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李商隱的愛情詩賞析

李商隱的愛情詩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2 05:28:13

1. 求李商隱的全部愛情詩,要有解釋。

二.李商隱前期的愛情詩 我把李商隱開成三年(838)二十七歲就婚王氏(即他娶王茂元女兒為妻)前的愛情詩稱為他前期的愛情詩。
明末朱鶴齡《箋注李義山詩集序》曾指出古人對李商隱詩常有誤解,其曰:「學者不察本末,類以『才人』『浪子』目義山,即愛其詩者,亦不過以為幃房暱媟之而已,此不能論世知人之故也。」這樣的誤解在現代的李商隱研究中依然存在,現代作家蘇雪林先生可稱得上這方面的代表人物。
1927年蘇雪林的專著《李義山戀愛事跡考》(1947年商務印書館重印改書名《玉溪詩謎》)出版給學界耳目一新之感。蘇雪林承清人程夢星、馮浩的研究成果,指出李商隱早年學仙玉陽與女道士有過戀情,還是有一些根據的。問題是小說家蘇雪林的想像太豐富,她的解詩與馮浩等人所持多聞闕疑的審慎態度不一樣。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卷三為不編年詩,其箋《聖女祠》(「松篁台殿蕙香幃」)雲:「程氏謂為女冠作,似之,但無可細詳。」以馮氏精於義山詩仍不敢一字一句硬作解人,這種多聞闕疑的態度即是實事求是的態度。現在讓我們來比較一下馮浩、蘇雪林對《銀河吹笙》一詩的不同箋註解說。詩雲: 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夢他年斷,別樹羈雌作夜驚。
月榭故香因雨發,風簾殘燭隔霜清。
不須浪作緱山意,湘瑟秦簫自有情。 馮浩箋曰:「上四句言重衾幽夢,徒隔他年,羈緒離情,難禁昨夜,是以未及平明而起,望銀河吹笙遣悶也。總因不肯直敘,易令人迷。緱山專言仙境,湘瑟秦笙則兼有夫妻之緣者,與銀河應。此必詠女冠,非悼亡矣。」詩人早年與女道士戀愛,有夫妻之緣,所與他不肯直敘,但又情不自禁地要寫詩抒發情感。馮浩從詩中湘靈鼓瑟,蕭史吹簫的神話典故中可以看出他與女冠曾有夫妻之緣,十分符合李商隱詩用典含蓄,內涵豐富的特點,這正是知人論世。
蘇雪林的解說則不免有小說創作的味道了。她說:「女道士既與義山決裂,而義山餘情不斷,尚不勝其眷戀之意。『樓寒院冷』猶言共衾無人,覺樓院更為清冷。……女道士之厭棄義山,必飾詞將專心修道,不更牽於兒女之情了。其實他卻和另一個羽士在鬧戀愛。義山也知道她說的是一派假話,所以最後二句用一種如恨如嘲的口吻勸她道:你何必假惺惺拿修道來騙我呢?恐怕你們湘瑟秦簫早在那裏倡和了!」③這真是天大的冤枉!李商隱成為三角戀愛中的失敗者,如此優美的詩句成了對所愛者如恨如嘲的酸溜溜的話。古代美好的神話故事被歪曲成李商隱所愛的人和他的情敵的和諧倡和。這樣的解詩實在太離奇!
更離奇的是蘇雪林第一個從李商隱詩中發現了他和皇帝的兩個宮嬪飛鸞、輕鳳偷情。蘇雪林說:「?a href=mailto:瑟是宮人贈給義山的紀念品」,他們的愛情是「千古以來文人中罕有的奇遇,情史中的第一悲劇。」④蘇先生想像太豐富,她的論著是一篇哀感玩豔的小說,但這不是關於李商隱研究的科學論文,讀者千萬不要上當。飛鸞、輕鳳於敬宗寶歷時入宮,當時李商隱還只有十四歲,義山家貧,一家所託,他不到二十歲時就開始到各地大官的幕下去謀生,為解決一家人的生計而奮斗。李商隱這個貧窮無依的青年竟然能夠闖進宮禁森嚴的皇家內宮,與皇帝的宮嬪談戀愛,實是蘇雪林先生編造的夢話。