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卞之琳白螺殼賞析

卞之琳白螺殼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9 22:33:37

① 卞之琳有哪些作品

1、《魚目集》

《魚目集》的產生時逢「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在此期間產生了大量現代意義上的新文學。在這個時期文學與人民和時代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適應了社會變革的需要,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也創作了自身的輝煌。《魚目集》無疑是這個時期的傑出作品之一。

2、《第七七二團在太行山一帶》

卞之琳在《第七七二團在太行山一帶》的《前言》中說:「我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把它歸入什麼類。」現在看來,把這本書視作中篇報告文學是比較妥當的。在書中,卞之琳以飽滿的激情、獨特的視角,引人入勝地記述了七七二團抗戰初期與日本侵略軍浴血苦戰的歷程。他不僅敘寫了長生口、七亘村、響堂鋪、長樂村等戰斗的經過,更著重把筆觸放在寫「人」上,從指揮員———旅長陳賡、團長葉成煥到普通戰士,他用一個個生動的細節讓他們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昨日和今日的讀者面前。

3、《三秋草》

《三秋草》收入其詩作88首,散文8篇,小說4篇,評論7篇。所選詩作代表了卞之琳詩歌創作的zui高成就,除繼承古詩傳統外,也借鑒西方現代詩,出「新月」而入「現代」,獨成一家,自創高格,作為中國現代詩歌先驅其之一,其影響流布當時,下及40年代「九葉」詩派,遠至海外,甚至對新時期以來的詩歌也產生一定影響,受到海內外著名詩人、作家的高度評價。

(1)卞之琳白螺殼賞析擴展閱讀:

百年新詩史上的技術「第一人」

「從技術上來說,卞之琳是中國新詩百年來的第一人!」在講座中,江弱水分別以卞之琳翻譯的《哈姆雷特》選段以及詩歌《白螺殼》《尺八》《斷章》《無題五》舉例,在動情朗讀的基礎上,生動詮釋了卞先生詩歌語言的多元、形式的多樣、技巧的變化多端、意義的繁雜多歧以及多重的復雜來源。

有意思的是,關於卞之琳藝術成就的第一篇博士論文不是出自中國,而是來自荷蘭萊登大學的漢樂逸;關於卞之琳詩藝剖析最早的書,也不是出自大陸,而是香港中文大學張曼儀教授的《卞之琳著譯研究》。

「在那個群情激昂的年代,大多數人欣賞不了卞之琳,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藝術趣味的變化,拋開藝術形態的干擾,卞之琳的名字將越發響亮!」江弱水透露,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卞之琳就名聲在外,在台灣,餘光中先生就是卞之琳最大的「粉絲」。

② 卞之琳的詩

③ 中國20年代到30年代的詩歌和作品

生命的體驗與沉思——論卞之琳年代詩歌的思想發展
【原文出處】天津師大學報:社科版
【分 類 名】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
【 作 者】具guāng@①范
(韓 具guāng@①范)
精湛的藝術「技巧」〔①〕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統一,是卞之琳對中國現代詩歌的傑出貢獻,也是他被稱為中國現代傑出詩人之一的原因所在。〔②〕就思想性而言,我以為卞之琳詩歌的重要特徵之一就在於,它是詩人對人生的體驗和沉思的思想結晶。對人生的體驗,是指卞之琳的詩思(或者說藝術「靈感」)是有感而發,而不是無病呻吟。卞之琳說過:「沒有真情實感,我始終是不會寫詩的。」〔③〕所謂「沉思」,是指卞之琳的詩不是浪漫的抒情,而是把來自人生(對他人和自我兩個方面)的體驗和觀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即詩人的所謂的「喜愛淘洗,喜愛提煉,期待結晶,期待升華」〔④〕。
基於這種理解,我把卞之琳30年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分為兩個方面加以考察:一是對自我之外的人生形式的觀察和思考;二是對自我人生體驗的思考。而事實上,這兩點作為關於「人生」的大主題,貫穿卞之琳整個30年代的詩歌創作,並且是並行不悖、相生相依,只不過前後略有偏重而已。

卞之琳第一階段的創作(1930—1932)〔⑤〕,如他自己所說,「我主要用口語,用格律體,來體現深入我感觸的北平郊外,室內院角,完全是北國風光的荒涼境界」〔⑥〕。這一類作品如《一個閑人》、《一個和尚》、《傍晚》、《寒夜》、《酸梅湯》、《叫賣》、《過節》、《苦雨》、《幾個人》等等,都是寫自我之外的種種人生形式和生活態度,即卞之琳所謂的「傾自於小說化,典型化,非個人化,甚至偶爾用出了戲擬(parody)」〔⑦〕。也許我們可以注意這些作品的現實性和社會性,透視到30年代北平市民生活的一個側面,進而考察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態度、觀察和思考。因為,卞之琳也曾自謙地說過,他「這階段寫詩,較多表現當時社會的皮毛,較多寄情於同歸沒落的社會下層平凡人,小人物」〔⑧〕。但是,我倒更傾向於關注詩人這些作品中所蘊含的人生沉思的思想。
《幾個人》這首詩,十分突出地表現了這種思想。原詩如下:叫賣的喊一聲「冰糖葫蘆」,
吃一口灰像滿不在乎;
提鳥籠的望著天上的白鴿,
自在的腳步踩過了沙河,
當一個年輕人在荒街上沉思。
賣蘿卜的空揮著磨亮的小刀,
一擔紅蘿卜在夕陽里傻笑,
當一個年輕人在荒街上沉思。
矮叫化子痴看著自己的長影子,
當一個年輕人在荒街上沉思。
有些人捧著一碗飯嘆氣,
有些人半夜裡聽別人的夢話,
有些人白發上戴一朵紅花,
像雪野的邊緣上托一輪落日……〔⑨〕

