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陸游示兒
Ⅰ 陸游示兒詩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示兒》一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心願,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
南宋陸游《示兒》,原文為: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朝廷軍隊收復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1)賞析陸游示兒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此詩是陸游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游一生致力於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
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詩人在寫此詩的十一年以前,嘆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在熱烈地期待著舊業的光復。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敵部隊要揮戈北上,趕走敵人,收復失地,平定中原。這對於詩人自己,當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後代的兒孫們能看到。
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當皇朝的軍隊收復中原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北定中原」這個大好的消息告訴詩人,以求了結一樁重大的心事。
下片前三句用狂風暴雨比喻封建禮教的無情,以花被摧殘喻自己青春被毀。「門掩黃昏」四句喻韶華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將逝,年華如水。結尾二句寫女子的痴情與絕望,含蘊豐厚。
「淚眼問花」,實即含淚自問。「花不語」,也非迴避答案,正講少女與落花同命共苦,無語凝噎之狀。「亂紅飛過鞦韆去」,不是比語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臨的命運嗎?「亂紅」飛過青春嬉戲之地而飄去、消逝,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也。在淚光瑩瑩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後花、人莫辨,同樣難以避免被拋擲遺棄而淪落的命運。
「亂紅」意象既是下景實摹,又是女子悲劇性命運的象徵。這種完全用環境來暗示和烘託人物思緒的筆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現了生活在幽閉狀態下的貴族少婦難以明言的內心隱痛。
Ⅱ 《示兒》 陸游 的解釋
詩詞概述作品名稱:《示兒》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陸游
作品體裁:詩七言絕句遺囑詩 愛國詩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作品注釋示兒:告訴兒子。
元知:本來就知道。
萬事空:死去後,什麼都不是你的,什麼事都和你無關。
但:只。
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冀州、兗(yǎn)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這里代指的是中國。
同:統一。
王師:指南宋的軍隊。
北定:向北方平定。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儀式。
陸游
乃:你 ;你的。
無忘:不要忘記。
翁:父親。
譯文詩意: 我本來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為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當宋朝的軍隊收復祖國領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我。
賞析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結句「家祭無望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陸游對兒子的臨終遺囑,也是陸游的絕筆詩。詩中表達了一個即將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國的情操,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國光復的那一天,告訴他勝利的消息。從這首詩中,人們可以感覺到一位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Ⅲ 陸游示兒的寫作背景
《示兒》為陸游的絕筆詩,作於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時陸游八十五歲,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了這首詩。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
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
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
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3)賞析陸游示兒擴展閱讀:
這首詩是陸游對兒子的臨終遺囑,也是陸游的絕筆詩。詩中表達了一個即將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國,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國光復的那一天,告訴他勝利的消息。
從這首詩中,人們可以感覺到一位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Ⅳ 示兒的全文翻譯!!!
一、白話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朝廷軍隊收復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二、宋·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三、字詞解析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並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萬事空:什麼也沒有了。
但:只是。悲:悲傷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同:統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北定:將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佔的地區。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無忘:不要忘記。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4)賞析陸游示兒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示兒》詩為陸游的絕筆,作於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時陸游八十五歲,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了這首詩。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
此詩是陸游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游一生致力於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
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宋高宗年號,1131~1162年)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工詩、詞、文,長於史學。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其詩今存九千餘首,清新圓潤,格力恢宏,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
Ⅳ 根據示兒所表現的內容,想像陸游臨終前與兒子的對話
描寫思路抄:以古詩內容作為主題襲,結合自身感受,真實得描述,正文:
「咳……」陸游掙扎著想要起身,長子子虞趕忙上前扶住父親,次子子龍整理被褥墊於床頭,幫他斜靠住。
清楚感覺到生命在漸漸消逝,陸游的心頭湧起諸多情緒,他的目光落在屋內,滑過七子,投向窗外,「又是除夕,又一年過去了,我怕是……」
「孩兒們不必憂傷,父親年逾古稀,眼看著你們能遵我教誨,報國安民,已十分滿足,只望為父走後,你們能不忘德行,好好……咳咳……」一陣風起,陸游又咳了起來,三子子修急忙關了門窗,五子子約目前為父順氣。
過了一會兒,陸游的精神似乎好了許多,他望著床帷,彷彿從中看到了年輕的自己縱馬馳騁沙場的畫面,彷彿聽到了遙遠而熟悉的號角聲……「父親此生為國驅敵破虜,只可惜,到如今中原仍在賊手,我大宋山河破碎……咳咳……咳……」說到心痛處,陸游激烈地咳嗽起來,
"父親小心身體!」
「無妨…」陸游平靜了片刻,接著說道,「終有一天,我大宋定會踏上故土,收復家園,重整河山!」
「是,父親說的是!」
「對,我大宋定會再度一統!」
Ⅵ 陸游的《示兒》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心願,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
《示兒》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是詩人的絕筆。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宋高宗年號,1131~1162年)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
陸游一生致力於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
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原文如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如下: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朝廷軍隊收復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6)賞析陸游示兒擴展閱讀:
《示兒》詩為陸游的絕筆,作於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時陸游八十五歲,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了這首詩。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
詩人在寫此詩的十一年以前,嘆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在熱烈地期待著舊業的光復。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敵部隊要揮戈北上,趕走敵人,收復失地,平定中原。
這對於詩人自己,當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後代的兒孫們能看到。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當皇朝的軍隊收復中原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北定中原」這個大好的消息告訴詩人,以求了結一樁重大的心事。
Ⅶ 陸游示兒最後一句的解釋和賞析
陸游《示兒》最後一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字面意思是:你們回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答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已經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你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Ⅷ 陸游 示兒名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王者之師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專,在祭祀祖先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把屬這件事情告訴我.
賞析: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原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