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中的名句
⑴ 王羲之的事例及詩文名篇名句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12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從小向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朴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志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他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傳說,有的甚至成為繪畫的題材。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王羲之沒有原跡存世,法書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樂毅論、黃庭經等,摹本墨跡廓填本有孔侍中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快雪時晴帖、頻有哀帖、喪亂帖、遠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懷仁集書書《聖教序》等。
⑵ 蘭亭序集名句賞析40~50字
《蘭亭集序》,又題為《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版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時任權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詩序》影響很大,其成就又遠在《金谷詩序》之上。
⑶ 《蘭亭集序》重點句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雖趣舍萬回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答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我暫時就考過這些。。但是 課本要求的是 背誦全文!
⑷ 《蘭亭集序》中重點句子及句子翻譯是什麼
1.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翻譯: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2.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翻譯: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3.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翻譯: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
(4)蘭亭序中的名句擴展閱讀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
⑸ 關於蘭亭序中名句的問題 蘭亭序當中最常默的一句 急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我記得當時我們總考這兩句
但因為是好的作品 有精力就都背下來吧 考的時候也會比較輕松~
⑹ 關於蘭亭序中名句的問題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
我記得當時我們總考這兩句
但因為是好的作品 有精力就都背下來吧 考的時候也會比較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