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朱鷺樂府賞析

朱鷺樂府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9 13:55:44

1. 小學生四年級作文朱䴉的自述400字

一身羽毛潔白如雪,兩個翅膀的下側和圓形尾羽的一部分卻閃耀著朱紅色的光輝,顯得淡雅而美麗,那是什麼?就是朱䴉。朱䴉的性格溫順,我國民間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徵,稱為「吉祥之鳥」。


這種「吉祥之鳥」有沒有面臨過滅絕的危險呢?我敢肯定的回答,有。二十世紀初期,我國朱䴉的數量也開始急劇下降,大家認為朱䴉已經在我國野外絕滅了,可是經過考察隊行程5萬多公里後,終於在陝西省漢中市洋縣找到了7隻野生朱䴉。在人們的挽救行動中,這幾只朱䴉終於繁殖到了2000多隻。
朱䴉生活在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帶,大多鄰近水稻田、河灘、池塘、溪流和沼澤等濕地環境,它們一般吃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它們在淺水或泥地上覓食的時候,常常將長而彎曲的嘴不斷插入泥土和水中去探索,一旦發現食物,立即啄而食之。
據說,中國古代稱朱䴉為朱鷺,《漢樂府·朱鷺》中曾寫道:「朱鷺,魚以鳥。鷺何食,食茄。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諫者。」可見當時朱䴉是很常見的水鳥。


在上海世博會的日本館內有關於朱䴉的短片,當時,中國「借」給日本幾只朱䴉,朱䴉就在中日兩國生息繁衍。朱䴉繁衍成功後,日本就「還」給中國幾只朱䴉。朱䴉,構成了國家之間的友誼。

另外,朱䴉的繁殖能力有些差,每年生產三四枚卵,它已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了,我們可要好好保護啊!

2. 我國有朱䴉嗎


朱䴉抄在野生環境中非常喜歡濕地、沼襲澤和水田。它們在水田中覓食,喜歡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的高大的樹上,以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為食,兼食昆蟲。每年3月到5月是朱䴉的繁殖季節,它們選擇高大的栗樹、白楊樹或松樹,在粗大的樹枝間,用樹枝、草棍搭成一個簡陋的巢。朱䴉的巢平平的,中間稍下凹,像一個平盤子。雌鳥一般產2
~4
枚淡綠色的卵。經30天左右的孵化,小朱䴉破殼而出。60天後,雛鳥的羽翼豐滿起來,但還遠沒發育成熟,它們的羽毛比成熟朱䴉的顏色稍深,呈灰色。直到3
年之後,小朱䴉才完全發育成熟,並開始生兒育女。
朱䴉在19世紀以前曾廣泛分布於蘇聯、中國、日本和朝鮮。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中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中國古代稱朱䴉為朱鷺,《漢樂府·朱鷺》中曾寫道:「朱鷺,魚以鳥。鷺何食,食茄。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諫者。」可見當時朱䴉是很常見的水鳥。但在近100
年間,朱䴉的數量急劇下降,分布區域急劇縮小。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早在1960年就已將朱䴉列入國際保護鳥的名單。

3. 我國有朱䴉嗎


朱䴉在野生環境中非常喜歡濕地、沼澤和水田。它們在水田中覓食,喜歡棲息於海拔~1400米的疏林地帶的高大的樹上,以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為食,兼食昆蟲。每年3月到5月是朱䴉的繁殖季節,它們選擇高大的栗樹、白楊樹或松樹,在粗大的樹枝間,用樹枝、草棍搭成一個簡陋的巢。朱䴉的巢平平的,中間稍下凹,像一個平盤子。雌鳥一般產2 ~4 枚淡綠色的卵。經30天左右的孵化,小朱䴉破殼而出。60天後,雛鳥的羽翼豐滿起來,但還遠沒發育成熟,它們的羽毛比成熟朱䴉的顏色稍深,呈灰色。直到3 年之後,小朱䴉才完全發育成熟,並開始生兒育女。
朱䴉在19世紀以前曾廣泛分布於蘇聯、中國、日本和朝鮮。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中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中國古代稱朱䴉為朱鷺,《漢樂府·朱鷺》中曾寫道:「朱鷺,魚以鳥。鷺何食,食茄。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諫者。」可見當時朱䴉是很常見的水鳥。但在近100 年間,朱䴉的數量急劇下降,分布區域急劇縮小。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早在1960年就已將朱䴉列入國際保護鳥的名單。

4. 樂府詩集的資料

《樂府詩集》以音樂曲調分類著錄詩歌,對一些古辭業已亡佚,而其曲調對後人有過影響的樂曲,都作了說明。

《樂府詩集》之圖2如「漢橫吹曲」中的《梅花落》﹑「雜曲歌辭」中的《行路難》,都只有鮑照的擬作為最早,但編者仍把《梅花落》歸入「漢橫吹曲」,並在《行路難》的說明中引證了《陳武別傳》,指出這個曲調在魏晉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說明它早在漢代可能已經產生。它反映了民歌對文人詩的影響,以及音樂和詩歌的關系,對各種樂曲的相同題目,它指出了前代樂曲與後代樂曲的繼承關系。如「梁鼓角橫吹曲」中的《黃淡思》,編者就引用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認為即「漢橫吹曲」的《黃覃子》。

