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賞析
㈠ 老舍 茶館精彩片段摘抄加賞析
李三 太太,你覺得不抄順眼,我還不順心呢!王淑芬 喲,你不順心?怎麼?李三 你還不明白?前麵茶館,後面公寓,全仗著掌櫃的跟我兩個人,無論怎麼說,也忙不過來呀!王淑芬 前面的事歸他,後面的事不是還有我幫助你嗎?李 三
就算有你幫助,打掃二十來間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還要沏茶灌水,買東西送信,問問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王淑芬 三爺,你說的對!可是呀,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能有個事兒作也就得念佛!
咱們都得忍著點!李 三 我幹不了!天天睡四、五個鍾頭的覺,誰也不是鐵打的!王淑芬 唉!三爺,這年月誰也舒服不了!你等著,大拴子暑假就高小畢業,二拴子也快長起來,他們一有用處,咱們可就清閑點啦。
(1)茶館賞析擴展閱讀:
老舍的筆下,深刻地揭示了舊時代社會的特點,即個人奮斗無意義。與其說,「我們在生活」,「不如說時代在替他們生活」。這是由整個舊社會腐朽的制度決定的。
老舍的《茶館》是一部演繹中國舊社會歷史的話劇,在這腐朽落後的歷史之中,沒有「個人的命運」,因為「命運」已經完全由時代和社會所決定,個人的奮斗和努力毫無意義。
㈡ 茶館中所有人物的分析
1、王利發
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櫃,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裡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於應酬,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態度。
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善於應酬,善於經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禦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就是這樣一個精於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
2、常四爺
常四爺是旗人,在滿清時吃皇糧。但是他對腐敗的清王朝不滿,對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國要完」被抓起來,坐了一年的監獄。出獄後參加義和團,以後又憑力氣靠賣菜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為,富於正義感。
他不諱言他的不滿,對抓過他的特務仍然很強硬,對正在發愁的王利發則雪中送炭。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也窮困潦倒,絕望地喊出:「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這個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反映出舊中國人民的反抗情緒。
3、松二爺
松二爺也是個旗人,心眼好,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清朝滅亡前,他游手好閑,整日喝茶玩鳥。清亡後,「鐵桿莊稼」沒有了,但他仍然留戀過去的生活,不願自食其力。
他寧願自己挨餓,也不讓鳥兒餓著,一提到鳥就有了精神,最後終於餓死。這是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4、秦仲義
秦仲義是裕泰茶館的房東,是維新運動後出現在政治舞台上的新生民族資本家。他年輕時血氣方剛,態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於同有權有勢的龐太監作斗爭。他有一個自認為很遠大的理想,就是「實業救國」。
他天真地認為,可以用經濟競爭的手段,把國家經濟命脈掌握在中國人手裡,就能戰勝洋人,救國救民。但他慘淡經營了幾十年的「實業」卻被國民黨政府沒收了,心如死灰的他,到老年卻悟出了這樣一個荒唐的「道理」:「有錢呀,就應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干好事!」
在這一人物身上,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既有斗爭性又有軟弱性,既有幹事業的狂熱一面,又有在挫折面前軟弱灰心一面的特點。
(2)茶館賞析擴展閱讀:
《茶館》通過「裕泰」的茶館陳設由古樸一新式一簡陋的變化,昭示了茶館在各個特定歷史時期中的時代特徵和文化特徵。開始時,茶客的弄鳥、吃茶、玩蟲,雖有些略帶古風的聲色,但由於「偵緝」的出現及「莫談國事」的紙條,一動一靜,均產生著一種壓抑的氣氛。
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館設施的更新與場面的收縮,暗示著茶館在這個矛盾不斷加劇的社會中所作的抗爭。茶館中的「洋氣」以及那張越寫越大的「莫談國事」紙條,則預示著更大的危機。
到了第三幕,不僅「莫談國事」的紙條寫得更大,數目更多,而且旁邊還有一張紙條:「茶錢先付」。這表明了茶館已經到了人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錢先付…莫談國事」顯然反映了一種因果聯系。老舍以茶館為載體,以小見大,反映社會的變革。
㈢ 「老舍《茶館》」當代文學作品分析