十月十五日
詩中一再重復「當一個年輕人在荒街上沉思」,並且重復的間距越來越小,顯然突出了全詩「沉思」的思想。把「年輕人」的「沉思」放在一個極不和諧的境地,既暗示讀者沉思他和荒街上其他人的對照,又暗示讀者沉思「年輕人」眼前現實的種種人生和他聯想到的「有些人」的人生形式之間的對照。這個「在荒街上沉思」的「年輕人」顯然帶有明顯的卞之琳的個人色彩。〔⑩〕因此,我們不妨把卞之琳這一類表現平凡人物的無奈而可憐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態度的作品,看作是詩人對外在於他的某種人生的審視,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詩人關於人生的「沉思」的結果。
《一個閑人》的最後一句:「唉!磨掉了多少時光?」這一句顯然是詩人的聲音,肯定性的問句實際上表現了詩人對「一個閑人」白白消耗人生時光這種人生態度的否定。《苦雨》、《叫賣》、《過節》等作品,既有對小人物可憐人生的同情,也有對他們無奈的生活態度的批判和微諷。這就是詩人所說的,「我也常用冷淡蓋深摯,或者玩笑出辛酸」〔①①〕。但實質上,詩的主題卻是在否定性的敘述中隱含著詩人對人生的思考。也許正因為如此,詩人在另外一些作品中,明確表達了超越現實的,當下的人生的思想。
卞之琳1932年10月15日寫有《登城》一詩。「登城」是中國古代詩詞的一個常見的題材,無論由此而生的是「懷古」或者「懷遠」的情懷,都寄託了某種針對現實的思想。〔①②〕這首詩中兩句「不願」,包含了詩人對過去和未來的雙重迴避,或者說是惘然。但是,詩的主題顯然是詩人表達試圖超越當下的自我人生的情懷。僅隔四天(即1932年10月19日),卞之琳又寫了一首題為《大車》的詩,同樣表達了對自己當下的灰色人生的否定這個主題。全詩如下:拖著一大車夕陽的黃金,
騾子搖擺著踉蹌的腳步,
穿過無邊的疏落的荒林,
無聲的揚起一大陣黃土。
叫坐在遠處的閑人夢想
古代傳下來的神話里的英雄
騰雲駕霧去不可知的遠方——
古木間湧出了浩嘆的長風!

十月十九日(1932)
這首詩中的「閑人」和《幾個人》中的「一個年輕人」形象相似,也帶有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通過「騾子」形象,從時間(「夕陽的黃金」)和空間(「無邊的疏落的荒林」)兩個維度上,表現了對現實的否定(彌漫的「黃土」),繼而把詩的思想指向「夢想/古代傳下來的神話里的英雄/騰雲駕霧去了不可知的遠方」。和《登城》一樣,在否定中(既有對現實的否定,又有對「夢想」的反省)包含著肯定的思想:對理想人生的思考和探尋。事實上,早在1930年,卞之琳就通過《遠行》一詩,表現了超越現實的人生形式,對理想人生嚮往的思想。「遠行」即意味著對當下的現實人生的否定,而嚮往探尋和追求的人生。並且,詩的最後一節以毅然決然的語調結束全詩,強調詩的主題。
當我們認識到卞之琳描寫北平市民人生和生活的作品是「抒情詩」〔①③〕,蘊含著作者對人生的沉思,也就不難看出這些作品的藝術特徵。不作關於自我的直接抒寫,就是為了獲得審視,思考的理性視角;也就是說,通過對「非個人化」的種種人生形式和生活態度的否定性的描寫,來表現詩人對人生的沉思和對生命意義的探尋。這也許就是卞之琳所謂的「這時期我更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①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所在吧。而且,即使《幾個人》中的「一個年輕人」,《大車》中的「我」和《登城》中的「閑人」,明顯地帶有卞之琳個人的色彩,但這些形象決不是詩人「自畫像」〔①⑤〕。例如《大車》中「夢想」一詞的性質,明顯地包含著對這個「閑人」不現實不切實際的「夢想」的反諷。

卞之琳30年代第二階段(1933—1935)的創作,明顯地從側重於對自我之外的人生形式的觀察和思考,轉向側重於直接對源於自我人生體驗的思考。雖然《秋窗》、《入夢》、《水成岩》等作品仍然通過「像」、「想」、「設想」、「(水邊人)想」和「(沉思人)嘆息」把詩人自我加以對象化藝術處理(即「非個人化」),但是,人物的思想及其「沉思」的性格,顯然明顯帶有詩人的自我色彩。而到第三個階段(1935—1937),即《雕蟲紀歷》「第三輯」中的作品,顯然就是直接源於卞之琳的自我人生和情感生活的觸發。〔①⑥〕
寫於1933年8月的《寄流水》一詩,詩人把生命的存在和時間的流逝歸結於「流水」這一傳統意象。這使我們想到中國古代詩文中常見的關於「逝水流年」的思想主題,1934年8月,卞之琳的《水成岩》一詩,重復這個意象,更為明確地表現了詩人對「逝水流年」的思考。這首詩的最後一節如下:「水哉,水哉!」沉思人嘆息
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
積下了層疊的悲哀。

這就使我們想到《論語》中的一段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晝夜!」〔①⑦〕自孔子之後,「流水」就成為中國古代詩歌中一個相當突出的意象,蘊含著對生命、人生的時間意義的思考。例如李白的《將進酒》雲:「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為青絲暮成雪。」杜甫《登高》詩雲:「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李清照《武陵春》詞雲:「物是人非事事休」,「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乃至《紅樓夢》第廿八回林黛玉的感傷,如此等等,舉不勝舉。對於卞之琳而言,「流水」這一意象,既有傳統的意味,更有他所謂的「古意翻新」〔①⑧〕的思想。即通過這個傳統意象,在對人生的時間意義的沉思中,融入現代性質的思想,把抒情性的感傷轉化為理性的思考。通過「沉思人嘆息」,把自我對象化、客觀化,表明卞之琳對古人感傷式的「悲哀」有著清醒的警惕和對自己某種程度上的類似情感加以理性的反省,即不單作為表現的對象,更是作為思考的對象,試圖從對它的思考中擺脫感傷式的「悲哀」。因此,接下來,在卞之琳此後的創作中,「沉思」的結果便是使感傷式的「悲哀」升華為積極意義的思想結晶。
這種思想較早出現在《圓寶盒》一詩中。「我幻想在哪兒(天河裡?)/撈到了一隻圓寶盒,/裝的是幾顆珍珠。」詩一開頭就表現了在「臨流而嘆」的「悲哀」更為積極的思想,即期待把情感的體驗升華為思想的晶體。接下來詩人明確地說:別上什麼鍾錶店
聽你的青春被蠶食,
別上什麼古董鋪
買你家祖父的舊擺設。

