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詩歌角度賞析

詩歌角度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0 14:43:59

① 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賞析詩歌的頸聯。

首(第一句(到句號))第一聯
頷(第二句) 第二聯
頸(第三句)版 第三聯
尾(權第四句) 第四聯
在自己詩歌中
創造了一系列豐富
而又獨特的意象,
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詩歌風格,
把心靈和精神的經驗寫成詩,
又在詩歌中去生活,
詩歌與生命、
生活本身在身上是「三合一」的。
體現著精神追求和藝術表現特徵
的「麥子」、「土地」、「太陽」等核心意象,
構成了詩歌美學的主體部分.
游山西村首詩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首聯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頷聯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頸聯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尾聯

② 詩歌鑒賞:從什麼角度

對中學生的鑒賞要求是初步的,指的是對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作概要的賞析:具體了解什麼是詩歌中的形象(敘事詩中的人物形象,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詩歌描寫的景象和物象);能分辨出詩歌的不同語言特色(清新、明快、含蓄、簡潔、平談、絢麗等)和表達技巧(抒情方式、用典、烘托、映襯、對比、誇張、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培養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評價思想內容的能力,;重視標題、作者、附註等重要附加信息。
下面,就常見的鑒賞方法作初步的介紹。
作者
標題
象:




一、抓信息
詩句要點

:情


注釋說明
寫景
狀物
摹態
述事
紀行
二、辨表達
言志
顯懷
說理
抒情
表思
並列
對比
承接
因果
轉折
三、理關系
遞進
條件
假設
目的
分總
托物言志
借物述懷
因事說理
紀行寓思
四、分類別
因情寫景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情景交融
感時傷懷
借古諷今
比譬象徵
詠物傳情
創其境:聯想
想像
體驗
設身處地
五、入意境
形其象:人物形象
主人公形象
景象
物象
得其意:聯系
比較
思辨
整體感知
普遍性:人生哲理
法則規律
離情別緒
專一情感
六、明主旨
針對性:民生疾苦
社會動亂
殘暴統治
黑暗制度
特殊性:胸中不平
盛世景象
特殊發現
內心世界
修辭手法:
比喻
擬人
對偶
借代
誇張
表現手法:
象徵
正文反作
七、品詩句
語言特色:清新、明快、含蓄、簡潔、平談、絢麗
表達技巧:抒情方式、烘托、映襯
白描
特殊詞語
用典
活用
詩眼
雄渾
沉鬱
典雅
綺麗
勁健
八、味風格
含蓄
豪放
縝密
清奇
悲概
曠達
剛健
質朴
自然
飄逸
杜甫:雄渾
沉鬱
頓挫
李白
奔放自然
飄逸
杜牧
明快豪放
雄姿英發
李商隱
構思縝密
想像豐富
晏殊
雍容典雅
字句工麗
歐陽修
平易疏朗
散文化
蘇軾
豪放曠達
李清照
音律諧美
婉約中不失豪放
藝術形式
九、有發現
思想內容
寫作技巧
心得體會式
十、作評價
眉批旁批式
以詩注詩式

