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陳子昂感遇賞析

陳子昂感遇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9 02:56:02

❶ 陳子昂的這首感遇是什麼意思啊

詩人藉助草木零抄落的景象,襲以象徵手法抒發其懷才不遇、美好願望不得實現的感慨。表現了內心的苦悶之情。陳子昂也感悟人生、體認哲理,但他在這些思想後面,隱藏著強烈的入世願望,如《感遇》之三十五: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於台。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悠。
誰言未亡禍?磨滅成塵埃。
詩人對現實生活中的不合理現象表示了強烈的不滿與抨擊,他的詩歌也成了現實生活的干預者。
陳子昂渴望乘時代風雲而大展宏圖,卻重蹈了具有詩人氣質的慷慨之士在官場中難以逃脫的厄運,陷沒於險惡的政治漩渦。他自視甚高,卻壯志難酬,直言諍諫,每忤權貴,先後兩度受誣陷入獄。這些身世際遇自然也投影在他的詩中,最明顯的,是懷才不遇、不為世人所知的強烈孤獨感。但既使如此,他的孤獨也絕不表現為沮喪沉淪,自哀自憐,而是英氣勃發,高傲不屈。「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雲海方盪譎,孤鱗安得寧」(《感遇》之二十五)。
陳詩的風格是著眼現實,又超脫現實,他的想像力從現實膨脹到歷史和宇宙的意識中去。因此,他的《登幽州台歌》才會蒼茫悲涼,成為把歷史和宇宙融為一體的慷慨悲歌。

❷ 陳子昂的感遇 之十三 :玄蟬號白露.茲歲已蹉跎.

玄蟬,秋天的蟬.
白露,節氣名.
玄蟬號白露的意思是,天氣冷了,蟬的叫聲也低微了.比喻遇事不敢講話.
茲歲
茲,這個.
歲,年.
茲歲已蹉跎意思是今年白白過去,終究一事無成.

❸ 感遇 陳子昂 抒發怎樣的情感

《感遇》詩不是一時一地之作,內容頗為豐富,反 映了較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復雜專的思想感情,有屬意識地學習阮籍《詠 懷詩》,在運用五言古體和質朴的語言,以較隱晦曲折 的方式表現時政的黑暗和詩人彷徨苦悶的心情方面,的確逼近阮詩。但其中少數篇章,注意反映邊塞風光和下層人民苦難,風格豪放明朗,表現出鮮明的創造性。

❹ 求:陳子昂感遇詩其三 賞析

之三


為魏將。 食子殉


骨肉尚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聞中山相。 乃屬放麂翁。

孤獸猶不忍。 況以奉君終。

❺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陳子昂 全詩的翻譯,不是鑒賞,是翻譯!!!

香蘭和杜若生於春夏之際,花葉掩映,枝莖交合,何其茂盛。
蘭若秀色超群,使群花為之失色,花朵紅,莖顯紫色。
漸漸的白天越來越短,寒而不冽的秋風出現了。
花草都凋零了。唉,花草的壽命就這樣結束了!

古詩鑒賞,感遇三十八首(其三十四)陳子昂

感遇三十八首【其卅四】
陳子昂
朔風吹海樹,蕭條邊已秋。
亭上誰家子,哀哀明月樓。
自言幽燕客,結發事遠游。
赤丸殺公吏,白刃報私仇(44)。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邊州。
故鄉三千里,遼水復悠悠。
每憤胡兵入,常為漢國羞。
何知七十戰,白首未封侯。
【鑒賞】

此詩作於神功元年秋。當時,詩人從軍東征契丹,見危請纓,反遭武攸宜的猜忌和排擠,這首詩正是詩人遭受沉重打擊後感憤而作。詩中記錄了一位長期戍守邊塞的老戰士的自白。他的一生可謂經歷豐富,倍受挫折。少年時豪俠放曠,崇尚義氣;從軍邊塞後,以國事為重,奮勇戰斗,卻長期遭受壓抑。詩人在這位戰士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來表現自己壯志未酬的「興寄」,並對統治者埋沒人才予以諷諭。,
「朔風吹海樹,蕭條邊已秋。」詩的開頭兩句,以蒼勁古樸的筆觸勾勒時、空背景,渲染出悲涼的氣氛,深秋時的渤海要塞,凜冽的北風吹刮著浩瀚大海岸邊的樹木,呈現出一片凋零、蕭瑟的景象。背景畫面蒼涼,但氣勢飛動,「海樹」以「海」迭加於「樹」,就使得這個意象雄渾而有風骨。

