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堤上柳賞析

堤上柳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3 20:04:22

⑴ 周邦彥《蘭陵王·柳》 賞析

這首詞的題目是「柳」,內容卻不是詠柳,而是傷別。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詩詞里常用柳來渲染別情。

隋無名氏的《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便是人們熟悉的一個例子。周邦彥這首詞也是這樣,它一上來就寫柳陰、寫柳絲、寫柳絮、寫柳條,先將離愁別緒借著柳樹渲染了一番。

《蘭陵王·柳》是宋代詞人周邦彥的作品,被選入《宋詞三百首》。

節選如下: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譯文如下:

正午的柳蔭直直地落下,霧靄中,絲絲柳枝隨風擺動。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經多少次看見柳絮飛舞,把匆匆離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鄉瞭望,杭州遠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厭倦,可有誰知道我心中的隱痛?在這十里長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條有上千枝,可總是年復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1)堤上柳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宋張端義《貴耳集》說周邦彥和名妓李師師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門。李師師置酒送別時,周邦彥寫了這首詞。王國維在《清真先生遺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這個傳說至少可以說明,在宋代,人們是把它理解為周邦彥離開京華時所作。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7[1]—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詞人。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

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

⑵ 柳的詩句及賞析 學習古文的方法

詠柳⑴

【唐】 賀知章

碧玉⑵妝⑶成一樹⑷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⑸。

不知細葉誰裁⑹出,

二月⑺春風似剪刀。

【注釋】

⑴ 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本詩描寫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⑶ 妝:裝飾,打扮。

⑷ 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絛: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絛: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狀物體分成若幹部分。

⑺ 二月:農歷二月,正是仲春時節。

⑻ 似:好像,如同。

【譯文】

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風啊!

【題解】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賞析】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絛」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徵。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李商隱的《柳》是借詠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的一首七絕。詩寫的是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後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句句寫柳,而全篇不著一個「柳」字;句句是景;句句詠物,而又句句寫人,抒發對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嘆之情。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嘆身世的生動寫照。

贈柳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五律】 類別:【未知】

章台從掩映,
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
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
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
青樓撲酒旗。

【注釋】:
《贈柳》,其實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並認為系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於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次聯「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是非常動人的。「見說」是聽見別人說,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贊賞。「來當」句是說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蔥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著長堤,向前延伸,最後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彷彿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系,緊隨不舍,最後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著離凋謝不遠。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紀昀評此詩雲:「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清代王士禛說:「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帶經堂詩話》)此詩全篇八句,純用白描,篇中不著一個「柳」字,卻句句寫柳。而且,仔細玩味,又會發覺它們既是寫柳,又象是在寫人,字里行間,彷彿晃動著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風流韻致,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愛。她也許是詩人的友人,也許就是詩人的情人,由於某種原因,他們分離了。詠柳即詠人,對柳之愛憐不舍,即對其所愛之人的依戀與思念。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離,正是此詩藝術表現的巧妙之處。馮浩說此詩「全是借詠所思」(《玉溪生詩集箋注》),大旨是不錯的。

李商隱的《柳》大致寫於大中五年(851)。詩人借詠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先寫春日之柳、春風盪漾,百花爭艷,樂游苑上,士女如雲,舞筵上紅裙飄轉,綠袖翻飛,碧綠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兩句卻陡然一轉,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陽照著柳枝,秋蟬貼在樹上哀鳴,一派蕭殺、凄涼的環境。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動寫照。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榮,寫秋柳之衰,構成強烈的反差。嘆己之少年得志,老來沉淪失意。

古今詠柳詩詞集萃

采 薇 《詩經·小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注]《詩經·小雅·採薇》寫的是出徵士兵保家衛國懷念親人和鄉土的情思,這是我國古代詩歌中以楊柳作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詩。其大意是:當初我們出征啊,楊柳飄拂依依;如今我們歸來啊,卻是雨雪漫天紛飛。
詠 柳 [宋]曾 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這首詩題為「詠柳」,實際上托物寓意。通過對柳樹「倚得東風勢便狂」「飛花蒙日月」的描摹,寫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並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們必無好下場,難逃滅亡的命運。
如夢令 《紅樓夢》
豈是綉絨殘吐,捲起半簾香霧,纖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
此詞是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人物史湘雲所寫的「詠柳」詞,讀來別有生趣。
鷓鴣天 詠柳
意在閑閑
雨過新晴五月天,一時光景盡清妍。
籠煙流翠添嬌態,間有蝴蝶舞蹁躚。
柳腰瘦,葉眉歡。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慣作離情訴,我今翻成嫵媚篇。
[注]這是一位網友所寫的「詠柳」詞,有古人遺風,更具時代新意。

⑶ 元曲賞析

唐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註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衛。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賞析
此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宋詞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大千世界的永恆主題。「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對分離的凄迷,「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是對朋友的勸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是對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是對別離的傷感,「金陵弟子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是別離時的苦悶……在中國古典詩歌的送別曲中,「離情別怨」是永恆的旋律。「五四」運動以後,抒寫離情別怨的詩文,依舊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創作的校園歌曲《送別》,尤其膾炙人口,風行天下,歷久不衰。李叔同(1880-1942),法號弘一。他多才多藝,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既是一代高僧,又是才華橫溢的音樂、美術教育家,書法家和戲劇活動家。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上榮耀。他以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大師。《送別》寫於1905年,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所作。