這實際上是對「你」的那種感傷式的情感的否定,〔①⑨〕緊接著詩人正面提出自己的思想:你看我的圓寶盒
跟了我的船順流
而流了,雖然艙里人
永遠在藍天的懷里…

對此,詩人說,他的另一首詩的「結尾三行,可供參考」〔②⑩〕。這三行是:讓時間作水吧,睡榻作舟,
仰卧艙中隨白雲變幻,
不知兩岸桃花已遠。

很顯然,詩人所暗示的思想是:在時間的流逝中,拋棄了情感的「悲哀」之後,順應自然(即時間的流逝),與物俱化(類似蘇軾《前赤壁賦》中「蘇子」的思想),就會獲得一種理性的清明和精神的愉悅。
兩年之後的1937年,卞之琳在《白螺殼》一詩中,則進一步認為:如海水淘洗螺殼,使之「空靈」得「孔眼裡不留纖塵」一樣,時光的流逝也使人「成長」,在失去的同時也有收獲。因為,如果「忍耐」了時光對人的痛苦的磨煉(「滴穿」、「鋸缺」、「磨透」),人生便可獲得一種超越世俗的「空靈」(「纖塵」)境界。卞之琳的這種思想,既有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積極性的發揮,也有來自瓦雷里的啟發。寫於1936年的散文《成長》,卞之琳通過對孔子、瓦雷里等人思想的闡釋,明確地表述了與這首詩相同的思想。
張曼儀女士說,《白螺殼》「這首詩正好代表了他(按:卞之琳)詩創作第一個階段(按:指1930—1937)結束時期達到的人生境界」〔②①〕。這個結論是十分准確的。把這首詩看作卞之琳30年代詩歌對生命的體驗和沉思的結果,是指這首詩標志著卞之琳這種沉思所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既是沉思的不斷深化的結果,也是對這之前的某些思想偏向的否定和校正。因為在這里,卞之琳已不再「設想」作超脫現實人生的「遠行」,也不「夢想」像古代神話里的英雄那樣「騰雲駕霧去不可知的遠方」;而是「明白指出充分參與生活才是自然成長的途徑」〔②②〕。
當然,這種思想的獲得,顯然是源於作者對自己人生體驗的沉思的結果。卞之琳在回答別人對《白螺殼》的解釋時說,這首詩「也象徵著人生的理想和現實」〔②③〕;而這種思想的來源和《圓寶盒》一樣,是對人生的體驗和沉思所獲得的「心得」、「道」、「知」、「悟」,卞之琳說,「或者恕我杜撰一個名目:beauty of intelligence」〔②④〕。
(本文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韓國留學生。)
註:
① 聞一多1943年致臧克家信中稱戴望舒、卞之琳是「技巧專家」(《聞一多全集》庚集,54頁);另,參閱卞之琳《完成與開端:紀念詩人聞一多八十生辰》,此文收入卞之琳文集《人與詩:憶舊說新》,北京,三聯書店,1984。
② 王佐良在《一個莎劇翻譯家的歷程》中說:卞「是中國現代詩詩人成就最高的少數人之一」。見《卞之琳與詩藝術》(袁可嘉等人編),65頁,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③ ④ ⑥ ⑦ ⑧ ①① ①③ ①④ ①⑤ ①⑥ ①⑧ 卞之琳:《雕蟲紀歷》(增訂本)「自序」,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⑤ 對卞之琳30年代創作的時間分期,依據卞之琳《雕蟲紀歷》(增訂本)「自序」。
⑨ 本文所引卞詩,俱見《雕蟲紀歷》(增訂本),版本同注③,下文不另註明。
⑩ 張曼儀女士以「當一個年輕人在荒街上沉思」為標題,論述卞之琳30年代的創作。此文收入《卞之琳與詩藝術》。張是對卞之琳研究最有成就的專家,其專著《卞之琳著譯研究》,給筆者以極大啟發;此書為香港大學中文系文史叢書之一,1989。
①② 中國古代這類詩詞很多,如唐代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高》,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等等。
①⑦ 參見卞之琳《成長》一文。見卞之琳《滄桑集》(「雜類散文」),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另,周作人《〈論語〉小記》一文對《論語》這一章十分稱贊,此文引起梁宗岱注意並寫有《說「逝者如斯夫」》一文(《詩與真·詩與真二集》,外國文學出版社,1984);周的這篇文章發表在卞之琳編輯的《水星》(4)。
①⑨ 卞之琳《關於「你」》一文說,這四句「是『悟』出來的教訓(雖然不是嚴重的教訓),可以教訓隨便哪一個人」。此文作為附錄收入劉西渭《咀華集》,花城出版社,1984。
②⑩ 《雕蟲紀歷》(增訂本),135頁,版本同注③。
②① ②② 《卞之琳與詩藝術》,127頁,版本同注②。
②③ 朱自清:《新詩雜話·序》,見《朱自清全集》第2卷,317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
②④ 卞之琳:《關於〈魚目集〉》,見《咀華集》附錄。*
http://www.nbmp3.net/html/2005/04/20050407171534-1.htm

20年代詩歌:嘗試與成長http://www.bbtpress.com/homepagebook/1479/05.htm

④ 卞之琳寫的所有現代詩 - 百度

尺八

象候鳥銜來了異方的種子,
三桅船載來了一枝尺八。
從夕陽里,從海西頭,
長安丸載來的海西客。
夜半聽樓下醉漢的尺八,
想一個孤館寄居的番客
聽了雁聲,動了鄉愁,
得了慰藉於鄰家的尺八。
次朝在長安市的繁華里
獨訪取一枝凄涼的竹管……
(為什麼年紅燈的萬花間,
還飄著一縷凄涼的古香?)
歸去也,歸去也,歸去也——
象候鳥銜來了異方的種子,
三桅船載來一枝尺八,
尺八乃成了三島的花草。
(為什麼年紅燈的萬花間,
還飄著一縷凄涼的古香?)
歸去也,歸去也,歸去也——
海西人想帶回失去的悲哀嗎?

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寂寞
鄉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頭邊養一隻蟈蟈;
長大了在城裡操勞,
他買了一個夜明表。

小時候他常常羨艷
墓草做蟈蟈的家園;
如今他死了三小時,
夜明表還不曾休止。

圓寶盒
我幻想在哪兒(天河裡?)

撈到了一隻圓寶盒,
裝的是幾顆珍珠:
一顆晶瑩的水銀
掩有全世界的色相,
一顆金黃的燈火
籠罩有一場華宴,
一顆新鮮的雨點
含有你昨夜的嘆氣……
別上什麼鍾錶店
聽你的青春被蠶食,
別上什麼古董鋪
買你家祖父的舊擺設。
你看我的圓寶盒
跟了我的船順流
而行了,雖然艙里人
永遠在藍天的懷里,
雖然你們的握手
是橋!是橋!可是橋
也搭在我的圓寶盒裡;
而我的圓寶盒在你們
或他們也許就是
好掛在耳邊的一顆
珍珠——寶石?——星?

音塵
綠衣人熟稔的按門鈴

就按在住戶的心上:
是游過黃海來的魚?
是飛過西伯利亞來的雁?
「翻開地圖看,」遠人說。
他指示我他所在的地方
是哪條虛線旁的那個小黑點。
如果那是金黃的一點,
如果我的座椅是泰山頂,
在月夜,我要你猜你那兒
準是一個孤獨的火車站。
然而我正對一本歷史書。
西望夕陽里的咸陽古道,
我等到了一匹快馬的蹄聲。

距離的組織
想獨上高樓讀一遍《羅馬衰亡史》,

忽有羅馬滅亡星出現在報上。
報紙落。地圖開,因想起遠人的囑咐。
寄來的風景也暮色蒼茫了。
(醒來天欲暮,無聊,一訪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兒了?我又不會向燈下驗一把土。
忽聽得一千重門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沒有人戲弄嗎?
友人帶來了雪意和五點鍾。

舊元夜遐思
燈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鏡子,

莫掀帷望遠吧,如不想自鑒。
可是遠窗是更深的鏡子:
一星燈火里看是誰的愁眼?

