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張愛玲金鎖記賞析

張愛玲金鎖記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9 09:04:17

Ⅰ 你對《金鎖記》的看法/賞析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著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我覺得"張愛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無波,越淘越有。於她又有什麼損失?
文壇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這樣的女子。
--李碧華

深刻的悲劇
一個人的世界隨著生命的謝幕而結束,可是現實的生活仍在繼續,月亮照樣升起,照耀著死亡再也無法感知的一切。從此,月亮在張愛玲的藝術世界中不斷出現,君臨其中芸芸眾生。今天我們打開《張愛玲文集》,驚喜於其中竟流淌著一條動人的月亮河。
縱觀文集,月亮這一意象發展的頂峰當推《金鎖記》。這篇小說里,月亮統領全部的其餘意象,顯示了故事的悲劇性和悲劇的深刻性。全篇九處寫到月亮,有些蜻蜓點水般一筆帶過,有些則濃墨重彩,精雕細琢。

七巧,這個與月亮有關的人在故事的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一出悲劇,她嫁到了富貴人家,可是處處因自己的出身受到歧視;她結婚五年了,有了一對弱小的兒女,可是從未享受過婚姻的幸福;她自以為是地愛上了丈夫的弟弟--三少爺姜季澤,可是平日走馬章台的三少爺對她卻嚴叔嫂之防。張愛玲的小說里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只"除了《金鎖記》里的曹七巧"(《自己的文章》,張愛玲)。人活著,必須有各種慾望的支撐,對七巧而言,所有的慾望都不如金錢重要,確切地說她只有惟一的金錢欲。愛情和金錢相比,是可以舍棄不要的,人生的其餘內容也是如此。當所有的慾望都遭到了破產,只剩下黃金的枷鎖時,七巧就成了一出徹底的悲劇。

10年之後,七巧的丈夫和婆婆都死了。苦難熬出了頭,她分到了家產,搬出姜府自立門戶。過去冷淡七巧的姜季澤現在上門來向她傾訴愛情,精明的七巧在心旌搖盪之餘發現所謂的愛情是假的,大怒之餘把季澤趕出了家門。愛情的幻影消失了,淌著眼淚的七巧奔到窗前:
"玻璃窗的上角隱隱約約反映出弄堂里一個巡警的縮小的影子,晃著膀子踱過去。一輛黃包車靜靜地在巡警身上輾過。小孩把袍子掖在褲腰裡,一路踢著球,奔出玻璃的緣。綠色的郵差騎著自行車,復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煙掠過。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後的沒投胎的鬼……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一出徹底的悲劇造就了一個徹底瘋狂的人。七巧戳穿季澤的感情騙局時,她還有強烈的情感,她還能大怒。下半部中的七巧完全成了一個瘋子,她壓抑自己正當的情感,最終喪失人的情感變成了非人。
七巧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歲月從她可以直推到腋下的手鐲里徐徐地溜走了,她的生命早已是一個徒具形式的空殼。一個出身寒微的女子,違背己願地投身到上流社會的禮儀與罪惡中去,最後卻成為上流社會最腐化的典型人物。七巧是一出悲劇,她又一手導演了幾起悲劇,這形成了主題級的反諷。

七巧的死解放了被她控制、被她奴役的兒女,而死去的芝壽和絹兒只能永遠地死去了,長安和長白也已給她折磨得不像人,並且失去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七巧死了,長安和長白獲得了新生,30年前的故事似乎結束了。敘事者又回到了說書人的位置上,將讀者從故事的時空帶回現實的時空:
"30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30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30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月亮的意象在小說的結尾重又出現,有始有終,成為貫穿全篇的主題意象,強調了悲劇的深刻性和一貫性、徹底性。小說情節的關鍵時刻、人物命運的重要關頭,月亮的意象都會出現,與人物同喜同悲,這絕非是作者的無意之筆,而是她的刻意營造。《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中國現代小說史》),也是從古以來最深刻的一出悲劇。悲劇是人的悲劇,尤其是女人的悲劇。