「亭上誰家子,哀哀明月樓。」引出詩中的主人公,亭堠乃邊塞哨所;「樓」指亭上的戍樓。「明月樓」,既具體點明此時為深秋月夜,又使形象充滿「哀」怨,啟人聯想到「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曹植《七哀》)的境界。《七哀》寫女子,此寫游俠;子建尚有「柔情麗質」(鍾惺《古詩歸》),子昂卻剛健質朴。
詩接下來轉入主人公的自述,是全詩的主體部分
「自言幽燕客,結發事遠游。」幽燕,今河北、遼寧一帶,古屬燕國,漢以後置幽州,故稱幽燕,其俗慷慨尚武;結發,指初成年,古時男子二十歲束發而冠,以示成人;事,從事;遠游,漫遊。句意為:他自稱是成長於幽燕一帶的人,成年以後,離家漫遊。詩人為其落拓、凄涼的氣質所吸引,不由前往攀談,並將其自述記下。此聯是這位戰士自述身世和游俠生活的開始。

「赤丸殺公吏,白刃報私仇。」赤丸,這是游俠兒執行任務的憑證。《漢書·尹賞傳》載,長安有一群游俠少年專門殺吏為人報仇,他們事前在袋子里裝上赤、黑、白三色彈丸,各自摸取,摸到紅丸則去殺武吏,摸到黑丸則去殺文吏,摸到白丸負責為行動者料理後事。句意為:我拿到紅丸前去刺殺武吏,手執白刃,為人報仇。這是描述具體的慷慨而危險的游俠生活。游俠重意氣、重承諾等品質與下文捨身為國的勇敢行為是一脈相承的兩個表現方式。詩人對他的經歷頗為欣賞。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邊州。」句意為:我為躲避仇家漂泊至海上,隨後從軍來到了這邊塞的州界。這是這位戰士自述到此從軍的原因。

「故鄉三千里,遼水復悠悠。」遼水,遼河,有東西二源,在昌圖縣匯合;悠悠,遙遠的樣子。句意為:如今家鄉遠在千里之外,這遼河之水又如此的悠遠、綿長。意即思鄉之情有如這遼河水一樣綿延不絕,而歸途遙遠,山重水復,歸期也將如這遼河水一樣渺不可期。

「每憤胡兵入,常為漢國羞。」胡兵,此指突厥、契丹;漢國,即中國。句意為:每每為胡人的侵入而感憤不已;常常為中國無法有效遏制胡人而感到羞恥。「胡」、「漢」並提,充滿民族自豪感。這兩句極寫這位戰士的愛國熱忱與報國雄心,可惜庸將誤國,遂使有志之士悵恨不已。

