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吳召兒人物賞析

吳召兒人物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7 09:42:19

1. 孫犁(吳召兒)

孫犁出生、成長、終老於燕趙之地,簡單的地域文化學思維似乎可以期待著他的筆下流瀉著所謂「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陽剛氣質,或如荊軻「易水風蕭」之音。更何況他出現在一個以戰爭決定民族命運的時代。但他走了一條多少有些間接性和超越性的路子,把紛涌的戰爭風雲映襯在白洋淀的月光葦影,以及冀西山地的紅襖明眸之中,從而發現那些在日常倫理生活中真正值得珍視的人性之善、人情之美。在解放區文學中,1943年是「趙樹理年」,他這一年以《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聲名鵲起,在世俗婚姻和鄉村政權中發現妨礙革命的問題,主張「問題小說」。隔一年,即1945年是「孫犁年」。這一年他發表了《荷花澱》、《蘆花盪》等名作,令黃土高原上的讀者為其水鄉秀色而眼睛一亮。他的小說不重問題而重人,他在談論文學與政治無法迴避的關系時,認為文學寫的不是「文件上的政治」,而是「生活中的政治」,「一部作品有了藝術性,才有政治性,思想要溶化在藝術的感染力量之中」。但是在當時戰爭環境中,文學意識形態的權威解釋者更關注文學對政治的直接性,因此兩三年後就強調和推行「趙樹理方向」。而從孫犁早年由安國、保定至北平、阜平的流浪求學的軌跡來看,他出入城鄉,接上了五四新文學的啟蒙傳統,強調作品的藝術性,預示著革命文學在「趙樹理方向」之旁的另一種帶審美的間接性和超越性的可能。因而在當時意識形態直接性的強調中,孫犁使革命文學藝術化、人性化的傾向被習以為常地邊緣化了。不過,邊緣也有「邊緣的活力」,當大樹特樹的中心被眾所趨慕,群相模仿而模式化和非個性化的同時,邊緣地帶卻保持了平常心態,也保持了相對舒展的創造空間。歷史不能倒轉卻可以反思,如果當年的「方向」說不拘泥某一特定的個人和特定風格,而是以真正的文學知音者的眼光兼容了包括孫犁名作在內的眾多個性,文學的格局當會更加健全和開闊。

2. 《吳召兒》的內容簡介

《吳召兒》,寫的是一個普通農村姑娘的故事。文章分成了七塊,並且立了小題,得勝回頭、民校、向導、神仙山、姑娘家、截擊、聯想。

1、《得勝回頭》里,作家寫了很多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生活的片斷,滿是艱難、困苦。那時,八路軍戰士吃的是黑豆,穿不上棉衣。

2、在《民校》里,寫了辦民校的過程之後,認識吳召兒的細節。在一群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中,吳召兒是個不起眼的人。

3、《向導》里,作者是反掃盪的小組長,吳召兒是為作者這個組帶路的向導。

4、《神仙山》、《姑家》和《截擊》這三節里,吳召兒成了作者這個小組的真正領導。爬山,她走在最前面,這雖然是她做向導的職責,而當作者實在爬不動的時候,她會給小組以鼓舞和力量。

5、《截擊》里,吳召兒送給戰士們每人一根木棍,是用來做拐杖的,這拐杖,是黑夜裡戰士們的「眼睛」。

6、《聯想》一節里,寫了作者為吳召兒擔著心,她的命運。

(2)吳召兒人物賞析擴展閱讀:

《吳召兒》的寫作手法:

描寫對象外在、內在的美,與作者主觀感情上對美的贊賞,完全融為一體了。作者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特殊的部分:「強調它,突出它,更多的提出它,用重筆描寫它使它鮮明起來,凸現起來,發射亮光,照人眼目。」

讓讀者通過這樣一個鮮亮的環節,抓住整條鏈接,看到全部的生活,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其他部分,非主要特點不鮮明的部分,則堅決的舍棄,已達到單純與完整的統一,同時在客觀形象中傾注了作家的主觀情感,在某種程度上,作家寫人也是在寫自己,達到主客體的完美融合。