「我不能陪你聽我的鼾聲」
是利刃,可是劈不開水渦:
人在你夢里,你在人夢里。
獨醒者放下屠刀來為你們祝福。

魚化石(一條魚或一個女子說)

我要有你的懷抱的形狀,
我往往溶於水的線條。
你真象鏡子一樣的愛我呢,
你我都遠了乃有了魚化石。

半島
半島是大陸的纖手,

遙指海上的三神山。
小樓已有了三面水
可看而不可飲的。
一脈泉乃涌到庭心,
人跡仍描到門前。
昨夜裡一點寶石
你望見的就是這里。
用窗簾藏卻大海吧
怕來客又遙望出帆。

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從你走了。」

「自從你來了,天天下雨。」
兩地友人雨,我樂意負責。
第三處沒消息,寄一把傘去?

我的憂愁隨草綠天涯:
鳥安於巢嗎?人安於客枕?
想在天井裡盛一隻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幾寸。

隔江淚
隔江泥銜到你樑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來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一片輕喟,
今朝收兩朵微笑,
付一枝鏡花,收一輪水月……
我為你記下流水賬。

燈蟲
可憐以浮華為食品,

小蠓蟲在燈下紛墜,
不甘淡如水,還要醉,
而拋下露養的青身。

多少艘艨艟一起發,
白帆蓬拜倒於風濤,
英雄們求的金羊毛,
終成了海倫的秀發。贊美吧。

芸芸的醉仙
光明下得了夢死地,
也畫了佛頂的圓圈!

曉夢後看明窗凈幾,
待我來把你們吹空,
象風掃滿階的落紅。

妝台(古意新擬)

世界豐富了我的妝台,
宛然水果店用水果包圍我,
縱不廢氣力而俯拾即是,
可奈我睡起的胃口太弱?

游絲該繫上左邊的擔角。
柳絮別掉下我的盆水。
鏡子,鏡子,你真是可憎,
讓我先給你描兩筆秀眉。

可是從每一片鴛瓦的歡喜
我了解了屋頂,我也明了
一張張綠葉一大棵碧梧——
看枝頭一隻弄喙的小鳥!

給那件新袍子一個風姿吧。
「裝飾的意義在失卻自己,」
誰寫給我的話呢?別想了——
討厭!「我完成我以完成你。」

白螺殼
空靈的白螺殼

孔眼裡不留纖塵,
漏到了我的手裡
卻有一千種感情:
掌心裡波濤洶涌,
我感嘆你的神工,
你的慧心啊,大海,
你細到可以穿珠!
可是我也禁不住:
你這個潔癖啊,唉!

請看這一湖煙雨
水一樣把我浸透,
象浸透一片鳥羽。
我彷彿一所小樓
風穿過,柳絮穿過,
燕子穿過象穿梭,
樓中也許有珍本,
書頁給銀魚穿織,
從愛字到哀字——
出脫空華不就成!

玲瓏嗎,白螺殼,我?
大海送我到海灘,
萬一落到人掌握,
願得原始人喜歡,
換一隻山羊還差
三十分之二十八,
倒是值一隻盤桃。
怕給多思者拾起:
空靈的白螺殼,你
帶起了我的愁潮!

我夢見你的闌珊:
檐溜滴穿的石階,
繩子鋸缺的井欄……
時間磨透於忍耐!
黃色還諸小雞雛,
青色還諸小碧梧,
玫瑰色還諸玫瑰,
可是你回顧道旁,
柔嫩的薔薇刺上
還掛著你的宿淚。

無題(一)
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

掠過你一絲笑影而去的,
今朝你重見了,揉揉眼睛看
屋前屋後好一片春潮。
百轉千回都不跟你講,
水有愁,水自哀,水願意載你
你的船呢?船呢?下樓去!
南村外一夜裡開齊了杏花。

無題(二)
窗子在等待嵌你的憑倚。

穿衣鏡也悵望,何以安慰?
一室的沉默痴念著點金指。
門上一聲響,你來得正對!
楊柳枝招人,春水面笑人。
鳶飛,魚躍;青山青,白雲白。
衣襟上不短少半條皺紋,
這里就差你右腳─這一拍!

無題(三)
我在門薦上不忘記細心的踩踩,

不帶路上的塵土來糟蹋你的房間
以感謝你必用滲墨紙輕輕的掩一下
叫字淚不沾污你給我寫的信面。
門薦有悲哀的印痕,滲墨紙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盡人間的煙火
白手絹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卻更愛它月台上綠旗後的揮舞。

無題(四)
隔江泥銜到你樑上,

隔院泉挑到你懷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來你胸前;
你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出一片輕喟,
今朝收你兩朵微笑,
付一支鏡花,收一輪水月……
我為你記下流水帳。

無題(五)
我在散步中感謝

襟眼是有用的,
因為是空的,
因為可以簪一朵水花。
我在簪花中恍然
世界是空的,
因為是有用的,
因為它容了你的款步。


像一個天文家離開瞭望遠鏡,

從熱鬧中出來聞自己的足音。
莫非在自己圈子外的圈子外?
伸向黃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


忙碌的螞蟻上樹,

蝸牛寂寞的僵死在窗檻上
看厭了,看厭了;
知了,知了只叫人睡覺。

蟪蛄不知春秋,
可憐蟲亦可以休矣!
華夢的開始嗎?煙蒂頭
在綠苔地上冒一下藍煙吧?

航海
輪船向東方直航了一夜,

大搖大擺的拖著一條尾巴,
驕傲的請旅客對一對表——
「時間落後了,差一刻。」
說話的茶房大約是好勝的,
他也許還記得童心的失望——
從前院到後院和月亮賽跑。
這時候睡眼朦朧的多思者
想起在家鄉認一夜的長途
於窗檻上一段蝸牛的銀跡——
「可是這一夜卻有二百浬?」

淘氣
淘氣的孩子,有辦法:

叫游魚嚙你的素足,
叫黃鸝啄你的指甲,
野薔薇牽你的衣角……

白蝴蝶最懂色香味
尋訪你午睡的口胭。
我窺候你渴飲泉水
取笑你吻了你自己。

我這八陣圖好不好?
你笑笑,可有點不妙,
我知道你還有花樣——

哈哈!到底算誰勝利?
你在我對面的牆上
寫下了「我真是淘氣」。


獨自在山坡上,

小孩兒,我見你
一邊走一邊唱,
都厭了,隨地
撿一塊小石頭
向山谷一投。
說不定有人,
小孩兒,曾把你
(也不愛也不憎)
好玩地撿起,
像一塊小石頭
向塵世一投。

記錄
現在又到了燈亮的時候,

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朧,
倒象清醒了, 伸一個懶腰,
掙脫了多麼沉重的白日夢。

從遠處送來了一聲"晚報!"
我吃了一驚, 移亂了腳步,
丟開了一片皺折的白紙:
去吧, 我這個一天的記錄!