「何知七十戰,白首未封侯。」七十戰,據《史記·李將軍列傳》所載:李廣自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英勇苦鬥,聲威遠播,卻始終未能封侯,遭抑屈憤而自殺。這里借李廣之事以寄託憤慨。句意為:何曾想到身經七十餘戰,戰功卓著,卻直到頭發白了也未能有封侯之賞。此聯是邊塞戰士的憤懣之辭,亦是詩人胸中的塊壘,憑此一吐為快。
「自言幽燕客,結發事遠游。」戰國時燕國之地,漢以後置為幽州,連稱為「幽燕」,屬今河北北部與遼寧西部一帶。古時男子二十歲結發而冠,以示成人。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崇尚勇武,「幽燕客」三字足以表明此人為一俠士,他胸懷大志,剛一成年就去家遠游,以求建功立業。並非戀巢的家雀,而是欲搏擊四海風雲的雄鷹。既為豪俠之士,又值血氣方剛之年,故嫉惡如仇,願鏟盡天下不平事,敢作敢為,對貪官惡吏就難免有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俠義之舉:「赤丸殺公吏,白刃報私仇。」據《漢書·尹賞傳》說,長安有一群少年專門謀殺官吏替人報仇,事前設赤、黑、白三色彈丸,探得赤丸殺武吏,黑丸者殺文吏,白丸者處理喪事。這兩句表現出主人公的英武與打抱不平的俠義精神。兩句對仗工整,韻律鏗鏘,頗似五律之對仗句式。如果說「亭上誰家子,哀哀明月樓」稍顯得低沉,可謂抑,那麼至此則一揚,顯得高昂,痛快淋漓。接著又回到現實中來:「避仇至海上,被役此邊州。」因為殺公吏、報私仇,觸犯刑律,只得避逃海上,並到邊塞從軍。這其中自然亦有投身疆場,建功封侯的幻想。誰料明珠暗投,他在「此邊州」並未能顯身手,展抱負,其勇武之力與俠義之膽都不被賞識。他碌碌無為如同凡夫俗子。英雄失路,心緒悲涼。久在異鄉為異客,又處於坎坷之境,最易生故鄉之思:「故鄉三千里,遼水復悠悠。」水「悠悠」寓有愁思悠悠不盡之意。「復」字下得頗有力,使詩顯得音情頓挫。更令人激憤的還不在於個人的榮辱升降,而是胡兵屢犯、主帥無能。

「胡兵」原指漢朝時的匈奴軍隊,這里代指契丹軍隊;「漢國」即漢朝,實指唐朝。「憤」針對胡兵入侵,顯得有力,「羞」針對主將昏庸無能,見出深刻。「每憤胡兵入,常為漢國羞」兩句既是批判社會現實,也寄寓「幽燕客」懷才不遇的感慨。詩末借用漢朝李廣的典故來抒寫「幽燕客」的不平。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李廣作戰驍勇,帶兵有方,但他「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卻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後來被迫演出「引刀自剄」的慘劇。「七十戰」而「未封侯」,對比何等鮮明!這兩句堪稱全詩畫龍點睛之筆。是詩人「興寄」之所在。

主將武攸宜剛愎自用,又「無將略」,以致唐兵大敗,又怯敵不敢進。子昂曾出謀獻策,以改變戰局,但不被武氏採納。陳子昂失望悲憤,乃有此「感遇」篇。此詩「詞旨幽邃」(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四),它並非是抒胸臆,而是借「幽燕客」之「言」抨擊當時主將之誤國,並寄寓自己的悲憤。

❼ 陳子昂感遇其二翻譯

古詩翻譯為:

蘭花和杜若生於春夏,枝葉多麼茂盛。

幽雅清秀,空絕林中版群芳的秀麗色彩,權朱紅色的花下垂,覆蓋著紫色的花莖。

漸漸地白天漸短,秋風也慢慢的吹拂起來。

時光流逝,花兒凋零,美好的心願到底如何實現?

原文: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 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 芳意竟何成!

出自《感遇·其二》是唐朝陳子昂創作的古詩作品。前四句贊美在幽靜孤獨的環境中,香蘭和杜若的秀麗風采:「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秀麗芬芳的香蘭和杜若,生長在春天與夏天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生長得非常茂盛。

(7)陳子昂感遇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作者曾隨武攸宜東征契丹,參謀軍事。返京後,仍為右拾遺。因諫議多不合,深感政治抱負不能施展,便於聖歷元年(698)辭官還鄉。不久為縣令段簡誣陷入獄,在獄中被迫害致死。其詩思想內容進步、充實,語言風格質朴蒼勁,蘊藉深微。主張繼承漢魏風骨,一變初唐浮靡詩風,或諷諫朝政,或感懷身世,為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

本篇是陳子昂所寫的以感慨身世及時政為主旨的三十八首《感遇》詩中的第二首,詩中以香蘭杜若自喻,托物感懷,寄意深遠。透露出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抒發了芳華易失、時不我待的感慨。