3. 孫犁小說《吳召兒》中吳召兒的形象

《吳召兒》這篇小說中,對吳召兒這個形象的觀察就只是抓住了特別回打動人的幾個瞬間:反掃盪開答始,村長派吳召兒給「我」當向導,在兵荒馬亂中她居然從容不迫地換上一件紅棉襖,在爬山途中盡管山「黑的怕人,高的怕人,危險的怕人」吳召兒卻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頭上望著我們笑,像是在這亂石山上突然開出一朵紅花,浮起一片彩雲來」,當一大批敵人包圍了大山,吳召兒毫不猶豫地迎上去,把棉襖翻過來她就象一隻逃散的黑頭的小白山羊登在亂石尖上跳躍著前進,那翻在裡面的紅棉襖還在不斷被風吹著象從她身上撒出一朵朵火花,落在她身上,——盡管只是幾個瞬間,描寫對象外在、內在的美,與作者主觀感情上對美的贊賞,完全融為一體了。作者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特殊的部分,「強調它,突出它,更多的提出它,用重筆描寫它使它鮮明起來,凸現起來,發射亮光,照人眼目。」讓讀者通過這樣一個鮮亮的環節,抓住整條鏈接,看到全部的生活,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其他部分,非主要特點不鮮明的部分,則堅決的舍棄,已達到單純與完整的統一,同時在客觀形象中傾注了作家的主觀情感,在某種程度上,作家寫人也是在寫自己,達到主客體的完美融合。

4. 白洋淀紀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男主人公:水生,是眾多抗日人民的一個縮影。為抗日奉獻一切,不顧個人生死,有著一種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

女主人公:水生嫂,她是一個傳統、善良的農村家庭婦女,盡心盡力地支撐家庭,不讓丈夫有後顧之憂。得知丈夫要離家參軍,她雖然心裡為難,但還是支持丈夫的選擇。

對戰爭的親身感受,使她對丈夫的抗戰事業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於是她也投身到抗戰的行列中,直接參加保家衛國的神聖事業。

作者把緊張的戰斗和日常生活細節糅合起來,按照生活的順序,自然地展開故事。在動作、對華和細節中細致入微地刻畫人物心理,筆墨儉省,形象傳神。作品以富有感情的筆觸,揭示了人物和生活的美,揭示了勞動和戰斗的詩意。



(4)吳召兒人物賞析擴展閱讀:

《荷花澱》是孫犁1945年創作的。寫的是抗日戰爭最後階段的冀中人民的斗爭生活。

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孫犁毅然投身抗戰,在平漢路西的山裡工作,聽到從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講過兩個戰斗故事,其中一個是關於白洋淀青年組成雁翎隊,這個素材觸發了孫犁的創作靈感,1945年,在延安便寫成了《荷花澱》。

作者簡介:

孫犁,原名孫樹勛,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澱派"的創始人,又先後擔任過《平原雜志》《天津日報》文藝副刊、《文藝通訊》等報刊的編輯, 並著有關於編輯的作品。12歲開始接受新文學,受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影響很大。

5. 孫犁《吳召兒》的主要內容

孫犁出生、成長、終老於燕趙之地,簡單的地域文化學思維似乎可以期待著他的筆下流瀉著所謂「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陽剛氣質,或如荊軻「易水風蕭」之音。更何況他出現在一個以戰爭決定民族命運的時代。但他走了一條多少有些間接性和超越性的路子,把紛涌的戰爭風雲映襯在白洋淀的月光葦影,以及冀西山地的紅襖明眸之中,從而發現那些在日常倫理生活中真正值得珍視的人性之善、人情之美。在解放區文學中,1943年是「趙樹理年」,他這一年以《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聲名鵲起,在世俗婚姻和鄉村政權中發現妨礙革命的問題,主張「問題小說」。隔一年,即1945年是「孫犁年」。這一年他發表了《荷花澱》、《蘆花盪》等名作,令黃土高原上的讀者為其水鄉秀色而眼睛一亮。他的小說不重問題而重人,他在談論文學與政治無法迴避的關系時,認為文學寫的不是「文件上的政治」,而是「生活中的政治」,「一部作品有了藝術性,才有政治性,思想要溶化在藝術的感染力量之中」。但是在當時戰爭環境中,文學意識形態的權威解釋者更關注文學對政治的直接性,因此兩三年後就強調和推行「趙樹理方向」。而從孫犁早年由安國、保定至北平、阜平的流浪求學的軌跡來看,他出入城鄉,接上了五四新文學的啟蒙傳統,強調作品的藝術性,預示著革命文學在「趙樹理方向」之旁的另一種帶審美的間接性和超越性的可能。因而在當時意識形態直接性的強調中,孫犁使革命文學藝術化、人性化的傾向被習以為常地邊緣化了。不過,邊緣也有「邊緣的活力」,當大樹特樹的中心被眾所趨慕,群相模仿而模式化和非個性化的同時,邊緣地帶卻保持了平常心態,也保持了相對舒展的創造空間。歷史不能倒轉卻可以反思,如果當年的「方向」說不拘泥某一特定的個人和特定風格,而

