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對風景名勝賞析的感悟

對風景名勝賞析的感悟

發布時間: 2021-01-07 22:22:12

1. 名勝古跡歷史感想

世界遺產難敵「財政價值」?

作者:張培元 2006年2月15日 來源:法制時報
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區桂林目前已建水電站達550座,在建待建的還有100多座。當地政府批准上馬小水電項目,目的很明確:增加財政收入。可奇怪的是,這些小水電站項目並沒有進行水資源論證,也沒有經過環境影響評價。(新聞詳見2月12日《新京報》)

550座水電站包圍桂林,這對於「船在畫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桂林山水來說,無疑是漂亮臉蛋上劃滿了道道傷痕。桂林山水甲天下,盡管多年來當地政府摩拳擦掌,這一「中國山水風景代表作」始終無緣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僅從遍地開花的水電項目上,我們不難看出問題症結究竟何在。

連起碼的環境評價、水資源論證都不曾搞,一個縣政府主管領導就有權審批小水電項目。為了招商引資,創造所謂的「良好投資環境」,法定審批程序都可以被簡化忽略,這種撿了「投資環境」的芝麻,丟掉「生態環境」乃至「法制環境」西瓜的怪異取捨,並非廣西桂林才獨有,在其他地方都曾經屢屢出現。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的「過客心理」,使官員們無視桂林山水的完整性,亂批濫批出數百個小水電站,採取殺雞取卵的辦法創造收益。

地方官員不能帶著「過客心理」謀劃地方發展,不能為了一時的「財政價值」而毀掉具有永久價值的自然文化遺產,希望上級有關部門嚴格執法程序,使「很難插上話」水資源、環保、旅遊等政府職能部門恢復話語權,同時調整政績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以綠色GDP、生態GDP等科學發展指揮棒,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大合唱。(張培元)

雲南過去由於地處邊陲,交通不便,到處是崇山峻嶺,峽谷縱橫。現在,光是滇北的大理、麗江、中甸都建起了機場,全省共有10個。交通改善了,咫尺天涯,一下與世界拉近了距離。

是什麼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首先是雲南的奇才異水。好山好水到處有,但一定要奇、要異要有特色!雲南石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麗江古城有800多年歷史,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終年積雪不化,至今尚未被人類征服過的玉龍雪山,就坐落在麗江城外,抬頭就可望見;更有被探險家、旅行家視為夢幻境界的「香格里拉」;以及人類最後的母系家園——瀘沽湖摩梭女兒國。。。。。。

在石林,遊客摩肩接踵、攀上爬下,穿行於石頭的迷宮之中,幻想著千奇百怪的神話故事;在大理,徜徉在蒼山、洱海之間,完全是一種「風、花、雪、月」的情調;在麗江,行走在小橋、流水的古街小巷中,兩旁是琳琅滿目的店鋪,耳畔是幽雅飄逸的納西古樂,你的身心可在這兒得到盡情休憩;還有穿越金沙江大浹谷,沿著千年茶馬古道來到神秘的香格里拉,你會被這碧玉般純凈的湖泊、草甸所震撼,忘記一切俗世凡塵,讓靈魂在藍天、白雲、芳草地進行一次洗禮;至於夢境般浪漫的「東方女兒國」,更有一種奇異、詭譎的魅力。

除了山水風景,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給這一片奇山異水增添無限的瑰麗色彩。

石林、大理,與新中國的兩部著名電影:《阿詩瑪》、《五朵金花》密切相關。這兩部電影是根據少數民族的傳說史詩改編,可謂家喻戶曉。來到石林,遊客會不知不覺引吭高歌:「馬鈴兒響來玉鳥唱,我隨阿詩瑪回家鄉」。面對那座酷似彝族少女頭飾的岩石,會從心底迸發出:「阿詩瑪,你在哪裡?」來到蒼山的蝴蝶泉,誰都會輕輕哼起:「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忙梳妝」。憑心而論,蝴蝶泉並無出奇之處,與九峰山下的網嶴龍潭差不多,但它的知名度,前者卻遠遠超過後者,這——就是文化的感召力!

麗江古城之所以聞名中外,也是由於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納西文化和充滿奇趣的民族風情。當你走進神秘靈秀的古納西王國,大自然的柔風麗水,會拂掃你競逐的風塵,慰藉你疲憊的心靈。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記憶遺產」的東巴文化,至今尚保留著東巴象形文字。聽著長髯飄逸的老藝人演奏納西古樂,看到家家商店掛滿琳琅滿目的東巴工藝品,你油然會產生對遠古的奇妙想像。

在麗江,我們觀賞了一台《麗江金沙》的歌舞晚會。這兒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有如詩如畫的民族風情。藝術家們以《水》、《山》、《情》為主線,串聯起三場大型歌舞。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夜晚,山地民族以特有的寧靜與祥和,還你大自然的靜謐與和諧;在一片輕歌曼舞中,領略了天人合一的萬種風情。