《樂府詩集》對各類樂曲的起源﹑性質及演唱時所使用的樂器等都作了較詳的介紹和說明。書中這些說明徵引了許多業已散佚的著作﹐如劉宋張永的《元嘉正聲伎錄》﹑南齊王僧虔的《伎錄》﹑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等書﹐使許多珍貴的史料得以保存。這對文學史和音樂史的研究都有極重要的價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於傳聞,未可信從。

《樂府詩集》也存在一些缺點。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就曾指出本書把某些文人詩列入樂府題目之中不大恰當。此外,由於它重在曲調,因此所錄歌辭往往和關於曲調的敘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辭中的《水調歌》,編者認為是隋煬帝游江都時制,而書中所錄「唐曲」,並未註明作者。其實這些曲辭,恐怕是雜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顯然是杜甫的詩。

5. 朱䴉的資料

1、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

2、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

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

3、棲息環境:

朱䴉生活在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帶,大多鄰近水稻田、河灘、池塘、溪流和沼澤等濕地環境地帶。朱䴉在野生環境中非常喜歡濕地、沼澤和水田。喜歡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的高大的樹上。

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5)朱鷺樂府賞析擴展閱讀:

朱䴉資料——生活習性:

1、習性

性較孤僻而沉靜,除起飛時鳴叫外,一般活動時不鳴叫。常單獨或成對或呈小群活動,極少與別的鳥合群。行動時步履遲緩,飛行時兩翅鼓動亦較慢,頭、頸向前伸直、兩腳伸向後,但不突出於尾外。白天活動覓食,晚上棲於高大樹上。

2、食性

主要以小魚、泥鰍、蛙、蟹、蝦、蝸牛、蟋蟀、蚯蚓、甲蟲、半翅目昆蟲、甲殼類以及其他昆蟲和昆蟲幼蟲等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覓食活動在白天。

通常在水邊淺水處或水稻田中覓食,也見在爛泥中和地上覓食。在地上覓食時常慢步輕腳行走,兩眼搜覓前面地上,發現食物,立刻用嘴啄食。在淺水處或泥中覓食時主要靠將長而彎曲的嘴不斷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覓食物。

3、遷徙

原來在俄羅斯東部、朝鮮、日本北方和中國北方繁殖的種群,秋季多要遷到日本南部和中國黃河以南至長江下游、福建、台灣和海南島越冬,也有部分留在朝鮮越冬。而在中國和日本南部繁殖的種群,通常不遷徙,為留鳥。

分布於中國陝西洋縣的種群亦不遷徙,繁殖期後向四周遊盪。在7月份曾在離巢區20km遠的地方發現已離巢的幼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䴉

6. 朱䴉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啊

朱䴉(huán)長喙、鳳冠、赤頰,渾身羽毛白中夾紅,頸部披有下垂的長柳葉型羽毛,體長約80cm左右。它平時棲息在高大的喬木上,覓食時才飛到水田、沼澤地和山區溪流處,以捕捉蝗蟲、青蛙、小魚、田螺和泥鰍等為生。
中文學名: 朱䴉
拉丁學名: Crested Ibis
別稱: 朱鷺,日本風頭䴉,朱臉䴉鶴
二名法: Nipponia nippon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目: 鸛形目
科: 䴉科
亞科: 䴉亞科
屬: 朱䴉屬
分布區域: 中國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城固縣、漢台區等處)
物種命名: Temminck, 1835

