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金色花泰戈爾賞析

金色花泰戈爾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8 23:27:27

❶ 《金色花》 泰戈爾 的全文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 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 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後,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 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 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1)金色花泰戈爾賞析擴展閱讀:

拉賓德拉納特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 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出身於加爾各答市名門望族。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20世紀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

其創作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已命運的強烈願望,充滿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主要詩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生辰集》等。另有長篇小說《沉船》、《戈拉》、《兩姐妹》等以及劇作和散文作品。

一生共寫有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1913年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 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

《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泰戈爾的作品。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而又稍帶頑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達了孩子熱愛媽媽的深厚感情。

⑴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占博迦」,印度聖樹,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

⑵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隱藏,不讓人知道。

⑶禱(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⑷《羅摩衍那》,印度的一部敘事詩,寫羅摩和妻子悉多悲歡離合的故事。羅摩是詩中的主角。為了履行對父親的諾言,維持兄弟間的友愛,他拋棄了繼承王位的權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

《金色花》是泰戈爾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這一時期泰戈爾的創作往往"夢幻多於現實"。他本人幻想通過溫和的宗教、哲學、教育和道德等手段來改造國民性、改造社會,從而實現民族自治。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蘊豐贍,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發想像── 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這樣一幅畫面,可以從各種角度進行觀照,揣摩各種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 一個機靈可愛的孩子。「我」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第二次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

「我」「失蹤」一天,卻始終與母親在一起。「我」天真稚氣,卻藏著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親不知道,最後母親問「到哪裡去了」,他說「我不告訴你」,這是得意而善意的「說謊」。細味之,「我」的奇特行為深藏著對母親的依戀:散發出香氣是對母親暗中表示依戀;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是替母親遮陽,也是暗中對母親表示依戀。

總之,「我」是在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

作品雖短,但是有完整的情節,情節發展有波瀾。人物在情節的發展中各顯現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善良、善意,是母子兩人性格表現的主旋律,而「我」的「詭譎」與母親的「受騙」則與主旋律「不和諧」,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創造出濃濃的意趣。

品讀至此,我們已經領略了該詩的豐富、有趣的詩味。然而,泰戈爾創設詩意若僅限於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爾了;泰戈爾高於普通詩人之處,正在於他能在普通詩人的感覺和思路止步的地方還向前、向深處更進一步,進入妙悟的境地,進入「入神」的境界。

「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嚴羽《滄浪詩話》)。如果我們對《金色花》往更深更遠處探究,我們會有更驚奇的發現。

在我們面前展現的,原來又是一幅神靈顯形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仍是「我」── 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這個小精靈有著無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動意念,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聖樹上開著的,詩人吟詠此花,本來就含有對神的虔敬,創造了一種宗教氛圍。

(另外,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徒,保持著一種沉靜、安詳的性格,也給詩作帶來了些許宗教氛圍)。小精靈可以忽上忽下,隨意搖擺,隨意跳舞,隨意開花,隨意散發芬芳。最後一動意念,又變成人了。它的所作所為有無限的自由,絕非人間肉身凡胎可以比擬。當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與愛。

這種善與愛既然出自小神靈──是來自高風絕塵的天國世界的小神靈,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從這個角度來解讀,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詩作的主題,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就是頌神。原來詩人宣揚的是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宗教感情提升了詩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詩作的主題。

這後一幅畫面的意味更值得重視。一般人只能實實在在地寫兒童對母親的嬉鬧和親熱;只有泰戈爾才能寫出人格化的神靈的行跡與心理,而且寫得如同行雲流水一般地輕靈、巧妙、自然。他寫出了東方詩、東方文化的神秘與蘊藉。在這點上,他的詩也與西方詩大不一樣。

西方詩壇盡管在歷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響,但在進入現代社會以後,這種思想感情已經逐漸淡化、疏遠了,還沒有見到哪位著名詩人像泰戈爾這種痴迷地信神,並以頌神作為詩歌創作的一個主題的。因為泰戈爾生活在一個佛教為國教的國度中,他是東方文化培養出來的詩人。

遍觀泰戈爾散文詩,可以處處感覺到濃厚的、神秘的宗教氣氛。詩中經常出現神靈的「一鱗半爪」,雖然不點明神靈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詞通常明示或暗示著被敬頌的神靈。因此可以說,頌神是泰戈爾詩歌創作的基本母題,也是《金色花》的深層主題。

我們當然可以僅從凡間、凡俗的主題來解讀這首詩,但那樣畢竟流於淺俗,而且與泰戈爾詩作原有的意義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們藉助對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體認來解讀,作品的意義將變得深宏,庶幾能把捉詩人的情感與理念。