雖然跑馬觀花,行色匆匆,但七彩雲南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和回憶。

2005-7-29 14:07:19

總統府:對國家的歷史趕興趣的中國人都應該看一看的地方。充滿斗爭的國家權力中心,活生生的一部中國近現代史。清代是兩江總督府的府第,太平天國把這里改造成天王府;天王府建築現在只剩下兩個相聯的大殿,其餘皆被曾國荃焚毀。之後又再次營造成總督府;民國初期孫中山在這里就任臨時大總統建立最早的民國政府;民國正式定都南京後又是理所當然的總統府,民國的權力中心;日據時期成了汪偽政府駐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這里還長期是省人大和省政府的辦公地。
由於歷史太過糾纏,這里的地面建築很難界定是哪朝哪代的,現在這里大致上分三路:西路的花園屬於保存比較完好的清代園林;中路在太平天國的兩個大殿後主要是民國時期建造的政府辦公用房;東路的建築我就沒弄清楚是什麼時候的,有資料說是解放後新建的,但有一大片看來很象總督府或總統府附屬的軍事營地。
總統府的展覽主要包括民國政府運作情況、民國風俗和太平天國歷史等,在這么一大片建築里轉悠一下午也許都看不過來。個人認為這里是南京必游地之一,不容錯過。

希望對你有幫助.

2. 關於家鄉風土人情或風景名勝的文章 要求 寫主要內容及感受

桂林山水

百靈鳥的叫聲真美啊,美得讓你感覺不到你還在呼吸;百靈鳥的叫聲真翠啊,翠的讓你感覺不到其它的聲音;百靈鳥的聲音真甜啊,甜的讓你即使嘴裡喊一顆糖都是苦澀的。
桂林
桂林是最適合自助游的旅遊勝地,它地處低緯,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
桂林「三冬無雪」、「四季常花」,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9度左右,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游覽的好季節。桂林,無論是晨昏午夜,陰晴雨霧,景緻變化無常。美景層出不窮。
春天,是桂林最冷的天氣,但平均氣溫也在攝氏8度左右,而且以晴日居多。這時,北方還身披銀裝,桂林卻已是一個花紅柳綠,春意盎然的世界了。春季三月,平均氣溫在攝氏10度左右,有時也有瀝瀝春雨,寒風還不時侵入肌膚,但只要身著春裝,帶上比較禦寒的風雨衣,也就能應付自如了。你如果選擇在春季旅遊桂林,最好備好雨具。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降雨量集中在4、5、6、7月。桂林全年降雨量為1900毫米,而夏季降雨量將近1000毫米,佔全年總降雨量的一半以上,有「雨桂林」之說。在雨霧煙嵐之中觀看桂林山水,更有飄飄若仙之感。「灕江煙雨」更是世界一絕,如果來游桂林,沒能領略「灕江煙雨」,是一大憾事。灕江兩岸的青竹叢,碧翠如滴,濃蔭作朵,長長的排成十里長廊,因此,「灕江翠竹」又是桂林夏季游的一絕。
秋天,金風送爽,天高雲淡,是桂林旅遊的高峰季節。此時,天氣晴朗,氣溫適人,波平如鏡,是看群峰倒影的最佳季節,江水澄澈,明凈若鏡,整個江底世界,清清楚楚的呈現在遊人眼前,幻化出山托水,水浮山的「船在青山頂上行」的神奇境界。
初冬的十月,平均氣溫在攝氏20度左右,是桂林市的市花——桂花盛開的時節,金桂、銀桂、四季桂、丹桂灑滿枝頭,迎風怒放,滿城飄香,遍植數十萬株桂樹的桂林城又變成了一座花城。
桂林的冬季,平均氣溫在攝氏8度左右,很難見到大雪,在最冷的春節前後,到興安縣的貓兒山、市區邊的堯山,在山頂間或可以欣賞到冬雪的景緻。