外形特徵
外表
朱䴉全長79cm左右,體重約1.8kg。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末端下彎,長約18cm,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cm,朱紅色。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特徵
中等體型(55cm)偏粉色䴉。臉朱紅色,嘴長而下彎,嘴端紅色,頸後飾羽長,為白或灰色(繁殖期),腿緋紅。亞成鳥灰色,部分成鳥仍為灰色。夏季灰色較濃,飾羽較長。飛行時飛羽下面紅色。虹膜-黃色;嘴-黑色而端紅;腳-緋紅。叫聲:粗啞的咕噥聲。朱䴉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67~69cm,體重1.4~1.9kg,體態秀美典雅,行動端莊大方,十分美麗動人。與其他 類不同,它的頭部只有臉頰是裸露的,呈朱紅色,虹膜為橙紅色,黑色的嘴細長而向下彎曲,後枕部還長著由幾十根粗長的羽毛組成的柳葉形羽冠,披散在脖頸之上。腿不算太長,脛的下部裸露,顏色也是朱紅色。一身羽毛潔白如雪,兩個翅膀的下側和圓形尾羽的一部分卻閃耀著朱紅色的光輝,顯得淡雅而美麗。由於朱䴉的性格溫順,中國民間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徵,稱為「吉祥之鳥」[1]。
棲息環境
朱䴉在野生環境中非常喜歡濕地、沼澤和水田。它們在水田中覓食,喜歡棲息於海拔1200~1400m的疏林地帶的高大的樹上,以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為食,兼食昆蟲。每年3月到5月是朱䴉的繁殖季節,它們選擇高大的栗樹、白楊樹或松樹,在粗大的樹枝間,用樹枝、草棍搭成一個簡陋的巢。朱䴉的巢平平的,中間稍下凹,像一個平盤子。雌鳥一般產2~4枚淡綠色的卵。經30天左右的孵化,小朱䴉破殼而出。60天後,雛鳥的羽翼豐滿起來,但還遠沒發育成熟,它們的羽毛比成熟朱䴉的顏色稍深,呈灰色。直到3年之後,小朱䴉才完全發育成熟,並開始生兒育女。
朱䴉在19世紀以前曾廣泛分布於蘇聯、中國、日本和朝鮮。中國古代稱朱䴉為朱鷺,《漢樂府·朱鷺》中曾寫道:「朱鷺,魚以鳥。鷺何食,食茄。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諫者。」可見當時朱䴉是很常見的水鳥。但在近100年間,朱䴉的數量急劇下降,分布區域急劇縮小。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早在1960年就已將朱䴉列入國際保護鳥的名單。
習性
朱䴉生活在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帶,大多鄰近水稻田、河灘、池塘、 溪流和沼澤等濕地環境。性情孤僻而沉靜,膽怯怕人,平時成對或小群活動。朱䴉對生境的條件要求較高,只喜歡在具有高大樹木可供棲息和築巢,附近有水田、沼澤可供覓食,天敵又相對較少的幽靜的環境中生活。晚上在大樹上過夜,白天則到沒有施用過化肥、農葯的稻田、泥地或土地上,以及清潔的溪流等環境中去覓食。
食物
主要食物有鯽魚、泥鰍、黃鱔等魚類,蛙、蝌蚪、蠑螈等兩棲類,蟹、蝦等甲殼類,貝類、田螺、蝸牛等軟體動物,蚯蚓等環節動物,蟋蟀、螻蛄、蝗蟲、甲蟲、水生昆蟲及昆蟲的幼蟲等,有時還吃一些芹菜、稻米、小豆、谷類、草籽、嫩葉等植物性的食物。它們在淺水或泥地上覓食的時候,常常將長而彎曲的嘴不斷插入泥土和水中去探索,一旦發現食物,立即啄而食之。休息時,把長嘴插入背上的羽毛中,任憑頭上的羽冠在微風中飄動,非常瀟灑動人。飛行時頭向前伸,腳向後伸,鼓翼緩慢而有力。在地上行走時,步履輕盈、遲緩,顯得閑雅而矜持。它們的鳴叫聲很象烏鴉,除了起飛時偶爾鳴叫外,平時很少鳴叫。
繁殖
春季是朱䴉的繁殖季節,這時成年的雄鳥和雌鳥結成配偶,離開越冬時組成的群體,分散在栓皮櫟樹等高大的喬木樹上去築巢、產卵。這時它會用嘴不斷地啄取從頸部的肌肉中分泌出來的一種灰色的色素,塗抹到羽毛上,使它的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等都變成灰黑色。它的巢很像一個圓盤,十分簡陋,外徑73cm,內徑53cm,深8cm,距地面高度為5~20m。巢由樹枝架成,裡面墊以玉米桿、蕨類、細藤條、草葉及草根等,有時也利用舊巢。每窩產卵2~4枚,卵的大小約為65×45mm,卵重70g左右,表面是藍灰色或淺綠色的,上面帶有黑褐色的斑點。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孵化期大約需要28天。親鳥在孵卵期間經常翻卵、晾卵、理巢等,孵卵時縮曲著頸部或將頭部盤起來,有時站立起來舒展翅膀,或者抖動身體。但巢中往往只有一隻親鳥,不孵卵的另一隻親鳥並不在巢邊護巢,夜間則到其他樹上去棲息。雛鳥為晚成性,剛孵出時上體被有淡灰色的絨羽,下體被有白色絨羽,腳為橙紅色。出殼後由親鳥輪流將口中半消化的食物吐出喂養,性急的雛鳥們則爭著把長喙伸進親鳥的嘴裡,親鳥則使勁抖動著脖子,使食物盡快地吐出來。親鳥在育雛的前期每天返回巢中的次數為7~9次,隨著雛鳥的迅速生長和對食物需求的增加,後期則增加到每天14~15次。喂完食物後還要幫助雛鳥清理糞便,方法是叼走巢底的樹枝,使糞便漏到下面去,或者把沾有糞便的碎鋪墊物叼到巢的外邊,然後再叼來新的巢材和鋪墊物來補充。雛鳥在親鳥的精心哺育下生長很快,60天後就能跟隨親鳥自由飛翔了。性成熟的年齡為3歲左右,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

7. 朱䴉是什麼

http://ke..com/view/4351.htm
不解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