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芳草渡馮延巳賞析

芳草渡馮延巳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8 17:00:06

⑴ 芳草渡馮延巳賞析 翻譯

梧桐落,蓼花秋季。
煙開始冷,雨才收,蕭條風貌正堪愁。
人走後,有多少遺憾,在心頭。
燕鴻遠,羌笛怨,渺渺澄江一片。
山如黛,月如鉤,笙歌散,魂夢斷,緊靠高樓。

⑵ 馮延已 採桑子 賞析

採桑子
馮延巳
風微簾幕清明近,
花落春殘。
尊酒留歡,
添盡羅衣怯夜寒。

愁顏恰似燒殘燭,
珠淚闌干。
也欲高拌,
爭奈相逢情萬般。

⑶ 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馮延巳《醉花間》的詩意

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

[譯文] 黃昏時分,喜鵲銜來泥草,在高高的樹枝上築巢建窩,明月斜掛在山頭照耀著泛著寒光的小草。

[出自] 五代 馮延巳 《醉花間》

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風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卻看老。相逢莫厭醉金杯,別離多,歡會少。

注釋:

鵲銜巢:樹上的喜鵲正在一根一根地銜著樹枝壘巢。

金陵:南京古稱金陵,是南唐的都城。

少年卻看老:少年人眼看著就變老了,極言時光變化之快。

莫厭醉金杯:只要有喝酒的機會,就一醉方休,不要推辭。

譯文:

雪後初晴的小園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春天還沒有來到,一切都在沉睡之中。只有池塘邊的梅花早早的吐蕊散香。黃昏時分,喜鵲銜來泥草,在高高的樹枝上築巢建窩,明月斜掛在山頭照耀著泛著寒光的小草。小園坐落在古老的金陵道旁,由此登高望遠,萬里河山風景宜人,而我們這些卻少年老成。人生在世,離別的時候多,歡聚的機會少,今天我們難得相逢,不要厭倦酒多人醉,而要珍惜著美好的時光開懷暢飲。

賞析:

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

冬陽融雪的小園裏春天的腳步尚未到臨,池塘邊的梅花已經提早的開花了。作者用「春未到」映襯「梅自早」側寫春日歡會,描繪出「小園」蓬勃生機的早春氣息。詞句中春雖未到不遠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開,池水碧綠,在在點明「小園」已經充滿了活力與生機,這都是大地蘇醒的先兆。詞中梅立池畔,更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麗脫俗,而將全詞的抒情基調給確立了。

⑷ 馮延巳的醉花間詩

《醉花間·晴雪小園春未到》

唐馮延巳

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高樹鵲銜巢,內斜月明寒草容。

山川風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卻老。相逢莫厭醉金杯,別離多,歡會少。

譯文

雪晴後的小園白雪皚皚,春天還未到,池邊的梅樹卻早已悄悄地綻開。高高的樹梢上喜鵲在銜泥築巢,斜掛天邊的月兒照著充滿寒意的小草。

江南金陵的風景山川,自古以來都是那麼美麗嬌嬈。風光依舊可少年人轉眼就見蒼老。相逢不易請讓我們痛飲開懷,因為人生總是別離時節多而歡樂機會少。

(4)芳草渡馮延巳賞析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歡會」之情,卻並非纏綿悱惻,而是俊朗高遠。上片四句全寫景,描繪了早春時節「小園」中的勃勃生機。這四句寫景雖僅局限在小園中,卻也寫得上下連貫、層次清楚,既清新自然又深邃含蓄。下片六句,既有寫景,又有言情。

前三句在贊美江南一帶山川風景的同時,發出山川不老,而人生易老的感嘆。正因如此,才引出下面一氣呵成的三句:人生總是歡會太少而離別太多,所以相聚時就不要怕醉,而應暢飲才是。後三句與前三句是互為因果:人生易逝,便要珍惜大好時光。

