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別時茫茫

賞析別時茫茫

發布時間: 2021-01-10 02:09:23

1. 別時茫茫江浸月

月亮的影子在江水上(常識,但最好翻譯時照如下,書下要有註解更好,因為考試時的標准答版案採用書下解釋)
白居權易《琵琶行》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里沙沙抖動。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悶悶地喝醉了,凄凄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裡沉浸著幽幽明月。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2. 怎樣賞析詩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這首詩以情動人,敘述事件,描寫人物全都充滿抒情色彩。送客一節內即以「秋瑟瑟」「慘容將別」「茫茫江浸月」,給環境製造了傷感的氣氛。

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詩人在描寫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調時,讓情思幽恨貫穿始終。自敘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滿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產生的種種哀傷。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意思是: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2)賞析別時茫茫擴展閱讀:

《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琵琶行》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在中唐商業經濟發達、城市畸形繁榮的生活環境里,在當時互相傾軋、仕途險惡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詩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現實的典型意義。

此詩用形象類比法把兩人之間的悲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進行類比,最後融合為一,從而推出兩個藝術形象都有懷才不遇、淪落天涯的感慨的結論。形象類比,抒情言志,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3. 別時茫茫江浸月前一句是什麼

  1. 「別時茫茫江浸月抄」前一襲句是:醉不成歡慘將別。

  2.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3. 出自《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4.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琵琶行》,原文如下: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譯文:

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音樂。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4)賞析別時茫茫擴展閱讀:

《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鬱,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人。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詩文俱佳,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5. "別時茫茫江浸月"是寫景的句子在詩中起什麼作用

「別時茫茫江浸月」用環境描寫的手法烘托出秋夜送客時的感傷孤寂之情。借景抒情,渲染了白居易與朋友將別時的悲慘凄涼的氛圍,江水寒涼,月色慘白清冷,人的心境更是凄涼愁苦。

6. 別時茫茫江浸月這一景物描寫有何妙處

「別時茫茫江浸月」用環境描寫的手法烘托出秋夜送客時的感傷孤寂之情。借景抒情,渲染了白居易與朋友將別時的悲慘凄涼的氛圍,江水寒涼,月色慘白清冷,人的心境更是凄涼愁苦。

7. 「別時茫茫江浸月」「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這句話在詩中起到作用是:通過不同的修辭手法,借景抒情,渲染了悲慘起來的氛圍版,更好地襯托出了詩人當權時的心境。

出自:唐朝白居易《琵琶行》。

1、原句: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2、譯文:

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秋月影。

(7)賞析別時茫茫擴展閱讀

醉不成歡慘將,別時茫茫江浸月。

該句用了頂針的修辭手法,借景抒情,渲染了白居易與朋友將別時的悲慘凄涼的氛圍,江水寒涼,月色慘白清冷,人的心境更是凄涼愁苦。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夜」、「船」、「月」相呼應,襯托琵琶女技藝高超,烘托悲涼的氛圍。用夜靜和月色慘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給讀者留下了涵詠回味的廣闊空間。

8. 「別時茫茫江浸月」「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1、作用是,通過不同的修辭手法,借景抒情,渲染了悲慘起來的氛圍,更好的襯托出了詩人當時的心境。
2、「別時茫茫江浸月」,原句是「"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意思是」悶悶地喝醉了,凄凄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裡沉浸著幽幽明月「。該句用了頂針的修辭手法,借景抒情,渲染了白居易與朋友將別時的悲慘凄涼的氛圍,江水寒涼,月色慘白清冷,人的心境更是凄涼愁苦。
3、「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這句的意思是說「東面和西面的畫舫和遊船都靜悄悄的,只看見江中心映著的秋月泛著白光」, 這句詩與開頭一段寫到的「夜」、「船」、「月」相呼應,襯托琵琶女技藝高超,烘托悲涼的氛圍。用夜靜和月色慘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給讀者留下了涵詠回味的廣闊空間。
4、出處:唐朝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行》作於他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著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涼身世,抒發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鬱悲凄之情。在這里,詩人把一個琵琶女視為自己的風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9. 《琵琶行》中「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的翻譯是什麼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譯文是: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茫茫江水中浸著一輪冷月。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並序/琵琶引》,部分節選如下:

《琵琶行並序/琵琶引》

作者:唐代白居易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譯文:

忽然聽見江面傳來陣陣琵琶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尋著聲源輕聲詢問彈琵琶的是誰?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不語。

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用懷里抱著的琵琶半遮著臉面。

她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還沒彈成曲調卻先有了感情。

(9)賞析別時茫茫擴展閱讀:

《琵琶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現實主義傑作,全文以人物為線索,既寫琵琶女的身世,又寫詩人的感受,然後在「同是天涯淪落人」二句上會合。

歌女的悲慘遭遇寫得很具體,可算是明線;詩人的感情滲透在字里行間,隨琵琶女彈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斷變化而盪起層層波浪,可算是暗線。

這一明一暗,一實一虛,使情節波瀾起伏。它所敘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發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鳴,語言美而不浮華,精而不晦澀,內容貼近生活而又有廣闊的社會性,雅俗共賞。

10. 別時茫茫江浸月中浸是讀四聲還是讀一聲

這個勁應該讀第四聲,因為它是出自一首古詩,別時茫茫江浸月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