作為老舍的代表作,《茶館》在藝術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集中體現了老舍劇作的風格。首先,劇作深刻地反映了舊中國的社會本質,展示了歷史反戰的必然趨勢,但是它卻沒有選取重大的社會題材,沒有去描寫中國近戊戌變法以來的重大實踐和重要的人物,而是通過「側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的方法,通過「裕泰」茶館的興衰來展現的。茶館作為社會的一個「窗口」,就是一個小的社會。通過它的每況愈下,最終為黑暗所吞沒,展現出一個時代不如一個時代的歷史事實,揭示出吃人的舊社會必然要滅亡的歷史規律。其次,劇作突破了傳統的戲劇手法,不求故事情節的連貫,矛盾沖突的緊張激烈,而是採取了「人像展覽式結構」,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的命運、沉浮,來完成作品的主題。劇作所反映的內容,時間之長,跨度之大,人物之眾多,都是話劇創作中罕見的。在全劇出場的70餘個人物中,有名有姓的就多達50餘人。對這樣多的人物,作家採取了主要人物有壯到老(如王利發等),貫穿全劇;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如劉麻子、唐鐵嘴等);每一個角色都說自己的事兒,又和時代結合起來;無關緊要的人物,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而且劇種的各色人物哪怕只出場一次,只有三言兩語的台詞,也都對深化作品的主題,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三,作品還比較集中的體現了老舍劇作的民族風格,充分發揮了作家熟悉舊社會、擅長寫北京市民生活的特點,具有濃郁的「北京味兒」。劇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其性格特點、心理狀態、精神氣質、語言習慣都是我們民族在特定時代的產物;而環境則是典型的北京茶館,茶館的陳設、布局,人物間的對話,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兒。尤其是作家還把曲藝這種民族的藝術糅進劇作之中,不僅有機地介紹了劇情,解決了時間跨度大等難題,更增加了我們民族藝術的表現力。第四,《茶館》寫得雖然是歷史題材,但作者是立足於今天來反映過去的,因此,蘊含著強烈的新舊社會的對比。作者讓在人們看到往昔苦難的同時,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熱愛我們的新社會。這同老舍建國後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一樣,出發點仍然是歌頌社會主義的光明。
㈣ 求老舍的作品《茶館》的精彩句子及賞析
1、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也叫人像展覽式結構)。這一幕出場的人物有三十多個。有台詞的近二十人。這些人物沒有特別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斷登場,又不斷下場。茶館中每個人物的台詞也都不多,他們在茶館一閃而過,口中說著自己的事情。
比如:舊民主主義者崔久峰與王利發的對話,只表現了他理想破滅後的沮喪和失望;松二爺的出場也只表現了封建遺老的沒落。即使是起著貫串作用的茶館主人王利發,也沒有什麼重場戲,只是在與茶客的交往中表現自己。
由此看來劇中人物的活動,都是截取他們在茶館中的一個橫斷面。無數的畫面組織起來,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劇情而逐步展開。
《雷雨》採用的是緊湊集中的戲劇結構——「鎖閉式」:戲劇一開始,就已面臨緊張的矛盾沖突,情節的開端、發展則放在情節向高潮推進過程中用回憶、倒敘等方式逐步加以交代。
《雷雨》基本遵循戲劇創作「三一律」原則——即「時間、地點、情節一致」,一出戲只演一件事,劇情必須發生在同一地方、一晝夜之內。作者把跨越三十年的故事集中在一天的午後到夜裡兩點鍾,巧妙運用了「回顧」和「穿插」的方法,把「現在的戲劇」和「過去的戲劇」交織在一起,在周公館的客廳里重現,充分表現周魯兩家的矛盾。
2、在這里,可以聽到最荒唐的新聞,如某處的大蜘蛛怎麼成了精,受到雷擊。奇怪的意見也在這里可以聽到,像把海邊上都修上大牆,就足以擋住洋兵上岸。這里還可以聽到某京戲演員新近創造了什麼腔兒,和煎熬鴉片煙的最好的方法。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個出土的玉扇墜兒,或三彩的鼻煙壺。這真是個重要的地方,簡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寫了秦佰仁、秦仲義、秦叔禮三兄弟迥異人生,否定了實業救國,昭示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國。寫完後,老舍與演員們研討,大家對寫裕泰茶館眾生相的第一幕第二場興趣最大,建議以之重寫一個以茶館為中心的戲,於是有此戲。采排時,周恩來認為時代背景不夠典型,應寫辛亥、五四、27年北伐,抗日和解放戰爭,但老舍未改,有人指責沒有正面揭示時代巨浪。
《茶館》是現代文學家老舍於1956年創作的話劇,1957年7月初載於巴金任編輯的《收獲》雜志創刊號。1958年6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劇作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
