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春風又綠江南岸

賞析春風又綠江南岸

發布時間: 2021-01-15 20:07:56

A. 賞析「春風又綠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詩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句,言稱王曾多易詩稿,在「綠」字位上屢專試用「屬到」、「過」、「入」、「滿」等數字,均覺平淡而棄,最後經冥思苦想終得一個「綠」字,成為全詩的點睛之筆,由此使全詩出神入化。 用「綠」,有春天的色彩感覺,讓人滿目綠色,春天氣息感受無遺。 也有動感,好像春風將綠色帶到江南,吹過,然後江南便開始變綠。

B. 春風又綠江南岸賞析(十萬火急!!!!!!!!)

名句賞析——「春風又綠江南岸。」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作者從江寧(今南京版市)家中出發,乘權船由長江水路進京(今河南開封市)任職。船過京口時,與好友寶覺和尚會面,留宿了一夜。然後橫渡長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對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別之情。而位於江寧的家,因為隔著幾重山也已經看不到了,這更湧起了對它的無限眷戀。正是初春時節,春風吹拂,放眼江南到處是一片綠色。雖然此次赴京,是因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興。但還是希望能早日擺脫政事,重新回到寧靜閑適的家園。
這首詩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據說作者先後選換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字,最後才決定用「綠」,成為精心修改詩作的一段佳話。一個「綠」字,不但充滿了色彩感,而且,這種色彩感又包含了動感,使這首詩的生動性增加了不少,這也是他著意創造的一種意境。

C. 春風又綠江南岸賞析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今江西省臨川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當宰相後,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揚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蘇省南京市),路過於京口(令江蘇省鎮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不再走了。他站在船頭上,極目西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鍾山(又名紫金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舶,拿出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題名《泊船瓜洲》的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里,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復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一年初春時節,詩人王安石從揚州到了瓜州渡口,歸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鍾山的寓所——他因變法失敗而被罷相之後,一直住在這里。他打算先坐船橫渡長江,到對岸的京口(今江蘇省鎮江)上岸,然後連夜趕路回鍾山。
漸進黃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馬上可以上岸趕路了,詩人不禁往西邊眺望著,只見峰巒重疊,綿延不斷,伸展到遠方,最後被雲霧所遮裹,看不到夕陽外的鍾山。但它並不遙遠,要知道,從京口到金陵,中間不過隔了幾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個跳上岸,忽然一陣春風吹來,夾帶著一陣使人心醉的花香。啊!詩人的腳步正好趕上了春天的腳步,雙腳踏上了江南綠色的地毯。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蒼蒼的暮靄和滾滾的煙波……這時,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它將伴隨著詩人連夜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王安石一時興起,隨口吟出一首絕句:
京口瓜州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他一路上反復吟誦著,思考著,總覺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夠貼切。後來改為「過」字,讀了幾遍,又嫌不好;又改為「入」字——「春風又入江南岸」,咦,這象什麼話?不好!他自言自語著,然後又改為「滿」字——「春風又滿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話了,詩人又拋棄了「滿」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卻總是找不到一個妥貼的字眼。最後,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見的綠色的山、綠色的水、綠色的田野和草木……綠,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徵嗎? 何不用一個「綠」字呢?於是詩人大聲吟誦道:
「春風又綠江南岸」——好一個「綠」字!
王安石到此才確定用「綠」字來取代「到」、「過」、「入」、「滿」等字眼。第二天,詩人回到鍾山的寓所,就立即把這首詩抄錄在自己的稿本上。
詩人想用一個動詞來表現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終選擇了一個形容詞,將形容詞作動詞用,這就是「形容詞動用」。「綠」不僅表明「綠色」,還有「吹綠了」的意思 ,將春風擬人化,更增添了動態美。

D. 春風又綠江南岸賞析(多寫一點)

轉的,你看行不?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人會不耐煩地說,不是「綠」好嗎?其實很早就有人對此提出疑問:有的詩不是也有同樣的「綠」嗎?比丘為《題農夫廬舍》中的「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李白《侍從宜春院賦柳色聽新鶯百囀歌》中的「東風已綠瀛洲草」;常建《閑齋卧雨行樂至山館稍次湖亭》中的「行樂東風變萌芽,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為什麼這些詩沒有得到同樣的贊賞呢?同樣用石頭做的雕像,得到的評價卻完全不同。並不能因為同樣用了「綠」就認為同樣好吧。但是為什麼單單這一句特別好呢?
首先,「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明快,非常流暢。這一點其他的語句就明顯不足,感覺總是有些工匠氣。
另外,春風/江南簡單常見,但是經過詩人的組合,寄託了深厚的思鄉情緒,能幹輕易地引起人的共鳴。正所謂「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句」。
當然,最重要的是,有兩個用詞非常好,一個是廣為人知的「綠」字,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對創造意境更加重要的詞,就是「又」。
為什麼是「又」呢?

