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仁的名言

仁的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1-07 15:20:39

Ⅰ 請問關於「仁」的名言

1.仁義值千金
2.仁義長,財義段
3.仁義廉士,窮不改節
4.仁義之師,秋毫無犯內
5.見利思義。——《容論語·憲問》
6.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7.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8.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9.平日若無真義氣,臨事休說生死交。——(明)施耐庵
10.仁義盡從貧處斷,世情偏看有錢家
11.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
1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3.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15.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6.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

Ⅱ 關於仁的名人名言

答:關於仁的名人名言

1、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2、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3、大慈大悲的人不會失掉什麼。

4、你可曾想到,失去了愛,你的生活就離開了軌道。

5、愛,可以創造奇跡。喬邁被摧毀的愛,一旦重新修建好,就比原來更宏偉,更美,更頑強。

6、管理一個家庭的麻煩,並不少於治理一個國家。

7、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

8、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9、避免做壞事的最佳方式莫過於做好事,因為世上最困難的事情就是企圖不做任何事。

10、幫自己的忙,幫到後來,只忙了自己,這是常常要遇到的。

11、當一人言行不一致時,這就完全糟了,這會導向偽善。

12、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13、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14、不被任何人愛,是巨大無比的痛苦;無法愛任何人,則生猶如死。

15、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16、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

17、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

18、仁慈是最受人歡迎的。

19、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20、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Ⅲ 關於『仁』的語錄和名言

