景生情,確實使人痛苦萬分!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為第三層。歐陽修《好女兒令》「一身綉出,兩重心字,淺淺金黃」。詞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羅衣」來渲染他和小蘋之間傾心相愛的情誼,已夠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來,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來,給詞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層是最後兩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兩句是化用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的《唐宋詞選》把「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解釋為「當初曾經照看小蘋歸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蘋卻已不見」,這樣解釋雖然不錯,但似乎比較乏味。如果把這兩句解釋為「當時皓月當空,風景如畫的地方,現在似乎還留下小蘋歸去時,依依惜別的身影」。這樣會增加美的感受。像彩雲一樣的小蘋在讀者的頭腦里,會更加嫵媚多姿了。 把「在」字當作表示處所的方位詞用,不是我信口開河的。在吳系語中,「在」能表達這種意思。某處可說成「某在「。楊萬里《明發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猶」「處處」也,可作佐證。 這首《臨江仙》含蓄真摯,字字關情。詞的上闋「去年春恨卻來時」可說是詞中的一枚時針,它告訴我們詞人的現實是處於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於他和小蘋有過一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時間是這首詞的主要線索。其餘四句好象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鏡頭(即1、夢後 2、酒醒 3、人獨立 4、燕雙飛),每個鏡頭都渲染著詞人內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注釋】

[1]此調取名於唐人鄭嵛詩句「春遊雞鹿寨,家在鷓鴣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
[2]彩袖:指代身穿彩色舞衣的歌女。玉鍾:酒杯的美稱。
[3]拚卻:不惜,甘願。
[4]樓心:一作「樓頭」。
[5]扇底:一作「扇影」。
[6]相逢:詞中「相逢」凡二見,前一指初逢,後一指重逢,其意有別。
[7]剩把:盡把,只把,再三把。釭(音剛):燈。

【賞析】

此詞表現的是一對戀人的「愛情三部曲」:初盟,別離,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著筆於對方,一落墨於自身,既展現了二人初識時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見傾心、願托終身之際的曲折心態。「彩袖」,說明對方並非與自已門第相配的大家閨秀,而不過是侑酒於華宴的歌女。但此時伊人殷勤捧杯勸飲,卻不僅僅是履行侑酒之責,而欲藉此暗通情愫。而心有屢犀的作者又何嘗不諳其意?為了報答她於已獨鍾的深情,他開懷暢飲,不惜一醉。這就寫出了感情的雙向交流。
「舞低楊柳」二句描寫歌舞場面,渲染歡樂氣氛,是對初識、亦即初盟時的情境的進一步勾畫。不徑言伊人舞姿曼妙,歌聲婉轉,而借時間的推移,從側面表現出其盡態極妍,是作者的獨出機杼之處。「舞低」句既點出了艷舞的持續之久,又將月升日沉的自然現象化為其動態效應。「歌頸句由暗示伊人輕搖紉扇,盡興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暫歌喉——扇底風盡,不正意味著歌喉暫歇?這種竟夜歌舞、通宵歡宴的情景,無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階層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對它歷久難忘,卻不僅僅是出於對昔日歌舞生涯的眷念,更因為那是他與伊人相識相戀的契機。這兩句造語精麗,發想新奇,於織濃綺華中別見韶秀之美,因而深為後代詞論家所推賞。
下片一筆躍至別後的相思,而將初盟以迄別離的種種情事盡皆略去,頗見剪裁之工。「從別後」二句點明初逢的場面是其別後懷念的主要內容。「幾回魂夢」句直訴魂牽夢瑩的相思情懷。「與君同」暗示不獨自已如此,對方亦復頻入夢境,想思無已,但夢中重逢的歡娛極其短暫,夢後獨處的凄愴卻格外深長。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夢,又怕入夢,乃至將夢作真、將真作夢。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猶恐」前後勾連,通過持燈反覆照看而猶難以釋然這一對眷戀至深的情侶久別重逢的那種驚喜交集、喜極轉憂的特殊心態。 唯其眷戀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將夢作真。
陳廷焯《白雨齊詞話》評曰:「下半闋曲折深婉,自有艷詞,更不得不讓伊獨步。」這當不是溢美之辭。當然,末二句也許受到杜甫詩「夜闌更秉獨,相對如夢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詩「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雲陽館與韓紳宿別》)的啟發。

