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鷓鴣天辛棄疾賞析

鷓鴣天辛棄疾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2 20:02:27

⑴ 辛棄疾 鷓鴣天 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賞析

詞的上闋寫仲春田園的美麗風光和詞人由此引發的感喟。仲春時節,一場春雨回剛過,平原上開滿了答白色的薺採花;在剛翻耕過的土地上,一群群鳥在起落著覓食。面對這一派格調清新、色彩明麗、生機勃勃的克光,詞人的內心深處也似乎有一股涌動的熱情,他是多麼希望為國家「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但想到罷官的現實,又感到無可奈何,他因此而愁苦得白了頭發,只得在傍晚時到掛有青布酒幌的酒店去賒一點酒喝,好在賒酒很方便。詞人想借酒澆愁,可這酒又怎能解除他內心的愁呢?

⑵ 關於辛棄疾的《鷓鴣天》(陌上柔桑頗嫩芽)的鑒賞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賞析:

辛棄疾寫的這首農村風光的詞,看上去好象是隨意下筆,但細細體會,便感覺情味盎然,意蘊深厚。

上闋頭二句在描寫桑樹抽芽、蠶卵開始孵化時,用了一個「破」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的催動下,逐漸萌發、膨脹,終於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僅有動態,而且似乎能讓人感到桑芽萌發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崗細草鳴黃犢」「平崗細草」和「黃犢」是相互關聯的,黃犢在牛欄里關了一冬,當放牧在平坡上時被乍見春草,歡快無比。「鳴」雖寫聲音,但可以讓人想見黃犢吃草時的悠閑,神態。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鴉」按說會構成一片衰颯景象,但由於用了一個動詞「點」字,卻使情調發生了變化。「點」狀烏鴉或飛或棲,有如一團墨點,這是確切的寫實,早春的寒林沒有樹葉,所以黑色的烏鴉,在林中歷歷可見,故曰「點」這不得不使人想到馬致遠《天凈沙》的警句「枯藤老樹昏鴉」。兩相比較,給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馬致遠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卻是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

詞的上闋主要是寫近處的自然風光,下闋則將鏡頭拉遠,進而涉及人事。「山遠近,路橫斜」,一筆就將視線拉開了,在山區這種路成為村落與村落之間聯系的紐帶,也成為與外面世界聯系的橋梁,生活在山間的人們,時常覺得那路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東西,所以詞人對眼前蜿蜒於山間的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青旗沽酒有人家」,橫斜的路,去向不止一處,但詞人的注意力卻集中在有青旗標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這是很有特色的一處地方風景。詞人在一首《丑奴兒近》中就寫過:「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只寫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個「有」字透露出詞人欣喜的心情。眼前的農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種道理,在結尾兩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那散見在田野溪邊的薺萊花,繁密而又顯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著風雨開放,生命力是那樣頑強,好像春天是屬於它們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則憂風愁雨,春意闌珊。這兩句,上句宕開,借「城中桃李」憔悴傷殘的景象為下句作襯,雖只點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聯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則收歸眼前現境,「在」字穩重而有力,顯然帶有強調的意味。

這首詞通過寫景和抒情,表達了作者在罷官鄉居期間對農村生活的欣賞流連和對城市上層社會的鄙棄,並由此把詞的思想意義向縱深方向拓展。薺菜花的花瓣碎小,顏色也不鮮艷,只有濃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裡,一般是算不上什麼花的,作者卻偏偏熱情地贊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並捕捉到的,還有桑芽、幼蠶、細草、黃犢等等,多半是新鮮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這些,連同那出現在畫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體現了一種健康的審美觀。詞中關於「城中桃李」和「溪頭薺菜花」的對比,還含有對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薺菜花不怕風雨,佔有春光,在它身上彷彿體現了一種人格精神。聯系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賦」,當時很可能是朋輩中有人為作者罷官後的生活擔憂,因而詞人便風趣地以代友人填詞的方式回答對方,一方面借薺菜花的形象自我寫照,一方面又隱隱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風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堅強的薺菜花,以此與友人共勉。這首詞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與新鮮生動的藝術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給人多方面的啟迪。

⑶ 鷓鴣天 辛棄疾

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檐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