6. 吳召兒的生平

12歲在安國縣城上小學時,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對他有很大影響。他一直相信藝術為人生的主張。孫犁14歲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學習期間,開始閱讀社會科學、文藝理論著作和一些蘇聯文學作品,擴大了他的視野,並為後來的創作和評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高中畢業後無力升學,流浪北平,在圖書館讀書或在大學旁聽,曾用「芸夫」的筆名在《大公報》上發表文章。還先後在市政機關和小學當過職員。
1936年暑假後,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在這里他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編印出版革命詩抄《海燕之歌》,在《紅星》雜志和《冀中導報》副刊上發表過《現實主義文學論》《魯迅論》等論文。
1938年秋,在冀中區辦的抗戰學院任教,1939年春調阜平,在晉察冀通訊社工作。此後,在晉察冀文聯、《晉察冀日報》、華北聯大做過編輯和教員,同時進行文學創作。
1941年回冀中區參加編輯群眾性的大型報告文學集《冀中一日》,並寫成《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後改名《寫作入門》《文藝學習》,多次重印)。
1944年去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在延安,他發表了《荷花澱》《蘆花盪》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冀中農村從事寫作,直至解放。這一時期,他參加了土地改革工作,寫有《鍾》《碑》《囑咐》等短篇小說和一些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孫犁在《天津日報》工作,同時繼續文學創作。長篇小說《風雲初記》寫於50年代初,以滹沱河沿岸兩個村莊為背景,圍繞著高、吳、田、蔣四姓五家在抗戰初期的生活史,細致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個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面貌,展現了七七事變後,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織人民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壯麗畫卷。作者用談笑從容的態度描摹抗日根據地的風雲變幻,雖語多風趣而不落輕佻。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寫成於1956年。小說通過鐵(匠)、木(匠)兩家十幾年間友誼的建立和破裂的過程,揭示了50年代初期北方農村的生活風貌和農業合作化運動給予農村社會的深刻影響。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小滿兒這個處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性格矛盾的人物形象,在讀者中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年以後,作者因病長期擱筆,但他以《天津日報》副刊《文藝周刊》為陣地,發現和培養了不少青年作家。這個時期,他還寫有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
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淀紀事》(1958),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澱》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為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7. 茹志鵑的人物軼事

茹志鵑與孫犁是創作風格相當接近的作家。他們都不擅長於在強烈的行動中刻劃人物,而往往通過人物心理活動的展現來把握人物的性格,他們的作品裡都少有英雄人物形象,而更多的是普通人,即使寫英雄人物,常也通過側面去反映他們的先進,而不是正面謳歌他們。他們尤其擅長寫女性。他們的作品色彩柔和,文字清新、俊逸。在強調突出反映社會主義英雄人物的創作語境中,他們的作品也都因取材小、沒有寫出具有共產主義品質的英雄形象而受到批評。
孫犁建國初期的短篇小說主要呈現兩大主題:軍民關系和建國初期農村生活情形。他承續著他一貫的小處落筆、擅長刻劃女性、寫歡樂的創作風格。他這一時期寫得較好的作品有: 《石猴》、 《吳召兒》、 《山地回憶》、 《鞦韆》、《小勝兒》、《正月》、 《女保管》等。
建國初期,戰爭題材是許多作者偏愛的,戰爭是他們記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對戰爭場面的還原中,塑造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歌頌共產黨的勝利。但這些作品大多受「左」的思潮的影響,在塑造英雄時往往把他們神化,使他們缺少人物本來應有的內心世界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另外這些作品更注重書寫戰爭的正義性,而較迴避戰爭本身對人的傷害。因而這一題材的大部分作品不僅審美性不強,也缺少對人的關懷。但孫犁筆下這一題材的短篇小說卻別有一番動人的情致。
《吳召兒》著力書寫了吳召兒的機智、勇敢;《小勝兒》不僅贊揚了我軍士兵愛護老百姓的財物的優良品質,還塑造了小勝兒這一女子形象,她在現實中看到了戰爭的必要性,她幫助青梅竹馬的小金子養好傷後,又鼓勵他重新去找隊伍去。人民的智慧和支持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山地回憶》則通過在戰爭年代物質睏乏時期紐兒替「我」縫制了一雙褂子,敘寫了老百姓對解放軍士兵的深厚感情。故事雖然是在戰爭背景下展開的,但作者並不正面寫敵人的「燒」、「殺」、「搶」,而只是從妞兒將楊樹葉當食糧、從她向「我」急急地詢問何時才能打敗鬼子等細節中呈現日本侵略者對我國人民所造成的巨大傷害。同時解放軍士兵感受到這種真摯的軍民親情,目睹了老百姓災難深重的生活,也更喚發出他們戰斗的熱情。這樣作者透露出的對戰爭的肯定更突出於對正義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而並不僅僅是仇恨。
《石猴》、《鞦韆》、《正月》和《女保管》等反映的是建國初期的農村生活。這些小說中都沒有大的矛盾沖突,《正月》中除一個極小的有關新舊織布機的爭論外,多兒的婚事得到家庭、社會各方面人的贊同。作者在這類主題的作品中狀寫了建國初期人們昂揚、樂觀的精神面貌。特別是作者顯示了一種自信,那就是在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下,農民即使身上有些歷史所造就的弱點,幹部即使管理經驗尚不足,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石猴》中工作組的老猴私自拿了貧農團收繳的一塊化石猴,對工作組不利的種種謠言因此四起,老猴受了處分,最後交出了小猴。《鞦韆》中的幹部李同志和大夥一樣對建國初期重新劃分成份的政策並不很熟悉,很容易斗錯中農;《女保管》中有做慣了奴才、反倒看不起窮人的陳春玉、侯先生,有蹭集體飯吃的人,有雖心好卻沒有管理經驗的幹部李同志,然而幹部卻在所受的批評中、在工作麻煩的解決中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是他們向前邁進的第一步。孫犁的可貴之處在於在一片頌歌聲中他能看到建國初期農村存在的問題,但長於寫歡樂的創作風格又局限了他進一步地開掘這些問題,難得的是他在小說中並沒有設置虛假的喜慶尾巴,這幾篇小說幾乎都是在事件、人物有好轉跡象時嘎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間。

