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傾城之戀賞析

傾城之戀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2 19:25:39

『壹』 傾城之戀的歌曲賞析

《傾城之戀》孫悅也在唱法上開始運用更多的小嗓兒,增強了歌曲的可聽性。孫悅的聲音極具回親和力,在答這張專輯中,她與聲線渾厚而悠遠的沙寶亮合唱了兩首歌,居然也可以做到天衣無縫,各有特色。「傾城之戀」,看到名字就想起張愛玲的同名小說,歌曲在舊上海與新香港交換著時空,泛黃的記憶、亂世的情愁,極具意境。《傾城之戀》使孫悅幾乎包攬了2004年所有頒獎盛典的最愛歡迎女歌手,也讓她獲得了亞洲音樂盛典內地最受歡迎歌手!

『貳』 張愛玲傾城之戀賞析

這是一個既庸俗又浪漫抄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因婚姻失敗,丈夫早死的白家女孩白流蘇,在家人的迫害下,需要尋求另一個精神和經濟的依靠。這時,她認識了從外國回來的范柳原。但由於某種原因,范柳原到了香港。經由徐太太的安排,白流蘇也以自己作為賭注,遠赴香港。范柳原是一個經濟上和精神上都值得依靠的人,白流蘇畢竟是一個平庸的女人,她想獲得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以此安定下自己的生活。但范柳原卻需要離開香港,就當一切似乎已成成幻影的時候,戰爭在香港開始了。戰爭成就了白流蘇和范柳原的愛情。范柳原回香港找白流蘇。開始了可能向所有那時代一樣的庸俗愛戀。(張愛玲她成就了白流蘇和范柳原,但她自己卻繼續以悲傷過完餘生)、轉自網路娘。、

『叄』 傾城之戀電影賞析

1200字都不給分~~你也太吝嗇了吧

『肆』 傾城之戀歌詞賞析

陽台搭著紫藤花架半壁斜陽爬
誰又拉起胡琴咿咿呀呀
紅胭脂映著白月牙歲月起風沙
油紙傘外雨還在下

只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只是一個自私的男人
別再計算愛的代價都已經淪落在天涯

只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只是一個平凡的男人
別再計較愛的真假都不過一剎那

世紀末的高樓大廈遠眺著煙花
冬夜裡的人群嘻嘻哈哈
石頭森林孤獨水塔霓虹開不出花
地鐵呼嘯說不出話

只是一群自私的女人
只是一群自私的男人(自私的男人)
都在計算愛的代價
都一起淪落在天涯

只是一群平凡的女人(突然聽到警報在拉炸斷故事尾巴)
只是一群平凡的男人(哭著哭著睡了風也暗啞)
都再計較愛的真假(整個城市瞬間傾塌為了成全她)
都不過一剎那

陽台搭著紫藤花架半壁斜陽爬
誰又拉起胡琴咿咿呀呀
紅胭脂映著白月牙歲月起風沙
油紙傘外雨還在下

我自個覺得開始那段紫藤花和半壁斜陽在原文中只不過是一閃而過的背景描寫,拉胡琴的是白方算計奚落白流蘇的娘家大哥,紅胭脂、白月牙這樣淡雅景色在小說開頭的凄慘苦悶的基調下尋不見絲毫蹤影。可見這里只是作詞之人可以的美化和營造浪漫。不過後面所說的平凡和自私都很切合小說主題,有一種自嘲的悲涼。
張愛玲自己也說:「《傾城之戀》里從腐朽的家庭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是庸俗。」

『伍』 張愛玲作品《傾城之戀》中經典語句賞析,要求是自己見解!!

流蘇是個好女兒,但她在戀愛市場上卻給人家估低了價.原因是她離過婚,再醮的對象一般都以為無非象那個姓徐的——在海關里做事,新喪的太太,丟下了五個孩子,他急等著續弦——罷了。不料柳原卻看中了她,更不料其時香港適起變亂,幸運竟使她正式成了他的妻子.從「婚姻的保障」而得到「經濟上的安全」,流蘇從此便可「笑吟吟」的暫時把生命告個段落了.

可憐的女人呀!

其實象范柳原般的男人,又有些什麼價值呢?一個華僑的少爺,嫖賭吃喝樣樣都來,偶思螺蛤,垂憐到流蘇身上,當初還是打算自己出洋去,把她自在香港當情婦的,後來經過困難,總算良心發現扶她為妻了,讀到這里我真要替流蘇舒一口氣、假如柳原真的出國去了,一月二月而至於一年半載不回來,那時生活程度更高漲了,也許柳原留下的錢已不夠用,寫信去催又遲遲不見寄來;男人的心是靠不住的,那時她欲留在香港既不可,回到上海白公館去又吃不住哥嫂們笑話,勢非另找戶頭不可.這樣三番四次以後,她便成為盪婦身分,要想歸正也不可期了.我知道一個離過婚的女人,求歸宿的心態總比求愛情的心來得更切.這次柳原娶了她,她總算可以安心的了,所以,雖然知道「取悅於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但她還是「笑吟吟」的.