❷ 金色花 泰戈爾 詳細講解

金色花 泰戈爾抄 《新月集襲》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 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 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 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後,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 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 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 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 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 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❸ 金色花好句賞析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第一段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本段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為什麼「我」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因為「我」沐浴著母愛。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專注的神情,正是表達對媽媽的愛。

當你沐浴後,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這三段連用兩個「當你」表現了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麼回報母愛。散發出香氣是對母親暗中表示依戀;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是替母親遮陽,也是暗中對母親表示依戀。他想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孩子調皮又懂事的形象就表現了出來。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媽媽不見了孩子,多麼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表現出媽媽驚喜的神情。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表現出孩子撒嬌、調皮的神情。

這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麼一種親昵,那麼一種親熱。「我」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愛是交流的,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難點精講

《金色花》

(1)作者為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看孩子為媽媽做了什麼,就可以理解他的心願。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總是瞞著媽媽。

(3)為什麼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上文說,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可以想見,不見了孩子,媽媽多麼著急,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補充: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占波"聖誕聖樹,木蘭花屬植物,開金色碎花

❹ 泰戈爾 金色花

一、整體把握

這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麼一種親昵,那麼一種親熱。為什麼孩子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麼回報母愛?他想到變成一朵金色花,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二、問題研究

1.作者為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看孩子為媽媽做了什麼,就可以理解他的心願。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

3.為什麼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上文說,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可以想見,不見了孩子,媽媽多麼著急,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紙船寄母親

一、整體感知

這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郵輪在顛簸中駛向陌生的國度。此去遠涉重洋,相去萬里,要隔多久才能回到母親懷中?盡管船外是美麗壯觀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獨、惆悵的詩人,無心欣賞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熱淚,在專心、執著地疊著一隻只紙船,然後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盡管風高浪急,紙船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疊著,希望總會有一隻能飄流到日夜想念的母親身邊。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這首詩卻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游戲世界中找到了一個可以寄託對母親無限戀念的中介物——紙船,並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詩歌第一、二節便寫疊紙船、拋紙船:「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表明詩人並非這一次的出門遠行才有此舉動,而是對母親的思念與深情由來已久;「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表明所疊紙船的數量之多,也表明對母親的思念之深;詩人把紙船「從舟上拋下在海里」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寫出了精心疊成的紙船拋入大海後瞬間令人心碎的結果,它暗示讀者,紙船漂過大海到母親身邊實際上不可能,給人一種悲觀絕望的情緒;但詩人仍「不灰心的每天疊著,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親那兒!俗話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詩人的願望能夠實現嗎?其實,這一問題已經並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寄託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這樣,詩人才能排解心頭的憂傷,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表達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第三節詩,詩人思念至極,展開想像:「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它的無端入夢。」紙船漂不到母親的身邊,就進入母親的夢中吧!「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點明題旨,感情達到最強烈的狀態,令人悵然不已。這是全詩最為精彩的一筆。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徵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徵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徵詩人純潔、美好的心願。

二、問題研究

1.為什麼含淚,為什麼悲哀?

一個人如果有初次離開母親遠走他鄉的感情體驗,就能深切地理解這首小詩的感情。一直在母親身邊,習以為常,感受鈍化了。一旦遠走,與母親遠隔萬水千山,想念媽媽的滋味,最是難受。有這樣的體驗,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淚。

2.借紙船來抒情有什麼好處?

詩歌抒情總要藉助某種形象,作者在太平洋舟中,無法與母親通音信,惟有幻想紙船能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紙船又富有童稚氣,適合表達子女的心態。

練習說明

一 熟讀這兩首詩,直到能背誦下來。然後進行朗誦比賽,評出優勝者。

朗讀要反復細致地加以指導,例如「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這樣的對話要朗讀得好並不容易,需要一遍一遍地教,像教唱歌曲一樣的教。

二 體會下列詩句蘊含的思想感情。

1.「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2.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

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本題就兩首詩中比較含蓄的詩句要求學生體會思想感情。指導解題,應該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形象與意境、情感與意義。

1.媽媽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著急擔憂,一見孩子,又驚又喜,嗔怪孩子不說一聲就走了,叫媽媽急死了。

「我」呢,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才好呢。

2.這幾句詩表達女兒對母親深情的愛,表達女兒思念母親的痛苦和悲哀,在太平洋舟中呼喚母親,但願母親想到女兒離家後的心情。

三△這兩首詩都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要讓學生明確此次練筆的要求,必須藉助形象來抒情。藉助什麼形象才好呢?這要注意揣摩兩首詩中的想像。泰戈爾想像「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冰心想像紙船飄洋過海送深情,都想像通過一種辦法來表達對母親的愛。我們也可以想像另一種辦法來表達對父母的愛。

四課外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誦其中表現母愛的詩篇。

可以先看「文學名著導讀」,再找書來看。

教學建議

一、引導學生自讀《金色花》,抓住孩子小小的心願

啟發思考的問題可以設計為:

——為什麼「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為了跟媽媽捉迷藏嗎?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願,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嗎?

