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飲酒詩詞賞析

飲酒詩詞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3 09:15:40

① 《飲酒》的賞析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飲酒》詩

建一座寧靜的草屋於人間仙境,塵世種種喧囂盡在身邊,耳朵卻早已游離於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之外。這是心境所致啊,心與嘈雜保持了距離,所居之處自然偏僻而顯幽靜。黃昏之際,緩緩踱到東籬之下,隨手采擷一束散發幽香的黃菊,不經意的抬頭,南山自然而然地在眼前呈現。山中的景緻是如此之美,哪裡有清晨與黃昏的區別。抬頭仰望天邊,結伴的飛鳥成行飛過山頭,飛向遠方......
隱士陶淵明為我們刻畫了如此一個遠於世俗的人間仙境,將自己孤傲而寶貴的情感貯藏於這般寧靜的山水花鳥的景緻之中,讀來令人幽思不斷、情意綿綿,也難怪作者自己都「欲辯已忘言」了。
作者歷經了半生的人海沉浮,歷經了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後,終於達到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精神境界。究其原因,原來是心遠地自偏,在割除了所有的與世俗與官場的聯系後,獨居自然的一隅享受山水帶來的其樂融融,這是多年煎熬後解除塵世束縛的高度自由的體現,更是作者隱逸情致的完美書寫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是清新而淡雅的,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生長於自然的懷抱,游離於世俗的喧囂。同時菊又是歷代文人筆下高潔品質的象徵與自比,陶淵明也不例外,他以寄情山水的深意與情思借菊抒發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遠志向。他看到了飛鳥於山間徘徊,他更看到了自己,宛如在《歸園田居》中所唱:「久在繁籠里,復得返自然!」
於是,他有將自己比作那不刻意觀望而自然呈現的幽幽南山。陶淵明在與自然的擁抱中找到了真我,達到了物我不分之境。那是他煎熬了幾十年所期盼的,這一天他真正擁有了,也就真正隱遁了,那興奮之情又哪裡是言語所能表達。「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正是這點睛一筆,將無限深情融於詩中美景,給讀者留下無限審美想像空間,具有無限藝術魅力。
陶淵明借《飲酒》感懷,情融於景,景中見情,情景並茂,余韻繚繞,將滿腔情思化於不動聲色的意境釀造中。為我們在塵世喧囂中尋到了一份靈魂的安靜。可謂情與境的完美結合,正因為這樣,陶淵明為我們譜寫了古今傳誦,流芳百世的飲酒之歌,人生之曲。

② 求辛棄疾飲酒詞及賞析。

卜運算元 飲酒敗德復
盜跖儻名丘,孔制子還名跖。跖聖丘愚直至今,美惡無真實。簡冊寫虛名,螻蟻侵枯骨。千古光陰一霎時,且進杯中物。
卜運算元 飲酒成病一個去學仙,一個去學佛。仙飲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不飲便康強,佛壽須千百。八十餘年入涅槃,且進杯中物。
卜運算元 飲酒不寫書

一飲動連宵,一醉長三日。廢盡寒暄不寫書,富貴何由得。請看冢中人,冢似當時筆。萬札千書只恁休,且進杯中物。
賞析我不會,抱歉

③ 陶淵明飲酒詩賞析

陶淵明《飲酒》賞析: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生活悠閑自得的心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車馬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鑽營的各種丑態的寫照。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並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麼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後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只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面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這四句,包含著精闢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凈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閑地在籬下採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贊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朴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像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樣景、情、理交融於一體的名句不用說,就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這樣的句子,雖出語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托意高遠,蘊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趣和情趣。

④ 關於飲酒的古詩

關於飲酒的古詩:

1,山中與幽人對酌

唐代: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譯文:

我們兩人在盛開的山花叢中對飲,酒興頗濃,一杯又一杯,真是樂開懷。

我喝醉想要睡覺,您可自行離開,如果余興未盡,明天早晨抱著琴再來。

2,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宋代: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譯文:

夜裡在東坡飲酒,醉而復醒,醒了又飲。歸來時好像已經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聲如雷,反復叫門也不應。只好拄杖佇立江邊聆聽江水奔流的聲音。

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麼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夜深風靜,水波不興。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

3,問劉十九

唐代: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譯文: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4,九日送別

唐代: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譯文:

在此風聲呼嘯之地熟人故交已是很少了,那裡可以找一登高遠望之處送別歸去的友人呢?