入夢
設想你自己在小病中

(在秋天的下午)
望著玻璃窗片上
灰灰的天與疏疏的樹影,
枕著一個遠去了的人
留下的舊枕,
想著枕上依稀認得清的
淡淡的湖山

彷彿舊主的舊夢的遺痕,
彷彿風流雲散的
舊友的渺茫的行蹤,
彷彿往事在褪色的素箋上
正如歷史的陳跡在燈下
老人面前昏黃的古書中……
你不會迷失嗎
在夢中的煙水

中南海
聽市聲遠了,像江潮

環抱在孤山的腳下,
隱隱的,隱隱的,
比不上
滿地的蟲聲像雨聲
更比不上
滿湖荷葉的雨聲像風聲,
——啊,輕輕的,輕輕的,
蘆葉上涌來了秋風了!
我不學沉入回想的痴兒女
坐在長椅上
惋惜身旁空了的位置,
可是總覺得丟了什麼了,
到底丟了什麼呢,
丟了什麼呢?
我要問你鍾聲啊,,
你彷佛微雲,沉一沉,
盪過天邊去。

牆頭草
五點鍾貼一角夕陽

六點鍾掛半輪燈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過在做做夢,看看牆
牆頭草長了又黃了

水成岩
水邊人想在岩石上刻一點字跡:

大孩子見小孩子可愛,
問母親「我從前也是這樣嗎?」
母親想起了自己發黃的照片
堆在塵封的就桌子抽屜里,
想起了一架的瑰艷
藏在窗前干癟的扁豆莢里,
嘆一聲「悲哀的種子!」——
「水哉,水哉!」沉思人忽嘆
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
積下了層疊的悲哀。


小時候我總愛看夏日的晴空,

把它當作是一幅自然的地點:
藍的一片是大洋,白雲一朵朵
大的是洲,小的是島嶼在海中;
大陸上顏色深的是山嶺山叢,
許多孔隙裂縫是冷落的江湖,
還有港灣像是望風帆的歸途,
等它們報告發現新土的成功。

如今,正像是老話的蒼海桑田,
滿懷的花草換得了一把荒煙,
就是此刻我也得像一隻迷羊
輾轉在灰沙里,幸虧還有蔚藍,
還有彷彿的雲峰浮在縹渺間,
倒可以抬頭望望這一個仙鄉。

傍晚
倚著西山的夕陽,

和呆立著的廟牆
對望著:想要說什麼呢?
怎又不說呢?

馱著老漢的瘦驢
匆忙的趕回家去,
忒忒的,足蹄敲道道兒──
枯澀的調兒!

半空里哇的一聲
一隻烏鴉從樹頂
飛起來,可是沒有話了,
依舊息下了。

大車
拖著一大車夕陽的黃金,

騾子搖擺著踉蹌的腳步,
穿過無數的疏落的荒林,
無聲的揚起一大陣黃土,
叫坐在遠處的閑人夢想
古代傳下來的神話里的英雄
騰雲駕霧去不可知的遠方──
古木間湧出了浩嘆的長風!

水分
蘊藏了最多水分的,海綿,

容過我童年最大的崇拜,
好奇心浴在你每個隙間,
我記得我有握水的喜愛。

忽然我關懷出門的旅人:
水瓶!讓駱駝再多喝幾口!
願你們海綿一樣的雨雲
來幾朵,跟在他們的塵後!

雲在天上,熟果子在樹上!
仰頭想吃的,涼雨先滴他!
誰敢擠一滴檸檬,然後嘗
我這杯甜而無味的紅茶?

我敬你一杯,酒吧?也許是。
昨晚我做了澆水的好夢:
不要說水分是柔的,花枝,
抬起了,抬起了,你的愁容!

古鎮的夢
小鎮上有兩種聲音

一樣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鑼,
夜裡是梆子。

敲不破別人的夢,
做著夢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塊石頭低,
哪一塊石頭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紀。

敲沉了別人的夢,
做著夢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塊石頭低,
哪一塊石頭高,
哪一家門戶關得最嚴密。

「三更了,你聽哪,
毛兒的爸爸,
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覺,
老在夢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過橋,
敲鑼的又過橋,
不斷的是橋下流水的聲音。1932

道旁
家馱在身上像一隻蝸牛,

弓了背,弓了手杖,弓了腿,
倦行人挨近來問樹下人
(閑看流水裡流雲的):
"請教北安村打哪兒走?"

驕傲於被問路於自己,
異鄉人懂得水裡的微笑,
又後悔不曾開倦行人的話匣
像家裡的小弟弟檢查
遠方歸來的哥哥的行篋。

⑤ 卞之琳的詩集有哪些

1929年入北京大學英文系就讀,接觸英國浪漫派、法國象徵派詩歌,開始新詩創作。1931年發表作品。193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同年出版詩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魚目集》,次年又與李廣田、何其芳合出《漢園集》。1942年《十年詩草》出版。1946年到南開大學任教。1946年至天津南開大學任職一年。1947年作客英國牛津,1949年歸國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1949-1952)。1951年出版詩集《翻一個浪頭》。1953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1964年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此外還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外國文學評議組成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等職。長期從事W.莎士比亞等外國作家作品的翻譯、研究,著譯有《莎士比亞悲劇論痕》、《英國詩選》等。此外還出版詩論集《人與詩:憶舊說新》。2000年1月,卞之琳獲得了首屆「中國詩人獎──終生成就獎」,同年12月逝世。

著有詩集《三秋草》(1933)、《魚目集》(1935)、《慰勞信集》(1940)、《十年詩草》(1942)、《翻一個浪頭》(1951)、《雕蟲紀歷1930-1958》(1979)等。