3. 暑假裡游覽的風景名勝要求寫出自己的感受和作文不少於450

中國風景名勝介紹--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全長一萬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的延慶縣南部,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份,建於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八達嶺長城是明代長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明代長城的精華。「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覽的必到之所,迄今為止,已有很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達嶺一覽這里的山河秀色。
八達嶺長城不僅僅是建築,也是戰爭的武器。一切設置都是為了戰爭服務。有堞牆、垛口、射洞阻擊敵人,有望口可以偵查敵情,有烽火台可以千里傳信,有城台可以儲存武器,供士兵休息。真是可攻可守,戰爭之必備武器啊。古人有「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如建領,如窺井」,「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之說。可見當時居庸關只是一個關城,真正的長城是修建在八達嶺。
歷史上八達嶺長城是護衛居庸關的門戶,從八達嶺長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間是一條40里長的峽谷,峽谷中建有關城「居庸關」,這條峽谷因此得名「關溝」,而真正扼住關口的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這里兩峰夾峙,一道中開,居高臨下,形勢極為險要。
八達嶺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第一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後,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咸陽,肖太後巡幸、元太祖入關、元代皇帝每年兩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間、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親征……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淚灑八達嶺、詹天佑在八達嶺主持修築中國自力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孫中山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等,為今天留下了許多歷史典故和珍貴的歷史回憶。
登上萬里長城,你可以看到腳下的長城依山就勢,蜿蜒起伏,如一條不見首尾的巨龍在綿綿山嶺上翻滾爬動,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啊。這里的自然景觀也很有特色,春夏秋冬四時都有佳境。 最是春化鋪錦,夏綠疊雲┄漫道紅衰翠減,愛丹林濃染,秋氣澄清。 更冬來莽莽雪嶺,玉龍騰春,風光盡收方寸。 望關山,無限古今情,卻不解,今古何所別。萬里長城萬里長,兩千歷史不盡言;欲要看盡數千古,長城不登好漢無。

4. 寫風景,名勝古跡,旅遊感受的作文,300~350字左右

今天是十月二日,我們正坐著大巴去廣州,有爸爸,媽媽,還有我,還有爸爸媽媽的同事,女兒.我叫她姐姐,我們到了廣州,提前吃晚飯,吃了晚飯後,我感覺夠飽了,咱們就去飛機場,去到飛機場之後,我看到飛機場是多麼的壯觀啊!很快,我們上飛機了,我坐在飛機上,感覺很害怕,很緊張,也很開心!一會兒,飛機起飛了,我就更害怕,更緊張.媽媽說
沒什麼緊張,害怕的,有什麼,不就是坐飛機嗎!當它是在坐車.我聽了媽媽的話,全身很快放鬆了,爸爸說
不怕的,不會怎麼樣.到了桂林的飛機場,咱們都把行李帶下了飛機,到了飛機場,我們跟著導遊走出了飛機場,然後又來了一個導游,我叫她王狗肉,狗肉就是帶表朋友的意思,桂林叫小姐怎麼稱呼呢?就叫啊妹,那叫先生怎麼稱呼呢?那就叫啊哥,導游說
桂林的啊妹看到大肚皮,帶眼鏡的啊哥們,就要小心了!爸爸說
我們都是大肚皮,導游說
啊妹不管你有沒有結婚,看上就走過去搶走。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你也可以投稿
到了環球大酒店,咱們就睡了!五月二日就這樣過了!到了五月三日,咱們早上吃自助餐,吃完早餐就去第一個景點,是疊彩山,就是登山,我感覺很累,因為昨天沒睡好,所以很累!一會兒,又去了第二個景點,是象鼻山,傳說皇帝騎著大象去桂林巡邏,大象突然病倒了,沒葯治病,桂林的人們就幫大象治好了病,大象非常感謝人們,就不回朝廷了,皇帝見了,就一刀刺死了大象,過了一百多年,大象就變成了石頭.所以叫做象鼻山.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然後我們又去吃晚飯,吃完咱們就睡了,五月四日,我們今天又去七星公園,七星公園是怎麼來的?就是有七座山,連在一起,所以把它稱為(七星公園),裡面人山人海,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熱熱鬧鬧,我們走到前面,有一個天然空調,是個大洞,我們進去了,裡面真涼快!我們出來,再往前面走,我們又看到了熊貓,真可愛,不過很遺憾,它在睡覺到了最後一天,我們就去最後一個景點(銀子岩),裡面很寬闊,不過空氣不好,不過還是挺好玩的.

5. 在欣賞風景名勝的過程中,舉例說明如何應用觀賞角度

一看就知道是選修了風景名勝賞析,同學,我勸你別掙扎了,老師專門出的就是網上找不到答案的題,你就東拼西湊吧……

6. 參觀完名勝古跡的感受 400字以上

參觀的什麼名勝

給你兩篇參考:
1、
遠遠的便看見,長城猶如一條長龍,盤卧在山陵上。 爬上長城,看著人群來來往往,我心中便產生一種好奇心,從高出往下看會是什麼樣呢?於是我便隨著人群一起向上涌去。一路上我遇見了許多外國友人,想必他們也是久聞長城的大名,想來看看長城是怎樣的壯觀,宏偉.過了一會,我看見一個小房子似的堡壘,原來那就是烽火台,敵人來時,用來點狼煙的,這不僅使我想起"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抬頭仰望天空,是如此的蔚藍,再看看長城,彷彿還有很遠很遠,一直延伸到雲端.由於下起了小雨,所以我不得不下去了,我僅僅爬到了835米處.哎!真是令人遺憾啊!不過看著下面的人群,我當然十分自豪.

望著人群,我想,這便是長城的吸引力.如果長城沒有宏偉的氣勢,怎麼會吸引那麼多的遊客?我又隨著人群涌了下去..............