今天還能聚在一起同飲芬芳的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為斷根的飄蓬一般匆匆離去了。

5,題袁氏別業 / 偶游主人園

唐代:賀知章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譯文:

別墅主人和我沒有見過面,偶來坐坐賞那林木和石泉。

主人哪,不要發愁去買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錢。

⑤ 陶淵明《飲酒》賞析是什麼

飲 酒①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②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③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品評】 本篇是《飲酒》二十首中的第六首。詩歌的主旨是展示詩人運用魏晉玄學 「得意忘象」之說領悟「真意」的思維過程,富於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 味的哲理演繹。詩中寫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寫了幽美淡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含蓄著萬物各得其所、委運任化的哲理;這哲理又被詩人提煉、濃縮到 「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給讀者以理性的啟示,整首詩的韻 調也更顯得雋秀深長。

宋代朱熹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 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這首詩正刻 畫了詩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風貌。他不象一般隱士那樣標榜超塵出世,而是「結 廬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卻能做到「無車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 何在?詩人意味深長地說:「心遠地自偏」。心靜,境自靜。無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鬧市,也宛如在山。這深刻的道理被詩人平淡地說出,親切感人。 詩歌巧妙地運用了象徵手法。「鳥倦飛而知還」,那隻在晚照中翩然歸來 的鳥和那個悠然見山的人,心神契合,彷彿都在這幽靜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 歸宿。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生活悠閑自得的心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車馬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鑽營的各種丑態的寫照。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並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麼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後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只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面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這四句,包含著精闢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凈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閑地在籬下採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贊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朴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像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樣景、情、理交融於一體的名句不用說,就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這樣的句子,雖出語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托意高遠,蘊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趣和情趣。

⑥ 《飲酒》的詩句賞析

《飲酒》組詩共二十首,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詩表現了陶淵明歸隱田園後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讀者喜愛它,不僅僅因為它語言淺近,結構巧妙,寫景如畫,意境高遠,還由於它所蘊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反對「心為行役」的「物化」。詩的前四句袒露了詩人能夠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遠地自偏」,後六句寫隱逸生活的樂趣,表現了詩人棄官歸田後遠離塵世,醉心田園的情志,這其中既有不滿現實、潔身自好的一面,同時也流露出迴避矛盾、與世無爭的消極情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結廬」,建造房屋;「人境」,人們聚集的地方;「車馬喧」,車馬的喧鬧,意味著上層人士間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間的各種紛繁雜塵。詩人將住所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囂聲。詩人緊接著就有了一問:「問君何能爾」?你如何能夠做到這樣呢?爾,代前句;然後自問自答「心遠地自偏」。「遠」是玄學中最常用的概念,表面意義是遠離俗世,深層意義則是指超脫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此句為全篇之骨;"地自偏":覺居處僻靜。這句詩將詩人的生活志向和人生態度明言道出,一個歸隱之士的高雅情志躍然紙上。它告訴讀者,詩人的心靈超然凈化,使車馬喧鬧的環境也因之幽靜僻遠了,詩句涵蘊著深刻的哲理。「車馬喧」不僅是實在的事物,同時也是象徵。它代表了整個為權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這四句借眼前之物,談人生哲理。於簡朴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其結構設計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就突然轉折,造成懸念,類似「拗救」。第三句借勢發問,第四句給出答案,四句渾然一體,以致於以造語奇險著稱的忘安石都稱贊說:「自有詩人以來,無此四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寫詩人之所為與所見,詩人所見乃"菊",風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為詩人內心情致的物象;詩人所為乃是在自己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於一俯一仰間見其高潔的情致。范成大說:「名勝之士未有不愛菊者,到淵明尤甚愛之。」(《范村菊譜序》)淵明愛菊,既是由於菊花的美麗,所謂「秋菊有佳色」,還因為「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赴籬下採菊佐酒可以健身,同時菊也是詩人高風亮節的象徵,正如蘭之於屈原,梅之於陸游一樣,都有著特殊的機緣。「悠然見南山」既可解為「見到了悠然的南山」,也可以解釋為「悠然地見到了南山」。「悠然」不僅屬於人,也屬於山,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見":居心於有意無意之間的一瞥,反射出詩人超脫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閑心情。還有一種版本將「見」字寫作「望」字,蘇東坡認為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因為「望」屬於有意識地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見南山」就好似在一種無意識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簾。[2]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林中的霧靄在夕陽之下紫氣升騰,若有若無,繚繞於峰際;成群的鳥兒相伴飛返回巢,歸隱山林。寫出了詩人"悠然"所見之景,體現了詩人寧靜恬淡的主觀心境。這四句不僅寫出了詩人無意見山、心與物遇而進入物我兩忘的情態;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圖境,把主體的情感化為客觀的景物。難怪明人謝榛有雲:"一切景語皆情語"。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二句是對全詩的總結。"此中",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這是全篇之髓。在這里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邏輯的語言卻無法體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詩人在物我兩忘和同構中領悟到了一種"忘言"的"真意",這無非是在告訴讀者:你們看,這歸隱的生活多麼美好啊!又何必要去為官,去為"五斗米"折腰?這二句既可以看出老莊哲學的痕跡,也可以讓人感悟到後世禪宗大徹大悟的意味。在詩的結構上,這二句提示了全詩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是全詩的點睛之筆。
這首詩既抒發了歸隱生活的悠閑恬靜的欣悅,又蘊含著詩人對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嚮往和憧憬。此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說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如:「結廬在人境」是寫景,「而無車馬喧」是抒寫超脫塵世的感受,是抒情,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美的環境水乳交融,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為後世所稱道。「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是寫景,但從寫景中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後怡然自得的情懷,將情融於景中。詩的最後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餘音繞梁,回味悠長。 (尹東暉 撰寫)

