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勢單力薄名言

勢單力薄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1-12 00:36:02

① 請介紹一些關於清朝嬪妃的故事,越多越好

孝庄文皇後,是位深明大義、聰明能幹、具有謀略的後妃,歷經清初天聰、順治、康熙三朝。清太宗皇太極時期,她"贊助內政,越既有年"、"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當清王朝揮師入關、創立大一統的基業時,她先後精心扶育順治、康熙兩代幼年皇帝主政,對清王朝統一中國大業,起到積極作用,在清初政治舞台上頗有影響。'
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生於公元1613年(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卒於1688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享年七十五歲。1625年(明天啟五年)二月初二日,嫁給清太宗皇太極為妾,時年十三歲。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稱帝,封為永福宮庄妃。1638年(清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生皇九子福臨。福臨即位,尊為皇太後;福臨親政後,尊上徽號為"昭聖慈壽皇太後"。其孫玄燁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死後累謚號為"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由於她是太宗皇太極的妃子,謚號為孝庄,其子孫均做了皇帝,故史稱其為"孝庄文皇後"。

公元1643年十二月(崇德八年十一月),清太宗皇太極暴亡。由於皇太極生前並未立嗣,因而,當他死後,諸王相爭帝位,劍拔弩張。在爭嗣過程中,孝庄文皇後與爭位實力最強的睿親王多爾袞達成默契,使其年僅六歲的兒子福臨繼承大統。這不僅子承父位,於情理之中,且由多爾袞與濟爾哈朗攝政,使其亦得其所。而更重要的是,消除了自相殘殺的隱患,使剛剛壯大起來的清統治集團,免遭一次內部分裂。

孝庄對福臨自幼進行著嚴格的教育,使之明事知禮。據(清實錄)記載:福臨六歲登極之日,沈陽(後改盛京)氣溫很低,侍臣給福臨一件紅里龍袍,他不穿,而要穿黃色的。年紀幼小即十分懂禮。他即位後,孝庄加緊培育幼子,以保全皇位。

公元1644年(清順治元年)九月,清王朝移都北京,孝庄跟隨順治皇帝及文武官員從盛京遷居北京紫禁城。當時,朝廷內部各項制度尚未完備,而皇帝尚年幼,後宮一切事務均由孝莊主持。順治皇帝稟承太後訓旨,親自主持編纂<內則衍義),並為之寫序。

此時,攝政王多爾袞軍政大權在握,而孝庄文皇後與多爾袞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清初這段時間里,正由於孝庄與多爾袞的緊密配合,不僅有利於幼年皇帝福臨地位的鞏固,而且保持了滿洲貴族內部權力分配後的政局穩定。關於清初孝庄太後下嫁給多爾袞的傳說,即是這場政治斗爭所留下的難以證實的疑案。公元1650年(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七日,多爾袞於行獵中落馬跌傷致死,孝庄全力輔助十三歲的順治皇帝親政。

順治親政後,國內形勢比較嚴峻,一方面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同時,反清斗爭彼伏此起,統一大業尚待完成。為了穩定政權,她積極支持福臨,堅決打擊貴族中的保守勢力。當時眾多滿洲親貴、大臣,揭發多爾袞生前種種不軌行為,她支持順治帝頒諭進行調查。後經調查核實,對多爾袞削爵籍沒,公諸於眾;對曾追隨過多爾袞的少數官員給予治罪;而受其冤抑者則予以平反。

為了調整滿、漢關系,孝庄一方面主張罷除漢族官員的命婦與輪流人侍滿族後妃、王、貝勒福晉、貝子、公夫人的舊俗,同時,主張對吳三桂等漢族官員採取籠絡、控制政策。公元年(順治十年)破例將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育之宮中",賜予白金,"歲俸視郡主例"。同年,又親自主持將皇太極的第十四個女兒和碩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為妻,這些措施,不僅牽制了吳三桂等三藩,而且對眾多清朝漢官,是極大的鼓勵,緩和了清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

