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虞美人聽雨名句

虞美人聽雨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1-10 12:02:55

❶ 虞美人 聽雨 中「聽雨」的作用

聽雨,這在生活中是極平常的事。本詞通過聽雨這件事,概括寫出作者少年、壯年和晚年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感受,生動地表現了因為年齡不同,聽到雨聲時心情也不同。

上片前兩句寫「少年聽雨」,少年不諳世事,只知嬉笑玩樂,「歌樓上」不但說明了聽雨的地方,而且說明聽見雨聲無動於衷,依舊輕歌曼舞。「紅燭昏羅帳」句中的「昏」不僅寫燈光昏暗,而且表現出作者盡情歡笑之後,無憂無慮,昏昏沉沉,在雨聲中睡去。後兩句寫 「壯年聽雨」,地點在「客舟中」此時經過顛沛流離,歷盡人世艱辛,易於觸景傷懷。「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兩句說,寬闊的江面上濃雲密布,雲頭壓得很低,失群的孤雁在西風中發出凄厲的哀鳴。作者用這樣一幅十分逼真的「雨天江上風景圖」,烘托出他在旅途中聽著雨聲時十分沉重的郁悶心情。

下片寫 「而今聽雨」。作者到了晚年,寄居僧房,過著避世的生活。此時作者經受了亡國的痛楚,兩鬢的頭發也已經斑白,感情也變得麻木,所以遇到「悲歡離合」的事情幾乎無動於衷,「總無情」便是這種精神狀態的寫照。此時聽到雨聲,就任憑它「點滴到天明」,不再象「壯年聽雨」時那樣多愁善感了。

不過,如果再看一看蔣捷晚年的思想和精神狀態,不妨進一步揣摩一下作者在這首詞中流露出的一種精神苦悶。蔣捷是一個具有高尚民族氣節的知識分子,宋滅亡後,便隱居山林。元成宗大德年間,有人推薦他出來做官,他堅決拒絕了。可以想見,像這樣一個具有滿腔愛國熱忱的人,在他的詞中盡管沒有著力描寫社會現實中的重大矛盾,但是,國破家亡的苦悶與痛苦,仍然會不知不覺、若隱若現地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本詞結尾兩句說,「一任」雨點擊著門前的石階,直到天明,好像真的什麼也不想了。實際上,「點滴到天明」說明通夜都聽見了雨聲,作者的滿懷愁緒,可以想見,他精神上的苦惱,也就曲折含蓄地表現出來。

❷ 虞美人 聽雨的人生感悟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此詞為南宋詞人蔣捷所作,為作者自己一生的寫照。從少年、再到壯年、最後到晚年,以聽雨為線索,作者用寥寥幾筆,寫出了對人生、歲月不尋常的觀感。

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進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凄然。這首詞作者自己漫長而曲折的經歷中,以三幅象徵性的畫面,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這是一首小令,卻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漓,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亡國愁情。「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展現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少年的心,總是放盪不羈的,年少的時候,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經歷人生的風雨,心中有著豪情與壯志,就算憂愁,也只顯得淡雅與悠然,也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在悠閑與得意中,會為了春花與秋月而不由發出感嘆: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急雲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群孤飛的大雁。恰是作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現的。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過只展示了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卻都已包孕其中了。「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描寫的是一幅顯示他的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餘字中,一覽無余。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自己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出詞人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戛然而止。蔣捷的這首詞,內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鬢發星星。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一任」兩個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雖「一任點滴到天明」,卻也同時難掩聽雨人心中的不平靜。身在僧廬,也無法真正與世隔絕,也不能真正忘懷人生。「點滴到天明」亦無眠到天明,無靜到天明也。層次清楚,脈絡分明,是這首詞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慨嘆目前的境況。按時間順序,歌樓中少年寫到客舟中壯年,再寫到「鬢也星星」的老年,以「聽雨」為線索,一以貫之。

❸ 《虞美人 聽雨》的賞析

《虞美人·聽雨》
作者: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進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凄然。
這首詞作者自己漫長而曲折的經歷中,以三幅象徵性的畫面,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這是一首小令,卻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漓,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亡國愁情。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展現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少年的心,總是放盪不羈的,年少的時候,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經歷人生的風雨,心中有著豪情與壯志,就算憂愁,也只顯得淡雅與悠然,也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在悠閑與得意中,會為了春花與秋月而不由發出感嘆: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急雲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群孤飛的大雁。恰是作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現的。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過只展示了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卻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描寫的是一幅顯示他的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餘字中,一覽無余。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自己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出詞人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嘎然而止。
蔣捷的這首詞,內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鬢發星星。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一任」兩個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雖「一任點滴到天明」,卻也同時難掩聽雨人心中的不平靜。身在僧廬,也無法真正與世隔絕,也不能真正忘懷人生。「點滴到天明」亦無眠到天明,無靜到天明也。 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層次清楚,脈絡分明,是這首詞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慨嘆目前的境況。按時間順序,歌樓中年寫到客舟中壯年,再寫到「鬢也星星」的老年,以「聽雨」為線索,一以貫之。