悲劇的延續性貫穿小說的全篇,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暗示。七巧、長安、芝壽都是悲劇,各自的悲劇有其來龍去脈,劇情不盡相同,悲哀和怨憤都是一樣的,而悲劇又是延續不止的。
女性的悲劇,人生的悲劇,從若干個30年前排演到若干個30年後。張愛玲的世界誕生在半個世紀前,可是百年千年後,推開我們最新文明的窗子,張愛玲的月亮仍將照耀著我們。
(葦公子)

40年代的上海,有一位紅極一時的女子,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當時文壇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作家。隨著她堪稱"奇跡"的作品《傳奇》、《流言》的問世,關於這位天才女作家的傳奇般的傳說便從此在海內外廣為傳頌,"流言"至今。

一位才華橫溢的台灣作家因崇拜她曾專程去美國加州拜訪她,卻"雲深不知處"般地三訪始得召見。一位在她成名時的女友曾撰文寫她奇裝異服,以至到印刷廠去校稿樣使整個印刷廠的工人停了工。海外諸多的華人作家都提過自己是"張迷"。其創作及其人已成為幾代人推崇的偶像,時間越久,魅力越強,影響至當代不減。由於她晚年獨居美國加州柏克萊城,閉門謝客,深鎖玉宮,被人們流傳成為身穿紙做的衣服,因為害怕空氣過敏,如同一個生活在真空中的神女,成為新的"傳奇"……
……

人生的舞台,個人逃不脫要扮演其中某個角色。張愛玲卻在這個人生舞台上遠遠眺望著,她不是導演,卻如同解說,用筆娓娓動聽地為我們介紹過去的一場或正在進行的人生戲劇里的諸位角色,確切地說,抑或是審美。於是有人言:"魯迅之後有她,她是一個偉大的尋求者。"她尋的是,女奴時代謝幕後女性角色的歸宿所在,她以否定現在生態下女性的女奴角色的方式,表達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掙脫歷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諸般枷鎖的桎梏,成為自在的女性優美地生存。自然這是我們的解讀。

我們讀張愛玲的人生"傳奇",不知能否觸摸到她生命的律動,這樣一幅生動的生命之旅、靈魂絕唱,帶給我們的,又將是怎樣至善至美的收獲…… (於 青)