她還經常教育順治皇帝:"為天子者處於至尊,誠為不易,上承祖宗功德,益廓鴻圖;下能兢兢業業,經國理民,斯可為天下主。"她要順治皇帝選任賢才,親忠遠佞,賞罰必求公允,生活不得奢靡,要勤學好問。在福臨親政期間,她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清初,由於多年戰爭,大片土地荒蕪,生產廢弛。為了迅速恢復生產,孝庄大力提倡並嚴格要求宮內厲行節約,緊縮日常開支,於公元1654年(順治十一年)、1655年(順治十二年),先後兩次以宮中節省的七萬兩銀子賑濟災民。這一年,福臨還親奉聖母面諭,撥銀二十四萬兩,賑濟京畿地區因被圈地及遭災而生活無著的窮苦人民。其中也有太後及皇帝宮中節省下來的銀八萬兩。這不僅對安定民心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有利於統一大業的完成。

公元1660年(順治十七年),順治皇帝的寵妃董鄂氏病故,順治皇帝痛不欲生,哭鬧著要放棄皇位,到五台山出家為僧。孝庄極力規勸,使順治皇帝沒有出家,以保皇權未致旁落。

公元1661年(順治十八年),順治皇帝病故後,年僅八歲的康熙皇帝登極,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當時,安徽桐城生員周南奏請由孝庄太皇太後垂簾聽政,遭到了她的嚴詞拒絕。孝庄再一次全力撫育幼主主政。

她於慈寧宮收養康熙帝,祖孫二人感情十分深厚,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培養其理政能力,孝庄都是竭盡全力。用康熙皇帝自己的話說:他八歲喪父,十一歲喪母,全賴聖祖母太皇太後撫育教訓。康熙帝即位後,四大臣之間存在尖銳矛盾,為避免其矛盾激化、釀成大亂,孝庄於康熙帝十二歲時,即將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迎納為皇後,以籠絡索尼,使之一心一意輔佐皇帝。

孝庄文太皇太後篤信佛教,她除每天在其住處慈寧宮後殿內供奉佛像,還常於康熙皇帝專為其在前殿東廡南所設佛堂內做佛事。為表示其誠意,孝庄於七十一歲高齡時,赴佛教聖地五台山朝謁文殊菩薩。為此,康熙皇帝先於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十二日,不顧天氣寒冷,親自到五台,為其祖母探路,並建上祝太皇太後延壽道場。同年九月十一日,康熙親奉古稀高齡的孝庄太皇太後赴五台朝聖。一路上康熙皇帝精心侍奉孝庄,每到一處,他均先於祖母前行。孝庄要去位於五台最北端台懷鎮的菩薩頂,康熙帝則先於菩薩頂迎接祖母聖駕。因其地形似古印度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靈鷲峰,故亦名靈鷲峰。佛教徒傳說文殊菩薩曾在峰頂顯靈和說法,故又稱菩薩頂。這裏海拔一千七百米,山勢峻峭,寺廟林立,有三十餘所,孝庄即於此敬行佛事。隨後,又欲前往更為險要的長城嶺。康熙皇帝為確保太皇太後的安全,命令隨行大臣率領侍衛,修治菩薩嶺至長城嶺一帶的道路。九月二十四日,孝庄在康熙皇帝的親奉下,行抵長城嶺,歷經數盤嶺路,山勢險峻殊甚。孝庄諭曰:"嶺路實險不可度,吾及此而止,積誠已盡。五台諸寺應行虔禮者,皇帝代吾行之,猶吾親詣諸佛前也。"二十六日,康熙帝代孝庄行禮諸寺,了卻了孝莊敬佛之夙願。

康熙皇帝親政後,每天早晚均到祖母宮中問安,從不間斷。每次問安時,康熙皇帝都要請教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辦法,因此,盡管"太後不預政",但朝廷中重要事情,康熙帝都要徵得祖母同意後處理。公元1674年(康熙十三年)吳三桂等三藩叛亂,當時國家財政支絀,孝庄為了表示對皇帝的關心和支持,拿出宮中銀兩,犒勞出征的將士。隨後,蒙古布爾尼叛亂,清軍北征。出征前,孝庄又告誡康熙帝,嚴禁軍隊征伐時進行擄掠。她還經常講述古代帝王治國安邦的方略,勸告康熙帝,應善用賢良,敢於納諫,處理政務必求公正。又告誡康熙帝: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馳。用人行政,務敬承天,虛公裁決。