仁 rén
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范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又「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又《衛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莊子.在宥》:「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清譚嗣同《仁學.界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
1.同情友愛:仁心,仁義至盡
2.果核的最近部分:杏仁兒.
不仁:(1)不仁慈,無仁德如不仁不義
(2)手足痿痹,為能運動:麻木不仁,四體不仁.
3.人、仁
「最初只有人字,後以二人相愛,人旁加二為仁,故仁由人而來。仁固可作『仁義』解,也可作人解。我認為『克己復禮為仁』的仁字,宜作『人』解。以孔子之話作本論,《論語》中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觀過斯知仁矣』、『井有仁焉』,這些仁字,都應作「人」解。而一般學者以其字之為仁,多曲為之解,求其說,而不得要領。故上例我以『仁』字應作「人」解。否則,『井有仁焉』,作仁義之『仁』解,難以解通。又以其他著作為旁證,可知人、仁同義。例如《禮記表記》說,人也謂施以人以忠恩也。人與仁同義……《論語》所謂『人者仁也』、『仁者愛人』,即本此義。皆由於人、仁同出於一源,且關系密切。把仁字均解為『仁義』,難以自圓其說、令人信服」(引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64-465頁,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4.
仁,就是二個人字,從這個字的形我們看到了這個意思。那為什麼這樣寫這個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麼呢?我認為這是對「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害人人,人人必將害我。」的簡寫。這句話中兩次使用二人組合。所以就是仁的意思了。仁是道的一種。
[編輯本段]儒家學派核心——「仁」
仁: 中國儒家學派道德規范的最高原則,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仁」的最初含義是指人與人的一種親善關系。孔子把「仁」定義為「愛人」,並解釋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在回答子張問仁時還說,「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五者為恭、寬、信、敏、惠。孟子發揮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義聯系起來 ,把仁義看作道德行為的最高准則。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仁愛之心;其「義」,指正路,「義,人之正路也」。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 人的表現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如以仁為本體
表現在具體的行為上
對父母為孝對兄弟為悌
對朋友為信對國家為忠
對人則有愛心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對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仁」字始見於儒家經典《尚書·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為儒家最高道德規范,提出以仁為核心的一套學說。仁的內容包涵甚廣,核心是愛人。仁字從人從二,也就是人們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儒家把仁的學說施之於政治,形成仁政說,這在中國政治思想發展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孟子在孔子仁說的基礎上,提出著名的仁政說,要求把仁的學說落實到具體的政治治理中,實行王道,反對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樂業。孟子提出一些切於實際的主張,重點在改善民生,加強教化。其首要之點是「制民之產」,要求實行「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把仁政說與王道政治聯系起來。認為人皆有仁愛之同情心,即不忍人之心,主張「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行仁政,天下可得到治理;不行仁政,則天下難以治理。孟子認為,即使是百里小國,只要行仁政,天下百姓也會歸之而王。他對梁惠王說:「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行仁政須落實到「省刑罰,薄稅斂」,發展農業生產等要事上來,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國家經濟政治生活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修德行教,使仁愛之心推而廣之,即使是堅甲利兵也能戰而勝之。強調以仁政統一天下,進而治理天下,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對以力服人的「霸道」政治,批評暴力,反對戰爭。這是儒家仁政理論的基本出發點。
與仁政學說及重視人權,滿足人的基本物質生活需求的理論相聯系,從政治治理的實踐和人的生存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儒家重視民生,主張滿足人們求生存的基本物質欲求,並倡富民思想,強調先富後教,使民從善,然後政權得以穩固。孟子說:「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乃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儒家認為,民生是治國之本,民以食為天,衣食足,有恆產才有恆心,滿足了百姓的衣食需求,國家才能穩固而得到治理。
儒家從重視民生出發,倡富民思想。儒家經典《周禮》提出「保息養民」的六項措施,即「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富而安之,體現了儒家早期的富民思想。孔子提出富而教之的思想,「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使眾多的人民生活得到滿足而富裕,然後施之以教,使人民有道德。把富民作為施教的前提和基礎,可見對富民的重視。孔子還把富民與利民、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利益聯系起來。他說:「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強調利民、富民、保民、愛民,體察和順應民心的向背,這是儒家富民思想的特徵。孟子還設想,物質財富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滿足,百姓還有不仁的嗎?他說:「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滿足了百姓的生活需求,使之富足,就會使民眾達到仁的境界而國安。而民窮則爭,爭則起暴亂,國難以治。可見民富才能國安,使老百姓安居樂業,民富而國富,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點。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這不是個人處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婦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為民 造福的大仁大義;「克己復禮,仁在其中」,好象仁這個境界很容易達到,但孔子說的不是一 人個人的仁,而是有權勢在手的統治者的仁,要這些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慾望,遵守秩序,有步驟 地管理國家,這決不容易,自古極少數大權在手的人能做到;連孔子自己也不好意思說能做到, 只敢說自己好學,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仁。
孔子與「仁」的學說
孔子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國思想文化的創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羅萬象,博大精深,中國文化發展的所有豐富性特徵都可以從孔子那裡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徵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後來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為「仁學」。那麼,孔子關於「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麼特徵呢? 在《論語》一書中,「仁」字出現達109次之多,說明「仁」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那麼,孔子所謂的「仁」究竟是指什麼?不同場合,不同時間,針對不同主體對象,孔子所闡述的「仁」的含義是不完全一樣的,這樣一來,就給不同的價值主體在施行「仁」的過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間,任何一種學說都可以從孔子的論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論根據。
具體說來,我們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把握孔子的「仁」:
一、對待「仁」的態度。孔子主張任何人都應該有一種為「仁」的願望,應該誠心誠意去求「仁」,如果這樣做了,那麼就會得到「仁」。達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於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來推動,只有主體自己的主動追求,才有可能達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認為「為仁」是某種自覺的內在情感行為,任何人是無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態度端正,就可以實現「仁」的要求。孔子強調在內心的價值觀念上首先要明確對「仁」 的態度,孔子這種在內心深處對「仁」的價值追求的思想,被後來的孟子引伸為「四端說」理論。孔子對「仁」的思想的重視,表明「仁」的思想和學說是孔子整個思想體系的價值核心。
二、「仁」的價值內涵。從《論語》中孔子論「仁」來看,其價值內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門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之間關系的學問,是一門關注人的自身發展的學問。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達到理想人格的問題, 「仁」精神價值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已立立人,已達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從理論源頭上考察,孔子的「愛人」觀點來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愛人」作為「仁」的重要精神內涵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在孔子「仁」的價值內涵中,由「愛人」所推導出的一系列內容都深刻體現出孔子對一般社會民眾的關注,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中實現人際之間共同和諧發展的關切,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偉大思想家的地位。不僅如此,在幾千年後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適用性和永恆價值。
三、「仁」的表現方式。以博大寬厚的胸懷來愛護民眾是「仁」的一種表現方式,即「泛愛眾而親仁。」這首先是自我認知上的一種升華,是自我精神狀況的內在反映。「仁」作為價值主體內在精神狀態的反映,是實現理想人格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只有內心以「仁」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來考察自己的思想,是達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條件。孔子「仁」的表現方式還體現在時時處處以人為主,以人為研究和關注的對象,一切圍繞「人」的思想行為的發展狀況為主要內容。在孔子看來,一個本質上有問題、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達到「仁」的境界的。
四、「仁」的實踐價值。孔子關於「仁」的思想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徵,他把關注的焦點投向社會,投向現實,時刻關注現實生活中如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孔子關於「仁」的學說不是純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論體系,更多的是結合具體行為方式告訴人們應該怎麼做,這不是哲學意義上的實踐理性的體現,而是對一般民眾人格升華 、人性解放的終極關懷。孔子還認為,「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絕不做違背最高道德准則的事 ,必要的時候要不惜犧牲自己來成就這一事業。以至於「殺身成仁」成為後世一些知識分子報國捐軀的行為准則,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則的指引下奮不顧身地為國家、為民族事業而奮斗終生。
孔子思想體系中「仁」這一重要概念的內涵是極為豐富的,有內在的如何達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實現「仁」的方式方法;小到個人理 想人格的培養,大到治理國家的理想社會行為,是一個具有深刻內涵,包括個體及群體生活在內的思想和行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養體系。孔子關於「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適用性,這也是孔子思想的強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為後來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內聖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論參考,其中的某些行為甚至完全被後人所吸取,成為儒家人學思想中永恆的「不滅之火」。