Ⅱ 張愛玲小說《金鎖記》裡面的人物分析

曹七巧――從追求成功走向毀滅的悲劇 〖摘要〗張愛玲筆下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小說《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個,曹七巧這個形象是立體的,發展的。小說在人物心理的刻畫方面淋漓盡致,絲絲入扣。展現了一個弱者、一個女性在追求金錢、權利、愛情方面所做的無望的掙扎,最終成為一個男權社會的犧牲品的一個過程。 〖關鍵詞〗女性 成功 金錢 權利 愛情 毀滅 曹七巧是張愛玲筆下的一個血肉豐滿,讓人可憎又深感可憐的人物。曹七巧並非一成不變的,她的性格是一步步形成的,從少女時代的直率潑辣而又不失其可愛慢慢地走向一個讓正常人「直覺地感到那是個瘋人」。(1)是什麼讓一個正常人變得面目可憎、失去理性?一朵盛開的鮮花是不會無緣無故就變成了一叢刺,一叢讓人不能親近,害人又害已的刺的,這裡面肯定有風霜的侵蝕,有雨雪的相逼。有一種人最不容易受到傷害,那就是無欲無求的人。正因為沒有所求,沒有期望,也就不會帶來失望,也不會被各種各樣的外界誘惑所傷。追求愛情的人,有愛就必有痛,得到愛時陽光燦爛,似乎得到了整個世界的幸福,但是愛情正因為美,卻往往是因為她的殘缺不全,得不到時,或得而又失時,痛徹心扉。追求錢財的人,有了一萬想十萬,有了百萬想千萬,富有是沒有盡頭的,然而貧窮和落泊卻是有盡頭讓一個人喪失希望的。千金散盡還復來是一種理想境界。有錢時門庭若市,身無分文時昔日朋友已如黃鶴遠去不知所蹤,金錢不是萬能,卻足以讓人飽嘗世態炎涼。追求事業成功的人,固然也許會有一帆風順,青雲直上時的痛快酣暢,然而總有瓶頸和高原在等待著你,當然也有無可挽回的下坡讓你體會什麼叫昨日黃花。凡此種種,有夢想就會有夢滅,有追求就會有失落,人好像註定是要來受苦受難的。但是無欲無求的人只存在於理論上,連佛祖怕也是做不到。七巧是個凡人,是一個比普通人更渴望成功的女人,她一直都在不懈地追求著自己所認為的成功。 o﹎.菰寂﹖ 2007-12-15 12:26 在張愛玲所有的作品中,《金鎖記》是描寫人性扭曲、人格變態最出色的作品。張愛玲出色地展示了曹七巧從一個健康單純的姑娘變成了一個喪失人性、為金錢所困的變態的瘋子的過程。曹七巧原是麻油商的女兒,有幾分姿色,風流潑辣,敢在街上與賣肉的朝祿調情。原是個平民階層的女子,生活清苦但也有自己的幸福,命運之神卻把她推給了姜家,嫁給一個富家小姐不肯要的活死人一樣的殘廢公子。七巧不但失去了愛情,而且在門第森嚴的大家庭中受到歧視,連丫頭也鄙視她。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曹七巧可能會當一個身份低賤的姨太太。如果是這樣的身份,她也不至於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她的正常慾望也不會壓抑得這樣厲害,或者她忍受不了寂寞可以紅杏出牆,然後一走了之。可是張愛玲不這樣安排曹七巧的命運,她抬高了曹七巧的身份地位,讓她做了堂堂正正的姜家二少奶奶,讓她有了一雙弱小的兒女,這使七巧壓抑已久的對幸福人生的渴望重新重新抬頭,在這種正常慾望長期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她的黃金欲重新開始變相膨脹,終至人性徹底迷失,釀成了一場滅頂之災。 如果說地位的提高使曹七巧的黃金欲被激發出來的話,那麼小叔子姜季澤的出現使她乾涸、麻木的心靈開始復甦,燃起了她內心深處熄滅已久的熊熊愛火。可是這種愛情是註定不會被人們接受的,姜季澤對她若即若離,嚴於叔嫂之防,玩起了捉迷藏式的愛情游戲。七巧亦不肯親自毀掉自己苦苦煎熬得到的一切,兩人在各自的堡壘中相互對峙著,誰也不肯先越出雷池半步。經過十年漫長的痛苦歷程,婆婆和丈夫都死了,七巧的苦難終於熬到了頭,她分到了家產,搬出姜府自立門戶了。「這些年,她戴著黃金的枷鎖,可是連金子的邊都啃不到,這以後就不同了。」①可是悲劇並沒有就此結束,七巧也沒有如她所願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曹七巧愛情逐漸麻木、熱情日漸消退時,當年冷淡七巧的季澤上門來向她傾訴愛情了,七巧心中的喜悅和甜蜜是無法言喻的。張愛玲極其敏銳、細膩地刻畫了這一微妙的心理活動。「七巧低著頭,沐浴在光輝里,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來還有今天!」②可是這種喜悅也僅僅維持了短短的一剎那。當季澤向她提出借錢的要求時,她立刻轉而憤怒了。此時七巧心中直覺的念頭就是:「他想她的錢——她賣掉一生換來的幾個錢。」她的愛情夢徹底破滅了,她認為什麼都是假的,包括愛情,只有錢才是真的。在七巧的現實中,什麼都是抓不住的,只有錢可以讓她實實在在地抓在手裡,為她所有。 如果說對愛情的渴望是七巧正常人性的表現,那麼泯滅了那點愛,她徹底地套上了黃金的枷鎖,變成了地道的瘋子,更為不幸的是她還是人母、是婆婆,她的瘋狂不僅使自己走向了毀滅,而且她還將身邊的親人拉來做陪葬,「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③在她的生命中兒子是她唯一不設防的人,可是她要時時刻刻將他牢牢抓在手中,當兒子娶上媳婦過上了一段幸福生活時,她立刻心裡失衡了。新媳婦醜陋的外表、軟弱的個性,甚至她正常的夫妻生活都成了七巧攻擊她的把柄,她用最惡毒的言語一寸一寸地摧毀她的自尊,在七巧長期精神虐待中媳婦被凌遲了。與此同時,她還哄騙兒子、女兒吸上了鴉片,她又用類似的手段破壞了女兒幾次純真的戀愛,葬送了她的婚姻,使她年過三十還待字閨中。正是「黃金」這把無情的枷鎖使七巧從一個不幸的被害者慢慢地變成了一個自我迫害的瘋子,最後她毀滅了自己的親生女兒,變成了一個可怕的心理變態狂。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既是一個可惡可恨的害人者,更是一個可憐可悲的被害者。她對金錢有強烈佔有欲,為了攫取財富,可以不惜犧牲美好的人性,甚至以黃金這一「金鎖」摧殘兒女的愛情和幸福,肆意折磨兒子和媳婦,把金錢看得比兒女的婚姻更重要。這個被金錢榨幹了青春和蝕空了靈魂的悲劇人物終於在臨死之前流出了干澀的淚。張愛玲作為女性以她獨特的視角將筆觸深入到曹七巧這個人物的內心深處,去審視她的靈魂,因此曹七巧這一女性形象具有特殊的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