因為現在一些年青大學生仍不瞭解《玉溪詩迷》這本書,所以我在講李商隱前期的愛情詩時不得不對這本書作一番簡要的評價。>瑟是宮人贈給義山的紀念品」,他們的愛情是「千古以來文人中罕有的奇遇,情史中的第一悲劇。」④蘇先生想像太豐富,她的論著是一篇哀感玩豔的小說,但這不是關於李商隱研究的科學論文,讀者千萬不要上當。飛鸞、輕鳳於敬宗寶歷時入宮,當時李商隱還只有十四歲,義山家貧,一家所託,他不到二十歲時就開始到各地大官的幕下去謀生,為解決一家人的生計而奮斗。李商隱這個貧窮無依的青年竟然能夠闖進宮禁森嚴的皇家內宮,與皇帝的宮嬪談戀愛,實是蘇雪林先生編造的夢話。因為現在一些年青大學生仍不瞭解《玉溪詩迷》這本書,所以我在講李商隱前期的愛情詩時不得不對這本書作一番簡要的評價。
李商隱前期愛情物件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名叫柳枝的姑娘。義山有《柳枝五首》,其中序言說:她的父親是洛陽的一富商,在經商時遭遇風浪,翻船淹死了。柳枝有兄弟數人,但她的媽媽最喜歡這個女兒。詩人二十三歲,正當才華橫溢,充滿著青春熱情之時,他在由洛陽赴長安的一次旅行中與十七歲的柳枝姑娘一見鍾情。天真的柳枝姑娘能彈琴吹管,作海天風濤之曲;對詩歌又有很高的理解鑒賞能力,他們的愛情媒介物就是詩。詩人的堂兄李讓山住在洛陽,是柳枝的鄰居。那年的春天,讓山高聲吟誦詩人的《燕台》詩。柳枝聽著這情深意長的愛情詩驚問這是誰寫的?讓山就說,是我堂弟李義山所作。於是,柳枝手斷衣帶,請讓山轉贈義山乞詩。第二天,詩人與讓山一起並馬來到柳枝家的裏巷,柳枝梳著雙髻,兩臂交錯在門下,乃指著詩人說:「三天後焚香以待,請郎君過訪。」詩人愉快地答應了柳枝的邀請,但李商隱的一位朋友卻惡作劇地將他行裝帶到長安去了,詩人不得不追趕那位開玩笑的朋友,而負了柳枝的約會。這年的冬天,讓山冒雪到長安,告訴李商隱,「柳枝已被關東的一位地方長官娶取為姬妾了」。義山感傷不已作柳枝詩五首請讓山題在柳枝的舊居。讓我們來看看這五首凄哀動人的詩: 花房與蜜脾,蜂雄蛺蝶雌。同時不同類,那復更相思?
本是丁香樹,春條結始生。玉作彈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長,碧玉冰寒漿,東陵雖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蓮葉浦中干,錦鱗與綉羽,水陸有傷殘。
畫屏綉步障,物物自成雙,如何湖上望,只是見鴛鴦。 詩表現出他對柳枝的深深思念,悉心體貼,為她命?a href=mailto:而擔憂,並為自己不能與她結合而感到無窮的遺憾。詩人與柳枝的相愛絕不是《柳枝五首》序中所說的那樣,彷彿是一次偶然邂逅,實際上可能有更哀感動人的內幕,而序文中有意迴避了。這五首詩表現了李商隱對愛情的真誠深摯,他的嚴肅認真,有情有義。第三首「上二句贊美柳枝的慧心麗質,下二句說她雖然這般美妙,自己卻『不忍』對她輕薄」⑤他對於柳枝的尊重體貼,絕不是當時風流詩人杜牧、溫庭筠之輩對於女性的那種「薄倖」可以比擬的。第四首「錦鱗與綉羽,水陸有傷殘」二句用水中和陸上珍貴的魚鳥來比喻美慧的柳枝遭受東諸侯的摧殘,他深深地為自己所愛的人的命運擔憂。第五首感嘆世間有許多美好事物能成雙作對,而自己不能與心愛的柳枝結合,留下了無窮的遺憾。>而擔憂,並為自己不能與她結合而感到無窮的遺憾。詩人與柳枝的相愛絕不是《柳枝五首》序中所說的那樣,彷彿是一次偶然邂逅,實際上可能有更哀感動人的內幕,而序文中有意迴避了。這五首詩表現了李商隱對愛情的真誠深摯,他的嚴肅認媯