作者把這些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描寫得如此動人,便是不平凡的筆法,料想改編為劇本後也仍舊很動人的。我曾急切地打聽這個女主角是誰,據說是羅蘭,這便覺得最合適不過的了。柳原的個性有些好《飄》里的白瑞德,這類男人也可以說是「壞的」,但是他們真正談起戀愛來,卻能給女人以「美妙的刺激」.

尤其要緊的.這篇文章里充滿了蒼涼,抑鬱而衰切的情調,我希望在戲劇演出時仍不會失掉它,而且更加強。這是一個懦怯的女兒,給家人逼急了才幹出來的一件冒險的愛情故事,她不會燃起火把泄盡自己胸中的熱情。只會跟著生命的胡琴咿咿啞啞如泣如訴的響著,使人倍覺凄涼,然而也更會激起觀眾的憐愛之心。

『陸』 傾城之戀讀後感 著名作家評論+摘抄+賞析=讀後感2000字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了《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結尾。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悲劇更像悲劇。
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而白公館無疑屬於守舊的那一派,「他們家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鍾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凈盡之後,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
范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愛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個安穩於是兩人各自為了捍衛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當終於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託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
在連續的試探之後,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索性有些氣急敗壞,遂惱了起來:「你乾脆說不結婚,完了!還繞得大彎子!什麼做不了主?連我這樣守舊的人家,也還說『初嫁從親,再嫁從身』哩!你這樣無拘無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誰替你做主?」接著更是賭氣狠下心來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家裡是早容不下她的,這次又加上了「淫盪」的惡名。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原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借口。拒絕和她結婚了。」權衡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並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原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裡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床,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並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乾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人說「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裡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許這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
在《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離了婚,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下結識了范柳原。我一直很喜歡這段話:「在日常世界裡,他們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爭,他們內心明爭暗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她只喜歡他用更優厚的條件前來議和。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是什麼因,什麼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也許流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人,一段婚姻。然而這終究是偶然的,正如張愛玲所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一個女人,把命運當作賭注,想來沒有什麼比這更可悲的了。
也有人說,范柳原同白流蘇調情不過是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為她善於低頭,容易掌控。這種說法是立不住腳的。憑范柳原的經驗,玩弄女人於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況他從來不缺少女人。薩黑荑妮就是一例。他並不滿足於這些,他在長久的游戲中早將生活堪破。煙花雖然極盡絢爛,總是稍縱即逝的,隨後是更廣闊的岑寂。他渴望安穩,渴望實在的溫暖。這是他的理想,盡管此時並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蘇的過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單只看到她「善於低頭」。
後來戰爭爆發,打破了浮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的東西,成就了他們的感情。