Ⅲ <<金鎖記>>談張愛玲小說的藝術特點

1、《金鎖記》的故事緊扣人物命運而展開,情節富於傳奇性,同時回又交織入人物心理答變態發展這條線,不只是增強了閱讀的吸引力,也神話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小說的心理描寫非常到位,對人物的心理剖析常常深入到潛意識層面。
2、小說中給人的印象特別深的還有意象的描寫。有時用來點染人物的心理。如季澤來算計七巧的錢的時候,七巧雖然對昔日的歡愛還有些留戀,但又看破季澤在欺騙她,她恨季澤,狠心把他罵跑了,這時候,被打翻的「酸梅湯沿著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遲遲的夜漏——一滴,一滴……真長,這寂寂的一剎那。」這「酸梅湯」就是七巧當時復雜心情的描寫,而且一滴一滴,跟七巧漫長的一生融合在一塊兒。有時意象描寫又用於定格、點題,突出印象,增強聯想。如文中,共六次寫到月亮,每次的含義都有不同。注意分析自然景物的的意象化描寫,如何象徵地烘託人物的情緒,營造作品的氛圍。
3、小說的語言特有韻味。張愛玲的語言文白相濟,雅俗結合,有些像《紅樓夢》的筆致。特別是工筆描繪的寫實,帶有濃艷、繁復的效果,又往往有些蒼涼的意味。

Ⅳ 《金鎖記》解讀(張愛玲)

你再想想,她為什麼變態?為什麼心理扭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不就是你看到了語言背後的東西了嗎?