——「看著你工作」「你會嗅到這花香」「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都是為了什麼?

二、引導學生自讀《金色花》,著重研討篇末含蓄的詩句

可以討論:媽媽為什麼反而責怪孩子?還罵「你這壞孩子」?是什麼口吻?孩子為什麼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三、引導學生自讀《紙船》,著重探究「淚」與「悲哀」

母親至愛女兒,女兒至愛母親,容易理解,「淚」與「悲哀」則是難點,探究明白了,可以理解思念之情,思念之苦。由此可以悟到,詩人為什麼異想天開,要放紙船在太平洋,「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四、教學設計

(一)識字與寫字

匿(nì)隱藏:不讓人知道。

禱(dǎo)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

(二)《金色花》

1.朗讀。

2.談整體感受。

3.內容研討。

(1)作者為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什麼向媽媽保密?

(3)媽媽見到孩子,為什麼說「你這壞孩子」?這是什麼口吻?

4.再朗讀。

(三)《紙船》

1.朗讀。

2.談整體感受。

3.內容研討。

(1)疊紙船為什麼含著淚?為什麼除了愛還有悲哀?

(2)為什麼借紙船來抒情?

(四)朗誦比賽

(五)作業

「研討與練習」(二)、(三)選做。

有關資料

一、作者介紹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生於地主家庭。曾留學英國。1921年在桑蒂尼蓋登創辦國際大學。用孟加拉文寫作,一生創作豐富。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和劇本《修道士》《國王和王後》等。1903年起陸續發表長篇小說《小沙子》《沉船》《戈拉》,劇本《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詩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和許多中、短篇小說。對英國殖民統治下的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婦女的痛苦處境表示同情,譴責封建主義和種姓制度,描寫帝國主義者和官僚的專橫,同時也反映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與正統的印度教的抵觸。詩歌格調清新,具有民族風格,但帶有神秘色彩和感傷情調。還擅長作曲和繪畫。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選自《辭海》,1999年修訂版)

二、1923年前的冰心(李存光)

冰心(1900—1999),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原籍福建長樂,1900年10月5日生於福州。

冰心的父親是一個思想開明的海軍軍官。童年,她在山東煙台度過了七八年山陬海隅的生活。大海給冰心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早期作品,常常親切地寫到大海。幼年的冰心廣泛閱讀了中國古典小說和漢譯外國作品,七八歲時還動手試寫過白話和文言小說。1911年,全家南歸福州;次年,考入福州女子師范預科。1913年,隨家到北京,翌年秋進入教會學校貝滿女子中學。在這里學到了一些新知識,「同時因著基督教義的影響,潛隱地形成了我自己的『愛』的哲學」(《〈冰心全集〉自序》)。1918年,冰心抱著學醫的目的考入協和女子大學(次年該校並入燕京大學)預科;後來改變初衷,轉學文學,1923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

冰心屬於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涌現出的第一批現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為文學研究會的重要成員。

五四運動的浪潮,把冰心卷出了狹小的家庭和教會學校的門檻,她參加罷課、遊行、開會和街頭宣傳等活動,熱心閱讀《新青年》《新潮》等雜志,並發表了一些宣傳性的文章。在新思潮的激盪下,1919年9月以「冰心」的筆名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小說用對比手法描繪兩個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提示了為著事業改良家庭生活的必要。此後,她又發表了《斯人獨憔悴》《去國》《庄鴻的姊姊》等揭示社會、家庭、婦女等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這些小說,表現了冰心對封建勢力和社會現狀的不滿,但作品的主人公大多顯得軟弱、憔悴。眼前的問題寫完了,冰心又抓住活躍在回憶中的事物,寫出了《魚兒》《一個不重要的兵丁》等描寫下級官兵生活的小說。五四高潮以後,冰心「退縮逃避到狹仄的家庭圈子裡,去描寫歌頌那些在階級社會里不可能實行的『人類之愛』」(《〈冰心小說散文選集〉自序》)。《超人》《悟》等,便是以「愛」的哲學認識生活的作品。

與此同時,她寫作散文。1921年發表的《笑》,委婉地抒寫了洋溢在心中的對於生活的愛,被認為是新文學運動初期一篇具有典範意義的「美文」。1922年,發表《往事》。這組散文敘寫了童年時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從1919年冬天起,她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將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時用三言兩語記錄下來。後來在《晨報》的「新文藝」欄發表,並結集為《繁星》和《春水》於1923年先後出版。這300餘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以自然和諧的音調,抒寫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頌母愛、人類之愛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筆清麗,意蘊雋永,顯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在五四新詩壇上別具一格,很有影響。1923年秋,冰心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學習英國文學。

