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林語堂說北平賞析

林語堂說北平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8 13:47:43

1. 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賞析

賞析:

春的蔥郁,夏的舒爽,秋的沉靜,冬的悠閑。生活在一個城市久了,家和單位兩點一線,忙得不知今日是何日,誰還記得去觀看四季的變換呢!

想必這細微的變換也正是對這座城市、對生活本身無盡的愛吧!人生是短暫的,匆忙的,但是這短暫和匆忙不應成為生活的重負,更不應該泯滅該有的自然之愛、人間之情。

本文描寫細膩真切,深邃優美,充分傳達出北平四季各自奕奕的精神品格,可謂形神兼備。使人領略到北平四季獨特的風韻神致,對祖國的愛以及深徹 肺腑的亡國之痛。

(1)林語堂說北平賞析擴展閱讀

關於郁達夫的文學成就,其友人、國畫大師劉海粟評論說:詩詞第一,散文第二,小說第三,評論文章第四。這個評價切中肯綮。

郁達夫雖然以小說蜚聲文壇,但是他的才情更在舊體詩和散文創作中得到展現。一篇贊美詩般的《故都的秋》,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兩年之後,他又揮筆寫下這篇《北平的四季》。

文章的敘述方式有點類似於「閑話體」,所以讀起來備感親切。

郁達夫描寫景物的特點,喜歡從細微處入手,似在不經意中描摹山水風物,而且文字平易,但造出的意境卻有古典文學中言簡意遠、樸拙幽深的情調。

他寫北平的四季,描寫細膩真切,深邃優美,充分傳達出北平四季各自奕奕的精神品格,做到了形神兼備。在他的筆下,北平四季猶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卷,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可是那美景越是醉人,我們內心越感到刺痛,因為作者在提醒我們,這是「我的對這日就淪亡的故國的哀歌」;這美景「卻已完全掌握在一隻滿長著黑毛的巨魔的手裡了!

北望中原,究竟要到那一日才能夠重見得到天日呢!」寥寥數語穿插於盛景之中,不經意間把愛國之深、喪國之痛抒寫而出,顯得揮灑自如。

2. 林語堂《動人的北平》的原文

北平好像是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城的品格。一個城市與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狹隘,好奇多疑;有的寬懷大量的豪爽達觀。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寬大的。他包容著新舊兩派,但他本身並不稍為之動搖。

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與著木屐的東北老嫗並肩而行,北平卻不理這回事。胡須蒼白的畫家,住在大學生公寓的對面,北平也不理這回事。新式汽車與洋車、驢車媲美,北平也不理這回事。

在高聳的北京飯店後面,一條小路上的人過著一千年來未變的生活,誰去理那回事?離協和醫院一箭之地,有些舊式的古玩鋪,古玩商人抽著水煙袋,仍然沿用舊法去營業,誰去理那回事?穿衣盡可隨便,吃飯任擇餐館,隨意樂其所好,暢情欣賞美山——誰來理你?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樹,根脈深入地中,藉之得暢茂。在他的樹蔭下與枝軀上寄生的,有數百萬的昆蟲。這些昆蟲如何能知道樹的大小,如何生長根,在地下有多少深,還有在別枝上寄生的是什麼昆蟲?

一個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一個人總覺得他不了解北平。在那裡已經住了十年以後,你偶然會在小路上發現一個駝背的老人,後悔沒有早日遇見他;或是一個可愛的老畫家,露著大肚子坐在槐樹下的竹椅上用芭蕉扇搖風乘涼夢想他過去的日子。

或是一個踢毽子的老人,他能把毽子放在頭頂上一點一點的移動著,然後由背後掉下來時,平落在他的鞋底;或是一個刀手;或是一個兒童戲劇學校的太太;或是一個人力車夫變成滿洲國的高貴人;或是一個前朝的縣太爺。一個人怎敢說他了解北平呢?

北平是一個「珠玉之城」,一個人眼從未見過的珠玉之城。它是具有紫金的御色屋頂,以及宮殿庭園樓榭的珠玉之城。它為珠玉結成的古城,它有紫色的「西山」,青帶似的「玉泉」,「中央公園」垂老的杉樹,以及「天壇」、「先農壇」。

城內有九個公園,三個御湖,名為中南北「三海」,現在任人游覽。並且北平有藍天潔月,雨夏涼秋,與高爽的冬日氣候。

北平像是一個國王的夢境,它有宮殿、御園、百尺寬的大道、藝術博物院、專校、大學、醫院、廟塔、藝商,與舊書攤林立的街道。北平像是一個飲食專家的樂園。

它有數百年的飯館,招牌被煙熏得破舊不堪,還有肩上搭著毛巾的光頭堂倌,他們的招待是十足和藹的,因為他們在滿清政府服侍過高官大吏,曾受了傳統的特別訓練。北平是貧富共居的地方,每個鄰近的鋪號都許一個貧老的記賬取貨,街上販賣的東西很便宜。

你可以流連在那裡的一個茶館里,一整個下午不走。北平是采購者的天堂,廣有中國古代的手藝品、書籍、圖畫、古玩、玉石、琺琅鑲嵌、燈籠之類。那是一個到處能買貨的地方,商販也會帶著貨物走上門來;在清晨,門外路上貨販眾多,叫賣聲形成極美妙的調門兒。