2、說起西安,那裡的名勝古跡舉世聞名。其中,最聞名遐邇的就是兵馬俑了。這個寒假,我就感受了一回。西安的名勝古跡很多。首先,我們就來到了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於臨潼縣境內,從西安市裡乘車大約1個小時就到了。我們先去了秦俑博物館,那裡擺放了好多從俑坑中挖掘出的隨葬品。有將軍俑、武官俑、御手俑等,還有兩輛彩繪銅車馬。這兩輛銅馬車是迄今為止中國所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結構最復雜、製作最精美的銅鑄馬車,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在公元前200多年,中國人就使用了青銅冶煉術,比國外早了2000多年。可見中國勞動人民是很有智慧的。怎能不讓我們為之自豪?接著,我們就到了兵馬俑一號坑。「哇!這就是兵馬俑!好壯觀啊!」這是我進到一號坑裡的一聲贊嘆。在面積最大的一號坑裡共有6000多件有用陶土做的武士俑和車馬俑。俑坑的東面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武士俑,他們是一號坑的前鋒部隊。長廊南邊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面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面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後衛。這些兵馬俑都是按實戰軍陣排列的。在二號坑裡,出土陶俑約1000多件,兵馬近500多匹。它的東邊是一個由弩兵俑組成的小方陣;南邊的方陣是由駟馬戰車組成的;中部是由戰車和徒手兵俑組成的方陣;北邊是戰車、鞍馬和騎兵俑組成的騎兵陣。整個二號坑就像一支整裝待發的特種部隊。三號坑位於一號、二號坑的後部,那裡僅有4馬1車和60多個陶俑。它的東邊是一條長11.2米,寬3.7米的斜坡門道,門道當初是用來向俑坑內運東西的。門道對面是一個車馬房,車馬房兩側有南廂房和北廂房。三號坑就像一個指揮機關。這三個坑俑組成一個龐大的軍事營壘,面朝東,背對著秦始皇陵,好似守衛秦始皇陵園的部隊。在這些兵馬俑中,每個都是千人千面,沒有一個是重復的。它們的樣子與真人真馬一樣,都是以1:1樣子做的。我的心裡真是暗暗佩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7. 沿路的風景的句子賞析(三句)及主題感悟

1、他們來是遠道而來的農民工,他們是這自風景的創造者,他們也是時代的奠基者。

這句話以排比修飾農民工,層層遞進,把農民工的作用、地位點出來,為下文抒情埋下伏筆。
2、但是他們的存在,就是這座城市的根,沒有他們,這座城市的風景,高聳的大樓,艷麗的鬧市,蔥郁的綠化也就會轟然破碎。
把農民工比喻成城市的根,突顯出農民工對城市建設的重要性,沒有他們付出的汗水、努力,就不會有城市的興旺、繁榮。這句話從沒有農民工的城市入手,進一步抒發出作者對勞動者的贊嘆。
3、他們就像春季,大地回暖,生機勃發,一切生與希望整裝待發:就像夏季,朴實厚重:就像秋,情意綿綿,碩果含羞:還有冬,傲骨錚錚。
這句話用四個比喻描繪勞動者的品格,這一段是抒情,作者從修路的農民工擴大到所有勞動者,表達自己對勞動者的敬意和贊嘆。

主題感悟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要學會感恩;勞動創造價值,勞動者是世界上最美的風景;要通過勞動、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的道路,為他人奉獻付出,充實的走過自己的人生。

8. 風景名勝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們具有美學價值。我們應懂得如何欣賞旅遊景觀的美。據此


