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對聯300字

賞析對聯300字

發布時間: 2021-01-10 06:14:04

1. 二副行業對聯的賞析300字

溶五千年華夏清風萬縷頌長安
攬八百里秦川明月一輪映歷
首先,上下聯的字數不對稱,上聯專十三字屬而下聯十二字。其次,對聯講究仄起平收,顯然長安的安為陰平(平),映歷的歷為去聲(仄)。上聯的長安有兩重意思,一為地名長安,二為長治久安的意思。再次,橫批是指掛貼於一副對聯上頭的橫幅(橫披、橫額),一般僅用於少數有此必要的楹聯。所謂「橫」,指的是橫寫的書寫方式;「批」,含有揭示、評論之意,指的是對整副對聯的主題內容起補充、概括、提高作用。而橫批:五洲同春既沒有表達出此對聯的含義,也沒有點出此對聯的內容,可以說是毫不相關的。
愚下認為,將此聯改為
橫批:博古同今
上聯:瞰八百里秦川明月一輪攬博物
下聯:溶五千年華夏清風萬縷頌長安

2. 我喜歡對聯300字作文

對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巧對對聯》這本書讓我在100多條妙趣橫生的對聯故事中領略到了中國文字的奧妙。說幾個我特別喜歡的對聯吧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個上聯讓紀曉嵐對:二碟豆。紀曉嵐信口答道:一甌油。沒想到乾隆改口說:我說的是二蝶斗。紀曉嵐哈對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巧對對聯》這本書讓我在100多條妙趣橫生的對聯故事中領略到了中國文字的奧妙。

說幾個我特別喜歡的對聯吧——

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個上聯讓紀曉嵐對:「二碟豆。」紀曉嵐信口答道:「一甌油。」沒想到乾隆改口說:「我說的是二蝶斗。」紀曉嵐哈哈大笑,也改了口:「我說的是一鷗游呀!」這叫諧音聯。

有一戶人家門上貼了一副對子:「家有萬金不富,膝下五子無兒」。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家老兩口有十個女兒,女兒俗稱「千金」,十個「千金」就是「萬金」;女婿在民間又被叫做「半子」,十個女婿正好就是「五子」。這叫謎語聯。

有一副對子很有氣魄,「懸將小日月,照徹大乾坤」。這說的是什麼呢?這竟然是掛在一家眼鏡店門口的對聯。

對聯一般上下字數一樣多,可有一副卻不對稱。壞蛋袁世凱死的時候,舉國歡慶。有一個人寫了一副妙聯:「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有人提醒他:「上聯袁世凱是三個字,下聯中國人民是四個字,對不齊呀!」他解釋道:「這就對了,袁世凱是對不起中國人民啊!」

我最喜歡的一幅對聯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不僅形式美,而且有哲理

對聯真有趣,希望我也能對出這么好的對子。

3. 關於對聯的知識300字

對聯是我國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民族文化形式,在人民群眾遇到婚喪喜慶、節假、壽辰等重要事件或時刻,都喜歡用它來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這種對聯在春節時期應用最廣,稱之為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俗稱「四大講究」: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片語結構、句讀相同。(例外之聯: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對聯講究工整,這副對聯不工整,上聯是「袁世凱」,對下聯的「中國人民」是對不起來的,寓意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達到諷刺的效果)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不必押韻,但要平仄相拗,即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上下貫通;除上聯有」重復字詞「、下聯也有」重復字詞「相對之外(比如用了復字、疊韻、頂針等手法),一般聯語中不能有重復字、詞。

4. 關於春聯的作文(300字左右)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又稱「過年」,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也是中內華民容族一個標志性的吉祥喜慶的節日。媽媽告訴我,每逢春節,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以各自的方式慶祝春節,吃餃子、放爆竹、舞獅子、祭祖、逛廟會,還有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
往年,我們都會去超市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在門上,今年,爸爸媽媽正要打算去選購的時候,我好奇地問:「為什麼要貼春聯呢?」爸爸媽媽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是讓我自己到書上找答案,我翻開《中國節日故事》,找到了答案。原來貼春聯是中國從北到南普及率最高的一個習俗,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一副春聯,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還表達祈求平安、祛除邪惡、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
哦!原來貼春聯還有這么重要的作用啊!我自告奮勇,今年我家的春聯我來寫,不僅剩下了買春聯的錢,更表達了我對家人的祝福,多麼有意義的事啊!我還要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老師呢!祝願大家蛇年大吉,萬事如意!