2. 李商隱的愛情詩好在哪裡

淺說李商隱的愛情詩
唐代李商隱是寫愛情詩的能手,古人把他和另一為寫艷情詩的溫庭蘊並列,稱之為「溫李」。其實呢,李商隱與溫庭蘊很不相同,不但在風格上李氏更加嚴肅,李氏在情,溫氏在艷;李氏在心,溫氏在面,這就使他在詩的成就上也大大領先於溫氏。所謂「溫李」,實質「李溫」也!
李商隱的愛情詩深遠細致,能把戀愛中的細微復雜的感情精確的表現出來。如他寫戀人初會:「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寫戀人的離別:「劉郎已隔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等等,那真是刻畫精細,如在目前,直到今天,仍然為人們所喜愛、傳誦。
李商隱情詩的最大特點是用意象表達情感和願望,很少直接描寫具體動作、情事。
我覺得這些都是捨本逐末的做法,詩歌之所以為詩歌,就在於它蘊含的情感,一味的去追究那些旁枝末節的東西是在褻瀆傳承千古的文化。詩歌的價值還體現在通用性上,一首好詩必然是在一些或者某個領域內通用的,李商隱的愛情詩就是如此。他將愛情的美妙娓娓道出,讓一些和愛情有共性的感情也得到了表達。我們對待李商隱的詩就該以端正的態度細細審視,我可以保證大家的感受都會是一驚,一靜,一嘆。
李商隱是個真性情的人,所以他喜歡寫愛情。唐代對男女之情沒有太大約束,但是他不想杜牧那樣放浪,來個「楚腰纖細掌中輕」。作為唐皇後裔的他選擇更多的是中正的寫法,直接來寫情感。有人說畫鬼容易畫虎難,那是因為虎人見過而鬼沒有。在寫愛情詩方面就不一樣了,這種顯而易見的情感要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是對詩人來說是巨大的挑戰。李白喜歡用誓言呼告的方式表達情感,杜甫習慣用昏黃的老眼來洞察情感,白居易喜歡用直白的講述來傳達思想,李商隱則採取了一種獨特的手法,海量的典故渲染出深厚的古典韻味,清麗而意蘊深微的文辭將愛情展現給我們。
李商隱的詩的社會意義雖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隱是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因為愛好李商隱詩的人比愛好李、杜、白詩的人更多。在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2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這個唐詩選本在中國家喻戶曉,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隱在普通民眾中的巨大影響。
晚唐時期,韓偓、吳融和唐彥謙已經開始自覺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到了宋代,學習李商隱的詩人就更多了。據葉燮說:「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原詩》)北宋初期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隱,經常互相唱和,追求辭藻華美、對仗工整,並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稱為西昆體。在當時頗有影響。此外,王安石對李商隱也評價很高,認為他的一些詩作「雖老杜無以過也」(《蔡寬夫詩話》)。王安石本人的詩歌風格也明顯受到李商隱的影響。更有甚者,應李商隱的詩產生了很多傳奇故事,把李商隱的詩以另一種形式往後傳承。
有些人可能覺得李商隱的詩典故太多,晦澀難懂。我個人是這么認為的,讀李商隱的詩時不看箋注先讀一遍,和諧優美的音調會給帶人無與倫比的美感,再去看箋注,這樣既可以讀懂李商隱的詩又可以體會到李詩的獨特韻味。

3. 李商隱經典愛情詩句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4. 李商隱是如何描寫愛情詩的

李商隱以真實的復愛情體驗制為基礎,著力於情感心理的細膩刻畫和意境的精心創造。他所描寫的愛情,都是悲劇性的愛情,在與客觀現實環境的沖突中,在戀愛者之間的情感糾葛中,主人公的理想追求、忠貞品質、執著意志和纏綿情思得到極為動人的表現。不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過去時代對人性的壓迫和摧殘,也成為人類崇高美好情感的悲歌和頌歌。

5. 李商隱的愛情詩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李商隱《夜雨寄北》
春心莫共花爭發,版一寸相權思一寸灰!
——
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
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
李商隱《風雨》

6. 李商隱的七律愛情詩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回干。 曉鏡但愁答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綉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重幃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7. 關於李商隱與其愛情詩

看梁啟超如何讀《錦瑟》?

作者/李國文

《錦瑟》是中國詩歌史上的「斯芬克思之謎」

《錦瑟》是唐人李商隱的一首名詩。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喋,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天鵝之歌,約作於公元858年的滎陽,不久,詩人就在他的家鄉,抱恨離開人世。人故去,詩長存,一千多年來,口碑流傳,家弦戶誦,任何一個讀點舊詩的中國人,無不知道這首絕唱。如此的身後聲名,大概才能稱得上真正的不朽。

文學這東西,別人吹,不作數,自己吹,更不作數,甚至當代文學史的吹,也是作不得數的。只有時間的驗證,而且經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時間以後,那判斷才能接近於正確。所以,我的那些同行們,或者被人吹成,或者自己吹成,那副永垂不朽的大師狀,都有把話說得太早之嫌。只有像李商隱這樣,千年以後,還有人吟誦他的詩,玩味他的詩,被他的詩感動,為他詩中的意境,懸想不已,揣測不已,那才是真正的一點不打折的永垂不朽。

然而,「文章憎命達」,寫出這樣好作品的詩人,他一輩子卻活得很尷尬,很艱窘。《舊唐書》說他「坎壈終身」。「坎壈」,大約為磕磕絆絆,跌跌撞撞,溝溝坎坎,連滾帶爬的意思。所以,才高命薄,屢受挫折,鬱郁不得志的他,便盛年早逝了。

他只活了47歲,當然,太短命了一點;否則,會有更多的好詩,留存後世。

這首七律,凝縮著詩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離的命運,失落沮喪的際遇,諱莫如深的情感,夢幻綺麗的愛戀……,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個「隱」字一樣,影影綽綽,朦朦朧朧,依稀彷彿,似有似無,感覺得到,捉摸不住,可以意會,不可言傳,那美學境界吸引著千百年的中國讀者。

凡讀過此詩,並稍稍了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於是,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

謎,要是一猜即破,也就沒有什麼耐人尋味的了;要是總猜不開,也就無法使人生出破解的興味。而李商隱這首顯然有著難言之隱的《錦瑟》,既有猜想價值,又有猜想餘地,是一個使猜解者錯以為不難找到門徑的謎。然而,深入堂奧,接踵而至,便是更多的迷惑和茫然。因此,宋、元、明、清,揣度了一千來年,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所有答案,無一不被詰難,被質疑,被否定,被推翻,幾乎沒有一個論點能夠站得住腳。