北平是清靜的,它是一個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個院落,每院都有一個金魚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樹;那裡的果蔬新鮮;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他是一個理想的城市,每個人都有呼吸之地;農村幽靜與城市舒適媲美。那裡的街道排列恰當,清晨在花園中拔白菜的時候,抬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離一家大百貨商店,只有一箭之地。

北平有多樣性——多樣的人。他有法律與觸犯法律的人,守法的警察與作姦犯科的警察,盜賊與保護盜賊的人,乞丐與乞丐之王。

它有聖賢、罪人、回教徒、除妖的藏人、算命、拳手、和尚、妓女、中國與俄國的職業舞女、日本和朝鮮的走私者、畫家、哲學家、詩人、收藏家、青年大學生、影迷。它有卑鄙的政客、年老息影的縣官、新生活運動者、現充女傭的前清官吏的太太。

北平有五顏六色舊的與新的色彩。他有皇朝的色彩,古代歷史的色彩,蒙古草原的色彩。駝商自張家口與南口來到北平,走進古代的城門。

他有高大的城牆,城門頂上寬至四五十公尺。他有城樓與齊樓,他有廟宇、古老花園、寺塔: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木,以及每一座橋梁,都具有歷史典故

使北平成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原由,可列舉下列三點來加以說明:

北京城雖始建於十二世紀,但它現在的式樣是明朝永樂皇帝在十五世紀初建造的(永樂皇帝也重建過長城)。因之富有皇室的華貴。有一個南城,稍小於北城,自南城最南的門內向,有一條綿延五英里的中軸,它穿經依次相連的每一道城門,直抵皇宮正殿。

紫禁城位於北城的中心,周圍繞有城壕與金色瓦頂的牆垣,背後是煤山,山上共有五座亭台,頂上蓋有燦爛彩色的瓦。由煤山可以看到那條中軸,附近還有鼓樓。三海位於紫禁城的西面與西南面,那裡是皇室的畫舫遨遊之地。

與中軸平行的是兩條康莊的大道,在東城是哈德門大街,在西城是宣武門大街,每條大街寬約六十英尺,在紫禁城前連接兩街東西直通的大道,是寬逾百尺的天安門大街,在外城南門附近,位於中軸東西兩端的,是天壇與先農壇。那裡是皇帝祈年風調雨順之處。

因為中國人對建築美的觀念,須兼顧雅適而不僅在高偉,宮殿屋頂所以都屬於平闊一類的,也因為皇帝之外,無人許住樓房,所以到處都顯得極其寬闊。

因是使北平顯得如此舒適可愛的,成為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在繁華街衢附近的人,也都能安詳生活。那裡的生活程度很低,生活也頗富意味。政府官員與闊人可以聚餐於大飯館,而洋車夫用一個銅板,也可以買到油鹽醬醋,不論在什麼地方,附近總會有一個雜貨店,與茶館的。

那兒很自由去追求你的學問、娛樂、嗜好,或者去賭博和搞政治。沒有人理會你穿什麼衣服,做什麼事。這就是北平的兼容並包之處,你可以和賢人與惡人往來,和學者與賭徒往來,或者和畫家往來。如果你景仰皇帝,可以到禁宮周圍散步,幻想你自己也是一個皇帝。

如果你要是有閑,你可以在城內的九個公園中,任意遊逛,坐在竹椅上或是杉樹下的藤椅上,整一下午喝你的茶;所費不過是兩角五分。那些茶役常是和藹客氣。或者在夏天的下午,你可以去游什剎海(湖),或者你可以出西直門去游覽頤和園。

北平城外大都是村莊麥田,到處可見裸體的兒童,他們在路邊嬉戲時,常向行人討錢。你可以和他們交談,或者閉目裝睡,不理他們。你或者可以去圓明園找義大利宮殿的古跡,它是被八國聯軍強劫燒毀的。

在路過頤和園的途中,你可以在那裡流連一整天的時光。沿途經過許多美麗的景象,玉泉山的大理石塔便在望了,在那裡你可以流連一個下午,面前就是西山,景色迷人,可以數月忘返。

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裡的常人,他們不是聖賢 和教授,而是人力車夫。從西城到頤和園洋車費一元左右,你或者以為這是很便宜的。這的確是便宜,而車夫卻欣然收之。看著車夫們沿途互相取樂,笑論別人的不幸遭遇,你會有莫名其妙之感。

在晚上返家的途中,你也許會遇到一個襤褸的老年人力車夫。他向你講述他的遭遇時,口吻詼諧清雅。如果你以為他年紀過老,想要下車步行時,他一定要強拉你回家。但是如果你突然跳了下來,然後把車錢照付,他向你表示的那種竭誠感激,是你有生以來從未見過的。

(2)林語堂說北平賞析擴展閱讀:

閱讀本文可以感受那個年代經受新舊兩種文化熏染陶冶的知識分子的優雅情懷、高尚品格,從文章中可以讀出作者對故都的自然地理、人文風物的熱愛,讀出對平民生活的熱愛,讀出作者的一種「泛美主義」的傾向以審美的眼光和態度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無處不有美的內蘊、美的靈光。