5. 關於對聯的作文300字

中國傳統文化對聯

在我們中國,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內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容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這一天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到處是喜氣盈門。

春聯代表著歡樂祥和。我們這組開展的活動就是抄寫春聯,有「大地春光好,長天曉日紅」,「 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 江山萬里如畫,神州四時皆春」,「春風送春處處春色美,喜鵲報喜家家喜事多」等等, 我們還上網了解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按照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因此,貼的位置也不同,如「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橫披」貼在門媚的橫木上。

參加抄寫春聯這樣的活動,大家都興趣盎然。這次抄寫、收集春聯讓我們收獲很多,這些對仗工整的句子真是太美妙了,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師說從這一副副精美的春聯中還可以讀出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呢。

6. 你對春聯的感想300字

春聯始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題寫「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便是史上第一副春內聯。從此,題桃符容演變成了寫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余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了序幕。
現在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幾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一副副春聯,似家家戶戶向春天發出的請柬,又似春天給家家戶戶送來的喜帖;不僅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表達了人們對美好願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而且從風格不同、內容豐富的對聯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鄉風民俗和濃郁的年味,感受到萬家團圓、和和美美、喜氣洋洋的春節歡欣。

7. 賞析對聯(300字)

請任選其一:

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
這是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對聯,也是我國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副春聯。《宋史蜀世家》雲:「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辛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孟昶所書的這副對聯是題寫在桃符上的。題桃符乃古時風俗,元旦(即今春節)那天用桃木板寫上傳說中的「神荼」、「郁壘」二神名,懸掛門旁,以驅鬼避邪。據《山海經》記載,傳說神荼、郁壘兄弟倆住在度朔山上大桃樹下,這桃樹曲蟠三千里,萬鬼出沒於東北方的鬼門。神荼、郁壘見有惡鬼,便把他們綁去喂虎。於是自春秋戰國以來,人們便將神荼、郁壘視作「衛凶」的「門神」。直至孟昶在桃符上題寫了對聯後,桃符就由原來驅魔除鬼的字牌,變為作者用來表達某種主題思想的一種特殊文體,這便是「春聯」的開端。一般認為,聯語始於五代的後蜀。從這時起,過春節貼聯語,漸成一種民間習俗。王安石《元日》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足以證明這一點。
從字面上看,「納」即「享受」;「余慶」,舊指「先代的遺澤」,《易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上聯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下聯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全連蘊含著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對聯的頭尾還嵌入新春兩個字,中間嵌入了「嘉節」兩個字,合起來「新春嘉節」,非常巧妙。
這樣看來,此聯只不過是迎春祈福之辭,沒有什麼新意。況且,嚴格說來,此聯在平仄上也不甚合律。盡管人們都認為它是迄今所見記載最早的聯語,但它如此出名,並非由於它是首創,更不是因為藝術水平高,而是宋人認為它是讖語,預示了宋將滅蜀:公元964年春節,孟昶作此聯,965年,宋太祖趙匡胤派兵統一了後蜀,將孟昶等擄走,同時委用了一個名叫呂余慶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後蜀的都城)的地方長官。另外,宋太祖已於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將每年的農歷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為「長春節」,即所謂「聖節」。孟昶降宋之時,正是宋太祖誕辰之日。這種情況與聯語是一種巧合,還是預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過,孟昶寫下的這副春聯在我國對聯發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卻是無可否認的。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是現懸於東林書院依庸堂內的一副著名對聯。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後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琅琅 。總體的意思就是說:在這樣的校園(書院)里,無論是周圍環境的聲音,還是讀書的聲音,都很好聽。表示學生要好好讀書。 第二句:但是光讀好書,對一個讀書人來說是不夠的,小到家事,大到國家大事,都要關心。這對聯是勸勉讀書人要以救國為己任,其實就是「天下興旺,匹夫有責」的意思。
傳聞當年被罷黜里居的顧憲成、高攀龍等人先後主盟東林書院,聚眾講學。講學之餘,往往評議朝政。顧憲成所撰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心懷遠大抱負之名聯,後被廣為傳誦,成為許多學人、志士的共同心聲和座右銘。
這副對聯至今仍有啟迪、教育意義,也就是要求讀書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關心國家,關心政治,關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體會世間百態,學以致用,而不要死讀書,讀死書。

