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燃燒的心賞析

燃燒的心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5 03:47:29

Ⅰ 求十四行詩98解析

【摘要】十四行詩興起於中世紀晚期,它嚴謹的韻律和工整的格式使它逐漸得到義大利及其他歐洲各地詩人的青睞。至文藝復興時期,詩人們已廣泛採用這種詩體,並為其注入了新的時代元素——人文主義思想。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三位詩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外關於文藝復興時期十四行詩的研究綜述

起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有如一聲號角,喚醒了沉睡數百年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文化、藝術、科技等各個領域開始轉型的時期,也是歐洲社會由中世紀走向近代的過渡時期。

關於文藝復興的研究由來已久,西方學者對文藝復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范圍包括其性質、起源、內容、基本思想精神及代表人物等。西方學者較早的研究著作有法國人皮埃爾·貝勒的《歷史與批判辭典》,書中提出了「文藝復興」的概念,並分析了文藝復興的起源和作用,對後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另一位法國學者米什萊的《法國通史》將文藝復興定義為「世界的發現和人的發現」。布克哈特的著作《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是文藝復興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布克哈特總結了前人的成果,並結合自己日積月累的研究,建立起了一個文藝復興研究的新體系,他系統分析了「世界的發現和人的發現」,並以此為出發點,闡述了文藝復興時期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在布克哈特以後的研究文藝復興的著作中,雖然不乏優秀的作品,如英國學者西蒙茲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等。但總體看來,都受到了布克哈特很大的影響。

中國學者對文藝復興的研究也有較豐碩的成果,如朱華農所著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起源與模式》,提出了義大利文藝復興不僅是一場文化運動,也是一個時代特徵的概括,一條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另有胡家巒所著《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和園林傳統》,將西方文學園林和現實園林兩大歷史傳統結合在一起做了深入的研究。徐慶平所著《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則系統闡述了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們是怎樣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並介紹了這一時期的美術成就。

關於十四行詩的研究,西方學者研究成果頗多。美國學者米歇爾·斯皮爾所著《十四行詩的發展》一書,系統闡述了從文藝復興早期至十七世紀十四行詩的發展過程,而由美國學者哈勃特·多農編輯的《英美十四行詩評論集》是一部收錄了學者們對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的十四行詩的評論研究的作品。相比綜述性的著作而言,更多的西方學者將注意力集中於十六世紀的詩人及其詩作,而又以對莎士比亞詩作的研究最為豐富,而國內學者對十四行詩的研究,也同樣集中對莎士比亞和埃德蒙·斯賓塞等十六世紀的詩人的研究,其中又以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研究居多。研究領域包括了詩歌的韻律結構、語言風格、情感表達、藝術特點及人文主義色彩等方面。少有對文藝復興早期的十四行詩人和詩作進行專門的探討和研究。

總體而言,雖然西方學者和中國學者對文藝復興的探究涉及各個方面,但仍有詳略之分。而在對十四行詩的研究問題上,成果雖然較為豐富,但總體而言,集中於十六世紀詩人的十四行詩的研究。但十四行詩作為在文藝復興早期就已經盛行的一種詩歌形式,它對文藝復興早期的社會狀況、思想潮流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都有所反映,它是研究文藝復興早期人文主義思潮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因此,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文藝復興以前十四行詩的發展簡述

十四行詩是一種形式工整、韻律嚴格、題材豐富的詩歌形式。其最初的起源學術界至今尚未定論,但從總體上來看,其大概是在義大利本土詩歌文學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國普羅旺斯短詩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十四行詩「是源於義大利,甚至是源於西西里」。①

