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泊秦淮賞析50

泊秦淮賞析50

發布時間: 2021-01-09 00:36:05

㈠ 泊秦淮名句賞析

《泊秦淮》復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制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賞析: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當他來到當時還是一片繁華的秦淮河上,聽到酒家歌女演唱《後庭花》曲,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詩中說,金陵歌女「不知亡國恨」,還唱著那《後庭花》曲。其實,這是作者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如首句七個字卻勾畫出一幅生動的秦淮河的迷濛夜景,大可以看出語言的精練、准確、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話,樸素自然;下句卻運用了淺顯的典故,以表達他深沉的感情,頗為雅麗清新。這一切,都使得這首詩顯得詞來清麗,畫面鮮明,風調悠揚,富有藝術勉力。

㈡ 泊秦淮 賞析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1]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注釋
(1)選自《樊川詩集注》。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蘇溧水縣東北,流經南京地區,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2)籠:籠罩。這句運用的是「互文見義」的寫法:煙霧、月色籠罩著水和沙。
(3)商女:一說商女即歌女,在酒樓或船舫中以賣唱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說唐詩》雲: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4)《後庭花》:就是樂曲《玉樹後庭花》,以此曲填歌詞者,今存數種,而以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所作最為有名。因陳後主是亡國之君,所以後人又把他所喜愛的《玉樹後庭花》曲、詞當作亡國之音的代名詞。
譯文
迷濛的煙霧籠罩著寒江,小洲白沙上映著銀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臨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麼是亡國恨事,隔江還在把《後庭花》聲聲歌唱。[1]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溧水東北,橫貫金陵(今江蘇南京)入長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帶一直是權貴富豪游宴取樂之地。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於六代興亡之地的感嘆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首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系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點題,並以「近酒家」的豐富內涵啟動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游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游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後二句由一曲《後庭花》引發無限感慨,「不知」抒發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不以國事為重,紙醉金迷的達官貴人,即醉生夢死的統治者。「猶唱」二字將歷史、現實巧妙地聯為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管世銘甚至稱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題解] 秦淮河是六朝舊都金陵的歌舞繁華之地,詩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傳來商女《後庭花》的歌聲,聽著這亡國之音,不禁激起時代興衰之感,後兩句對只知征歌征舞、買笑逐歡,而不以歷景為鑒的統治者,給以深深的譴責。本詩情景交融,朦朧的景色與詩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諧統一。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艷輕盪,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於酒色,快步陳後主的後塵了。秦淮一隅,寄託如此深沉的興亡感,足見金陵在當時全國政治中心已經移向長安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很大。[2]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這首詩是作者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唐代詩人,漢族,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後人稱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
杜牧工詩、賦、文、辭,而以詩歌創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詩壇獨樹一幟,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議論見長,氣勢縱橫,敢於論列軍國大事,指陳時弊,具有較強的現實性,繼承了韓、柳派古文家的優良傳統。他的詩意境清新,風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輕浮艷麗的文壇上獨樹一幟。後人因稱他為「小杜」,以繼杜甫;又因和李商隱齊名,被稱為「小李杜」。

㈢ 泊秦淮的賞析

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專。它是那麼柔和幽靜,屬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濛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麼濃。就這兩個「籠」字,不僅貼切傳神地勾畫出秦淮河兩岸這種特殊的環境氣氛,更以字的重復,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加重了對那種氛圍的感受,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當時那種官僚貴族聲色歌舞、紙醉金迷腐朽生活的不齒和對國事抱著一種隱憂的心境。

㈣ 杜牧《泊秦淮》賞析

一、賞析

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全詩寓情於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煉,藝術構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原文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三、釋義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四、朝代

唐朝

(4)泊秦淮賞析50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於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二、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

會昌元年(841年),杜牧調任比部員外郎。會昌二年(842年),外放為黃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書上並無記載,杜牧自己認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而李杜兩家為世交,李德裕為何不喜歡杜牧,有人認為是杜牧為人倜儻,不拘小節,與李德裕的理念不合。

而且牛李黨爭,杜牧與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認為是牛黨。後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為政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會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遷池州刺史,這年四十二歲。池州治所秋浦縣(今安徽貴池)。

會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詔禁毀佛教。杜牧對於這一措施是很贊同的,後來他在宣宗大中年間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記》,詳細敘述武宗禁毀佛教事。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幫助,入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

㈤ 杜牧《泊秦淮》賞析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前內期頗為關心容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當他來到當時還是一片繁華的秦淮河上,聽到酒家歌女演唱《後庭花》曲,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詩中說,金陵歌女「不知亡國恨」,還唱著那《後庭花》曲。其實,這是作者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如首句七個字卻勾畫出一幅生動的秦淮河的迷濛夜景,大可以看出語言的精練、准確、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話,樸素自然;下句卻運用了淺顯的典故,以表達他深沉的感情,頗為雅麗清新。這一切,都使得這首詩顯得詞來清麗,畫面鮮明,風調悠揚,富有藝術勉力。

㈥ 《泊秦淮》賞析

【賞析】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溧水東北,橫貫金陵(今江蘇南京)入長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帶一直是權貴富豪游宴取樂之地。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於六代興亡之地的感嘆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當他來到當時還是
一片繁華的秦淮河上,聽到酒家歌女演唱《後庭花》曲,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詩中說,金陵歌女「不知亡國恨」,還唱著那《後庭花》曲。其實,這是作者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首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系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悠淡的水色夜景。次句點題,並以「近酒家」的豐富內涵啟動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游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游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後二句由一曲《後庭花》引發無限感慨,「猶唱」二字將歷史、現實巧妙地聯為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管世銘甚至稱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㈦ 詩歌鑒賞(泊秦淮、無題、浣溪沙)

《泊秦淮來》:作者借源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無題》:以象徵的手法寫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愛情追求。上句以絲盡而死的春蠶,表達自己情絲(思)之纏綿不盡,到死方休;下句則以淚盡而滅的蠟燭,象徵自己相會無期的悲哀之淚和愛情的終生不渝。

最後一個不是浣溪沙,是王維的《使至塞上》: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准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