小題抄1:D
小題2:A
小題3:C

9. 關於風景名勝的論文3000字,求給力。。。

西湖論文

沒有西湖就沒有杭州。白(居易)堤蘇(東坡)堤,還有幾近湮沒不為人知的楊(孟瑛)公堤,使為民生治理西湖的人流芳百世……
西湖原是一個海灣,由海灣而演化成為一個瀉湖,由瀉湖而形成一個普通湖泊。關於這個過程,前輩學者已經早有論述,並由一九七五年的鑽孔證實了西湖底部的海相沉積。為此,西湖的上述發展過程,已經毋需再論,值得繼續探討的是,從海灣、瀉海而至於湖泊以後,自然發展的過程並不就此結束。對於一個天然湖泊,因為注入這個湖泊的河流的泥沙沖積,在地質循環和生物循環的過程,必然要發展泥沙淤淀、葑草蔓生而使湖底不斷變淺的現象,而最終由湖泊而沼澤,由沼澤而平陸,這就是湖泊的沼澤化的過程。但西湖從其成湖之日起直到今日,仍然一湖碧水,這當然是由於它的沼澤化過程受到了人為遏制的結果。也就是竺可楨在他的《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一文中所說的「人定勝天」。為此,歷史時期人為活動對於西湖的影響很有討論價值。特別還要看到達這個地區,許多古代湖泊,如餘杭的南下湖、蕭山的臨浦、紹興的鑒湖、寧波的廣德湖等,它們的面積,有的比西湖大至數十倍,但都循著沼澤化的發展規律,最後遭到人為的圍墾而淹廢。即在西湖附近,也有不少古代湖泊,如北面與西湖相連的下湖以及臨平湖、詔息湖和尚有爭論的明聖湖等等,也都循著沼澤化的過程先後淹廢。對比之下,何以西湖能夠眾廢獨存?此中因果,也很值得分析研究。
西湖原是個天然湖泊,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假使社會條件沒有特殊的變化,則必然與這個地區的所有湖泊一樣,由其本身的沼澤化過程,加上日益強烈的人為活動的影響而淹廢,這是不庸置疑的。西湖是錢唐縣境內的一個湖泊,所以稱為錢唐湖(從唐朝開始,「錢唐」改為「錢塘」),又因為在它的北部還有一個與它連接的湖泊,水位比它低,稱為下湖,故西湖又相應稱為上湖。錢唐縣是秦會稽郡二十六縣之一,其位置據劉宋縣令劉道真所撰的《錢唐記》一書中所說「縣在靈隱山下」,當在今西湖群山之中。當時,錢唐湖在縣境東部,自然絕無西湖之名。假使錢唐縣的地理位置長期不變,穩定在西湖群山之中。也就是說,這個湖泊一直以錢唐湖為名,則它必然如同這個地區的其他許多湖泊一樣,早已淹廢成為農田。
西湖之所以能夠眾廢獨存,從地名上說,恰恰是因為它最後能冠上西湖這個名稱。西湖這個名稱的獲得,則是錢唐縣的歷史發展與地理位置變遷的結果。為此必須首先把錢唐縣的發展稍加探索。秦錢唐縣之所以不建立在土地廣闊的平原地帶,卻要局促到狹隘的崎嶇的西湖群山之中,這當然是因為平原地帶當時尚無堤塘,潮汐直薄,土地斥鹵。也就是劉道真在《錢唐記》中所說的「昔一境逼近江流」。在這樣的地方,當時連飲水與燃料等基本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更不必再說墾殖土地,發展生產了。但是,時日推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人口的增長,水土資源豐富的平原地區,畢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到了後漢,這里就開始修建了「防海大塘」。假使當時縣境仍在西湖群山之中,則修塘就並非必要。在古代技術條件甚低的情況下,要修建如此一條堤塘,正是說明人們對平原已經墾殖利用,修塘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也說明後漢的錢唐縣治有可能遷入平原。即使後漢錢唐縣是否已經遷入平原的問題尚缺乏佐證,南北朝初期的錢唐縣可以肯定已在平原地區,因為劉道真在《錢唐記》中已經明白寫出:「防海大塘在縣東一里許。」這個「縣」是後漢錢唐縣當然還可商榷,但它是劉宋的錢唐縣卻是無可置疑的了。假使當時縣治仍在秦代的西湖群山之中,或者按照一般的解釋,在今靈隱寺附近一帶,則向東一里許,絕對到不了與修防海大塘的江邊或海邊,這說明劉宋錢唐縣必已進入平原,只是由於記載不詳,故其具體位置,現在不得而知。
可以設想,自從秦在西湖群山中設置錢唐縣以來,歷兩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縣治可能早已遷離山區,逐漸進入平原。但後世明確知道秦以後的錢唐縣治所在,卻晚至公元六世紀後期的隋代。隋文帝開皇十一年(五九一),錢唐縣治移到鳳凰山麓的柳浦,在行政等級上並且升為杭州的州治。這就是說,城市中心已經遷移到今江干一帶。按地理位置,西湖位於這個城市中心的偏北地區。當然仍無西湖之名,而西湖以東的今市區中心,當時也仍然荒蕪盡管秦錢唐縣治逐漸遷入平原的路徑今天還不清楚,但從隋代州治建於今江干一帶這個事實中可以得到啟發,即遷移的路線是循著今錢塘江北岸地帶進行的。縣治為什麼只沿著錢塘江邊平原比較狹隘的地帶移動而不進入西湖以東即今市區中心所在的廣闊地帶,這是因為按照當時的自然條件,前者還比後者優越得多的緣故。縣治沿江邊移動,顯然是依靠著從今白塔嶺到鳳凰山這條沿江分布的山麓線的。在這條山麓線上,地理形勢是南臨江海,北負山丘,它既能發揮平原的地利,卻仍並不遠離山區。這一帶,山坡和山麓的高燥地帶,可以建立宮室和聚落,而在燃料和飲水方面都不虞匱乏。山麓以南的沿江平原,由於當時錢塘江自南大門出海,今江干一帶的江岸偏南,比目前廣闊,可以墾殖發展農業。相反,今西以東地區,地形低窪,土地斥鹵,又缺乏可以作為立足點的丘陵岡阜,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要建立城市,顯然相當困難。