中世紀晚期,義大利文學史中第一個詩派——西西里詩派出現,其代表人物賈科莫·讓·連蒂尼首創了十四行詩這一新穎的詩歌形式。這一時期的十四行詩的內容主要為詩人們對人世間美好愛情的追求和謳歌,在語言表達形式上, 「第一次有意識地採用了規范語言」,②增強了詩歌語言的規范性。此後出現的「溫柔的新體」詩派受西西里派影響頗大,這個詩派對十四行詩的使用不管是從量來說還是從質來說,都有很大的突破。就其內容而言,這一時期的十四行詩仍然是以愛情為主線,但詩中已更多地蘊含了詩人自己豐富的真實感情。與「溫柔的新體」詩派同時出現的「現實主義市民詩派」則進一步推動了十四行詩的發展。該派作品大多取材於現實生活中具體而生動的形象,並對其進行有聲有色的描寫,同時,對人的內心世界的展示也大大豐富於前兩個詩派。

何謂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是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思想界的主流思潮,並在當時及之後的幾個世紀里對歐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主要內容在於倡導人的意義,它有「兩個明顯的特徵:通過文學來表達人的價值和人性的真實社會性。」③人文主義明確反對中世紀以來的歐洲盛行的神學體系和經院哲學。它肯定人的意義,強調追求人世間幸福的重要性。同時,人文主義者還批判教會的種種弊端,反對禁慾主義和隱逸生活,強調世俗生活的重要性。

在文藝復興早期的歐洲文明進程中,人文主義的影響不容小覷。它的影響波及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哲學、歷史、建築、雕塑、文學、繪畫以及科學技術、人們的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人文主義所產生的影響。

在廣為流傳的文學和繪畫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由於受到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這一時期的作家們開始更多地以人和自然為作品的主題,並在創作過程中採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將其形象和特點直接展示出來,而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表現形式的十四行詩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這股浪潮的沖擊。在文藝復興早期的十四行詩作中,人文主義理念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注入到十四行詩中的新元素——以人和自然為核心內容的十四行詩已經大量地涌現了出來。

十四行詩中的人文主義氣息

自賈科莫·讓·連蒂尼開始,十四行詩就越來越多地為詩人們所採納,但直到文藝復興逐漸拉開帷幕,十四行詩的格式、韻腳才真正得以規范化,並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從此,十四行詩作為西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逐漸興盛起來,在西方文化史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通過對十四行詩的解析,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作者的文學造詣,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了一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以及這個時代的思想潮流。因此,本文擬以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十四行詩為基礎,並以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三位文藝復興早期較為傑出的詩人為例,談談這一時期的十四行詩所透露出的時代思想趨勢——人文主義。

但丁。但丁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偉大先驅,「他生活的時代,是一個黑暗和光明、痛苦和希望交織的時代」,④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他用他鋒利的筆尖,勾勒出了這個時代的萬千氣象。但丁的作品內容形式豐富多樣,大部分都有很高成就,本文僅以十四行詩為例,簡要談談其中的人文主義內涵。

但丁的十四行詩的主要作品集為《新生》和《詩集》,兩本詩集的詩歌大多以對愛情的描寫來展示詩人獨特的內心世界。《新生》第一首有這樣幾句描寫:「愛神喚醒她,她顫抖著馴服地從他手上吃下我燃燒的心,我望著愛神離開,滿臉淚痕」,詩中,他拋棄了中世紀詩人對個人的迴避,開始探尋自己的靈魂和內心的世界,並將其大膽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在他的作品中,人類的思維、動作、神態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如果說但丁的早期作品《新生》尚還帶有較濃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仍然是較為抽象的愛情描寫的話,那《詩集》中的作品已能看出他思想的進一步轉變。相對前者來說,後者展示了詩人更為開闊的眼界和胸襟,內容更為廣泛,加入的時代的新元素也更多。如,在「清新鮮艷的玫瑰」一詩中,作者作了如下描寫:「快樂的春天,在草地上,小河邊縱情歡唱,我把你的贊美呈上,對著清枝綠葉一片」。在這幾句詩中,作者把發自內心的快樂和人世間真實的生活和美好的景緻結合在了一起,抒發了一種對世俗生活的由衷熱愛。與《新生》中略帶神秘色彩,較為隱晦的愛情有所不同,《詩集》中大部分愛情詩描繪的都是充滿人間意趣的、炙熱的、明朗的愛情。而至於像「把其他一切信仰拋開:別相信什麼路加和馬太,馬可或約翰」這樣的詩句,我們不難看出,此時的但丁已經有了對宗教及政治的思考,只不過,他的宗教思想是在於批判「當前的教會背離了基督精神而罪孽叢生」⑤,其目的是在於維護天主教的純潔性。