從總體結構看,《送別》很像一首古詞(類小令),共三段,其中一、三兩段文字相同。

第一節,著重寫送別的環境。作者選取了「長亭」、「古道」、「芳草」、「晚風」、「暮色」、「弱柳」、「殘笛」「夕陽」八個典型的意象,渲染離別的場景。「長亭」「古道」是寫送別的地方,這使我們想到文學史上的無數次離別,如柳永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等等。「芳草」喻離情,如《楚辭•招隱士》中就有「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晚風拂柳」暗示了惜別,「柳」與「留」諧音,多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詩經•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戴叔倫《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而這一切別緒,都籠罩在「夕陽」之下的特定時間里,只讓人感受到友情溫暖、斜陽溫暖、晚風溫暖;溫暖而又纏綿。

第二節,著重寫送別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過「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濁酒」、「夜別」、「離夢」,訴諸感官,觸動心弦,誘君品鑒。送別之情,當然會從內心生出許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過數十年,知交能有幾人?再見又待何時?有幾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一杯濁酒盡余歡」,這的確是一種無奈的凄美,把酒離別,「都門帳飲」,愁緒紛亂,友人何時能相聚?最後,在時空的交錯中,作者又以現在時的「今宵別夢寒」總括全篇。從感情上看,夢里重逢照應上文的「山外山」,從韻律上看,它是重復強調,但這個重復強調卻是更進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夢頻。

第三節,是第一節的重疊,進一步烘托別離的氣氛,是意象上的強化和音韻上的反復。其中,「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兩句周而復始,與回環往復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種回環美,加深了魂牽夢繞的離情別意。

全詞三節,有起,有開,有合;緊扣主題,營造了讓人迷醉的意境,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語),長亭,古道,芳草,晚風,夕陽……景物依舊,人在別時,倍感凄涼。它的審美效應,就在「酒盡夢寒」的無言中回盪不已。全詞給我們描繪了這樣的情景:夕陽下,群山相連,碧草茵茵,一望無際;近處,長亭、古道,晚風輕拂,楊柳依依,送別的豎笛哀婉幽怨。一對知心朋友分別在即,想到從此天各一方,雙方都有無限的感傷。他們端起酒杯,想借酒盡最後的一點歡娛。酒醉夢別,彼此在記憶中留下那「晚風拂柳」「夕陽在山」的難忘一幕!

整曲《送別》,沿婉約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摯,凄美柔婉。歌詞造句長短參差,句式充滿變化。曲譜借用了當時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旋律(而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國藝人約翰·P·奧德威所作《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李叔同人瓶裝己酒,寫成了中國詩味極濃的校園歌曲。那種痴情,那種哀怨,那種眷戀,統一於《送別》的歌吟中,珠聯璧合,畫意詩情,相得益彰。全詞韻字——邊、天、山、寒,即an韻,皆讀平聲韻,聲音亮麗。第二節開頭兩句,換一個uo韻,無呆板之感,和諧優美。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這,永遠讓人沉湎惦戀的惜別的旋律喲……

元曲

沉醉東風·送別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②。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③。剛道得聲保重將息④,痛煞煞教人捨不得⑤,好去者前程萬里⑥。
憂則憂鸞孤鳳單⑦,愁則愁月缺花殘,為則為俏冤家⑧,害則害誰曾慣⑨,瘦則瘦不似今番,恨則恨孤幃綉衾寒⑩,怕則怕黃昏到晚⑾。

①雙調:宮調名,沉醉東風是這個調子的曲牌。
②霎時間:一會兒。黃庭堅《兩同心》:「霎時間,雨散雲歸,無處追雪。」花飛:花飄,花落。晁補之《行香子·梅》:「向未開時,愁花放,恐花飛。」
③閣著:噙著,含著,閣,同「擱」。
④將息:調養、休息的意思。李清照《聲聲慢》:「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⑤痛煞煞:表示痛苦的樣子。亦作「痛設設」。
⑥好去者:安慰行者的套語,猶言「好走著」。馬致遠《要孩兒·借馬》套:「道一聲好去,早兩淚雙垂。」 ⑦「憂則」句:擔憂的是夫妻分離。則,猶現代漢語中的「只」。元曲中的「只」多作「則」。鸞鳳,舊時用來比喻夫婦。盧緒《催妝》詩:「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⑧俏冤家:對所愛的親昵稱呼。
⑨害則害:病雖病。害,病。則,這里作「雖」講,下句的「瘦則瘦」同。意即病雖病,也甘心被他折磨。 ⑩孤幃綉衾:孤單的羅帳,綉花的被子。
⑾怕則怕黃昏到晚:李清照《聲聲慢》:「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句從其詞意中點化出來。
翻譯:
相隔咫尺的人就要天南地北遠遠分離,轉瞬間花好月圓的歡聚就變成月缺花飛的悲凄。手拿著餞行的酒杯,眼含著惜別的淚水。剛說一聲「保重身體」,心中悲痛極了教人難以割捨。「好好地去吧,祝願你前程萬里!」