❹ 虞美人 聽雨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關於詞牌的來歷.主要有下面6種情況:

1.來自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這些有的來自民間,有的來自宮廷。詞剛興起時.曲調大多來自民間。唐、宋兩代,民間譜制的相當多,有些曲調為文人所愛好,因而據以填制新詞,後來就得到了廣泛流傳,例如唐代的《竹枝》和《楊柳枝》,原來就是長江中上游一帶的民間歌曲,後來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從中汲取了營養,據以譜寫了不少的新詞。

2.摘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早一首詞的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因為白居易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又叫《憶江南》。《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由於蘇軾的一首《念奴嬌》的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的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3.取自原詞的題目。有些詞牌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大浪淘沙,《更漏子》詠的是夜間景況.《拋球樂》詠的是拋球,《踏歌詞》詠的是舞蹈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在詞牌下面或後面註明詞題。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里的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4.取自樂府。漢武帝時.曾委派擅長音樂的李延年為「協律都尉」.把製作樂曲規定為樂府的任務之一。此後,唐、宋兩代也都設有類似的音樂機構,專門整理古樂和創制新曲。這些新曲後來有不少都成了詞牌。例如《並蒂芙蓉》《黃河清》《壽星明》《舜韶新》等就是由此而來。

5.來自外域或邊地。漢唐兩代,西域和邊地的音樂不斷傳入內地,那些地方的某些曲調也隨之到處流行,有的就被採用為詞調。來自外域的、最著名的如《菩薩蠻》,據唐代以至明代一些文人的考證.盡管說法有所不同,但都肯定這個詞牌來自西域。又如唐代最有名的《霓裳羽衣曲》,也是吸收了從西北傳入的印度《婆羅門》經過加工改制而成的。來自邊地的曲調,如《涼州》《六州歌頭》《八聲甘州》等。涼州、甘州都是唐代邊地的州名,這些地區,的曲調傳入內地,後來也被采為詞牌的名稱。

6.詩人自度或自製。唐宋兩代,不少詞人通曉音律樂理,能自己創制詞調。例如宋代詞人柳永、周邦彥、姜夔等人,既是詞人,又是音樂家,他們的詞集中就有不少自製新調。詞人自製的詞調(詞牌),叫做「自度曲」或「自製曲」,在這種情況下,詞人往往在詞牌下面加註「自度曲」字樣,或加小序。如姜夔的詞集《白石道人歌曲》卷四中的《揚州慢》《長亭怨慢》《淡黃柳》《石湖仙》等十七調,都自注為「自製曲」,而且都分別註明宮調.旁邊填有「工尺譜」——是惟一完整的宋代樂譜。

元曲就是曲子,分散曲和戲曲兩種。散曲又分套曲與小令兩種。

元曲與宋詞不同,很多元曲可以根據需要加襯詞,甚至加句子。所以沒有譜子時拿著不同作者的同一名稱的小令便會發現字數參差不齊,句子多少不一。不過有些襯字是極明顯的,如王實甫的《[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棉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這里前面的小令《十二月》共六句,依譜通常都是四字句。而王實甫在每個四字句上全加了三個襯字,讀起來比單純的四字句活多了,何況唱的時候?周德清的《中原音韻》評此曲「對偶、音律、平仄、語句皆妙。」後面的《堯民歌》共七句,合在一起寫的叫《帶過曲》,當然何種可帶何種不可帶以及誰與誰帶,自有嚴格的規定。

下面是我前次用過的兩個曲譜(另一個《小桃紅》沒譜,是依前人畫的「葫蘆」。)《喜春來》和《乾荷葉》:

【喜春來】小令兼用。又名[喜春風]、[陽春曲]、[喜春兒]。亦入[正宮]。

◎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平去上(平),◎仄仄平平。
△ △

元好問的《春宴》被認為是這首小令的正格,其曲詞如下:

梅殘玉靨香猶在,柳破金梢眼未開。東風和氣滿樓台。桃杏折,宜唱《喜春來》。

這首小令按律應通首押韻,但我填這首小令時找不到第四句一定要押上聲韻的字,又為了不損全首的意氣,故用了一個「鼓」字。「鼓」字現代音與通首的曲韻讀起來差不多,但嚴格說算出律了——它不在這個韻部里。特此說明一下,免得變成「教輸先生」。

【干荷葉】小令用。又名[翠盤秋]。亦入[中呂]、[雙調]。此調[南呂]專作小令用,[中呂]、[雙調]只作聯套用。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去。
▲ △ △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
△ △ △ △

