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賞析
① 牡丹花盆景要怎樣鑒賞
牡丹花盆景的藝術鑒賞:牡丹盆景欣賞與其它盆景大致相同。如一賞景、版二賞盆、三賞幾架權,四賞景名等。
(1)觀樁景:牡丹樁景,四季均可觀賞。春夏觀花,夏秋觀葉,冬春觀芽,冬觀干。以獲得比普通牡丹更為豐富的觀賞內容,打破了千百年來單單觀花的習慣。
(2)觀干:牡丹枝幹粗壯、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且斑駁。經過造型藝術處理後,有千年古松之態,百年老梅之骨,或挺、或懸、或卧、或斜,「有藏參天覆地之意,具虯龍百尺之勢」。
(3)觀花:牡丹盆景以觀花為主。其花型多變,花色「赤橙黃綠青藍紫」應有盡有,花香四溢,盆在幾朵婀娜多姿的牡丹花,會使你回味無窮。
(4)觀葉:牡丹葉型奇美,為羽狀復葉,春季葉子碧綠,秋霜後變成黃、紅、紫等色,十分美麗醒目,有「層林盡染」之韻味。
(5)觀芽:在落葉後至早春觀賞,其芽形芽色各異。芽色紅、粉、紫等,芽形有火炬型、鷹嘴型、狹長尖型等,可使人浮想聯翩。
(6)觀果:其果為奇果類,即果呈放射輪狀排列的卵型果五個左右,遠遠望去,好似海中的「海星」、國旗上的「五角星」。
(7)觀根:牡丹經「露根處理」後,人們可以直接觀賞到盤根錯節的牡丹根。給人強勁的力度和大自然的美感,使人們回歸自然的願望得到滿足。
② 清朝劉灝的《牡丹》的賞析
這就是一首贊美牡丹花的詩句啊,贊嘆牡丹花的美麗,彷彿是洛川女神的神來之作,千嬌百態勝過朝霞!
洛川神女就是洛神,又名宓妃,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中的女神.伏羲氏之女,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陽!
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植寫過浪漫主義名篇《洛神賦》,虛構自己在洛水邊與洛神相遇的情節!賦中形容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真是形象鮮明,色彩艷麗,令人目不暇接.」所以,洛神是一個很美的女子!
③ 牡丹的拒絕 賞析800字
作者,張抗抗,是當代著名女作家。《牡丹的拒絕》是張抗抗的一篇優美的散文。回作品沒有像眾多描寫牡答丹的作品那樣一味贊美牡丹的雍容華貴、絢麗多姿,而是獨辟蹊徑,通過對牡丹花開花落的描寫,著力贊美牡丹的拒絕,贊揚牡丹不慕虛華、對生命執著追求的精神。
牡丹的高貴,開,傾其所有;落,驚心動魄;不開,則安之若素。拒絕是為了堅守,堅守每一次的綻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現;拒絕是因為執著,執著於對獨立矜持的自我個性的追求,執著於對自我生命質量的尊重。為此,皇權可以藐視,寧可被貶;榮譽可以淡漠,縱然遭來詛咒。那冷漠的背後是火一樣的熱情,拒絕的背後是如磐石般的執著。
④ 牡丹詩句經典名句贊美
關於牡丹的詩詞及賞析匯總如下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用側面襯托的手法寫牡丹之美。
庭院中的芍葯花艷麗雖艷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凈倒是明凈,卻缺少熱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紅牡丹》
唐·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王維寫牡丹開時的嬌艷可愛,凋謝時的惋惜哀愁,暗言春光易逝,紅顏易衰。
在美好的春天裡,牡丹花嬌嫩嫵媚,清香萬里,占盡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駐,牡丹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與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會調零衰敗,漸漸枯萎。因此,人們只知道欣賞春色,欣賞牡丹花的鮮艷,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徐凝將牡丹比作神女起舞,贊美牡丹的仙氣神韻。
暮春時節,群芳凋謝,牡丹獨開,享盡春光,占斷萬物之風光。
有哪個人不喜歡牡丹花呢,盛開時獨佔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裡翩舞吧,千嬌萬態如同燦爛的朝霞飛騰。
《牡丹》
唐代: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皮日休贊牡丹「獨立人間第一香」是有道理的。
牡丹開放,時值晚春時節,百花凋謝,落紅遍地,被人稱道百花之王的「牡丹仙子」卻亭亭玉立,一花獨放,開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故詩人極口贊揚牡丹巍然獨立,一花獨放,獨香天下,是人間第一花香。
《裴給事宅白牡丹》
唐·盧綸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暮春時期百花即將凋殘,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還在吐蕊,紛芳滿枝,於是長安城裡的年輕人爭相著去親近、觀賞紫牡丹。而在裴給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潔的白牡丹,卻備受冷落,無人欣賞,在皎潔的月色下更顯孤獨、冷清、素雅。
⑤ 羅隱《牡丹》的賞析
牡丹花---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待,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讀此詩的時候讓我想到了<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有那麼一段話:
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道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拿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枝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楔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任是無情也動人,向上追溯,在宋詞人秦觀的詞中,有」盡道肯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句子.但這還不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的最初源頭,或要再向上追溯,在唐代詩人羅隱的<牡丹花>中,我終於找到了這句話.