Ⅳ 張愛玲《金鎖記》的思想內涵及主題意蘊

金鎖記》是張愛玲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許多評論家的贊譽:傅雷先生譽之為「文壇最美的收獲」,夏志清教授則稱之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我2年前看過改編過的《金鎖記》連續劇,印象特別深刻。現在又看原版張愛玲的《金鎖記》,算是真正領略到張愛玲的天賦了。但是2者比較起來,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改編後的《金鎖記》。張愛玲說過,曹七巧是她筆下惟一一個徹底的人。的確,曹七巧非常徹底,徹底到讓人感到心痛。因為曹七巧的徹底就是徹底破壞。她破壞一切一切:破壞那些喜歡她,或算計她的人;破壞她兒子的幸福;她的2個兒媳婦,她們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她的女兒的因緣也被她破壞,最後七巧當然也把自己給破壞了,這個小說就完了。張愛玲似乎寫的是個破壞王,但是,我發現很多讀者非但不會對七巧種種變態行為感到厭惡,而是會感到一種直徹心骨的蒼涼的悲哀和同情。
年輕時候的七巧是個可愛人見人愛的姑娘,那時的她有點單純有點潑辣,但是她善良而富風情。面對嫂子的刁難,她也沒有直接反駁,哥哥是她唯一的親人了,也不幫著她反而時時護著嫂子來為難她,最後還把她往火炕里推——嫁到姜家,因七巧出身低微,倍受歧視與排擠,還要照顧個患骨癆的丈夫,但畢竟他們是她唯一的親人了,無論怎樣她都是愛他們的,從後來她對哥嫂的照顧就可以看出,七巧是個善良和寬容的人。在小鎮上的日子是清苦的,但七巧也有自己的幸福,鎮上的年輕男子都圍著她團團轉,她也大膽地跟那些男子開玩笑,享受著自己的快樂。在那小鎮上還有她和三少爺的美好回憶,一旦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七巧就會勇敢果斷,當然她也得到自己的幸福,雖然是非常短暫的。晚年的她也會經常回憶起這些往事,無論她以後變得多麼極端不相信人性,但她骨子裡還是嚮往幸福的。
嫁進姜家後的她,因為出生平民還有個患骨癆的丈夫,因此大家都看不起她,處處排斥她,大少爺更是為了家產處處針對她,這樣的鉤心斗角的封建大家族裡使得她不得不反抗,特別是她丈夫的去世,使七巧的性格極端扭曲。她有如此的悲劇下場完全是環境造成的,她丈夫死前跟她說:「你要變得更凶點。」沒有丈夫又沒有娘家的依靠,在那個時代的女人只有使自己更加兇狠些才可以生存,結果,七巧為了孩子,她勇於和大伯爭自己應得的那份家產,最後她成功了。這體現了七巧擁有那個時代女性少有的堅強和智慧。分家獨立出去的七巧卻沒有得到解放,為了守住那些家產,七巧變得十分極端和恐怖。

記得龍福說過:「二少奶奶還是改不了那壞習慣,總是見不得人家好。」的確,七巧因為自己受到了太多的苦最終還是沒有得到自己內心嚮往的幸福而感到不甘,於是她總是見不得別人好。她嫉妒下人龍福過上安穩的日子,她嫉妒兒子和兒媳有幸福的生活,她甚至嫉妒女兒有美好的因緣,她嫉妒一切一切,於是她不由自主地就從中破壞,只要她有能力的她一定破壞。這反映了七巧畸形的性格,同時也反映了她自卑的情結,別人的好使得曹七巧的內心產生了一種內在驅力要改善這種劣勢,求得對卑下的補償,發展了這樣的極致,也側面反映七巧的內心深處真正追求的不是金錢,她真正追求的可能是安穩的日子和心愛的男人,但命運卻把她推向姜家,還有那時的社會也使得她不得不守住金錢。

另外,七巧身上還有著濃重的封建因素,例如:對女兒長白說:「按說你今年十三了,裹腳已經嫌晚了,原怪我耽誤了你。馬上這就替你裹起來,也還來得及。」她自己年輕時沒裹腳,卻不顧一切要裹女兒的腳,其實她是在擬補自己年輕時的遺憾。無論怎樣,晚年的七巧並沒有擺脫過去的痛苦,反而把過去的痛苦畸形地演變,最終把自己變成了個瘋子。

這就是我眼中張愛玲筆下的七巧的形象,但我自己更喜歡連續劇里的七巧,因為那個她擬補了我們對七巧的同情和遺憾,那個的她在死前明白了一切也得到了遲來幾十年的幸福,這其實就是我們對七巧的期望,因此我更喜歡那個的七巧,她沒給我們留下遺憾