(李存光文,《中國大網路全書·中國文學》,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6年版)

三、《金色花》的兩重解讀(劉真福)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蘊豐贍,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發想像—— 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這樣一幅畫面,可以從各種角度進行觀照,揣摩各種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 一個機靈可愛的孩子。「我」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第二次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我」「失蹤」一天,卻始終與母親在一起。「我」天真稚氣,卻藏著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親不知道,最後母親問「到哪裡去了」,他說「我不告訴你」,這是得意而善意的「說謊」。細味之,「我」的奇特行為深藏著對母親的依戀:散發出香氣是對母親暗中表示依戀;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是替母親遮陽,也是暗中對母親表示依戀。總之,「我」是在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

作品雖短,但是有完整的情節,情節發展有波瀾。人物在情節的發展中各顯現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善良、善意,是母子兩人性格表現的主旋律,而「我」的「詭譎」與母親的「受騙」則與主旋律「不和諧」,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創造出濃濃的意趣。

品讀至此,我們已經領略了該詩的豐富、有趣的詩味。然而,泰戈爾創設詩意若僅限於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爾了;泰戈爾高於普通詩人之處,正在於他能在普通詩人的感覺和思路止步的地方還向前、向深處更進一步,進入妙悟的境地,進入「入神」的境界。「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嚴羽《滄浪詩話》)。如果我們對《金色花》往更深更遠處探究,我們會有更驚奇的發現。

在我們面前展現的,原來又是一幅神靈顯形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仍是「我」—— 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這個小精靈有著無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動意念,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聖樹上開著的,詩人吟詠此花,本來就含有對神的虔敬,創造了一種宗教氛圍。(另外,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徒,保持著一種沉靜、安詳的性格,也給詩作帶來了些許宗教氛圍)。小精靈可以忽上忽下,隨意搖擺,隨意跳舞,隨意開花,隨意散發芬芳。最後一動意念,又變成人了。它的所作所為有無限的自由,絕非人間肉身凡胎可以比擬。當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與愛。這種善與愛既然出自小神靈——是來自高風絕塵的天國世界的小神靈,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從這個角度來解讀,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詩作的主題,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就是頌神。原來詩人宣揚的是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宗教感情提升了詩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詩作的主題。

這後一幅畫面的意味更值得重視。一般人只能實實在在地寫兒童對母親的嬉鬧和親熱;只有泰戈爾才能寫出人格化的神靈的行跡與心理,而且寫得如同行雲流水一般地輕靈、巧妙、自然。他寫出了東方詩、東方文化的神秘與蘊藉。在這點上,他的詩也與西方詩大不一樣。西方詩壇盡管在歷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響,但在進入現代社會以後,這種思想感情已經逐漸淡化、疏遠了,還沒有見到哪位著名詩人像泰戈爾這種痴迷地信神,並以頌神作為詩歌創作的一個主題的。因為泰戈爾生活在一個佛教為國教的國度中,他是東方文化培養出來的詩人。遍觀泰戈爾散文詩,可以處處感覺到濃厚的、神秘的宗教氣氛。詩中經常出現神靈的「一鱗半爪」,雖然不點明神靈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詞通常明示或暗示著被敬頌的神靈。因此可以說,頌神是泰戈爾詩歌創作的基本母題,也是《金色花》的深層主題。

我們當然可以僅從凡間、凡俗的主題來解讀這首詩,但那樣畢竟流於淺俗,而且與泰戈爾詩作原有的意義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們藉助對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體認來解讀(盡管我們不是藉此宣傳宗教),作品的意義將變得深宏,庶幾能把捉詩人的情感與理念。

(選自《中小學教材教學》2001年第9期)

四、冰心《紙船——寄母親》創作背景(范伯群、曾華鵬)

