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端午節

賞析端午節

發布時間: 2021-01-10 21:42:47

㈠ 端午的鴨蛋句子賞析

1、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嗎?

賞析:用小孩子的眼光與語氣,評價地方的風俗,真切而實在。「道道"一詞明顯含有地方特色,用在這里,平淡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2、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腌鴨蛋。高郵咸鴨蛋於是出了名。

賞析:"出鴨,鴨多",作者好用短句,有時一句一斷,大有生活中說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後再接著說的神態。採用連環承接的方式,說明家鄉盛產咸鴨蛋。

3、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賞析:「一紮下去」「就冒出來」兩相對比。特別是用"一,就。"的句式,寫出了高郵鹹蛋的質細而油多的特點。作者對高郵蛋的贊美之情也就溢於言表。突現了文章的主旨,贊美高郵鹹蛋,歌頌故鄉可愛。

(1)賞析端午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81年,汪曾祺應高郵縣人民政府邀請,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訪問。時值端午節,各種端午風俗引起了作者的回憶。於是汪曾祺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端午的鴨蛋》。

主題思想

此文通過介紹端午的種種風俗以及家鄉的「端午的鴨蛋」,表現出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以及對故鄉的熱愛。所寫內容雖然簡單,但作者善於在平時的生活中發現美,用濃濃的深情,釀出了人生滋味。

文章由描述家鄉端午節的各種風俗入手,突出放黃煙子和吃「十二紅」,由此引出高郵鴨蛋,接著詳細介紹高郵鴨蛋的名氣、色、香、味、吃法、傳統等,然後寫童年端午節的一個特別游戲風俗一結鴨蛋絡子,最後寫用鴨蛋裝螢火蟲的游戲以及由此引發的聯想。

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結構緊湊整齊。

㈡ 端午的鴨蛋找五個句字賞析

1、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裡出咸鴨蛋!」

賞析:「肅然起敬」與「咸鴨蛋」,一庄一諧,一文一俗,一大一小,在看似幽默的調侃中表達的是對故鄉的滿腔深情。

2、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但是《腌蛋》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

賞析:看似平淡的敘述,卻蘊涵著情感變化於其中,皆因作者對家鄉特產高郵鹹蛋情有獨鍾,而那「與有榮焉」,不僅恰當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更使行文平添情趣,詼諧幽默。

3、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腌鴨蛋。高郵咸鴨蛋於是出了名。

賞析:從標點上來看,該句基本上是一句一斷,大有生活中說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後再說的神態。自然而然,讓人倍感親切。

4、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裡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

賞析:句中的「吃光」、「空頭」、「糊」等詞語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讀這些文字,讓讀者感覺不是在欣賞作品,更像是聆聽一位滿腹掌故的長者嘮嗑兒。所「嘮」的內容雖是俗事俗物,聽起來卻親切備至,樂趣無窮。

擴展材料:

《端午的鴨蛋》是當代作家汪曾祺於198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記敘了作者家鄉端午節的一些風俗,著重介紹了家鄉咸鴨蛋的特色,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念,表達出了對兒時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全文布局清晰,各情節環環相扣,一絲不亂,語言閑適自由,趣味盎然,充滿生活情趣。此文後被選為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課本的第17篇課文。

端午節吃咸鴨蛋的緣由:

1、因為端午節預示著炎熱夏季的到來,這個時候的氣候是很潮濕的,特別容易滋生細菌,引起「瘟瘡」之類的疾病。

而鴨蛋的形狀比較像是一顆心,所以古時候的人認為,吃了咸鴨蛋就可以保護自己的心氣神不受損害了。

2、古時候的中醫認為,咸鴨蛋不僅可以滋陰清肺,而且還可以治療夏季高溫帶來的隔熱、咳嗽、嗓子疼痛以及泄痢等疾病。

這些疾病都是五月份的時候很常見的疾病,所以很多人在端午節的時候吃咸鴨蛋,是為了治療和預防這些疾病的產生。

㈢ 沈從文《端午日》賞析

作品鑒賞
沈從文的這篇短文,按照時間順序,有詳有略地描寫了端午日這天,人們賽龍舟和趕鴨子的場面。通讀全文,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作者將寫作的重點放在對賽龍舟的場面描寫上,至於趕鴨子的情況,則在此以後一筆帶過、點到為止。短文的主體部分在文章的第1段,它描述全茶峒人在端午日這天,爭相到長潭觀看賽龍舟的歡樂場景。在這個重點部分,作者主要寫了河邊看劃船、河上賽龍船和勝利者領賞三個場面。這三個場面又是按照賽龍舟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順序來記敘的,顯得脈絡清楚,條理分明。其中:第一個場面,寫全茶峒人到河邊觀看劃船。在簡單交代了當地端午日的習俗後,介紹了劃船的地段和終點,為下文寫賽龍舟作了鋪墊。「莫不穿了新衣」一句,看似隨意一筆,實則顯示了人們對賽龍舟的看重,突出了過節的喜慶和歡樂。「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民風淳樸,並帶有幾分神秘色彩,顯得虎虎有生氣。「上午11點鍾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真有點兒迫不及待了。「莫不倒鎖了門」,表示全家出動,家家如此。「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當官的、當地有身份的人也不例外。真正達到了「萬人空巷」的程度。三個「莫不」相當有分量,充分體現了端午日賽龍舟這個傳統活動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整個這一段都在為下文寫賽龍舟的熱鬧場面蓄勢,讓讀者從中讀到了人們喜悅的心情。第二個場面,寫劃船前的准備、船上賽手的配置和龍舟競賽的盛況。「數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備」,准備充分,一點不馬虎。「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夥子」,暗示了競爭的激烈。賽龍船時,作者運用一系列准確而生動的詞語,寫出槳手、帶頭的、鼓手、鑼手有特徵的動作,表現了賽船場面的熱烈氣氛。「便使人想起人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運用想像,進一步渲染了龍舟競賽的激烈程度。第三個場面,寫劃船競賽的優勝者領賞和軍人放鞭炮慶賀的情景。雖然只寫了兩句話,但氣氛同樣熱烈感人。綜觀這一部分,作者在處理詳略的時候,也是有所取捨的。顯然,對第一、第二個場面作者著筆較多,目的就是為了渲染歡樂的場面和人們過節時喜悅的心情。而對賽後領賞、慶賀的情況則惜墨如金,進行略寫處理。而且,同樣是詳寫的一、二兩個場面,寫法也不盡相同,如第一個場面以記敘為主,達到交代的目的;第二個場面以動作描寫為主,這是由賽龍舟這個活動本身性質決定的,這樣可以給讀者留下具體可感的印象。第2段,記述賽龍船後人們下水追趕、捕捉鴨子的情景。「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日的愉快起見」,交代放鴨河中的目的。「綠頭」「紅布」,色彩鮮艷,與喜慶氣氛相應。「水面各處是鴨子,同時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可以想見熱烈、歡樂的程度不下於賽龍船。第3段,簡述劃船競賽和追鴨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表明端午日全民同樂時間很長。在人們的戀戀不舍之中,歡樂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但餘音繞梁,不絕於耳,端午節這一天留給人們的快樂卻是永遠韻味無窮、難以忘懷的。

《端午日》:

本文選自《邊城》,是一篇著重描寫端午日賽龍舟、趕鴨子場面的短文。作者憑借著對湘西端午民俗的細致觀和深切感受,緊扣『『端午日』』這個文題,描寫了龍舟競渡和追趕鴨子的歡快場面,展示了茶峒人同慶端午的淳樸民風,表現出了奮發向上,合作爭先的民族精神。

㈣ 端午節古詩的翻譯與鑒賞

《午日觀競渡》

明代: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內獵翻青漢,雷鼓容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翻譯:

在端午節這天,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獵獵作響,在空中翻飛,敲響的鑼鼓喧鬧,清清的水流。從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國的風俗至今仍存。閑暇的日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誦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

鑒賞:

《午日觀競渡》是明代邊貢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從端午節期間戲水,賽龍舟的風俗開始寫起,觸景生情,表明了對屈原的思念,對異鄉的端午風俗的贊同,在閑暇的日子裡總會有一絲絲閑愁。這首詩沉穩平淡,風格朴質,包含著詩人對愛國民眾英雄的崇敬心情。

㈤ 幫忙賞析《端 午 》

端午

唐 文秀

節分復端午自製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詩人簡介:無。大概距今1300年。

詩的大概意思:

端午節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為什麼而設立的?只是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煙潑浩淼,空空盪盪,我輕蔑地笑了,為什麼如此寬闊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顆愛國的心,不能為敢於說真話的人洗刷冤屈呢?!

㈥ 古詩端午唐文秀賞析

端午即農歷五月初五日,為民間「一年三節」之一。相傳此日為我國回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答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劃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

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盡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干凈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6)賞析端午節擴展閱讀

《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翻譯:

端午節日就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前人傳說是為了楚國大夫屈原。

可笑汩羅空自浩浩盪盪,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作者:

江南詩僧。昭宗時居長安,為文章供奉。與鄭谷、齊己為詩友。曾游南五台。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七四、《唐才子傳》卷三。《全唐詩》存詩1首。另《錦綉萬花谷後集》卷四存文秀詩2句,《全唐詩續拾》據之收入。

㈦ 唐代文秀《端午》賞析!!!