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芸芸眾生。 劇本中出場的人物近50人,除茶館老闆之外,有吃皇糧的旗人、辦實業的資本家、清宮里的太監、信奉洋教的教士、窮困潦倒的農民,以及特務、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眾多但性格鮮明,能夠「聞其聲知其人」,「三言兩語就勾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廓來」。
作品通過茶館老闆王利發對祖傳「裕泰茶館」的慘淡經營,描寫他雖然精明圓滑、嘔心瀝血,但終於擋不住衰敗的結局,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走向。劇作在國內外多次演出,贏得了較高的評價,是中國當代戲劇創作的經典作品。 2018年10月18日至28日,2018年烏鎮戲劇節在烏鎮舉辦,《茶館》為特邀劇目之一。
㈤ 《茶館》賞析
新版話劇《茶館》觀後記 新版《茶館》劇照中學時語文課學習老舍的《茶館》選段的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能有機會親眼看一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出,更不會想到實現這個願望竟然還是在國外。帕薩迪納市的交通讓我們耽誤了一點第一幕的開頭,實在有些可惜,但是我們很快就被話劇強大的感染力深深折服。去之前稍微復習了一下《茶館》的劇本,看起來不會太吃力。 不知老舍先生是不是第一個想到用茶館這樣的地方作為一個舞台來反映一個社會的風貌和沖突的,我看過其他一些小話劇也有類似的構思。而老舍先生筆下的茶館又跨越了五十年的時光,它所反映的已經不僅僅是社會的點和面,而是加入了縱深的時間軸,那是一個立體的時代的變遷。從第一幕的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後,到第二幕二十年後的民國,再到第三幕又三十年後的抗戰勝利之後,茶館里的人隨著時間老去,茶館里發生的事情雖然有著各個時代鮮明的特徵卻又與前後絲絲相扣;情節無論是情理之中還是意料之外,故事無論是讓人會心一笑還是扼腕嘆息,都恰到好處的折射著一個時代的風貌。 一個社會可以被老舍先生縮小投影到小小的茶館之中,在這個說小不小說大不大的舞台上,市井小民成了主角,而那串場的三個主角——王掌櫃、秦二爺和常四爺,除了掌櫃是在每幕都出場串起一個個故事之外,松二爺和常四爺的生活變遷反而被放在了幕後。但是仔細咀嚼這幾個人的遭遇,其實恰恰是最能反映那個動盪年代中人們的無奈。王掌櫃處處小心,處心積慮經營著裕泰茶館,到頭來茶館還是要被霸佔而無奈自盡;秦二爺年輕時強干氣盛,一心要實業救國,最後一生的家業被政府沒收化為灰燼;常四爺為人耿直愛打抱不平,卻因為一句「大清國要完了」坐牢,出獄之後自食其力卻仍然潦倒不堪。這三個人的經歷就是那個民不聊生的時代的最好寫照,雖然筆墨不多,卻最深切的讓人感到那個時代下人們的無奈。 劇中的大腕演員也不少,話說回來很大程度上我也是沖著那幾個演員去的,濮存昕演的常四爺,人物耿直磊落的性格呼之欲出;何冰演的劉麻子,反面角色壞的恰到好處;梁冠華演的王掌櫃,雖不是於是之當年的瘦高形象,卻把人物精明到有些油滑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宋丹丹演的康順子,橫跨五十年時間,從被賣給太監作老婆的小姑娘,到追隨兒子革命而去的老太太,塑造了一個善良堅定的勞動婦女的形象。但是我覺得最出彩的算馮遠征演的松二爺的角色,膽小怕事但是心地善良,處處如履薄冰卻放不下面子自食其力,他塑造的這樣一個舊貴族的形象讓人忍俊不禁又嘆息連連。 這次演出沿用了老導演焦菊隱的布景設計和結尾處理。把茶館的日趨破敗在細節之中展現出來,而結尾處由三個老頭拋紙錢作升華更是給全劇以點睛之筆。說到結尾,常四爺在結尾處說了一句話——「我是愛我們的國的,可是誰來愛我呢?」這句話不禁讓我想到含冤自盡的老舍先生,他也是懷著對新生活無比的熱愛創作下這么多傳世之作,可是這樣熱愛生活才華橫溢的一個人卻被逼投湖了卻一生。他的遭遇和他劇中常四爺說的那句話是多麼的相似!想到這些,我的淚水不禁濕潤了眼眶。亂世之中,誰能倖免? 《茶館》之所以是經典,不僅在於老舍非常了解舊社會,還在於即使在今天看這個戲,每個觀眾也會不同程度地有所聯想,所以這次的演出版本不求完全一模一樣,只希望觀眾能產生不同的思想活動。
㈥ 關於劇本老舍《茶館》的評析與鑒賞
茶館》賞析
2006-3-28
--------------------------------------------------------------------------------
《茶館》賞析
一、老舍先生曾說:「我的寫法多少有點新的嘗試,沒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老舍先生的劇本寫法新嘗試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與曹禺的《雷雨》作比較加以分析)
老舍先生相對於傳統戲劇寫法不同的新嘗試在《茶館》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現在結構、情節與戲劇沖突的設計上。
1、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也叫人像展覽式結構)。這一幕出場的人物有三十多個。有台詞的近二十人。這些人物沒有特別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斷登場,又不斷下場。茶館中每個人物的台詞也都不多,他們在茶館一閃而過,口中說著自己的事情。
比如:舊民主主義者崔久峰與王利發的對話,只表現了他理想破滅後的沮喪和失望;松二爺的出場也只表現了封建遺老的沒落。即使是起著貫串作用的茶館主人王利發,也沒有什麼重場戲,只是在與茶客的交往中表現自己。
由此看來劇中人物的活動,都是截取他們在茶館中的一個橫斷面。無數的畫面組織起來,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劇情而逐步展開。