為什麼著迷這句話,可能與喜歡寶釵的冷美人氣質有關,盡管我並不是很喜歡寶釵其人.只是當初有些驚訝,為什麼好好一個雍容華貴,艷冠群芳的牡丹,卻是無情.
羅隱的詩常常帶有沒落的冷冷諷刺意味,諷刺著世間的不公.他把關注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審視考場與人際之上,對許多憑借諂媚,奉承而飛黃騰達的人,羅隱常會投去凌厲的目光,即使在賞著牡丹的時候,也不忘諷刺一下那些趨炎附勢之人.
牡丹隨著東風一起開謝,當是別有原因吧,是不是因為它能贏得東君眷顧?就好比昔日楊貴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語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樣,只要有著傾國之美,即使無情,不也一樣動人么?美艷的芍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罷了,芙蓉也為了避開你的芳塵而擠入了池中去,可憐啊,沒有想到,如此美艷的牡丹,也有被韓弘這種人砍掉的時候,當韓令做成了事之後,牡丹的穠華也便被辜負了.
詩無達詁,何況羅隱此詩喻意極深,這首<牡丹花>竟無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羅隱是在抒發著自己的感慨了.
嚴格來說,羅隱這首從反面稱贊牡丹的詩,幾乎沒有怎麼寫牡丹,不寫花之美,花之開,花之謝,而是以花喻人,這樣的詩歌往往無法站在同煤在詩歌的前列中.但羅隱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獨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任是無情亦動人」,自己也曾羨煞這種冷艷,奈何」無情」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何況,無情即使動人,又怎如有情來得更回可愛,可親呢?
⑥ 求關於張抗抗《牡丹的拒絕》的鑒賞
一、《牡丹的拒絕》是當代著名女作家張抗抗的一篇優美的散文。作品版沒有像眾多描權寫牡丹的作品那樣一味贊美牡丹的雍容華貴、絢麗多姿,而是獨辟蹊徑,通過對牡丹花開花落的描寫,著力贊美牡丹的拒絕,贊揚牡丹不慕虛華、對生命執著追求的精神。
牡丹的高貴,開,傾其所有;落,驚心動魄;不開,則安之若素。拒絕是為了堅守,堅守每一次的綻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現;拒絕是因為執著,執著於對獨立矜持的自我個性的追求,執著於對自我生命質量的尊重。為此,皇權可以藐視,寧可被貶;榮譽可以淡漠,縱然遭來詛咒。那冷漠的背後是火一樣的熱情,拒絕的背後是如磐石般的執著。
⑦ 對羅隱的《牡丹》的賞析
《牡丹花》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待,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讀此詩的時候讓我想到了<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有那麼一段話:
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道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拿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枝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楔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任是無情也動人,向上追溯,在宋詞人秦觀的詞中,有」盡道肯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句子.但這還不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的最初源頭,或要再向上追溯,在唐代詩人羅隱的《牡丹花》中,我終於找到了這句話。
為什麼著迷這句話,可能與喜歡寶釵的冷美人氣質有關,盡管我並不是很喜歡寶釵其人.只是當初有些驚訝,為什麼好好一個雍容華貴,艷冠群芳的牡丹,卻是無情。
羅隱的詩常常帶有沒落的冷冷諷刺意味,諷刺著世間的不公。他把關注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審視考場與人際之上,對許多憑借諂媚,奉承而飛黃騰達的人,羅隱常會投去凌厲的目光,即使在賞著牡丹的時候,也不忘諷刺一下那些趨炎附勢之人。
牡丹隨著東風一起開謝,當是別有原因吧,是不是因為它能贏得東君眷顧?就好比昔日楊貴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語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樣,只要有著傾國之美,即使無情,不也一樣動人么?美艷的芍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罷了,芙蓉也為了避開你的芳塵而擠入了池中去,可憐啊,沒有想到,如此美艷的牡丹,也有被韓弘這種人砍掉的時候,當韓令做成了事之後,牡丹的穠華也便被辜負了。
詩無達詁,何況羅隱此詩喻意極深,這首《牡丹花》竟無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羅隱是在抒發著自己的感慨了。
嚴格來說,羅隱這首從反面稱贊牡丹的詩,幾乎沒有怎麼寫牡丹,不寫花之美,花之開,花之謝,而是以花喻人,這樣的詩歌往往無法站在同煤在詩歌的前列中。但羅隱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獨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任是無情亦動人」,自己也曾羨煞這種冷艷,奈何」無情」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何況,無情即使動人,又怎如有情來得更回可愛,可親呢?