但是事物總是不斷發展的。隋初把錢唐縣升為杭州州治,特別是接著而來的江南運河在公元七世紀初的開鑿,從此,杭州到中原,有了直達的水路交通。杭州成為江南運河的終點,又是運河與錢塘江的交匯處,而作為州治的柳浦,恰恰又是南渡去會稽的要津。這樣,杭州就是一躍而成為一個商業城市,因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就是《隋書·地理志》所描述的:「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湊。」當時,今江干一帶的繁榮狀況可以想見。而這個地區的土地畢竟並不廣闊,人滿之患,也就不可避免。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城市的外圍,聚落開始向西湖以東的今市區擴展,也就勢所必然。當時,在西湖以東建立聚落,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給水。在整片斥鹵的土地上,井水和河水都是鹹水,這就使得初期建立在這里的聚落不得不緊靠西湖,否則,供水就是一個嚴懲的困難。可以設想,今市區范圍內,從緊靠湖邊的聚落出現開始,直到市區逐步擴展,由於給水問題的難以解決,必然經歷了較長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中,由於商業發達,戶口增加,西湖以東的廣闊地區,聚落漸增,生齒日繁,對解決給水問題愈來愈感迫切。這才促使唐大歷年間(七六六——七七九)所謂「六井」的出現。
以上只是略述了從秦錢唐縣到隋遷錢唐縣至柳浦並升作州治的過程,還沒有涉及西湖的事。也正是因為在這段歷史的過程中西湖在杭州尚不足輕重,所以史籍極少記載。隋建州治於柳浦,杭州開始迅速發展,唐朝初年,杭州的戶口已經超過十萬,聚落與居民勢所必然地要向今市區移動。這樣,城市開始與西湖發生關系,出現了西湖為城市解決給水的詳細記載,這就是刺史李泌修建的著名的「六井」。所謂六井,其實不過是六處蓄水池,蓄水用瓦管或竹筒從西湖引來。從六井的分布來看,它們離西湖都並不很遠,這反映了當時這個地區聚落街市分布的大體范圍。當然,它為城市的進一步擴大創造了條件。雖然是小小的六處蓄水池,它們所分出的水量只佔西湖總水量的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值,但其意義卻十分巨大,從以後的發展中可以證明,它幾乎成為西湖能夠免遭淹廢的決定力量。因為從六井開始,西湖就成為杭州城市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西湖以它的一湖甘水促進了城市的擴大與發展,而城市的不斷發展,反過來鞏固了西湖的存在,有效地阻止了西湖沼澤化的過程。
西湖的沼澤化過程實際上是相當迅速的,長慶二年(八二二),當詩人白居易到杭州作刺史時距李泌修六井不過五十年左右,但湖中已經出現了葑田數十頃。白居易充分明白西湖對於杭州城市的重要性,於是他主持疏浚了西湖,並疏通了六井的阻竇,使之恢復充沛。為了增加西湖的蓄水量,白居易在石函橋附近即少年宮一帶修築湖堤,比原來的湖岸高出數尺。這里原是上湖和下源的連接之處,西湖水位本來高於下湖,白居易這一築堤,造成了上下湖水位的更大差距。盡管下湖早已淹廢,但這種人為的地形差距,從今少年宮附近西湖湖岸北至少年水電站和東至環城西路這兩個方向上,還都明顯地存在。白居易在九世紀初期的這一次修築湖堤,對西湖的發展來說是劃時代的,因為從此以後,西湖的性質已經改變,它已經從一個天然湖泊演變成一個人工湖泊了。
這里需要述幾句的是,歷史地理學者常常重視地名在歷史上的演變,習慣於用某一時代的地名稱呼當時的地理事物。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樣做是科學的。因此,對於有關西湖名稱及其湖泊的性質,就必須作如下的說明:西湖在其海灣和瀉湖時代,由於沒有歷史記載,所以沒有留下名稱。西湖作為一個天然湖泊,它的名稱應該是錢唐湖(唐朝起作錢塘湖)、上湖或者是另一個尚有爭論的明聖湖。西湖一名,正如以下還要提及的,在官方文件中始見於北宋,民間何時開始流傳則不得而知。但是西湖因白居易的築堤而改變了湖性,而白居易仍稱此湖為錢塘湖。因此,可以肯定,當西湖這個名稱流行之時,西湖早已是一個人工湖泊了。所以今天我們說西湖是人工湖泊,按照歷史地理學與地名學的角度,都是正確的。這正是竺可楨所說的「人定勝天」。