⑷ 宋詞賞析辛棄疾《鷓鴣天 》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乾

鷓鴣天·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乾⑴,功名餘事且加餐⑵。
浮天水送無窮樹⑶,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⑷,只應離合是悲歡⑸?
江頭未是風波惡⑹,別有人間行路難⑺![1]

注釋譯文編輯
詞句注釋
⑴唱徹《陽關》:唱完送別的歌曲。 徹,完;《陽關》,琴歌《陽關三疊》。
⑵餘,多餘;加餐,多吃飯。
⑶無窮:無盡,無邊。
⑷今古,古往今來;般,種。
⑸只應,只以為,此處意為「豈只」。
⑹未是:還不是。
⑺別有:更有。[1]
白話譯文
唱完了《陽關》曲淚卻未乾,視功名為餘事(志不在功名)而勸加餐。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烏雲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傷,聚會才使人歡顏?江頭風高浪急,還不是十分險惡,而人間行路卻是更艱難。[1]

作品賞析編輯
送別詞是詞里一個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詞,多敘男女離別。從古以來,「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江淹《別賦》 )。纏綿悱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籠罩全篇。辛棄疾的送別詞,卻多立意不俗,又總是超出常境,這首《鷓鴣天》可作代表。詞開篇即述離情。
上闋頭二句:「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別。《陽關三疊》是唐人上闋送別歌曲,加上「唱徹」、「淚未乾」五字,更覺無限傷感。
從作者的性格看,送別絕不會帶給他這樣的傷感。他平日對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積胸中,恰巧,遇上送別之事的觸動,便一涌而發,故有此情狀。下句忽然宕開說到「功名」之事,便覺來路分明。作者和陸游一樣,都重視為國家的恢復事業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龍吟》詞說:「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認為建立功名是分內的事;《水調歌頭》詞說:「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認為對功名應該執著追求,並且要有遠大的目標。這首詞中卻把功名看成身外「餘事」,乃是不滿朝廷對金屈膝求和,自己的報國壯志難酬,而被迫退隱、消極的憤激之辭:「且加餐」,運用《古詩十九首》「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之句,也是憤激之語。「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景顯得生動,用筆也很渾厚,而且天邊的流水遠送無窮的樹色,和設想行人別後的行程有關;雨中陰雲埋掉一半青山,和聯想正人君子被姦邪小人遮蔽、壓制有關。景句關聯詞中的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聯系緊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餘韻。
下闋起三句:「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這里的「離合」和「悲歡」是偏義復詞。由於題目「送人」與下闋頭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規定,所以「離合」,就只取「離」字義,「悲歡」就只取「悲」字義。上闋寫送別,下闋抒情本應該是以「別恨」為主調的,但是作者筆鋒拗轉,說今古恨事有幾千般,豈只離別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問語氣,比正面的判斷語氣更含激情。作詞送人而居然說離別並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顯示出詞的思想感情將有進一步的開拓。緊接著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聲:「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杜甫《夢李白》),但作者認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險惡。那是存在於人們心中、存在於人事斗爭上的無形的「風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於一般的離別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並非簡單地借用前人的詩意,而有他切身的體會。他一生志在恢復事業,做官時喜歡籌款練兵,並且執法嚴厲,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強富家,所以幾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撫使任內,籌建「飛虎軍」,後來在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內,即因此事實被劾為「奸貪凶暴」、「厲害田裡」而被罷官。這正是人事上的「風波惡」的明顯例證。作者寫出詞的最後兩句,包含了更多的傷心經歷,展示了更廣闊、更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情已淋漓,語仍含蓄。李白《行路難》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同此悲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正可說明悲憤的原因和實質。
這首小令,篇幅雖短,但是包含了廣闊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筆調深渾含蓄,舉重若輕,不見用之跡而力透紙背,顯示辛詞的大家氣度。[1]

這是我從網路上抄來的。

⑸ 鷓鴣天辛棄疾古詩鑒賞答案

辛棄疾的詞本以沉雄豪放見長,這里選的這首卻很清麗,足見偉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鷓鴣天》寫的是早春鄉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蠶種」、「細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點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選擇了桑、蠶、黃犢等,是要寫農事正在開始的情形。這四句如果拆開,就是一首七言絕句,只是平鋪直敘地在寫景。

