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史學賞析

史學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8 21:34:08

A. 觀書有感(其一)意思

《觀書有感(其一)》意思: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就好像是一面鏡子被打開了一樣版(比喻一方展開的書法作權品)。

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一起被倒影在水塘中,他們在池塘里不停地晃動著(比喻紙上的留白部分與書法的線條交響成趣,顯得生動活潑)。

想問那一畝方塘里的水怎麼會如此的清澈(意思是這文學作品怎麼會如此清新雋永呢)?

因為有水從源頭的地方源源不斷的流淌出來,因此就成了活水(意思是那是在於書寫人的心中有些源源不斷的藝術靈感在出現)!

《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南宋

體裁:七言絕句 題材:哲理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pái)徊(huái)。

問渠那(nǎ)得清如許?為(wéi)有源頭活水來。

(1)史學賞析擴展閱讀:

《觀書有感二首》是宋代學問家朱熹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描繪其「觀書」的感受,藉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詩藉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第二首詩藉助巨艦無人能推動卻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藝術創作需要靈感的道理。全詩寓哲理於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墮理障,富於理趣,一直為人傳誦。

B. 近現當代,有哪些著名的歷史學家 考古學家 文物鑒賞家

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
王韜(1828~1897年),《法國志略》、《普法戰紀》、《法蘭西志》、《美利堅志》、《日本通中國考》、《琉球朝貢考》、《法越交兵記》、《西古史》、《西事凡》
夏曾佑(1863年~1924年),《中國古代史》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
柳詒徵(1880年~1956年) 《國史要義》
陳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溫考》《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通鑒胡注表微》
陶希聖(1899~1988),《八十自序》《中國社會現象拾零》
黃現璠(1899年~1982年)《廣西壯族簡史》《唐代社會概略》《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壯族通史》
馮承鈞(1887年~1946年),《成吉思汗傳》《中國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鎮與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陳寅恪(1890年~1969年) 《柳如是別傳》《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
胡適(1891年~1962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
呂思勉(1884年-1957年),錢穆之師。著作《白話本國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
錢穆(1895年~1990年),《國史大綱》
傅斯年(1896年~1950年)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張蔭麟(1906年~1942年)
勞干(1907年~2003年)
譚其驤(1911年~1992年),《中國歷史地圖集(8卷)》
全漢升(1912年~2001年)

從19世紀到現在我國一些知名的考古學家:
裴文中
梁思永
李濟
賈蘭坡
夏鼐
蘇秉琦
俞偉超
李仰松
衛聚賢
陳文華
張光直
石璋如
張忠培
高去尋
郭沫若
汪寧生
石興邦
宿白
嚴文明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文物事業十分重視,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國家文物機關大力收購文物,許多文物收藏家出於愛國熱忱,也競相把藏品捐獻給國家。於是,各地文博單位收藏之書畫不斷增加,而鑒定工作急需跟上。於是在1962年四月,國有文物局組織了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擬對全國各地所藏中國古代書畫作全面系統的鑒定。鑒定組成員有張珩、謝稚柳、韓慎先,後由於韓在北京病逝,增補故宮博物院劉九庵參加。他們首先從北京出發,往返半年,所見書畫萬余軸。到了1964年,因張珩病逝,後又增補啟功。1966年「文革」開始,謝稚柳被隔離審查,鑒定工作被迫停止。
「文革」結束後,原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的夫人高履芳於1983年來滬看望謝稚柳,談及恢復全國書畫鑒定組事宜,謝稚柳給中央領導寫信,建議恢復書畫鑒定組事宜,得到了相關領導的大力支持。
1983年8月31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成立大會。這個小組由7人組成,謝稚柳任組長,組員啟功、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傅熹年、謝辰生。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從1983年開始,前後歷時8年,行程數萬里,共鑒定了8萬余件中國古代書畫,編入《中國古代書畫目錄》,今後,留存在大陸的絕大部分中國古代書畫只要一查《目錄》就能知曉。

C. 史記 鑒賞

《史記》的誕生,就中國史學的具體發展而言,《史記》的貢獻巨大。

第一,建立傑出的通史體裁。《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無論說它是古代中國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還是說它是世界古代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都毫不為過。這一點,只要將之與希羅多德的《歷史》相比較,就會非常明白。正因為《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樹立了榜樣,於是仿效這種體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繼而起了。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第二,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我國古代,史學是包含在經學范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藝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後面。自從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後,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於是,晉朝荀勖適應新的要求,才把歷代的典籍分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記諸子兵術,丙部記史記皇覽,丁部記詩賦圖贊。從而,史學一門,在中國學術領域里才取得了獨立地位。飲水思源,這一功績應該歸於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第三,建立了史傳文學傳統。司馬遷的文學修養深厚,其藝術手段特別高妙。往往某種極其復雜的事實,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貼,秩序井然,再加以視線遠,見識高,文字生動,筆力洗煉,感情充沛,信手寫來,莫不詞氣縱橫,形象明快,使人「驚呼擊節,不自知其所以然」。(《容齋隨筆·史記簡妙處》)

但必須特別指出的是,由於作者受到當時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他的歷史觀是唯上唯心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作品內容的歷史真實性與全面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史記》作為第一部傳記文學的確立,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過去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他們稱古希臘的普魯塔克為「世界傳記之王」。普魯塔克大約生於公元46年,死於公元120年,著有《列傳》(今本譯作《希臘羅馬名人傳》)50篇,是歐洲傳記文學的開端。如果我們把普魯塔克放到中國古代史的長河裡來比較一下,可以發現,普魯塔克比班固(32—92)還要晚生14年,若和司馬遷相比,則要晚生191年了。司馬遷的《史記》要比普魯塔克的《列傳》早產生幾乎兩個世紀。