❽ 求 陳子昂的峴山懷古 賞析

峴山懷古
陳子昂
秣馬臨荒甸,
登高覽舊都。
猶悲墮淚碣,
尚想卧龍圖。
城邑遙分楚,
山川半入吳。
丘陵徒自出,
賢聖幾凋枯!
野樹蒼煙斷,
津樓晚氣孤。
誰知萬里客,
懷古正躊躕。
峴山,又名峴首山,位於湖北襄陽城南九里,以山川形勝和名人古跡著稱。峴山屬襄陽治,名城襄陽當漢水之曲,與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距襄陽縣西二十里,為隆中,即卧龍先生草廬對策之地。襄陽故城,即其縣治。
陳子昂,登臨峴山,不覺發思古之幽情,寫下這首懷古詩。
開頭二句說「秣馬臨荒甸,登高覽舊都 。」外城為郭,郭外為郊,郊外為甸,秣馬於荒甸,說明峴山在襄陽郊外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荊州,立襄陽郡,自此「冠蓋相望,一都之會也 」。詩人登臨峴山,俯瞰襄陽,不禁想到晉朝的羊祜、三國的諸葛。羊祜喜游山,常登峴山,終日不倦,曾對從行者說過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 !皆湮滅無聞 ,使人悲傷,如百歲後有知,魂魄猶應登此也 。」羊祜為太守,清名遠揚,很受百姓的愛戴 ,且有獻策平吳之功 ,終身清廉不營私,唯對峴山的青峰白雲流連不已。羊祜病篤,薦杜預自代,年五十八卒。襄陽百姓在峴山、羊祜平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以紀念,望其碑者,無不流涕。杜預死後為碑起名曰「墮淚碑 」,就是陳子昂詩中所說的「墮淚碣」。
曹操伐劉表時,表已卒,劉備屯兵樊城,聞訊赴襄陽,曹操即派精銳緊緊追擊,劉備兵潰於當陽、長坂;諸葛受命於危難之間,東結孫吳,共御曹魏。赤壁之戰,奠定鼎足之勢,功蓋三分,名成八陣,登臨峴山,俯見襄樊,豈能不緬懷以南陽布衣而名垂環宇的諸葛武侯呢?
「猶悲」、「尚想」,點明「懷古」,也抒發詩人斯人雖逝,而憑吊彌深的感情。
以下接諸葛功業回顧三國時代 ,古之楚地,魏、蜀、吳,各個分據;漢水入江處在夏口,夏口城為孫權所築。《尚書禹貢》謂 :「漢水南至大別入江。」大別山,《元和志》謂指漢陽縣東北之魯山,「南枕蜀江,北帶漢水」,孫吳據長江天險,因此詩中說:「城邑遙分楚,山川半入吳。」「遙」既表現楚地遼闊,又表現事已久遠,兼指時空。「山川」句,詩人於峴山之上,思緒萬千,見漢水曲流峴山之東,而想到滔滔東去的景象。
三、四句詩人懷想羊祜、諸葛,五、六兩句則轉談三國事,並非僅就山川而言,其間包涵了「人謀勝天險」的寓意。羊祜獻平吳之策,晉滅東吳諸葛用聯吳之策,以抗曹魏;劉備因意氣用事,敗於夷陵;孫皓以殘暴多疑,終致亡國。面對四百多年前的歷史遺跡,詩人不禁發出慨嘆。
峴山之南,有後漢襄陽侯習郁故居。習郁在此引水作養魚池,築以高堤,間種楸、竹。秋來,楸絲垂垂 ,修竹亭亭,景緻怡人。晉朝時的征南將軍山簡,都督荊、湘、交、廣四州,鎮守於襄陽,每過習郁園池,必痛飲至大醉方歸。常說:「此我高陽池。」
劉景升治襄陽時 ,築景升台 ,常登層台之上歌《野鷹來》曲,死後,葬襄陽城東門外二百步。杜甫十三世祖、鎮南大將軍,杜預,字元凱,曾在襄陽興水利,百姓稱之為「杜父 」。元凱作兩碑,一碑沉萬山山下潭水中;另一沉峴山山下水中,碑文述己之功業 。元凱沉碑時說 :「百年之後 ,何知不深谷為陵也 。」陳子在此即借杜元凱沉碑事,並引申其意,即使百年之後,深谷突起為丘陵,亦是徒然。空有丘陵出,多少英雄豪傑、古聖先賢,不是都凋零作古了嗎?「野樹蒼煙斷,津樓晚氣孤 。」沔水經過習郁的邑城,出安昌縣東北大父山,西南流,注於白水,南面有漢光武故宅,後漢人蘇伯阿曾在此「望氣 」,稱白水鄉光武宅有鬱郁蔥蔥的興旺佳氣。陳子昂藉此慨嘆鬱郁蔥蔥之氣已經中斷消失了 。「蒼煙斷」、「晚氣孤」,詩人借景抒懷,表達他對時政的憂心焦慮。
「誰知萬里客,懷古正躊躕 。」詩人來自蜀山之中,所以自稱「萬里客」,「誰知 」,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境,「躊躕」,指惆悵而徘徊。當詩人憑吊遺蹤的時候 ,緬懷治世良材,有為的將帥以及像羊祜、諸葛亮那樣永遠為百姓思念的賢臣良相,更希望這樣的賢聖,代代不絕。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懷古之思,也是詩人對他所處的時代的含蓄抨擊,詩中涉及許多典故,無一不是和峴山、襄陽有關的,全詩既是一首高度濃縮,含義深長的山水詩,也是一首沉鬱的政治抒情詩。