彼特拉克。十四行詩的韻律和格式從創立之初開始,就在不斷地變化,直到彼特拉克才把它們永久固定下來。此後,十四行詩開始在義大利廣為流傳,越來越多的詩人開始使用這種創作格式。然而,彼特拉克對十四行詩的貢獻遠遠不止於對其形式和布局進行了改革並使之得以固定並廣為接受,更為重要的是:透過他的詩歌作品,世人已然可以讀出文藝復興早期人文主義思潮的細細浸潤,節節延伸。

首先,這種人文主義體現於他對人世間真實美好的愛情的贊頌和追尋,從而表達出對世俗生活的熱愛。他的詩歌集《歌集》共收錄317首十四行詩,其中277首是獻給其愛人勞拉的。在他的詩歌中,愛情不是一種縹緲的遠離人類生活的事物,而是為世人所贊頌的、為世人所追求的美好的事物。在《歌集》中,彼特拉克用生動的言語為讀者描繪了一個有血有肉、婷婷婀娜的世間女子,「我見她如此姣美地走過,我的靈魂戰栗,而不敢飛向她」,而這樣曼妙多姿的女子引得詩人心動不已,「我見她面帶愛憐之色,不知道那是真還是假,應我心中有愛的火絨,見火即燃又有何驚訝?」這種人間真情的洋溢、激情的迸發在彼特拉克筆下可謂是數見不鮮。而其筆下描寫的自然景色也是作者所感受所觸摸到的真實存在的自然風光。「你們可聽見鳥兒抱怨啼鳴,或清清的溪水在細語輕聲,你們可看見溪岸鮮花盛開,夏風中綠葉柔枝輕盈搖動」,在這些看似漫不經心的筆墨之中,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世俗世界的熱愛,而這個世界與渺遠的抽象的天國世界大相徑庭。

人文主義思潮在彼特拉克詩歌中另一重要體現在於:他抒發了自己「剎那之間的歡樂和悲哀」。⑥他對自己內心世界做了深刻而真實的剖析,他的喜怒哀樂在詩歌的字里行間中展露無遺。在他的詩句中,至少是在青壯年時期所創作的詩句中,我們幾乎看不到上帝對其思維和情感的形成所起的特殊作用,這些真切的、鮮活的情感都是在他自己經歷了不平凡的世事之後所產生的。同樣,他對自己內心情緒思想的變化也有極為迅速的反應。正如他詩中所寫:「回憶與等待左擊加右攻,使我忍受這如此的酷刑,若不是我自己憐憫自己,早已擺脫這思想的苦痛,如痛苦心靈曾偶有甜蜜,你快回到我的記憶之中」。這是由一個生活在世俗中的普通人所產生的感情,它不受神的旨意的支配。這種對人類本身思想、情感的探尋和表露恰恰是人文主義學者所贊揚的人世之美。

薄伽丘。薄伽丘流傳至今的十四行詩數量較少,但在他為數不多並且不為人知的十四行詩里,他也「成功地對他的感受做了最有力的和最有效果的描繪」。⑦並且,在他的基本詩學理論中,我們同樣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他的詩作中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

薄伽丘認為:「詩,是種熱情而又精細的創作,通過語言和寫作,熱情地表現了精神所已完成的創作……這迫使靈魂渴望著吐露自己,它產生的精神上奇異的而又前所未聞的創造,它給予這些沉思冥想以一個固定的秩序,使語詞和思想之間有了不平常的交織,並從而美飾整個結構,它就是這樣地把真理隱藏在虛構的美好之中和合身的外衣下面了。」⑧他強調詩歌的創造需要天賦、靈感和激情,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前人的筆法。並且,他認為詩歌本身就是「一件東西好像被罩在一塊面紗下面而完成,而且出色地完成」,⑨而在他看來,掩蓋在這層面紗下面的東西已經不再是天主教的教義,而是世俗之人的精神和思想觀念。