③ 如何進行詩句賞析從哪些角度進行賞析

從哪些角度鑒賞詩歌的形式
詩歌的鑒賞無非是兩個大方面:內容與形式。近幾年高考詩歌的鑒賞在設題上,往往要求從一個角度來鑒賞詩歌。那麼可以從哪些角度來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即詩歌的形式)呢?
角度一:從語言角度——
古典詩歌語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練性(言少意豐)、跳躍性(節奏感及想像聯想)以及語言的整體風格,常常成為高考的命題置疑點。任選角度可以從煉字的角度來把握關鍵字詞表情達意的作用,體會詩人所煉之「意」。鑒賞詩歌時特別要關注作謂語的動詞、形容詞和作修飾語的數詞、疊詞、表顏色的詞和包孕性強的虛詞。
示例: 過香積寺王維(2003年高考全國卷試題第17題)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註: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問: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案及答題思路:詩眼分別是「咽」和「冷」(第一個層面:明確答出第一問)。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於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第二個層面:具體分析文本,回答「為什麼」),「咽」、「冷」二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襯寫出了作者本身禪寂的心境(第三個層面,詩眼在表現景物特點,表達詩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角度二:從捕捉意象角度——
什麼是意象?清人吳喬說:「詩意大抵出側面。」(《圍爐詩話》)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
有兩類詩:一類以意象單純、內涵豐富取勝;另一類意象繁富,結構復雜,乍看炫眼,而細加咀嚼,又不難把握其內在、清晰的情感脈絡。
示例一:
鷓鴣天 晏幾道(2004年廣西、海南等省高考題)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怎奈歸期未可期。
問: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步驟一:解釋「杜鵑」這一傳統意象的寓意以及它與主題的關系。步驟二:解釋句意,在把握全詩主旨的前提下來理解句意。步驟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注意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的愁緒」是不行的,應具體答出 「怎麼樣」的感情或感慨。三個問題按順序答題。
答案:「杜鵑」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它那「不如歸去」的啼叫表達了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詩人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來表達遊子思鄉這一主題。最後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示例二: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問:後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心境?
解答分析:詩人表達豐富復雜的感情,寫作上或觸景傷情(煙雨、殘月、江水、片雲),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這一類題型的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意象的寓意並把握意象與作者主旨、情感的關系為突破口,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答題時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一定要答具體「哪些」、「怎樣的」、「什麼樣的」。
答案:後兩句描繪的意象有:春潮、雨、野渡、舟自橫;這些意角的組合創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角度三:從表達方式的角度——
詩詞中主要運用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襯托、渲染、動靜、點面結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
示例: 江城子 蘇 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鷓鴣天 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卧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問:兩首詞都是悼念亡妻。請比較分析蘇詞和賀詞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④ 詩歌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鑒賞並舉例說明。300字左右

詩歌的鑒賞無非是兩個大方面:內容與形式。

角度一:從語言角度——古典詩歌語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練性(言少意豐)、跳躍性(節奏感及想像聯想)以及語言的整體風格,常常成為高考的命題置疑點。任選角度可以從煉字的角度來把握關鍵字詞表情達意的作用,體會詩人所煉之「意」。鑒賞詩歌時特別要關注作謂語的動詞、形容詞和作修飾語的數詞、疊詞、表顏色的詞和包孕性強的虛詞。

角度二:從捕捉意象角度——什麼是意象?清人吳喬說:「詩意大抵出側面。」(《圍爐詩話》)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
有兩類詩:一類以意象單純、內涵豐富取勝;另一類意象繁富,結構復雜,乍看炫眼,而細加咀嚼,又不難把握其內在、清晰的情感脈絡

角度三: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詩詞中主要運用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襯托、渲染、動靜、點面結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

角度四:從修辭角度——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設問、反問、用典、互文、反復、起興等。

角度五: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詩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聯想、想像、比興、虛實相生、托物言志、襯托、渲染、象徵、白描、抑揚、照應等。

角度六:從詩歌結構、篇章的角度——詩歌常用的結構方式有:並列結構、層遞結構、對比結構、回環結構、開闔聚散結構等。篇章特點有:起承轉合、卒章顯志、以景結情、鋪墊、呼應等。

http://blog.xhe.sh.cn/blogweb/more/detail.asp?id=1758 詳細解釋參看該網頁

⑤ 詩歌鑒賞的角度有那些,如何鑒賞

包括作品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
<高考時,我就是這樣做的.>
1、(2005年全國卷一)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①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②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明確:
①題是對詩歌語言表達技巧的考查,對詩歌中的修辭手法是否瞭然於胸,是答題的關鍵。這首詩的三、四句運用的是對偶,然後結合詩歌,具體說明,誰與誰對仗,即「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②題是對文學作品思想內容的評價,即對詩歌中的意境的分析。具體說來,就是要求考生,分析詩歌用什麼景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同時,也隱性地考查了對詩歌中的詞語的理解,例如尾聯的「自」和「空」。這兩個字的作用跟「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樣的,春色大好,但無人欣賞,其實用樂景寫的是哀情。如果分析到這些,考生就不難做答了:這首詩寫了「春行」時的所見所聞,一句一景,草、水、樹、花、山、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尾聯「花自落」、「鳥空啼」中的「自」「空」字,顯出山中的寧靜,從中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參考答案:
①用對偶的修辭手法,「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②這首詩寫了「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者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⑥ 從哪些角度鑒賞詩歌的形式