[賞析]
《沉醉東風》是元代作家關漢卿的作品,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別女子時而含蓄時而坦率的情感,刻畫出一個聲淚俱下,依依不捨的痴情女子形象。起首兩句從時空的角度極寫離別瞬間的悲哀,空靈灑脫,以虛帶實,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調。三、四句以對句的形式具體寫女主人公的送別,充實一、二句的內涵。最後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別之語的同時,突出其復雜的心理變化,極其本色地表達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態。整個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別女子時而含蓄時而坦率的情感,刻畫出一個聲淚俱下,依依不捨的痴情女子形象。

⑷ 優美的對聯及賞析

上聯:凌空卷雪天邊落
下聯:歷亂奔雷澗底歸
橫批:氣吞山河
上聯:八面嶠峰四面畫
下聯:半江綉水滿江春
上聯:戶外春風催柳綠
下聯:園中花蕊吐詩紅
上聯:澗邊楊柳枝枝墜
下聯:天上雲霞朵朵飄
上聯:高山既得賞楓葉
下聯:深谷無妨聽瀑聲
上聯:春來百草鬧芳意
下聯:冬去萬溪彈妙琴
上聯:流水輕牽堤上柳
下聯:落花香柒石邊泉
上聯:月缺月圓星眼底
下聯:花開花落樹心間
上聯:春風作彩柒千樹
下聯:流水為弦彈萬溪
上聯:風吹雲彩花齊放
下聯:水瀉山崖雪亂飛
上聯:四嶺八峰搖路轉
下聯:三溪百瀑抱雲流
上聯:斜陽柒樹滿山錦
下聯:綠水飛崖一幅簾
上聯:牧笛一吹春柳韻
下聯:杜鵑齊放火山雲
上聯:清風暗抱東西嶺
下聯:明月輕敲遠近門
上聯:枝搖鳥語驚甜夢
下聯:風遣梅香入翠樓
上聯:高低嶺逗春風鬧
下聯:大小溪牽雲彩飛
上聯:嶺上飄霞霞似嶺
下聯:堤邊佛柳柳如堤
上聯:未發嶺前鮮嫩草
下聯:哪流谷底透明泉
上聯:浮游薄霧籠芳意
下聯:長短新枝著翠裝
上聯:勤勞節儉乃治家上策
下聯:禮貌謙讓為處世良規
上聯:德為至寶一生用不盡
下聯:心作良田百世耕有餘
上聯:小事太精明難稱好漢
下聯:大節猶曖昧定是庸人
上聯:為倫類中所當行之事
下聯:作天地間不可少之人
上聯:盪產又傾家無如賭毒
下聯:損公還害己莫過貪淫
上聯:智在博瞻然謙狂有別
下聯:質於精煉與順逆無關
上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下聯: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
上聯:不瞰深淵不知地之厚
下聯:未登峻嶺未曉天之高
上聯:蚯蚓潛心四時松硬土
下聯:駱駝昂首萬里踏平沙
上聯:當師蜂釀巢中勤默默
下聯:莫效蟬鳴窗外噪呱呱
上聯:臨視滄海知眾流之小
下聯:仰觀泰山識群嶺之卑
上聯:願有兩眼明多交益友
下聯:恨無十年暇快讀好書
上聯:學無厭倦勤乃通其妙
下聯:業靠專攻恆能有所為
上聯:奇跡非奇勞動可創造
下聯:高山不高只要肯登攀
上聯:雲落開時冰吐鑒
下聯:浪花深處玉鉤沉
上聯:雨過琴書潤
下聯:風來花木香
上聯:雨斷香生石
下聯:雲歸翠立松
上聯:一亭靜覽山間趣
下聯:幽室能觀世外天
上聯:一路松聲長帶雨
下聯:半空嵐氣總成雲
上聯:筍迸苔錢嫩綠
下聯:花偎雪塢濃香
上聯:水如碧玉山如黛
下聯:雲想衣裳花想容
上聯:十笏琅嬛懸樹杪
下聯:萬家燈火隔江流
上聯:勝地追秋賞
下聯:名山愜素聞
上聯:如詩如畫如醉
下聯:奇山奇水奇林
上聯:清風明月有其樂
下聯:佳辰美景置諸懷
上聯:清風明月本無價
下聯:近水遙山皆有情
上聯:無限風光後花園
下聯:絢麗多姿莽山地
上聯:平岡細草鳴黃犢
下聯:斜日寒林點暮鴉
上聯:漠漠黃雲欺玉浪
下聯:絲絲細雨落晶瑩
上聯:滿地花陰風弄影
下聯:一亭山色月窺人
上聯:樓外春陰鳩喚雨
下聯:庭前日暖蝶翻風
上聯:龍澗風迥,萬壑松濤連海氣
下聯: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上聯:空翠從窗落
下聯:閑雲隔澗飛
上聯:江山萬里如畫
下聯:神州四時皆春
上聯:黃鶯鳴翠柳
下聯:紫燕剪春風
上聯:和風吹綠柳
下聯:時雨潤春苗
上聯:古寺煙雲接嶺外
下聯:清庵日月照園中
上聯:楓葉荻花秋瑟瑟
下聯:閑雲潭影日悠悠
上聯:風搖柳絮柳搖風
下聯:日透雲層雲透日
上聯:風定花猶落
下聯:鳥鳴山更幽
上聯:放眼瀛台小
下聯:置身天地孤