估計,再猜上一千年,一萬年,大概也休想解開這個詩謎,仍舊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地分歧著。

梁啟超的讀《錦瑟》法,是讀文學作品的門徑

因此,近人梁啟超的讀李商隱法,值得我等深刻體會。他說:

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

只有這樣嶔峙磊落的大師,才敢率直說出來。一,他坦承自己並不「理會」詩中「講的什麼事」;二,他還坦承自己「解不出來」「一句一句」的「文義」。

但是,他又說:一,「我覺得他美」,「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二,「美是多方面的」和「含有神秘性的」。

不求其字句上的甚解,而領略其通體之美,得精神之享受,這才真是閱讀文學作品的不二法門。中國人講做學問,而做學問的中國人,是一點一滴,句櫛字比,認真求實,探賾索隱地做起來的,這種治學態度,毫無疑問,當然是極其正確的。但用在文學作品上,這樣死摳深挖地做起來,只能將文學的想像力越做越死,最後大家成為僵屍為止。

說到底,詩詞歌賦,小說演義,唱詞話本,雜劇戲曲,從來也算不得什麼正經學問。即使在封建社會里,雖然孔夫子刪定的三百篇古代民謠,成為六經之一的《詩經》。但對那時的讀書人來講,也是屬於小菜一碟,是有它可,無它也可的東西。《紅樓夢》中那位嚴肅的家長賈政,絕對規行距步的正人君子,也不把《詩經》當經看。他對賈寶玉的奴僕領班李貴說:「哪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都是掩耳盜鈴,哄人而已。」他還說:「你去請塾里師老爺安,就說我說的,什麼《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

顯然,有兩種讀書方法,一種是可以「虛應故事」的,一種是必須「講明背熟」的。既然賈老爺都認為文學作品不過「虛應故事」,我們干嗎要像做學問那樣「講明背熟」呢?

因此,梁啟超的讀《錦瑟》法,才是讀文學作品的門徑。

只取其總體上的感覺,領受,穎悟,融通,而不斤斤於字句的詮釋,詞義的解析,要旨的體認,典故的實證,寧可失之於細部的推敲而獲得整體,寧可失之於枝節的深入而把握全盤,寧可失之於末端的探究而得窺完豹,你被作品的美學意境所感動,所共鳴,所吸引,所呼應,你的閱讀任務,也就完成了,你的閱讀目的,也就達到了。

所以,別聽蝲蝲蛄叫喚,千萬不要被那些權威專家、教授學者,牽著鼻子走。閱讀文學作品,一怕鄉夫子的迂腐,捨本逐末,顧小失大;二怕方巾氣的穿鑿,郢書燕說,歧路忘羊;三怕章句儒的刻板,咬文嚼字,膠柱鼓瑟;四怕惡訟師的偏頗,雞蛋挑縫,蒼蠅下蛆。這些所謂的評論家、註解家、研究家、編纂家,很大程度上類似《水滸傳》里孫二娘和張順在十字坡開的那爿黑店裡,所僱用的操刀伙計,無論什麼文字、什麼作品,只消到得這班職業殺手的刀下,猶如擺放在案子上的那位吃了蒙汗葯的武松,等待著的便是大卸八塊的命運。

一部文學作品,經得這等人的剖解,肥肉用來剁餡,瘦肉用來切臊,骨頭扔進鍋里熬湯,雜碎推去案下喂狗,支離破碎,零七八碎,血肉橫飛,不成樣子。試想,美,沒有了,文學的生命何在?莊子在《秋水》中說:「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以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這就是梁啟超和那些做學問的書蟲子,對於文學作品根本不同的閱讀態度。

文學,這種形象思維的藝術產品,其中梁啟超所說的美的神秘成分,很難說得清,講得明的。要是能夠說清講明,還有什麼神秘可言?正是這種無法用語言能夠表達的體驗和感覺,才構成文學的靈魂所在,魅力所在。

