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金鎖記張愛玲賞析

金鎖記張愛玲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2 19:18:14

⑴ 結合《金鎖記》,分析張愛玲小說的藝術特徵。

張愛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尤其是對紅樓夢的喜愛不同尋常。她八歲即看紅樓夢,以此為開端,在以後的人生歲月中,她一遍又一遍地進行研讀,對紅樓夢非常地熟悉。她曾說:「像《紅樓夢》大多數人於一生之中總看過幾遍。就我自己說,八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到,只看見一點熱鬧,以後每隔三四年讀一次,逐漸得到人物故事的輪廓,風格,筆觸,每次的印象各各不同。」(《
論寫作》)她熟讀《紅樓夢》到何種程度,看一看這句便知:「我
唯一的資格是實在熟讀紅樓夢,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
點的字自會蹦出來。」(《紅樓夢魘自序》)她對傳統小說的熟悉,
使她的創作不自學地打上了中國傳統小說的烙印。
第一、 說書似的語言
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有些像說評書,喜歡小說開頭加一段引子。而傳統小說每段書開頭說書人總是這么一句:「上回書說到……」,而每一個新故事的起始更是要說上一段開場白。張也喜歡在小說開頭加一段引子。例如《沉香屑*第一爐香》的開頭:「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 又如《茉莉香片》的開頭:「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香港是一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第二、《紅樓夢》和《金鎖記》]
張的小說中有明顯受到紅樓夢影響的痕跡,尤以《金鎖記》為甚。二者不光都是描寫閨閣瑣事,連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說話辦事都與《紅樓夢》如出一轍:「小雙說道:『告訴你,你可別告訴你們小姐去!咱們二奶奶家裡是開麻油店的。』鳳簫喲了一聲道:『開麻油店!打哪想起的?像你們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我們那一位雖比不上大奶奶,也還不是低三下四的人……』」(《金鎖記》)一段段的對白彷彿就是紅樓夢的翻版。一樣的家長里短,一樣的活生生的語言,聽到那人物的語言,想到那人物的神態,你能不想起《紅樓夢》里的平兒或者晴雯嗎?又如描寫曹七巧出場的那一段:「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隻手撐著門,一隻手撐了腰,窄窄的袖口裡垂下一條雪青洋縐手帕,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齊了。今兒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遲到……誰教我的窗戶沖著後院子呢?單單就派了那麼間房給我,橫豎我們那位眼看是活不長的,我們凈等著做孤兒寡婦了……不欺負我們欺負誰?』」活脫脫一個鳳丫頭!那濃墨重彩的出場,細致入微不厭其煩的服飾描寫,潑辣刁鑽的舉止話語,無不像從鳳姐那裡脫胎出來的。
第三、悲劇意識地繼承形成語言的悲涼氛圍。
《紅樓夢》是一出悲劇,張愛玲的作品也是一出出的悲劇。讀張的作品,會使人沉浸在一種「深長的蒼涼」中。她的語言是晦暗的,使她的作品全篇籠罩著悲涼之風。有人說:「張愛玲無疑是近於紅樓夢的,她作品中荒涼的基調是建立在對於日常生活的描述上的,而且是對日常細節的不厭其煩的描述上的。『細節往往中和美暢快,引人入勝的,而主題永遠悲觀。一切對於人生的籠統觀察都指向虛無。』」「她的文字常常流溢著水也洗滌不去的濃重悲愁與苦澀,它們往往像霧氣一樣既清晰又飄忽不定,令人難解其原因。」 《沉香屑》的兩爐香是悲劇;最著名的《金鎖記》是悲劇;《半生緣》是悲劇……只有《傾城之戀》有個完滿的結局,但那卻是建立在世界被毀滅,文明被毀滅的前提下,而在這種情況下,范柳原的神經也只不過是在麻痹之上多加了一些疲倦。「他不過是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子。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是戰爭使范柳原恢復了一些人性,使把婚姻當職業看的流蘇有一些轉變。這是不是也是一出
三、 對象徵、意象詩美的執意追求
「一輛銜接一輛,像排了隊的小孩,嘈雜,叫囂,愉快地打著啞嗓子的鈴:「克林,克賴,克林,克賴!」—— 「電車」,這個名詞曾經反復出現在張愛鈴的文字里:
「有時候,電車全進了廠了,單剩下一輛,神秘地,像被遺棄似的,停在街心。」(《公寓生活記趣》)
電車最初的意義只是一種穿行於城市的交通工具,一種載體。但在張愛玲的視野里,它逐漸升華為承載生命的容器。正是通過《封鎖》的創作,張愛玲開始了對「電車」象徵意義的發掘。
「如果不碰到封鎖,電車的進行是永遠不會斷的。封鎖了。」(《封鎖》)電車突然不再在正常的軌道上像往常一樣往前走了,那麼溢出正常生活軌道之後,人會出現一些怎樣的問題呢?
華茂銀行的會計師呂宗楨開始鼓起勇氣向身邊的吳翠遠說話了,只是聊聊,就開始了訴說,慢慢的,在電車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容器里,他開始掉進了自己織的網中,說著說著,忽然就覺得戀愛了,斷定了翠遠「是一個可愛的女人——白,稀薄,溫熱,像冬天裡你自己嘴裡呵出來的一口氣」(《封鎖》),想到了她們的結合會犧牲了她的前程。可是終究,「封鎖開放了。『叮玲玲玲玲玲』搖著鈴,」(《封鎖》),呂宗楨回到了家裡,而電車上那個女人的臉已經開始模糊,殘存的印象只有自己說過的一些話。
《封鎖》中討論的是一個常態的空間中人的非常態慾望——張愛玲覺得人的慾望能在這樣一個特定環境得到生長。在被封鎖的有軌電車上,時間和空間都被切斷,封鎖就成了人心裡隱秘慾望的生長,以現實中的一次封鎖給予人性真正自由的一個機會,電車象徵了真正的人性世界。