⑸ 唐詩《柳》賞析

古詩中的「柳」
江蘇 朱慶和
古代詩歌中,「柳」與「愁」,其諧音、比喻等修辭感物聯類,詩人用來抒發情緒,往往給讀者無限的遐想。 例如,唐詩中的「詠柳」佳作不可勝數,其中賀知章的《詠柳》詩最為著名:「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首詩一反前人以楊柳的細柔形象來形容美人身材苗條的寫法,而是用擬人的手法,將自然人化,讓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栩栩如生地刻畫出楊柳的婀娜多姿:那參差披拂的枝條,鮮嫩滴綠的翠葉在春風吹拂中姿態迷人。而《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則運用對比,將當年抒情主人公出征時春光明媚,柳絲輕拂,與佳人的難分難舍的依依惜別之情與歸來時的且雨且雪的惡劣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在唐朝詩人中,對「柳」最有感情的當數李商隱了。在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贈柳》詩描繪春柳風姿:「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詩中的「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這是摩形、摹色的修辭手法,而「風流」「婀娜」以擬人的手法,將「柳」人格化寫照。寫柳的體態輕盈,飛花似「雪」,又把春柳的繁華比喻得極致。而《柳》這一首詩是寫秋日之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詩人寫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使人頓生惆悵、愛憐之心。
上述兩首同是「詠柳」詩,詩人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寫春柳,突出其對春柳繁華的欣喜、愛惜之情;寫秋柳,則表現詩人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惆悵之情。
說道「詠柳」,在唐詩中常被用以「賦別」。例如羅隱的《柳》就是運用比興手法,藉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送別情景:「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詩人的感物起興,是從長安城外的名勝「灞橋風柳」的 柳「絮」 、柳「絲」比擬的。那種分別時「相偎相倚」、牽衣頓足的情景,猶如「飛絮」,飄忽不定,其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這種「爭解垂絲絆路人」的凄慘之狀,在於目前,更讓人看到當時的兵役、徭役的殘酷,百姓無奈之極。
在賦別詩中,詩人還常常以「折柳」相贈表示惜別。因「柳」與「留」為「諧音」修辭,故又成為古詩賞析的審美定勢。例如戴叔倫的《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詩中「柳」與「留」;「絲」與「思」,即為「諧音」修辭格,傳達出一對情人在堤柳蔭下,那種相思、相愛,難分難舍的情狀。不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這首詩,運用了借代、雙關的修辭手法,詩中的「折柳」,是由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前人《網師園唐詩箋》一書中對此詩的評價為:「『折柳』二字為通首關鍵。」「折柳」原來是指「折取柳枝」。相傳,長安東有一橋名為灞橋,漢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或送別之詞。而李詩中「此夜曲中聞折柳」,是一首「折楊柳」曲的省稱,這首曲子往往用來用來表示惜別懷遠之情。本詩描寫的是:春宵人靜之時,詩人忽然聽到了一陣悠揚的笛聲,附耳聆聽,這笛聲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觸景生情,浮想聯翩,此時正是折柳的季節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卻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鄉之情。
施肩吾的《折楊柳》:「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這是用反復、對比的修辭手法,通過離人這一縮影的描繪,勾起讀者對古代多少離愁別恨的場景的再現。而雍裕之的《江邊柳》則別出新意:「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詩人採用了比喻式的摩形詞和比喻式的顏色詞:「裊裊」既形容細長柔軟的楊柳隨風擺動,又喻指「裊裊婷婷」體態輕盈的風流女子,提裙挪步於柳鶯鳴唱的堤壩,與心上人卿卿我我的場景。「青青」,這一重疊詞,帶有較強的形象色彩,既生動地描繪了一團團如煙如霧的柳樹,朦朧可愛,又希望郎君與自己的愛情就像這「楊柳青」一樣,永不衰敗。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臨風立馬圖」,也是詩人的自畫像:「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全詩用象徵的手法,使人想起「病樹前頭萬木春」,曾經是風流倜儻、為民代言的一代志士,轉眼「半朽臨風」,光陰不饒人啊!然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雖然「半朽」,但是仍然慷慨人生:「臨風立馬」,矢志不渝。
而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風姿綽約,別具柔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用典,托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封建帝王及其官僚集團,於柔情之中見犀利、含蓄之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
總之,「詩言志」,同時含蓄、蘊藉,所以,詩歌十分講究修辭意蘊美。正如錢鍾書先生分析李賀《致酒行》里的「折柳」:「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他認為此中「折柳」為「遺遠」之意,並把「折梅寄運」與「折柳寄遠」相對,說明有折柳寄遠的事。

⑹ 《送別》的賞析

此地一「謂」別

——李叔同《送別》賞析

送 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賞析】

「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大千世界的永恆主題。「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對分離的凄迷;「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是對朋友的勸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是對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是對別離的傷感;「金陵弟子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是對別離的眷戀……在中國古典詩歌的送別曲中,「離情別怨」是永恆的旋律。「五四」運動以後,抒寫離情別怨的詩文,依舊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創作的校園歌曲《送別》,尤其膾炙人口,風行天下,歷久不衰。