再有,閱讀本文可以感受中華文化、故都文化的強大的生命力,這種文化從來就守舊融新,不斷發展,如今故都已經蛻去舊衣,換上新裝,成為世界聞名的大都市。

當我們體認新北京的雄姿與活力的時候,也從過去的作品中尋察她的舊影,會感到過去的一幕幕歷史景象非常珍貴,也為今天國家的發展和首都北京的進步而高興。

3. 在《四世同堂》中作者大四的描繪北平中秋時節的美麗並說北平之秋是人間天堂也許比天堂更加繁榮一點兒用意

比較精彩的一個是瑞宣得知南京陷落的消息的那一段,還有就是瑞宣和錢先生分別下獄的兩段

4. 在哪個網頁能找到林語堂的《說北平》

在「YAHOO」搜索。

5. 《駱駝祥子》中關於北平景物描寫內容及賞析

1.「四外什麼也看不見,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著他似的,由黑暗中邁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後跟著那不聲不響的駱駝。」 賞析:從「由黑暗中邁步,再走入黑暗中」中可以看出他在走,在掙扎,在對黑暗的進行反抗;但是由於意志是盲目的,所有掙扎註定是沒有結果,最終還是回歸於「無」,也就是「再走入黑暗中」。

2.「其實雨並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 賞析:一方面可以從音律節奏上賞析,另一方面它將沒有情感的雨跟世界聯系起來,突出了社會的黑暗和祥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3.他們的車破,又不敢「拉晚兒」,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車,希望能從清晨轉到午後三四點鍾,拉出「車份兒」和 自己的嚼穀。他們的車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錢。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 貨物,都是他們;錢少,可是無須快跑呢。 賞析: 車夫的坎坷和悲慘生活,深刻的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4.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樣,他愛自己的臉正如同他愛自己的身體,都那麼結實硬棒;他 把臉彷彿算在四肢之內,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裡以後,他還能頭朝下,倒著立半天。這樣立著,他覺得,他就很象一棵樹,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挺脫的。 他確乎有點象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祥子的堅定性格與鍥而不舍的精神。

5.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這樣下去,幹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買輛車,一
輛,兩輛……他也可以開車廠子了!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賞析:寫出祥子的希望與開心,最後一句是過渡句,這一段為下文祥子的車被搶做鋪墊。

6.可是,謠言,他不信。他知道怎樣謹慎,特別因為車是自己的,但是他究竟是鄉下人,不城裡人那樣聽見風便是雨。再說,他的身 體使他相信,即使不幸趕到「點兒」上,他必定有法,不至於吃很大的虧;他不是容易欺侮的,那麼大的個子,那麼寬的肩膀! 賞析:寫出了祥子的自信,所以不相信謠言,也為下文車子被搶做鋪墊。

7.他越想著過去便越恨那些兵們。他的衣服鞋帽,洋車,甚至於系腰的布帶,都被他們搶了去;只留給他青一塊紫一塊的一身傷,和滿腳的皰!不過,衣服,算不了什麼;身上的傷,不就會好的。他的車,幾年的血汗掙出來的那輛車,沒了!自從一拉到營盤里就不見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難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這輛車! 賞析:寫祥子幾年血汗買來的車被搶還被打傷,深刻的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8「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

賞析:

《駱駝祥子》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車夫叫祥子的悲慘故事。而「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說的是祥子在「理想」和「生命」中選擇了「生命」,因為「生命」是窮人唯一的選擇,窮人不是不可以擁有「理想」而是他們根本不敢去想。窮人他們想要擁有的是金錢,有些窮人認為金錢比理想更可貴,但金錢有時候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金錢可以把好人變成「壞人」。金錢會使人墮落 。
9
他的腿長步大,腰裡非常的穩,跑起來沒有多少響聲,步步都有些伸縮,車把不動,使座兒覺到安全,舒服。說站住,不論在跑得多麼快的時候,大腳在地上輕蹭兩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氣似乎能達到車的各部分。脊背微俯,雙手鬆松攏住車把,他活動,利落,准確;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沒有危險。就是在拉包車的裡面,這也得算很名貴的。
賞析:
這一段人物描寫,從裝束、體態、身段,到靠力氣吃飯的人所引以自豪的體能、體力以及品性人格都寫得很精彩,把一個活生生的祥子呈現在我們面前。對於這份普通的職位、祥子將每個細節與動作都琢磨了、僅僅花了兩三個星期的功夫就可以慢慢適應研究跑法、說明祥子對這方面還是很有研究的、通過動作細節等方面滴描寫塑造了人物。
10
風吹彎了路旁的樹木,撕碎了店戶的布幌,揭凈了牆上的報單,遮昏了太陽,唱著,叫著,吼著,回盪著;忽然直弛,像驚狂了的大精靈,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亂,四面八方的亂卷,像不知怎好而決定亂撞的惡魔;忽然橫掃,乘其不備的襲擊著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樹枝,吹掀了屋瓦,撞斷了電線;可是,祥子在那裡看著;他剛從風里出來,風並沒能把他怎樣了。
賞析:
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天橋、鼓樓、白塔,是牌樓、街道、小巷,是車廠、大雜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這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這兒沒有絲毫田園詩一般的快樂, 而是祥子的那雙大腳馬不停蹄地跑過大街,穿過小巷,烈日下,雨雪中

6. 林語堂的說北平介紹了北平什麼特點

有多樣性,五顏六色新的或舊的色彩...