《史記》無論在中國史學史還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堪稱是一座偉大的豐碑。史學方面姑且不論,文學方面,它對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首先,從總體上來說,《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以描寫人物為中心的大規模作品,為後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基礎和多種可能性。《史記》所寫的雖然是歷史上的實有人物,但是,通過"互見"即突出人物某種主要特徵的方法,通過 不同人物的對比,以及在細節方面的虛構,實際把人物加以類型化了。在各民族早期文學中,都有這樣的現象,這是人類通過藝術手段認識自身的一種方法。只是中國文學最初的類型化人物出現在歷史著作中,情況較為特別。由此,《史記》為中國文學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後代的小說、戲劇中,所寫的帝王、英雄、俠客、官吏等各種人物形象,有不少是從《史記》的人物形象演化出來的。

在小說方面,除了人物類型,它的體裁和敘事方式也受到《史記》的顯著影響。中國傳統小說多以"傳"為名,以人物傳記式的形式展開,具有人物傳記式的開頭和結尾,以人物生平始終為脈絡,嚴格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並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評論,這一切重要特徵,主要是淵源於《史記》的。

在戲劇方面,由於《史記》的故事具有強烈的戲劇性,人物性格鮮明,矛盾沖突尖銳,因而自然而然成為後代戲劇取材的寶庫。據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所載,取材於《史記》的劇目就有180多種。 據李長之統計,在現存132種元雜劇中,有16種采自《史記》的故事。其中包括《趙氏孤兒》這樣的具有世界影響的名作。已經失傳的類似作品,當然更多。到後來的京劇中,仍然有許多是取材於《史記》的,如眾所周知的《霸王別姬》等。

在傳記文學方面,由於《史記》的紀傳體為後代史書所繼承,由此產生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傳記。雖然,後代史書的文學性顯著不如《史記》,但其數量既浩如瀚海,如果將其中優秀傳記提取出來,也是極為可觀的。此外,史傳以外的別傳、家傳、墓誌銘等各種形式的傳記,也與《史記》所開創的傳記文學傳統有淵源關系。

《史記》固然"究無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從而開創了史學的種種先河,也堪稱是膾炙人口的文學佳作,但《史記》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在於它的平民立場。在司馬遷的《史記》之前,所謂的歷史僅僅是王侯的發家史、光榮史、太平史。在司馬遷的《史記》里,自以為功高蓋世的帝王們同樣有無恥、暴戾、虛假和懦弱的一面;雖然有著種種的過失和缺點並最終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楚霸王項羽不失為頂天立地的英雄;一介布衣陳勝曾經在田間耕作,既是不折不扣的莊稼漢,也是滿懷鴻鵠之志的豪傑,正是他第一個揭竿而起反抗秦的暴政;就在正統文人對浪跡江湖的行徑嗤之以鼻的時候,司馬遷卻對荊軻、唐雎等四海漂泊的游俠們和快意恩仇的游俠精神贊譽有加、不勝神往……《史記》就是這樣以平民的立場、平民的視角、平民的情感看歷史、寫歷史、評說歷史,從而第一次給歷史以真實可親的面 目,第一次給那些值得尊敬的靈魂們以尊嚴。清朝詩人宋湘曾經有句詩說:"史有龍門詩少陵",《史記》中所透出的民間精神,再現在杜甫那些憂國憂民的不朽詩作中,並成為流傳千古的力量源泉。

《史記》是中國歷史學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中國文化特別是歷史學方面的極其寶貴的貢獻。全書包括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本紀」除《秦本紀》外,敘述歷代最高統治者帝王的政跡;「表」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是全書敘事的聯絡和補充;「書」是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它們分別敘述天文、歷法、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發展和現狀,與後世的專門科學史相近;「世家」主要敘述貴族侯王的歷史;「列傳」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少數列傳則是敘述國外和國內少數民族君長統治的歷史。《史記》就是通過這樣五種不同的體例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和補充而構成了完整的體系。它的記事,上自黃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年間,全面地敘述了我國上古至漢初三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多方面的歷史發展,是中國古代歷史的偉大總結。

由於司馬遷受時代的限制,《史記》也存在某些缺點與不足之處。例如,存在「天命」、災異和歷史循環論的神秘思想的影響。在《六國年表序》論述秦並天下的原因時,指出這是「天所助」的結果。《高祖本紀》帶有「三統循環論」的色彩,以為「三五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在《天官書》中,記述各種特殊的自然天象時,常常與人事聯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現了災異的神秘思想。這些說明《史記》在「究天人之際」時,仍然沒有擺脫「天人感應」神學思想的影響,等等。

D. 觀書有感其二的詩意

本詩藉助來形象喻理,以泛舟為例,讓自讀者去體會與學習有關的道理。

《觀書有感·其二》朱熹〔宋代〕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翻譯: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4)史學賞析擴展閱讀

公元1196年(慶元二年),為避權臣韓侂胄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干、蔡沈、黃鍾來到新城福山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並為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觀書有感二首》。這是組詩的第二首。

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蘊含的客觀意義是強調藝術靈感的勃發,足以使得藝術創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作藝術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

E. 我是大學歷史學專業的,考研希望繼續學習文物鑒賞之類的專業,請問要報什麼專業,哪所學校開

北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