從總體結構看,《送別》很像一首古詞(類小令),共三節,其中一、三兩節文字相同。

第一節,著重寫送別的環境。作者選取了「長亭」、「古道」、「芳草」、「晚風」、「暮色」、「弱柳」、「殘笛」、「夕陽」八個典型的意象,渲染離別的場景。「長亭」「古道」是寫送別的地方,這使我們想到文學史上的無數次離別,如柳永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等等。「芳草」喻離情,如《楚辭·招隱士》中就有「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晚風拂柳」暗示了惜別,「柳」與「留」諧音,多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詩經•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戴叔倫《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而這一切別緒,都籠罩在「夕陽」之下的特定時間里,只讓人感受到友情溫暖、斜陽溫暖、晚風溫暖;溫暖而又纏綿。

第二節,著重寫送別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過「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濁酒」、「夜別」、「離夢」,訴諸感官,觸動心弦,誘君品鑒。送別之情,當然會從內心生出許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過數十年,知交能有幾人?再見又待何時?有幾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一杯濁酒盡余歡」,這的確是一種無奈的凄美,把酒離別,「都門帳飲」,愁緒紛亂,友人何時能相聚?最後,在時空的交錯中,作者又以現在時的「今宵別夢寒」總括全篇。從感情上看,夢里重逢照應上文的「山外山」,從韻律上看,它是重復強調,但這個重復強調卻是更進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夢頻。

第三節,是第一節的重疊,進一步烘托別離的氣氛,是意象上的強化和音韻上的反復。其中,「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兩句周而復始,與回環往復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種回環美,加深了魂牽夢繞的離情別意。

全詞三節,有起,有開,有合;緊扣主題,營造了讓人迷醉的意境,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語),長亭,古道,芳草,晚風,夕陽……景物依舊,人在別時,倍感凄涼。它的審美效應,就在「酒盡夢寒」的無言中回盪不已。全詞給我們描繪了這樣的情景:夕陽下,群山相連,碧草茵茵,一望無際;近處,長亭、古道,晚風輕拂,楊柳依依,送別的豎笛哀婉幽怨。一對知心朋友分別在即,想到從此天各一方,雙方都有無限的感傷。他們端起酒杯,想借酒盡最後的一點歡娛。酒醉夢別,彼此在記憶中留下那「晚風拂柳」「夕陽在山」的難忘一幕!

整首《送別》,沿婉約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摯,凄美柔婉。歌詞造句長短參差,句式充滿變化。曲譜借用了當時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旋律(而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國藝人約翰·P·奧德威所作《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李叔同人瓶裝己酒,寫成了中國詩味極濃的校園歌曲。那種痴情,那種哀怨,那種眷戀,統一於《送別》的歌吟中,珠聯璧合,畫意詩情,相得益彰。全詞韻字——邊、天、殘、山、歡、寒,即an韻,皆讀平聲韻,聲音亮麗。第二節開頭兩句,換一個uo韻,無呆板之感,和諧優美。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這,永遠讓人沉湎惦戀的惜別的旋律喲……

【附】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於天津。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反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致,「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虛大師曾為贈偈: 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 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⑺ 斷章的賞析.

賞析:詩的上節以寫實的筆法曲折傳出了那隱抑未露的橋上人對風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樓上人對橋上人的無限厚意,構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性場景。但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那忘情於景的橋上人能否會以同樣的深情厚誼來回報那鍾情於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對著生活中這司空見慣的、往往是以無可奈何的遺憾惋惜和不盡的悵惘回憶而告終的一幕,詩人在下節詩里以別開生面的浪漫之筆作了一個充溢奇幻色彩、盪漾溫馨情調的美妙回答。
拓展資料:
1、原文:
《斷章》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2、創作背景:《斷章》創作於1935年10月,是一首精緻的哲理詩。據作者自雲,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但全詩僅有這四行使他滿意,於是抽出來獨立成章,標題由此而來。
3、詩人介紹:卞之琳,1910年生於江蘇海門湯家鎮,祖籍江蘇溧水,曾用筆名季陵,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192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英文系,1930年開始寫詩。1936年與李廣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詩合集《漢園集》,被譽為「漢園三詩人」。抗戰期間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學生。為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做了很大貢獻。
主要詩集還有《三秋集》、《魚目集》、《十年詩草》等。他早年詩作大多表現對現實的不滿和找不到出路的苦悶,情感抑鬱。其詩想像微妙,筆墨省簡,較晦澀難儲,抗戰爆發後,詩風變得開闊、明朗。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⑻ 著名現代詩和賞析

斷章

作者: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匯評〕
它是以兩組具體物象構成的圖景中主客位置的調換,隱藏了詩人關於人生、事物、社會等存在的相對關聯關系的普遍性哲學的思考。在詩人看來,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其它事物相對關聯而存在的。事物相對關聯與運動的變化是永恆的規律。(孫玉石《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