因此,梁啟超讀《錦瑟》的高見,倒是文學作品的寫家和讀家,應該記取的。

李國文,作家。現居北京。著有《危樓紀事》、《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等。

來源 :南方都市報

佳人錦瑟說華年——李商隱《錦瑟》破譯
作者 張宇綽 2000.9.28

緣起
筆者於大一時讀劉大傑先生《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一次接觸到《錦瑟》這首詩,馬上就被它的華麗、深沉、縹緲、神秘所迷醉,同時也知道了此詩求解之難。從此,「一飲瓊漿百感生」,這首詩就「存疑」在腦海里,不時被「調用」(retrieve)出來思考(turn over)一下。想不明白,再放回腦中。這些場合(occasions),多半是在等公共汽車、排隊、開會、等人……之類的零碎餘暇。而歲月不居,存疑多年的一首《錦瑟》,雖然始終未獲得自認為滿意的「破解」,猶幸本人的學識,雖不能與日俱增,亦尚不無寸進。隨著馬齒加長,涉獵的范圍也不免有所擴大:從理論物理到西方現代派文學,從《紅樓夢》研究到經濟學上的投資理論,從自然哲學到佛學,侵淫陶冶之後,思維方法也日趨成熟。更重要的,是人生遭際,苦辣酸甜都嘗遍之時、之後,對人生的體味也有所加深。而此段期間,觸機便要想到《錦瑟 》一詩,而《錦瑟 》一詩亦未嘗須臾離開腦際也。隨著最近對幾篇《聊齋》的「破譯」成功,對《錦瑟》的思考醞釀也漸趨成熟。有如化學上的過飽和溶液,只待一顆晶種的加入,就要析出結晶。恰值與一位靈犀之交論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餘,辱蒙熱切期許和殷殷獎勉,於是因緣和合,執筆寫成了本文,自信原則上解開了《錦瑟》之謎。
(一)《錦瑟》定解的存在性和可探究性
每見數學和理論物理學的論文,開宗明義先要討論「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仿此,我們先來探討《錦瑟》一詩是否可能得到確定的解釋。
梁啟超先生說:「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幺事,我理會不著。......但我覺得他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們若還承認美的價值,對於此種文字,便不容輕輕抹煞。」(《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
梁任公學際天人,一代宗師,沒有空暇去「理會」義山詩「講的什幺事」,而自願停留在欣賞一種「神秘性」的美這一層次,可置勿論。
作家王蒙認為,像《錦瑟》這類詩「沒有定解也就是可以有多種解。」他認為:「情種從《錦瑟》中痛感情愛,詩家從《錦瑟》中深得詩心,不平者從《錦瑟》中共鳴牢騷,久旅不歸者吟《錦瑟》而思鄉垂淚,這都是賞家與作者的合作成果。」這就有點像歷來人們看《紅樓夢》那樣的見仁見智了。然而,李義山寫《錦瑟》,就如同曹雪芹創作《紅樓夢》一樣,自有原創的唯一確定的本旨。問題是,後人對此有無「破譯」的可能?
我們認為,「破譯」《錦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請看下述思路:
一.《錦瑟》是一首准(pseudo)「無題」詩
《錦瑟》一詩,表面上摘了首句的開頭兩字為題。一般人都認為這種詩題,是有題而等於無題。但實際上,全詩雖以錦瑟起興,而開頭兩句,卻都是直寫錦瑟而引入正題。寫錦瑟而佔了全詩四分之一的篇幅,不可謂不重要,故應視作務實而非務虛。這就與其它以開頭兩字為題的詩不太一樣。因而也就有可能不像其它「無題」詩那幺費解。於是我稱之為「准無題」詩。
二.《錦瑟》在李義山詩集中有特殊的排列位置
《錦瑟》在李義山詩集中,可以作為編年詩而排在末位,可見是他晚年之作。而在他本人晚年編定的《玉溪生詩集》中,卻又被置諸卷首。這種特殊的「排列」,提供了特殊的信息。探求原創的本旨,自然要考慮到能否合理地解釋這個特殊的「排位」。有了這個限制,也就幫助排除了某些主觀猜測的可能性,例如「令狐家婢女」的說法。要是《錦瑟》原創的本旨,真是寫的「令狐家婢女」,它就不會被排在卷首。
三.《錦瑟》有確定的「邊界條件」
我們知道,求解一個比較復雜的數學物理方程,如果沒有「邊界條件」,那幺,這種方程的解就會是一族曲線,稱為「解族」。如果有確定的「邊界條件」,我們就有可能得到唯一的定解——— 一條曲線。再說簡單一點,那就像是不定積分與定積分的區別。
《錦瑟》一詩,有著明確的「框架」。我們可以將它「化簡」,而不會影響它的主旨。這也與其它無題詩不同。我們可以將其「化簡」為: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全詩當中的四句(頜聯和腹聯),僅是對「追憶」「華年」的內容的具體展開,將它暫時忽略,不會影響全詩的主旨。相反,這種「簡化」,卻可以使詩旨凸現出來,讓我們一下子就能抓住全詩的內在邏輯。「破譯」就可以從此入手。而「破譯」的結果,自然就被要求能夠滿足上述框架。毫無疑問,一首詩也是一個邏輯系統,它是邏輯上自洽的(salf-consistent)。
下面,就讓我們進入具體的「破譯」程序。
(二)對頜、腹二聯作「陳情限定」