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康熙帝親撰太皇太後大德景福頌詞,書寫錦屏恭進給孝庄。詞中寫到:"恭惟聖祖母太皇太後,躬備聖德,天錫純禧。作配我太宗文皇帝,內庭翼贊,肇造邦家。誕育我世祖章皇帝,瑞應昌期,撫綏函復。愛及小子,纘承基緒,十有六載,恩勤鞠育,莫罄名言,訓迪,弘深,難於殫述。蓋皇天眷佑我國家,篤生聖哲,母儀後昆,以為積慶凝祥之本,猗歟盛哉!"以此歌頌孝庄功德,並表示對祖母的敬意。康熙帝曾回憶說,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後,斷不能有今天成立。孝庄文皇後,堪稱對清王朝統治建立了卓越功勞的後妃。

公元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皇後患病,卧床不起。康熙皇帝看到老祖母病危,晝夜不離左右,親嘗湯葯,精心侍奉。1688年(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後逝世。臨終時,她對康熙皇帝說,太宗(皇太極)安葬已久,不用再打開他的陵墓了。況且我也很想念你們父子二人,不想遠離,所以希望在孝陵(即順治帝福臨的陵墓)附近安葬,這樣我就安心了。康熙皇帝遵照祖母的遺囑,將其靈柩暫時停放在河北遵化縣東陵。1724年(清雍正二年)正式葬人地宮。地宮在沈陽清太宗皇太極昭陵之西,因稱"昭西陵"。
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氏(1836-1908),乳名蘭兒,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台惠征女。1851年以秀女被選入宮,號懿貴人,因得咸豐皇帝寵幸,1854年進封懿嬪。1856年生子載淳。次年進位為「儲秀宮懿貴妃」。1861年8月,咸豐帝病死熱河,遺詔立載淳為皇太子,繼承皇位。並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政。年號「祺祥」,尊生母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後」。同年11月,那拉氏與恭親王奕欣發動政變,將八名「贊襄政務王大臣」分別革職或處死。改元同治,那拉氏實行垂簾聽政,實際控制了國家大權。

1873年,載淳成年,那拉氏宣布撤簾歸政,但仍陰持朝柄。次年,載淳病死,那拉氏立宗室載湉繼承皇位,年號「光緒」,復行垂簾聽政。

1889年,載湉大婚成年,那拉氏宣布「歸政」,退居頤和園,但朝內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緒帝實際居於傀儡地位。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是年,適逢那拉氏六十壽辰,擬「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年間成例,自大內至園, 路所經,設彩棚經壇,舉行慶典」。挪海軍經費,繕修頤和園,布置點景,廣收貢獻。故於「朝鮮事求速結」,支持李鴻章等對日採取妥協投降主張。

「六旬萬壽慶典」活動從年初即開始籌備,八月中日戰事愈烈,戶部上書「請停工程」,那拉氏大發雷霆。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和被迫改口上奏:「查停工一條,系指以後尋常工程,其業經興辦之工,毋庸停止」。一些主戰派廷臣紛紛上疏,請求停辦「點景」,移作軍費。那拉氏怒不可遏,稱「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

9月,中國陸海軍先後敗績,那拉氏求和之心更切,9月27日強使主戰的軍機大臣翁同和到天津與李鴻章會商停戰求和之事。10月18日更下令王公大臣及外省封疆大吏,將「六旬萬壽貢品」統於10月23日星進。11月7日,日軍佔領大連灣,這一天正是那拉氏生日,前方軍情急電雪片般飛來,那拉氏卻不為所動。在頤和園升殿受賀,大宴群臣,連續賞戲三天,公事皆延置不辦。