⑥ 卞之琳的人物評價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詩刊》社主編、詩人高洪波說:「卞之琳先生是中國詩壇的琢玉者。他一生寫的詩歌沒有超過五千行,惜墨如金,是個很特殊的例子,真有點兒像當年唐代的孟郊、賈島這樣的苦吟詩人,『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詩的寫法有兩種,一種是才華橫溢式的,寫得很多,像龔自珍:另一種是披沙揀金式的,拙於言語,但有耐心和耐力,寫得持久,不以數量取勝,如卞之琳。他把詩當成一塊玉來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詩作錚錚然有金玉之聲。卞之琳長於內心思考,短於社會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絕對不是公眾人物,不是表演式的公眾人物,就像孫犁,是遠距離征服式的作家。但他卻是文化和精神意義上的真正的公眾人物。其詩,表現了人生深層次的痛苦、孤獨、命運和思索,博採中西各家之所長,又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層挖掘,沉著、大氣、精光內蘊同時也靜氣內斂,並直接影響了當時的九葉詩人等詩作者。他是一個純粹的詩人。」
90年不改海門腔
他與張謇同為海門老鄉,曾是徐志摩的學生,他的《斷章》成為新詩的不朽代表作,他不僅是「漢園三詩人」之一,還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卞之琳,這個令南通人自豪的名字,在如今的中國大地上,越發響亮。昨天上午,浙江大學知名學者、卞之琳的學生江弱水應邀登上第48期江海世紀大講壇,以《語言的智慧:詩人卞之琳和他的詩》為題,為通城市民揭秘他眼中的老師——
百餘封書信背後的師生情
1982年秋天,正讀大學四年級的江弱水在同學的鼓動下,把自己所寫的一組白話格律體詩歌寄往《譯林》雜志社,轉給了卞之琳先生。沒想到,只過了三個星期,就收到北京寄來的郵件。「一封卞先生字跡細密的回信,其中獎勉有加:一束我的詩稿,差不多每一首都用鉛筆批上了意見;再就是一本裝幀精美的詩集,香港三聯書店增訂版《雕蟲紀歷》。」從此,這成為他們締結師生友情的開始。
回憶起當年的這段師生情誼,江弱水至今仍十分感懷。他透露,從第一封信起,在以後的歲月里,他總能不斷收到先生寄贈的各種新出或重印的著譯,更收到寫給他的長長短短的信,或指點或安慰或批評或激勵。從1982年的相交至2000年卞先生離世,18年來,江弱水共珍藏了先生的來信上百封。「這些信,既是一位卓越的匠師給一個藝術學徒的詩歌傳習錄,也是一位睿智的長者對一個後生小子的人生教科書。先生用自己的雙手時時將我扶持,把我拂拭!」1983年,江弱水的學士論文,經過卞之琳的指點得以完成,並由他推薦給香港《素葉文學》發表;1987年,先生細心選了江弱水的五首詩,並寫了一篇數千字的介紹文章,在香港《八方》文藝叢刊一並刊出。上世紀80年代,江弱水在卞之琳的影響下,「十分投入地進行了一系列格律試驗」,其十四行詩,被卞先生評為「純正光潤」。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期間,江弱水將老師卞之琳作為研究對象,並寫就了博士論文《卞之琳詩藝研究》,在卞先生九十華誕前夕,該書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成為卞先生收到的最好的壽禮之一。
「只是如今我早已經不寫詩了,有負於老師的期望,這令我十分慚愧。」江弱水一直致力於包括卞之琳詩歌在內的現代詩學研究,著有《抽絲織錦:詩學觀念與文體論集》、《中西同步與位移:現代詩人叢論》、詩集《線裝的心情》,編有《卞之琳文集》等。他是文藝理論領域著述頗豐又深具影響的中青年學者,現任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浙江大學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百年新詩史上的「第一人」
「從技術上來說,卞之琳是中國新詩百年來的第一人!」在講座中,江弱水分別以卞之琳翻譯的《哈姆雷特》選段以及詩歌《白螺殼》、《尺八》、《斷章》、《無題五》舉例,在動情朗讀的基礎上,生動詮釋了卞先生詩歌語言的多元、形式的多樣、技巧的變化多端、意義的繁雜多歧以及多重的復雜來源。
《白螺殼》是江弱水最喜歡的詩歌之一,「這一首詩就將三種用韻方式一網打盡,詩作本身的結構也如白螺殼一般,精巧復雜,令人嘆服!」而在《尺八》中,卞之琳巧妙地設置了戲劇化的場景、小說的情節,來抒發內心隱秘的情感,整首詩充滿了對歷史的反思和對現實的諷刺。作為現代詩的第一名篇,《斷章》吸引了無數學者和評論家撰文評述,簡單的四句詩,其評論往往都是上萬字。江弱水坦言,卞先生是詩人中的相對論者,他的詩歌常常浸潤著深深的相對觀。「《斷章》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江弱水表示,將該詩看成一首愛情詩,則是最容易的讀法。
在江弱水看來,中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和完美融合,成為卞之琳詩歌藝術的最大特色。正如學者趙毅衡所言,卞之琳上世紀30年代的詩作是中國現代詩歌的最高成就,一是中國傳統的繼承,二是西方現代詩學的吸收。「婉約詞與玄學詩的美妙結合,卞之琳的詩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在江弱水看來,卞之琳的詩歌可以與張愛玲的小說媲美,兩者同樣都是由於意識形態的干擾,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不被人所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卞之琳的藝術將越來越受到關注和肯定,「從這個意義上說,卞之琳是一個越來越大的人!」
有意思的是,關於卞之琳藝術成就的第一篇博士論文不是出自中國,而是來自荷蘭萊登大學;關於卞之琳詩藝剖析最好的書,不是出自大陸,而是香港中文大學張曼儀教授的《卞之琳著譯研究》。「在那個群情激昂的年代,大多數人欣賞不了卞之琳,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藝術趣味的變化,拋開藝術形態的干擾,卞之琳的名字將越發響亮!」江弱水透露,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卞之琳就名聲在外,在台灣,餘光中先生就是卞之琳最大的「粉絲」。
90年不改那一口「海門腔」
1910年12月8日,卞之琳出生在海門湯家鎮的一個普通家庭。1929年,他畢業於上海浦東中學,接近英國浪漫派、法國象徵派詩歌,並開始新詩創作。
作為我國現代著名的詩人,卞之琳抗戰期間在各地任教,為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作了很大貢獻。但就是這樣一位在現代文化史有著崇高地位的南通名人,他和他的作品在如今的南通仍少有人知。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所幸的是,江弱水教授的講座,為南通市民帶來了一次文學啟蒙,也開啟了研究宣傳卞之琳的一個新的開端。
「老師90歲了,一開口還是那一口濃濃的海門腔!」江弱水打趣地說,如果讓卞先生用海門話朗讀《斷章》,想必很有意思。江弱水認為,正是南通這塊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土地,以及那個特殊年代的藝術氛圍,加上卞先生本人的勤奮刻苦,造就了他獨具魅力的藝術成就。
文化需要積淀,需要傳承。在南通文化大市的建設中,宣傳文化部門也加大了對卞之琳的宣傳和研究。第二屆南通人著作展在市行政中心大廳啟幕,包括詩人卞之琳、書畫大家范曾在內的211位作者的400多種著作集體亮相,全面展示了南通人在科學教育、文學藝術、社會經濟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2008年,南通市圖書館承辦《南通文學名人風采展》,卞之琳之女青喬將其珍藏的卞之琳《十年詩草》等著作及手稿、照片、遺物55件(冊)提供展覽使用,其中40餘部作品捐贈給圖書館,陳列在該館社會捐贈特藏閱覽室內。令江弱水感到欣慰的是,正在建設中的市圖書館新館還將專門開辟一塊領域,將卞之琳藝術作為特色館藏進行集中展示。
「未來城市的競爭,不光是高樓大廈和道路的競爭,還有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欣聞南通打造博物館之城的舉措,江弱水高度贊賞。他說,要是卞先生泉下有知,也定會為家鄉的發展叫好的。記者馮啟榕