《雷雨》採用的是緊湊集中的戲劇結構——「鎖閉式」:戲劇一開始,就已面臨緊張的矛盾沖突,情節的開端、發展則放在情節向高潮推進過程中用回憶、倒敘等方式逐步加以交代。
《雷雨》基本遵循戲劇創作「三一律」原則——即「時間、地點、情節一致」,一出戲只演一件事,劇情必須發生在同一地方、一晝夜之內。作者把跨越三十年的故事集中在一天的午後到夜裡兩點鍾,巧妙運用了「回顧」和「穿插」的方法,把「現在的戲劇」和「過去的戲劇」交織在一起,在周公館的客廳里重現,充分表現周魯兩家的矛盾。
2、淡化貫穿始終的情節設置,這一幕沒有統一的情節,人物雖多,但關系並不復雜。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單一的,人物之間的聯系也基本上是單線的,小范圍之內的。(比如,一開始出場的跑堂的李三,與茶館有關的戲不多,他的戲主要集中在他與茶館主人之間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錢少。再比如劉麻子的戲主要是與兩位逃兵有關,茶館只是他做販賣人口交易的一個場所。王利發的戲是屬於應付生意的,這是人物身份決定的。真正屬於他本人的戲只有在茶館的利益得到維護或受到損害的時候,比如他與常四爺、李三、巡警等人的戲。總之,整個一幕戲就是由一個個發生在茶館中的小情節、小故事聯成,是平面展開的。)
曹禺的《雷雨》人物不多,(課文部分)有台詞的僅有五人,卻關系復雜,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僕等多種復雜的血緣關系,有主有次,人物的語言動作都圍繞著同一個矛盾展開——三十多年間周魯兩家的矛盾始終交織在一起,貫穿全劇,戲劇性極強。
3、《茶館》的新嘗試還在於它所採用的特殊的戲劇沖突方式。劇中雖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們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具體的、針鋒相對的沖突,人物與茶館的興衰也沒有直接關系。劇中的人物彷彿是在某種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軌跡必然地運行。正直、善良的人無法擺脫厄運的襲擊,那些異常活躍的社會渣滓,各自遵循著自己的道德准則行事。作者也沒有過於追究他們個人品質上的某種邪惡之處。
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那個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每一個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們與舊時代的沖突。這是一個帝國主義、封建勢力、流氓特務橫行霸道、無法無天的時代,也是一個中國人民對水深火熱、災難深重的社會反抗的時代。
這些新嘗試,展現了清末社會的眾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荒淫、腐敗所造成的農民破產,市民貧困和社會黑暗。表明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月即將來臨。
二、課文的語言特色是什麼?
⑴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戲劇中每一句台詞都是人物的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顯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於根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選取符合他們心理的個性化語言。
王利發的語言謙恭、周到,與各種人物應酬反應機敏,對答如流,很能顯示他茶館掌櫃的身份。常四爺的語言則豪爽耿直,帶有闖盪多年的俠氣和飽經滄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吳祥子的語言則狡猾奸詐、傲慢無理,具有老牌特務的特點。出場的人物不論台詞多少,都寫得活靈活現。⑵語言的幽默風格。
老舍談《茶館》時說,作品寫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他把對黑暗社會的諷刺、批判與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聯系起來,在微笑中蘊藏著嚴肅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風格。
課文中,當唐鐵嘴誇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兒時,看起來滑稽可笑,但實際上卻激起了人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仇恨,王利發問報童「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也像一句玩笑話,然而表現出的則是人民對動盪時局的不滿。又如松二爺看見宋恩子和吳祥子仍穿著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馬褂說:「我看見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兒!」。表現出松二爺的懷舊情緒,也諷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這種寓庄於諧的語言更能給讀者以回味的思考。⑶濃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這個特點在課文中表現得很明顯。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別是北京市民的語言。在《茶館》中恰當地應用地道純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實。