通過簡述端午節的來由,凸顯封建社會對直言納諫的直臣的打壓,諷刺封建專注意統治階層屬。

原文: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白話譯文:

不知道最早端午節是誰發起的,傳聞是為了紀念屈原。只笑那出國境內江河的空空流動,波濤洶涌也洗不清直臣的冤屈。

此文出自唐朝·文秀《端午》

(7)賞析端午節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端午,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劃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盡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干凈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文秀,江南詩僧。昭宗時居長安,為文章供奉。與鄭谷、齊己為詩友。曾游南五台。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七四、《唐才子傳》卷三。《全唐詩》存詩1首。另《錦綉萬花谷後集》卷四存文秀詩2句,《全唐詩續拾》據之收入。

㈧ 〈吶喊〉中〈端午節〉的賞析

1、《端午節》社會背景: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九月上海《小說月報》第十三卷第九號。當時正處於"五四"落潮期,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激發起民眾的反封建的革命熱潮,但這種狂熱隨著軍閥政府與封建舊勢力的鎮壓,暫時退了下去。新舊勢力的交鋒出現了此消彼漲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不單一些封建的遺老遺少們開始大行其道,就是一些接受了新文化洗禮的人也回到了舊的軌跡上來了。還有一些貌似進步,實則落後的人物趁機轉向。

2、中心思想:《端午節》就是魯迅先生運用輕松幽默的方式對「方玄綽」這類表面上進步,骨子裡落後的舊知識分子的辛辣諷刺。

3、人物形象:《端午節》塑造了一個表面上進步,骨子裡落後的舊知識分子"方玄綽"的形象。方弦綽是「這些因循守舊,看不慣新的事物,總是喜歡在過去的世界裡思考問題的人物代表。」
(1)從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僅廁身於高等學府,喜歡發發奇談怪論,而且又混跡於官場,扭扭捏捏地做個政府的小官。這個知識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說話做事充滿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尷不尬,左支右絀,顏面盡失。
(2)從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著《嘗試集》咿咿唔唔。但骨子裡淺薄、市儈,在家裡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長」,在社會上是袖手旁觀,靜觀待變的「看客」,是個披著新衣的舊式文人。

4、語言:魯迅在這篇小說中採用的是輕松、幽默的諷刺筆調。通過描寫方玄綽的行為、語言和心理,讓主人公自己的小丑表演來使讀者發笑,沉思。

㈨ 端午節對聯賞析

01、端復午午時人賞午;立春春日制客游春。端午池蓮花解語;夏晨岸柳鳥能言。
02、千載招魂悲楚仕;萬人撫卷嘆離騷。我為他哭屈落水;他為我輩壯升天。
03、時逢端午思屈子;每見龍舟想汨羅。芳草美人屈子賦;冰心潔玉大夫詩。
04、報國遭讒兩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汨羅滾滾萬人淚,惟有離騷千古流。
05、艾葉如旗驅五毒;菖蒲似劍殺三蟲。艾葉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劍斬千妖。
06、綠艾懸門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榴裙萱黛增顏色;艾酒蒲漿記歲年。
07、不畏汨羅河水深;甘冒東海浪濤激。汨羅沉沒一流恨;湘楚長懷千古羞。

㈩ 端午節的詩歌鑒賞

這三首詩同為端午來感懷自的詩篇。
第三首《和端午》
張耒。北宋著名詩人。一生多坎坷。但始終不忘操文。
這首詩。首句即以激烈的情感攝人心魄。「深悲」「千載怨」。雖是「競渡」二字給人營造在端午龍舟賽的熱烈氣氛,可是在這樣的熱烈的氣氛之下,陡然情緒一轉,給人強烈的的沖擊感。立即會想到一個悲壯的形象。首句即奠定了全詩的沉重的情感基調。
第二句,開頭「忠」字又一次深化了形象。表現了士大夫的另一個人生標度。忠而冤,短短兩句詩就已經描寫出了一個悲劇的人物。
第三句。轉承。從古人開始寫到今世。今何有?一個問句,表現了詩人對現在政壇的失望。也埋下了自己情緒宣洩的伏筆。
最後一句,人已亡,只留下離騷傳閱後世。滿是詩人的對於忠良之士反遭排擠的無奈和不滿。
聯系詩人本身,屢遭排擠,仕途坎坷。
詩人端午節懷想三閭大夫,感慨自身的悲慘仕途,借對古人的歌詠婊子對自己身世的無奈。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