⑸ 賞析 阮郎歸 無名氏①整首詞表達了什麼思想情感

阮郎歸
無名氏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綠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
「春風」二句起調低沉,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風吹雨已自凄涼,而花枝已凋殘矣,風雨仍依舊吹打不舍,景象更為慘淡。「落花無可飛」,寫殘紅滿地,沾泥不起,比雨繞殘枝,又進一層,表面上寫景,實際上滲透著悲傷情緒。兩句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調。
三、四句寫雨霽天晴,按理色調應該轉為明朗,情緒應該轉為歡快。可是不然,詞的感情旋律仍舊脫離不了低調。風雨雖停,而紅日卻已西沉。因此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層暮色。在暮色下,更能感受詞人凄涼哀傷之情。
詞的下闋,由寫景轉入抒情,仍從景物引起。「簾半卷,燕雙歸」,開簾待燕,亦閨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許之愁,無他,「雙燕」的「雙」字作怪耳。其中燕歸又與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襯。花落已引起紅顏易老的悲哀;燕歸來,則又勾起不見所歡的惆悵。燕雙人獨。怎能不令人觸景生愁,於是迸出「諱愁無奈眉」一個警句。所謂「諱愁」,並不是說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內心的愁緒,而是言「愁」的一種巧妙的寫法。「諱愁無奈眉」,就是對雙眉奈何不得,雙眉緊鎖,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語似無理,卻比直接說「愁上眉尖」藝術性高多了。
結尾二句,緊承「諱愁」句來。因為愁詞無法排遣,所以她轉過身來,整頓局上殘棋,又從而著之,藉以移情,可是著棋以後,又因心事重重,落子遲緩,難以應敵。這個結尾通過詞中人物自身的動作,生動而又准確地反映了紛亂的愁緒。
這首詞上片寫景,暗含春愁;下片抒情,直寫閨怨。
「春風」二句擷取暮春事物「春風」「春雨」「殘枝」「落花」而成一幅凄迷悲涼景象,此時的「春風」「春雨」絕不是「吹面不寒楊柳風」的「風」和「沾衣欲濕杏花雨」的「雨」,而是將要入夏時節的急風吹雨。風雨交加之中,花朵不勝摧殘,跌落塵土之中,難以飛起,正似女子青春被時光無情拋棄不可追回。花朵既無,粗陋的枝殘留雨中,猶自被風雨糾纏,恰如愁緒「無計可消除」令人憔悴卻仍綿綿不休。
「小池」二句,「小」言池塘小,「淥」言池水清澈,「寒」則是說小池令人生寒,古詩有雲「蓮(憐)子清如水」,以清水暗示自己思君之心單純殷切,而年華流逝君不歸,則心思漸冷。「寒」或是兩指,一是暮春時節風雨交加之寒,一是思君不歸之寒,感時傷懷,如是而已。如此觀之,「欲生漪」亦是一言池塘波起,一言內心波起。這等時候,再沒有晴日能夠救人於愁苦之中了,但風雨終止,晴日露面,卻已然西斜欲落,時間之不可挽留如是,反使人愈發悲傷。
雨後初晴,卷簾觀望,是閨中常作之事。但卷簾所見卻是「燕雙飛」,「雙燕」是古詩詞中常見意象,如「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馮延巳《清平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梁燕雙飛畫閣前,寂寥多少恨,懶孤眠。」(毛熙震《小重山》)皆是以「雙燕」反襯人之孤單,燕子尚能雙棲雙飛,而自己卻只能鴛枕獨宿。閨房之怨,正在兩者對比之中顯現。但詞中的女主人公卻似乎並不想讓別人知曉自己的愁緒,諱莫如深,簡直有些「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瞞瞞」(唐婉《釵頭鳳》)的味道。只是這愁緒由來已久,此番又觸景生情,「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范仲淹《御街行》),到底是有些形於顏色,對之只能無奈。
輾轉反側之下,女主人公或許覺著做些其他的事情能夠多少消解一下此時的愁緒,便重新對著早時的殘局,這棋局正是關鍵的幾步,她遲遲未落子,卻是在尋思些什麼呢?這步棋還如何走?還是想著若是他在,兩人對弈該有多好?