象徵是張愛玲慣用的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寫小說不可太過直白,否則就如涼白開一樣索然無味。在她的小說里,象徵之物隨處可見,象徵在作品裡代替她又成了她與讀者交流的工具。
如在《沉香屑 第二爐香》里「羅傑把那飯巾狠狠地團成一圈,放在食盤里,看它漸漸地松開了,又伸手去把它團皺了,捏得緊緊地不放。」這是婚前的餐桌上,羅傑對女角愫細的寡姐靡麗笙極端厭惡,這個神經兮兮的女人一直在潑冷水,擔心妹妹會蹈她的覆轍。羅傑對她的怒氣象徵在此:那飯巾就是靡麗笙的細脖子,緊捏是叫她說不出那些喪氣的話來。
「雙手捧著照相框子,吻著愫細的面,隔在他們中間的只有冰涼的玻璃。不!不是玻璃,是他的火燙的嘴唇隔開了他們……」究竟是什麼造成悲劇?「冰涼的玻璃」象徵愫細貞女式的自封。羅傑火燙嘴唇的熱情不能消溶貞女冰封,反倒被誤會是禽獸施暴……直到「像轟雷掣電一般,他悟到了這一點,原來靡麗笙的丈夫是一個頂普通的人,和他一模一樣的一個普通的人。」盡管錯在不通人事的兩個女子,但在人們的眼中口中,她們卻成了受害者,被判有罪的竟是實在無辜的兩個「普通的人」男子。
在小說中,張愛玲還頻繁靈活運用各種意象,讓人物和物象在特定的條件下高度地融合在一起,產生出新的本質已發生了改變的新形象,完成了她故事敘述過程中作者的生命感悟的詩意表述。
成功地使用意象的例子在張愛玲的小說中俯拾皆是,可以說,現代文學史上很難找出其他任何作家像她這樣在小說中運用如此繁多的意象,意象在她的小說中功用很多:增強故事的生動性與畫面感、使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傳達人物特定的心理狀態等等。
這些意象都是人所習見的物象,符合日常的經驗,符合規定情景,並沒有奇情異趣和誇張變形,每一筆都是嚴格意義上的寫實,然而由於她能夠在意象營造上別出心裁,融入人物的主觀感受及她對生命的感悟,使原本無生命的景、物彷彿有了自己的生命,獲得了超越本體的象徵意義,令讀者能在這些習見事物構成的意象中感悟到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
這些大量散布在故事進程中富有象徵意味的意象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豐富了小說的意蘊,同時又將小說的題旨傳達得更為含蓄、雋永,從而也使小說具有濃厚的象徵色彩。
在《沉香屑第一爐香》中薇龍在真正進入梁宅的生活之前,作者用意象表面了從不同時間、不同角度對這個環境的感受和體驗。
第一次是在白天,太陽下的景物顯得清晰悅目,「姑母家裡的花園不過是一個長方形的草坪,四周繞著矮矮的白石福字欄桿,欄桿外就是一片荒山,這園子彷彿是亂山中憑空擎出的一隻金漆托盤。」(《沉香屑第一爐香》)薇龍心中懷有的一點希望是她人生中的一個亮點;
第二次是黃昏後薇龍下山十回望梁宅,「薇龍站住了歇了一會兒腳,倒有點惘然。再回頭看姑媽的家,依稀還見那黃地紅邊的窗欞,綠玻璃窗映著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蓋著綠色的玻璃瓦,很有點像古代的皇陵。」(《沉香屑第一爐香》)感到一切像夢幻般不夠真實,皇陵一詞也暗示了梁宅是以年輕女孩子的青春為殉葬品的富貴繁華地;
她再次看到梁宅是在有霧的晚上,「那是個潮濕的春天的晚上,香港山上的霧是最有名的。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溶化在白霧里,只看見綠玻璃窗里晃動著燈光,綠幽幽的,一方一方,像薄荷酒里的冰塊,漸漸的冰塊也化了水--霧濃了,窗格子里的燈光也消失了。」(《沉香屑第一爐香》)這棟隱在濃濃的霧氣後面的宅第象徵了薇龍飄渺不定的未來。
在這幾個極富畫面感的意象中,不僅投射了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心理狀態和主觀感受,而且隱含著對人物不幸命運的預示,同時,作者的人生感悟也不失時機地在此曲曲逸出:一切繁華熱鬧都是過眼煙雲,就像那隻「亂山中憑空擎出的金漆托盤」,有著荒涼的背景。時代的毀滅感,生命的無常感,文明的脆弱性……這一切都使人生中可感的事物會像雲霧一般消散,再美好的生命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邁進歷史的墳墓。
類似這樣的意象在張愛玲的小說中真是多如繁星,不勝枚舉。雖然張愛玲小說意象紛呈,但以「月亮」出現的最大、最典型,也最有特色。「月亮」不僅出現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心理之間的關系有鮮明的對應,而且「月亮」在張愛玲世界中的每一次升起,都帶著不同的感情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徵意蘊。可以說,破解張愛玲小說中「月亮」的不斷出現,對於了解張愛玲的創作心理,把握她小說的藝術特徵都是有幫助的。
《金鎖記》有多處寫到「月亮」。
小說一開場就有一輪三十年前的月亮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傷感、凄清的故事:「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金鎖記》)
小說的結尾處又以月亮的沉落作比:「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金鎖記》)結束了故事,也結束了七巧的命運。
在這篇小說中,「月亮」的幾次出現或者是模糊的、殘缺的,或者是癲狂恐怖的,都缺乏月光在通常意義上的浪漫的情調,這一方面是由於張愛玲用月亮來象徵人物的不幸命運和變態情慾的可怖,另一方面也含有張愛玲對人生難得圓滿的嘆惜之情。
在張愛玲的其他小說中,如《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二爐香》等都有生動的關於月亮的比喻和描寫。這個不斷浮現在張愛玲世界中的「月亮」意象是各色各樣的,有寒冷的、光明的、朦朧的、同情的、傷感的、殘缺的等等。亘古長存的月亮從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映照著張愛玲世界中的人物,照出他們的隱秘和殘酷,也照出他們的軟弱和惶恐,也照徹著文明發展過程中艱難行進的人類本相。
應該說,正是這樣的象徵和意象構築了張愛玲的小說世界,小說里文本背後的象徵內涵超越了它的表層意義,才能使張愛玲的小說魅力永存,歷久長新。