那場戰事催化了結果的到來。「流蘇擁被坐著,聽著那悲涼的風。她確實知道淺水灣附近,灰磚砌的那一面牆,一定還屹然站在那裡。風停了下來,像三條灰色的龍,蟠在牆頭,月光中閃著銀鱗。她彷彿做夢似的,又來到牆根下,迎面來了柳原。她終於遇見了柳原。」「在這動盪的世界裡,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此時,她終於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間,他們達到了某種契合。「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最感動的是最後他們默默握著彼此的手的那夜,剎那間的了解和感動也夠他們一起生活十年八年。這樣的結局,即便是合,溫暖之外更多的是荒涼。
末一段中張愛玲說: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語把它們留給別的女人,這是好現象,說明在他眼裡已經把她當作自己人,名正言順的妻子。如此悵然的結局不無對愛情的挪揄嘲諷。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
范柳原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補充:
傾城之戀》敘述的是一個寄居在娘家的離婚女人,白流蘇,遇上了一個原本是介紹給她七妹的男人------范柳原。范柳原對流蘇有一點點愛意,但這點愛不足以讓玩世不恭的他承擔起婚姻的責任。而流蘇恰恰卻只要一紙婚契 。她知道愛情不能天長地久,而婚姻能提供給她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她只是想生存,生存的好一點而已!在纏綿的情話營造的虛幻的氣氛中,展開的確是一場無聲的戰爭,就像故事所處的大背景------太平洋戰爭!他們各自設立了精妙的陷阱,期待著獲獵對方,卻都不能如意,流蘇滿懷著惆悵回到上海,以退為進,期盼著范柳原能妥協,能給她一份尊嚴,去生存!
然而,一個秋天,流蘇已經老了兩年---她可經不起老。於是范柳原的一個電報又把他牽回了香港。滿懷著無奈何失敗的心情,流蘇已甘心於情婦的身份……
戰爭成全了白流蘇,使她得到了范太太的身份。而范柳原卻不再和她鬧著玩了,他把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
談論一個作家的作品,不能離開作品產生的年代、社會背景、作家本人的人生經歷。1920年張愛玲出生在上海一個滿清官宦人家,貴府小姐,7歲寫小說,熟讀《紅樓夢》,23歲問鼎文學界,同年寫就的《傾城之戀》是她的經典之作。作者張愛玲的寫作背景,也正是這兩座悲情的城市。1941年末,張愛玲在香港大學畢業半年前,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了香港張愛玲與市民們度過了恐怖的日日夜夜,這段經歷,僅使她對人類懦弱的利己主義理解更為深刻。這正是形成她創作風格、創作思想的根源!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也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張愛玲經歷了從封建社會逐步走進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過程,經歷了太平洋戰爭,目睹了香港淪陷,經歷了屬於她的舊式大家族的衰落,但她畢竟是出自極為封建的舊式家庭,她很難走出自己,因此,張愛玲的文學創作很少涉及時代重大的政論課題,而用全部的感知中產階級以及市民階層的世俗化的生存境遇去寫作。而在描寫炎涼世態和庸俗市民時,又有著女作家少有的寬闊胸襟和成熟淡漠。也就是說她的文字處於一種溢出主流意識形態之外的邊緣語境。而張愛玲卻始終端坐在自己的心城裡!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在一般人眼裡是張愛玲擅長寫悲劇小說里難得的喜劇,但在我看來,《傾城之戀》是徹頭徹尾的大悲劇---傾城之悲哀!她從人的劣根性與道德觀的殘缺揭示了這個徹底的大悲劇。城之將傾,國將不國,一個封建的離過婚的女人的生存又要建立在一個不想締結婚姻的自私男人的不長久的愛情里,一切的一切危如累卵,可竟還有人羨慕,視流蘇為榜樣。悲哀的年代!悲哀的城池!悲哀的男人和女人!
張愛玲筆下的雙城,在地理上,是流蘇和柳原來來去去的那兩座城:上海與香港。白流蘇的兩城之間的歷程反映出心境的起伏。上海是流蘇家人的所在地,代表著一傳統守舊、充滿壓力的世界;香港則是一個冒險的新國度,代表著所謂的現代文明,是白流蘇打算放手一搏的賭局。
雙城,在心理上,又是流蘇和柳原心中各自構築的城。柳原的城建築在對自由無拘愛情的渴求上;流蘇的城卻是建築在所謂的經濟利益上,她需要一紙婚契作為保障。最初,內心一樣孤獨的范柳原只想戀愛,他需要一個紅顏知己;白流蘇想結婚,需要一個體面的丈夫,好讓她出凈胸中一口惡氣。兩個人於是展開了一場愛情攻防戰。范柳原想攻破上海女人白流蘇期待婚姻的心城,而白流蘇則想攻破范柳原只要愛情的心城,一對現實中的自私男女,於是這場心戰就顯得旗鼓相當精彩萬分。而對他們的愛情攻防戰而言,太平洋戰爭是一個轉折點。
以往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戰爭只會使愛情、家庭變得殘破不堪,很少像張愛玲《傾城之戀》因為一場戰爭使婚姻形成,也因為這場戰爭,白流蘇的心理狀況產生變化,她與范柳原都因這場戰爭走出了自己的心城,卻從此走入另外一個心城,這何嘗不是另外一種諷刺呢?這何嘗不是一種更大的悲哀呢?
傳統的傾城是指美人與愛情讓一座城池傾滅,而這里的傾城剛好相反,一座城的傾滅成全了一個自私女子的願望,然而這種成全是否真的完滿?!這正是張愛玲獨特的風格----逆潮流而動!所以她始終是個世情的叛逆者。美好的結局背後蘊含著更大的悲哀。
張愛玲的文學思想雖不代表某一個階級,但她悲天憫人。她的性格聚集著一大堆的矛盾:她的自強不息的女權主義(那個時代)淋漓紙上,她崇尚自由,但最後他筆下的流蘇還是藉助於一個男人解放自己。半個世紀以來,張愛玲的文學命運和中國的命運息息相關,這誕生在40年代上海淪陷區的文章《傾城之戀》並沒有得到主流意識的認可,但透過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驚人是事實,這就是: 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上海進行著外來侵略者話語場與中國傳統話語場的激烈斗爭。而這一時期是張愛玲文學創作的高產期。
張愛玲的一生始終遠離權利,不為任何一種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所接納,在自我認同的道路上重建了中國女性的位置。可以說,她的一生是邊緣的。
而這種邊緣狀態正是一種中間狀態,是一種尋求自我定位實現的超然境界。張愛玲以一種極高的姿態,站立於中西文化的歷史空間之上。於是悲哀的白流蘇、范柳原在她的筆下誕生了。也許,這就是《傾城之戀》深刻的內涵吧!
思想意識是作品不可缺少的的生命,技巧是作品外表必須有的裝飾。而這恰恰這是愛玲的長項!在藝術范疇,形式永遠大於內容,高於內容。可作家的文學風格---作品裡體現出來的作者的文學個性卻是比什麼都重要的東西。正如文學評論家譚正璧稱贊的:她 「在技巧上始終下著極深的功夫」。
愛玲小說的基調,就像她與母親告別時的氣氛——看起來她是這樣冷漠而無動於衷,只有懂得她的人才知道她的熱切,她對這個世界的愛戀,她會把眼淚藏到你走遠以後掉下來。出於在怪異的家庭環境里從小就培養出來的怪異的自尊,她不會對著這個世界掉眼淚。看來她是決絕冷漠的,在她的每一篇小說里