分析人物形象
《茶館》中出現的人物眾多,前後三幕中出場的共有30多個,我們不可能一一分析,這節課我們主要分析一下課文節選部分出現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發、常四爺、松二爺、宋恩子、吳祥子、劉麻子、唐鐵嘴及課文中提到的秦二爺幾位。
(投影顯示八位人物姓名,點擊王利發人名進入相關鏈接)
(一)、王利發。
1、對不同人採取不同態度。
(1)、對難民、李三等人:「別耽誤功夫!」「咱們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對難民強硬、冷漠,對李三雖同情,卻有限度,表現他自私。
(2)、對大兵、警察、特務:「您聖明。」「你多給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老總們在對不起,還沒開張,要不然,諸位住在這兒,一定歡迎!」「您甭看,準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對他們的態度則是討好,巧應付,怕得罪。表現王利發的圓滑世故。
(3)、對唐鐵嘴之流:「你混得不錯呀!穿上綢子啦!」「可是,我這兒已經住滿了人,什麼時候有了空房,我准給你留著!」
對唐鐵嘴厭惡仍笑臉相迎,表現王利發的精於處世。
2、善於經營,不斷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這么一說!」
體現王利發言語上的改良。
「西直門的德泰,……全先後腳兒關了門,只有咱們裕泰還開著,……」
「大茶館全關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隨機應變地改良!」
通過王淑芬和常四爺之口表現王利發善於改良,是茶館業中的佼佼者。
3、對現實不滿,含蓄表達:
「這年月還值得感謝!」「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
表現王利發的膽小怕事。
總結: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櫃,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裡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於應酬,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態度。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善於應酬,善於經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禦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就是這樣一個精於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
(二)常四爺。
1、「我賣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聽說你明天開張,也許用得著,特意給你送來了!」
表現常四爺的自食其力,樂於助人。
2、「什麼時候洋人敢再動兵,我姓常的還准備跟他們打打呢!……」
表現常四爺的愛國、敢作敢為。
3、「要是洋人給飯吃呢?」「盼著你們快快陞官發財!」
表現常四爺的正直、倔強。
總結:旗人。正直,愛國;倔強,敢作敢為;自食其力,樂於助人。
(三)松二爺。
1、「看見我這身衣裳沒有?我還像個人嗎?」「可是到了民國,我挨了餓!」「我餓著,也不能叫鳥兒餓著!」
表現松二爺的游手好閑、懶散無能,不願自食其力。
2、「我看見您兩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兒!不能不請安!」「你說得對!嗻!四爺,走吧!」
表現松二爺的膽小怕事。
總結:旗人。膽小怕事,懶散無能,游手好閑,喝茶玩鳥,不願自食其力。最終餓死。
(四)秦二爺。
民族資本家。一心實業救國,最終破產。
(五)劉麻子。
靠說媒拉纖、拐賣人口掙錢的地痞無賴。
(六)唐鐵嘴。
「我感謝這個年月!」「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侍侯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
算命看相的江湖騙子。無恥。
(七)宋恩子、吳祥子。
1、「王掌櫃不願意咱們看,王掌櫃必會給咱們想辦法!咱們得給王掌櫃留點面子!」「對啦!坐下談談吧!你們是要命呢?還是要現大洋?」「別動!君子一言:把現大洋分給我們一半,保你們倆沒事!咱們是自己人!」
2、「有皇上的時候,我們給皇上效力,有袁大總統的時候,我們給袁大總統效力……」「誰給飯吃,咱們給誰效力!」
宋、吳二人的貪婪、蠻橫、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茶館》塑造了眾多的各有鮮明性格的人物形象。王利發是一個貫穿全劇的人物。他精明、干練,謹小慎微,委屈求全,善於應酬。在劇中,他巧於應付巡警的敲詐,耐心傾聽崔久峰的牢騷。作為商人,他還具有膽小怕事和自私的特點。如他對李三的苦處、康順子的處境和難民的哀告雖然同情,但也很有限度。他對社會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如唐鐵嘴說「感謝這個年月」的時候,他說「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這句話中蘊含了他的愁苦和憤恨。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常四爺是個旗人,但他對腐敗的清朝政府不滿,對帝國主義更加痛恨。他正直、倔強,敢作敢為,富於正義感,樂於助人。劇中他對抓過他的特務不服軟,為正發愁的王利發送來了鹹菜和雞。他的身上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和愛國精神。劉麻子,這是一個靠說媒拉纖、拐賣人口掙錢的地痞無賴。課文中他又同兩位逃兵談生意,還沒有談成就被當做逃兵槍斃了。這個人物形象表現了當時社會的病態和畸形