這是一首來自民間小調的小令散曲曲牌,元時宋詞漸漸凋零,伶人無曲可唱,所以向民間小調尋求突破。於是詞作者為之填詞,曲作者精細加工,遂成了「元曲」這枝咱古代文化藝術史上的奇葩。民間小調這個方向的突破,也可以說是「元曲」成其為「元曲」的一個根基式的過程。所以前人講的「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話,實在太有道理了。

舉一首元人劉秉忠的《乾荷葉》以為範例:

乾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盪。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雨,寂寞在鞦韆上。

http://club.dayoo.com/read.dy?b=manuscript&t=588039&i=588039&p=1

據今人李昌集考證,今存元曲曲牌來源有三:

1、唐宋大麴、宋詞、諸宮調。其中直接源於唐曲者有5;直接源於唐宋詞者有32,而此類多為唐之教坊曲,後沿為唐宋詞牌;源於宋詞者25,其中格律與詞同或近似者十餘只,余者或為宋詞孤調,或與詞之格律大異,由此亦可見曲子非源於詞;源於諸宮調者26;與上諸文體皆淵源者25。

2、源於宋雜劇(此雜劇非元雜劇,乃雜技、相撲、小歌舞等雜藝之總謂。而元「雜劇」乃是對元朝興起之戲劇專指。)教坊舞曲、宋雜曲、金院本。

3、北曲本生曲牌。此類曲牌約有60%,中有北胡俚曲若《阿納忽》《六國朝》等,有北民俗曲若《山坡羊》《窮河西》等。另有源自軍樂、酒麴、佛曲等。

自此觀之,唐曲一分而三,一入宋詞,一入教坊若宋大麴、宋雜劇、諸宮諸、金院本,一入民間若《敦煌詞》等文風者,暗流於閭巷,綿延不衰,由宋而入金元。至元,一種雜唐宋大麴、宋詞、宋雜劇、金院本、諸宮調、北胡俚曲、北民俗曲為一體之「俗樂」——元曲,橫空出世。

詞都有詞牌。例如滿江紅,西江月等等。所謂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清代萬樹的《詞規》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個,實際上詞牌比這個數字還要多。
詞牌的來歷,大約有下面三種:
一、本來是樂曲名稱。詞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薩蠻,相傳是唐代宣宗時,女蠻國進貢,她們高髻金冠,一身瓔珞(;身上佩帶的珠寶),形如菩薩,於是,時人有作菩薩蠻一曲詠之的,以後就成為詞牌。西江月、沁園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詞中幾個字做詞牌的。如憶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憶江南」而來。而念奴嬌亦名大江東去,即因蘇東坡的「大江東去」句而來。
三、原來是詞的題目。如漁歌子是詠漁家生活的,浪淘沙是詠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詠夜的。凡是詞牌下註明「本意」的,那詞牌也就是題目了。
大多數詞牌不是詞的本意,而只是一種詞譜的代號,詞題和詞牌不發生關系。一般人填詞要另立題目或在下面注引小字以言其所詠之志。

http://www.jle.com.cn/school/acer/jfyh/gycp/cpgl/cpgs.htm

❺ 《虞美人 聽雨》詩詞賞析

1.年少「歌樓聽雨」,「不識愁滋味」;中年「客舟聽雨」,悲歡離合覺有情;暮年「僧廬聽雨」,悲歡離合總無情。
2.「悲歡離合總無情」,既對一生情感、生活進行了總括,也包含著歷盡波折起落而對生命的執著。此句佔了全篇一半的篇幅,暮年的腳步總是緩慢,落筆時的節奏也就格外悠長。這一句已是人生最後的切片:僧廬。鬢發斑白的遊子,走遍天涯之後來到佛前,求個安歇處。這時的雨聲,才是真正的入耳動心,點點滴滴的雨聲,和多年來歷劫紅塵的往事與心情雜糅在一起,怎能不斷腸蝕骨、教人徹夜難眠?寫到這里,字里行間的稜角與光芒都化為淡漠平和。那隻是一個終夜聽雨的旅人,雖然難以了解他經歷了怎樣的滄桑歲月,跋涉了怎樣的破碎山河,卻多少透露出:即使在佛前,他的心遠未獲得生命收梢處應有的寧靜。枯槁身軀內這一點溫熱的躍動,應和著僧廬外絲縷飄零的雨聲。

❻ 虞美人聽雨揭示的人生寓意

蔣捷的這首詞,內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版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權雨,寫到寄居僧廬、鬢發星星。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一任」兩個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雖「一任點滴到天明」,卻也同時難掩聽雨人心中的不平靜。身在僧廬,也無法真正與世隔絕,也不能真正忘懷人生。「點滴到天明」亦無眠到天明,無靜到天明也。

❼ 求虞美人·聽雨詩詞

虞美人·聽雨
宋代: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