7. 有沒有對《動人的北平》的深入詳細的解讀及分析

整體感知
本文寫的是作者眼中的北平,既描寫了當時北平自然的、文化的和生活的各種景象,又寫出了北平的獨特「性格」和它的「動人」之處,表達了作者對北平的深厚感情.

開篇一段很重要,總體上寫北平的特點,作者以「品格」名之:「老成」「豪爽」「寬大」「包容」.與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魁梧」的形象.如果說本文在結構上採用總—分的形式,那麼這一段就是全文的一個總起.

第二段以下的幾段就集中表達這兩種特點:新與舊、雅與俗相雜共容,體現「包容」;「一株古木老樹」之喻,體現「老成」.也就是說這幾段恰當地表現北平「老成」和「包容」的特點.

從「北平是一個『珠玉之城』」開始,文章從多個方面展現北平古都的形象和性格.描寫的方面有:宮殿亭園樓榭湖水、街市、院落住家、雜色人等、建城布局、紫禁城、道路、市民生活、休閑方式等.

作者雖然說「一個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一個人怎敢說他了解北平呢」,彷彿北平是難以整體全面地觀照和描寫的,但是他仍然試圖寫出北平的立體全景,其中不光有物化的、靜態的景象,更有活動的、流動的市民生活景象,還有深遠的歷史景象.一般來說整體全面地寫一個地方,難免流於抽象概括,而本文則處處是具體可感的畫面,盡管這些畫面都「浮光掠影」閃過,但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具體生動描寫和抽象概括正是文學和非文學的差異所在.

當然,本文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描寫了身居北平所見景象,還在於寫出了一種情懷、情調、情韻.作者作為一個傳統文化故土與西方文化新壤混合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具有多方面的優雅情懷,表現在文章中即有對本國歷史的崇敬、對故都文化的熱愛、對故都包容新舊事物的喜悅、對故都平民百姓的親和.可見他既不是一個全然保守的仕人,又不是一個全然革新的新人,而是一個保持中和的、包容的態度傾向的文化人.不過從他細數故都風物時那麼沉醉的情態看,他的故國故都故土的情感更加凝重、深沉.

最可稱道的是作者的平民意識、平民傾向.他的眼裡不只有高聳的北京飯店、皇家宮殿花園、百尺寬的大道、藝術博物館、大學專校等,還有平民院落、城外村莊麥田;也不只有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還有著木屐的東北老嫗、踢毽子的老人、裸體的兒童.文章行將結束時寫道:「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裡的常人,他們不是聖賢和教授,而是人力車夫.」作者雖是文化人,可是心底對勞苦大眾非常尊重、非常親近.

在過去那個年代,不少作家寫了有關故都北平的散文,郁達夫寫了《故都的秋》,老舍寫了《想北平》,他們在文中也同樣表達了平民意識、平民傾向.所不同的是,郁達夫、老舍眼裡只有平民形象和平民生活,而林語堂眼光更加全面一些,看到的是北平的整體形象、整體生活,各色人等的生活.

問題探究

一、作者眼中的北平「動人」之處何在?

在作者看來,古老而時新的北平無處不動人.一是自然風光動人,你看:「……面前就是西山,景色迷人,可以數月忘返.」可見作者極其沉醉於故都的自然風光.二是城市景象動人,這里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無數建築物,整個城市就像一座「珠玉之城」.三是尋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風光動人.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們的生活景象動人.五是整個北平的文化氣息(包括新舊共融的文化氣息)動人.

為什麼在當時千萬人眼裡再也尋常不過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進入《動人的北平》後會變得如此美麗動人?一方面當時當地的社會確有美麗動人之所在,另一方面作者帶有審美的眼光,他看見最平常的人、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覺得是審美的對象.說到底,作者寫的不只是客觀外物,而是寫自己的內在感受,寫一種審美的心境,寫一種心靈的鏡像.

二、文章描寫「動人的北平」採用了什麼角度?

作者意在寫盡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種景象、各色人等盡收眼底,可見文章採取一種全景式的描寫角度.不過文章又避免了粗線條的抽象勾勒,而是採取類似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即把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小景小物盡情地描繪出來.從一個個局部看,是微觀的,但合在一起就是整體描繪.所以全文的描寫所取角度是總與分的結合、大與小的結合、粗與精的結合.

三、文章看似「散」,它是怎樣整合起來的呢?

初讀本文確實會產生散而無序的感覺,好像面面俱到,什麼都說到了,可是又什麼都沒有說充分.其實深思細察,會發現文章的一些內在肌理,即組織成文的特殊方式.首先,它採用總—分的結構方式,以第一段為全文總起,提綱挈領,統領全篇,餘下各段是第一段的展開分述;其次,文章圍繞北平的「性格」──老成、豪爽、包容、守舊融新等來寫,盡管撒得開,但在精神上聚得攏,這正好體現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四、當代人閱讀本文具有怎樣的意義?

