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義名言
① 哪一句格言形容君子講道義,小人講利益
論語里仁中的一句「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意思就是說君子懂得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② 道義的名言
1、勢利之交出乎情,道義之交出乎理,情易變,理難忘。作者:傅玄
2、搏弈之交不終日,飽食之交不終月;勢力之交不終年,惟道義之交可以終身。
3、學習國學的兩個目的:學道知識,頓悟智慧,回去以道義幹事業;交到朋友,整合資源,祖國處處有親人!作者:翟鴻燊
4、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
5、我覺得我們可能是挺特殊的一代。 這種特殊不是說多值得炫耀,而是某種介於年代、歷史、命運之間的特色。 我們在貧與富的邊界上走過,在自由與約束的邊界上走過,在純良與邪惡的邊界上走過,在閉塞與開放的邊界上走過,在金錢與財富的邊界上走過,在道德與道義的邊界上走過,在世紀與時代的邊界上走過。作者:九夜茴 出處:匆匆那年
6、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始,游戲徵逐,昵友也;和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
7、修是不沾因果,不染紅塵,只強健已身,練氣為重。 而入世則是累積功德,擔負道義,也是一條正路
8、這個世界沒有公平道義,這個世界弱肉強食。是誰踩在誰的頭上囂張狂笑,是誰踏過誰的軀殼收割了最後的麥苗,是誰搶走了誰嘴裡最後的晚餐。這個世界已瘋狂,人民都在跳舞舉行最後的狂歡。
9、道義之交是純潔的;利益之交,有時雖然給人小恩惠,其目的總是以利為主的。正如獵人給禽獸的食物一樣,他並不是施恩,而是意在取利。作者:伊木·穆加發
10、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11、情愛一旦滲入人性中其他成分時,就已經呈靜止狀態了,如尊敬、責任、道義。不再是純粹的情愛。這是藍寶石、黃寶石、黑珍珠所以名貴的地方,它們只有一種色澤。作者:蘇偉貞 出處:夢書
12、在科學上進步而道義上落後的人,不是前進,而是後退。作者:亞里士多德
③ 做事符合道義的名言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孔子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孔子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
子謀道不謀富。---唐朝文學家 柳宗元
義人在上,天下必治。 --- 墨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李大釗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寧為義死,不苟幸生,而視之如歸。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義,小為之則小有福,大為之則大有福。
---戰國末期商人,政治家 呂不韋 《呂氏春秋》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我國古代春秋後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勢利之交出乎情,道義之交出乎理,情易變,理難忘。
---西晉初年文學家、思想家 傅玄
勤於道義,則剛健而日新;勤於利慾,則放肆而日怠。 ---宋代文學家 胡宏
精於義者,眼界大心地平;徇於利者,眼界小心地險。 ---清朝學士 胡達源
吹牛撒謊是道義上的滅亡,它勢必引向政治上的滅亡。 ---列寧
在科學上進步而道義上落後的人,不是前進,而是後退。
---古希臘哲學家 科學家 亞里士多德
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於妻子。
---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搏弈之交不終日,飽食之交不終月;勢力之交不終年,惟道義之交可以終身。
--- 清代學者 山陰金先生 《格言聯璧》
誠然,作為一個人,要負道義的責任,憋不住就得說,這就是我寫雜文的動機。 ---中國當代作家 王小波
好利者,逸出於道義之外,其害顯而淺;好名者,竄入於道義之中,其害隱而深。
---洪應明,明朝道人
④ 關於道德的詩句名言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驕傲道德導致豐盈,然後導致貧困,最後導致聲譽掃地。———— (美國)富蘭克林
教師真正的教養性表現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於信念,對邪念不妥協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末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晉)嵇康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希臘)德謨克里特
如果兒童任意地讓自己不論去做什麼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 (希臘)德謨克里特
遵照道德准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希臘)亞里士多德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驕傲道德導致豐盈,然後導致貧困,最後導致聲譽掃地。———— (美國)富蘭克林
教師真正的教養性表現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於信念,對邪念不妥協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末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⑤ 鐵肩擔道義名言
李大釗抄撰寫的名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楊繼盛所作,李大釗只是在原對聯上改了一個字。明代文化名人楊繼盛,因抗禦強暴、反對權奸嚴嵩,而慘遭嚴嵩殺害,楊繼盛就是在臨刑前寫下名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釗的一位朋友請他題寫一副對聯。他想起了這副楹聯,於是奮筆疾書了「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十個大字,與朋友共勉。
只是李大釗巧妙地將「辣」字改成「妙」字,「辣」「妙」一字之差,李大釗的為人謹慎和寫文章的嚴謹的特點,都表現出來了。後人不知,以為這幅楹聯系李大釗所撰,誤會一直相沿至今。從這一個字也可以看出李大釗本人的志向和追求。
上聯中的「道義」是指為國為民的理想和志向,「鐵肩擔道義」就是以救國救民為己任;下聯的「文章」是指宣傳馬列主義,抨擊反動軍閥統治,歌頌革命和共產主義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來宣傳革命。
⑥ 什麼名言警句告訴我們為人做事要講求道義,不能只講私利
什麼名言警句告訴我們做人要求搶到也,比如,不以小善而不為而以小惡而為之。
⑦ 什麼名言警句告訴我們要重道義,輕利益
重義輕利的名言警句有:
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2、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恥。
3、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
4、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
⑧ 有關做事符合道義的名言有哪些
有關做事符合道義的名言有以下:
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出自】春秋孔子
2、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出自】春秋孔子
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出自】春秋孔子
4、子謀道不謀富。
【出自】唐朝 柳宗元
5、義人在上,天下必治。
【出自】戰國 墨子
6、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出自】近代 李大釗
7、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出自】戰國 孟子
8、寧為義死,不苟幸生,而視之如歸。
【出自】北宋 歐陽修
9、義,小為之則小有福,大為之則大有福。
【出自】戰末 呂不韋
10、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出自】春秋老子
11、勤於道義,則剛健而日新;勤於利慾,則放肆而日怠。
【出自】宋代 胡宏
12、精於義者,眼界大心地平;徇於利者,眼界小心地險。
【出自】清朝 胡達源
14、在科學上進步而道義上落後的人,不是前進,而是後退。
【出自】古希臘 亞里士多德
15、搏弈之交不終日,飽食之交不終月;勢力之交不終年,惟道義之交可以終身。
【出自】清代 山陰金
⑨ 歷代名人論道德的名言警句
山不在高復,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制則靈.——劉禹錫《陋室銘》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南淮子.人間訓》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知恥近乎勇. —— 孔丘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 —— 謝覺哉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論語》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荀子.天論》
⑩ 古仁人志士堅持道義的名言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子罕》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內仁.——《論容語 衛靈公》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 諸葛亮》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