人性的主題、女人的命運、「蒼涼的基調、參差的結構、繁復的意象——這,就是愛玲文學創造的藝術之所在!
張愛玲善用象徵的藝術手法,這不僅體現在《傾城之戀》城中,在該文的開頭,作者已經把整個故事的性質預先暗示出來,使人讀完全篇感受著一種通體諧和的情調: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鍾都撥快了一個小時,然而白公館里說:「我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鍾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這就是上海城內代表著傳統封建勢力與現實的脫節。沒落的、悲哀的生命必定和不上生命的胡琴!直接是融合了作品通體的情調,間接是加入了讀者的感應效果,是愛玲特有的風格。
愛玲還擅長人物的心理描寫,而且描寫的異常深刻、嘲諷多於憐憫,她有著超人的揣摩人物心理的才能,天生敏感。這篇文章里從始至終充滿了蒼涼、抑鬱而衰落的情調。
白流蘇是一個懦弱的女人,給家裡人逼得走投無路才演藝出來一件冒險的愛情故事,她不會真的燃起愛情之火燃燒盡自己胸膛里的熱情,只會跟著生命的胡琴咿咿呀呀、如泣如訴地響著。在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魯迅《狂人日記》里血淋淋的「吃人」。流蘇的骨子裡有一股命運的隨和,她居然從沒有想過要把自己拴在一個男人身上做寄生婦女,可現實她的命運恰恰是拴在了一個和她一樣無助的浪盪男人的身上;流蘇是自私的,與范柳原的「傾戀」算是用了一些耐心,然而不過如此!她是上海女人,也算是精明的有節制了。而流蘇所有的表情都在於柳原「傾戀」時用完了。可她的四嫂卻從她婚姻的表象中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於是盲從地離婚了。因此說流蘇是理智的,自私的、悲哀的。就像作者,始終是個世情的叛逆者,但卻端坐在自己悲涼的世界中唯吾獨醒。
范柳原是一個有錢的華僑和他倫敦交際花生下的兒子。由於他父親在中國有妻子,柳原充其量算一個庶出,然而在法律上確定他的身份。由於尷尬的身份,他的童年可以說充滿「羞辱、疑惑和強烈的罪惡感」。正如戴清對柳原有一句絕妙的評論,說他「既有中國傳統名士的風雅,更是一個找不到根的現代浪子」。柳原確實一直處於自我身份難以確定的困惑之中。他回到中國,想要獲得繼承權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尋根。然而,他的夢破滅了。祖國不是他想像中美好的樣子,在已經千瘡百孔了的中國,他尋不到自己的根。這時,流蘇在他的視野里出現了。相親場面上,她攫取了他全部的目光。流蘇吸引柳原的絕不僅僅是美貌,還有一種或許柳原自己也說不清楚的東西。其實這就是流蘇高貴的、純中國的血統。柳原身上流動的是中國的血液,但是,從小在英國長大讓他變成了一個「西化」的庶出的中國人。而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血管里流動著純粹的中國的血液白流蘇,這讓原本絕望了的柳原重新燃起希望,他想在流蘇這個道地的中國女人身上完成一種自我形象的投射。所以他迷戀著流蘇「善於低頭的傳統中國風韻」,他熱切盼望著看流蘇穿著旗袍在馬來亞的森林裡奔跑,所以他才會在牆根下頑固地哀懇流蘇:「我要你懂得我!」他是多麼希望可以和流蘇完成一種精神上的交流和融和啊。但是他還是絕望了,懷著一顆急切的待嫁的心的流蘇根本不可能幫助他完成這種「自我認同」。
在一場牆根下的私語後,柳原讓流蘇看見自己心底的「傷」,但是,流蘇不是醫治他受傷靈魂的葯;隔著牆的電話表白,柳原對流蘇艱難地表露著真心,流蘇卻總是在心中做著文不對題的解釋,她所做的一切解釋都指向——「結婚」。愛情缺席了。他們的靈魂對彼此來說是如此陌生、隔閡。在他們之間永遠橫亘著一堵「牆」。
香港的陷落成就了這一場愛情的傳奇,患難中的生死與共,讓他們有了「一剎那徹底的諒解」,獲得了「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的保障。飛了太久的柳原決定歇一歇了,但是他飄泊的靈魂仍然找不到落腳的地方。
我以為,愛是需建立在彼此相互的理解的根基上的。而橫亘在流蘇與柳原之間的那堵牆,他們誰也不可能跨越。
愛玲在她的作品中流露她畢生喜愛的《紅樓夢》的很深的痕跡,細心的人們能夠從《傾城之戀》里尋到《紅樓夢》里若明若暗的影子,人物的輪廓、風格、筆觸、甚至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躍然紙上。《傾城之戀》白府老太太的形象、語言如果我們認真體悟,不難發現她與《紅樓夢》中的賈母形象相近。在本文開篇,當流蘇倍受兄嫂百般羞辱後逃到白老太太床前,白夫人那一番避重就輕的話:「寶絡這孩子,…白替他操了心,還讓人家說我,她不是我親生的,我存心耽擱了她!」,可流蘇是她親生的女兒呀!這與賈母對待林黛玉的態度和語言簡直是同出一轍!而流蘇出神地跪在她母親離去的床前聲音灰暗的低吟:「這屋子裡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活脫脫一個林黛玉!這正是白流蘇更是作者張愛玲真正的悲哀!只不過是藉助與她自己筆下的人物宣洩出來而已!
她還將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某些表現手法和特點溶於一爐,把小說寫得華美而又悲哀,富麗而又蒼涼;充滿繽紛的意象和朦朧的暗示,而又力求作真實、精細的刻繪;強調啟示和聯想,而又不摒棄傳統小說的路數,走的是一條「中西合璧」的道路,對小說藝術形式的創新,對小說的現代化和民族化會有啟發。就像《傾城之戀》在人物設置上藝術上所表現出來的:一「白」(白流蘇)一「黑」(薩黑荑妮),「黑白」分明,「白」是傳統內秀,「黑」是風流張揚。柳原游離與這兩種情感里,掙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環境下,這是流蘇和薩黑荑妮的悲哀,更是無根的柳原的悲哀!
因此,夏志清評價張愛玲:「以『質』而論,實在可同西洋現代極少數第一流作家相比而毫無愧色。我深信張愛玲是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來最優秀的作家。別的作家,在文字上,在意象的運用上,在人生觀察的透徹和深刻方面,實在都不能同張愛玲相比。」
《傾城之戀》之所以引起眾多的討論,就在於張愛玲逆潮流而動,揮筆解剖中國封建社會的黑暗。她確落筆精微之妙,又具犀利逼人的須眉大氣,她是文壇的另類,就在其他作家渲染光明色調之際,她跨入了暗淡的世界。
英國小說家班乃特(Arnold Bennett)在《經典如何產生》一文中指出,一部作品所以會成為經典,全是因為最初由叄倆智勇之士發現了一部傑作,不但看的准確,而且說得堅決,一口咬定就是此書。一般讀者將信將疑,無可無不可,但經不起時光從旁助陣,終於也就人雲亦雲,漸成「共識」。
傅雷是這樣的「智勇之士」,夏志清也是這樣的「智勇之士」。
張愛玲研究還需要更多的「智勇之士」。需要這樣的勇士解讀她的傾城之悲哀,了解她筆下的人物、城之悲哀,理解張愛玲的悲愴!