《茶館》的戲劇結構是獨特的,稱為「圖卷戲」。作品沒有一個完整的情節線索,沒有貫穿始終的矛盾沖突,而是以眾多人物的活動帶動情節的發展。《茶館》第二幕出場的人物有30多個,有台詞的近20人,但這些人物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每個人的台詞都不多,在茶館中一閃而過,各自說著自己的事情。劇中人物的活動,都是截取他們在茶館中的一個橫斷面。這無數個畫面組織起來,便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劇情逐步展開。
《茶館》所採用的是特殊的戲劇沖突。劇中人物彷彿是在某種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軌跡必然地運行,正直、善良的人無法擺脫厄運的襲擊,那些異常活躍的社會渣滓,各自遵循著自己的道德准則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那個舊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每一個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民與舊時代的沖突。如李三的報怨,巡警的勒索,難民的哀告,逃兵的蠻橫,都表現了帝國主義指使的軍閥混戰給社會造成的黑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㈦ 老舍 茶館 的詳細解析
據了解,老舍茶館以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劇《茶館》命名。北京老舍茶館(前門旗艦店)成立於1988年,配以中式古樸的裝修風格,富有年代感的服務體驗,融六大老北京傳統茶館形式於一體的京味兒茶館文化集萃地,至今接待過來自80多個國家的160多位世界各國元首政要,是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國家3A級旅遊景區(點),有著「北京城市名片」和「京味人文地標」的美譽。
老舍茶館義烏店負責人楊騰介紹,目前茶館內展賣六大茶類精品茶葉、茶禮品、老北京特色食品,還有時尚茶服、仿古衣裙和老北京布鞋等旅遊紀念品;二樓「四合茶院」一步一景,幽靜閑適,可以品飲精品香茗,品嘗老北京小吃,欣賞著名表演藝術家帶來的非遺演出;「品珍樓」包廂寬敞通透、古樸雅緻,可以品嘗北京烤鴨、炒肝爆肚、炸醬面等北京傳統特色美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江南菜。
俞小亮表示,老舍茶館義烏店開業後,將積極增進北京與義烏兩地文化、經貿等領域的互動交流。接下來,雙方將以此為契機,加快發展文創經濟,促進老舍茶館與義烏商圈完美融合,在豐富義烏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時,讓來往於義烏的國內外客商,以茶為媒,了解、品鑒、傳播中國傳統茶文化。
參考資料:https://ke..com/item/%E8%80%81%E8%88%8D%E8%8C%B6%E9%A6%86
㈧ 茶館人物賞析
一、王利發
這是一個貫穿全劇的人物。 他是裕泰茶館的掌櫃,在第一幕里,他正值年富力強,剛從父親手裡繼承了經營茶館的生意,也繼承了父親的處世哲學——「我按著我父親遺留下來的老辦法,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大岔子。」
他精明,干練、謹小慎微、委曲求全、善於應酬,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1)唐鐵嘴是吸食鴉片並以算命看相混飯吃的二流子,雖然經常賒欠茶錢,但王利發還是不斷送茶給他,為的是不讓他打攪茶館的安寧和清靜。刻畫了一個老實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2)他喚二德子為「德爺」,他說「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後邊坐!」典型的息事寧人,為茶館的秩序著想,為討好他的主顧著想,為著大家的「太平」著想。
他知道馬五爺是誰,他對大人物的身份了如指掌,折射出了他為了茶館「費盡心機」,他明白哪些人不能得罪,在什麼人面前說什麼話。至此,一個活靈活現的精明能幹而又世故圓滑的生意人形象已經躍然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對大兵、警察、特務,他說「您聖明」「你多給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一副買賣人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姿態,表現了他的圓滑世故。
(3)對難民、李三等人他說「別耽誤功夫!」「咱們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對難民態度強硬、冷漠。對李三雖同情,卻有限度,表現他自私。
老舍並沒有採用濃重強烈的筆觸,突兀變化的戲劇性情節來塑造王利發。相反,他透過一些日常生活中看來得瑣碎的活動,一層層的、細致入微的揭示了王利發的思想性格、風貌神態和內心情感,是這一人物形象產生了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王利發