也可知人論事啊。
P.S.陳子昂生平: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
生平陳子昂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輕財好施,慷慨任俠。成年後始發憤攻讀,博覽群書,擅長寫作。同時關心國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樹。24歲時舉進士,官麟台正字,後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時武則天當政,信用酷吏,濫殺無辜。他不畏迫害,屢次上書諫諍。武則天計劃開鑿蜀山經雅州道攻擊生羌族,他又上書反對,主張與民休息。他的言論切直,常不被採納,並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垂拱二年(686),曾隨左補闕喬知之軍隊到達西北居延海、張掖河一帶。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叛亂,又隨建安王武攸宜大軍出征。兩次從軍,使他對邊塞形勢和當地人民生活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聖歷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獄中(沈亞之《上九江鄭使君書》)。
文學創作唐代初期詩歌,沿襲六朝余習,風格綺靡纖弱,陳子昂挺身而出,力圖扭轉這種傾向。在《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一文中,他慨嘆「漢魏風骨,晉宋莫傳」;批評「齊梁間詩,采麗競繁,而興寄都絕」。他稱美東方虯的《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不圖正始之音,復睹於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這些言論,表明他要求詩歌繼承《詩經》「風、雅」的優良傳統,有比興寄託,有政治社會內容;同時要恢復建安、黃初時期的風骨,即思想感情表現明朗,語言頓挫有力,形成一種爽朗剛健的風格,一掃六朝以來的綺靡詩風。他的詩歌創作,即是這種進步主張的具體實踐。
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感遇》詩不是一時一地之作,內容頗為豐富,反映了較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復雜的思想感情。其中如「蒼蒼丁零塞」、「朝入雲中郡」篇,反映北方邊塞戰士和人民的苦難。「丁亥歲雲暮」篇反映並批評武後准備開鑿蜀山經雅州道攻擊生羌,「聖人不利己」篇批評武後崇拜佛教,大興土木,都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貴人難得意」、「翡翠巢南海」等篇,以較曲折的方式諷刺武後濫施刑罰,使臣僚不得善終;「逶迤勢已久」篇申述骨鯁之臣沒有出路;「蘭若生春夏」篇慨嘆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都從不同角度對時政進行了批判。還有部分詩篇,感嘆禍福無常,嚮往神仙和隱逸生活,表現了消極遁世的苦悶情緒。《感遇》詩有意識地學習阮籍《詠懷詩》,在運用五言古體和質朴的語言,以較隱晦曲折的方式表現時政的黑暗和詩人彷徨苦悶的心情方面,的確逼近阮詩。但其中少數篇章,注意反映邊塞風光和下層人民苦難,風格豪放明朗,表現出鮮明的創造性。
《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都是陳子昂隨武攸宜北征契丹時所作。陳子昂在武攸宜幕中參謀軍事,屢有建議,均不被採納,失意無聊,因登薊北樓(即幽州台),作《薊丘覽古》詩7首贈其好友盧藏用,通過吟詠薊北一帶古人古事來抒發懷才不遇的悲哀。「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燕昭王》)對禮賢下士的燕昭王的懷念,實際上是慨嘆自己當前的不遇知音。同時用歌行體寫下傳誦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更是俯仰古今,在廣闊的背景中表達了他深沈的憂憤。清翁方綱說:「伯玉《薊丘覽古》諸作,鬱勃淋漓,不減劉越石(劉琨)」(《石洲詩話》),指出了這些篇章慷慨悲歌的特色。
他還有一部分抒情短篇也寫得頗好。像五律《晚次樂鄉縣》《渡荊門望楚》《春夜別友人》《送魏大從軍》等,抒情寫景,形象鮮明,音節瀏亮,風格雄渾,顯示出近體詩趨向成熟時期的特色和他自己剛健有力的詩風。方回認為其五律可與同時的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諸人媲美,都是唐人「律體之祖」(《瀛奎律髓》)。
陳子昂的詩歌創作,在唐詩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績。盧藏用說他「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陳伯玉文集序》)。宋劉克庄《後村詩話》說:「唐初王、楊、沈、宋擅名,然不脫齊梁之體,獨陳拾遺首倡高雅沖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趨於黃初、建安矣。」金元好問《論詩絕句》也雲:「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論功若准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都中肯地評價了他作為唐詩革新先驅者的巨大貢獻。但他的部分詩篇,還存在著語言比較枯燥、形象不夠鮮明的缺點。
陳子昂的詩歌,以其進步、充實的思想內容,質朴、剛健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產生了巨大影響。其後張九齡的《感遇》詩、李白的《古風》,都以他的《感遇》詩為學習物件。杜甫對他評價極高:「公生揚馬後,名與日月懸。……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陳拾遺故宅》)杜甫不少關心國事民生的詩篇,可明顯地看出是受了他的影響。白居易《與元九書》、元稹《敘詩寄樂天書》都談到他們努力寫作諷諭詩,是受到陳子昂《感遇》詩的啟發。白居易還把陳子昂與杜甫相提並論,說:「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初授拾遺》)