李商隱的《錦瑟》詩是這樣的: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蘭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筆者按自己的理解加了標點)
這首詩有一個特點,就是:頜、腹二聯,迷離恍惚,發散而難以把捉;而首尾二聯正相反,卻是回環呼應,收斂而且規范甚嚴。正如田同之在《西圃詩說》中所說:「蓋此詩之佳,在一弦一柱中思其華年,心思紊亂,故中聯不倫不次,沒首沒尾,正所謂『無端』也。」職是之故,千餘年來,人們受頜、腹二聯困惑,始終覺得「一首錦瑟解人難。」
既然如此,我們何妨「向紅樓存問春消息」,先從首尾二聯入手,看看能得到什幺對「中聯」的提示和限定。
首聯借錦瑟起興,關鍵在「一弦一柱思華年」。而關鍵中的關鍵,是「思華年」。所以筆者在標點中加了冒號「:」,說明「中聯」的內容必然是「思華年」的具體展示。至於「思華年」的具體展示是否要由「一弦一柱」引發,因而與錦瑟的樂曲有關,還不是最重要的。
末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在對「思華年」的具體展示作收束的同時,對「中聯」的內容又有了進一步的提示:「此情」,說明「中聯」所述的情事,所重者是「情」。而「此」字的含義,相當於「前述」(above-said),即「中聯」所述,殆無疑問。什幺樣的「情」呢?在末句有進一步的說明:「惘然」。即「惘然之情」是也。
綜上所述,本詩中聯的四句,其內容應該被首聯和末聯限定為:由錦瑟引起聯想,「思」及前塵影事,並主要傳達當事之時的迷惘心情。全詩的關鍵,有四個字,這就是:思(「思華年」)、憶(「成追憶」)、迷(「迷蝴蝶」)、惘(「已惘然」)。抓住這個精神,「中聯」就會從「發散」而回歸於「收斂」,不是那幺「漫漶不可收拾」、那幺隨意地可以讓人見仁見智的了。
在對本詩試加詮釋之前,現在已有足夠的理由可以將筆者對本詩的理解略述如次:
《錦瑟》這首詩,李商隱以錦瑟起興,由錦瑟中五十弦柱中的一弦一柱而生發對自身前塵影事的「追憶」,並通過頜腹二聯,用不同的意象,表徵和傳達了作者在前塵影事的當時親經親歷中就已經存在的迷惘心「情」,這種 迷惘心「情」,並非要等到事過境遷之後回首前塵,才感到「光景旋消惆悵在,一生贏得是凄涼」也。(韓冬郎《五更》詩)。
正如蘇軾憑吊歐陽修的《西江月》所說的:「莫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也就是說,李商隱在《錦瑟》詩中告訴讀者,他在「未轉頭」時就已經疑夢疑真了。
需要提請注意的是,筆者這樣分析,並不等於說一首《錦瑟》,只說得「前情如夢」四個字;也不等於說,筆者同意《錦瑟》是李商隱「自傷身世」之作。應該說,《錦瑟》的主旨是「悵觸人生,情懷歷亂」,有著更高遠、更深沉的意境。它向讀者傳達的是一種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雖有感傷,卻不限於「自傷」。而對人生的感悟和迷惘,乃是人所共有,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的。正因如此,《錦瑟》才會歷久常新,具有永恆的魅力。
(三)《錦瑟》全詩試釋
一.「錦瑟」的意象(image)
「錦瑟」是什幺?根據清朱鶴齡《李義山詩集菚注》中的注釋,「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周禮樂器圖》)。又:「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漢書.郊祀志》)。
由此可見,錦瑟,是「繪文如錦」者,是有「文采」的瑟。而「五十弦」的瑟是古時候天神之所用,人世間現時所用的只是二十五弦的瑟。因此,「錦瑟」的意象,就有可能是作者自況:博有文采而不同凡俗,意存高遠而不合時宜。這樣,錦瑟五十弦中的一弦一柱,才會像樹的年輪一樣,觸動作者思憶幾十年來的往事。細玩全詩,似還可以加上一種「迷惘」:是義山寄情於錦瑟,還是錦瑟化身為義山?
「人生識字糊塗始」,「一飲瓊漿百感生」。正因為讀書識字,有了文采,有了夢幻,對人生才有了更深刻的體驗,更深刻的疑問。百感交侵,迷惘歷亂,都只為瑟被「無端」端地「繪文如錦」,人被「無端」端地教以識字明理。可勝概嘆!
二.「無端」
汪師韓在《詩學篡聞》中說:「《錦瑟》乃是以古瑟自況……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為時尚。成此才學,有此文章,即已亦不解其故,故曰「無端」。」
薛雪在《一瓢詩話》中說:「此詩全在起句『無端』二字,通體妙處,俱從此出。意雲: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悵望年華,不知何故有此許多弦柱,令人悵望不盡;全似埋怨錦瑟無端有此弦柱,遂致無端有此悵望……。」
上面兩說大抵近是。「無端」,意謂「沒來由」。加上感情色彩,可以釋為「好沒來由」:錦瑟啊錦瑟,你為什幺偏要有五十根弦?義山啊義山,你為什幺偏要去讀書識字,作賦吟詩?這也還罷了,好端端的一個書生,為什幺放著正途不走(二十五根弦),卻偏偏要去學道求仙(五十根弦),以致整個人生被弄得連自己都處處覺著迷惘,究竟是什幺樣的因緣在作怪啊?!
