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古代文學作品的賞析

古代文學作品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5 03:38:15

Ⅰ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鑒賞主編是誰

問的太空泛了。你指的主編是那個文學社的?

Ⅱ 求中國古代文學鑒賞的書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1~6冊,是我們的教科書,真的不錯哦。
重磅推薦~~~主編:余賢皓 副主編:鍾振振 張采民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

Ⅲ 古代文學作品中描寫水的名句並幫忙分析下水在這些詩歌中的含義

古代文學作品中描寫水的名句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貪利涉,暗裡渡湘川。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問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擾擾在人間。
何事長淮水,東流亦不閑?

淥水曲 李白

淥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
愁殺盪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

詩中水
1.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5.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6.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8.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9.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10.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水的詩

作者:舟英

在黃河之水天上來
大將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
洪流里
卻不知一溝絕望的死水
亘古荒誕有自得其樂的魚游
李白的黃河 蘇軾的長江 聞一多的死水
源出戲弄的邏輯
因為是水就不怕水淹!
現代沒有重涉女英的洞庭波
瑤姬巫山的雨水雲
但還歸了漢之廣矣 不可方思的水闊
和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的水遠
以及水之悠 水之渙
《詩》的生命水!

流淌六朝的風韻
澄江靜如練 餘霞散成綺
水經唐代的鮮美
桃花流水鱖魚肥
碧波,凝翠……
千年的歲月流走了湘君夫人的狂歌狂舞
沉埋了屈子夕陽般沉沙的胸膛
只能 楚天的白雲黃鶴一江春水向東流!

水的詩
沒有跟隨西方哲人重返蘇格拉底哲學
沒有創造荷馬英雄史詩前神話
而有漣漪盪盪!
水本無源,無流,無出口;
詩有形,有韻!
即使如一溝死水也是
死水死了即再生的豐沛:
澎湃的流,
浩瀚的出海口!

Ⅳ 如何分析具有人民性的古代文學作品

你就是人民!所以,首先要設身處地地把自己代入進去--如果你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你會怎麼樣?而你這樣子會給其他的許多普通人帶來怎樣的好、壞影響…
從這幾個角度分析,就是比較客觀合適的人民觀點了。

Ⅳ 請位大師幫忙寫篇文學作品鑒賞,題目為我看~~,要求必須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內容是鑒賞其中的某位人物