相比但丁和彼特拉克而言,薄伽丘對天主教的批判態度更加鮮明,批判言辭更加犀利,他揭露教會的種種罪行,又斥責禁慾主義的荒謬。他推崇人類的解放和自由,他認為世間的每一個人,包括教士和修女都應該大膽地去滿足自己靈魂和肉體的慾望,而不應被任何其他事物所羈絆。在他看來,人性理所應當並始終要放在第一位。

在十四行詩的創作中,他歌頌人世間曼妙的女人,歌頌人世間奇特的美景,也歌頌人世間炙熱的愛情。他對上述三者的描寫比但丁和彼特拉克更為大膽更為世俗化,也更具有人文主義詩人的風范。同時,他又十分注重詩歌的現實性和真實性。在詩歌中,通過描繪一個活靈活現的真實的具體事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詩歌應該為激發讀者的情感、引起讀者的共鳴而產生,因此,「強調詩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和教訓作用是薄伽丘數十年中一以貫之的」。

Ⅱ 高爾基《燃燒的心》的賞析

生命如星辰,你說,它墜落了就逝去了;而我說,它墜落的時刻點亮了整個天空。
生命如火苗,你說,它燃盡後只剩一縷蒼白的余煙,而我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比如丹柯那顆燃燒的心,點亮了自由的原野;那跳躍的藍色火苗,千萬年的風雨也無法將它熄滅。無法忘懷他倒下去時的最後一個表情,驕傲的、快樂的、絕美的笑,那個包含了世間一切美好感情的笑,凝固在已逝的生命那耀眼的面容上,似乎在向一切存活著的人們喃喃訴說生命的真諦。
它說,生命就應該象這樣,以自己的血飼他人,以自己的力量給他人光明。即使如螻蟻般渺小地行走在陰暗無盡的密林里,也要綻放出太陽般無限耀眼的光芒。這正如古龍所言:「生命不在乎長短,只在乎燦爛。」只有強大的精神,才能讓我們憑借瞬間,戰勝漫長無盡的永恆。
其實我覺得丹柯與記憶中的某些人很相似。比如《織夢者》中的那個帝王,也是生生撕裂自己的胸膛換得了力量,拯救了自己的子民。忘不了那句話「請將我的生命拿去,然後賜予我力量」,這與丹柯何其驚人的相似。還有那一位盜得天火的普羅米修斯,被上天殘酷地折磨卻毫不後悔,他們是不是也有異曲同工之處?當然,你會說這不過是神話,但千千萬萬的神話中,誰能保證不會有一個真的現實?
不要說你不知道那位抱石沉江的屈子大夫,不要說你不知道殺身成仁的譚嗣同,更不要說你不知道有多少位無名英雄用鮮血與生命染紅了自己的天空。你該知道,在輝煌的生與壯烈的死面前,一切的怯懦與自私,貪婪與無恥,愚昧與狹隘,都顯得渺小而醜陋。然而,芸芸眾生,你不見,有多少人寧願放棄輝煌的壯烈之死而苟活延喘,有多少人會放棄幫助他人而選擇自己的享受,又有多少人會懷疑世間最崇高的情感而選擇猜疑與徘徊。是啊,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和丹柯的追隨者一樣,盲目而多疑,粗鄙而狹隘,執著於眼前利益的爭奪,忘記了生命最終最美好的精神追求。所以,我們需要丹柯這樣的精神領袖,或者,我們自己就應該成為自己的領袖,帶領自己走出陰暗的心之叢林。
生命,在於自己精神的力量!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心靈,精神的強大才是人的強大。似乎有些明白自己父母給我起了「徐小丹」這個名字的特點含義了。是啊,只擁有小小的一顆丹心,也要用全部的精神力量抵抗強大的時間,求得精神的永恆,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意義。生命,一如我最愛的那首歌:

Ⅲ 求顧城《你喜歡歌謠》的賞析

《你喜歡歌謠》

顧城

你喜歡歌謠 孩子
這歌是唱給你的
這漂亮的蜜色的火焰
一次次被秋天吹動

早晨干內凈得像一塊玻璃

上邊有水亮著
開始還不知道呢
為你在樹林里唱歌

唱過的樹都倒了

花開如火 也如寂寞
從創作的角度來講,不同的時代具有著不同的創作風格;從欣賞的角度上來講,不同的時代具有著不同的解讀方式.
顧城的這容首《你喜歡歌謠》飽醮著著沉重的憂傷,在詩中,主人公把一段刻骨銘心卻又無法成就的愛,選擇用一種最痛苦的方式去告別.
誓言這一意象,說明這份愛具有一定的深度,用「刻」字來進一步強化愛的深度,近於刻骨銘心;蠟燭這一意象,雖然是短暫的,但它卻給主人公帶來了短暫的光明,蠟燭的淚水正是主人公心底的淚水,蠟燭的芯火,正是主人公被痛苦所剪熬的燃燒的心;最後的滅絕,是一種在絕望中死去的感覺,只有經歷痛苦的失戀的人才能夠體味地出,被風吹散說明有一種強大的外在的力量阻斷了這份愛,主人公在這種強大的阻力面前,顯得脆弱和無能為力.
總體來說,這首詩非常寫實,是主人公無奈地將美的東西親自撕碎給大家看,並默默地承受其中的痛苦,具有著悲劇式的美學色彩.

Ⅳ 丹柯的作品鑒賞

小說運用各種表現手法來突出主題。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美醜對比,展現了丹柯的英雄氣質與族人的膽小懦弱;通過想像誇張,如文中丹柯掏出自己的心,用它燃燒給人們照亮,來更有力的塑造出了丹柯的英雄形象。
文中一抑一揚,對比映襯,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力地塑造了人物。丹柯面對困難時,勇當領路人,挑戰困難,拯救族群,不是坐以待斃整天抱怨,而是呼籲人們「起來,到林子里去」「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以他大無畏的勇敢、熱情與樂觀帶領人們前進;而族人們,當他們平靜的生活在草原上時,他們快樂、強壯、勇敢,而在威脅面前的關鍵時刻,他們卻又恐懼、妥協、願意去做奴隸。這兩相比較,形成鮮明對比,有力地表現了丹柯的英雄氣質與族人們貌似勇敢,實則怯懦。
小說結尾用悲劇的力量震撼心靈。在人們抱怨陰暗的密林時。丹柯帶領大家尋找出路;在人們詆毀、責難丹柯時,他掏出自己燃燒的心,為人們更加的付出。然而走出黑暗森林之時,人們歡呼雀躍,然而丹柯卻被人遺忘,悄然死去。這個結尾無疑是個悲劇,令人無法想到、無法接受,卻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們在震撼之中不由得深深的反思。更有力地突出主旨。 現代文學研究家張德政《外國文學知識辭典》:丹柯是革命作家高爾基在上世紀末用浪漫主義手法塑造的人民領袖的形象。丹柯的名字已經成為熱愛自由、熱愛人民、肯為人民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英雄的代名詞。
現代文學研究家李子光《中外古典文學名作鑒賞辭典》:這篇小說在藝術上有鮮明的特徵。全篇充盈的浪漫主義格調,情節奇特,色彩鮮明,節奏明快,場面生動,感情充沛,構思奇妙;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徵極強,人物性格的發展富有傳奇性;民間藝術的表現方法恰如其分,既保留了民間故事的風格,又以作家提煉過的語言來敘述,使兩種文體的特點相得益彰;大自然景物、環境氣氛和故事敘述和諧配合,相互烘托,使全篇有一種風景畫、風俗畫的美;語言富有表現力,富有激情,有聲有色。細讀作品,可以感到一種突兀的、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