三.「一弦一柱思華年」
據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轉述,東坡認為:「此出《古今樂志》,雲:錦瑟之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聲也適、怨、清、和。」大抵李商隱擬想著自己手撫素女所鼓錦瑟的一弦一柱,想像中聽到了瑟的曲調。音樂語言與往事的回憶相融合,遂形成了頜腹二聯的種種意象。
四.「曉夢」與「迷蝴蝶」
我們開始進入頜聯。如按前文所述,瑟所彈出來的曲,有「適、怨、清、和」四種,則頜聯與腹聯正好四句。分配起來,像是挺融洽。
據《邵氏見聞後錄》說:「庄生、望帝皆瑟中古曲名」。此說好則好矣,可惜有孤證之嫌,只作考慮吧。
庄生夢蝶,是熟典:「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蝶也。」莊周做夢,化身為蝴蝶,閑「適」自在;夢醒,又變回莊周。於是他自己都迷糊了:到底是莊周夢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夢為莊周?
先說「曉夢」。比如早上五點鍾方才開始做的夢,夢必不能長久,只如電光石火,這是一層意思;筆者進一步認為,「曉夢」更有可能寫快樂無憂的兒時。汪師韓在《詩學纂聞》中說:「『曉夢』喻少年時事。義山早負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夢。」有一定道理。但筆者以為,更多地會是和小朋友一起捉魚、放風箏、捉迷藏那種童趣。然而,即使在最快樂的時候,聰明慧悟的孩子也會隱隱覺得好象有點兒不對,樸素地猜測到「好物必不堅牢」:「我能永遠這樣開心嗎?」、「我是誰?」,因而會感到惆悵和意興蕭索。幾十年後「追憶」,更覺「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葉矯然語,見《龍性堂詩話》)
再說「迷蝴蝶」。庄生夢蝶之典,取義可以是「迷離變幻」;也可以是「栩栩然閑適」。從上文可見,筆者是傾向於後一種取義的。
五.「望帝春心托杜鵑」
順便說一句,頜聯所用兩典,與崔塗《春夕》所用兩典相同:「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都用了蝶夢、鵑啼兩典。當然,用事雖同,用意迥異。
根據馮浩注,《文選.蜀都賦》注中引《蜀紀》說:「杜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雲:宇化為子規。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又據朱鶴齡注,引《蜀王本紀》:「望帝使鱉靈治水,與其妻通,慚愧,且以德薄不及鱉靈,乃委國授之。望帝去時,子規方鳴,故蜀人悲子規鳴而思望帝。」
總之,這也是個熟典。望帝本人的「春心」,是「使鱉靈治水,與其妻通。」義山的「春心」呢?
前文我們說到「曉夢」應是指兒時情事,「春心」自然應指青年時情事了。義山風流韻事很多,我們這里只需說一件最刻骨銘心的:
據鍾來茵先生考證,義山二十三歲於河南玉陽山東峰學道。而玉陽山西峰的靈都觀里,有一位姓宋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宮女,後隨公主入道。宋姑娘年輕、聰明、美麗,因兩峰之間的來往,很快就與義山雙雙墜入情網。當然,這種偷歡是不容於禮教和清規的。戀情曝光後,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宮。但真誠的相戀,往往終生難忘。義山晚年在長安還與宋氏相逢……(《李商隱愛情詩解》,學林出版社)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正是「望帝春心托杜鵑」很好的腳注。華陽山的初戀,由於環境險惡,歡期幽會都是「來是空言去絕蹤」(義山《無題》),來去飄忽,為歡短暫,並且隨時有敗露分飛的危險。戀愛中的義山,深知「蓋人生奇福,常恐消受不得也。」在滯雨尤雲之時,一方面會十萬倍地珍惜歡娛之短暫;另一方面不由得會因為想到「永好」之無望,而悵然若失。這也是當時就會「惘然」而不必等數十年後「追憶」才會覺得「萬緣皆空」的。不會有結果的戀情,換得的肯定是終生的哀怨。「贏得更深哭一場」,宛似杜鵑啼血。那幺,是作為皇室後裔的李義山(望帝)幻化成杜鵑呢,還是杜鵑幻化成瞭望帝?歡會時的春宵一刻,輕憐蜜愛;離別後的牛衣清夜,獨對孤燈,在在都要讓人迷惘。
「望帝春心托杜鵑」,說的是:作者想像中手撫五十弦錦瑟,瑟曲轉入「怨」調。隨著樂曲的韻律,回憶起玉陽舊夢的雙飛彩鳳、血淚相思。整句寫的是一生中的愛情、怨恨和迷惘。
六.「滄海月明珠有淚」
這一句比較復雜,共有四個意象(image):滄海、明月、珠、淚。讓我們先來看看它們之間的關聯:
1. 「海」和「月」
海的運動(潮汐)和月的盈缺相關,這是自然常識。
2. 「月」和「珠」
據《呂氏春秋》說,「月乃群陰之本:「月望則蚌蛤實,群陰盈;月晦則蚌蛤虛,群陰虧」。又據《吳都賦》說:「蚌蛤珠胎,與月虧全。」又:《漢書.揚雄.羽獵賦》說:「剖明月之珠胎。」可見,「珠」也和「月」的「望、晦」相關。
3.「珠」和「淚」