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獲得了金鑰匙——「斐托斐」名譽學位的獎賞。並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學校——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准備赴美留學。這位茹苦勤勉的學子、探索人生的作家,現在又站在一段生命新航程的起點上了。她說:「為著人生,我曾自願不住的揮著別淚,作此『弱游』!……我要從此走上遠大的生命的道途!……所以不須傷感,我至愛的母親!憑著血與淚,我已推開了生命神秘的宮門。因著巨大的代價,我從此要領受人生,享樂人生。」冰心這次長途跋涉,背井離鄉,去國「弱游」的目的是想以手執的金鑰匙去更深地探掘文學的寶庫,開啟人生奧秘的宮門。但是,對這位女作家說來,她為這次游學所支付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那就是在她的女性的纖柔敏銳的神經上要負荷不堪沉沉的重擔——忍受著使她的靈魂為之顫栗的離別之苦。因此,在當時的冰心的散文和詩歌作品中抒寫的離情別緒,為我們留下了描繪別離之苦的最細致真切、凄美情深的篇章。這個融樂和美的家庭,在這段時間里,父母姊弟之間,當面都作出「最自然」的強顏歡笑,個個都這般「自欺自慰,相欺相慰,無數的忍淚吞聲……」只在偶然間聽到弟弟和小朋友的悄悄對話:「我姊姊走了,我們家裡,如同丟了一顆明珠一般!」父親背後的嘆息,母親強忍的淚光,自己又借話別為名,與友人在外挨延時間,因為入門就感凄切,姊弟之間不敢默坐廝守,有時竟環著大蓮花缸奔跑,彼此潑水為戲,以這種與年齡並不相稱的狂歡,掩蔽內心的痛苦。總之,離別使這個家庭一切反常。「幾個月來,我們原是彼此心下雪亮,只是手軟心酸,不敢揭破這一層紙。」但臨到離別時,竟反常地裝作無事人似的:「我竟微笑了!我說:『走了!』向空中發言似的,這語聲又似是從空中來,入耳使我驚懾,我不看著任一個人,便掀開簾子出去。」「只這般昏昏的匆匆的一別,既不纏綿,又不悲壯,白擔了這許多日子的心了!」冰心就是在久久過著這種「言不由衷」的日子境況下離別了家庭。那是1923年8月3日,她乘京浦車南下。直到火車慢慢開行,在車上翻閱《國語文學史》時,看見書頁的空白處寫著幾個大字:「別忘了小小」,是她最小的弟弟冰季的筆跡,這才揭破了那一層薄紙,使她沉沉如死的心感到十分酸楚。

冰心於8月5日抵達上海,略事小憩,於8月17日乘約克遜號郵船赴美。她在《寄小讀者·通訊七》中這樣告訴親愛的小朋友:

8月17日的下午,約克遜號郵船無數的窗眼裡,飛出五色飄揚的紙帶,遠遠的拋到岸上,任憑送別的人牽住的時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飛揚而凄惻!

痴絕的無數的送別者,在最遠的江岸,僅僅牽著這終於斷絕的紙條兒,放這龐然大物,載著最重的離愁,飄然而去!

8月19日抵日本神戶,8月21日游覽了橫濱。這短暫而又漫長的舟上生活使冰心日夜泛遊在海的女神的懷抱中,她常常佇立欄旁,縱目眺覽:「藍極綠極,凝成一片。斜陽的金光,長蛇般的自天邊直接到欄旁人立處。上自穹蒼,下至船前的水,自淺紅至於深翠,幻成幾十色,一層層,一片片的漾開了來。——小朋友,恨我不能畫,文字竟是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寫不出這空靈的妙景!」這粼粼的海波喚起了冰心童年的回憶,海潮聲中,珍愛的童心和昔日的遊伴都活躍在她的腦中心中。所以在船上冰心「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拋沙袋,樂此不疲……」這「愛的哲學」中的三根支柱——母愛、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與「自然」巍然屹立於眼前,離鄉背井的生活中獨獨將這三根支柱中的「母愛」給抽去了。缺少了這根重要的支柱,冰心感到整個靈魂發生了不能自製的傾側,為了解脫這種苦惱的境界,哪怕是減輕萬分之一的負荷也好,她在舟中寫下了《惆悵》《紙船》等詩篇。冒雨游覽橫濱,再加上靈魂的無法平衡的傾斜,竟使她小病於舟中。她在《惆悵》中寫道:

夢里的母親

來安慰病中的我,

絮絮地溫人的愛語——

幾次醒來,

葯杯兒自不在手裡。

海風壓衾,

明燈依然,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悵——無著!

《惆悵》是根據一個夢境鋪敘寫成:「那夜夢見母親來,摸我的前額,說,『熱得很,——吃幾口葯罷。』她手裡端著葯杯叫我喝。我看那葯是黃色的水,一口氣喝完了,夢中覺得是橘汁的味兒。醒來只聽得圓窗外海風如吼,翻身又睡著了。第二天熱便退盡。」這種思念母親成病,又因夢見母親得愈的境況凝成了詩篇,這些情切意綿的詩篇壘砌成一個臨時的支架,替代這被抽去的樑柱,以保持這靈魂的平衡。《紙船——寄母親》也是在太平洋舟中寫成。詩的構思是將懷念母親的至情寄託於童心復歸的天真行為之中:她疊成許多小小的紙船,拋到海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還是樂此不疲地折疊丟拋: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冰心在去國的三年中由於遠離母親,常常沉浸在母愛的懷念中,所以她這三年中為母愛放歌,佔了她這一時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為世界文學中抒寫母愛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當然,冰心不僅以凄惻纖美的文字歌頌母愛,她也以一個航海家的愛女的身份,寫她與海中的風浪搏戰,並以勝利者的驕傲自豪地說:「海已證明了我確是父親的女兒。」在這些文字中也閃露出一名技擊者「磨劍赴敵」的豪邁氣概。在去國前,她父親曾對她說:「這番橫渡太平洋,你若暈船,不配作我的女兒!」因此,當她聽到風浪即將降臨時,使她產生出一種「無名的喜悅」,像一位初出茅廬的自信的武士,跳上擂台,躍躍欲試其身手一般。當她看到同伴們在搖晃的海舟中反側欹斜;掩口蹙然,面色無主,紛紛散去時,她的心神飛越,像一仗劍下龍宮赴宴一樣,登上了船的最高層甲板,冰心說:「如同准備著去赴海的女神召請去對酌的一個夜宴;又如同磨劍赴敵,對手是一個聞名的健者,而自己卻有幾分勝利的把握。」這樣的文字在她去國所寫的篇章中雖不多見,卻也別具一格,在女性的嫵媚中透出一派英氣,與抒寫母愛的文采略有差異而風格協和。