角度一:從語言角度—— 古典詩歌語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練性(言少意豐)、跳躍性(節奏感及想像聯想)以及語言的整體風格,常常成為高考的命題置疑點。任選角度可以從煉字的角度來把握關鍵字詞表情達意的作用,體會詩人所煉之「意」。鑒賞詩歌時特別要關注作謂語的動詞、形容詞和作修飾語的數詞、疊詞、表顏色的詞和包孕性強的虛詞。 示例: 過香積寺 王維(2003年高考全國卷試題第17題)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註: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答案及答題思路:詩眼分別是「咽」和「冷」(第一個層面:明確答出第一問)。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於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第二個層面:具體分析文本,回答「為什麼」),「咽」、「冷」二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襯寫出了作者本身禪寂的心境(第三個層面,詩眼在表現景物特點,表達詩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角度二:從捕捉意象角度—— 什麼是意象?清人吳喬說:「詩意大抵出側面。」(《圍爐詩話》)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 有兩類詩:一類以意象單純、內涵豐富取勝;另一類意象繁富,結構復雜,乍看炫眼,而細加咀嚼,又不難把握其內在、清晰的情感脈絡。 示例一:鷓鴣天 晏幾道(2004年廣西、海南等省高考題)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怎奈歸期未可期。 答案:「杜鵑」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它那「不如歸去」的啼叫表達了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詩人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來表達遊子思鄉這一主題。最後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示例二: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解答分析:詩人表達豐富復雜的感情,寫作上或觸景傷情(煙雨、殘月、江水、片雲),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這一類題型的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意象的寓意並把握意象與作者主旨、情感的關系為突破口,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答題時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一定要答具體「哪些」、「怎樣的」、「什麼樣的」。 答案:後兩句描繪的意象有:春潮、雨、野渡、舟自橫;這些意角的組合創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角度三:從表達方式的角度—— 詩詞中主要運用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襯托、渲染、動靜、點面結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 示例: 江城子 蘇 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鷓鴣天 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卧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古詩鑒賞應該從哪幾個方面賞析

1、從濃厚的表達情感的詞、句或表達感情的事物入手。

敘事或抒情、議論帶有詩人極濃厚、強烈的感情成分、感情色彩。所以,品味詩歌中具有濃厚情感的詞句或強烈感情色彩的事物,是我們迅速地把握詩歌中形象和題旨的重要途徑。

2、從「帶有詩人主觀色彩的景物」入手。

詩人們善於通過寫景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感情,因而,使詩中的景物明顯地帶有詩人的主觀感情色彩,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和獨特的思想,從而形成情與景的和諧統一,也就有了古人追求的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藝術境界和表現方式。

3、從「詩眼」入手。

古人寫詩講究煉字、煉句,有「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有「語不驚人死不休」;有被稱為「紅杏尚書」宋祁的詩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就靜中顯動,使杏花怒放,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的大自然活力躍然紙上。

4、從「意象」入手。

「意象」一詞最早見於劉勰的《文心雕龍》。它包括抽象的主觀的「意」與具體的客觀的「象」兩個方面。它是「意」(詩人主觀的審美思想與審美情感)與「象」(作為審美客體的現實生活的景物、事象和場景)在文學的第一要素——語言中和諧交融和辨證的統一。

5、從抒情方式和表現手法兩個方面入手。

在詩歌鑒賞中,抓住抒情方式和表現手法,我們可以探求詩人運用抒情方式和表現手法的真實意圖,把握詩歌的內涵及詩人內心感情。

(7)詩歌角度賞析擴展閱讀:

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

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

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

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

「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

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⑧ 詩歌賞析角度

所以叫兩聲表示送別。在這即將分離的時刻,別情依依,鳴聲悠悠擬人手法、藤蔓輕盈招展,彷彿是伸出無數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襟,欲別頻啼四五聲。