❾ 陳子昂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的翻譯,注意是翻譯不是賞析啊! 謝謝了!

一、譯文

翡翠鳥棲息於南海之濱,雌雄相伴比翼樹林間。

哪裡知道美人對它的珍愛不下於黃金。

在炎熱的南國被殺害,珍麗的羽毛被放在宮殿之中。

美麗的翠羽製成的首飾光艷奪目,用羽毛裝飾的被褥絢麗多彩。

難道南海還不算遙遠么,可是獵人們還是羅網追殺而來。

美麗的羽毛是翡翠鳥的才華,翡翠鳥卻因這才華而累及生命,只能為這樣的珍禽而嘆息啊。

二、原文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樹林。

何知美人意,驕愛比黃金。

殺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陰。

旖旎光首飾,葳蕤爛錦衾。

豈不在遐遠,虞羅忽見尋。

多材信為累,嘆息此珍禽。

三、出處

《全唐詩》·《感遇三十八首》

(9)陳子昂感遇賞析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感遇三十八首》是唐代文學家陳子昂的組詩作品。

二、作品賞析

《感遇三十八首》是五言古詩,這組詩是作者有感於平生所遇之事而作,涵蓋面極廣,大都緊扣時事,針對性極強,富有現實意義。

三、作者簡介

陳子昂,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慷慨任俠。成年後始發憤攻讀,關心國事。24歲時舉進士,直言敢諫,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

兩次從軍,對邊塞形勢和當地人民生活有較深的認識。後因父老解官回鄉,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獄中。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

❿ 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意思

第三首的意思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