(選自《冰心評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五、《紙船——寄母親》賞析(潘頌德)

1923年初夏,冰心畢業於燕京大學。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赴美國留學。8月19日抵日本神戶,21日游覽了橫濱。從寫作時間來看,這首詩是詩人於游覽橫濱之後的第六天,在繼續向大洋彼岸進發的海輪上創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復甦了詩人愛海的童心;碧綠的海水,飛翔的海鷗,使詩人又與自然親近。從吳淞口出發後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觀「愛」的哲學中的三根支柱——母愛、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時得以復活和重現,而「母愛」則因遠離母親而無法親近。因而詩人格外懷念母親,甚至因思念母親而得病,又因在夢中得見母親而病癒。這首詩就抒寫了詩人思念母親的深情。

詩的第一節從自己充滿天真童心的行為——折紙作船寫起,說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棄一張紙,留著它折疊成船,從船上拋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詩,為感情的噴發作了鋪墊。第二節寫從船上拋出的紙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粘在船頭上。」這種種去向,都不符合詩人誠摯的心願。她「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可見她這種願望的強烈、誠摯。至於希望那紙船流到什麼地方去,詩人在這一節中沒有明白說出,從而造成懸念,耐人尋味。詩人自然明白紙船是不可能流到母親身邊的,於是詩的第三節翻出新意。詩人遙想母親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如果說這一想像還屬一般的話,「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就顯示了詩人設想的奇特。那麼,為什麼要讓母親不要驚訝小船的入夢呢?詩人採用「卒章顯其志」的方法,在詩的結尾點明想像中進入母親夢中的紙船是她含著淚疊的,她祈求紙船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的悲哀情懷流到母親的身邊。這一結尾,是全詩的高潮所在。

懷念母親的感情,比較抽象,寫作時易流於空洞浮泛。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採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發就顯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❺ 金色花表達了泰戈爾當時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金色花》一詩選自泰戈爾著名的兒童散文詩集《新月集》,這部詩集是詩人對母愛與童真兩大主題的熱情贊頌的結晶。詩集出版於1886年,其時,詩人25歲,風華正茂。他有一個溫馨的家庭,第一個女兒又剛誕生,詩人初為人父,身心愉悅,且精力充沛,文思泉湧,事業上也如沐春風,頻頻有著作閃亮登場,真是春風得意寫蹄疾,前程似錦悅人心呵!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催生了他著名的散文詩集《新月集》。詩集出版後,立即在文壇上引起了轟動,詩人也因之獲得了"兒童詩人"的美譽。
詩歌以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謳歌了孩子金子般的童心,表現了孩子天真爛漫的天性和頑皮無邪的童稚、童真、童趣。
詩人讓幻想張開神奇的翅膀,想像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與媽媽一起嬉戲、逗樂、享受人間母愛和童真的溫馨。
詩歌開篇扣篇,一個"假如"翻動想像的翅膀,總領全篇。然後,詩人精心描繪了兩幅圖象。第一幅,母子逗樂圖。詩人假想自己變成了一朵美麗的金色花,長在"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風中搖擺","在新生的樹葉上跳舞",當媽媽呼喊時,"我"不回答,卻有意與媽媽逗樂,"暗暗在那裡匿笑","一聲不響"。寫得多美啊,詩人對母子情深,母愛醉人,童真可人的溫馨家庭的天倫之樂只粗描幾筆,就似一幅凝重的油畫清麗迷人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然後,詩人筆鋒一轉,深入一步,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一幅慈母生活圖,展示母親迷人的風彩。詩人以一句新奇的想像,總領下文。想像自己"要梢梢的開放花瓣兒",看母親工作。接著詩人精選幾個特寫鏡頭,通過母親沐浴後,長發披肩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的楚楚動人的芳容,吃過中飯,坐在窗前讀詩,酷愛學習的英姿以及黃昏時拿燈到牛棚去辛苦勞作的倩影,極力烘托渲染和歌頌了母親美麗動人、外秀內美、撲實勤勞的形象和美德。在對兩幅畫面的描寫中,詩人將行動、心理活動和對話的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寫得風趣生動,情趣盎然。母親沐浴後,"我"深情地為她送香;母親讀書時,"我"就頑皮地為她投影;母親掌燈勞動時,我還要纏著她講故事。詩人真會巧思善想,把母子情深,母愛厚重,童稚迷人,童真感人表現得酣幅淋漓,感人肺腑。
最後,詩人用母子對話來結束全詩,更是別具匠心。母親一句"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一個"壞"字十分精彩,貶詞褒用。這哪裡是在罵孩子,這里詩人將嗔怪、擔憂、焦慮、假慍之情融為一體,真是情韻悠長啊!而一句"我不告訴你,媽媽。"卻把孩子的頑皮、淘氣、天真、機靈表現得淋漓盡致,出神入化。

