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明禮名人名句

明禮名人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1-14 04:24:09

❶ 關於明禮守法的名人名言

言非法度不出於口,行非公道不萌於心。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

家有常業,雖飢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亂。――韓非子

不為重寶虧其命,故曰令貴於寶;不為愛人而枉其法,故曰法愛於人。 ――管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誰把法律當兒戲,誰就必然亡於法律。――拜倫(英)

執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傑弗遜(美)

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亞里士多德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把自己放在法律下經受考驗,生活就不會有陰影。

保護傘再大,切記法網無邊;人情紙再厚,難擋法律利劍。

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暴風雨掃落的是輕浮的花蕾,法律針對的是不守法的人。

不懂法,學法:懂法,守法;如果承擔不了法律責任就不要和法律相對抗。

常修守法之德,常思違法之害,常懷律己之心。

誠比金貴,無論事大小;法比鐵牢,不分位卑賤。

誠取天地正氣問人間暖涼,法引規矩方圓律世間萬象。

船借風帆順行萬里,人靠法律平安一生。

創新顯價值,和諧品真諦,禮法鑄人生,科技展未來。

大事小事依法辦事,大家小家和諧一家。

點點滴滴學法明是非,時時刻刻護法除邪惡,家家戶戶用法維權益。

讀書明理,普法醫愚,守法律己

❷ 關於明禮誠信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事其一: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故事其二;十七世紀的德國軍隊裡面有一個王子對他的下屬親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級軍官的深深愛戴。一次攻打某國家失敗而歸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嚴寒、飢餓折磨著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極度寒冷和飢腸轆轆的狀態下,王子慢慢的進入夢鄉、、、、、、。睡夢中王子夢見陽光格外的燦爛與溫暖,他醒來了,發現自己身上被許多件大衣覆蓋,生命得以延續。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蓋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經全部凍死了。

誠信的故事五則

1.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華盛頓與尼克松、柯林頓的對比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柯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3.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5.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以上詳見《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讀本》 中央文獻出版社)

6\誠信的故事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
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在一個地方只購得4瓶啤酒,於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 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7\誠信的故事
在紐約的河邊公園里矗立著「南北戰爭陣亡戰士紀念碑」,每年有許多遊人來祭奠亡靈。美國十八屆總統、南北戰爭時期擔任北方軍統帥的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坐落在公園的北部。陵墓高大雄偉、庄嚴簡朴。陵墓後方,是一大片碧綠的草坪,一直綿延到公園的邊界、陡峭的懸崖邊上。

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後邊,更靠近懸崖邊的地方,還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極小極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會忽略它的存在。它的絕大多數美國人的陵墓一樣,只有一塊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邊的一塊木牌上,卻記載著一個感人至深的關於誠信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兩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這一年,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歲時,不慎從這里的懸崖上墜落身亡。其父傷心欲絕,將他埋葬於此,並修建了這樣一個小小的陵墓,以作紀念。數年後,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將這片土地轉讓。出於對兒子的愛心,他對今後的土地主人提出一個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不要毀壞它。新主人答應了,並把這個條件寫進了契約。這樣,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來。

滄海桑田,一百年過去了。這片土地不知道輾轉賣過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換過了多少個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卻,但孩子的陵墓仍然還在那裡,它依據一個又一個的買賣契約,被完整無損地保存下來。到了1897年,這片風水寶地被選中作為格蘭特將軍陵園。政府成了這塊土地的主人,無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完整無損地保留下來,成了格蘭特將軍陵墓的鄰居。一個偉大的歷史締造者之墓,和一個無名孩童之墓毗鄰之墓,這可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觀。

又一個一百年以後,1997年的時候,為了緬懷格蘭特將軍,當時的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來到這里。那時,剛好是格蘭特將軍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兩百周年的時間,朱利安尼市長親自撰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並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無名小孩陵墓的旁邊,讓這個關於誠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8\關於誠信的故事
[故事二]一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過了幾個鍾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麼重要。
[故事三]曾參殺豬的故事。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❸ 知禮明理的名人故事

列舉如下:

1、伯夷叔齊恥食周粟

伯夷、叔齊是殷末周初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國王生前指定小兒子叔齊繼位。他死後,叔齊卻要把王位讓給長兄伯夷。伯夷認為君命不可違,要尊重父親的決定,因此拒絕就位,並出逃外國。叔齊則認為伯夷賢德,治理國家最合適,也符合長幼尊卑秩序,因此也出逃國外。把王位讓給孤竹國君的二兒子。