「寶石鑲嵌的圖畫被人欣賞,並非為了寶石的彩色。」(《論張愛玲的小說》)但是付雷先生的這句話也確實說出了張愛玲在其小說創作中,她的語言藝術所起到的作用。
無庸質疑,張愛玲精湛的語言技巧也是她的小說永遠吸引著讀者的原因。她的奇巧的比喻,她的詭異的色彩運用,和她的文章里反復出現的各種象徵和意象,給她的小說印上了「張愛玲」的防偽標記。只有張愛玲才有如此的絕妙語言,也只有如此的絕妙語言才能陪得上這位有才情的女作家。
台灣作家張大春曾在讀完《妻妾成群》、《罌粟之家》以後,盛贊蘇童是「張愛玲以後最具有敘述魅力的一支筆」(大意),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對於蘇童近乎「溢美」的至高評價。可見,張愛玲的「敘述魅力」。「五四」以來,運用漢語白話文寫作而語言技巧上乘的作家其實是不多的。不同背景的人們可以舉出魯迅、沈從文、朱自清、白先勇或者汪曾祺等等,但是中國文學史就卻很忽略她——張愛玲。
張愛玲在中國文壇劃破長空的出現,不但豐富了文學藝術語言的寶庫,為民族語言的創造性運用提供了一個範本,給她以後的文人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⑵ 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的思想意義是什麼