⑨ 詩歌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鑒賞300.字以上,並舉例說明

從哪些角度鑒賞詩歌的形式
詩歌的鑒賞無非是兩個大方面:內容與形式。近幾年高考詩歌的鑒賞在設題上,往往要求從一個角度來鑒賞詩歌。那麼可以從哪些角度來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即詩歌的形式)呢?
角度一:從語言角度——
古典詩歌語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練性(言少意豐)、跳躍性(節奏感及想像聯想)以及語言的整體風格,常常成為高考的命題置疑點。任選角度可以從煉字的角度來把握關鍵字詞表情達意的作用,體會詩人所煉之「意」。鑒賞詩歌時特別要關注作謂語的動詞、形容詞和作修飾語的數詞、疊詞、表顏色的詞和包孕性強的虛詞。
示例: 過香積寺 王維(2003年高考全國卷試題第17題)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註: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問: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案及答題思路:詩眼分別是「咽」和「冷」(第一個層面:明確答出第一問)。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於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第二個層面:具體分析文本,回答「為什麼」),「咽」、「冷」二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襯寫出了作者本身禪寂的心境(第三個層面,詩眼在表現景物特點,表達詩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角度二:從捕捉意象角度——
什麼是意象?清人吳喬說:「詩意大抵出側面。」(《圍爐詩話》)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
有兩類詩:一類以意象單純、內涵豐富取勝;另一類意象繁富,結構復雜,乍看炫眼,而細加咀嚼,又不難把握其內在、清晰的情感脈絡。
示例一: 鷓鴣天 晏幾道(2004年廣西、海南等省高考題)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 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問: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步驟一:解釋「杜鵑」這一傳統意象的寓意以及它與主題的關系。步驟二:解釋句意,在把握全詩主旨的前提下來理解句意。步驟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注意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的愁緒」是不行的,應具體答出 「怎麼樣」的感情或感慨。三個問題按順序答題。
答案:「杜鵑」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它那「不如歸去」的啼叫表達了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詩人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來表達遊子思鄉這一主題。最後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示例二: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問:後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心境?
解答分析:詩人表達豐富復雜的感情,寫作上或觸景傷情(煙雨、殘月、江水、片雲),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這一類題型的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意象的寓意並把握意象與作者主旨、情感的關系為突破口,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答題時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一定要答具體「哪些」、「怎樣的」、「什麼樣的」。
答案:後兩句描繪的意象有:春潮、雨、野渡、舟自橫;這些意角的組合創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角度三:從表達方式的角度——
詩詞中主要運用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襯托、渲染、動靜、點面結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
示例: 江城子 蘇 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鷓鴣天 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卧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問:兩首詞都是悼念亡妻。請比較分析蘇詞和賀詞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解答分析:首先要掌握並能區辨兩種不同的抒情方式。步驟一:准確指出蘇詞、賀詞各用了何種抒情方式;步驟二:結合詩句分別闡釋蘇詞和賀詞怎麼樣用這種表達方式;步驟三:表述不同的抒情方式如何有效傳達出詩人的感情。語言盡量簡明。
答案:蘇詞直抒胸臆,滿紙哀情與淚水;賀詞融情於景於事,悲情委婉深沉。蘇詞起句為全篇定下傷悼的感情基調。因為「無處話凄涼」,所以「淚千行」和「年年腸斷」,把對亡妻的思念和傷感表達得直白酣暢。賀詞 「梧桐半死」、「鴛鴦失伴」比喻自己形單影只,用寫景「原上草,露初晞」比喻夫人新歿帶來的孤苦悲情,筆法委婉,悲情凄惻。
附詩歌常用表達方式:
1、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例:"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2、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描寫角度有:(1)動、靜(2)點、面(3)遠、近、高、低 (4)聽覺、視覺、嗅覺等
描寫方式有兩類:正面和側面描寫——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3、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4、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抒情方式有兩類:(1)直抒胸臆——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2)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

角度四:從修辭角度——
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設問、反問、用典、互文、反復、起興等。
示例: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花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問:上闕前四句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的是什麼內容?寫這些內容對於表達中心思想有什麼作用?
解答分析:首先要掌握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並能准確區辨。根據題干提示,前四句用了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答題時忌只答出概念,應要結合文本作具體分析並答出它們對於表達主旨起到「怎麼樣」的作用。注意結合作者的背景,知人論世地分析,對詩歌的把握會更全面。
答案:前四句的修辭手法有:誇張和比喻。前兩句寫建國前後四十年,擁地縱橫三千里;後兩句用誇張極寫閣樓之高、用比喻形容宮廷之繁華,足見國力殷實,財物豐饒。這樣寫與最後「倉皇辭廟」的亡國破家形成強烈的反差,更有力表達了作者的亡國之恨。
附:詩歌中常見修辭格及表達作用
1、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作用:突出事物特徵,描繪事物更生動、形象、鮮明,增強感染力和表現力。
2、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作用: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
3、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作用:使語言簡練、含蓄,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作用: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特徵,並能引起豐富的聯想,便於抒發強烈的感情。
5、雙關:利用語音或語義的條件,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方式,雙關可分為二類: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作用: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生動活潑,含蓄曲折地表達微妙的神態和情思。
6、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從形式看,語言簡練,音節整齊勻稱,節奏鮮明,有結構美和音樂美。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7、對比:兩種互相對立的事物並舉出來,相對比較。作用:使事物特徵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
8、設問:即無疑而問,自問自答。作用:開篇設問,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9、反問:即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是無疑而問,問而不答。作用: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10、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作用:用典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11、互文:指上下句互相隱含詞語,兩相映襯,文義呼應。作用:突出強調,綜合前後文,溝通語脈,化長句為短語。
12、通感:又稱移覺。是人的各種感覺器官作用的溝通和轉移,即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的感應與溝通。作用:通過人們慣常的生活經驗來體驗詩中意境,能收到平中見奇的藝術效果。

