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關於孝的名言孔子

關於孝的名言孔子

發布時間: 2021-01-09 15:34:24

㈠ 孔子的十大名言

1、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孔子語錄:《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准備就會失敗。)11、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12、孔子語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孔子語錄: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朴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裡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孔子語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孔子語錄: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17、孔子語錄:禮之用,和為貴。——摘孔子《論語》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18、孔子語錄: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

(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19、孔子語錄: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20、孔子語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摘孔子《論語》
(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21、孔子語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摘孔子《論語》

(《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22、孔子語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論語》

(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范。)

23、孔子語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摘孔子《論語》

(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24、孔子語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論語》

(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25、孔子語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摘孔子《論語》

(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26、孔子語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論語》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27、孔子語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麼行走呢?)

28、孔子語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論語》

(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麼還有什麼行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語錄:《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摘孔子《論語》

(《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30、孔子語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摘孔子《論語》

㈡ 孔子的名言關於孝順的

子曰:「抄生,事之以禮;死,襲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父母在世時,要以禮侍奉;死了,要以禮安葬,並且按禮儀祭祀。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關心父母的病痛是講求孝道之關鍵。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就是要求子女經常在父母面前盡些孝心。

㈢ 孔子的有一句名言告訴我們要及時盡孝.是哪一句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出處】

春秋孔子《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譯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系,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

(3)關於孝的名言孔子擴展閱讀:

關於孝順的名言:

1、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法國莫泊桑《愛》

2、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希臘伊索克拉底《孝》

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現代老舍《老舍選集》

4、不同的人對「孝順」二字的理解,雖然會有些許不同,但對於「孝順」行為的實施,卻是大體相同的。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現代林語堂《林語堂語錄》

5、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國拉法格《聽風的歌》

㈣ 孔子說中孝順的名言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汝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上面的翻譯

1、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說:「所守的約言符合道義,所說的承諾就盟能兌現。態度容貌符合禮儀就不致於遭受侮辱。依靠關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2、孔子說:「後生小子(弟子在這里指的是年紀幼小的人),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的房子(《禮記。內則》:『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這里的弟子指命士以上的任務而言。入是入父宮,出是出己宮)便敬愛兄弟。寡言少語,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精力,再去學習文獻。
3、孔子說:「當他父親活著(父在,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他父親死了,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對於父之道長期地不加以改變,可以說做到孝了。
4、孟懿子(魯國大夫,姓仲孫名何忌,懿為謚號)向孔子問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不久,樊遲(孔子學生,姓樊名須,字子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孝道,我答復說,不要違背禮節。」樊遲問:「什麼意思?」孔子道:「父母活著,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死了,依照規定的禮節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5、孟武伯(仲孫彘,孟懿子的兒子)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回答道:「做父母的只是為孝子的疾病發愁(意在做孝子的應該體諒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讓父母擔憂)
6、子游(孔子學生,姓言名偃,字子游)問孝道,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夠養活父母便行了,至於狗和馬都能夠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的孝順父母,那養活父母和飼養狗馬怎麼去區別呢?
7、子夏(孔子學生,姓卜名商,字子夏)問孝,孔子說:「兒子在父母面前經有高興的神色,是件難事。有事情,年輕人效勞,有酒菜佳餚,年長的人吃喝。
難道這竟可認為是孝么?
8、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能不知道,一邊替他們高興,一邊擔憂
9、宰我(孔子學生)問:「父母死後要守三年的喪,太久了。君子有三年不去習禮,禮儀必定會廢棄掉,三年不去奏音樂,音樂一定會失傳。陳谷既然已經吃完了,新谷又已出來,打火用的燧木又經過一個輪回,一年也就可以了。」
孔子道:「(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便吃那個白米飯,穿花緞衣,你心裡安不安呢?」
宰我道:「安."
孔子(搶著說)道:「你安,你就去干吧!君子的守孝,吃美味不小的甜,聽音樂不覺得快樂,住在家裡不覺得舒適,才不這樣干。如今你既然覺得心安,便去干好了。」
宰我退了出來,孔子說:「宰予不仁啊!兒女生下來,三年以後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替父母守孝三年,天下都是如此,宰予難道就沒有從他父母那裡得到三年懷抱的愛護嗎?
10、有子說"他的為人,孝順爹娘,敬愛兄長(其為人也孝弟中的「弟」是悌,音ti的四聲。孝為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悌為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基礎樹立了,道就產生。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是仁的基礎吧

http://wenku..com/view/cb329f6e25c52cc58bd6be53.html

㈤ 孔子和老子的關於德孝的名言

孔子說孝復和德的很多,你翻翻制論語很多都是
老子基本沒說過關於德和孝的事情,我印象中有有關於的只有這一句: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認為六親和睦根本就無所謂孝,只有家人的親疏關系產生分別,才要強調孝。

㈥ 關於孝順的孔子名言有哪些

關於孝順的孔子名言有:

  1.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3.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4.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5.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㈦ 孔子的名言 要關於孝的

論語孝來的名言

子曰:「吾與自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㈧ 孔子的名言關於孝順的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汝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㈨ 孔子關於孝道的名言

儒家文化對於中國的影響非常深遠,而孔子作為儒家文化最早的發起人,兩千多年來一直地位尊崇,一直到現在,我們平時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依然還受到他的深刻影響。

其中,孝順父母長輩是儒家文化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內容,甚至可以說是孔子思想的根基,他說了很多關於孝敬父母的話。

下面找出4條最具有代表意義,也是被經常拿來說事的話,我們可以對照老夫子的話來反思一下自個的情況。

百善孝為先

1
孟武伯問孝,孔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感悟:這段話大體的意思是說,有個叫孟武伯的人問孔子什麼是孝順,孔子說,父母每天都在為你的身體擔憂。孔子的言下之意是說,我們出門在外,能不能賺到錢都是次要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照顧好自己,不讓父母操心我們的身體就是最基本的孝順。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算什麼孝順?不過每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不由得淚流滿面,想起自己幾年前的一段往事。

當時我因為做外貿的原因,經常要熬夜加班,根本不注意身體,很快就病倒了,30多歲的大男人米水不進,站不起來,距離猝死就差了一口氣,就連遺書已經寫好了。

到了那個地步,我才知道這輩子最心疼自己的不是愛人,不是孩子,而是老媽,正是在她的安撫和照顧之下,自己停下手頭所有的事情安心養病,用了整整5年才喘過氣來,恢復了原來的六七成的體力。

照顧好自己就是一種孝順,只有當我們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深刻含義,這個世界上除了極個別思想有問題的人之外,絕大多數人對於子女的愛是毫無保留的。年輕人如果卧病在床,或者發生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父母的心不知道有多痛!

無論老人還是子女,都要照顧好自己

2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遠遊必有方。——《論語·里仁》

感悟:這句話從字面理解起來非常容易,是說家中有年老多病的老人時,是不能出遠門的,如果有調整不開的事情,也要早去早回,心中有數。

要指出的一點是,過去的社會沒有現在的汽車,高鐵,飛機等快速交通工具,大部分普通人出門都得靠步行。像去京城趕考這樣的事情,偏遠地方的人都得提前一年出門,要是這當口家中不幸發生問題,也沒個電話之類的可以聯系,等收到信再回家,都是猴年馬月了。

現在的社會真方便,想爸爸媽媽了,可以打個視頻電話,家中有問題了,買張飛機票干天黑就到家了,沒有了古人那種糾結。

但是,孔子這句話依然具有現實意義,我想他這句話的核心內容不是在於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