⑸ 賞析一下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的意韻

鵲踏枝
馮延巳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1、詞人是如何來寫這種閑情是難以拋擲的呢?
七個字組成的一句話,卻是千回百轉。第一層,我不願意有這樣的閑愁,所以掙扎,把這閑情拋擲了。第二層,我不但拋擲了,而且努力了很久,拋擲久。第三層,「誰道」是誰說我真的就拋擲了,反問語氣強化情感。最後發現沒有做到。

2、為什麼上闋中用「日日」這一疊詞,體會這樣用的好處?
答:疊詞表示「每」幾乎沒有例外。表明詞人每天除了在花前飲酒沉醉外,無法度日了,這樣就加重了此人的惆悵之情。
而「朱顏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結果,「敢辭」即不惜,明知有害也不逃避,不改變,不後悔,通過「日日」疊詞的運用,那種經過「拋擲」的掙扎,鏡里的反省依然無悔的情意就表現出來了
3、既然「年年有」,為什麼還要說是「新愁」怎樣理解?
答:前面說閑情拋擲久,經過拋擲,重新復甦起來的愁,所以新。 此愁雖舊,但令人惆悵,感受深切,所以像新的。
4、「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如何融情於景的?
答:遠遠的地平線那邊的叢林,月亮已經升起,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經回家,主人公孤獨的站立在沒有屏障的小橋上接受四面寒風,不正是心中有種孤寂惆悵之感,難以排遣嗎?所以詞人內心有一種長久存在的惆悵哀愁。

賞析
《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為五代詞人馮延巳所做的一首詞。作者以細膩、敏銳的筆觸,描寫閑情的苦惱不能解脫,語言清麗流轉,感情深致含蓄,寫盡了一個「愁」字,是馮延巳最為著名的詞作。
這是一首表達孤寂惆悵的言情詞。全詞所寫的乃是心中一種常存永在的惆悵、憂愁,而且充滿了獨自一人承擔的孤寂、凄冷之感,不僅傳達了一種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現出強烈而鮮明的個性,意蘊深遠,感發幽微。
上闋開門見山,首句用反問的句式把這種既欲拋棄卻又不得忘記的「閑情」提了出來,整個上片始終緊扣首句提出的復雜矛盾的心情回環反復,表現了作者內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誰道閑情拋擲久。」雖然僅只七個字,然而卻寫得千回百轉,表現了在感情方面欲拋不得的一種盤旋郁結的掙扎的痛苦。而對此種感情之所由來,卻又並沒有明白指說,而只用了「閑情」兩個字。這種莫知其所自來的「閑情」才是最苦的,而這種無端的「閑情」對於某些多情善感的詩人而言,卻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樣的與生俱來而無法擺脫的。詞人在此一句詞的開端先用了「誰道」兩個字,「誰道」者,原以為可以做到,誰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問之語氣出之,有此二字,於是下面的「閑情拋棄久」五字所表現的掙扎努力就全屬於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上面著一「每」字,下面著一「還」,字,再加上後面的「依舊」兩個字,已足可見此「惆悵」之永在長存。而「每到春來」者,春季乃萬物萌生之時,正是生命與感情覺醒的季節,詞人於春心覺醒之時,所寫的卻並非如一般人之屬於現實的相思離別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悵」二字。「惆悵」者,是內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尋的一種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離別之拘於某人某事,而是較之相思離別更為寂寞、更為無奈的一種情緒。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里朱顏瘦。」既然有此無奈的惆悵,而且經過拋棄的掙扎努力之後而依然永在長存,於是下面兩句馮氏遂徑以殉身無悔的口氣,說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兩句決心一意承擔負荷的話來。上面更著以「日日」兩字,更可見出此一份惆悵之情之對花難遣,故唯有「日日」飲酒而已。曰「日日」,蓋彌見其除飲酒外之無以度日也。至於下句之「鏡里朱顏瘦」,則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結果。曰「鏡里」,自有一份反省驚心之意,而上面卻依然用了「不辭」二字,昔《離騷》有句雲「雖九死其猶未悔」,「不辭」二字所表現的,就正是一種雖殉身而無悔的情意。

