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穀雨賞析
『壹』 七言詩 鄭板橋 關於穀雨的詩 書法
能搜索到的只有這幅作品:
『貳』 鄭板橋七言詩翻譯
清 鄭板橋《七言詩》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是這個詩句還是?
『叄』 鄭板橋"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中的"節柯"是什麼意思
思是說竹子一節一節的生長,表現了竹子清高的節操及堅韌不拔的毅力。
出自清代鄭板橋的《清明連穀雨》。
原文: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譯文:
沒有風沒有雨,正是晴朗暖和的天氣,翠綠的竹子高聳直立,一節一節的生長。最喜歡這樣的晚涼天氣里,有客來訪,泡一壺松蘿好茶待客。與客人賞畫賦詩,興之所至,即鋪紙潑墨,先畫蕭蕭新葉竹幾枝,再是數筆淡墨,橫掃皴春山。跨過清明的圍欄,連著的是穀雨節氣,坐在其中品茶香。
(3)鄭板橋穀雨賞析擴展閱讀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任降於桑。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穀雨摘茶習俗,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以祈求健康。
穀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
穀雨茶除了嫩芽外,還有一芽一嫩葉的或一芽兩嫩葉的。一芽一嫩葉的茶葉泡在水裡像展開旌旗的古代的槍,被稱為旗槍;一芽兩嫩葉則像一個雀類的舌頭,被稱為雀舌,與清明茶同為一年之中的佳品。
民間諺雲「穀雨穀雨,採茶對雨」。穀雨前採摘的茶細嫩清香,味道最佳,故穀雨品新茶,相沿成習。喜愛香茗的文人雅客有諸多詩句詠之。
晚唐著名詩人齊己在《謝中上人寄茶》雲:「春山穀雨前,並手摘芳煙。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
意思是每到穀雨採茶季節,山上風景十分美妙。人人戴了草帽,挎著竹笠簍,在茶壟間緩慢移動。因為只摘嫩葉,總是很難摘滿一筐,可是天色很快向晚。把費盡心思採得的茶寄往遠方,就真稱得上「禮輕情意重」了。朋友啊,我們又一年未曾相見。
空靈之意境,充滿字里行間。在輕霧如煙的茶叢中,翠綠鮮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乃至天色將晚時,還未采滿筐。盡管穀雨佳茗難得,但詩人還是迫不及待地招來鄰院的客人品新茶。
唐代詩人李德裕在《憶平泉雜詠·憶茗芽》中表現的也是一種閑適、淡泊之情:「欲及清明火,能銷醉客酲。松花飄鼎泛,蘭氣入甌輕。」穀雨茶,經過雨露的滋潤,營養豐富,香氣逼人。喝起來口感醇香綿和,對人的身體特別好,通全身不暢之氣: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
清明茶細嫩品質好,但兩三泡之後,味就變淡了。而穀雨前採制的茶,泡起來的綠茶舒身展體,鮮活得如枝頭再生,染得春光盈眼,且茶香濃郁渾厚,久泡仍餘味悠長。啜一口,頓覺縷縷清香溢出,塵世間的浮躁和功名利祿皆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