詞的下半片最難寫,因為它一方面接著上半片發展,一方面又要轉入一層新的意思,另起波瀾,還要吻合上半片來作個結束。所以下半片對於全首的成功與失敗有很大的關系。從表面看,這首詞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著上半片在寫景。如果真是這樣,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這里下半片的寫景是不同於上半片的,是有波瀾的。首先它是推遠一層看,由平岡看到遠山,看到橫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還由鄉村推遠到城裡。「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來很平常,其實是重要的。全詞都在寫自然風景,只有這句才寫到人的活動,這樣就打破了一味寫景的單調。這是寫景詩的一個訣竅。盡管是在寫景,卻不能一味渲染景緻,必須參進一點人的情調,人的活動,詩才顯得有生氣。讀者不妨找一些寫景的五七言絕句來看看,參證一下這里所說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兩句是全詞的畫龍點睛,它又象是在寫景,又象是在發議論。這兩句決定全詞的情調。如果單從頭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這首詞的情調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詩詞,一定要會知人論世。孤立地看一首詩詞,有時就很難把它懂透。這首詞就是這樣。原來辛棄疾是一位忠義之士,處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擄去了徽、欽二帝,還在節節進逼的情勢之下,他想圖恢復,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憒無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籌莫展,心裡十分痛恨。就是這種心情成了他的許多詞的基本情調。這首詞實際上也還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點暮鴉」句已透露了一點消息,到了「桃李愁風雨」句便把大好錦綉河山竟然如此殘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現出來了。從前詩人詞人每逢有難言之隱,總是假託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徵地說出來。辛詞凡是說到風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進逼的局面。最著名的是《摸魚兒》里的「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這里的「城中桃李愁風雨」也還是慨嘆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從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詩詞中反襯的道理,反襯就是欲擒先縱。從愉快的景象說起,轉到悲苦的心境,這樣互相襯托,悲苦的就更顯得悲苦。前人談辛詞往往用「沉痛」兩字,他的沉痛就在這種地方。但是沉痛不等於失望,「春在溪頭薺菜花」句可以見出辛棄疾對南宋偏安局面還寄託很大的希望。這希望是由作者在鄉村中看到的勞動人民從事農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說明「詩可以怨」(訴苦),下句說明「詩可以興」(鼓舞興起)。把這兩句詩的滋味細嚼出來了,就會體會到詩詞里含蓄是什麼意思,言有盡而意無窮是什麼意思。
你問的題目在裡面找就能找到答案,望採納,

⑹ 鷓鴣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賞析

【詩詞】陌上柔桑破嫩芽 看似隨意 卻情味盎然
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賞析:

辛棄疾寫的這首農村風光的詞,看上去好象是隨意下筆,但細細體會,便感覺情味盎然,意蘊深厚。

上闋頭二句在描寫桑樹抽芽、蠶卵開始孵化時,用了一個「破」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的催動下,逐漸萌發、膨脹,終於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僅有動態,而且似乎能讓人感到桑芽萌發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崗細草鳴黃犢」「平崗細草」和「黃犢」是相互關聯的,黃犢在牛欄里關了一冬,當放牧在平坡上時被乍見春草,歡快無比。「鳴」雖寫聲音,但可以讓人想見黃犢吃草時的悠閑,神態。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鴉」按說會構成一片衰颯景象,但由於用了一個動詞「點」字,卻使情調發生了變化。「點」狀烏鴉或飛或棲,有如一團墨點,這是確切的寫實,早春的寒林沒有樹葉,所以黑色的烏鴉,在林中歷歷可見,故曰「點」這不得不使人想到馬致遠《天凈沙》的警句「枯藤老樹昏鴉」。兩相比較,給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馬致遠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卻是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

詞的上闋主要是寫近處的自然風光,下闋則將鏡頭拉遠,進而涉及人事。「山遠近,路橫斜」,一筆就將視線拉開了,在山區這種路成為村落與村落之間聯系的紐帶,也成為與外面世界聯系的橋梁,生活在山間的人們,時常覺得那路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東西,所以詞人對眼前蜿蜒於山間的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青旗沽酒有人家」,橫斜的路,去向不止一處,但詞人的注意力卻集中在有青旗標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這是很有特色的一處地方風景。詞人在一首《丑奴兒近》中就寫過:「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只寫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個「有」字透露出詞人欣喜的心情。眼前的農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種道理,在結尾兩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那散見在田野溪邊的薺萊花,繁密而又顯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著風雨開放,生命力是那樣頑強,好像春天是屬於它們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則憂風愁雨,春意闌珊。這兩句,上句宕開,借「城中桃李」憔悴傷殘的景象為下句作襯,雖只點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聯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則收歸眼前現境,「在」字穩重而有力,顯然帶有強調的意味。