8. 吳召兒好句賞析

《吳召兒》這篇小說中,對吳召兒這個形象的觀察就只是抓住了特別打動專人的幾個瞬間:反掃屬盪開始,村長派吳召兒給「我」當向導,在兵荒馬亂中她居然從容不迫地換上一件紅棉襖,在爬山途中盡管山「黑的怕人,高的怕人,危險的怕人」吳召兒卻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頭上望著我們笑,像是在這亂石山上突然開出一朵紅花,浮起一片彩雲來」,當一大批敵人包圍了大山,吳召兒毫不猶豫地迎上去,把棉襖翻過來她就象一隻逃散的黑頭的小白山羊登在亂石尖上跳躍著前進,那翻在裡面的紅棉襖還在不斷被風吹著象從她身上撒出一朵朵火花,落在她身上,——盡管只是幾個瞬間,描寫對象外在、內在的美,與作者主觀感情上對美的贊賞,完全融為一體了。作者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特殊的部分,「強調它,突出它,更多的提出它,用重筆描寫它使它鮮明起來,凸現起來,發射亮光,照人眼目。」讓讀者通過這樣一個鮮亮的環節,抓住整條鏈接,看到全部的生活,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其他部分,非主要特點不鮮明的部分,則堅決的舍棄,已達到單純與完整的統一,同時在客觀形象中傾注了作家的主觀情感,在某種程度上,作家寫人也是在寫自己,達到主客體的完美融合。

9. 孫犁簡介

名人姓名:孫犁
出生年代:1913年
名人職稱:
名人國家:河北安平

相關介紹:

姓名:孫犁 原名:孫樹勛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13年 籍貫:河北安平
孫犁(男)(1913—)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1927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學,高中畢業後任職員、小學教員。抗戰爆發後,在冀中從事抗日宣傳、教育。文化工作,並開始文學創作。1944年到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從事研究和教學,這時發表的《荷花澱》等作品受到稱賞。抗戰勝利後回冀中編雜志、寫小說散文並參加土改工作。1949年1月隨軍入天津,在《天津日報》主編文藝副刊。早期作品後選編、修改收入小說散文合集《白洋淀紀事》(中國青年出版社1958年初版)。50年代初出版反映抗戰的長篇小說《風雲初記》。1959年出版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歷任中國作協理事、天津作協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1955年後因病遠離文壇的主流,並開始閱讀大量傳統文化典籍。1977年以來,主要以散文創作為主。因自成風格而被稱為「荷花澱派」開創者,有諸多後人效仿。「文革」後出版了《芸齋小說》、《秀露集》、《耕堂雜錄》、《尺澤集》、《老荒集》、《陋巷集》、《無為集》《曲終集》等散文集。《孫犁散文選》於1989年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榮譽獎。早期作品明凈質朴,勾勒出鄉土民風,繼承了廢名一脈的抒情風格,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荷花澱》、《吳召兒》、《囑咐》等流傳不衰。晚近所作由清新入於平淡,而在簡潔之中更富於蘊藉。

《荷花澱》、《白洋淀紀事》、《風雲初記》、《鐵木前傳》、《芸齋小說》、《秀露集》、《耕堂雜錄》、《尺澤集》、《老荒集》、《陋巷集》、《無為集》、《曲終集》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