伯夷、叔齊互相謙讓,先後出走,後來相遇。他們聽說西伯侯治理的西歧國富民豐,西伯侯禮賢下士,尊長愛幼,人民懂禮儀廉恥,就商定投奔西歧。姬昌已死,武王不發喪,開始伐紂。大軍供奉著姬昌(周文王)的神位,寓意此次主帥仍是文王,向孟津進發。

叔齊拽住馬韁繩勸說道:「父親去世卻不安葬,這是孝順嗎?當臣子的去討伐自己的君王,這是仁義嗎?商紂固然殘暴,但你以暴力治服暴力也是不對的!」武王大軍沒理睬這個迂腐的人,繼續進軍。

2、孔融讓梨

孔融是東漢時期的山東曲阜人,字文舉,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子,他的高祖父叫做孔尚,孔尚曾經做過鉅鹿地區的太守,孔融的父親是泰山的都尉孔宙。

孔融在四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和他的幾個哥哥在一起吃梨,幾個哥哥拿的是大梨吃,而孔融只拿比較小的梨來吃。

有人問孔融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讓哥哥拿大的,孔融說:小孩子的食量都很小,應該吃小的,大的應該給哥哥們吃。

3、程門立雪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穎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

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

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4、桑蘭,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5、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

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❹ 知法明禮崇德向善的名人名言

不管有了成就也好,還是有了虛榮心也好,不管是諷刺別人也好,還是我自己愛情的痛苦也好,總之,在歡樂與悲傷中,溫暖的青春光輝仍然在照耀著我。 —— 海塞

❺ 關於明禮修身的名人名言有什麼

  1.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魯迅版

  2. 橫眉冷對千夫權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3. 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魯迅

  4.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5.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

  6.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被別國所注意。——魯迅

  7.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8. 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魯迅

  9.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魯迅

  10.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魯迅

  11. 有的人畢生追求的是有的人與生俱來的 在生命結束的時候 有的人得到了他畢生追求的 有的人確失掉了他與生俱來的。——魯迅

  12. 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魯迅

  13.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1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❻ 關於明禮誠信的名人名言```

無論是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等於改正一半。——列寧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楊時

❼ 關於名人明禮守法古詩

1、況當受明禮(唐·曹鄴·《長相思》)
2、明庭禮百神(唐·楊炯·《奉和上元酺宴版應詔》)
3、展禮權值明時(唐·崔曙·《奉酬中書相公至日圓丘攝事,合於中書後閣宿》)
4、謹訪景明嘉禮(宋·無名氏·《慶清朝·銀漏花殘》)
5、容禮輝明(宋·無名氏·《六州》)
6、質明三獻雖終禮(唐·周墀·《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詔祭岳見寄》)
7、裡面禮明師(元·王哲·《真歡樂》)
8、羌習禮而明詩(魏晉·曹植·《洛神賦》)
9、禮達幽明(南北朝·沈約·《梁雅樂歌 諴雅 三》)

❽ 關於自律的明禮的名人名言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名言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魯迅名言

❾ 以《明禮》為題的一千二百字演講稿,要求其中有明禮典故以及名人名言

明禮,做人的起點


文明是什麼? 文明是人類生活方式的總和。無論你看得到或看不到,無論你知道或不知道,只要有人群,它都在其中涌動著,跳躍著,表現著。文明是人類行為和精神狀態的表現內容。即使是在你點頭或彈指的瞬間,肯定就流露出文明或不文明的一絲痕跡。
有這樣一個故事。1982年,有一位中國廠長,為引進義大利、法國的生產化肥成套設備,赴洋洽談。所到之處,人見其為東方人模樣,便問道:「您從日本來?」廠長答:「NO!」「從新加坡來?」「NO!」「那一定從台灣來吧!」「 NO!」洋人大驚:「文質彬彬,精神抖擻,難道是從中國大陸來的嗎?」中國廠長點頭,但未免湧起了心中的不快,細問洋人不肯直認的原因,洋人坦誠相告:在他們的印象中,中國人第一是貧窮,第二是文明素質不高,因此,I』m sorry! 我們是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但長期動盪和匱乏的歷史使中國人似乎久久地忘掉了這一曾有過的光榮。