角度五:從表現手法的角度——
詩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聯想、想像、比興、虛實相生、托物言志、襯托、渲染、象徵、白描、抑揚、照應等。
示例一:卜運算元·.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註:陸游早年因愛國議論觸犯秦檜被黜,後來又因「力說張浚用兵」免職。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問:這兩首詠梅在藝術手法上的共同點是什麼?同詠梅花,表現的主旨有何不同?
解答分析:首先要掌握詠物詩常用的托物言志和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找出兩首詞藝術手法上的共性。然後分析詩人所言之志有何不同,分析時應知人論世,把握才更全面、准確。提醒一句:不能忽略註解和小序。
答案:在表現手法上都是托物言志,托梅寄意,藉以自我寫照。寫梅不雕鏤梅花形貌,而著重攝取其神韻,化實為虛,虛實相生,情寄於物,物我相融。同詠梅花,表現了不同的美學觀和思想境界,陸詞刻劃的是任群芳妒恨的寂寞之花, 表現了壯志未酬古代詩人的氣質;毛詞描繪的是迎冰雪而報春的爛漫山花,抒發革命領袖的氣概和豪情。
示例二: 山中 王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復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問:比較賞析「山山黃葉飛」和「山青花欲燃」兩句在表達情感上藝術手法的異同。
解答分析:答題思路要清楚,先答相同點,再分別答不同點。掌握融情於景的抒情方式,區辨正襯和反襯的描寫方式對於表達情感的作用。
答案:兩句詞都將思歸之情融入景物描寫當中。不同點是,「山山黃葉飛」借黃葉「葉落歸根」這一特徵性意象來襯托自己深秋思歸念歸的愁緒,哀景寫哀情;「山青花欲燃」卻是描寫美好的春景來反襯傷感的懷鄉之情,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

角度六:從詩歌結構、篇章的角度——
詩歌常用的結構方式有:並列結構、層遞結構、對比結構、回環結構、開闔聚散結構等。篇章特點有:起承轉合、卒章顯志、以景結情、鋪墊、呼應等。
示例一:虞美人·聽雨 蔣捷(2003年高考上海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問:試從一個角度切入,對這首詞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
解答分析:分三個層面答題:先明確答題角度;再依據文本做具體分析如何體現這一角度的特徵;這種手法在表現主旨和情感上的作用。
答案:這首詞結構上的特點是並列結構。全詞以「聽雨」為中心線索貫穿全篇,依次並列寫了溫軟香艷的歌樓聽雨、凄風苦雨的客舟聽雨、孤獨枯寂的僧廬聽雨三種不同色彩和氣氛的場景,這種運用時空跨度的並列結構,顯得線索清晰,不枝不蔓,三幅圖卷展示了少年風流、壯年飄零、老年孤冷的人生長卷。
示例二: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問:請賞析這首詩結構上的特點。
答案:這首詩用的是回環結構。題作是「獨酌」,卻偏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全詩就在「我」、「月」、「影」三者交互回環的描寫中,波瀾迭起,生機盎然,有力地展示了詩人不以孤獨為苦的曠達情懷。

希望對你有用,找的好辛苦——--

⑩ 詩歌中鑒賞的角度有哪些

,視角:遠景靜景,仰視俯視,點面結合,特寫2,多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專覺3,色彩的鮮明對照:屬4,動靜結合,以動襯靜5,虛寫與實寫,以虛襯實,虛實相生6,景物與情感的關系:借景抒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渲染某種氛圍,表達某種情感;一切景語皆情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