下闋進一步抒發這種與時常新的閑情愁緒。詞人把這種迷惘與困惑又直接以疑問的形式再次鮮明突出地揭諸筆端,可謂真率之極;而在「河畔青蕪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隱含著綿遠纖柔、無窮無盡的情意與思緒,又可謂幽微之至。

「河畔青蕪堤上柳。」下半闋承以「河畔青蕪堤上柳」一句為開端,在這首詞中實在只有這七個字是完全寫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卻又並不是真正只寫景物的句子,不過只是以景物為感情之襯托而已。所以雖寫春來之景色,卻並不寫繁枝嫩蕊的萬紫千紅,只說「青蕪」,只說「柳」。「蕪」者,叢茂之草也,「蕪」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柳」的縷縷柔條,更是萬絲飄拂。簇這種綠遍天涯的無窮草色,這種』隨風飄拂的無盡柔條,它們所喚起的,或者所象喻的,該是一種何等綿遠纖柔的情意。而這種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邊柳綠,則此一份綿遠纖柔的情意,也就年年與之無盡無窮。

「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所以下面接下去就說了「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正式從年年的蕪青柳綠,寫到「年年有」的「新愁」。雖是「年年有」的「愁」,卻又說是「新」,一則此詞開端已曾說過「閑情拋棄久」的話,經過一段「拋棄」的掙扎,而重新又復甦起來的「愁」,所以說「新」;再則此愁雖一宋詞鑒賞辭典一舊,而其令人惆悵的感受,則敏銳深切歲歲常新,故曰「新」。上面用了「為問」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種強烈的疑問語氣,從其嘗試拋棄之徒勞的掙扎,到問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掙扎與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在此強烈的追問之後,詞人卻忽然盪開筆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寫下了「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兩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細玩味,這十四個字卻實在是把惆悵之情寫得極深。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試觀其「獨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觀其「風滿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橋」二字,則其立身之地的孤伶無所蔭蔽亦復如在眼前,而且「風滿袖」一句之「滿」字,寫風寒襲人,也寫得極飽滿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無所蔭蔽的凄寒之侵襲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見,何況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歸後」七個字。「平林新月」,則林梢月上,夜色漸起,「人歸後」,則路斷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後了。從前面所寫的「河畔青蕪」之顏色鮮明來看,應該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則直寫到月升人定,則詩人承受著滿袖風寒在小橋上獨立的時間之長久也可以想見了。如果不是內心中有一份難以排解的情緒,有誰會在寒風冷露的小橋上直立到中宵呢?

⑹ 求舞春風 馮延巳的詩詞賞析

嚴妝才罷怨春風,粉牆畫壁宋家東。
蕙蘭有恨枝猶綠,桃李無言花自回紅。
燕燕巢時簾答幕卷,鶯鶯啼處鳳樓空。
少年薄倖知何處,每夜歸來春夢中。
馮延巳詞的特點,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因循出新。所謂「因循」,是說他的詞繼承花間詞的傳統,創作目的還是「娛賓遣興」,題材內容上也沒有超越「花間詞」的相思恨別、男歡女愛、傷春悲秋的范圍。所謂「出新」,是說他的詞在繼承花間詞傳統的基礎上,又有突破和創新。
如馮延巳在表現愛情相思苦悶的同時,還滲透著一種時間意識和生命憂患意識。他在詞中時常感嘆人生短暫、生命有限、時光易逝。表現人生短暫的生命憂患意識,成為詩歌中常見的主題。但在詞中,是馮延巳第一次在詞中表現這種生命的憂患。人生本來就短暫,因此希望在有限的人生中充分享受愛情的幸福,在短暫的青春期及時享受愛情的歡樂,可偏偏「別離多,歡會少」。愛情失落的苦悶中又包含著一層生命短暫的憂患,這既強化了愛情失落的苦悶,也表現出了人生的悲劇,從而豐富了詞作的思想內涵,提升了詞的思想境界。