孫行者;
胡適之。

孫行者;
祖沖之。
清華大學1932年入學考試國文試題,由陳寅恪教授命題,曾經出過一個三字的上聯:「孫行者」。據說只有一位考生對得最精彩,對句是:「胡適之」。
孫行者、胡適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虛一實、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這兩個名人,可以說,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經人。這是意對。胡、孫,都是猴子的別名,是名詞;行、適,都有走動的意思,是動詞;者、之,都是文言虛詞。這是文對。講音韻: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對。這副三字的對聯,真是言簡意賅、妙趣橫生、對仗工整、自然天成。
實際上最佳答案應該是「祖沖之」。因為「祖」對「孫」更工整。 所以「孫行者」對「祖沖之」,梁羽生先生在《名聯談趣》中認為「祖沖之」對「孫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設。
其實事情沒有傳聞那樣繁復,答案就在陳寅恪先生的文字里:1965年,76歲的陳寅恪先生追憶昔日命題經過夫子自道,「其對子之題為『孫行者』,因蘇東坡詩有『前生恐是盧行者,後學過呼韓退之』。『韓盧』為犬名,『行』與『退』皆步履進退之動詞,『者』與『之』俱為虛字。東坡此聯可稱極中國對仗文學之能事」,又說,「寅恪所以以『孫行者』為對子之題者,實欲應試者以『胡適之』對『孫行者」。蓋猴猻乃猿猴,而『行者』與『適之』意義音韻皆可相對。陳寅老的及門弟子卞僧慧談及此事,指證當年出版的《清華暑期周刊》,闡明陳先生命題的深意,「欲藉此以發見聰明博聞的特殊人才」,而那些「輾轉傳聞,或又雜以臆想,不免失真」。
一段文字公案應可了斷,而余聞依然流傳。輾轉傳承者似乎從「祖沖之」、「王引之」與「胡適之」的比較里發現中國對仗文學的精深,從而獲取審美上的享受;又似乎從陳寅恪先生改變初衷、服膺創造的傳聞里,感受一代學者的亮節高風。唯一遺憾的是我們還是不夠了解陳寅恪先生的蓋世才情,因為我們不敢肯定原擬就是「胡適之」。假如我們認真捧讀陳先生的著作,我們應該相信,那個最為精彩的對句本來屬於陳寅恪。

8. 2幅對聯賞析300字

溶五千年華夏清風萬縷頌長安
攬八百里秦川明月一輪映歷
首先,上下聯的字數不對稱,上聯內十三容字而下聯十二字。其次,對聯講究仄起平收,顯然長安的安為陰平(平),映歷的歷為去聲(仄)。上聯的長安有兩重意思,一為地名長安,二為長治久安的意思。再次,橫批是指掛貼於一副對聯上頭的橫幅(橫披、橫額),一般僅用於少數有此必要的楹聯。所謂「橫」,指的是橫寫的書寫方式;「批」,含有揭示、評論之意,指的是對整副對聯的主題內容起補充、概括、提高作用。而橫批:五洲同春既沒有表達出此對聯的含義,也沒有點出此對聯的內容,可以說是毫不相關的。
愚下認為,將此聯改為
橫批:博古同今
上聯:瞰八百里秦川明月一輪攬博物
下聯:溶五千年華夏清風萬縷頌長安

9. 怎麼寫讀完對聯後的感受300字

寫讀完對聯後的感受,參考資料:

對聯是我國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民族文化形式,在人民群眾遇到婚喪喜慶、節假、壽辰等重要事件或時刻,都喜歡用它來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這種對聯在春節時期應用最廣,稱之為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余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傳統春聯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現在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聯。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每幅春聯都有橫批。
有些地區「春聯」也是各種春貼的統稱,而有些地區又把條狀、不成對的春貼稱為春條、春揮。朝鮮則有立春榜、立春書、立春貼等名稱,簡稱春榜、春貼等。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即今春聯)的盛況。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贊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里,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