『柒』 張愛玲傾城之戀文學評論

《傾城之戀》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卻是在講述一段不美的愛情,題目表面上流淌著的詩意,在故事中被男女主人公之間的算計和現實沖得盪然無存。白流蘇所要的無非是「經濟上的安全」和一張長期的飯票,而范柳原的計劃是要流蘇做情婦而不是妻子。他們不但有各自的打算,還非常清楚對方的想法,范柳原直接了當的對流蘇說:「我犯不著花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約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對於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許你不在乎,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白流蘇對此也很明白,「他要她,可是他不願意娶她」只是希望流蘇「自動地投到他的懷里去」,做他的一個情婦。這哪裡有一點點的浪漫氣息,分明是一場因自私而畸形的交易,露骨的交易,也是一次愛情的戰爭。這場交易從一開始就是明顯的男人佔主動和支配地位,但戰爭的到來卻改變了一切,香港的淪陷成全了流蘇,使她成為贏家,由「二奶」變成了名正言順的妻。

一場真實的戰爭打亂了愛情戰爭的秩序,在真正的戰爭面前,愛情的交易停止,愛情的戰爭也熄火了,當一切都要失去的時候,人與人的交流才變的真誠,彼此之間的愛情才除去了交易的色彩,相嚅以沫、生死相依,隆隆的炮火聲中兩人之間沒有了精刮的算計,反倒是拋卻了自己全身心的念著對方,「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在什麼都有的時候對愛情挑三揀四,甚至游戲愛情;在一切都沒有了,生命也受到威脅的時候,卻無私的愛了起來,張愛玲真是把人看透了。