⑹ 晏幾道的臨江仙 賞析

這是一首感舊懷人的名篇,當為作者別後懷思歌女小蘋所作。詞之上片寫「春恨」,描繪夢後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寫相思,追憶「初見」及「當時」的情況,表現詞人苦戀之情、孤寂之感。全詞在懷人的月時,也抒發了人世無常、歡娛難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兩句,寫午夜夢回,只見四周的樓台已閉門深鎖;宿酒方醒,那重重的簾幕正低垂到地。「夢後」、「酒醒」二句互文,寫眼前的實景,對偶極工,意境渾融。「樓台」,當是昔時朋游歡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樓空。詞人獨處一室,在寂靜的闌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獨與空虛。企圖借醉夢以逃避現實痛苦的人,最怕的是夢殘酒醒,那時更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了。這里的「夢」字,語意相關,既可能是真有所夢,重夢到當年聽歌笑樂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歡離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時驟見而得之,而是詞人經歷過許多寥寂凄涼之夜,或殘燈獨對,或釅酒初醒,遇諸目中,忽於此時煉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這種空寂,正是詞人內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轉入追憶。「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產生的一種莫名的悵惘。「去年」二字,點明這春恨的由來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樣是這春殘時節,同樣惱人的情思又湧上心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寫的是孤獨的詞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對著飄零的片片落英;又見雙雙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輕快地飛去飛來。「落花」、「微雨」 ,本是極清美的景色,在本詞中,卻象徵著芳春過盡,傷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雙飛,反襯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綿長的春恨,以至在夢後酒醒時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這種韻外之致,盪氣回腸,令人流連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構成一個凄艷絕倫的意境。
過片是全詞樞紐。「記得」,那是比「去年」更為遙遠的回憶,是詞人「夢」中所歷,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蘋,歌女名,是《小山詞·自跋》中提到的「蓮、鴻、蘋、雲」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屬意者的名字入詞,小就是他筆下的一個天真爛漫、嬌美可人的少女。本詞中特標出「初見」二字,用意尤深。夢後酒醒,首先浮現在腦海中的依然是小蘋初見時的形象,當時她「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她穿著薄羅衫子,上面綉有雙重的「心」字。此處的「兩重心字」,還暗示著兩人一見鍾情,日後心心相印。小蘋也由於初見羞澀,愛慕之意欲訴無從,唯有藉助琵琶美妙的樂聲,傳遞胸中的情愫。彈者脈脈含情,聽者知音沉醉,與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寫出小蘋樂技之高,也寫出兩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許已經無語心許了。
結拍兩句不再寫兩人的相會、幽歡,轉而寫別後的思憶。詞人只選擇了這一特定情境:在當時皎潔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雲飄然歸去。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又,白居易《簡簡吟》:「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彩雲,藉以指美麗而薄命的女子,其取義仍從《高唐賦》「旦為朝雲」來,亦暗示小蘋歌妓的身分。
結兩句因明月興感,與首句「夢後」相應。如今之明,猶當時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懷,已大異於當時了。夢後酒醒,明月依然,彩雲安在?在空寂之中仍舊是苦戀,執著到了一種「痴」的境地。
這是晏幾道的代表作。在內容上,它寫的是小山詞中最習見的題材--對過去歡樂生活的追憶,並寓有「微痛纖悲」的身世之感;在藝術上,它表現了小山詞特有的深婉沉著的風格。可以說,這首詞代表了作者在詞的藝術上的最高成就,堪稱婉約詞中的絕唱。

⑺ 奶奶的旱煙袋的文章賞析 主要是對提高作文有那些幫助

聽雨時,也是我頭腦最清晰的時刻,同時也是最能讓我心事如潮的時刻。——題記又是夏雨傾盆的時節,總喜歡隔窗聽雨。從前不懂得聆聽,是因為不曾懂得語文之美,而今,在語文課上,我將詞賦詩曲如雨般聆聽。語文課不只有寫作、詞語的解釋,更有一種情懷,一種情結,一種精神的升華。我喜歡把上語文課比作聽雨,是因為語文如雨一般能夠盪滌人心。聽!「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如萬馬奔騰般的雨聲是冷漠的外表下一顆熾熱的心。聽!「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如和煦春風般的雨聲。聽!「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如塵詠悲嘆般的雨聲。聽!「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如悠悠羌管般的雨聲。聽!「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愁池」,如絕塵回響般的雨聲…… 真像雨聲啊,在語文課上詞賦詩曲如雨般成了修飾感情、寄託心聲的使者,讓他俘獲人的內心,肆意渲染。唯有語文能夠讓承擔起那份感恩,那份執著。雨霧朦朧,讓人恍若走進了曾經。去聆聽那天外之音——「萬籟此俱寂,但余鍾磬音」。去觀賞那長安秀美——「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去體會那沙場悲涼——「黑雲壓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所以,我感到語文課如一陣雨,每當下課,卻總有些從雨給我帶來的幻夢中驚醒的暢快和歷經迷茫的滄桑。在語文課上,曾學過一詞,詞雲:「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這是語文告訴我們,人生境遇不同,看到的聽得到感受也各異。頓時,狂風起,雷電吼,大雨下,我感受到了語文的生命,狂風告訴我,「君子當行如風」;雷電告訴我,「君子說話擲地有聲」;大雨告訴我,「人活得當淋漓盡致」。一切又歸入平靜。窗外,雨淅淅瀝瀝。大雨依舊,風景仍舊,多了的只是心靈的喘息,歲月的回響和心靈的升華。語文課上,書聲依舊,雨聲悠遠……