一《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回變遷歷程。七答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著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⑶ 張愛玲小說《金鎖記》裡面的人物分析

曹七巧――從追求成功走向毀滅的悲劇 〖摘要〗張愛玲筆下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小說《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個,曹七巧這個形象是立體的,發展的。小說在人物心理的刻畫方面淋漓盡致,絲絲入扣。展現了一個弱者、一個女性在追求金錢、權利、愛情方面所做的無望的掙扎,最終成為一個男權社會的犧牲品的一個過程。 〖關鍵詞〗女性 成功 金錢 權利 愛情 毀滅 曹七巧是張愛玲筆下的一個血肉豐滿,讓人可憎又深感可憐的人物。曹七巧並非一成不變的,她的性格是一步步形成的,從少女時代的直率潑辣而又不失其可愛慢慢地走向一個讓正常人「直覺地感到那是個瘋人」。(1)是什麼讓一個正常人變得面目可憎、失去理性?一朵盛開的鮮花是不會無緣無故就變成了一叢刺,一叢讓人不能親近,害人又害已的刺的,這裡面肯定有風霜的侵蝕,有雨雪的相逼。有一種人最不容易受到傷害,那就是無欲無求的人。正因為沒有所求,沒有期望,也就不會帶來失望,也不會被各種各樣的外界誘惑所傷。追求愛情的人,有愛就必有痛,得到愛時陽光燦爛,似乎得到了整個世界的幸福,但是愛情正因為美,卻往往是因為她的殘缺不全,得不到時,或得而又失時,痛徹心扉。追求錢財的人,有了一萬想十萬,有了百萬想千萬,富有是沒有盡頭的,然而貧窮和落泊卻是有盡頭讓一個人喪失希望的。千金散盡還復來是一種理想境界。有錢時門庭若市,身無分文時昔日朋友已如黃鶴遠去不知所蹤,金錢不是萬能,卻足以讓人飽嘗世態炎涼。追求事業成功的人,固然也許會有一帆風順,青雲直上時的痛快酣暢,然而總有瓶頸和高原在等待著你,當然也有無可挽回的下坡讓你體會什麼叫昨日黃花。凡此種種,有夢想就會有夢滅,有追求就會有失落,人好像註定是要來受苦受難的。但是無欲無求的人只存在於理論上,連佛祖怕也是做不到。七巧是個凡人,是一個比普通人更渴望成功的女人,她一直都在不懈地追求著自己所認為的成功。 o﹎.菰寂﹖ 2007-12-15 12:26 在張愛玲所有的作品中,《金鎖記》是描寫人性扭曲、人格變態最出色的作品。張愛玲出色地展示了曹七巧從一個健康單純的姑娘變成了一個喪失人性、為金錢所困的變態的瘋子的過程。曹七巧原是麻油商的女兒,有幾分姿色,風流潑辣,敢在街上與賣肉的朝祿調情。原是個平民階層的女子,生活清苦但也有自己的幸福,命運之神卻把她推給了姜家,嫁給一個富家小姐不肯要的活死人一樣的殘廢公子。七巧不但失去了愛情,而且在門第森嚴的大家庭中受到歧視,連丫頭也鄙視她。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曹七巧可能會當一個身份低賤的姨太太。如果是這樣的身份,她也不至於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她的正常慾望也不會壓抑得這樣厲害,或者她忍受不了寂寞可以紅杏出牆,然後一走了之。可是張愛玲不這樣安排曹七巧的命運,她抬高了曹七巧的身份地位,讓她做了堂堂正正的姜家二少奶奶,讓她有了一雙弱小的兒女,這使七巧壓抑已久的對幸福人生的渴望重新重新抬頭,在這種正常慾望長期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她的黃金欲重新開始變相膨脹,終至人性徹底迷失,釀成了一場滅頂之災。 如果說地位的提高使曹七巧的黃金欲被激發出來的話,那麼小叔子姜季澤的出現使她乾涸、麻木的心靈開始復甦,燃起了她內心深處熄滅已久的熊熊愛火。可是這種愛情是註定不會被人們接受的,姜季澤對她若即若離,嚴於叔嫂之防,玩起了捉迷藏式的愛情游戲。七巧亦不肯親自毀掉自己苦苦煎熬得到的一切,兩人在各自的堡壘中相互對峙著,誰也不肯先越出雷池半步。經過十年漫長的痛苦歷程,婆婆和丈夫都死了,七巧的苦難終於熬到了頭,她分到了家產,搬出姜府自立門戶了。「這些年,她戴著黃金的枷鎖,可是連金子的邊都啃不到,這以後就不同了。」①可是悲劇並沒有就此結束,七巧也沒有如她所願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曹七巧愛情逐漸麻木、熱情日漸消退時,當年冷淡七巧的季澤上門來向她傾訴愛情了,七巧心中的喜悅和甜蜜是無法言喻的。張愛玲極其敏銳、細膩地刻畫了這一微妙的心理活動。「七巧低著頭,沐浴在光輝里,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來還有今天!」②可是這種喜悅也僅僅維持了短短的一剎那。當季澤向她提出借錢的要求時,她立刻轉而憤怒了。此時七巧心中直覺的念頭就是:「他想她的錢——她賣掉一生換來的幾個錢。」她的愛情夢徹底破滅了,她認為什麼都是假的,包括愛情,只有錢才是真的。在七巧的現實中,什麼都是抓不住的,只有錢可以讓她實實在在地抓在手裡,為她所有。 如果說對愛情的渴望是七巧正常人性的表現,那麼泯滅了那點愛,她徹底地套上了黃金的枷鎖,變成了地道的瘋子,更為不幸的是她還是人母、是婆婆,她的瘋狂不僅使自己走向了毀滅,而且她還將身邊的親人拉來做陪葬,「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③在她的生命中兒子是她唯一不設防的人,可是她要時時刻刻將他牢牢抓在手中,當兒子娶上媳婦過上了一段幸福生活時,她立刻心裡失衡了。新媳婦醜陋的外表、軟弱的個性,甚至她正常的夫妻生活都成了七巧攻擊她的把柄,她用最惡毒的言語一寸一寸地摧毀她的自尊,在七巧長期精神虐待中媳婦被凌遲了。與此同時,她還哄騙兒子、女兒吸上了鴉片,她又用類似的手段破壞了女兒幾次純真的戀愛,葬送了她的婚姻,使她年過三十還待字閨中。正是「黃金」這把無情的枷鎖使七巧從一個不幸的被害者慢慢地變成了一個自我迫害的瘋子,最後她毀滅了自己的親生女兒,變成了一個可怕的心理變態狂。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既是一個可惡可恨的害人者,更是一個可憐可悲的被害者。她對金錢有強烈佔有欲,為了攫取財富,可以不惜犧牲美好的人性,甚至以黃金這一「金鎖」摧殘兒女的愛情和幸福,肆意折磨兒子和媳婦,把金錢看得比兒女的婚姻更重要。這個被金錢榨幹了青春和蝕空了靈魂的悲劇人物終於在臨死之前流出了干澀的淚。張愛玲作為女性以她獨特的視角將筆觸深入到曹七巧這個人物的內心深處,去審視她的靈魂,因此曹七巧這一女性形象具有特殊的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