我們看到的所謂「傾城」,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因相貌或儀態而產生的忘忽一切的愛情,卻成了表述香港這座城市淪陷的狀態。從這個詞被恢復意義這點來看,張愛玲對現代愛情(相對而言)的描寫本質上是對傳統愛情尤其是傳奇故事的顛覆。女人即使有了「傾國傾城」的美貌,也未必有使男人為之傾城的魅力,或者說,在現實社會中,很難有對女人的美產生「傾城」感的男人,甚至從來就不曾有過,「傳奇里的傾城傾國的人大抵如此」,全篇尾句正是這種思想的點睛之處。是啊,傳奇里的故事往往很美,美的如同巧奪天工的藝術品,讓我們艷羨,但這些傳奇真的是愛情的樣板嗎?未必。傳奇故事中的愛情本是我們所嚮往的完美境界,但經過若干年的加工美化,尤其是被歷朝歷代統治者當作政治工具之後,其中的人物已經「面目全非」了,逐漸被神話,神一般都是完美的,這就更反襯出我們凡人的弱點和現實生活的平庸無味,正是基於對人們這種平凡的世俗狀態的認識,小說才自始至終的在為本應成為傳奇的故事進行改造或者說是還原,一切都符合日常生活的規律和邏輯,一切都是普通人應該做的應該想的,從而消除了神話傳奇的絕對性、純粹性和崇高性,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張愛玲的愛情故事中更多的是看到世俗的功利與算計。

不可否認的是,相對於純粹的高尚的愛情,功利與算計更符合我們普通人的思維與行事邏輯,雖然我們都不願承認。所以,張愛玲筆下刻畫的人物更多的是平常人,寫的都是些「庸人俗事」,在這里沒有可歌可泣、盪氣回腸的愛情,也不曾追問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講的盡是瑣碎的生命、混沌的煩惱,這些人和事雖然很俗,但卻很能勾起我們的共鳴,因為作為普通人,生活就是這樣混亂的、易變的、現實的、隨意的,在這些「庸人俗事」中,我們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平凡生命的卑微可憐,悲喜不自知,「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當我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時候,卻突然失語,因為那分明是我們自己的表演。

流蘇和柳原未嘗不想追求純粹的愛情,當流蘇聽到柳原說「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時,一定會產生不顧一切去愛的想法,但作為普通人,生活更像是一種綜合的協調,很難享受到那種純粹的東西,更多的是在多種因素中尋找所謂的平衡。年近30且離了婚,在娘家受盡欺辱的白流蘇在愛情上不可能再有少女般的情懷,能從「這一代便被吸到朱紅灑金里的輝煌的背景里去,一點點的淡金便是從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的灰暗的家庭中拼殺出來,逃離開嗜著她的青春和生命的上海,已經耗掉了她所有的精力,對於愛情已經沒有了夢想和憧憬,「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如果賭贏了,她可以得到眾人虎視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凈她胸中這一口惡氣」。愛情就是為了結婚,結婚就是為了有一張長期的飯票。這是非常現實的想法,在這種討價還價的愛情背後,是普通人生活的主旋律,言情作品中轟轟烈烈、瀟瀟灑灑基本不會落在我們頭上,即便「有這個賊心,也沒那個賊膽」,這就是為什麼如今戀愛的雙方更多的是考慮工作、住房、存款等現實的經濟問題,愛情逐漸被商業化,更像一場交易。是啊,作為老百姓你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存,沒有了經濟基礎,精神層面上的愛情是那麼的蒼白、無力,甚至是不切實際,一如小說中那蒼白、模糊的月光。