⑻ 思鄉的名句以及賞析

靜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注釋】:
1.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懷疑,以為。
3.舉頭:抬頭。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賞析一】: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但構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藝術特色的極好說明。

【賞析二】:
《靜夜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喜歡的詩,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上了年紀,也不管是客居他鄉,還是與親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國人,就沒有不會背這首小詩的,為什麼這樣一首語句平白如話,情感朴實無華的詩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喚起了深深的共鳴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詩歌的開頭是平白的敘事,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戶外室內,沒有一點聲響,只有那寧靜皎潔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灑下了淡淡的青輝。在不經意間,低頭一望,還以為是地上落了一層薄薄的秋霜呢。這顯然是一種錯覺。也許,作者本來已經睡著了,在睡夢中回到了家鄉,可是卻被強烈的思鄉情懷喚醒,在朦朦朧朧中,錯把地上的月光當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傳神,細致地反映了當時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覺,因為自己也隱約地意識到,在屋裡是不應該有霜的,可見第一反應是霜,而第二反應就有點懷疑了,等到醒悟過來,這並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時,其實已經是第三反應了。至於為什麼第一反應恰恰是秋霜,則又是頗為令人尋味的,因為秋霜歷來是一種感傷的暗示,它表示這又是一年秋風起,喚起無數客子心中深藏的年華易逝的遲暮之感,對此,李白是深有體會的,「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內心的表白。在他的筆下,秋霜時而鋪在了床前,時而又染在了頭頂,可見他把秋霜當做了一種寓意豐富的象徵了。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雖然四下里沒有一點聲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卻好似在無聲地傾吐著什麼,使得詩人的內心再也無法平靜了。他感到怦然心動,有一股同樣是無聲卻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涌動流淌。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播動了他的心弦,從而使他再也無法平靜下來了。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時他已經完全清醒過來了,明白自己身處何地,而當他抬起頭來,順著光線向上望去時,窗外那娟娟的月輪正靜靜地掛在夜空。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麼觸動了自己的心弦,原來就是那揮之不去、召之即來的思鄉之情呀,它無所不在,白日里,有事的時候,它就靜靜地蟄伏在心靈的角落裡,而到了此時,月亮從天上,月光在地下,雙雙喚起他心中對家鄉的思念,對親人的掛牽,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真是一首「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胡應麟甚至認為此詩是「妙絕古今」。

李白這首清新質朴、婉轉如歌的小詩因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才獲得了永久的藝術生命力。大概只要有離家不歸的人們,就會有人在月下吟起這首百讀不厭、體味不盡的《靜夜思》的。

【賞析三】:

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餘》)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於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於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像,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我們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評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像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⑼ 賞析"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春天就要過復去,一個人制,孤零零地在那兒痴立,任憑落花飄謝滿地;天空下著微微的雨,雨中,燕子成雙成對地飛來飛去。

這兩句借燕子的比翼雙飛,來襯托詩中人兒花落人散的落寞孤寂,是千古不朽的名句。

⑽ 誰能幫忙賞析下:落花離人淚,微雨燕雙飛

用落花微雨的情景表現詞人苦戀之情、孤寂之感.
「落花離人淚,微雨燕雙飛.」寫的是孤專獨的詞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屬對著飄零的片片落英;又見雙雙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輕快地飛去飛來。「落花」、「微雨」 ,本是極清美的景色,在本詞中,卻象徵著芳春過盡,傷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雙飛,反襯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綿長的春恨,以至在夢後酒醒時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這種韻外之致,盪氣回腸,令人流連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構成一個凄艷絕倫的意境。
詩人看見落花,忍不住心裡一陣酸,蒙蒙的雨里看見兩只燕子雙宿雙飛。不禁想起昔日自己的朋友,情人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