⑷ 《金鎖記》賞析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內。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容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著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這樣簡明點

⑸ 《金鎖記》解讀(張愛玲)

你再想想,她為什麼變態?為什麼心理扭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不就是你看到了語言背後的東西了嗎?

⑹ 鑒賞小說《金鎖記》主要分析其思想內容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後作者又將《金鎖記》做了修改,重命名為《怨女》。 〖關鍵詞〗女性 成功 金錢 權利 愛情 毀滅 曹七巧是個悲劇人物,是一個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個「骨癆」病人,但七巧是個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慾因難以滿足而受到壓抑,是個被鎖在黃金枷鎖里的女人。但是,曹七巧的悲劇更在於她是一個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她親生的兒女。七巧因得不到情愛而受到壓抑,在壓抑中她開始瘋狂,因為瘋狂她做出種種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壞兒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國小說中少見的具有變態人格的女性形象。 《金鎖記》中曹七巧本是麻油店老闆的女兒,潑辣而富風情,卻不幸被貪錢的兄嫂嫁到大戶人家,因出身低微,倍受歧視與排擠,而自小癱瘓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愛無法滿足的痛苦之中,縱然她在夫死公亡後分得一份遺產,但是長期以來的種種壓抑、煎熬與舊式大家庭氣息的熏染,已使她人性扭曲,被黃金枷鎖緊緊套住,只知一味斂財,了無親情,甚至戕害兒媳,斷送女兒的婚姻,不斷尋求病態的發泄與報復,變得極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殘忍。作品有層次地展現了曹七巧的人性被踐踏、受殘害,最終滅絕的過程。 是什麼讓一個正常人變得面目可憎、失去理性?一朵盛開的鮮花是不會無緣無故就變成了一叢刺,一叢讓人不能親近,害人又害已的刺的,這裡面肯定有風霜的侵蝕,有雨雪的相逼。有一種人最不容易受到傷害,那就是無欲無求的人。正因為沒有所求,沒有期望,也就不會帶來失望,也不會被各種各樣的外界誘惑所傷。追求愛情的人,有愛就必有痛,得到愛時陽光燦爛,似乎得到了整個世界的幸福,但是愛情正因為美,卻往往是因為她的殘缺不全,得不到時,或得而又失時,痛徹心扉。追求錢財的人,有了一萬想十萬,有了百萬想千萬,富有是沒有盡頭的,然而貧窮和落迫卻是有盡頭讓一個人喪失希望的。千金散盡還復來是一種理想境界。有錢時門庭若市,身無分文時昔日朋友已如黃鶴遠去不知所蹤,金錢不是萬能,卻足以讓人飽嘗世態炎涼。追求事業成功的人,固然也許會有一帆風順,青雲直上時的痛快酣暢,然而總有瓶頸和高原在等待著你,當然也有無可挽回的下坡讓你體會什麼叫明日黃花。凡此種種,有夢想就會有夢滅,有追求就會有失落,人好像註定是要來受苦受難的。但是無欲無求的人只存在於理論上,連佛祖怕也是做不到。七巧是個凡人,是一個比普通人更渴望成功的女人,她一直都在不懈地追求著自己所認為的成功。

⑺ 張愛玲的文章賞析

張愛玲散文賞析 讀張愛玲的散文有如看一條小溪,娓娓流過滿是青草紅花的兩岸,即使遇著一兩處突兀的山石、三五個湍急的灣,那碰擊也是極溫柔婉轉——但你又絕不會覺得它膚淺,因為溪底有柔長的水草和招搖的小魚……又如沐浴在夜深時的月色中,寧靜、蒼涼、縹緲,偶起的冷風吹在臉上,禁不住打個寒顫。 一 天才夢、心願、秋雨、說胡蘿卜、談跳舞、談女人、談畫、論寫作、談吃穿、談周圍的人事……她彷彿一個隱匿在角落的看客,安靜地欣賞著眼前的一小塊風景。哪管它此外天翻地覆,山河破碎。她用的雖然是一些人生的邊角料子,卻在邊角料的內面襯上昂貴的皮里子,把它做成了一朵好看的花。《有女同車》講的是自己在電車上見聞幾個女人議論各自的戀人或兒子。