Ⅵ 張愛玲的《金鎖記》主要內容是什麼

《金鎖記》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

姜公館的二奶奶曹七巧以十年的青春熬死了殘廢的丈夫,爭得大庄財富,從此成為黃金的奴隸,心理變態,她壓制情慾,無情地趕走了她原來鍾情的小叔子,又屢次破壞了兒女的婚姻。她逐漸成了撲滅人間幸福和美的喪失人性的女妖。作品通過對她典型性格的描述,真實塑造了一個由金錢而導致人格裂變的曹七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金錢對人的靈魂的腐蝕和對人的本性的扭曲,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長安,七巧的女兒。七巧讓長安裹小腳,淪為親戚朋友的笑柄。當長安上學時,卻又在七巧的無理取鬧後放棄上學。當長安年齡越來越大,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愛情,七巧卻變著法讓長安吸上大煙,敗壞女兒名聲,最終這樁婚事也失敗了。

(6)張愛玲金鎖記賞析擴展閱讀

《金鎖記》在情節的安排上,人物的設置上,頗有借鑒古典小說《紅樓夢》的色彩。在情節上,它講究巧合、波折和首尾照應;在人物的設置上,多在古色古香的環境氛圍中來寫現代人的精神氣質,帶有強烈的市井色彩。

《金鎖記》中涉及的喻象分為日常事物、古代事物、時尚事物等等。日常事物是指生活中的尋常事物,如風、太陽、淚珠等,共 35處,約佔68.6%;古代事物是指中國古代傳統的事物,如夜漏、臉譜等,共8處,約佔15.7%;時尚事物是指在作者生活的時代從外國引進的時尚的事物,例如電影配音機,霓虹燈等,共6處,約佔11.8%。

其他類型的比喻有6處,約佔11.8%。其中以日常事物作為喻體的比喻占的比重最大,這也正體現出張愛玲平民化、世俗化的風格。從這些比喻中可以看出《金鎖記》中的喻體主要具有世俗化、古典化、圖像感的特點。