⑺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賞析。

鵲踏枝
誰道閑情拋擲久,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
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樓風滿袖,
平林新月人歸後。

[賞析]
馮延巳是五代南唐時人,曾位居宰相之職。說來也是奇怪,每到亂世的時候,總是出文人少出政治家。其中以兩晉南北朝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為盛。也許因為亂世,文人更懂得生命、生活的可貴,而盡情地歌頌之,或者,文人感慨時局之亂,懂得排遣郁悶的心情。所以他們的作品比起一般時期的作品而言,更具真情實感!也因為戰亂遺失,保留下來的不多而彌足珍貴!對他們的文章,後世讀者因此帶著這樣的心情審讀,多了份包容,少了些苛刻。
本詞也被某些書刊收錄在歐陽修作品裡,但《陽春集》里收作為馮延巳的作品應是可信的,早在北宋初期就有傳本。
「誰道閑情拋擲久」,也有得出版物中是「拋棄」不是「拋擲」。從詞意上理解:「拋棄」有遺棄、丟掉的意思;「拋擲」不是把東西拋開,而是擱置、閑置、遺忘的意思。單從本詞詞面看上闋「誰道」有反問、質疑之意,其中「久」和下一句「每到春來」,很顯然是周而復始,有連續性的,遺忘之意顯露殆盡,而不是「拋棄」掉了,徹底的意思;再聯系全詞,其中「閑情」實際上指與佳人相娛。「誰道閑情拋擲久」,劈空而來,來得很突兀,就像大聲反駁別人對作者的質疑一般,這是一種藝術表現效果,也是一種寫實,我們不妨想像一下:這是一首佳人埋怨作者時的辯解詞,因為很長時間沒有與佳人約會,突然造訪,佳人頓時喜極而泣,一下子撲在作者的懷里,然後不斷地捶打著作者進行撒嬌,甚或是「幾時得歸來,香閣深關。待伊要,尤雲殢雨,纏綉衾,不與同歡。盡更深,款款問伊」(柳永《錦堂春》)的場景,然後,作者為自己辯解,很委屈地娓娓道出這首詞來。上闋大意應是:誰說我把你拋在腦後了?事實是我無時無刻不在想念你,即便每每春天來臨,春光明媚令人心情豁然開朗之時,我惦念你的心情還是與往常一樣沉重。我常常把院子里的花兒當作是你,與你觥籌交錯,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哪怕由此喝壞了身體,我也「與伊喝得人憔悴,朱顏漸瘦終不悔」。
下闋,夾敘夾議,以景反襯心情。「河畔青蕪堤上柳」句突然一看,似乎「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怎麼會突然冒出這么一句來呢?其實作者名義上是寫景,實際上是作者的一種惆悵和感嘆!這樣就承上啟下了。河畔的青蕪和堤上的楊柳還有盼頭,每到春來就開始綠了,而我呢?卻「此『恨』綿綿無絕期」,與你相會卻沒有定數,不知是那一天啊!「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中的「新愁」是指除了「與佳人相會」外的另外的愁緒。為了與佳人相會而不得,作者有點生氣了,擬人化地對著「新愁」發問,除了與心上人相思這種「愁」外,還有什麼能歲歲年年這樣折磨我?意即所有的「愁」都不及我對你思念而不得的那種「愁怨」。沒有辦法,我只得形單影只到小橋上去眺望你的方向,心裡空落落的,久久不得平靜。作者實寫「風滿袖」之「滿」,實際上強烈地體現「心裡之空」和「身體之羸瘦」;「袖」是「滿」的,「心裡卻是空的」,不要看我的衣袖「豐滿」了起來,實際上是風,而我還是因為思念你依然那樣羸瘦。鮮明的對比,體現作者非凡的寫作藝術。「平林新月人歸後」,「平林」是風息,樹林平靜。「新月」是風起雲涌,「月隱其行」,風息林平,月亮重新探出頭來。意思是:你看,我對你的思念有多麼厲害,「愁雲密布」和樹林搖曳不定也是因為我不平靜心情所影響的,我離開之後,它們一切都恢復了平常。
有人認為這是一首刻畫一男性青年失戀後痛苦心情的寫照。「傳統下的獨白」卻不這么認為,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諸多文獻資料分析,古代女性因男人拋棄或移情的情況比較多,而且也客觀,男人卻很少有這方面折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筆者堅持認為這仍然是「閨怨」引發的詞。
(傳統下的獨白)