前面是大篇幅的素描,那些是邊角料子;最後一句是里子:「電車上的女人使我悲愴。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一下子新意翻出,化俗為雅。把日常生活的一個片段陌生化,再添上一筆意味深長的點染。摹寫生活易,將生活陌生化也不難,難的是最後的一筆點染。這正是張愛玲的功力。還有一類張愛玲的散文篇章,簡直就是直接截自原汁原味的生活,比如《炎櫻語錄》。其記載的是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的一些妙語。「我的朋友炎櫻說:『每一個蝴蝶都是從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來尋找它自己。』」;「炎櫻描寫一個女人的頭發,『非常非常黑,那種黑是盲人的黑。』」。顯示了女性的才華和機智,是贊許的意思。這類散文雖然是直接截自生活,但這種截取本身就體現了一種藝術的眼光。 張愛玲的散文幾乎篇篇都有一些個讓人嘆為觀止的比喻,它們散見於文字行間,如落花依草,令文章增色不少。「她的臉型扁凹,臉上是一種風幹了的紅笑——一個小姑娘羞澀的笑容放在烈日底下曬幹了的。」(《華麗緣》)這是寫一個老婦人的笑。在《愛》這一篇短小的散文里,看張愛玲是如何闡釋「愛」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尋不著山盟海誓、天荒地老的纏綿,只獨獨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令人感動,耐人尋味。在現代作家中,錢鍾書的比喻幽默、旁逸斜出,偏知性;而張愛玲的比喻精緻、清麗、寒冷徹骨,偏理性。我以為,這是因為錢鍾書把人生當游戲,張愛玲視人生如寄。 二張愛玲安於生活里點點滴滴的尋常人事的品味,這與她的性別不無關系。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張愛玲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決定的。「凡事牽涉到快樂的授受上,就犯不著斤斤計較了。較量些什麼呢?——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公寓生活記趣》)「時代的車轟轟地往前開。……我們只看見自己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燼余錄》)在張愛玲的眼裡,人是孤獨、可憐、痛苦的;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呵,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傳奇>再版序》)所以,「能夠不理會的,我們一概不理會,出生入死,沉浮於最富色彩的經驗中,我們還是我們,一塵不染,維持著素日的生活典型。」 (《燼余錄》)但是,在她那些沉迷於小歡悅的文字里,又不時飄過煙雲一般的傷感。「但是可以更分明地覺得自己的手,在陽光中也是一件暫時的東西……」(《華麗緣》) 「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管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傳奇>再版序》) 三 「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自己的文章》)正是因為這樣一種審美偏好,在張愛玲的散文特別是那些較長的散文里,總會有意無意地轉入顧影自憐,感時傷世,營造出一種孤獨、凄愴而又美麗的氛圍。這樣的句子段落在她的散文里俯拾即是:「我想道:『這是亂世。』晚煙里,上海的邊疆微微起伏,雖沒有山也像是層巒疊嶂。我想到許多人的命運,連我在內的;有一種鬱郁蒼蒼的身世之感」。(《我看蘇青》)「古代的夜裡有更鼓,現在有賣餛飩的梆子,千年來無數人的夢的拍板:『托,托,托,托』——可愛又可哀的年月呵!」 (《私語》)「人生恐怕就是這樣的罷?生命即是麻煩,怕麻煩,不如死了好。麻煩剛剛完了,人也完了」。(《論寫作》)「從人頭上看出去,是明凈的淺藍的天。一輛空電車停在街心,電車外面,淡淡的太陽,電車裡面,也是太陽——單只這電車便有一種原始的荒涼」。(《燼余錄》) 張愛玲寫的是不徹底的人對亂世的無可奈何,對歲月的屈服。他們不配享有悲壯,然而到底是蒼涼的。因為是亂世,所以執著於日常生活;畢竟是亂世,又擺脫不了茫茫的末世感,懷著末世感,珍惜每一個日子,彷彿看夕落時分的風景,蒼涼而美麗。這就是張愛玲散文的魅力。