Ⅶ 張愛玲的文章賞析

張愛玲散文賞析 讀張愛玲的散文有如看一條小溪,娓娓流過滿是青草紅花的兩岸,即使遇著一兩處突兀的山石、三五個湍急的灣,那碰擊也是極溫柔婉轉——但你又絕不會覺得它膚淺,因為溪底有柔長的水草和招搖的小魚……又如沐浴在夜深時的月色中,寧靜、蒼涼、縹緲,偶起的冷風吹在臉上,禁不住打個寒顫。 一 天才夢、心願、秋雨、說胡蘿卜、談跳舞、談女人、談畫、論寫作、談吃穿、談周圍的人事……她彷彿一個隱匿在角落的看客,安靜地欣賞著眼前的一小塊風景。哪管它此外天翻地覆,山河破碎。她用的雖然是一些人生的邊角料子,卻在邊角料的內面襯上昂貴的皮里子,把它做成了一朵好看的花。《有女同車》講的是自己在電車上見聞幾個女人議論各自的戀人或兒子。前面是大篇幅的素描,那些是邊角料子;最後一句是里子:「電車上的女人使我悲愴。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一下子新意翻出,化俗為雅。把日常生活的一個片段陌生化,再添上一筆意味深長的點染。摹寫生活易,將生活陌生化也不難,難的是最後的一筆點染。這正是張愛玲的功力。還有一類張愛玲的散文篇章,簡直就是直接截自原汁原味的生活,比如《炎櫻語錄》。其記載的是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的一些妙語。「我的朋友炎櫻說:『每一個蝴蝶都是從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來尋找它自己。』」;「炎櫻描寫一個女人的頭發,『非常非常黑,那種黑是盲人的黑。』」。顯示了女性的才華和機智,是贊許的意思。這類散文雖然是直接截自生活,但這種截取本身就體現了一種藝術的眼光。 張愛玲的散文幾乎篇篇都有一些個讓人嘆為觀止的比喻,它們散見於文字行間,如落花依草,令文章增色不少。「她的臉型扁凹,臉上是一種風幹了的紅笑——一個小姑娘羞澀的笑容放在烈日底下曬幹了的。」(《華麗緣》)這是寫一個老婦人的笑。在《愛》這一篇短小的散文里,看張愛玲是如何闡釋「愛」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尋不著山盟海誓、天荒地老的纏綿,只獨獨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令人感動,耐人尋味。在現代作家中,錢鍾書的比喻幽默、旁逸斜出,偏知性;而張愛玲的比喻精緻、清麗、寒冷徹骨,偏理性。我以為,這是因為錢鍾書把人生當游戲,張愛玲視人生如寄。 二張愛玲安於生活里點點滴滴的尋常人事的品味,這與她的性別不無關系。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張愛玲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決定的。「凡事牽涉到快樂的授受上,就犯不著斤斤計較了。較量些什麼呢?——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公寓生活記趣》)「時代的車轟轟地往前開。……我們只看見自己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燼余錄》)在張愛玲的眼裡,人是孤獨、可憐、痛苦的;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呵,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傳奇>再版序》)所以,「能夠不理會的,我們一概不理會,出生入死,沉浮於最富色彩的經驗中,我們還是我們,一塵不染,維持著素日的生活典型。」 (《燼余錄》)但是,在她那些沉迷於小歡悅的文字里,又不時飄過煙雲一般的傷感。「但是可以更分明地覺得自己的手,在陽光中也是一件暫時的東西……」(《華麗緣》) 「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管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傳奇>再版序》) 三 「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自己的文章》)正是因為這樣一種審美偏好,在張愛玲的散文特別是那些較長的散文里,總會有意無意地轉入顧影自憐,感時傷世,營造出一種孤獨、凄愴而又美麗的氛圍。這樣的句子段落在她的散文里俯拾即是:「我想道:『這是亂世。』晚煙里,上海的邊疆微微起伏,雖沒有山也像是層巒疊嶂。我想到許多人的命運,連我在內的;有一種鬱郁蒼蒼的身世之感」。(《我看蘇青》)「古代的夜裡有更鼓,現在有賣餛飩的梆子,千年來無數人的夢的拍板:『托,托,托,托』——可愛又可哀的年月呵!」 (《私語》)「人生恐怕就是這樣的罷?生命即是麻煩,怕麻煩,不如死了好。麻煩剛剛完了,人也完了」。(《論寫作》)「從人頭上看出去,是明凈的淺藍的天。一輛空電車停在街心,電車外面,淡淡的太陽,電車裡面,也是太陽——單只這電車便有一種原始的荒涼」。(《燼余錄》) 張愛玲寫的是不徹底的人對亂世的無可奈何,對歲月的屈服。他們不配享有悲壯,然而到底是蒼涼的。因為是亂世,所以執著於日常生活;畢竟是亂世,又擺脫不了茫茫的末世感,懷著末世感,珍惜每一個日子,彷彿看夕落時分的風景,蒼涼而美麗。這就是張愛玲散文的魅力。

Ⅷ 張愛玲金鎖記主題思想

作品通過對她典型性格的描述,真實塑造了一個由金錢而導致人格裂變的曹七巧形象,深專刻地揭屬示了金錢對人的靈魂的腐蝕和對人的本性的扭曲,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劇情簡介:

作品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人生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被扭曲,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

(8)張愛玲金鎖記賞析擴展閱讀

角色簡介:

1、曹七巧:原本和三少爺季澤一見鍾情,卻無奈嫁給患有軟骨病的老二鍾澤,老大伯澤為了侵吞家產,設下一個個圈套,造成七巧和季澤誤會重重。

2、姜季澤:姜家三少爺,替哥哥仲澤相看七巧卻對七巧一見鍾情,不想七巧卻嫁給了仲澤,失望至極的季澤在仲澤的婚宴上喝得酩酊大醉,令七巧心痛欲裂。

3、姜伯澤:姜家大少爺,城府極深,為了傾吞家產,利用七巧對季澤的感情,設下一個個圈套,造成七巧和季澤誤會重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鎖記

Ⅸ 求張愛玲《金鎖記》中的優美語段,可以摘抄的部分

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

她睜著眼直勾勾朝前望著,耳朵上的實心小金墜子像兩只銅釘把她釘在門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標本,鮮艷而凄愴。

風從窗子里進來,對面掛著的迴文雕漆長鏡被吹得搖搖晃晃,磕托磕托敲著牆。七巧雙手按住了鏡子。鏡子里反映著的翠竹簾子和一副金綠山水屏條依舊在風中來回盪漾著,望久了,便有一種暈船的感覺。再定睛看時,翠竹簾子已經褪了色,金綠山水換為一張她丈夫的遺像,鏡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他的眼睛──雖然隔了十年,人還是那個人呵!就算他是騙她的,遲一點兒發現不好么?即使明知是騙人的,他太會演戲了,也跟真的差不多罷?