本文似有述往事、懷舊情的感覺,那麼把它選為課文是何道理?今天全新的北京城去往昔破敗北平遠矣,為什麼還要感受對舊北平的贊美?首先,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大家,對「五四」以來白話散文的創作理論、創作實踐,對白話散文的文體建設,對白話散文的風格追求和倡導,都有過一定的貢獻,他的作品進入中學語文課本是理所當然之事;其次,閱讀本文可以感受那個年代經受新舊兩種文化熏染陶冶的知識分子的優雅情懷、高尚品格,從文章中可以讀出作者對故都的自然地理、人文風物的熱愛,讀出對平民生活的熱愛,讀出作者的一種「泛美主義」的傾向(以審美的眼光和態度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無處不有美的內蘊、美的靈光);再有,閱讀本文可以感受中華文化、故都文化的強大的生命力,這種文化從來就守舊融新,不斷發展,如今故都已經蛻去舊衣,換上新裝,成為世界聞名的大都市,當我們體認新北京的雄姿與活力的時候,也從過去的作品中尋察她的舊影,會感到過去的一幕幕歷史景象非常珍貴,也為今天國家的發展和首都北京的進步而高興.

林語堂是現代散文大家,從本文看他的語言運用,極其嫻熟而自由,情味、神韻流動其間,甚至感覺不到「語言」本身的存在,眼前閃現故都北平城市和市民生活的一幕幕景象.

全文都是形象化的語言,創造了一種濃厚的詩意.試看開篇一句:「北平好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以人物寫地方,以品格寫城市特點,是非常文學化的表述,充滿詩意.再如下面一些話:「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樹,根脈深入地中,藉之得暢茂.在它的樹蔭下與枝軀上寄生的,有數百萬的昆蟲.這些昆蟲如何能知道樹的大小,如何生長根,在地下有多深,還有在別枝上寄生的是什麼昆蟲?」還有這樣的話:「並且北平有藍天潔月,雨夏涼秋,與高爽的冬日氣候.」雖是散文語句,卻像詩的語句一樣有韻味.

全文都是抒情的語句,前面提到的語句「北平好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既是敘述,又是抒情;更富有詩意的是「清晨在花園中拔出白菜的時候,抬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這樣的話,看似不經意地輕描淡寫一句,卻表達了一種優雅的審美情懷,令人想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另外,文中多處以「你」稱呼讀者,彷彿引領讀者進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作者與讀者、讀者與本文之間的距離.

全文有多種變化的句式,如開篇是幾個短句,接下來是一些一氣呵成的長句;還有一些對稱句(開篇幾句即是);有排比句,連在一起增強了表達的氣勢;有設問句,加重表達的語氣,提示讀者的注意.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原名林和樂,散文家、小說家、學者.讀大學時改名玉堂,後又改名語堂.筆名東君、宰予、宰我、豈青、薩天師等.福建龍溪人.1911年在廈門尋源書院畢業後,考進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科.1916年畢業,任教於清華學校.1919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1920年赴法國.翌年轉到德國殷內大學與萊比錫大學學習和研究.192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歸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兼英文系主任.1924年參與發起創辦《語絲》.1926年8月南下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1927年赴武漢,任國民政府外交部秘書.1930年任中央研究院英文編輯.1931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為執委之一.1932年9月創辦《論語》.1934年4月創辦《人間世》.1935年9月創辦《宇宙風》.為「論語派」的主要代表.1939年赴美執教並從事寫作.1947年赴巴黎主持聯合國教育文化組織文藝組.1950年返美.1952年4月在美國創辦《天風》月刊,自任社長.1954年任南洋大學校長,翌年辭職返美.1966年6月到台灣定居.1975年被推選為國際筆會總會副會長.1976年3月26日病逝於香港.著有長篇小說《京華煙雲》(用英文寫成),小說《紅牡丹》,雜文集《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話》以及《錦秀集》《幽默小品集》《行素集》《歐風美雨》《月亮與臭蟲》《啼笑皆非》《無所不談》等.

(選自《中國現代文學大辭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二、郁達夫評林語堂

林語堂生性戇直,渾朴天真,假令生在美國,不但在文學上可以成功,就是從事事業,也可以睥睨一世,氣吞小羅斯福之流.《剪拂集》時代的真誠勇猛,的確是書生本色,至於近來的耽溺風雅,提倡性靈,亦是時勢使然,或可視為消極的反抗,有意的孤行.周作人常喜引外國人所說的隱士和叛逆者混處在一道的話,來作解嘲;這話在周作人身上原用得著,在林語堂身上,尤其是用得著.

他是一個生長在牧師家庭里的宗教革命家,是一個受外國教育過度的中國主義者,反對道德因襲以及一切傳統的拘謹自由人;他的性格上的矛盾,思想上的前進,行為上的合理,混和起來,就造成了他的幽默的文章.

他的幽默,是有牛油氣的,並不是中國向來所固有的《笑林廣記》.他的文章,雖說是模仿語錄的體裁,但奔放處,也趕得上那位瘋狂致死的超人尼采.唯其戇直,唯其渾朴,所以容易上人家的當;我只希望他勇往直前,勉為中國20世紀的拉勃來(拉伯雷),不要因為受了人家的暗算,就矯枉過正,走上了斜途.

人生到了四十,可以不惑了;林語堂今年四十,且讓我們刮目來看他的後文吧!

(選自《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廣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三、繪下故都的面容(孫光萱)

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城市的面貌,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北平(解放後改稱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真不知從何處寫起,寫故宮不寫頤和園,似乎不行;寫了前二者而漏了天壇、天安門大街,又難免有遺珠之憾……即使全寫了,因為文字不像繪畫那樣可以用色彩和線條,把金碧輝煌的故宮、秀麗多姿的頤和園活脫脫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到頭來也難免稍遜一籌.