⑻ 你對《金鎖記》的看法/賞析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著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我覺得"張愛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無波,越淘越有。於她又有什麼損失?
文壇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這樣的女子。
--李碧華

深刻的悲劇
一個人的世界隨著生命的謝幕而結束,可是現實的生活仍在繼續,月亮照樣升起,照耀著死亡再也無法感知的一切。從此,月亮在張愛玲的藝術世界中不斷出現,君臨其中芸芸眾生。今天我們打開《張愛玲文集》,驚喜於其中竟流淌著一條動人的月亮河。
縱觀文集,月亮這一意象發展的頂峰當推《金鎖記》。這篇小說里,月亮統領全部的其餘意象,顯示了故事的悲劇性和悲劇的深刻性。全篇九處寫到月亮,有些蜻蜓點水般一筆帶過,有些則濃墨重彩,精雕細琢。

七巧,這個與月亮有關的人在故事的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一出悲劇,她嫁到了富貴人家,可是處處因自己的出身受到歧視;她結婚五年了,有了一對弱小的兒女,可是從未享受過婚姻的幸福;她自以為是地愛上了丈夫的弟弟--三少爺姜季澤,可是平日走馬章台的三少爺對她卻嚴叔嫂之防。張愛玲的小說里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只"除了《金鎖記》里的曹七巧"(《自己的文章》,張愛玲)。人活著,必須有各種慾望的支撐,對七巧而言,所有的慾望都不如金錢重要,確切地說她只有惟一的金錢欲。愛情和金錢相比,是可以舍棄不要的,人生的其餘內容也是如此。當所有的慾望都遭到了破產,只剩下黃金的枷鎖時,七巧就成了一出徹底的悲劇。

