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最苦最樂句子賞析

最苦最樂句子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9 02:04:09

A. 最苦與最樂

B. 最苦與最樂中哪些話觸動了你,說明理由

最苦的日子,能有人與你相伴,能有人鼓勵你甚至欣賞你,這個人就是你一輩子的恩人和朋友。一句我看好你,我相信你能行。最樂的日子能有人提醒你,我們還是悠著點,步子不要太急。

C. 《最苦與最樂》的議論句

人人必須盡責任(或「人必須對生活負責」「盡責雖苦卻樂」)

D. 最苦與最樂文章中作者觀點的語句

這個語句是復:盡得大的責任,就製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最苦與最樂》為梁啟超寫作的一篇短文,出自《梁啟超全集》,本文從最苦和最樂兩方面來論述人生的責任,即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盡責任則是人生最大的樂,提出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 國家以及自身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快樂。

E. 最苦與最樂 選段 閱讀答案 注意是選段

我不知道你說的是那個?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
1、根據提示用原文填空。(4分)

在作者筆下,貧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作者認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從最後一段中找出與「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內涵相符的一句。(2分)

3、你認為,文章最後所說的「卸卻」責任與「解除」責任有何不同?(4分)

①「卸卻」責任指:(10字以內)②「解除」責任指:(10字以內)

4、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論點。(10字以內)(2分)

5、本文以「最苦與最樂」為題,而不以「苦與樂」為題,為什麼?(2分)

6、讀完全文後,你是怎樣看待「責任」的?(2分)

【答案和點撥分析】

案例考題1:
(1)知足 安分 達觀 應盡的責任沒有盡 點撥:此題考查理解文章語言內容的能力。解答時應著眼於對原文的認真閱讀,依據第一段中「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是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就會准確填出前三個空,第四個空可在第二段的末尾尋找答案。

(2)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點撥:此題考查對句子深刻含義的理解與把握。解答時可結合文中前一句來理解,再到最後一段找出與其內涵相符的句子。

(3)①未盡責任,丟開不管。②盡了責任,再無負擔。 點撥:此題考查語言的准確性。理解詞語的意思應結合語言環境去體會其獨特的內涵。只有讀懂原文,才能正確答題。

(4)人人必須盡責任(或人必須對生活負責;盡責雖苦卻樂)。 點撥:此題考查概括中心論點的能力。解答時應很好地把握全文的內容,選文先論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應盡責任沒有盡」,進而論述人生最快樂的事是「盡了責任」,最後強調責任只能「解除」不能「卸卻」的道理。

(5)本文是從「最苦」與「最樂」兩個側面來談「人要盡責任」的道理,「苦與樂」與本文的主要內容「談責任」關系不大,所以不以「苦與樂」為題。 點撥:此題考查對全文思想內容的感知能力。解答時必須結合文章的主旨和內容來分析。

(6)答案要點:①每一個人都有責任;②盡責任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內容;③盡貴任,就會快樂,否則,就會陷人痛苦。 點拔:此題考查拓展知識的遷移能力。答案是開放性的,引導我們每個人都深深思考:你的責任是什麼?你將怎樣盡自己的責任?

總結提示:選文從最苦和最樂兩方面來談人生的責任,告誡我們: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國家以及自己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從設題來看,既考查了議論文閱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又考查了拓展知識的遷移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F. 最苦與最樂中的優美詞句段

一、《最苦與最樂》中第一段用了三個排比設問句:人生什麼事最苦呢?版貧嗎?不是;失權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提出了關於人生最大痛苦的許多答案:貧、失意、老、死,然後一一加以否定,最後再論述「負(未盡的)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為什麼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為把貧困老死當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許多人的想法或說法。否定了這些答案,讀者就要尋找新的、合理的答案。這時自己的觀點就水到渠成地出現在讀者眼前。
二、1.設問句式是以自問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問題,自己提問自己回答。
2.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吸引讀者。

G. 最苦與最樂中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本文的語言莊重、靈動、流暢、簡潔。

莊重:這種凝重語言風格的形成,一方面與作者梁啟超的深厚修養、遠見卓以及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本文談論的是人生觀的大問 題有關。文中體現「莊重」的語句,如「那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那諸聖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分析這種風格形成的原因。