❻ 賞析泰戈爾的《金色花》 200字左右

《金色花》一詩選自泰戈爾著名的兒童散文詩集《新月集》,這部詩集是詩人對母愛與童真兩大主題的熱情贊頌的結晶。詩集出版於1886年,其時,詩人25歲,風華正茂。他有一個溫馨的家庭,第一個女兒又剛誕生,詩人初為人父,身心愉悅,且精力充沛,文思泉湧,事業上也如沐春風,頻頻有著作閃亮登場,真是春風得意寫蹄疾,前程似錦悅人心呵!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催生了他著名的散文詩集《新月集》。詩集出版後,立即在文壇上引起了轟動,詩人也因之獲得了"兒童詩人"的美譽。
詩歌以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謳歌了孩子金子般的童心,表現了孩子天真爛漫的天性和頑皮無邪的童稚、童真、童趣。
詩人讓幻想張開神奇的翅膀,想像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與媽媽一起嬉戲、逗樂、享受人間母愛和童真的溫馨。
詩歌開篇扣篇,一個"假如"翻動想像的翅膀,總領全篇。然後,詩人精心描繪了兩幅圖象。第一幅,母子逗樂圖。詩人假想自己變成了一朵美麗的金色花,長在"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風中搖擺","在新生的樹葉上跳舞",當媽媽呼喊時,"我"不回答,卻有意與媽媽逗樂,"暗暗在那裡匿笑","一聲不響"。寫得多美啊,詩人對母子情深,母愛醉人,童真可人的溫馨家庭的天倫之樂只粗描幾筆,就似一幅凝重的油畫清麗迷人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然後,詩人筆鋒一轉,深入一步,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一幅慈母生活圖,展示母親迷人的風彩。詩人以一句新奇的想像,總領下文。想像自己"要梢梢的開放花瓣兒",看母親工作。接著詩人精選幾個特寫鏡頭,通過母親沐浴後,長發披肩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的楚楚動人的芳容,吃過中飯,坐在窗前讀詩,酷愛學習的英姿以及黃昏時拿燈到牛棚去辛苦勞作的倩影,極力烘托渲染和歌頌了母親美麗動人、外秀內美、撲實勤勞的形象和美德。在對兩幅畫面的描寫中,詩人將行動、心理活動和對話的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寫得風趣生動,情趣盎然。母親沐浴後,"我"深情地為她送香;母親讀書時,"我"就頑皮地為她投影;母親掌燈勞動時,我還要纏著她講故事。詩人真會巧思善想,把母子情深,母愛厚重,童稚迷人,童真感人表現得酣幅淋漓,感人肺腑。
最後,詩人用母子對話來結束全詩,更是別具匠心。母親一句"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一個"壞"字十分精彩,貶詞褒用。這哪裡是在罵孩子,這里詩人將嗔怪、擔憂、焦慮、假慍之情融為一體,真是情韻悠長啊!而一句"我不告訴你,媽媽。"卻把孩子的頑皮、淘氣、天真、機靈表現得淋漓盡致,出神入化。

❼ 求金色花的賞析(泰戈爾寫的)

《金色花》無疑又是一首充滿大膽新奇想像之作,詩人借用「金色花」這一擬物,把童稚之心表現得如幻如真。

通常人們寫到孩子的童真和頑皮時,大概只能想到寫他怎樣的可愛,如何的淘氣,怎樣的在媽媽面前撒嬌作痴,或故意做違拗之語,以引起媽媽更多的注意和關愛。

而泰戈爾的想像卻常常在人們的意料之外,他選取了「金色花」這一喻象來處理這一普通題材。偉大的作家大多都具備這種才能,善於在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挖掘出與眾不同的奇妙之處。