〔賞析〕
《斷章》寫於1935年10月,原為詩人一首長詩中的片段,後將其獨立成章,因此標題名之為《斷章》。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文字簡短、然而意蘊豐富而又朦朧的著名短詩。
李健吾先生曾經認為,這首詩「寓有無限的悲哀,著重在『裝飾'兩個字」,而詩人自己則明確指出「我的意思也是著重在『相對'上」。對於自己和詩人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說:「我的解釋並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作者的自白也並不妨害我的解釋。與其看做沖突,不如說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魚目集〉作者》)。實際上,無論是詩人所自陳的「相對」,還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裝飾」,都是對於「確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橋上看風景」,這里的「你」,無疑是在從確定的主體視角觀看「風景」,有著一定的「確定性」或「主體性」;而在「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這一詩句中,「明月」在「向你」或「為你」而存在,這里的「你」,無疑亦有著明確的「確定性」或「主體性」。很顯然,該詩兩節中的首句,都顯示出某種確定性的「喜悅」。而每節中的第二句,卻又是對「確定性」的消解。「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你」在首句所獲得的「確定性」與「主體性」,卻又被這兩個詩句所「相對化」與「客體化」,「確定性」的「喜悅」演變為「相對性」的「悲哀」。如此種種,卻又落入了「詩人」的「觀看」之中,詩作以「你」這樣的第二人稱寫成,又使前面的一切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對」。從這首詩中,我們無疑能夠領略到悲哀、感傷、飄忽、空寂與凄清的復雜情緒。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從這首詩中領悟到宇宙萬物包括現實人生息息相關、互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卻又能夠獲得某種人生的欣慰……。短短的四行詩句,給了我們相當豐富的感受與啟示!
在藝術上,這首詩所表現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復雜的觀念與意緒,但是詩人並未進行直接的陳述與抒情,而是通過客觀形象和意象的呈現,將詩意間接地加以表現。詩作有著突出的畫面感與空間感,意境深邃悠遠,又有著西方詩歌的暗示性,使得詩歌含蓄深沉,頗具情調。(南京師范大學何言宏)