⑧ 牡丹的拒絕的賞析:
一、《牡丹的拒絕》是當代著名女作家張抗抗的一篇優美的散文。作品沒有像眾多描寫牡丹的作品那樣一味贊美牡丹的雍容華貴、絢麗多姿,而是獨辟蹊徑,通過對牡丹花開花落的描寫,著力贊美牡丹的拒絕,贊揚牡丹不慕虛華、對生命執著追求的精神。
牡丹的高貴,開,傾其所有;落,驚心動魄;不開,則安之若素。拒絕是為了堅守,堅守每一次的綻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現;拒絕是因為執著,執著於對獨立矜持的自我個性的追求,執著於對自我生命質量的尊重。為此,皇權可以藐視,寧可被貶;榮譽可以淡漠,縱然遭來詛咒。那冷漠的背後是火一樣的熱情,拒絕的背後是如磐石般的執著。
牡丹是高貴的,所有不媚不俗的獨立高潔人格都是高貴的。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不飲盜泉之水,孤竹君不食西周之糧,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食美國人的救濟糧,還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還有蘇軾,還有夏明翰,還有鄧稼先……他們「揀盡寒枝不肯棲」,只為了心中那執著的追求和信念。他們都是有品味的人,都有是人中的牡丹。
拒絕的背後是執著,拒絕便是高貴。
二、授課思路(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楊燕)
題旨領會(作者強調牡丹不應作為「富貴」被膜拜,而應作為「高貴」被頌揚)
文章開篇先聲奪人,以優美之詞渲染鋪陳出牡丹的美並描繪人們為一睹牡丹芳容而千里迢迢奔赴洛陽的情形。然後用一傳說來增強牡丹的傳奇色彩,並為下文抒情議論作了鋪墊。行文至此,讀者對牡丹的嚮往也就隨著作者的描述而變得愈發強烈起來。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寫起了洛陽的天氣情況,「春來得遲遲……連日濃雲陰雨……冷風颼颼」,看似閑筆,卻是極為重要的交代。「穀雨三朝看牡丹」,牡丹的開花與溫度關系極為密切,滿懷期望前往洛陽賞花的人極有可能會遭遇花已開過或花還未開的尷尬。這樣一種因自然現象而引起的反常和遺憾卻被作者敏銳地捕捉到並加以詩意的描繪和理性的思考。羅丹說:「在藝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為他銳利的慧眼,注視到一切眾生萬物之核心;如能抉發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型觸及其內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作者正是抓住牡丹因天氣陰冷而拒絕開花這一特點賦花以人格精神的美,著力贊頌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的個性。而同時又以美麗的想像來渲染牡丹怒放時的輝煌與燦爛,花落時的絢麗與壯烈,這樣的描寫不僅彌補了讀者與牡丹花擦肩而過的遺憾,更重要的是強化了牡丹完美而又高貴的形象。使牡丹的美更具有靈性和品位。 從題目入手,仔細閱讀文章,梳理出「拒絕」的多層次涵義,領略牡丹拒絕的美。
牡丹的美早已被世人所確定,所公認,人們懷著對美的期待,從四面八方涌進洛陽城,希望一睹牡丹開花時的輝煌燦爛和宏大氣勢,卻遭遇牡丹的拒絕,牡丹拒絕了本該屬於它的榮譽和贊賞。
但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絡繹不絕地湧入洛陽城,並不因牡丹的拒絕而拒絕它的美。
牡丹拒絕的是寒冷和陰雨(可依據8-14段分析)
牡丹拒絕的是苟且和媚俗(可依據6、16段分析)
牡丹拒絕的是萎頓和衰老(可依據19段分析) 重點:品味語言,領會作者所強調的牡丹不應作為「富貴」被膜拜,而應作為「高貴」被頌揚的題旨。
難點:了解散文的構思特色,體會本文想像部分的特點和作用。
⑨ 牡丹花圖的作品賞析
中國繪畫藝術抄到宋代有了較大的發展。以傳統的花鳥畫而言,到宋代要求形似了。宋代要求畫家准確地表現客觀現實,提倡一種精細不苟的審美精神。
筆記《牡丹花圖》所記載的故事正表現了宋代人們在中國繪畫藝術方面的審美情趣。繪畫者通過對牡丹花卉、貓眼神態的細致描繪,向人們展示客觀的真實;鑒賞者則通過對畫面的認真觀賞,准確地把握畫面具有的內涵。以藝術的真實為基礎,作者、讀者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這種精細觀察並真實地再現藝術客體的畫風,發展到後來就成為了中國傳統工筆畫的精髓。
⑩ 劉禹錫賞牡丹的賞析
詩中一個復"賞"字,總攬全局,直貫通篇制,意境全出.
詩中"真國色"三字,力重干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葯,芙蓉相比,雍容華貴,艷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
通過寫芍葯的妖無格和芙蓉的凈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擬人 "妖無格"與"凈少情" 比喻 "真國色"
這首詩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這首詩運用了以下藝術手法
(1)烘托手法的運用.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都極有分寸,寫芍葯"妖",是寫其艷麗,嫵媚之態,並非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詩人並沒有因為突出牡丹而將這二花寫得一無是處,但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處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擬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