Ⅳ 仁的名言

關於仁義名人名言

1.仁義值千金
2.仁義長,財義段
3.仁義廉士,窮不改節
4.仁義之師,版秋毫無犯
5.見利思義權。——《論語·憲問》
6.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7.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8.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9.平日若無真義氣,臨事休說生死交。——(明)施耐庵
10.仁義盡從貧處斷,世情偏看有錢家
11.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
1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3.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15.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6.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

Ⅳ 孔子關於仁的名言

孔子關於仁的名言
1、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論語·里仁》
譯文:道德高尚的人就算在吃飯睡覺時也會按道德標准去做,倉促匆忙的時候是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
譯文:可以稱之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
只有從自己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樂於助人,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3、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論語·述而》
譯文: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我要它,它就來了。
4、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論語·顏淵》
譯文:剋制自己的慾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禮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禮的規范,天下的人就會稱作為仁人。
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難道還靠別人嗎?」
5、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論語·子路》
譯文:平常在家規規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棄。
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衛靈公》
譯文: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加給別人了。
這正是推己及人,心在仁道。

Ⅵ 現代作家關於仁的名言

關於仁的名言;仁人無敵於天下;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君子見人之困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困則幸之;求在我者,仁義禮智;求在外者,富貴利達;精於義者,眼界大心地平;徇於利者,眼界小心地險;博愛之謂仁;智可以微謀,仁可以托財;禽獸有知而無義

關於仁的名言

仁人無敵於天下。 ——《孟子·盡心下》

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禮記·儒行》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論語·憲問》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論語·公靈公》

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戰國策·燕策三》 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而輟廣,君子不為小人匈匈也輟行。——《莊子·天地》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 ——劉 安

君子見人之困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困則幸之。 ——韓 嬰 窮鳥入懷,仁人所憫。 ——顏子推

求在我者,仁義禮智;求在外者,富貴利達。 ——胡達源

精於義者,眼界大心地平;徇於利者,眼界小心地險。 ——胡達源 忠孝仁義,德之順也;悖傲無禮,德之逆也。順者福之門,逆者禍之府。——劉 晝

博愛之謂仁。 ——韓 愈

智可以微謀,仁可以托財。 ——《呂氏春秋》

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 子》

一個人受到良心的譴責,即使有公眾的支持,心靈也不可能得到安寧。

高尚者無論走到何處,身邊總有一個堅強的捍衛者,那就是良心!寧以義死,不敬幸生,而視死如歸。 ——歐陽修

智人不詐,仁人不黨。 ——《國語·晉語六》

仁者榮,不仁者辱。 ——《孟 子》

仁不異遠,義不辭難。 ——《漢書》

去不仁則仁存。 ——程顥、程頤

君子篤於義而薄於利,敏於事而慎於言。 ——陸 賈

名譽是表現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隱藏在內的名譽。 ——叔本華 良知:一種細微的,平靜的聲音,它讓少數派坦白。仁者必有勇,誅暴必用武。——章太炎

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千秋龜鑒示興亡,仁義從來為國寶。 ——張映斗

仁者無敵於天下。 ——《孟子》

求仁而得仁,寧怨填溝壑。 ——文於祥

君子能仁於人,不能使人仁於我;能義於人,不能使人義於我。 ——《魯連子》

多欲虧義,多憂害智。 ——劉 安

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 ——《三國志·魏志·何晏傳》

義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劉 向

以愛己之心愛人,則仁不可勝用矣;以惡人之心惡己,則義不可勝用

矣。——晁補之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 ——《韓非子》

仁生於歉,義生於豐,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王通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論語》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軻

