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虞美人聽雨賞析

虞美人聽雨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8 02:46:30

A. 蔣捷的《虞美人 聽雨 》 賞析

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進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凄然。

這首詞作者自己漫長而曲折的經歷中,以三幅象徵性的畫面,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展現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少年的心,總是放盪不羈的,年少的時候,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經歷人生的風雨,心中有著豪情與壯志,就算憂愁,也只顯得淡雅與悠然,也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在悠閑與得意中,會為了春花與秋月而不由發出感嘆: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急雲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群孤飛的大雁。恰是作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現的。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過只展示了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卻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描寫的是一幅顯示他的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餘字中,一覽無余。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自己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出詞人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嘎然而止。

蔣捷的這首詞,內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鬢發星星。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一任」兩個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雖「一任點滴到天明」,卻也同時難掩聽雨人心中的不平靜。身在僧廬,也無法真正與世隔絕,也不能真正忘懷人生。「點滴到天明」亦無眠到天明,無靜到天明也。

層次清楚,脈絡分明,是這首詞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慨嘆目前的境況。按時間順序,歌樓中年寫到客舟中壯年,再寫到「鬢也星星」的老年,以「聽雨」為線索,一以貫之。

B. 運用文本層次賞析《虞美人 聽雨》

文學賞析
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里,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第一幅畫面:「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它展現的雖然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但具有很大的藝術容量。「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艷意象交織出現,傳達出春風駘盪的歡樂情懷。少年時候醉生夢死,一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個「昏」字,把那種「風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表現出來。這時聽雨是在歌樓上,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意味。盡管這屬於紙醉金迷的逐笑生涯,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而作者著力渲染的只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這樣的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恆而短暫的。以這樣一個歡快的青春圖,反襯後面的處境的凄涼。
第二幅畫面:「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大遼闊、風急雲低的江秋雨圖,一隻失群孤飛的大雁。這里的「客舟」不是《楓橋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驚起一灘鷗鷺」里的遊船,而是孤獨的天涯羈旅,孤獨、憂愁、懷舊時時涌在心頭。這時的雨伴隨著斷雁的叫聲。這一個「斷」字,聯系了諸多意境,同斷腸聯系在一起,同親情的斬斷聯系在一起,有一種人生難言的孤獨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點綴的「江闊」、「雲低」、「斷雁」、「西風」等衰瑟意象,映現出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爾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萬種離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這幅江雨圖中。
「而今聽雨」的畫面,是一幅顯示他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餘字中,一覽無余。江山己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追撫一生經歷得出的結論,蘊有無限感傷,不盡悲慨。「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瀾不起,但徹夜聽雨本身,卻表明他並沒有真正進入超脫沉靜的大徹大悟之境,只不過飽經憂患,已具有「欲說還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三幅畫面前後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歷程。其中,既有個性烙印,又有時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一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跡,而這正是此詞的深刻、獨到之處。

C. 蔣捷《虞美人.聽雨》賞析

這首《虞美人·聽雨》以聽雨為線索,傾訴詞人少年、壯年與老年聽雨的不同感受。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是詞人對往昔生活片段的回憶,下片則回到詞人老年的境遇與聽雨的不同反應。雖然結構簡單,卻極富有藝術概括力和表現力。不同時期、不同閱歷之人讀之,皆會有「於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受。人所處歷史、環境各異,經歷錯綜復雜,但是都必須經歷由少年至老年之變化,且有諸多共同感受。所以有人認為人一生的不同階段會喜歡三位詩人:青年時代喜歡李白,尤其是他疾惡如仇、剛正不阿的性格與縱橫馳騁的豪放詩篇;歷盡滄桑、飽經憂患的中年時代會轉向杜甫,「杜詩韓筆愁來讀,恰似麻姑癢處搔」;到了老年階段,正是孔子所說「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的時期,開始承認大自然的種種規律,一切皆歸於平靜,則會更喜愛陶淵明的「委運任化」之詩。蔣捷這首詞借少年、中年與老年聽雨的不同感受,高度濃縮了人生的必然歷程和共同體味。因此雨在本詞中也可以具有多重含義。它首先是自然界的最平常的雨,朝朝暮暮、歲歲年年永無變化。詞人將不變之雨聲與自己不斷變化之境遇、感觸作鮮明對照,以雨之無情來反襯人之情感變化。恰如「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以物之無情反襯人之有情。雨也可以被理解成詞人移情之物,成為他不同人生階段感情變化之重要見證。最重要的是雨在這里不僅僅是自然界的風雨,更被詞人賦予了強烈的象徵意味,成為人世間的凄風苦雨。正是這人間風雨使詞人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成為一個流離四方的遊子,最後變成一萬事皆休、看破一切的頭發斑白的老者。
詞人還非常善於運用一些精確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變化,如少年時期的「歌樓」與
「紅燭」「羅帳」構成一個非常歡快、和諧的氛圍,壯年時的「客舟」與「斷雁」「西風」一對應,更增添了幾分凄涼之感。而詞人老年時寓居「僧廬」則暗示他已受佛家「空幻」思想之影響,達到心如止水之心境。
生命短促,轉瞬之間由少年而壯年、由壯年而衰老。歲月的流逝是如此無情,然而雨聲依舊,它不會因人生的變遷而改變,大自然有其固有的存在模式。生命的流逝與自然的永恆始終是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是人類作為情感的載體,可以跨越時空達到感情的共鳴。詞人與作為讀者的我們雖然相隔數百年,卻有著相似的生命體驗。所以歲月無情、雨聲依舊而生命卻是永恆。