當然,人工湖泊同樣存在沼澤化的過程。上述餘杭的南下湖、蕭山的臨浦、紹興的鑒湖和寧漢的廣德湖等,都是在天然窪地上經過人工圍堤築塘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它們都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里先後淹廢。西湖成為人工湖泊後,沼澤化的速度也相當可觀。在白居易浚湖以後不到一百年,西湖又被葑草蔓合,湖底淤淺,面積縮小。當時,杭州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的首都,為了西湖的深廣和六井的棄沛,吳越國王錢鏐因此建立了一支一千人的專職疏浚隊,稱為「撩湖兵」,日以繼夜地從事疏浚,才有效地阻制了西湖的淤淺,並且暢通了六井。在吳越國的八十餘年中,杭州城市得到了較大的擴展,西湖也獲得了較好的整治,城市與西湖的這種唇齡相依的關系,較之前代更為明顯。
吳越國時代對西湖的整治,無疑大大地延緩了西湖沼澤化的過程,但當然並不是改變了自然發展的規律,湖泊的淤淺仍然是日積月累毫不休止的過程。北宋以後,杭州的許多賢牧良守,都把疏浚西湖、暢通六井作為施政的重要任務。例如景德四年(一零零七)的知州王濟,他不僅疏浚了全湖,並且修建了西湖的閘堰設備。接著是宋仁守時代(一零二三——一零六三)的知州鄭戩和沈遘,前者動用了上萬民工,斥廢湖中葑田,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後者則為了增加城市居民與日俱增的用水需要,在六井之外,添設了一處供水量特大的新井,即後人所稱的沈公井,特別值得黎道的是蘇軾。他於熙寧二年(一零六九)第一次來杭州任通判之職,到任之初,他就悉心研究西湖水利,探索暢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他於熙寧五年(一零七二)(注應為七年)卸任離杭,但就是在這一年,知州陳襄對六井進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修理,這無疑就是蘇軾悉心研究的成果。元佑元年(一零八六)(注應為四年)他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州之職,雖然相隔不過十六年,但西湖的沼澤化速度在這段時期中確實是很驚人的。根據蘇軾的觀察,對比他十六年前離杭時的情況。他說:「熙寧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蓋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間,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來,水淺葑橫,如雲翳空,倏忽便滿,更二十年,無西湖矣。」面臨著這樣的嚴重的威脅,蘇軾立即著手制訂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開杭州西湖狀》的奏章。順便指出,這個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說明杭州城市已經整個地建立在西湖以東,西湖之名已經普遍流行了。蘇軾在這個文件中,說明了西湖必須疏浚的許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說:「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後民足於水,邑日富,百萬生聚待此而後食。今湖狹水淺,六井漸壞,若二十年之後盡為葑田,則舉城之人復飲咸苦,勢必耗散。」這條道理把西湖的存在與杭州城市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假使西湖淹廢,杭州居民勢必耗散,城市當然也就不復存在了。從蘇軾的這段話里,可以反證我在前面的論述,六井的修建,開始無非是引西湖之水供應沿湖聚落居民,但其結果卻成為西湖本身繼續存在的關鍵。蘇軾主持的這次疏浚工程是規模空前的,他拆毀湖中私圍的葑田,全湖進行了挖深,把挖掘出來的大量葑泥在湖中偏西處築成了一條溝通南北的長堤,又在全湖最深處即今湖心亭一帶建立石塔三座,禁止在此范圍內養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淺。同時,他又修復當時已經逐漸淤塞的六井和沈公井,用瓦筒取代竹管,並盛以石槽,使底蓋緊密,經久耐用,並且還利用多餘的水量在仁和門外離井最遠處新建二井,於是「西湖甘水,殆遍一城」,進一步密切了西湖與杭州城市的不可分割的關系。此外,他又在西湖和縱貫城市南北的鹽橋運河專受湖水,不受江潮的干擾,達到了潮不入市的目的,並且疏浚這條運河,使之深達八尺。於是不僅河道暢通,沿河斥鹵得到改變,而河水又可為居民所取用。這樣,就使這個日益擴展的杭州城市對西湖的依賴關系發展到了頂點,為西湖的立於不廢之地建立了牢固的基礎。