11月22日,北洋水師基地旅順淪陷,那拉氏仍不以為然,並反將矛頭指向以光緒帝為首的主戰派。11月26日,那拉氏於儀鑾殿召見軍機大臣,時光緒帝不在座。突然宣布「瑾、珍二妃有祈請干預種種劣跡,即著繕旨降為貴人」。並將瑾、珍二妃之兄禮部右侍郎志銳遣戍烏里雅蘇台。珍妃為光緒寵妃,並支持光緒對日主戰。當時朝廷內一些主戰官員,不滿於那拉氏、李鴻章對日屈膝,於是結二妃之兄志銳「密通宮闈,使珍妃進言於上」,推動光緒對日抵抗。10月28日,文廷式又親自上奏:《倭夷入寇樞臣與疆臣各懷異志但欲求和請交部嚴加議處折》,彈劾李鴻章等不思督軍應敵,「但欲求和」,「束手待攻」,「請旨將樞臣及北洋大臣交部嚴加議處,以存國法」。這時,正值那拉氏起用恭親王奕欣主持對日議和,主和空氣甚囂塵上。那拉氏選擇此時處罰光緒之二妃及其兄,目的在於打擊主和派及向光緒示威。12月4日同時下令授恭親王奕欣為軍機大臣和撤銷滿漢書房,進一步的加強了主和派勢力和剪除光緒周圍的主戰派力量。

1894年底,清廷在戰事上愈不可為,那拉氏求和之心更加急切。1895年1月,派張蔭桓、邵友濂為全權大臣,赴日求和。日本政府借口中國使臣全權不足,拒絕開議。議和未成,使臣被拒,那拉氏萬分驚恐,曾命順天府准備車騾,擬逃往山西。

日本政府於廣島拒和後,立即向北洋水師另一基地威海衛進攻,27日攻陷威海衛,北洋水師覆滅。3月初又發動遼河下游作戰,六天之內,連陷牛庄、營口、田莊台。至此,以那拉氏為首的投降派下定決心向日本投降,3月,派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再次赴日乞和,4月17日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空前屈辱的條約《馬關條約》。消息傳出後,舉國大嘩,憤怒聲討那拉氏、李鴻章等人的賣國行為。人們在北京城門貼出「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的對聯表示抗議。根據《馬關條約》規定,日軍於6月間開始派兵侵入台灣,遭到台灣人民的奮勇抵抗,那拉氏一面下令台灣大小官員內渡,並嚴厲禁止接濟台灣抗日軍民,同時又在頤和園搭起天棚,准備避暑。人們又題了「台灣省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的對聯,痛斥那拉氏的賣國罪行。

甲午戰爭失敗後,光緒帝憤於戰敗割台,欲思振作,決心變法,改革政治。1898年6月發布「明定國事上諭」,實行變法。9月,那拉氏發動政變,扼殺新政,囚禁光緒帝於瀛台,開始復出訓政。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那拉氏挾光緒出逃西安。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議和大綱》,並頒布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無恥政策。9月7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902年回到北京。自此之後,那拉氏「惕於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

1908年11月15日,病死。
孝和睿皇後,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侯恭阿拉之女。喁琰即位前,她是喁琰的側室福晉,喁琰當了皇帝以後,封其為貴妃。嘉慶二年二月,孝淑皇後薨逝,百日之後,太上皇乾隆敕封鈕鈷祿氏為皇貴妃,居中宮,並舉行了冊封鈕鈷祿氏為皇貴妃的典禮。嘉慶六年,加封鈕鈷祿氏為皇後,其父恭阿拉也由承思公晉封為一等侯。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喁琰崩於承德熱河行宮,苠寧(道光)繼位,將孝和尊封為皇太後。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孝和薨逝,終年74歲。當時,道光帝春秋已高且有病,仍二十七日釋縞素。咸豐元年(1851年)為孝和興建昌西陵,竣工後葬於地宮奉安。謚號全稱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天熙聖睿後」,這位皇後曾生育兩兒一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