王利發,一個處在社會底層的小市民,一個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的老實本分的生意人,在那個動亂的時代里,調動自己的聰明才智,竭力地維護著祖宗留下來的老字型大小茶館,竭力維護著自己的飯碗,他沒有過多要求,只想有口飯吃,只想能把茶館開下去。
但就是這樣簡單的願望,又遭到了多少的阻力!我們單從第一幕,就看出他對每個人的不同的態度,雖然態度不同,但是,有相同的因素在裡面,這些相同的因素便是他性格的寫照。
他安分守己,他謹言慎行,他勤勞本分,他對權貴也要卑躬屈膝,對自己的主顧不會得罪,他懂得陪笑臉,懂得和稀泥。處世圓滑,心思縝密,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對社會上每一種人的心理都揣測拿捏得相當准確。
他還有一顆向善的心,他雖然不能幫助窮苦人,但卻對難民有著同情,他是無奈的,是機靈的,也是悲哀的。在這樣一個亂世,他這樣一個人,想要力挽狂瀾,也是辦不到的。
他具有他時代的局限性,他的眼光很短淺,看不到太遠太高深的事物,他是平民,他是普通人,他是千萬可憐的遭難的平民百姓中的一位。
三、常四爺
常四爺的身上體現了八旗將士的多數人堅守的愛國情操。 雖曾在滿清時吃皇糧.但是他對腐敗的清王朝不滿。「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干嗎?」
多麼尖銳犀利的言語,一針見血,他也有著洞明的眼睛,但這雙眼睛卻害了自己,因為他看到了太多不平的事情太多黑暗的事情,而他對這些都不能視而不見,只因為他正直他率真,才導致了他的悲劇命運。
他瞧不上「吃洋飯」的馬五爺,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國人「一個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兒」,看到鼻煙壺也從外洋進口,他心疼「這得往外流多少銀子啊!」對國家的衰敗痛心疾首,而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白銀大量外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社會現實。
他是一個正直的旗人,關注國家和民族命運,他雖然也有其局限性,不知道如何拯救民族和國家,但是他卻是愛著大清,愛著祖國,和那些吃飯不幹事的官差恰恰形成鮮明對比。「要抖威風,跟洋人干去,洋人厲害!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
這是他對二德子說的話。幾句犀利的言詞,便亮明了自己的立場,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他說出了別人不敢說的話,他愛國,他恨洋人,他十分憤恨這些「窩里反」的傢伙,於是他會招惹禍端,差點導致和二德子拳腳相加。
而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馬五爺出面相勸,制止了斗毆的發生。在得知馬五爺的身份後,他說:「哼,我就不佩服這吃洋飯的!」 常四爺對人販子劉麻子說的「鄉下怎麼會弄得賣兒賣女」,這一句,又道出了社會的一個黑暗面。
可以說,常四爺的每句話都直指時弊,眼光非常敏銳,但這種敏銳,是由於他懷有一顆愛國的心,他以這樣的心態來看待這個腐敗的世道,自然是越看越痛心,而由於他的性格使然,他也不得不一一脫口而出。
之後他又對劉麻子說:「劉爺,您可真有個狠勁兒,給拉攏這路事!」這是對劉麻子這類社會渣子的憤恨和不齒。最後兩次常四爺和劉麻子的對話則是因了一塊洋表,常四爺再次發出感慨,感嘆國家的衰落。
常四爺和劉麻子的幾次對話,充分展示了他愛清朝愛國家的心聲,也表現了他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憤恨不滿,但他的那種骨氣,那種敢作敢為,以及那種耿直的性格,使人物形象趨近豐滿。
常四爺與秦仲義因一對母女討飯而發生沖突,常四爺並不能理解秦仲義的那種高談闊論,也並不能夠苟同他的觀點,他們之間矛盾的所在是對這個社會認識的上的矛盾。
秦仲義和常四爺都是愛國的,但是秦仲義卻自負自傲,認為憑借他的實力,搞實業就能夠讓國家富強,故而對常四爺施給難民的小恩小惠不屑一顧甚至是鄙夷的態度,認為只有自己這樣的人才能夠創立一番事業,他說道「完不完,並不在乎有人給窮人們一碗面吃沒有。」
而常四爺根本不把秦仲義放在眼裡,認為他是一個只會瞎鬧的所謂的「實業家」,而骨子裡卻連同情窮人的心都沒有,所以他看到了這種種的社會現實,他看不到光明,他並不認為自己能夠拯救這個國家,他沒有秦仲義的那種不自量力,他知道一切的努力都是以卵擊石。
他不能力挽狂瀾,他只能眼看著大清國衰敗下去,於是他痛徹心肺地說了一句「大清國要完」,他說這句話,並不是詛咒大清國,更不是盼著它完,正如他後面自己所言,他是愛大清國,怕大清國完。
但正是這樣一句肆無忌憚的言語,卻遭到了逮捕,也正應了他那句「要完」的言語,像這樣連言論自由都沒有的國家,又怎麼能夠不完!
我們由此看到,常四爺是一個清醒的愛國人士,他不盲目,不自負,他是一個普通的旗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一個正直的敢於說真話辦實事的老百姓,是一個充滿同情心的人。
他感覺到了國不國民不民的慘狀,能沖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國要完!」常四 爺被宋恩子吳祥子兩個走狗抓走,在走之前,他說了這樣幾句話「我,我愛大清國,怕它完了!」多麼真誠的話!他又以自己是旗人來證明自己是愛大清的。
他在這一幕中說的最後一句台詞是「甭鎖,我跑不了!」一個敢作敢為的硬漢子形象已經展現出來,他是當時社會少有的有骨氣的中國人的代表!