到了南宋,杭州成為國家的首都,從十二世紀三十年代到十三世紀七十年代,長達一百五十年之久。城市人口驟然增加,乾道年代(一一六五——一一七三)增加到五十餘萬人,到了南宋末期而超過百萬。城市隨著迅速擴大,市面繁榮,商業發達,成為當時全國第一大城市。這在至今尚存的《繁勝錄》、《都城紀勝》、《夢梁錄》等南宋著作中都有詳細記載,不必贅述。當時,這個龐大城市的基本供應來源是「南柴、北米、東菜、西水」,西湖仍是杭州的唯一水源。而且首都城內的河流如大河(鹽橋運河)、小河(市河)和西湖(清湖河)等,也都由西湖供水,西湖成為百萬人口的命脈所系,所以在南宋一代,對西湖的整治,確是不遺餘力的。特別是還應該指出,南宋一代,西湖除了作為首都百萬生靈的蓄水庫的職能外,隨著杭州城市職能的變化(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湖又增加了它的一項新的重要職能——旅遊業。
南宋以前,西湖除了它的天然勝景外,湖山之間的人工雕琢是不多的。在吳越國建都的八十多年中,雖然也不無建設,但內容限於寺院、浮屠等佛教藝術。南宋一代中,由於這里是首都所在,舉凡王室、官臣、城市富商等等,都競向西湖從事宅院、園苑、亭台樓閣等各種建築,大型的娛樂場所如錢湖門瓦子、赤山瓦子、行春橋瓦子等,也都在湖山各處開始營業。西湖被迅速地開辟成為一個風景區,這個風景區的總體布局即是別具一格的「山外青山樓外樓」,這種風格一直保持到現在。事實上,在這個龐大的首都之中,上至官家豪富,下至市井庶民,都需要有這樣一個供人遊憩的大公園。從此,西湖就成為杭州城市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了。
如上所述,西湖是這樣地以它的一湖甘水扶植了杭州城市,反過來又因杭州城市的發展而有效地阻遏了它的沼澤化過程使之繼續存在。南宋以後直到明朝前葉的二百多年中,由於長期失修,使西湖發生了近五百年來的一次最大淤淺,蘇堤以西,葑田連片,六橋流水如線。但是,由於西湖和杭州城市的唇齒相依的關系已經深入人心,為朝野所公認,所以盡管盜湖為田的人多為權貴,但知府楊孟瑛仍能排除阻難,於正德三年(一五零八)拆毀葑田三千餘畝,疏浚全湖,使復唐宋之舊。在楊孟瑛上朝廷的奏疏中,最重要的仍然是:「唐宋以來,城中之井,皆藉湖水充之……若西湖占塞,水脈不通,則一城將復鹵飲矣。」就數這一條最有力量。從蘇軾到楊孟瑛,西湖始終以它自己的一湖甘水保存了自己。
本文在開始時就已經指出,在這個地區的大量古代湖泊中,西湖是一個廢獨存的例子。我們不妨舉一些這個地區的其他人工湖為例:餘杭的南下湖,興建於後漢,淹廢於北宋;蕭山的臨浦和漁浦,興建於南北朝,淹廢於北宋;紹興的鑒湖,興建於後漢,淹廢於南宋;寧波的廣德湖,興建於唐代,淹廢於北宋。淹廢較晚的還算富陽的陽陂湖,它興建於唐初,淹廢於明初。所有這些湖泊,都曾經在當地的農田水利中起過重要作用,但其本身卻在沼澤化的過程中,最後被圍墾而成為農田。這些湖泊淹廢之後,由於各地在農田水利上隨即又進行了新的部署,因此,總的說來,在農業上都未曾出現不可克服的困難,而圍墾所得的土地都甚為可觀。以紹興鑒湖為例,圍墾的結果,獲得了肥沃的湖田二千多頃,使山會平原增加了四分之一的耕地面積,而今天,古代鑒湖地區土地平整,河渠縱橫,大面積的耕地都能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因此,本文拿這些湖泊的淹廢與西湖進行對比,並無因西湖的獨存而惋惜這些湖泊淹廢的意思,由於地點不同,條件迥異,上述湖泊的淹廢,從歷史上各該地區農業發展的過程看來,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積極意義。當然,西湖的眾廢獨存,較之上述湖泊的淹廢就具有更為巨大的意義。因為上述湖泊的淹廢,只是增加了各地的耕地,發展了各地農業;而西湖的獨存,卻為我們創造這樣一個舉世聞名的花園城市。
緬懷杭州的先賢,為了延緩西湖的沼澤化,曾經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時至今日,西湖已經成為杭州這個有遠大發展前途的現代化旅遊城市的不可分割的部分。盡管廣大市民早已不再在給水上依賴西湖,但湖山在旅遊上給予人們的貢獻,將遠遠超過歷史時期給予城市的供水。從今天的技術條件來看,要防止西湖的沼澤化發展已經比較容易,事實上,建國以來,西湖的平均深度不過五十五厘米;而現在,這個數字幾乎增加了兩倍。此外,在道路敷設、園林布置等許多方面,也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與古代人民在當時的社會制度和技術條件下對西湖進行的整治相比,我們今天所取得的成績實在還並不滿意。當然,在今天的社會制度和技術條件下,我們既不憂湖底淤泥,也無慮葑田連片。但是,現代社會有現代社會的問題,例如,西湖環境保護的問題,特別是西湖湖水負營養化的問題,至今已成當務之急。建國以前,湖底雖淺,而淺水的透明度在零點五米以上,清流見底;但現在已經降低到零點三米,影響了湖光山色之美。水質當然也不能與過去相比。北宋蘇軾浚湖的時代,用湖水釀造官酒盛極一時,朝廷每年可得西湖酒稅二十萬緡。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