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問題名言
A. 鼓勵勇於提問的名言
鼓勵勇於提問的名言如下:
1、蘇格拉底曾說過:「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
2、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
3、 牛頓:見到蘋果落地,偏要問個究竟,最終創立了「萬有引力」說,支配了人類思想。
4、培根:讀書使人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辨是非,做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5、佚 名: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指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出自《論語·公冶長》第五篇: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謙虛好學。
7、陶行知: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8、海森堡: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
9、笛卡兒: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
10、烏申斯基: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
(1)要問問題名言擴展閱讀:
關於敢於提問的名句:
1、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在學生積極主動提問題時,無論提得正確與否,問題質量的高低,都要認真做答,並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真誠的表揚,讓他們有成就感,讓他們覺得質疑問難是學生應有的權利,是光榮的,從而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
2、中國學生回到家裡,家長都問: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新知識?據說猶太學生回到家裡,家長卻問:你今天問了什麼問題?前者的落腳點是學知識,後者的側重點是提問題。如此不同。
3、人對自己應該常這樣提問題:每天能不能再多干一件事?每小時能不能再抓緊點?每個事能不能幹得再好一點?能不能創造別人意想不到的成績?
4、人生有時候是一個提問題的過程而非找答案的過程,要選擇人生的樂趣還是人生的結果,由你自己決定。
5、要進步,就要不斷地給自己提問題。
6、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
B. 關於提問的名人名言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禮記·學記》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專—《尚書·仲虺之誥屬》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鄭燮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論衡·實知篇》
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佚 名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劉開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 陶行知
C. 看問題要深入的名言
「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2. 事物的現象是外在的表現形式,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歪曲的.」 1、在細節和小事上不疏忽,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不做壞事,失意時不自暴自棄,自強不息,這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
2、對於事業失敗,無法重振的人,我們不可嘲笑他,應當理解他當初也產抱有遠大的理想,對於那些事業成功,春風得意的人,我們不可盲目崇拜,要注意看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3、小人在沒有得志的時候,總是追隨在別人後面像一條尾巴一樣,一旦得志,就擺起架子,傲慢無禮。
4、善於克制自己感情,遇事不動聲色的人,可以擔當大事。
5、輕易給別人東西的人,必定隨便向別人索取,輕易相信別人的人,也必定容易懷疑別人。
6、容易動搖而難以堅定,容易迷惑而難以清醒,這是一般世人的心態。
7、就大概情形而言,和平安寧的日子過久了,人們主會養成偷且苟安的習慣。
8、請把世態人情仔細看看,大多數的人,哪一個不是根據對方的得勢還是失勢而奔走得退?
9、真正在廉潔的人,他不求別人知道他的廉潔,只有貪婪的人,才想撈取說法的名聲,真正有本領的人,從不玩弄花樣,賣弄技巧,只有那些拙笨的人,才玩弄花樣來掩飾本領的不足。
10、貪求錢財的人,他們在道義的范圍之外活動,他們的行為大家都能看得見,禍害明顯,並不深切,貪圖名譽的人,他們潛入仁義道德的范圍之內,用道德掩蓋個人自私的行為,從表面上看禍害並不明顯,但因他們的動機隱藏很深,使人難以防範。
11、能成就事情的人,不會把事情看得很容易,能預見事情發展趨勢的人,也不會節外生枝地多事。
12、自己尊重自己的人,另人才尊重他,自己輕視自己的人,別人也會輕視他。
13、有心逃避毀謗的人反而招來毀謗,無意出免掉 人卻反而得到了好名聲。
14、在權力爭奪中,成功的一方往往成為地位尊貴的帝王,而失敗的一方則成了被人唾罵的強盜。
D. 提問題的名人名言
20、要疑問,而不是質疑,「真正的歌者能唱出人們心中的沉默」。——柴靜
21、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孔子
22、懷疑為知識之鑰匙——(英國)
23、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朱熹
24、一個聰明人,永遠會發問。——印度
25、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蘇霍姆林斯基
26、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鮑波爾
27、一個人如果從肯定開始,必以疑問告終;如果他准備從疑問開始,則會以肯定結束——(英國)
28、一個聰明人,永遠會發問——(印度)
29、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海森堡)
30、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陶行知
31、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32、一無所知的人不會懷疑任何事物。——英國
33、不問的人永遠和愚昧在一起。——東非
34、要解決問題,還須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工作和研究工作,這就是分析的過程。提出問題即矛盾的所在。
35、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陸九淵(宋)
36、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蘇格拉底
37、懷疑為知識之鑰匙。——英國
38、懷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毀,也能替明日的信仰開路——(羅曼·羅蘭)
39、不懷疑不能見真理。——李四光
40、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佚名
E. 善於問問題的成語和名言
你好,樂意為你解答此題:
成語:不恥下問
不矜不伐、謙虛謹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學
希望能幫助你!!
F. 解決問題的名言
1、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鮑波爾
2、常常問題是提出了,但還不能解版決,就權是因為還沒有暴露事物的內部聯系。——毛澤東
3、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陶行知
4、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裡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裡就有問題。——毛澤東
5、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巴爾扎克
6、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說,如果是重要的帶指導性質的,總得要提出一個什麼問題,接著加以分析,然後綜合起來,指明問題的性質,給以解決的辦法。——毛澤東
7、懷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毀,也能替明日的信仰開路。——羅曼·羅蘭
8、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朱熹
9、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海森堡
10、為了正確地認識真理,我們首先必須懷疑它並同它並同它辯論。——諾瓦利斯
11、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不過是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愛因斯坦
12、要解決問題,還須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工作和研究工作,這就是分析的過程。提出問題即矛盾的所在。——毛澤東
G. 與"問"有關的名言
敏而學,不恥問。——《論語》
H. 有關問的名言警句
有關問的名言警句:
1、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於提問。 ——普列漢諾夫
2、讀書好問專,一問不得,屬不妨再問。 ——鄭燮
3、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佚 名
4、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劉開
5、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 陶行知
6、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8、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9、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論衡·實知篇》
10、把學問過於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 根
I. 關於多問問題的名人名言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禮記·學記》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仲虺之誥》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去
J. 表達「善於提問」的名言有哪些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仲虺之誥》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3.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鄭燮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5.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論衡·實知篇》
6.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禮記·學記》
7.「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 ——蘇格拉底
8.「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9.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 陶行知
10.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海森堡
11.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