怎麼辦?林語堂《動人的北平》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經驗,這些經驗是:選擇特定的視角,扣住城市的特點,進行多方面既概括又具體的描寫.

先說視角的選擇.面對某種復雜的客觀對象,不管怎樣描寫也未必能夠窮盡它,這就得考慮選擇一個恰當的新穎的視角,然後據此大膽地刪棄無關的東西,突出有用的素材,進而掌握創作的主動權.林語堂不是用社會活動家的眼光去觀察北平,也不是以一個剛來到北平游覽的旅行者的身份,把目光久久地停留於北平美麗的湖光山色之中,他作為一個「老北平」,要著重告訴大家的是北平為什麼會成為「理想的居住城市」.從這個視角出發,他寫了北平貨販眾多,購物方便,居住的多半是寬闊舒暢的四合院,連坐人力車也格外便宜,「從西城到頤和園洋車費一元左右」.進而又刻畫了北平人那種悠然度日的心態和模樣:坐在槐樹下搖著芭蕉扇乘涼,在杉樹下喝上一下午的茶……所有這些描寫,可說是原汁原味,繪形傳神,給人以不同一般的感受.

次說特點的把握.作者認為北平具有「老」與「多」兩大特點.「老」即古老、歷史悠久:「北平好像是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樹,根脈深入地中……」「多」即多樣性、兼容並包:「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與著木屐的東北老嫗並肩而行」,「新式汽車與洋車、驢車媲美」,具有先進設備的協和醫院後面就是抽著水煙袋的古玩商人經營的古玩鋪……作者把握了這兩個特點,也就等於把握住了北平這個故都躍動的脈膊,那許多新舊雜陳、互相矛盾的現象紛紛從作者筆下湧出,也就不奇怪了.

最後說說怎樣進行既概括又具體的描寫.內容很多而篇幅有限,自然只能概括地寫,但一味概括又容易枯燥,因此得在適當地方稍作展開,形容幾句,這是寫此類文章應該掌握的一種藝術技巧.《動人的北平》寫到堂倌,沒有忘掉他們「肩上搭著手巾」,寫到老年人力車夫,沒有忘掉「一定要強拉你回家」的倔勁兒,寫到居民在花園中拔白菜,不忘補充一句「抬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凡此種種,都是花筆不多而收效頗佳,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以今天的眼光看來,作者當年所著意渲染的北平的古老、寧靜、兼容並包等,正好折射出了這個故都沉重的步履和漫長的歷史投影,其中潛伏著深刻的危機.作者對此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欠缺,但他能如此生動簡潔地繪下故都的面容,仍然是值得敬佩的.

8. 有沒有對《動人的北平》的深入詳細的解讀及分析。

整體感知
本文寫的是作者眼中的北平,既描寫了當時北平自然的、文化的和生活的各種景象,又寫出了北平的獨特「性格」和它的「動人」之處,表達了作者對北平的深厚感情。

開篇一段很重要,總體上寫北平的特點,作者以「品格」名之:「老成」「豪爽」「寬大」「包容」。與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魁梧」的形象。如果說本文在結構上採用總—分的形式,那麼這一段就是全文的一個總起。

第二段以下的幾段就集中表達這兩種特點:新與舊、雅與俗相雜共容,體現「包容」;「一株古木老樹」之喻,體現「老成」。也就是說這幾段恰當地表現北平「老成」和「包容」的特點。

從「北平是一個『珠玉之城』」開始,文章從多個方面展現北平古都的形象和性格。描寫的方面有:宮殿亭園樓榭湖水、街市、院落住家、雜色人等、建城布局、紫禁城、道路、市民生活、休閑方式等。

作者雖然說「一個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一個人怎敢說他了解北平呢」,彷彿北平是難以整體全面地觀照和描寫的,但是他仍然試圖寫出北平的立體全景,其中不光有物化的、靜態的景象,更有活動的、流動的市民生活景象,還有深遠的歷史景象。一般來說整體全面地寫一個地方,難免流於抽象概括,而本文則處處是具體可感的畫面,盡管這些畫面都「浮光掠影」閃過,但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具體生動描寫和抽象概括正是文學和非文學的差異所在。

當然,本文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描寫了身居北平所見景象,還在於寫出了一種情懷、情調、情韻。作者作為一個傳統文化故土與西方文化新壤混合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具有多方面的優雅情懷,表現在文章中即有對本國歷史的崇敬、對故都文化的熱愛、對故都包容新舊事物的喜悅、對故都平民百姓的親和。可見他既不是一個全然保守的仕人,又不是一個全然革新的新人,而是一個保持中和的、包容的態度傾向的文化人。不過從他細數故都風物時那麼沉醉的情態看,他的故國故都故土的情感更加凝重、深沉。

最可稱道的是作者的平民意識、平民傾向。他的眼裡不只有高聳的北京飯店、皇家宮殿花園、百尺寬的大道、藝術博物館、大學專校等,還有平民院落、城外村莊麥田;也不只有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還有著木屐的東北老嫗、踢毽子的老人、裸體的兒童。文章行將結束時寫道:「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裡的常人,他們不是聖賢和教授,而是人力車夫。」作者雖是文化人,可是心底對勞苦大眾非常尊重、非常親近。

在過去那個年代,不少作家寫了有關故都北平的散文,郁達夫寫了《故都的秋》,老舍寫了《想北平》,他們在文中也同樣表達了平民意識、平民傾向。所不同的是,郁達夫、老舍眼裡只有平民形象和平民生活,而林語堂眼光更加全面一些,看到的是北平的整體形象、整體生活,各色人等的生活。

問題探究

一、作者眼中的北平「動人」之處何在?