原創的吧。

可悲的「女王」
——評《神鵰俠侶》中裘千尺的形象
裘千尺是金庸小說中一個很次要的人物,但卻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不僅是因為她在美女如雲的金庸小說中形象極其另類,還因為她那句驚世駭俗的話:「丈夫,丈夫,只是一丈,一丈之外,便不是丈夫了」。
絕情谷主公孫止和他的原配夫人裘千尺,從一對愛侶變為怨偶,進而如同寇讎,不共戴天,讓人觸目驚心。
裘千尺,人送綽號「鐵掌蓮花」,想必年輕時是一位美人,且武功高強,又是「鐵掌水上飄」裘千仞的妹妹,後台很硬,但楊過與公孫綠萼在地穴碰見她時,她的形相已幾與野獸無異,「僅以若干樹皮樹葉遮體,想是在這石窟中已是年深日久,衣服都已破爛凈盡。四肢著地,像野獸般向前爬去,行動甚是迅捷」,讓人錯愕。
按照小說中的描述,裘千尺不算是個賢惠的娘子,算不上賢內助,但絕對可以說是強內助,「我年紀比他大著幾歲,武功也強得多,成親後我不但把全身武藝傾囊以授,連他的飲食寒暖,那一樣不是照料得周周到到,不用他自己操半點兒心?他的家傳武功巧妙倒也巧妙,可是破綻太多,全靠我挖空心思的一一給他補足。」甚至強敵來襲,也是裘千尺的存在,才保足了公孫止的家業。
但二十年後,裘千尺再見公孫止時,一個是怨恨,另一個也是怨恨。一個心想,看你不死,另一個心想,你居然不死。沒有人相信他們是夫妻,偏偏他們是,而且人生最後的句號還劃在了多少凄美愛情故事男婦主角發出的「死亦同穴」誓言上,是造化弄人還是他們曾經相愛過?
或許他們之間有過愛,畢竟公孫止一身卓絕的武功,都來自裘千尺。但裘千尺看不起丈夫。她的自傲資本,不僅包括自己的武藝,還包括兄長的權勢和威名。自以為有恩於丈夫,習慣於頤指氣使,將丈夫當成了弟子,甚至奴婢。從小說中,我們可以明確感到,她幾乎言必稱大哥,從不把丈夫公孫止放在眼裡,「他十八代祖宗不積德的公孫止,他這三分三的臭本事,那一招那一式我不明白?這也算大英雄?他給我大哥做跟班也還不配,給我二哥去提便壺,我二哥也一腳踢得他遠遠地」,在這種意識下,尊重老公成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此結局,使老公在她面前很難抬起頭,必須到別處尋找安慰。
公孫止就在這種透不過氣來的壓迫下,暗中愛上了他們的丫鬟柔兒。只有在真正的弱女子柔兒那,公孫止成為這個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大男人,這樣的恭維,滿足了公孫止隨時尋覓的男人的自尊,自尊從柔兒身上得到修復。柔兒既不是很美,也不是很聰明,更不是才華過人,柔兒的好處惟在於公孫止在她面前,才能感覺到自己像個男人。柔兒溫柔,柔兒聽話,柔兒真心把公孫止當大英雄。
不難想像,當裘千尺發現丈夫公孫止居然敢另有私情,她是怎樣怨恨和暴怒。她把兩人拋入情花叢中,然後把絕情丹盡數浸在砒霜水中,只留一粒,讓公孫止選擇救自己還是救情人。結果,公孫止殺了柔兒,救了自己。公孫止殺了柔兒,救了自己,憤恨深藏在心底。他騙得裘千尺服下迷葯,然後把她手足筋絡挑斷,拋入深穴之中,兇悍的裘千尺過於自信,終於栽在她看不起的丈夫手中。
若問金庸女子之中誰最兇悍頑強,答案一定是裘千尺無疑。二十年的幽禁,她愣是活了下來。支持她繼續活著的,除了求生的本能,便是胸中的對公孫止的怨毒吧。
夫妻的生活變成了積怨的過程,隨著裂隙的加深,仇怨也在不斷加劇和擴張,直到無法調和,必欲將對方置於死地而後快。也許由此印證了一個流行的說法,即婚姻是戀愛的墳墓。 更合理的解釋應當是,這兩個人原本就缺少真誠的相互愛情,他們的結合,只不過是一次慣常的無愛的婚姻,甚至不過是兩人間的相互利用。
再進一層,裘千尺固然忠於感情,但愛的極端也是毀滅。公孫止和裘千尺,他們其實不懂愛情,他們倆所共有的只有佔有欲。裘千尺自認為自己傳授了丈夫武功,便可以佔有丈夫的一切,包括心靈,包括自由,她要佔有丈夫的一切。為了佔有,她滅絕了人性。這兩個人不僅原本就缺少愛情,而且也缺乏愛的能力。 因為一個自私,從來都只為自己打算,而不會去珍惜對方;而另一個則自大,根本就不懂得尊重對方,甚至無視於對方的起碼人格。
而最經典的例子當然還是她自作主張,將自己的寶貝女兒許配給楊過,根本不徵求楊過的意見,也不想聽到楊過的回答,一副我把女兒許配給你,是看的起你,你除了感恩戴德難道還會有不同的意見?「姓楊的,別說我女兒容貌端麗,沒一點配你不上,她便是個醜八怪,今日我也非要你娶她為妻不可」。
至於柔兒的事情,有多少人恨小三入骨,當時又沒有法律制約,碰這樣的事情,處在那樣強勢的地位,我要是她還真說不好會怎麼對柔兒。而且裘千尺也曾想過不如救了這賤婢,讓公孫止對我心存感激,說不定從此改邪歸正,再也不敢胡作非為。誰知他為了自己活命,忙不迭的將心上人殺了,須怪不得裘千尺啊。
他們終是同歸於盡了,「公孫止飛步奔來時終於踏上了陷阱。但他垂死尚要掙扎,揮出長袍想拉住裘千尺的坐椅,以便翻身而上,豈知一拉之下,兩人一起摔落。想不到兩人生時切齒為仇,到頭來卻同刻而死,同穴而葬。這一跌百餘丈,一對生死冤家化成一團肉泥,你身中有我,我身中有你,再也分拆不開。」兩個人共同毀掉了一個家庭;一對夫妻共同毀掉了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在為一個年輕生命的嘆息聲中,我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夫妻之爭沒有勝者,有的只能是兩敗俱傷。」
曾經聽法師說過一句話:「夫妻是緣。善緣、惡緣。」至今仍無法參透。想到裘千尺時似乎明白了一點,善緣惡緣,拉一拉近了,推一推遠了。
如果可以重新活過,但願裘千尺與公孫止是再相見,不是兵戎相見。
因為她也只是個女人,書中說,裘千尺「見楊過,小龍女二人相互凝視,其情之痴,其意之濃,竟是自己一生之中從未領略過、從未念及過的,原來世間男女之情竟有如斯者,不自禁想起自己與公孫止夫妻一場,竟落得這般收場,長嘆一聲,雙頰上流下淚來。」她要的也不過是一份愛罷了,也不過只是個可悲又可憐的女人罷了。