這首詞通過寫景和抒情,表達了作者在罷官鄉居期間對農村生活的欣賞流連和對城市上層社會的鄙棄,並由此把詞的思想意義向縱深方向拓展。薺菜花的花瓣碎小,顏色也不鮮艷,只有濃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裡,一般是算不上什麼花的,作者卻偏偏熱情地贊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並捕捉到的,還有桑芽、幼蠶、細草、黃犢等等,多半是新鮮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這些,連同那出現在畫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體現了一種健康的審美觀。詞中關於「城中桃李」和「溪頭薺菜花」的對比,還含有對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薺菜花不怕風雨,佔有春光,在它身上彷彿體現了一種人格精神。聯系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賦」,當時很可能是朋輩中有人為作者罷官後的生活擔憂,因而詞人便風趣地以代友人填詞的方式回答對方,一方面借薺菜花的形象自我寫照,一方面又隱隱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風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堅強的薺菜花,以此與友人共勉。這首詞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與新鮮生動的藝術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給人多方面的啟迪。

⑺ 求詞《鷓鴣天》及賞析

鷓鴣天

【宋】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簡析】
正宜從身披斜陽,杖藜徐步於村舍古城間的遷謫之客心上體會。遠處有明麗的山巒,聳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巔;近處則秀竹叢叢,遮隱了村舍院牆。移步間秋草衰黃、蟬聲喧亂,然後欣喜地發現一片清亮的池塘,看翻飛水天的白鳥之影,聞映照綠漣的紅荷幽香……濃淡相襯的著色,動靜相對的勾勒,給畫面帶來了何其支人的韻致!流連在其中的詞人,那心境想必也格外曠閑。
還有 〔柳永〕鷓鴣天
吹破殘煙入夜風。一軒明月上簾櫳。因驚路遠人還遠,縱得心同寢未同。

情脈脈,意忡忡。碧雲歸去認無蹤。只應曾向前生里,愛把鴛鴦兩處籠。
還有陸游 好像也寫過鷓鴣天 不知你要誰的。。。。

⑻ 辛棄疾的鷓鴣天賞析

詞的上闋寫仲春田園的美麗風光和詞人由此引發的感喟。仲春時節,一場專春雨剛過,平原上開滿了屬白色的薺採花;在剛翻耕過的土地上,一群群鳥在起落著覓食。面對這一派格調清新、色彩明麗、生機勃勃的克光,詞人的內心深處也似乎有一股涌動的熱情,他是多麼希望為國家「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但想到罷官的現實,又感到無可奈何,他因此而愁苦得白了頭發,只得在傍晚時到掛有青布酒幌的酒店去賒一點酒喝,好在賒酒很方便。詞人想借酒澆愁,可這酒又怎能解除他內心的愁呢?

⑼ 賞析《鷓鴣天》辛棄疾

賞析:這首詞的上片寫的是作者青年時期那段傳奇般的出色經歷。「壯歲旌旗擁萬內夫,錦襜突騎渡江容初。」上句寫作者年青時參加領導抗金義軍,曾率領過上萬人的隊伍;下句寫自己率領精銳錦衣騎兵渡江南來。

四句寫義軍軍容之盛和南奔時的緊急戰斗情況,用「擁」字、「飛」字表動作,從旌旗、軍裝、兵器上加以烘托,寫得如火如荼,有聲有色,極為飽滿有力富有感染力。


(9)鷓鴣天辛棄疾賞析擴展閱讀

全文內容: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譯文: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指揮著成千上萬的軍隊和旗幟。士兵們穿上鮮艷的外衣橫渡長江南岸,英勇地殺死敵人,沖破敵人的包圍。敵軍士兵當心警惕的防衛,晚上在空盪的箭袋中睡覺。我軍的勇氣倍增,箭尖也變尖了。清晨,我們把箭射向敵人的巢穴。

回想過去,艱難而顛簸的潮汐,嘆息今天,不禁抱怨。即使春風可以把世界上的一切染成綠色,也不可能染黑。我別無選擇,只能返回東方學習樹木和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