文明禮貌,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更是一個人做人的起點。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為國家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衡量一座城市和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高低。不是單純地看它花多少巨資,蓋多少幢高樓,建多少頃綠地;也不是僅僅看它五星級酒店裡舉行的宴會和舞會多麼舉止瀟灑、溫文爾雅;更多更真切更普遍地是要看廣大公民的文明覺悟和文明習慣。
一家企業請有合作意向的外商來廠參觀,招待熱情備至,外商印象很好,正在酒足飯飽之時,廠長將一口痰吐到地上,外商皺起眉頭,放棄了合作的打算。一個城市搞對外經濟洽談,會場和沿街掛起了裝飾的小紅傘。鞭炮聲中,一些人爭先恐後搶奪這些只值幾元錢的小紅傘。弄得整個活動秩序大亂,結果可想而知。
生活中,這類現象並不少見。它不僅給他人帶來困擾和不快,也影響了國家的形象、城市的形象,影響著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一個充滿文明禮貌的城市,能夠給人帶來愉快和信心。一個不講文明禮貌的城市,設施再好,也難秩序井然,賞心悅目。文明禮貌表現的不僅是個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質,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文明程度。這一點,越來越成為大家的共識。
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貌開始的。在孩子咿呀學語期間,父母首先教其文明禮貌,進入學校,老師教其文明禮貌,到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貌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給他人帶來溫馨。 一句簡單的「你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甚至一個更加簡單的「您」字,當你使用它們的時候,會感到空氣中一股小小的暖流。這便是你學會尊重他人的開始。不必下多麼堅定的決心,只要你稍微留意,愛護綠地中的花草,不要隨手丟棄零食包裝袋,不要隨地吐痰,僅僅是舉手之勞。如果每一個人都悉心愛護周圍的環境,值日生大概就沒有什麼存在的意義了,甚至近來肆虐的「非典」,也不至於如此囂張。其實,這就是你樹立社會責任感的開始。
在生活中,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利益,又有何難?我們常常因為它們是些所謂的高談闊論而對此嗤之以鼻,這是不對的,甚至是毫無根據的。作為一個附中人,我們有理由相信,有些行為,如:食堂買飯插隊,亂丟垃圾,亂吐口香糖,使用不文明的語言,損壞公物等,是不該在我們學校發生的。附中的美麗需要每一個附中人來共同維護,需要我們時時注意文明禮貌,在那些良好的行為中培養自己良好的品格,從而受益終身。
也許你曾遇見過或者聽說過,有人問路時言語不禮貌,人家就會不理睬,甚至故意錯指方向讓他吃苦頭;和人家聯系事情,如果傲慢無禮,人家就不會合作。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別人友好地對待自己,尊重自己,因此,尊重人也是人與人接近的必要且首要的態度。
同學們知道,歷史上劉備求賢若渴,他「三顧茅廬」終得諸葛亮,以致三國鼎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周恩來總理為了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獻出了自己的畢生精力,但他對別人為自己付出的哪怕是微小的勞動都非常尊重。服務員給他端茶倒水,他或者是放下手中的工作,站起來雙接過去,或者是微笑著朝服務員點點頭表示謝意。周總理外出視察工作,每當要離開一個的地方的時候,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護人員一一握手,親切地對大家說:「辛苦了,謝謝你們!」並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更感人的是周總理在彌留之際,仍不忘向守護在他身邊的醫護人員致謝。
同學們,偉人尚能如此尊重他人,我們做得如何呢?
同學們辛辛苦苦才將校園打掃干凈,可有的同學卻將飲料袋、包裝盒、紙屑、果皮隨處丟;工人師傅剛剛把餐廳拖洗清潔,可有的同學卻隨處亂倒剩飯菜,任意浪費糧食。同學們哪!我們吃的糧食都是父母辛勤勞動的汗水,你任意亂倒、浪費糧食是既不尊重工作師傅的勞動,又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勞動!學生購買飯菜時對工人要有禮貌,上課聽講要認真,請教問題要虛心,與同學、老師交流要誠懇,這不僅僅是尊重師長,尊重他人的問題,從小事中,也能衡量一個人教養、素質的高低。俗話說,觀其行而知其言,聞其言而知其行,就是這個道理。
同學們,文明的起點就是尊重他人。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不亂丟亂扔垃圾、不浪費糧食做起,從打掃衛生負責任、晚睡覺不違紀做起。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中學生。我們要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
謝謝大家。
滿意請採納

❿ 中華名人明禮守法的故事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