⑦ 飲酒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結合原詩句賞析

你好!
陶淵明的這首代表作是辭官歸隱後所作,詩人將一種清遠的意境傾注在晚秋傍晚的和諧美景中,抒發了作者辭官歸隱後的怡然自得和豁達的閑情逸致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下面是賞析,你可以挑選你想要的
《飲酒》組詩共二十首,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詩表現了陶淵明歸隱田園後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讀者喜愛它,不僅僅因為它語言淺近,結構巧妙,寫景如畫,意境高遠,還由於它所蘊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反對「心為行役」的「物化」.詩的前四句袒露了詩人能夠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遠地自偏」,後六句寫隱逸生活的樂趣,表現了詩人棄官歸田後遠離塵世,醉心田園的情志,這其中既有不滿現實、潔身自好的一面,同時也流露出迴避矛盾、與世無爭的消極情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結廬」,建造房屋;「人境」,人們聚集的地方;「車馬喧」,車馬的喧鬧,意味著上層人士間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間的各種紛繁雜塵.詩人將住所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囂聲.詩人緊接著就有了一問:「問君何能爾」?你如何能夠做到這樣呢?爾,代前句;然後自問自答「心遠地自偏」.「遠」是玄學中最常用的概念,表面意義是遠離俗世,深層意義則是指超脫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此句為全篇之骨;"地自偏":覺居處僻靜.這句詩將詩人的生活志向和人生態度明言道出,一個歸隱之士的高雅情志躍然紙上.它告訴讀者,詩人的心靈超然凈化,使車馬喧鬧的環境也因之幽靜僻遠了,詩句涵蘊著深刻的哲理.「車馬喧」不僅是實在的事物,同時也是象徵.它代表了整個為權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這四句借眼前之物,談人生哲理.於簡朴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其結構設計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就突然轉折,造成懸念,類似「拗救」.第三句借勢發問,第四句給出答案,四句渾然一體,以致於以造語奇險著稱的忘安石都稱贊說:「自有詩人以來,無此四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寫詩人之所為與所見,詩人所見乃"菊",風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為詩人內心情致的物象;詩人所為乃是在自己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於一俯一仰間見其高潔的情致.范成大說:「名勝之士未有不愛菊者,到淵明尤甚愛之.」(《范村菊譜序》)淵明愛菊,既是由於菊花的美麗,所謂「秋菊有佳色」,還因為「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赴籬下採菊佐酒可以健身,同時菊也是詩人高風亮節的象徵,正如蘭之於屈原,梅之於陸游一樣,都有著特殊的機緣.「悠然見南山」既可解為「見到了悠然的南山」,也可以解釋為「悠然地見到了南山」.「悠然」不僅屬於人,也屬於山,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見":居心於有意無意之間的一瞥,反射出詩人超脫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閑心情.還有一種版本將「見」字寫作「望」字,蘇東坡認為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因為「望」屬於有意識地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見南山」就好似在一種無意識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簾.[2]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林中的霧靄在夕陽之下紫氣升騰,若有若無,繚繞於峰際;成群的鳥兒相伴飛返回巢,歸隱山林.寫出了詩人"悠然"所見之景,體現了詩人寧靜恬淡的主觀心境.這四句不僅寫出了詩人無意見山、心與物遇而進入物我兩忘的情態;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圖境,把主體的情感化為客觀的景物.難怪明人謝榛有雲:"一切景語皆情語".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二句是對全詩的總結."此中",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這是全篇之髓.在這里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邏輯的語言卻無法體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詩人在物我兩忘和同構中領悟到了一種"忘言"的"真意",這無非是在告訴讀者:你們看,這歸隱的生活多麼美好啊!又何必要去為官,去為"五斗米"折腰?這二句既可以看出老莊哲學的痕跡,也可以讓人感悟到後世禪宗大徹大悟的意味.在詩的結構上,這二句提示了全詩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是全詩的點睛之筆.
這首詩既抒發了歸隱生活的悠閑恬靜的欣悅,又蘊含著詩人對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嚮往和憧憬.此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說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如:「結廬在人境」是寫景,「而無車馬喧」是抒寫超脫塵世的感受,是抒情,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美的環境水乳交融,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為後世所稱道.「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是寫景,但從寫景中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後怡然自得的情懷,將情融於景中.詩的最後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餘音繞梁,回味悠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