Ⅵ 怎樣分析古代文學作品中意象

所謂「意向」,其實就是意境。意境是文字以外傳達出來喚起人們思考,啟迪人們精神的東西,也就是一篇文章意在言外的豐富內涵。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傳承文化的文明古國,古代文言文原本是刻在竹簡上的,刻寫非常不易,這就要求語言簡練,在簡潔的文字以外傳達出更多的思想,喚起人們的感情共鳴,啟發人們的思考與想像。因此「意象」,既與文章的文字有關,又需要讀文章的人結合文字去想像和思考,領悟出更多蘊涵,古文經常用典,就是要通過典故營造一種「意象」,讓人們聯想到其它很多東西,喚起精神共鳴,因此中國古文的意象,是有別於西方文化只是通過具體文字描寫表達意思的更高層次的東西。例如,柳永的「今朝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在語言之外,就營造了一種悲涼、孤寂、無可奈何的意象,讓人想到了作者當時的心情和處境 ,也聯想到人生的顛沛流離,艱難不易。同時往往還會結合自身的感受發出題外的感嘆!又如,李商隱的《錦瑟》詩,大家都讀不懂它,但大家都又喜歡讀它,每當讀到「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一句,都會想到作者為了那段不可能實現的情緣夢中滴淚成血的悲苦,不免凄然,讀到「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時,都會想起很多言外之事,發出深深的共鳴與感慨來,這就是「意象」使然。限於篇幅,就談這么多了。謝謝看我的回答。

Ⅶ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鑒賞中 關雎的兩種解讀意見

都是胡編亂造 就按唐朝去理解詩經就像我們理解唐詩一樣 我們連唐詩都不能解讀就要去解讀詩經 真的是能編《早發白帝城》意思是李白與兒子的感情 你看看他們的譯文鑒賞亂七八糟

Ⅷ 文學高手請進! 古代文學作品的鑒賞方法

一、從作者的人生經歷去思考。由於作者人生經理的不同,使得作品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特性。對作者的人生經歷進行探究,有助於對作品的理解。如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懷著一顆赤誠之心,但卻不被楚懷王理解,甚至「忠而見疑,信而被謗」,因而他的作品充滿著憂憤。又如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經歷過「烏台詩案」,受到過生與死的考驗,因而把生死置之度外,其作品也顯得豪放從容。再如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熱心科舉卻屢試不第,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強烈地撞擊著他的心靈,花狐鬼妖的合奏也就自然地交織成他人生的樂章。
二、從作品內容、形式去分析。拿到一部作品,我們首先要對它進行整體閱讀,熟悉它的內容,進而思考作家選取了什麼題材,表現了什麼主題,塑造了什麼形象。其次,通過閱讀去把握作品的結構、語言和體裁等。因為古代文學作品的優秀篇章,都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思考這部作品到底「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寫這些」、「為什麼這樣寫」,通過思考並解答上述問題,可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更好的進行鑒賞。
三、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品味。閱讀古代文學作品時,一定要用心去讀,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捕捉作品的意象,去品味作品中蘊涵的情感。這樣就會感受到「蒹葭蒼蒼」的淡雅,「鷙鳥之不群兮」的高潔,「脈脈不得語」的哀怨,「大漠孤煙直」的雄渾,「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麗,「南望王師又一」的期盼,「滿紙荒唐言」的辛酸,進入作品營造的意境,與作者同悲同喜。

Ⅸ 簡析古代文學作品分析的幾種模式

學習古代文學,分析古代文學作品是一個難點。尤其是初學者,面對一篇作品不知從哪入手,往往是三言兩語後就覺得無話可說。我簡單談一些分析古代文學作品的方法,或許可以幫助初學者打開思路。