『捌』 傾城之戀的作品鑒賞

《傾城之戀》中的范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故事,可謂有九曲回腸之纏繞和復雜,他們並非那種獻身革命的英雄人物,但他們之間的情感經歷富有張力,他們的故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顯得那麼「動聽」和富有魅力。對此,張愛玲曾說:「我以為這樣寫是更真實的。我知道我的作品裡缺少力,但既然是個寫小說的,就只能盡量表現小說里人物的力,不能替他們創造出力來。而且我相信,他們雖然不過是軟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這些動聽的情節包括范柳原和白流蘇人性的可愛處、可笑處、可憐處、可悲處、可鄙處、可親可信處等,而她們身後香港陷落這個宏闊背景,是他們之間某種關系的宏大隱喻,這種關系就是范、白之間特殊的戰爭……是男與女的「戰爭」、生與死的「戰爭」、愛與恨的「戰爭」,即人性之間的「戰爭」。於是我們看到這種戰爭在不斷地展開著,看到兩個難分上下、同樣聰明而自私的男女,怎樣斤斤計較著自己的得失,怎樣絞盡腦汁地算計著對方,期期艾艾地強迫著對方,又被對方強迫著進一步,退半步。
但故事動聽之處更在於,他們在相互爭斗中萌生了愛情。流蘇是一個相當厲害的女人,她不經意的低頭,便成了范柳原心動的理由,如徐志摩筆下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白流蘇正是以這種溫柔、嫵媚、優雅、風情萬種的姿態捕獲了范公子那顆漂泊的心。然而就像流蘇不相信那些「遼遠的忠孝節義的故事」,她最初也不相信范柳原的感情;「范柳原真心喜歡她么?那倒也不見得。他對她說的那些話,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對女人說慣了謊的。她不能不當心……她是個六親無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無所依傍使她變得防範,防範使她變得自私,自私使她頭腦清楚,即一開始,她對柳原就抱著戰爭似的戒備狀態。實質上,流蘇又未嘗不想從對方身上獲得愛情的戰果呢,只不過她採取的是以守為攻的方法。當柳原把「戰場」從上海移到香港向流蘇發出挑戰時,流蘇明白他的意思,「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而說到那戰爭的目的,無非是柳原想征服流蘇又不願意和她結婚,不願自縛一個包袱。流蘇卻一心想和范柳原結婚,當然結婚又有愛是最好不過的,但那是其次的事,或者說是妄想,正如文中所說的:「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他們在香港相遇,一次次語言上的交鋒代表了他們人性碰撞的序幕,自私、聰明、自卑、對彼此的洞察態度,流蘇戒備森嚴,而柳原欲擒故縱。
悲劇意象
小說的結局看似圓滿,實則浸透著蒼涼。正如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所言:「任憑張愛玲靈敏的頭腦和對於感覺快感的愛好,她小說里意象的豐富,在中國現代小說家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小說的悲涼氣氛正是源於胡琴、月、蚊香、鏡、空房等這些頗具悲劇意蘊的意象。
愛情觀
張愛玲的小說創作可以濃縮為「婚姻」、「愛情」兩方面,而在對愛情的書寫中,她一走上文壇,就帶著對愛情幻想的不屑嘲弄,與同時代作家相比,張愛玲有著完全相反的愛情表達。在她的筆下是現實的,更是悲涼的。她揭示了愛情只是一種女性對男性經濟的依附關系,看到了沒有經濟地位的平等,愛情也將是虛空的神話。
《傾城之戀》是一部比較集中表現張愛玲愛情觀的作品。書中的白流蘇是舊式大戶人家的女子,出嫁應該是門當戶對,以經濟為基礎的婚姻,但婚後受盡夫家的毒打和欺凌,奮而離婚,可見舊式婚姻是無愛情可言,它只是女性對男性經濟的依附。流蘇只得回到娘家,但在資財被勢力窮酸的兄嫂哄盡之後,失去了經濟的保障,無一寸立足之地。這時候范柳原的出現,給了她一次下賭注的機會……在張愛玲眼裡,愛情就是女性求得經濟保障的一種手段,一種女性對男性經濟依附的關系,在世俗的婚戀中是沒有愛情可言。
張愛玲正是想通過自己的小說告訴人們:舊式以經濟為基礎的婚姻是沒有愛情可言的,女性只有經濟上自立、自強,才能自主地去追求愛情、尋找幸福。