D. 虞美人·聽雨的作品鑒賞

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里,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第一幅畫面:「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它展現的雖然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但具有很大的藝術容量。「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艷意象交織出現,傳達出春風駘盪的歡樂情懷。少年時候醉生夢死,一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個「昏」字,把那種「風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表現出來。這時聽雨是在歌樓上,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意味。盡管這屬於紙醉金迷的逐笑生涯,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而作者著力渲染的只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這樣的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恆而短暫的。以這樣一個歡快的青春圖,反襯後面的處境的凄涼。
第二幅畫面:「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大遼闊、風急雲低的江秋雨圖,一隻失群孤飛的大雁。這里的「客舟」不是《楓橋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驚起一灘鷗鷺」里的遊船,而是孤獨的天涯羈旅,孤獨、憂愁、懷舊時時涌在心頭。這時的雨伴隨著斷雁的叫聲。這一個「斷」字,聯系了諸多意境,同斷腸聯系在一起,同親情的斬斷聯系在一起,有一種人生難言的孤獨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點綴的「江闊」、「雲低」、「斷雁」、「西風」等衰瑟意象,映現出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爾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萬種離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這幅江雨圖中。「而今聽雨」的畫面,是一幅顯示他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餘字中,一覽無余。江山己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追撫一生經歷得出的結論,蘊有無限感傷,不盡悲慨。「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瀾不起,但徹夜聽雨本身,卻表明他並沒有真正進入超脫沉靜的大徹大悟之境,只不過飽經憂患,已具有「欲說還休」的情感控制能力。三幅畫面前後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歷程。其中,既有個性烙印,又有時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一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跡,而這正是此詞的深刻、獨到之處。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此種襟懷固不易到,亦不願到。」
清·劉熙載:「未極流動自然,然洗煉縝密,語多創獲,其志視梅溪較貞,其思視夢窗較清。」
清·《四庫總目提要》:「練字精深,調音諧暢,為倚聲家之榘矱。」
清·王悶運《湘綺樓詞選》:「此是小曲。『情』亦作『憑』,較勝。」

E. 虞美人·聽雨賞析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進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凄然。
這首詞作者自己漫長而曲折的經歷中,以三幅象徵性的畫面,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展現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但具有很大的藝術容量,從紅燭映照、羅帳低垂這樣氛圍中引發青春與歡樂的聯想,抒發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懷。這樣的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恆而短暫的。以這樣一個歡快的青春圖,反襯後面的處境的索漠。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急雲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群孤飛的大雁。恰是作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現的。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過只展示了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卻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描寫的是一幅顯示他的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餘字中,一覽無余。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自己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出詞人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嘎然而止。
蔣捷的這首詞,內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鬢發星星。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一任」兩個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
層次清楚,脈絡分明,是這首詞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慨嘆目前的境況。按時間順序,歌樓中年寫到客舟中壯年,再寫到「鬢也星星」的老年,以「聽雨」為線索,一以貫之。

F. 《虞美人 聽雨》的賞析

《虞美人·聽雨》
作者: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進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凄然。
這首詞作者自己漫長而曲折的經歷中,以三幅象徵性的畫面,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這是一首小令,卻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漓,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亡國愁情。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展現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少年的心,總是放盪不羈的,年少的時候,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經歷人生的風雨,心中有著豪情與壯志,就算憂愁,也只顯得淡雅與悠然,也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在悠閑與得意中,會為了春花與秋月而不由發出感嘆: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急雲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群孤飛的大雁。恰是作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現的。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過只展示了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卻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描寫的是一幅顯示他的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餘字中,一覽無余。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自己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出詞人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嘎然而止。
蔣捷的這首詞,內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鬢發星星。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一任」兩個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雖「一任點滴到天明」,卻也同時難掩聽雨人心中的不平靜。身在僧廬,也無法真正與世隔絕,也不能真正忘懷人生。「點滴到天明」亦無眠到天明,無靜到天明也。 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層次清楚,脈絡分明,是這首詞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慨嘆目前的境況。按時間順序,歌樓中年寫到客舟中壯年,再寫到「鬢也星星」的老年,以「聽雨」為線索,一以貫之。