分析古代文學作品,一般要在掌握一定古漢語知識的基礎上(可能的話,結合注釋),讀懂作品,領會大意,然後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兩方面進行分析,可以有所側重。

要正確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應該掌握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作者的總體創作情況,然後結合具體作品進行分析。比如分析左思的《詠史》(其二:鬱郁澗底松),首先要知道,左思是西晉著名詩人,出身於寒門,仕途頗不得意,有施展才華報效國家的志向,但在門閥社會里,他的志向是不能實現的。《詠史》(其二)正是反映寒門知識分子與世族門閥的矛盾,揭露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抒發了作者心中憤懣不平之氣。可見,對作者所處的時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學習其作品,對其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就不難把握,而且理解得更加深透。

作品的藝術特色往往是多方面的,比較復雜,分析起來也許會更加困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了解作品的出處或作者的總體創作特色,在此基礎上,再對要分析的作品進行檢驗,看看那些總體的藝術特色在該篇有無體現。比如《蒹葭》一詩選自《詩經·秦風》,關於《詩經》民歌的藝術特色,在褚斌傑編著的《中國文學史綱要》中講了四點:1、樸素自然的藝術風格;2、賦、比、興的表現手法;3、復沓的章法和靈活的句式;4、豐富的語匯與和諧的韻律。對照以上特點檢驗,我們容易發現,《蒹葭》一詩運用了「興」的表現手法:用秋景起興,以景托情;運用了復沓的章法:全詩三章,只換少許字詞,反復詠唱,回環跌宕,增強了詩的抒情氣氛。;句式以四言為主;與復沓的章法相對應,注意詞語的變化使用,並使用雙聲疊字詞寫景狀物,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力;隔句用韻為主,和諧而自然。

第二步,再看該作品還有哪些獨具的特點。《蒹葭》把一片水鄉清秋的景物與委婉惆悵的相思之情溶鑄在一起,創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在對意中人的往來尋覓之中,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就在前面流水環繞的小洲之中,似真似幻,可望而不可及:實情實景與想像、幻想結合在一起,虛實相生,增強了全詩的藝術感染力。這情景交融和虛實相生的特色就是《蒹葭》詩所獨具的。發現了如此多條藝術特色,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不紊地闡述出來,分析就比較充分具體了。

再比如,分析左思的《詠史》(其二)的藝術特色,許多文學史教材中都談到鍾嶸的《詩品》對左思的評論「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喻之致。」這是對左思的藝術特色的總的概括,而這些特色在《詠史》(其二)中都有所體現。首四句以松草為喻,形象地揭示了門閥制度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社會現象,中間四句直抒胸臆,直接揭露不合理的社會現象;末四句用典,借古諷今,抒發作者心中的憤懣不平。總之,本詩有比喻,有用典,並且運用頗為精切;有直書胸臆,有借古諷今,得怨刺之深,諷喻之致。此外,該詩句式整齊,對仗工巧,語言明白如話。

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可以逐段逐句地分析,也可以抓住重點,有所側重,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可以先從作品的總體內容出發,看作品的立意構思、章法結構、下筆角度,再從表達方式上看一看該作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是陳述?是描寫?是議論?還是抒情?進而看看是直陳其事,還是鋪排渲染;是濃墨重彩地繪形、繪聲、繪色,還是樸素的白描;是直書胸臆,還是有所比況、有所寄託;是寫實情實景還是通過聯想、想像;是否用典等等。從情與事、情與景、實與虛、古與今諸多關系、諸多方面,諸多角度看看運用了那些修辭方法,最後從語言的繁與簡,華與朴,清與麗等方面分析一下語言特色,或者分析一下語言的音韻與對仗。如此這般,不愁對古代文學作品分析得不充分,不透徹。照此多加練習,分析古代文學作品就不會感到神秘可怕了。

Ⅹ 懂古代文學作品賞析的請進

詩歌鑒賞常用術語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襯托、對比、用典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 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古典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例析

一是試題切入角度小,但以對全詩的理解為基礎,且離不開景、情、境;二是文字淺易,抒發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園情、別離情等。考生一般對考點比較熟悉,能比較輕松地讀懂詩歌,但答題結果卻年年失分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題不規范,容易漏掉一些要點,以致於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
答題自然要根據試題的要求給出相應的答案。就古詩鑒賞題而言,大體上可歸納出五種問答模式,本文對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 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