在作者看來,古老而時新的北平無處不動人。一是自然風光動人,你看:「……面前就是西山,景色迷人,可以數月忘返。」可見作者極其沉醉於故都的自然風光。二是城市景象動人,這里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無數建築物,整個城市就像一座「珠玉之城」。三是尋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風光動人。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們的生活景象動人。五是整個北平的文化氣息(包括新舊共融的文化氣息)動人。

為什麼在當時千萬人眼裡再也尋常不過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進入《動人的北平》後會變得如此美麗動人?一方面當時當地的社會確有美麗動人之所在,另一方面作者帶有審美的眼光,他看見最平常的人、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覺得是審美的對象。說到底,作者寫的不只是客觀外物,而是寫自己的內在感受,寫一種審美的心境,寫一種心靈的鏡像。

二、文章描寫「動人的北平」採用了什麼角度?

作者意在寫盡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種景象、各色人等盡收眼底,可見文章採取一種全景式的描寫角度。不過文章又避免了粗線條的抽象勾勒,而是採取類似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即把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小景小物盡情地描繪出來。從一個個局部看,是微觀的,但合在一起就是整體描繪。所以全文的描寫所取角度是總與分的結合、大與小的結合、粗與精的結合。

三、文章看似「散」,它是怎樣整合起來的呢?

初讀本文確實會產生散而無序的感覺,好像面面俱到,什麼都說到了,可是又什麼都沒有說充分。其實深思細察,會發現文章的一些內在肌理,即組織成文的特殊方式。首先,它採用總—分的結構方式,以第一段為全文總起,提綱挈領,統領全篇,餘下各段是第一段的展開分述;其次,文章圍繞北平的「性格」──老成、豪爽、包容、守舊融新等來寫,盡管撒得開,但在精神上聚得攏,這正好體現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四、當代人閱讀本文具有怎樣的意義?

本文似有述往事、懷舊情的感覺,那麼把它選為課文是何道理?今天全新的北京城去往昔破敗北平遠矣,為什麼還要感受對舊北平的贊美?首先,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大家,對「五四」以來白話散文的創作理論、創作實踐,對白話散文的文體建設,對白話散文的風格追求和倡導,都有過一定的貢獻,他的作品進入中學語文課本是理所當然之事;其次,閱讀本文可以感受那個年代經受新舊兩種文化熏染陶冶的知識分子的優雅情懷、高尚品格,從文章中可以讀出作者對故都的自然地理、人文風物的熱愛,讀出對平民生活的熱愛,讀出作者的一種「泛美主義」的傾向(以審美的眼光和態度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無處不有美的內蘊、美的靈光);再有,閱讀本文可以感受中華文化、故都文化的強大的生命力,這種文化從來就守舊融新,不斷發展,如今故都已經蛻去舊衣,換上新裝,成為世界聞名的大都市,當我們體認新北京的雄姿與活力的時候,也從過去的作品中尋察她的舊影,會感到過去的一幕幕歷史景象非常珍貴,也為今天國家的發展和首都北京的進步而高興。

林語堂是現代散文大家,從本文看他的語言運用,極其嫻熟而自由,情味、神韻流動其間,甚至感覺不到「語言」本身的存在,眼前閃現故都北平城市和市民生活的一幕幕景象。

全文都是形象化的語言,創造了一種濃厚的詩意。試看開篇一句:「北平好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以人物寫地方,以品格寫城市特點,是非常文學化的表述,充滿詩意。再如下面一些話:「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樹,根脈深入地中,藉之得暢茂。在它的樹蔭下與枝軀上寄生的,有數百萬的昆蟲。這些昆蟲如何能知道樹的大小,如何生長根,在地下有多深,還有在別枝上寄生的是什麼昆蟲?」還有這樣的話:「並且北平有藍天潔月,雨夏涼秋,與高爽的冬日氣候。」雖是散文語句,卻像詩的語句一樣有韻味。

全文都是抒情的語句,前面提到的語句「北平好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既是敘述,又是抒情;更富有詩意的是「清晨在花園中拔出白菜的時候,抬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這樣的話,看似不經意地輕描淡寫一句,卻表達了一種優雅的審美情懷,令人想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另外,文中多處以「你」稱呼讀者,彷彿引領讀者進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作者與讀者、讀者與本文之間的距離。