⑻ 馮延巳的《採桑子》的賞析

作者:
馮延巳(904—960)字正中,南唐廣陵(今揚州)人。事元宗李景,官至中書侍郎左僕射平章事,是當時詞壇的大家。有《陽春集》。多才藝,工詩詞。仕南唐,李璟時為宰相。他的詞雖也寫婦女、相思之類的題材,但不象花間派那樣雕章琢句。他能用清新的語言,著力刻畫人物內心的活動和哀愁,他運用「托兒女之辭,寫君臣之事」的傳統手法,隱約流露出對南唐王朝國勢的關心與憂傷,對溫庭筠以來的婉約詞風有所發展。
注釋:
①忍:那堪,怎忍。
賞析:
正當春花怒放,攜手觀賞時,失卻了「游春侶」!獨自尋芳的心情,縱有笙歌,也不免愁腸欲斷。眼前蝶戲林間,燕穿簾櫳,更使人不堪思量。詞中用「各自雙雙」反襯人物的孤寂。「綠樹青苔半夕陽」韻味無限,耐人尋思。全詞情景相滲,構思新穎,風流蘊藉,雅淡自然。體現了馮詞的特色。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通首僅寓孤悶之懷。江左自周師南侵,朝政日非,延巳匡救無從,悵疆宇之日蹙,「夕陽」句寄慨良深,不得以綺語目之。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觸景感懷,文字疏雋。上片,徑寫獨游之悲,笙歌原來可樂,但以無人偕游,反增凄涼。下片,因見雙蝶、雙燕,又興起己之孤獨。「綠樹」句,以景結,正應「滿目悲涼」句。

⑼ 詩詞賞析 憶江南 馮延巳

去歲迎春樓上月,正是西窗,夜涼時節。
玉人貪睡墜釵雲,粉消妝薄見天真。
人非風月長版依舊,權破鏡塵箏一夢經年瘦。
今宵簾幕揚花陰,空餘枕淚獨傷心。
今日相逢花未發,正是去年,別離時節。
東風次第有花開,恁時須約卻重來。
重來不怕花堪折,只恐明年花發人離別。
別離若向百花時,東風彈淚有誰知?

⑽ 求馮延巳的一首詩的賞析

53梅聖俞①《蘇幕遮》詞:「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②興化劉氏③謂:少游一生似專學此種。余謂馮正中《玉樓春》詞:「芳菲次第長相續,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促。」④少游一生似專學此種。
註解:①梅聖俞,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因宣城古稱宛陵,故世稱宛陵先生。梅堯臣專力於詩歌,其詩開宋詩風氣之先。
②梅堯臣《蘇幕遮》草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後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③興化劉氏,劉熙載(1813—1881),字融齋,江蘇興化人。清末學者。
④馮延巳《玉樓春》
雪雲乍變春雲簇,漸覺年華堪縱目。北枝梅蕊犯寒開,南蒲波紋如酒綠。 芳菲次第長相續,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促。
今譯:梅堯臣的《蘇幕遮》詞中雲:「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劉熙載說:秦觀一生好象專門學習這種意境。我認為馮延巳的《玉樓春》詞:「芳菲次第長相續,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促。」這才是秦觀一生用力所在。
賞析:同是傷春之作,梅詞寫得意境開闊,頗有唐詩余韻,馮詞則顯得意境幽婉深沉,秦觀之詞長於抒寫離愁別恨,意境婉約,情調悲苦,以此而言,秦觀之詞更像承馮詞而來,王國維獨具慧眼,得之寰中矣。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