『玖』 《傾城之戀》歌詞的賞析 考試要用,很急,謝謝各位高手啦。盡量詳細點吧

話劇《傾城之戀》講述了日軍攻陷香港前夕,發生在滬港之間的一段愛情故事。女主人公白流蘇出身沒落的上海大戶人家,帶著舊時代的女性婚姻觀;而男主人公范柳原則是完全接受西方教育。兩個人的愛戀更像一次次情場鬥法,貫穿始終的卻是男人與女人各自的愛情法則。直到香港淪陷,兩個人才在一座大城市的傾倒面前大徹大悟,小時代的渺小和大時代的動盪,最終使他們走到了一起。
而作為該話劇的主題曲,歌曲中的旋律、節奏、演唱手法等等以及歌曲中的眾多元素無不襯託了電影中的悲涼氛圍,讓人聽了有身臨其境的親切感。
歌曲的前奏為色彩型前奏,在以後的旋律中沒有再次出現,而其中應用了諸多富有色彩的音樂元素,包括敲擊聲,機關槍的射擊聲,炮火的爆炸聲等等等等,為整個歌曲奠定了感情基礎。歌曲一開始便有幾次大的跳進出現,配合由弱到強的音量處理,十分生動的表現了戰爭的殘酷性以及人民生活的艱苦,大跳後的旋律線反向隔音填充,一張一弛、自然平衡。前奏的後半部分的一段波浪型旋律配合著跳進有起有伏,由緊張到緩和,預示著這段傾國傾城的愛情故事即將在著充滿著硝煙的社會中開始。
歌曲為段落式主題,它有二句體樂段構成「陽台搭著紫藤花架,半壁斜陽爬,誰又拉起胡琴咿咿呀呀。」這一句極為逼真的為我們描繪了一副浪漫而又十分凄涼的情景,配著胡琴的咿呀,女主人公望著西沉的落日憧憬著自己的美好愛情。「紅胭脂映著白月牙,歲月起風沙,油紙傘外雨還在下」這一句則為我們描寫了另一個詩意的畫面,「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旋律上保留了主題的主要特徵,又將主題的某些因素加以各種發展變化,使音樂形成對比中的統一。在前奏的烘托下預示這段戰爭中凄美的愛情故事必將經歷坎坷的道路。歌曲的主題奠定了整個歌曲的情感基調,為事後旋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旋律線是音樂的表情手段,是思想與感情完全融合的一種現象,因此也最生動最豐富,這首歌曲的旋律線也極有特點。歌曲的第一句「陽台搭著紫藤花架,半壁斜陽爬,誰又拉起胡琴咿咿呀呀。」總體上為上行的旋律線,情緒逐漸增長,緊張度增長;而其中又加進了波浪型旋律線的特點,如「陽台」為上行音階,「搭著」又趨於平衡,「紫藤花架」又重復前面的旋律,「半壁斜陽爬」又從低升高。伴隨著人的感情時低時高,增進了上行旋律線激動人心,增進感情的特點。在節奏上「搭著」、「花架」、「誰又」地方復點節奏的運用,以及音量上的加強又給旋律賦予了新的動力,讓聽眾的情感如同海浪一般,激動——緩和——激動,撩人心弦。「紅胭脂映著白月牙歲月起風沙,油紙傘外雨還在下」處重復了前一句的旋律,應用模進,緊跟原材料後面,又不是原材料的全部保持,使全歌曲的主體得到強調,加深了印象,又給聽眾帶來一些新意,增加了樂曲的的情感內涵,增加了色彩。
高潮部分為推進式高潮。「只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只是一個自私的男人,別再計算愛的代價都已經淪落在天涯。只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只是一個平凡的男人,別再計較愛的真假都不過一剎那」長度上與主題部分差不多,但更加體現了上行旋律線的特點,一步步升高。第一個「一個自私的」處同一個音被重復了五次,更加突出了歌曲的節奏,使旋律深沉流暢,像在敘訴故事。在第二個「一個自私的」處,兩個音符上下反復,與第一個「自私」區別開來,即做到了創新,也起到了裝飾的作用,在整體方面運用模進、級進,在「男人」處突然升高,出現一個小高潮,增進了聽眾的印象,起伏跌宕,層層遞進,一步步將歌曲推向高潮。其中在「計算愛」的「算「處達到最高點,速度突然變慢,同時運用跳進,由弱到強,使人的感情一下子緊張起來,吸引了聽眾的注意力,使歌曲的主體得到盡情的發揮,深刻的表達了作者的愛情觀及世界觀,與話劇的主題很好的結合起來。在跳進後同時運用反向填充,一張一合。在高潮的後半部分,在旋律、速度、節奏上又重復了前半段的特點,只是在最後一句有所變慢,進入間奏。再次加深了聽眾的印象,與聽眾產生了共鳴
節奏,本源於生活,源於自然。在音樂中,節奏是非常重要的表現手段。它賦予旋律以鮮明的性格,賦予作品以更加准確、生動的音樂形象。作為一首抒情歌曲,他的節奏溫和、舒展,而且採用中速來演唱,優美、婉轉的旋律相結合,充分表達人的內心情感。在「拉起胡琴咿咿呀呀」處運用連音節奏,更加生動的表現了胡琴的音質與音色的特徵,使聽眾印象深刻。這首歌曲是4/4拍的,原本4/4強弱規律是強、弱、次強、弱,因此強弱的對比不是很強烈。而在這首歌曲中,多次使用復點節奏,尤其是高潮部分以後的鼓的聲部中,將其的強弱節奏改為「弱強,弱,強,弱」,同時在每個強音前添加復點節奏,模仿弱拍起的節奏,使節奏的動力增強,使強拍更有力量,緊湊,與歌詞和旋律配合,強調了歌曲的色彩。
間奏方面,為發展型間奏,它一部分由歌曲的主題部分「陽台搭著紫藤花架」初的旋律發展而來,重復了兩次,每次重復之後都進行了反向填充,而且背景音效不斷重復,形成一個個小波浪;另一部分由前奏發展而來,並做模進,只改變了一個音符。這里體現了音樂情緒的變化,音調升高,為後面進入高潮部分做了很好的銜接。
作為一首流行歌曲,好的演唱手法是少不了的,而這首歌在演唱方面也很有特點,採取男女對唱和合唱。在演唱順序方面,首先由女聲唱主題部分,再由男聲唱高潮部分,在男聲唱的同時,女聲用「啊」音做襯托,以增加音樂的色彩與戲劇性;之後再由女聲唱主題部分。經過間奏後,由女生唱高潮部分,男聲以女聲的最後一句做襯托,以增加強調的作用;之後再男女一起唱高潮部分,男聲出現比女聲出現晚一些,結束也晚一些,而男聲結束後女聲恰好接上,使整個歌曲極為緊湊。而且,女聲唱的就是原原本本的高潮部分,而男聲在歌詞上有所改變,字字壓韻,與女聲的歌詞相配。在旋律上男生旋律為主旋律的和聲,也有所改變,更加裝飾化和風格化,尤其是在每句的末尾,把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發揮到及至,將歌曲推向最終的高潮!
《 傾城之戀》這首歌在旋律、節奏和調式等等上還有許多十分微妙的地方,全曲和諧統一,層層遞進,最終得到升華

『拾』 《傾城之戀》的讀後感和賞析!~!~

http://ke..com/view/297493.htm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