她要在樓上的窗戶里再看他一眼。無論如何,她從前愛過他。她的愛給了她無窮的痛苦。單只是這一點,就使她值得留戀。多少回了,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與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錯。他不是個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裝糊塗,就得容忍他的壞。她為什麼要戳穿他?人生在世,還不就是那麼一回事?歸根究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言語究竟沒有用。久久的握手,就是妥協的安慰,因為會說話的人很少,真正有話說的人還要少。

長安覺得她是隔了相當的距離看這太陽里的庭院,從高樓上望下來,明晰、親切,然而沒有能力干涉,天井、樹、曳著蕭條的影子的兩個人,沒有話──不多的一點回憶,將來是要裝在水晶瓶里雙手捧著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後的愛。

七巧似睡非睡橫在煙鋪上。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摸索著腕上的翠玉鐲子,徐徐將那鐲子順著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輕的時候有過滾圓的胳膊。

Ⅹ 張愛玲的《金鎖記》中曹七巧的人物分析

曹七巧,這個張愛玲筆下虛構的人物,曹七巧是個悲劇人物,是一個受害者,她霍亂了自己的一生,也摧殘了兒女的幸福。

曹七巧是因為錢才無奈犧牲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嫁到姜家的,具有極強的金錢情節。她認為,「人都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錢」,為了得到金錢,她不惜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戴著黃金枷鎖的「奴隸」。

小說題名《金鎖記》,這個金鎖,就是存在七巧骨髓深處的黃金枷鎖,壓得她透不過氣來。在不斷尋求病態發泄與報復的過程中,她變得越來越自私、乖戾、刻毒、殘忍。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曹七巧身上存在著嚴重的性缺失或者性壓抑。弗洛依德認為,心理障礙是因為性緊張的累積所引起的。

因為愛情體驗的缺失,情慾體驗的得不到滿足,無助、無依,讓她苦楚不已,疼痛不已,孤獨不已,充滿著強烈的落寞與感傷。

這成了她性格悲劇的主因,成了促使她蛻變的動力。情慾的絲把她纏得死死的,越纏越緊,扼殺了人性。所以,你們也別想得到。這就是七巧內心的真實寫照。

(10)張愛玲金鎖記賞析擴展閱讀:

曹七巧家裡本是開麻油店的,由於姜家二少爺是個殘廢,無法與做官人家結親,便娶了七巧做正房。丈夫的殘疾使曹七巧無法享受女性對愛情的渴求,並造成了她常年的性苦悶。

於是她把姜季澤作為愛慕對象,但是傳統封建禮教迫使姜季澤拒絕了曹七巧。現實的無情和對金錢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對錢財的無限佔有欲,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黃金鎖,也一步步走向心靈的扭曲。

女兒長安是她手中的第一個犧牲品。七巧讓長安裹小腳,淪為親戚朋友的笑柄。當長安在學堂呼吸道新鮮空氣時,卻又在七巧的無理取鬧後放棄上學。

當長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愛情,七巧卻從中作梗,變著法讓長安吸上大煙,敗壞女兒名聲。把長安推向無底的深淵。

長白也在曹七巧的誘惑下吸食大煙。母子倆討論兒媳的秘密,使兒媳被逼絕望,悲慘地死去。而後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就吞金自殺。

曹七巧自身的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別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兒女的幸福。極度的內心扭曲使她做出各種的惡事,毀掉了兒女、兒媳和童世舫的幸福,也造成了更多人的悲劇。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