全文有多種變化的句式,如開篇是幾個短句,接下來是一些一氣呵成的長句;還有一些對稱句(開篇幾句即是);有排比句,連在一起增強了表達的氣勢;有設問句,加重表達的語氣,提示讀者的注意。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原名林和樂,散文家、小說家、學者。讀大學時改名玉堂,後又改名語堂。筆名東君、宰予、宰我、豈青、薩天師等。福建龍溪人。1911年在廈門尋源書院畢業後,考進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科。1916年畢業,任教於清華學校。1919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1920年赴法國。翌年轉到德國殷內大學與萊比錫大學學習和研究。192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歸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兼英文系主任。1924年參與發起創辦《語絲》。1926年8月南下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1927年赴武漢,任國民政府外交部秘書。1930年任中央研究院英文編輯。1931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為執委之一。1932年9月創辦《論語》。1934年4月創辦《人間世》。1935年9月創辦《宇宙風》。為「論語派」的主要代表。1939年赴美執教並從事寫作。1947年赴巴黎主持聯合國教育文化組織文藝組。1950年返美。1952年4月在美國創辦《天風》月刊,自任社長。1954年任南洋大學校長,翌年辭職返美。1966年6月到台灣定居。1975年被推選為國際筆會總會副會長。1976年3月26日病逝於香港。著有長篇小說《京華煙雲》(用英文寫成),小說《紅牡丹》,雜文集《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話》以及《錦秀集》《幽默小品集》《行素集》《歐風美雨》《月亮與臭蟲》《啼笑皆非》《無所不談》等。

(選自《中國現代文學大辭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二、郁達夫評林語堂

林語堂生性戇直,渾朴天真,假令生在美國,不但在文學上可以成功,就是從事事業,也可以睥睨一世,氣吞小羅斯福之流。《剪拂集》時代的真誠勇猛,的確是書生本色,至於近來的耽溺風雅,提倡性靈,亦是時勢使然,或可視為消極的反抗,有意的孤行。周作人常喜引外國人所說的隱士和叛逆者混處在一道的話,來作解嘲;這話在周作人身上原用得著,在林語堂身上,尤其是用得著。

他是一個生長在牧師家庭里的宗教革命家,是一個受外國教育過度的中國主義者,反對道德因襲以及一切傳統的拘謹自由人;他的性格上的矛盾,思想上的前進,行為上的合理,混和起來,就造成了他的幽默的文章。

他的幽默,是有牛油氣的,並不是中國向來所固有的《笑林廣記》。他的文章,雖說是模仿語錄的體裁,但奔放處,也趕得上那位瘋狂致死的超人尼采。唯其戇直,唯其渾朴,所以容易上人家的當;我只希望他勇往直前,勉為中國20世紀的拉勃來(拉伯雷),不要因為受了人家的暗算,就矯枉過正,走上了斜途。

人生到了四十,可以不惑了;林語堂今年四十,且讓我們刮目來看他的後文吧!

(選自《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廣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三、繪下故都的面容(孫光萱)

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城市的面貌,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北平(解放後改稱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真不知從何處寫起,寫故宮不寫頤和園,似乎不行;寫了前二者而漏了天壇、天安門大街,又難免有遺珠之憾……即使全寫了,因為文字不像繪畫那樣可以用色彩和線條,把金碧輝煌的故宮、秀麗多姿的頤和園活脫脫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到頭來也難免稍遜一籌。

怎麼辦?林語堂《動人的北平》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經驗,這些經驗是:選擇特定的視角,扣住城市的特點,進行多方面既概括又具體的描寫。

先說視角的選擇。面對某種復雜的客觀對象,不管怎樣描寫也未必能夠窮盡它,這就得考慮選擇一個恰當的新穎的視角,然後據此大膽地刪棄無關的東西,突出有用的素材,進而掌握創作的主動權。林語堂不是用社會活動家的眼光去觀察北平,也不是以一個剛來到北平游覽的旅行者的身份,把目光久久地停留於北平美麗的湖光山色之中,他作為一個「老北平」,要著重告訴大家的是北平為什麼會成為「理想的居住城市」。從這個視角出發,他寫了北平貨販眾多,購物方便,居住的多半是寬闊舒暢的四合院,連坐人力車也格外便宜,「從西城到頤和園洋車費一元左右」。進而又刻畫了北平人那種悠然度日的心態和模樣:坐在槐樹下搖著芭蕉扇乘涼,在杉樹下喝上一下午的茶……所有這些描寫,可說是原汁原味,繪形傳神,給人以不同一般的感受。

次說特點的把握。作者認為北平具有「老」與「多」兩大特點。「老」即古老、歷史悠久:「北平好像是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樹,根脈深入地中……」「多」即多樣性、兼容並包:「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與著木屐的東北老嫗並肩而行」,「新式汽車與洋車、驢車媲美」,具有先進設備的協和醫院後面就是抽著水煙袋的古玩商人經營的古玩鋪……作者把握了這兩個特點,也就等於把握住了北平這個故都躍動的脈膊,那許多新舊雜陳、互相矛盾的現象紛紛從作者筆下湧出,也就不奇怪了。

最後說說怎樣進行既概括又具體的描寫。內容很多而篇幅有限,自然只能概括地寫,但一味概括又容易枯燥,因此得在適當地方稍作展開,形容幾句,這是寫此類文章應該掌握的一種藝術技巧。《動人的北平》寫到堂倌,沒有忘掉他們「肩上搭著手巾」,寫到老年人力車夫,沒有忘掉「一定要強拉你回家」的倔勁兒,寫到居民在花園中拔白菜,不忘補充一句「抬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凡此種種,都是花筆不多而收效頗佳,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以今天的眼光看來,作者當年所著意渲染的北平的古老、寧靜、兼容並包等,正好折射出了這個故都沉重的步履和漫長的歷史投影,其中潛伏著深刻的危機。作者對此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欠缺,但他能如此生動簡潔地繪下故都的面容,仍然是值得敬佩的。

(選自《中國現代散文名家名篇賞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