《斷章》的主旨曾引起歧義的理解。劉西渭開始解釋這首詩,著重「裝飾」的意思,認為表現了一種人生的悲哀。詩人卞之琳自己撰文回答不是這樣。他說:「『裝飾'的意思我不甚著重,正如在《斷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我的意思也是著重在『相對'上。」看來,詩的「言外之旨」是不能*字面上一兩句話完全捕捉到的。它的深層內涵往往隱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後。誠然如作者說明的那樣,表達形而上層面上「相對」的哲學觀念,是這首《斷章》的主旨。
這首短短的四行小詩,所以會在讀者中產生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至今仍給人一種很強的美感,首先是因為詩人避去了抽象的說明,而創造了象徵性的美的畫面。畫面的自然美與哲理的深邃美達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諧統一。詩分兩段獨立的圖景並列地展示或暗喻詩人的思想。第一幅是完整的圖畫:「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你」是畫面的主體人物,畫的中心視點。圍繞他,有橋、有風景、有樓上看風景的人。作者把這些看來零亂的人和物,巧妙地組織在一個框架中,構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構圖勻稱的風物素描。這幅畫沒有明麗的顏色,畫面卻配置得錯落有致,透明清晰。當你被這單純樸素的畫面所吸引時,你不會忘記去追尋這圖畫背後的象徵意義,這時才驚訝地發現作者怎樣巧妙地傳達了他的哲學沉思:這宇宙與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為關聯的。是啊,當「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的時候,「你」理所當然的是看風景的主體,那些美麗的「風景」則是被看的「客體」;到了第二行詩里,就在同一個時間與空間里,人物與景物依舊,而他們的感知地位卻發生了變化。同一時間里,另一個在樓上「看風景人」已經變成了「看」的主體,而「你」這個原是看風景的人物此時又變成被看的風景了,主體同時又變成了客體。為了強化這一哲學思想,詩人緊接著又推出第二節詩,這是現實與想像圖景的結合:「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是畫面,但已不再是一個構架里,但就大的時間與空間還是一樣的。兩句詩里的「裝飾」,只是詩歌的一種獨特的修辭法,如果寫成「照進」,「進入」,就不成為詩的句子了。也許是看風景歸來的人,或許徑是無關的另外的人,總之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換成「我」,這些不關重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換所表現的相對性。第一句詩,「你」是這幅「窗邊月色」圖中的主體,照進窗子的「明月」是客體,殊不知就在此時此夜,你已進入哪一位朋友的好夢之中,成為他夢中的「裝飾」了。那個夢見你的「別人」已成為主體,而變為夢中人的「你」,又扮起客體的角色了。詩人在雋永的圖畫里,傳達了他智性思考所獲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詩人情感的詩的經驗:在宇宙乃至整個人生歷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對的,又都是互相關聯的。在感情的結合中,一剎那未嘗不可以是千古;在玄學的領域里,如詩人布萊克(W·Blake)講的「一粒砂石一個世界」,在人生與道德的領域中,生與死、喜與悲、善與惡、美與丑……等等,都不是絕對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對的、互相關聯的。詩人想說,人洞察了這番道理,也就不會被一些世俗的觀念所束縛,斤斤計較於是非有無,一時的得失哀樂,而應透悟人生與世界,獲得自由與超越。
這首《斷章》完全寫的是常見物、眼前景,表達的人生哲學也並非詩人的獨創,讀了之後卻有一種新奇感,除了象徵詩的「意寓象外」這一點之外,秘密在哪裡呢?我以為,關鍵在於詩人以現代意識對人們熟悉的材料(象徵寓體),作了適當的巧妙安排。詩人說過:「舊材料,甚至用爛了的材料,不一定不可以用,只要你能自出心裁,安排得當。只要是新的、聰明的安排,破布頭也可以造成白紙。」詩人所說的「新的、聰明的安排」也就是新穎的藝術構思和巧妙的語言調度。《斷章》中的事物都是常見的,甚至是古典詩歌中詠得爛熟的:人物、小橋、風景、樓房、窗子、明月、夢……經過作者精心的選擇、調度安排,組織在兩幅圖景中,就產生了一種內在的關聯性。兩節詩分別通過「看」、「裝飾」,把不相關的事物各自聯在一起,內容與時序上,兩節詩之間又是若即若離,可並可分,各自獨立而又互相映襯,充分發揮了現代藝術的意象迭加與電影蒙太奇手法的藝術功能。一首《斷章》實是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斷章》中語言形式的安排與內容的暗示意義有一種協調的不可分離的關系。這使我們想起了一些古典詩歌名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商隱《子夜郊墅》中有:「看山對酒君思我,聽鼓離城我訪君」。清人陸昆曾在評解後兩句用了「對舉中之互文」這個說法,這兩個人的兩行詩,都有這種「對舉互文」的特徵,即前後兩句主賓語在內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卻發生了互換的倒置。卞之琳《斷章》語言安排即用了這樣的方法。「你站在橋上看風景」和「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看」這一動詞沒有變,而看的主體與客體卻發生了移位;「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和「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也是同樣的句法。這樣做的結果,不單句子的首尾相聯,加強了語言的密度,主語和賓語、主體意象與客體意象的互換,增強了詩畫意境的效果,在視覺與聽覺上都產生了一種音義迴旋的美感效果,隱喻的相對關聯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性和具體性。
卞之琳很喜歡晚唐五代詩人、詞家李商隱、溫庭筠、馮延巳等人的作品。他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創造性吸收與轉化的能力。翻開俞平伯先生的《唐詩選釋》,我們讀到馮延巳的《蝶戀花》後半闕:「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不禁驚訝地發現,《斷章》中的立橋眺望、月色透窗兩幅圖畫的意境,與馮詞的「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之間,有著多麼神似的聯系啊!但是,卞之琳畢竟是現代詩人,他的創造性吸收與轉化達到了不露痕跡的程度。我們不能簡單地判斷《斷章》即是馮延巳《蝶戀花》中兩句詩的現代口語的「稀釋」,正如不能簡單地認為戴望舒的《雨巷》就是李璟的「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口語的「稀釋」一樣。馮詞《蝶戀花》寫別情愁緒,沒有更幽深的含義,《斷章》拓展成意境相聯的兩幅圖,畫中的人物、橋頭、樓上、風景、明月、以及想像中的夢境,不僅比原來兩句詞顯得豐富多姿,且都在這些景物的狀寫之外寄託一種深刻的哲理思考,自然景物與人物主體的構圖,造成了一種象徵暗示境界。每句詩或每個意象都是在整體的組織中才起到了象徵作用,甚至「斷章」這個題目本身都蘊有似斷似聯的相對性內涵。這種幽深的思考與追求,是現代詩人所特有的。其次,馮詞「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還是以寫情為主,友人別後(「平林新月」之時),一種無法排遣的憂愁含於詩句之中,而卞之琳的《斷章》則以傳智為主,詩人已將感情「淘洗」與「升華」結晶為詩的經驗,雖然是抒情詩,卻表現了極大的情感的「克制」,淡化了個人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詩的智性化傾向。詩並不去說明哲學觀念,《斷章》卻於常見的圖景中暗示了大的哲學。它包蘊了詩人對宇宙人生整體性思考的哲學命題,而「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精緻、優美,卻陷入了個人窄小的感情天地,不能與《斷章》的意境與思想層次相比擬。第三,由於詩人「淘洗」了個人感情,即實踐詩的「非個人化」,而增強了詩的普遍性。如作者說明的,由於「非個人化」,詩中的「你」可以代表或換成「我」或「他」(她),就與讀者更為親切,因為用了「你」,又使讀者有一定的欣賞距離,詩人於是跳出了藝術境界的小我,詩本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了更大的開放性,為讀者美麗的想像留下了更開闊的創造空間。一旦讀懂了《斷章》,哪一個富於想像的讀者不會在自己的精神空間升起一座「靈魂的海市蜃樓」呢?(孫玉石文,見《中國現代詩導讀》)

⑼ 章質夫的水龍吟賞析

賞析:

「似花還似非花」,蘇軾開篇即顯非凡。這一句既是詠物,又是言情。楊花雖然名為花,與百花一樣開於春季,又隨春去,但又沒有花的形態和芳香,很難讓人把它當成一種花來看待。

所以蘇軾說它是花又不是花,這樣的著筆點不但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楊花的特性,還飽含著詞人對楊花的判斷,因而具有了一定的人情味。後一句「也無人惜從教墜」的人情味就更濃厚了。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說:「此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離不即也。」

「墜」是楊花飄落之形態,但與百花凋謝不同,任楊花怎樣飄落都無人憐惜,這正是它的「非花」所致。然而仔細品味,我們可以淡淡地感受到詞人言語間對楊花的縷縷情意。「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一句承接上句的楊花墜落,將楊花飄落說成是離開家園。