靈動:具體表現為各種不同的句式、表達方式及論證方法的靈活運用。

流暢:體現為排比的大量而巧妙的運用和巧妙的過渡與銜接。1、「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2、「貧嗎? 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過渡與銜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用「翻過來看」,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之間用「然則」進行過渡,銜接得非常緊密o

簡潔:主要體現在下面三方面:A使用概括性強、富有表現力的語句。如用「海闊天空,心安理得」形容盡責任之後的快樂。B展斂有度,詳略得當。如第1自然段將貧、失意、老死立,第2自然段則集中起來說「貧困老死」,該展則展,該斂則斂。C引用藝術的高妙。如「然則為什麼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這句話有什麼深層含義?至少有三層含義:一,孟子說「君子有終身之憂」。二,孟子這句話意思與前所說的痛苦之後是快樂似乎不一致。三,為什麼孟子要說這句話呢?

H. 《最苦與最樂》的中心思想

本文從最苦和最樂兩方面來論述人生的責任,即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盡責任則是人生最大的樂,提出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 國家以及自身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快樂。

近代·梁啟超《最苦與最樂》原文: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時事新報·學燈》

人生什麼是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

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麼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

為什麼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於一個人如此,就是對於家庭、對於社會、對於國家,乃至對於自己,都是如此。

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於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於自己加一層責任。

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後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裡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困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加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麼是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

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麼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聖賢豪傑,他負的責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這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

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聖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裡盡責任,便日日在那裡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並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

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8)最苦最樂句子賞析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哲人們有不少精彩的論述,平常百姓也有許多感悟和思考。梁啟超的這篇《最苦與最樂》思想深刻,格調高雅,既有儒家的進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讀來膾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

它從最苦和最樂兩方面來談人生的責任,告誡我們: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國家以及自己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最苦與最樂》表現出了深遠的價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樂和幸福是「盡責任」,這一立意不同凡響。把「陞官發財」看成幸福和快樂,未免低俗;說「別人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看似高尚,卻將陷入循環論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面對死亡這一特殊境界的高尚和豪壯,卻沒有時間和情境的普適性。

而「盡責任」這一立意,高尚、深刻、朴實、永恆,具有極強的普適性。每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盡自己的責任———對親人、對朋友、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

文章開篇用了一連串的排比設問,提出了「貧」「失意」「老」「死」這些關於人生最大痛苦的許多答案並一一加以否定,然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

為什麼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為把貧困老死之類當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許多人的想法。否定這些答案,讀者就要尋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這時再提出自己的觀點,就不顯得突兀,而有一種水到渠成之妙。

接下來,作者進一步指出責任「未解除」的種種情況和由此產生的痛苦狀態。對於責任「未解除」的具體情況,這里指出了承諾未辦、欠錢未還、恩惠未報答、得罪人未賠禮幾種。這幾種情況,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易於被讀者所理解和接受。

由此而生的痛苦情況是不敢見面,夢里有影子纏著。然後將這種情況延展到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自己,使議論更加深入。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

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著有《中外紀聞》,著作大多收入《飲冰室合集》。

I. 誰知道〈〈 最苦與最樂〉〉的主要內容

從最苦和最樂兩方面來論述人生的責任,即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盡責任則是人生最大的樂,提出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 國家以及自身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快樂。

《最苦與最樂》為梁啟超寫作的一篇議論文,出自《梁啟超全集》,2016年入選人教社新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15課。

文章從最苦和最樂兩方面來談人生的責任,講述的道理: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國家以及自己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9)最苦最樂句子賞析擴展閱讀:

賞析

《最苦與最樂》思想深刻,格調高雅,既有儒家的進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讀來膾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它從最苦和最樂兩方面來談人生的責任。

《最苦與最樂》表現出了深遠的價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樂和幸福是「盡責任」,這一立意不同凡響。把「陞官發財」看成幸福和快樂,未免低俗;說「別人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看似高尚,卻將陷入循環論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宋代文天祥)」,這是面對死亡這一特殊境界的高尚和豪壯,卻沒有時間和情境的普適性。

譯文: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而「盡責任」這一立意,高尚、深刻、朴實、永恆,具有極強的普適性。每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盡自己的責任———對親人、對朋友、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

J. 課文最苦最樂找到文中三句對偶遞進句並分析它的作用

課文最苦最樂找到文中三句對偶遞進句並分析它的作用?
好辦法。深入的學習方法。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