四、秦仲義
第1幕登場的時候,只有二十幾歲,戊戌變法失敗後國勢衰落,他憑著一顆報國之心,變賣祖業創建工廠,想實業救國。
他耗盡40年的心血辦起不小的企業,覺得這樣就足可以「富國裕民」。他錯了,抗戰剛結束,他的產業就被政府沒收了,當局不但沒有接著好好辦廠,還把機器當成碎銅爛鐵給賣掉了。
最後,他無奈地說:「應當勸告大家,有錢哪,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干好事!」他立志變革中國現實,可是,他的人生也沒能逃脫世道的鉗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國主義、封建寡頭和官僚買辦共同控制的國家經濟形勢,沒給他留下一丁點兒施展的空間。
他也有愛國之心,並固執而驕傲地認為自己能夠救國救民,但是他自視高人一頭,跟大眾無法溝通感情。他在黑暗歲月里單挑獨鬥了一輩子,終於慘敗下來,也是必然的。
五、黃胖子
黃胖子,劇本說明是「流氓頭子」,其特點是有社會勢力,專門為發生沖突的不同社會群體「說和」,化解矛盾。但是「官廳管不了的我管,官廳要管的我就不便管啦」。可見是統治者的社會補充,並非真為老百姓說話。
因此,這里所說的流氓頭子可不是一般的欺男霸女、打打殺殺的地痞流氓,而應該是幫會頭目。清末民初,中國的幫會盛行,南方的洪幫、水上的青幫、西南的哥老會都是,而北方包括北京以「在理會」盛行。在理會本為清民間秘密組織之一。
相傳為明末遺民楊來如在山東即墨創立,為白蓮教支派。一說其創始人為河北滄縣尹靈。自稱"融合三教為一體"。在教者戒飲酒﹑吸煙﹑貪嗔﹑妄語﹑忤逆,並密授反清復明宗旨。流行於山東﹑東北一帶。清政府曾明令取締。後為反動勢力所利用。
一說理門之發起,理論上源於宋明理學,主張節欲,反對煙酒,禁煙禁酒是理門的主要特色。理門的創始人是羊來如,為明末清初傳奇人物,羊來如本名楊澤,崇禎16年中進士,時值李自成攻陷北京,楊澤隱於山中49年,創理門,加入者稱為「在理兒」。
楊81歲下山傳道,傳弟子多人,理門教義主要有四:戒煙酒、勵忠孝、尚仁義、重義禮。理教有許多較為通俗的歌曲。
如勸誡鴉片歌:一心貪戀鴉片煙,二八佳人去半邊,三餐茶飯不想吃,四季衣衫穿不全,五更天明難起早,六親斷絕苦黃連,七情六慾需節制,八方一律要戒煙,九九歸一煙戒絕,十分安樂是神仙。
㈨ 老舍《茶館》人物性格賞析
《茶館》的語言往往能做到「聞其聲知其人,三言兩語勾勒出一個人物形象的回輪廓來」。(老舍《對話淺論》答)
他們五個人講的話,鮮明地顯示著不同的性格特點:
松二爺軟弱、膽小怕事,害怕惹事;
常四爺耿直、剛強,富於正義感和愛國心;
二德子霸道、逞凶、蠻橫不講理,一副地痞流氓相;
王利發息事寧人,害怕在茶館鬧出點亂子,因此 多說好話多請安;
馬五爺雖然只說了三句話,卻塑造出一個靠洋教而擺威風、傲慢、虛偽的人物形象。
㈩ 茶館好句賞析
茶館經典語錄摘抄如下
★傷感,雖然有點痛楚,有點寂寞,但仍以其獨有的美麗,在生活里,在生命里,詮釋著人生中片斷精彩,擁有傷感,珍視傷感,生活因此精緻而美麗!即使是秋天,等待了一年的青蘋果也未必成熟。縱有芬芳,貌似未央的綠色植物也無力印紅。
★你是上帝賜予我的愛情,融化在我寒冷的生活里。因為有你,這個冬天有了浪漫,一切都很溫暖。我想讓你看穿我堅強的背後,還有好強、逞強;我把所有的缺點都展示給你,依舊盼著你痴愛不改;我要讓你懂我全部的心思,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是默契;我願意走入你的心田,成為另一個你。
★荔枝外表粗糙,全身布滿細小狀裂片,好像烏龜殼上的龜裂。荔枝頂尖稍小,蒂部較大,看上去整個兒像心臟形,也有的略像橢圓形。荔枝的顏色是深紅色的,沒過幾天就變成暗紅色的,再變成土黃。荔枝是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正因如此,荔枝不宜貯藏。
★我的爺爺——是一位畫家,他四方的臉,滿頭是銀發,雖然沒有白鬍掛頷的風度,卻有那種鶴發童顏的相貌。他呀,一談起畫,總是那麼津津有味,還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劃著。他說的那些詞我聽不大懂,或登門求教的畫家們都說,爺爺說的跟他所作的畫一樣高超。
★近日來,天氣慢慢的轉涼了,秋雨似乎也等不及似的,夾雜著秋風降臨人間大地。久違的涼意讓人覺得心曠神怡,讓學務的繁忙也像身上的污垢一般伴隨著秋雨洗掉,這一周的心情大致也是較好的,沒前兩周的煩,進度也慢慢的跟上了,誰能不不開心呢?
★風越來越大了,那朵小雲變成了一片白色的濃雲,慢慢地升了起來,擴大起來,漸漸遮滿了天空。下起小雪來了。陡然間,落起大塊的雪片來了。風嗚嗚地吼了起來,暴風雪來了。一霎時,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