⑦ 卞之淋的愛情故事是什麼內容

你在樓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別人的夢.
這大概是詩人卞之琳最著名的一首詩了,當然詩人曾熱烈的追求張充和女士,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充和女士最後卻跑到大洋彼岸,詩人因此一生念念不忘.
其實張充和乃張兆和女士的妹妹,而張兆和乃沈從文先生的愛人.想當年沈從文先生迷戀上他的學生張兆和小姐,於是情書日日不斷.張兆和小姐捧著一大堆情書到時任清華校長的胡適那裡,豈料胡適先生對她說,如果你不象他用情書煩你,你嫁給他不就完了嗎.最終,張兆和嫁了沈從文.
同樣的著名文學家,同樣的追求,然而結局不同,這就是愛情的魅力.


夏濟安在西南聯大教書的時候,愛上他班裡的一個女學生,可是一個人內心狂熱痴想,很少化為切實的言行,偶有笨拙的表示,自以為深意存焉,對方卻極可能渾然不覺,結果,自然是沒有什麼結果。《夏濟安日記》在台灣是一本很有名的書,重版多次,我手頭所據的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0年第八版的復印件。一代名家的這一段苦戀心跡,不能不令讀者感慨良多。

夏濟安那時來往較多的年輕同事有卞之琳、錢學熙等,而卞之琳的戀愛苦惱之深猶甚於他,所以他有時候會把自己跟卞之琳比,以苦比苦,似乎苦還可以忍受,戀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獨於己如此,這也勉強算是個安慰。1946年1月12日記:錢學熙「批評卞之琳愛情失敗後,想隨隨便便結個婚,認為這是放棄理想,貪求溫暖,大大要不得。」夏濟安在日記里替 卞之琳——其實是為自己——辯解道:「可是像卞之琳這樣有天分有教養的人,尚且會放棄理想,足見追求理想之難了。」

卞之琳苦戀的對象是張充和。1933年,卞之琳虛歲23,夏天在北京大學英文系畢業,秋天認識了來北大中文繫念書的張充和。因為張充和,卞之琳詩創作也發生了很有意味的變化。當初聞一多先生曾經當面誇他在年輕人中間不寫情詩,他自己也說一向怕寫私生活,「正如我面對重大的歷史事件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激情,我在私生活中越是觸及內心的痛癢處,越是不想寫詩來抒發。事實上我當時逐漸擴大了的私人交遊中,在這方面也沒有感到過這種觸動。」「但是後來,在1933年初秋,例外也來了。」——他在《〈雕蟲紀歷〉自序》中坦言 ——「在一般的兒女交往中有一個異乎尋常的初次結識,顯然彼此有相通的『一點』。由於我的矜持,由於對方的灑脫,看來一縱即逝的這一點,我以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顆朝露罷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們彼此有緣重逢,就發現這竟是彼此無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種子,突然萌發,甚至含苞了。我開始做起了好夢,開始私下深切感受這方面的悲歡。隱隱中我又在希望中預感到無望,預感到這還是不會開花結果。彷彿作為雪泥鴻爪,留個紀念,就寫了《無題》等這種詩。」但事情並不到《無題》詩時期為止,「這番私生活以後還有幾年的折騰長夢」。說得更鄭重一些,這其實是一個人一生中刻骨銘心的經驗和記憶。其中不乏一些感情的細節,如《無題三》所寫——

我在門薦上不忘記細心的踩踩,
不帶路上的塵土來糟蹋你房間
以感謝你必用滲墨紙輕輕的掩一下
叫字淚不玷污你寫給我的信面。

門薦有悲哀的印痕,滲墨紙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盡人間的煙火。
白手絹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卻更愛它月台上綠旗後的揮舞。

香港的張曼儀女士是卞之琳研究專家,她編選的《中國現代作家選集·卞之琳》一書附有《 卞之琳年表簡編》,極其簡單的年表,許多事情只能略而不記,卻特別在意地記下了與張充和相關的「細小」信息,如1933年的初識;如1936年10月,回老家江蘇海門辦完母親喪事, 「離鄉往蘇州探望張充和」;如1937年,「3月到5月間作《無題》詩5首」,又,「在杭州把本年所作詩18首加上先兩年各一道編成《裝飾集》,題獻給張充和,手抄一冊,本擬交戴望舒的新詩社出版,未果,後收入《十年詩草》。」如1943年,「寒假前往重慶探訪張充和 」,其時距初識已經10年。年表雖然是張曼儀所編,這些事情卻一定是卞之琳講出來並且願意鄭重編入年表中的。

1955年,卞之琳45歲,10月1日與青林結婚。



據張充和的二姐張允和講,「四妹喜歡小紅帽,在北京大學念書時同學們叫她『小紅帽』。小紅帽很淘氣,有一次到照相館特意拍了一張歪著頭睜一隻閉一隻眼的古怪照片,又拿著這張照片到東吳大學的游泳館辦理游泳證。辦證人員說,這張照片怎麼行,不合格。她裝出很奇怪的樣子說『為什麼不合格?你們要兩寸半身,這難道不是嗎?」(《張家舊事》)張充和喜歡男裝,這一點像三姐張兆和。她特別擅長書法和崑曲,後來在美國的大學里,也傳授此道。

張充和還記得一件趣事,說是沈從文為追求三姐,1933年寒假第二次到蘇州,晚飯後張家姐弟圍著炭火聽他講故事。沈從文有時手舞足蹈,剎不住車。「可是我們這群中小學生習慣是早睡覺的。我迷迷糊糊中忽然聽一個男人叫:『四妹,四妹!』因為我同胞中從沒有一個哥哥,驚醒了一看,原來是才第二次來訪的客人,心裡老大地不高興。『你膽敢叫我四妹!』 還早呢!』這時三姐早已困極了,弟弟們亦都勉強打起精神,撐著眼聽,不好意思走開。真有『我醉欲眠君且去』的境界。」(《三姐夫沈二哥》)