君子於仁也柔,於義也剛。 ——揚 雄

巧言令色,鮮矣仁! ——《論語》

仁者莫大於愛人。 ——《禮記》

幸災不仁,乘危不武。 ——《明史》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 ——蘇 軾

人須有自信之能力,當從自己良心上認定是非,不可以眾人之是非為從違。——章太炎

至仁不為恩,至義不為功。 ——姚 瑩

仁以為己任。 ——《論語》

大仁之極,而大勇生焉。 ——譚嗣同
君子之,動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 ——《後漢書》 君子抱仁義,不懼天地傾。 ——王建

譽人而人亦譽之,則是自譽矣;毀人而人亦毀之,則是自毀也。自譽,仁之賊也,自毀,義之賊也。 ——姚瑩

今日的良心是幸福的要求。 ——三木清

仁義莫交財,交財仁義絕。 ——梁章鉅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 ——禮記·大學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孔 丘 行大義然後可

選自:勵志名言網lzmyw

Ⅶ 關於仁的名言警句

1、天下之為君者眾,而仁者寡。——墨子
2、友誼真是一樣最神聖的東西,不光是值得特別推崇,而是值得永遠贊揚。它是慷慨和榮譽的最賢慧的母親,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貪婪的崐死敵;它時時刻刻都准備舍已為人,而且完全出於自願,不用他人懇求。——薄伽丘
3、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孔子
4、忍乃胸中博閎之器具,為仁者事也,惟寬恕二字能行之。——吳亮
5、滿江紅竹里行廚,來問訊、諸侯賓老。春滿座、彈絲未遍,揮毫先了。雲避仁風收雨腳,日隨和氣熏林表。向尊前、來訪白髯翁,衰何早。志手裡,功名兆。光萬丈,文章耀。洗冰壺胸次,月秋霜曉。應念一堂塵網暗,放將百和香雲繞。算賞心、清話古來多,如今少。——范成大

6、女人要是喜歡你,即使你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她還是喜歡你。如果她不喜歡你,你是善長仁翁也毫無意義。——張小嫻
7、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時矣,彈盡各自裁。——齊學啟
8、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孔子
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孔子
10、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11、故純朴不殘,孰為犠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莊子
12、梅子生仁燕護雛,遶檐新葉綠扶疏。朝來酒興不可耐,買得釣船雙鱖魚。——陸游
13、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莊子
14、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斷發文身。伯夷叔齊,古之遺賢。讓國不用,餓殂首山。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聖賢。齊桓之霸,賴得仲父。後任豎刁,蟲流出戶。晏子平仲,積德兼仁。與世沈德,未必思命。仲尼之世,主國為君。隨制飲酒,揚波使官。——曹操

Ⅷ 有關仁的名言名句

仁愛的名言名句

1. 人而不仁,則道義息。——胡宏《鬍子知言·修身》

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那麼道義也就無從談起。他強調修德和遵循道義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

2. 仁為萬善本,貪是諸惡根。——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仁愛之心,是各種善事的本源;貪得無厭,是犯下各種罪惡的根由。

5.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周易·系辭上》。

仁愛的人從他的角度出發,把它叫做仁;睿智的人從他的角度出發,把它叫做智。

6.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有仁愛之心的人愛別人,有禮貌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尊敬他。

Ⅸ 有關仁義的古人名言

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戰國·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下》


譯文: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 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


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春秋·老子《道德經》


譯文: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家庭出現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於混亂,才能見出忠臣。


3、君子抱仁義,不懼天地傾。 ——唐代·王建《贈王侍御》


譯文:有德行的人懷抱仁義,就不懼天地傾覆。


4、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西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譯文:可是陳涉一個人首倡起義,秦王朝的七代宗廟就被毀壞,連秦王子嬰也死在別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譏笑,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後來防守天下的形勢是不同的啊。

5、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唐代·韓愈《原道》


譯文:博愛叫做「仁」,恰當地去實現「仁」就是「義」,沿著「仁義」之路前進便為「道」,使自己具備完美的修養,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就是「德」。仁和義是意義確定的名詞,道和德是意義不確定的名詞,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

Ⅹ 帶「仁」字的名言名句

窮鳥入懷,仁人所憫.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
仁人之所以壞事,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