10年之後,七巧的丈夫和婆婆都死了。苦難熬出了頭,她分到了家產,搬出姜府自立門戶。過去冷淡七巧的姜季澤現在上門來向她傾訴愛情,精明的七巧在心旌搖盪之餘發現所謂的愛情是假的,大怒之餘把季澤趕出了家門。愛情的幻影消失了,淌著眼淚的七巧奔到窗前:
"玻璃窗的上角隱隱約約反映出弄堂里一個巡警的縮小的影子,晃著膀子踱過去。一輛黃包車靜靜地在巡警身上輾過。小孩把袍子掖在褲腰裡,一路踢著球,奔出玻璃的緣。綠色的郵差騎著自行車,復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煙掠過。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後的沒投胎的鬼……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一出徹底的悲劇造就了一個徹底瘋狂的人。七巧戳穿季澤的感情騙局時,她還有強烈的情感,她還能大怒。下半部中的七巧完全成了一個瘋子,她壓抑自己正當的情感,最終喪失人的情感變成了非人。
七巧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歲月從她可以直推到腋下的手鐲里徐徐地溜走了,她的生命早已是一個徒具形式的空殼。一個出身寒微的女子,違背己願地投身到上流社會的禮儀與罪惡中去,最後卻成為上流社會最腐化的典型人物。七巧是一出悲劇,她又一手導演了幾起悲劇,這形成了主題級的反諷。

七巧的死解放了被她控制、被她奴役的兒女,而死去的芝壽和絹兒只能永遠地死去了,長安和長白也已給她折磨得不像人,並且失去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七巧死了,長安和長白獲得了新生,30年前的故事似乎結束了。敘事者又回到了說書人的位置上,將讀者從故事的時空帶回現實的時空:
"30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30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30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月亮的意象在小說的結尾重又出現,有始有終,成為貫穿全篇的主題意象,強調了悲劇的深刻性和一貫性、徹底性。小說情節的關鍵時刻、人物命運的重要關頭,月亮的意象都會出現,與人物同喜同悲,這絕非是作者的無意之筆,而是她的刻意營造。《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中國現代小說史》),也是從古以來最深刻的一出悲劇。悲劇是人的悲劇,尤其是女人的悲劇。

悲劇的延續性貫穿小說的全篇,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暗示。七巧、長安、芝壽都是悲劇,各自的悲劇有其來龍去脈,劇情不盡相同,悲哀和怨憤都是一樣的,而悲劇又是延續不止的。
女性的悲劇,人生的悲劇,從若干個30年前排演到若干個30年後。張愛玲的世界誕生在半個世紀前,可是百年千年後,推開我們最新文明的窗子,張愛玲的月亮仍將照耀著我們。
(葦公子)

40年代的上海,有一位紅極一時的女子,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當時文壇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作家。隨著她堪稱"奇跡"的作品《傳奇》、《流言》的問世,關於這位天才女作家的傳奇般的傳說便從此在海內外廣為傳頌,"流言"至今。

一位才華橫溢的台灣作家因崇拜她曾專程去美國加州拜訪她,卻"雲深不知處"般地三訪始得召見。一位在她成名時的女友曾撰文寫她奇裝異服,以至到印刷廠去校稿樣使整個印刷廠的工人停了工。海外諸多的華人作家都提過自己是"張迷"。其創作及其人已成為幾代人推崇的偶像,時間越久,魅力越強,影響至當代不減。由於她晚年獨居美國加州柏克萊城,閉門謝客,深鎖玉宮,被人們流傳成為身穿紙做的衣服,因為害怕空氣過敏,如同一個生活在真空中的神女,成為新的"傳奇"……
……

人生的舞台,個人逃不脫要扮演其中某個角色。張愛玲卻在這個人生舞台上遠遠眺望著,她不是導演,卻如同解說,用筆娓娓動聽地為我們介紹過去的一場或正在進行的人生戲劇里的諸位角色,確切地說,抑或是審美。於是有人言:"魯迅之後有她,她是一個偉大的尋求者。"她尋的是,女奴時代謝幕後女性角色的歸宿所在,她以否定現在生態下女性的女奴角色的方式,表達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掙脫歷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諸般枷鎖的桎梏,成為自在的女性優美地生存。自然這是我們的解讀。

我們讀張愛玲的人生"傳奇",不知能否觸摸到她生命的律動,這樣一幅生動的生命之旅、靈魂絕唱,帶給我們的,又將是怎樣至善至美的收獲…… (於 青)

⑼ 如何評價張愛玲的《金鎖記》

金鎖記曹七巧的原型是張愛玲親戚。文章出來後,那家人家就斷了和內張愛玲家的來往。容
曹七巧「用黃金的枷鎖」又砸死了好幾個人,其實說的是生活在沒有人權制度下的人,最後自己被迫害得與制度同體了就用這個制度去殘害別人的一個故事。覺得我這么慘你們憑什麼要好過?
放在今天,也同樣適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