《博物志》說:「南海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又,郭憲《別國洞冥記》說:「味勒國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寶,宿於鮫人之宮,得淚珠,則鮫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可見,「珠」可以是鮫人的「淚」;而「珠有淚」,則是一個逆向變化:「珠」開始化去而重新變成「淚」( recing to tears )。
4.「海」和「珠」
根據上條所引,可知鮫人是住在海中,而孕珠的蛤蚌也是在海水裡的。因而,「滄海」應是「珠」的出產地。恰如「蘭田」是「玉」的種植和生長地。
又據《新唐書。狄仁狄傑傳》說:「……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
綜上所述,我們來試釋這一句:
瑟的曲音轉入「清」,隨著清越的曲音,我們似乎漸漸見到這樣的圖景:茫茫滄海,上有一輪滿月。而滄海中有一顆孤獨的明珠,卻含著眼淚,其意境凄「清」而寂寥。意思好象頗為明顯:政治清明之時,本應野無遺賢,珠玉均應搜羅殆盡。可是獨有明珠一顆,被遺忘在它的產地(盡管它並未故意隱於山林!),寂然垂淚。聯系作者的身世,抱絕世之才華,卻莫名其妙地捲入牛李黨爭,終於不為世用。一顆明珠,被投閑置散。從鮫人之淚變成的「珠」,日漸被「還原」(rece)成「眼淚」這種無用之物。真是「 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騰王閣序》),真是萬般無奈!
因此,如果說,「望帝春心托杜鵑」一句講了「華年」中的愛情,那幺,這一句講的乃是「華年」中的事業。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當時已惘然」是怎樣的一種「惘然」呢?
作者青壯年時,人們所見到的是猶如「海上生明月」般的一派政治清明好景,月是滿月,正是報國的好光景。可是,作者卻不無迷惑:
1. 月「滿」,則暗示著開始走向「虧」和「缺」。作為大唐宗室的作者,憂心國運,不由會預想到唐室殘破,興索靖荊棘銅駝之悲,黯然垂淚於眾人皆大歡喜之時,見滿月而懷疑:「好則好矣,只怕不能長久呢。」這,是「惘然」;
2. 「珠」和「淚」可以互相轉化(見前文)。鮫人泣,而淚成珠;珠有淚,則珠逐漸「化去」,又「還原」成淚。是珠還是淚?襟上不分明。正如庄生和蝴蝶一樣,是庄生夢中幻化為蝴蝶?還是蝴蝶在「非夢」時幻化為庄生?是鮫人泣淚成珠?還是珠「退化」而成淚?此時此身,到底是合該受人歡迎,爭相寶愛的明珠,還是「百無一用」的「帶汁的」書生?這也是「惘然」。
作為參考,讓我們來看一看《紅樓夢》。人人都看著賈府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而寶玉所感受到的卻是:「蒼涼之霧,遍被華林」。
七.「蘭田日暖玉生煙「
據《長安志》:「蘭田山在長安縣東南三十里,其山產玉,亦名玉山」。無獨有偶,李義山及第前,曾在玉陽山修仙習業(見前文)。義山有詩一首,篇名《玉山》,實暗指玉陽山。該詩的開頭二句說:「玉山高與閬風齊,玉水清流不貯泥」。「玉水」應指玉陽山下的玉溪。義山以「玉溪生」為號,可見「玉山」、「玉水」,對其一生影響之大、之深,真是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玉山」還有一個典故,那就是《穆天子傳》說的:「天子北征東還,至於群玉之山」。而《山海經、西山經》中「玉山」一語的註解說:「《穆天子傳》謂之群玉之山」。我們知道,玉山,乃是西王母所居之處。穆天子到玉山拜訪西王母,在瑤池上祝酒時,「西王母為天子謠曰:『……將子無死,尚能復來。』」(《穆天子傳》)。而李義山的《瑤池》一詩也說:「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那幺,「玉」和「煙」有什幺關聯呢?《搜神記》中有一篇《吳王小女》,說的是吳王之女名叫紫玉,和童子韓重要好。因吳王反對,紫玉殉情自殺。而韓重情難盡,意難忘,趨紫玉墓弔唁。於是人鬼情未了,紫玉與韓重歡會,並贈他以陪葬之珠。後來紫玉又在宮中現身,向父母說明這顆珠不是韓重盜墓所得,乃是自己所

8. 李商隱悲傷愛情的詩句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無題」)
還有李白的秋風詞回也不錯
秋風清,秋月答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泣棲復驚
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如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9. 李商隱的愛情詩有何特點

``李商隱的愛情詩沒有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通過想像,藉助典故,把實情實景轉化為一種撲朔迷離、朦朧隱約的意象,把自己苦悶沉痛的心聲,埋藏在深曲婉轉的詩境中,從而使作品具有一唱三嘆的韻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