G. 如何賞析蔣捷《虞美人.聽雨》

  1. 這首《虞美人·聽雨》以聽雨為線索,傾訴詞人少年、壯年與老年聽雨的不同感受。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是詞人對往昔生活片段的回憶,下片則回到詞人老年的境遇與聽雨的不同反應。雖然結構簡單,卻極富有藝術概括力和表現力。

  2. 不同時期、不同閱歷之人讀之,皆會有「於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受。人所處歷史、環境各異,經歷錯綜復雜,但是都必須經歷由少年至老年之變化,且有諸多共同感受。所以有人認為人一生的不同階段會喜歡三位詩人:青年時代喜歡李白,尤其是他疾惡如仇、剛正不阿的性格與縱橫馳騁的豪放詩篇;歷盡滄桑、飽經憂患的中年時代會轉向杜甫,「杜詩韓筆愁來讀,恰似麻姑癢處搔」;到了老年階段,正是孔子所說「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的時期,開始承認大自然的種種規律,一切皆歸於平靜,則會更喜愛陶淵明的「委運任化」之詩。

  3. 蔣捷這首詞借少年、中年與老年聽雨的不同感受,高度濃縮了人生的必然歷程和共同體味。因此雨在本詞中也可以具有多重含義。它首先是自然界的最平常的雨,朝朝暮暮、歲歲年年永無變化。詞人將不變之雨聲與自己不斷變化之境遇、感觸作鮮明對照,以雨之無情來反襯人之情感變化。恰如「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以物之無情反襯人之有情。雨也可以被理解成詞人移情之物,成為他不同人生階段感情變化之重要見證。

  4. 最重要的是雨在這里不僅僅是自然界的風雨,更被詞人賦予了強烈的象徵意味,成為人世間的凄風苦雨。正是這人間風雨使詞人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成為一個流離四方的遊子,最後變成一萬事皆休、看破一切的頭發斑白的老者。

  5. 詞人還非常善於運用一些精確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變化,如少年時期的「歌樓」與
    「紅燭」「羅帳」構成一個非常歡快、和諧的氛圍,壯年時的「客舟」與「斷雁」「西風」一對應,更增添了幾分凄涼之感。而詞人老年時寓居「僧廬」則暗示他已受佛家「空幻」思想之影響,達到心如止水之心境。

  6. 生命短促,轉瞬之間由少年而壯年、由壯年而衰老。歲月的流逝是如此無情,然而雨聲依舊,它不會因人生的變遷而改變,大自然有其固有的存在模式。生命的流逝與自然的永恆始終是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是人類作為情感的載體,可以跨越時空達到感情的共鳴。詞人與作為讀者的我們雖然相隔數百年,卻有著相似的生命體驗。所以歲月無情、雨聲依舊而生命卻是永恆。

H. 《虞美人·聽雨》的賞析是什麼急!!

虞美人·聽雨 (宋,將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內雲低,容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是南宋遺老將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此人曾為宋朝進士,他拒絕了元朝要他做官的召見,隱居終老與竹山。本詞寥寥數語卻已囊括了人的一生: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老年幾句僧廬,鬢發星星。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使人凄然:少年聽雨不知愁滋味;暮年聽雨浮生已了,分外悲涼。結尾(一任)兩字,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了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

I. 如何賞析《虞美人 聽雨》

歷代詩抄人的筆下,綿綿不襲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但是在蔣捷詞里,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少年時:不識愁滋味;中年時:顛沛流離的悲涼滄桑;老年時:歷盡離亂後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歡離合誰也說不清,聽那窗前的秋雨一無所動,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J. 《虞美人 聽雨》詩詞賞析

1.年少「歌樓聽雨」,「不識愁滋味」;中年「客舟聽雨」,悲歡離合覺有情;暮年「僧廬聽雨」,悲歡離合總無情。
2.「悲歡離合總無情」,既對一生情感、生活進行了總括,也包含著歷盡波折起落而對生命的執著。此句佔了全篇一半的篇幅,暮年的腳步總是緩慢,落筆時的節奏也就格外悠長。這一句已是人生最後的切片:僧廬。鬢發斑白的遊子,走遍天涯之後來到佛前,求個安歇處。這時的雨聲,才是真正的入耳動心,點點滴滴的雨聲,和多年來歷劫紅塵的往事與心情雜糅在一起,怎能不斷腸蝕骨、教人徹夜難眠?寫到這里,字里行間的稜角與光芒都化為淡漠平和。那隻是一個終夜聽雨的旅人,雖然難以了解他經歷了怎樣的滄桑歲月,跋涉了怎樣的破碎山河,卻多少透露出:即使在佛前,他的心遠未獲得生命收梢處應有的寧靜。枯槁身軀內這一點溫熱的躍動,應和著僧廬外絲縷飄零的雨聲。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