相比而言,其他的詩並沒有太多的感情在,所以無法相提並論——當然詩中的感情鋪墊是非常重要的。只隔一水數山,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時光流逝,感慨之情,頗為深重。
一般都說,這個「綠」字是在多個字中挑選出來的。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也說明「綠」字並不是絕對的,甚至有些不足,因而這個字本身具有一定可替換性。但是對於「又」字,卻沒有一個同樣的詞替換(「再」顯然不行)。實際上,在這一句中,除了「又」,其他的字都可以稍微更換一下(比如春風改為東風,江南岸也可以改為另外一個地點)。
當然,並不是單靠「又」就好。實際上整體協調渲染出來的效果,才讓這一句詩變得千古流傳。

E. 春風又綠江南岸賞析

句賞析——「春風又綠江南岸。」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作者從江寧(今南京市)家中回出發,乘船由答長江水路進京(今河南開封市)任職。船過京口時,與好友寶覺和尚會面,留宿了一夜。然後橫渡長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對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別之情。而位於江寧的家,因為隔著幾重山也已經看不到了,這更湧起了對它的無限眷戀。正是初春時節,春風吹拂,放眼江南到處是一片綠色。雖然此次赴京,是因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興。但還是希望能早日擺脫政事,重新回到寧靜閑適的家園。
這首詩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據說作者先後選換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字,最後才決定用「綠」,成為精心修改詩作的一段佳話。一個「綠」字,不但充滿了色彩感,而且,這種色彩感又包含了動感,使這首詩的生動性增加了不少,這也是他著意創造的一種意境。

應該是了

F. 賞析「春風又綠江南岸」. 賞析詩句

王安石《泊船瓜洲》詩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句,言稱王曾多易詩稿,在「綠」字版位上屢試用「到」、「權過」、「入」、「滿」等數字,均覺平淡而棄,最後經冥思苦想終得一個「綠」字,成為全詩的點睛之筆,由此使全詩出神入化. 用「綠」,有春天的色彩感覺,讓人滿目綠色,春天氣息感受無遺. 也有動感,好像春風將綠色帶到江南,吹過,然後江南便開始變綠.

G.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煉字賞析

「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於表現力。這是因為:一、「專綠」字從春風吹過以後產屬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沉得多了。二、本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春風」實指皇恩。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這種心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三、「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的主旨。
據洪邁《容齊齋筆》卷八記載:吳中士人藏有這首詩的原稿,初寫時是「又到江南岸」,自己圈去「到」字,注曰「不好」;繼而改為「過」,又圈去;再改為「入」、「滿」……這樣一共改了十幾個字,最後才定為「綠」字。

H. 「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全詩是什麼

原文:

《泊船瓜復洲》

京口制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I. 春風又綠江南岸白居易賞析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回我還?答
賞析: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鍾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泊船瓜洲》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J. 春風又綠江南岸,詩中的綠字好在哪裡

「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的主旨。「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

出處:《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鍾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10)賞析春風又綠江南岸擴展閱讀

全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

次句「鍾山只隔數重山」,以依戀的心情寫他對鍾山的回望,王安石於景祐四年(1037年)隨父王益定居江寧,從此江寧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罷相後即寓居江寧鍾山。

「只隔」兩字極言鍾山之近在咫尺。把「數重山刀的間隔說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詩入對於鍾山依戀之深;而事實上,鍾山畢竟被「數重山」擋住了,因此詩人的視線轉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江岸美麗的春色,寄託了詩人浩盪的情思。其中「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於表現力。這是因為:

一、前四字都只從風本身的流動著想,粘皮帶骨,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一層,從春風吹過以後產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沉得多了。

二、這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春風」實指皇恩。

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這種心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