小孩子要跟媽媽來一次調皮。他不採用別的方式,而單單要變作樹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著,搖擺著,俯視著他媽媽的一切工作,又讓他媽媽找不見他。

變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閑的,千方百計地給他的媽媽搗著亂、逗著趣。他要讓媽媽聞見花香,卻不知這香氣是從她孩子身上散發出來的;他要將自己金色花的影子正投到媽媽所讀的書頁上,歡舞跳躍著伴著媽媽的視點游移,卻又不讓媽媽猜出這便是她自己孩子的影子。黃昏的時候,玩夠了鬧夠了的孩子這才從樹上下來,落到媽媽的面前,纏著要講故事聽。而當媽媽責怪他跑到哪裡去了時,孩子卻神秘而又自豪地答了一句:

「我不告訴你,媽媽。」

他是在極力將調皮成功的喜悅掩飾著哩!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世界更可愛了。沒有什麼人對童心的體察比泰戈爾更洞幽燭微的了。這便是一個偉大詩人的高明之處。

❽ 金色花的賞析!急~~~!

《金色花》無疑又是一首充滿大膽新奇想像之作,詩人借用「金色花」這一擬物,把童稚之心表現得如幻如真。

通常人們寫到孩子的童真和頑皮時,大概只能想到寫他怎樣的可愛,如何的淘氣,怎樣的在媽媽面前撒嬌作痴,或故意做違拗之語,以引起媽媽更多的注意和關愛。

而泰戈爾的想像卻常常在人們的意料之外,他選取了「金色花」這一喻象來處理這一普通題材。偉大的作家大多都具備這種才能,善於在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挖掘出與眾不同的奇妙之處。

小孩子要跟媽媽來一次調皮。他不採用別的方式,而單單要變作樹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著,搖擺著,俯視著他媽媽的一切工作,又讓他媽媽找不見他。

變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閑的,千方百計地給他的媽媽搗著亂、逗著趣。他要讓媽媽聞見花香,卻不知這香氣是從她孩子身上散發出來的;他要將自己金色花的影子正投到媽媽所讀的書頁上,歡舞跳躍著伴著媽媽的視點游移,卻又不讓媽媽猜出這便是她自己孩子的影子。黃昏的時候,玩夠了鬧夠了的孩子這才從樹上下來,落到媽媽的面前,纏著要講故事聽。而當媽媽責怪他跑到哪裡去了時,孩子卻神秘而又自豪地答了一句:

「我不告訴你,媽媽。」

他是在極力將調皮成功的喜悅掩飾著哩!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世界更可愛了。沒有什麼人對童心的體察比泰戈爾更洞幽燭微的了。這便是一個偉大詩人的高明之處。

❾ 泰戈爾的金色花的講解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第一段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本段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為什麼「我」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因為「我」沐浴著母愛。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專注的神情,正是表達對媽媽的愛。 當你沐浴後,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這三段連用兩個「當你」表現了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麼回報母愛。散發出香氣是對母親暗中表示依戀;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是替母親遮陽,也是暗中對母親表示依戀。他想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孩子調皮又懂事的形象就表現了出來。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媽媽不見了孩子,多麼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表現出媽媽驚喜的神情。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表現出孩子撒嬌、調皮的神情。 這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麼一種親昵,那麼一種親熱。「我」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愛是交流的,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難點精講 《金色花》 (1)作者為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看孩子為媽媽做了什麼,就可以理解他的心願。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總是瞞著媽媽。 (3)為什麼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上文說,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可以想見,不見了孩子,媽媽多麼著急,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補充: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占波"聖誕聖樹,木蘭花屬植物,開金色碎花

❿ 求泰戈爾的《金色花》的賞析

泰戈爾的散文《金色花》主要描寫的是一個孩子想像自己是一朵金色花,與母親玩耍時的情景,詩人借用「金色花」這一擬物,把童稚之心表現得如幻如真,詩篇洋溢著真摯的母愛和純潔的童心,是美與愛的結晶,寓意孩子熱愛媽媽的深厚感情。

散文《金色花》是泰戈爾《新月集》里選出的一節,這本書都是以孩子的口吻講述,帶有童真色彩,講述了孩子和媽媽之間的有趣的事情。從早晨、中午、黃昏三個時間段媽媽所做的事情的描寫,一個虔誠、安靜、賢惠的媽媽顯現在我們面前。

詩人用母子對話來結束全詩,更是別具匠心.母親一句"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一個"壞"字十分精彩,貶詞褒用,這哪裡是在罵孩子,這里詩人將嗔怪、擔憂、焦慮、假慍之情融為一體,真是情韻悠長啊!而一句"我不告訴你,媽媽"卻把孩子的頑皮、淘氣、天真、機靈表現得淋漓盡致,出神入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