將離枝說成是「拋家」,已讓楊花帶上了人的感情色彩,「無情有思」也就順理成章。楊花的離去是為無情,而它的「傍路」又寫出了它的依依不捨之狀。正如杜甫《白絲行》所言:「落絮游絲亦有情。」

接著,蘇軾又運用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將飄零的楊花比成一位風姿卓越、受盡離愁的思婦。她柔腸寸斷,因春困未去,她的眼睛欲開還閉,因朦朧而更帶情。她在夢中隨風而去,尋找自己的情郎,在快要尋到之時,忽然又被窗外的春鶯喚醒。

在這里,蘇軾為楊花找到了靈魂,化作一位為情所擾的美婦人,她做著惱人的春夢,一路尋夫。此處借用唐人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花人合一,將楊花的離愁與憂怨表現得極為傳神。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詞人不是遺憾楊花飛盡,只可惜西園中紅花已謝,再難連綴。蘇軾筆鋒一轉,將傷楊花轉為了傷春。從另一個層面而言,「不恨」是為「有恨」,詞人傷感春逝,而楊花凋落正意味著春色已逝。

詞人看似無情,實則關心著楊花的命運。「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楊花飛盡,詞人似乎再無可寫,但蘇軾更進一步,寫楊花的最終命運:一場晨雨,花蹤何處?卻是粉身碎骨,一池浮萍。

詞人追根究底,可見其對楊花之痴情。而當詞人看到那滿池的浮萍,其對春天逝去的感傷就更為深刻了。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蘇軾竟然想到要三分春色,並把逝去的春天兩分歸於塵土,一分歸於流水。這樣的想像何其妙哉!蘇軾對這樣的寫法也頗為自得,在《臨江仙》中就有「三分春色一分愁」,《雨中花》中也有「不如留取,十分春態,付與明年」這樣的句子。

在此詞中,對於楊花而言,確實是兩分塵土,一分流水,此處與前面楊花「傍路」、「一池」相呼應,有理有據,令人信服。「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寫到此處,詞人故技重施,又將楊花比人。從這個比喻的相似度上來看,楊花與眼淚又十分形象。

楊花墜落,飛散天涯,而思婦的眼淚也如飄零的楊花一樣紛紛而下。此情此景,實在令人動容。難怪張炎在《詞源》中評價此詞「後段愈出愈奇。」

蘇軾的這首《水龍吟》正如開篇那句「似花還似非花」,無惜中有人惜,無情中有情,無思中有思,不恨中又有恨。

這樣,整首詞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使得虛實相間,句句相承,實在妙趣橫生。而此期間纏綿在整首詞中的幽怨與春恨更得以暈染,隨著那空靈飛動的楊花落在讀者的心間。

(9)堤上柳賞析擴展閱讀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代: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譯文:楊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沒有人憐惜,任由它飄墜。離開了樹枝,飄盪在路旁,細細思量彷彿又是,無情,實際上則飽含深情。它被愁思縈繞,傷了百折柔腸,困頓朦朧的嬌眼,剛要睜開又想閉。

正像那思婦夢中行萬里,本想尋夫去處,卻又被黃鶯啼聲驚喚起。不恨這種花兒飄飛落盡,只是抱怨憤恨那個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

早晨一陣風雨,楊花蹤跡何處尋?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滿園春色分三成,兩成變塵土,一成隨流水。仔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點點全是分離人的淚。

此詞詠楊柳,上闋主要寫楊花(柳絮)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下闋與上闋相呼應,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

全詞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採用擬人的藝術手法,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寫得聲韻諧婉,情調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

⑽ 蝶戀花 詞牌名賞析

蝶戀花,是中國詞牌的名稱,分上下兩闋,共六十個字,一般用來填寫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的內容。自宋代以來,產生了不少以《蝶戀花》為詞牌的優美詞章,像宋代柳永、蘇軾、晏殊等人的《蝶戀花》,都是歷代經久不衰的絕唱。

蝶戀花,商調曲;原唐教坊曲名,本採用於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 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詞牌始於宋。雙片共六十字,前後片各四仄韻。
《蝶戀花》此詞牌作者一般以抒寫纏綿悱惻或抒寫心中愁的情感為多。雖有部分山水,但還是寄情於物的表現。
雙調,上下片同調,押仄聲韻。共六十字,前後片各四仄韻,其規范格律如下:
蝶戀花
例詞:【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典範詞作
五代·李煜《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
宋·蘇軾《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宋·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宋·蘇軾《蝶戀花·蝶懶鶯慵春過半》
宋·歐陽修《蝶戀花·畫閣歸來春又晚》
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宋·晏幾道《蝶戀花·初捻霜紈生悵望》
宋·張先《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後院》
宋·晏殊《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
宋·周邦彥《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宋·賀鑄《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暮》
宋·辛棄疾《蝶戀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宋·李清照《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宋·米芾《蝶戀花·千古漣漪清絕地》
清·納蘭容若《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清·王國維《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蝶戀花
【蝶戀花、鵲踏枝、鳳棲梧】
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並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例詞: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
中仄中平平仄仄。
誰道閑情拋擲久?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中仄中平平仄仄。
河畔青蕪堤上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適宜抒寫幽咽情調

也都得選用上去聲韻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