抗戰爆發後,張充和與沈從文、張兆和一家集聚昆明,張充和的工作是專職編教科書,這項工作由楊振聲負責,沈從文是總編輯並選小說,朱自清選散文,張充和選散曲,兼做註解。 1947年張充和又和三姐一家相聚北平,第二年來自美國的一個年輕人認識了在北京大學任教的沈從文,並和沈家的兩個男孩交上了朋友,說是有益於學習漢語。沈從文很快就發現,這個常常來家裡的年輕人對張充和比對他更感興趣,便不再同他多談話,一來就叫張充和,讓兩個人單獨一起。連孩子們都看出了苗頭。1948年11月19日,這個叫傅漢思(hans h. frank el)的美國人和張充和舉行了一個中西結合的婚禮,一個月後離開北平同往美國,從此行影相隨,幸福度日。

卞之琳是個極度認真的人,他的「我」似乎始終處於在他身上同時存在的「另一個我」的相對於一般人而言更為嚴格的注視、牽制、監控和反省的狀態之下,這樣一種構成使他性格和氣質中的一些因素顯得特別突出,譬如沉潛、內向、多思、矜持、顧慮重重、猶疑不決等等,這促成了他的寫詩活動對於他要表達的情與事,是一種有「距離的組織」,另一層次上,也使他對自己的詩歌寫作的敘述,能夠保持比一般的作家自述更多一些的理性、「客觀」 和審思,也成為一種有「距離的組織」。

基於這一角度考慮,卞之琳的自述長文《〈雕蟲紀歷〉自序》就有理由被看作是提供了許多重要信息的、可信度很高的「交代」。他說,「人非木石,寫詩的更不妨說是『感情動物』 。我寫詩,而且一直是寫的抒情詩,也總在不能自己的時候,卻總傾向於克制,彷彿故意要做『冷血動物』。規格本來不大,我偏又喜愛淘洗,喜愛提煉,期待結晶,期待升華,結果當然只能出產一些小玩意兒。」這種跟自己過不去的傾向和做法,並不僅僅是性格和氣質因素使然,出於詩學和詩藝上的討論,我們自然會注意到他所選擇並受其影響的古、歐詩歌傳統和潮流,而對一個有自覺追求並逐漸產生相應的文學能力的詩人來說,為了消化影響、脫出影響,則努力變「古化」和「歐化」為「化石」、「化歐」。

一般說來,寫詩是一回事,在生活中表達感情是另一回事。可是如果把詩與生活混合為一,用詩來表達感情呢?

卞之琳詩思、詩風的復雜化,特別見於從1933年到1937年抗戰前的創作。這一時期的創作代表了他寫詩的最高成就,多能以細密繁復的組織、趨向延伸的內蘊,傳達現代人精微、敏銳、復雜的經驗、思想和感受。這些詩耐讀的品性,其中一個原因與卞之琳規避直接表達有關。他的寫詩,也像他詩里常常寫到的人、事、物的變遷一樣,起作用的是淘洗、沉澱,倘若以詩解詩,不妨留意這樣的詩句:「我明白海水洗得盡人間的煙火」(《無題》);「『水哉,水哉!』沉思人嘆息/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積下了層疊的悲哀。」(《水成岩》);他彷彿相信時間的力量,而「時間磨透於忍耐!」他總傾向於認為「回顧」時還掛著的「宿淚」( 比即時的熱淚)更有表現力(《白螺殼》)。

這樣一來,他在詩中表達的感情,就顯得特別曲折。譬如想像《無題四》里出現的這樣的日常情景:看見所愛的人胸前的飾品,想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這大概是普通的、自然的、直接的反應;可是到了卞之琳的詩里,那個人因此要研究物質文化交流史。從生活的立場而不是從詩的立場上來看,這個彎就轉得太大了,甚至令人不明白所以然。前面再加上兩句起興似的鋪陳,真是煞費苦心——

隔江泥銜到你樑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來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不過要是讀明白了其中的用心良苦,恐怕十有八九的情形是無言以對。更無言以對的是這樣的「色空覺悟」:因為世界容納了戀人的款步,所以它是空的。這是《無題五》— —

我在散步中感謝
襟眼是有用的,
因為是空的,
因為可以簪一朵小花。

我在簪花中恍然
世界是空的,
因為是有用的,
因為它容了你的款步。

如果不是出於個人特別的習慣、意識和詩藝的琢磨,怎麼會寫出《魚化石》(一條魚或一個女子說:)——

我要有你的懷抱的形狀,
我往往溶化於水的線條。
你真像鏡子一樣的愛我呢。
你我都遠了乃有了魚化石。

根據《魚化石後記》的解釋,詩的第一行化用了保爾·艾呂亞(p.eluard)的兩行句子:「她有我的手掌的形狀,/她有我的眸子的顏色。」並與司馬遷的「女為悅己者容」的意思相通;第二行蘊含的情景,從盆水裡看雨花石,水紋溶溶,花紋溶溶,令人想起保爾·瓦雷里的《浴》;第三行「鏡子」的意象,彷彿與馬拉美《冬天的顫抖》里的「你那面威尼斯鏡子」 互相投射,馬拉美描述說,那是「深得像一泓冷冷的清泉,圍著鍍過金的岸;里頭映著什麼呢?啊,我相信,一定不止一個女人在這一片水裡洗過她美的罪孽了;也許我還可以看見一個赤裸的幻象哩,如果多看一會兒。」而最後,魚化成石的時候,魚非原來的魚,石也非原來的石了。這也是「生生之謂易」。也是「葡萄蘋果死於果子,而活於酒。」可是詩人又問:「詩中的『你』就代表石嗎?就代表她的他嗎?似不僅如此。還有什麼呢?待我想想看,不想了。這樣也夠了。」

⑧ 卞之琳代表作有哪些

卞之琳小傳
詩歌
記錄
傍晚
寒夜
一個閑人
一個和尚
影子
奈何
群鴉
遠行

長途
酸梅回湯
月夜
夜風
落答

新秋
胡琴
黃昏
長的是
中南海
白石上
西長安街
海愁
過節
苦雨
路過居
叫賣
一塊破船片
幾個人
登城
牆頭草
大車
還鄉
寄流水
蘆葉船
古鎮的夢
古城的心

秋窗
人夢
煙蒂頭
春城
道旁
對照
水成岩

距離的組織
舊元夜遐思
尺八
圓寶盒
斷章
音塵
航海
寂寞
魚化石(一條魚或一個女子說:)
第一盞燈
候鳥問題
半島


車站
睡車
雨同我
無題一
無題二
無題三
無題四
無題五
白螺殼
淘氣
燈蟲
足跡
妝台
水份

前方的神槍手
修築飛機場的工人
地方武裝的新戰士
一位政治部主任
放哨的兒童
一位刺車的姑娘
一位奪馬的勇士
一處煤窯的工人
實行空室清野的農民
一位用手指探電網的連長
西北的青年開荒者
一切勞苦者
散文
譯阿左林小品之夜
尺八夜
「不如歸去」談
成長
垣曲風光
煤窯探勝
驚弦記:論樂
巧笑記:說禮
小說
夜正深
石門陣
紅褲子
一元銀幣
海與泡沫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