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早春表現手法賞析
1. 城東早春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詩歌的內容簡要分析
①反襯.用芳春(或晚春)的穠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鬧」來反襯「清景版」)表達作權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之情.
②對比(對照).「看花人」對「上林花似錦」的追求與「詩家」對「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欣賞形成強烈對比(對照),突出強調二者不同的審美情趣.
③虛實結合(以虛寫實、以虛襯實).一二句是實寫,描繪出美麗的初春之景
2. 城東早春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虛實結合。
此詩寫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熱愛。前兩句突出詩題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詩人在城東游賞時對所見早春景色的贊美。這里有兩層意思,既是表明,為詩家所喜愛的清新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同時也表明,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詩家的詩情。一個「清」字用得貼切。這里不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環境顯得很清幽。
《城東早春》
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
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
出門俱是看花人。
賞析
詩的上聯可結合詩題來理解。美麗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詩家的詩情。「新春」就是早春。「詩家」是詩人的統稱,並不僅指作者自己。一個「清」字很值得玩味。這里不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環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緊接首句,是對早春景色的具體描寫。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稱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籠統地寫柳葉初生,雖也是寫「早春」,但總覺淡而無味。詩人抓住了「半未勻」這種境界,使人彷彿見到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那麼清新悅人。這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寫得十分逼真。生動的筆觸蘊含了作者歡悅和贊美之情。早春時節,天氣寒冷,百花尚未綻開,唯柳枝新葉,沖寒而出,最富有生機,最早為人們帶來春天的消息。寫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徵。
上聯已將早春之神寫出,如再做具體描繪,必成累贅。下聯用「若待」兩字一轉,改從對面著筆,用芳春的濃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建於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京城長安。繁花似錦,寫景色的艷麗已極;遊人如雲,寫環境的喧嚷若市。然而這種景色人人盡知,已無新鮮之感。此與上聯,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反襯出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
此詩既寫清麗之景,又寫濃麗之景,對比鮮明,格調十分輕快。第三句寫出芳春的繁花似錦,用景色的濃艷來反襯早春的「情景」。詩篇特從「詩家」的眼光來寫,又寓有理趣,可以看成是一種創作見解:即詩人必須感覺銳敏,努力發現新的東西,寫出新的境界,不能人雲亦雲,老是重復那些已經熟濫的舊套。
「詩家清景在新春」,詩人在京城東郊遊玩時,看到初春的景色,不禁由衷地贊嘆。但他並未實寫春色,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贊嘆道:新春時節真是詩人描寫美景的最佳時刻啊。這樣的「起」法令人意外,也讓人產生好奇: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綠柳才黃半未勻」,第二句「承」第一句,開始具體描寫早春景色,也是對上一句的回答。早春景色何其多哉,彷彿從哪裡說都是可以,但從哪裡說又無法總括全部。詩人別具匠心,只單從新發的柳芽入手,抓住其「半未黃」的特點。試想清爽的春風拂動下,柳條微曳,新芽初綻,星星點點的嫩黃點綴在柳枝間,柳樹整體的顏色還未勻稱凈盡。這樣的景色充滿希望,盈溢生機,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由柳芽之姿而現早春之景,可謂獨辟蹊徑,令人稱絕。
「若待上林花似錦」,這一句筆鋒一「轉」,不再談早春景色,卻提及上林苑繁花似錦的時候。既說繁花似錦,自然是早春過後的仲春時節,這似乎和詩的主旨「早春」不符,但這樣「顧左右而言它」卻是詩人的巧妙安排。等到御花園群花盛放的時節,那又怎樣呢?
「出門俱是看花人」,末一句對上一句進行了解釋,也是對全詩的結語。當御花園里百花爭艷時,大家當然都會要去賞花觀景,大發評論。錯過這樣的活動,似乎就錯過了感受春天的機會。詩人在這里明寫上林觀花的現象,卻是對這種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的做法不以為然。試想摩肩接踵,七嘴八舌的賞花活動中,恐怕會令欣賞春天景色的心情與興致大打折扣。於是回來再想詩人所說的「詩家清景在新春」的說話,就會由衷的表示贊同了:只有在新春時節,自己或是與友人一起自由地,心無旁騖地欣賞景色,才能愜意與自在地抒發自己的情懷,詩情與豪興才會油然而生,不期而致。於是,詩的末尾便呼應了開頭,也更突出了早春的特色。
3. 城東早春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①反襯.用芳春(或晚春)的穠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鬧」來回反襯「清景」)表達答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之情.
②對比(對照).「看花人」對「上林花似錦」的追求與「詩家」對「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欣賞形成強烈對比(對照),突出強調二者不同的審美情趣.
③虛實結合(以虛寫實、以虛襯實).一二句是實寫,描繪出美麗的初春之景
此詩既寫清麗之景,又寫濃麗之景,對比鮮明,格調十分輕快.第三句寫出芳春的繁花似錦,用景色的濃艷來反襯早春的「情景」.詩篇特從「詩家」的眼光來寫,又寓有理趣,可以看成是一種創作見解,即:詩人必須感覺銳敏,努力發現新的東西,寫出新的境界,不能人雲亦雲,老是重復那些已經熟濫的舊套.
4. 給城東早春的表現手法做簡要賞析
①反襯.用芳春(或晚春)的穠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鬧」來專反襯「清景屬」)表達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之情.
②對比(對照).「看花人」對「上林花似錦」的追求與「詩家」對「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欣賞形成強烈對比(對照),突出強調二者不同的審美情趣.
③虛實結合(以虛寫實、以虛襯實).一二句是實寫,描繪出美麗的初春之景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5. 唐詩《城東早春》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此詩既寫清麗之景,又寫濃麗之景,對比鮮明,格調十分輕快。第三版句寫出芳春的繁花似錦,用權景色的濃艷來反襯早春的「情景」。詩篇特從「詩家」的眼光來寫,又寓有理趣,可以看成是一種創作見解,即:詩人必須感覺銳敏,努力發現新的東西,寫出新的境界,不能人雲亦雲,老是重復那些已經熟濫的舊套。
6. 城東早春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城東來早春這首詩主要運源用了以下表現手法:
①反襯.用芳春(或晚春)的穠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鬧」來反襯「清景」)表達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之情.
②對比(對照).「看花人」對「上林花似錦」的追求與「詩家」對「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欣賞形成強烈對比(對照),突出強調二者不同的審美情趣.
③虛實結合(以虛寫實、以虛襯實).一二句是實寫,描繪出美麗的初春之景。
《城東早春》是唐代詩人楊巨源的詩作,抒寫作者對早春的熱愛之情。此詩雖只有第二句實寫春色,而描寫春色又只以柳芽一處,卻概括了早春全景。後半段雖寫仲春觀花的慣常盛況,實際卻更加反襯出早春的獨特與詩人的慧眼。全詩語言精練,構思巧妙,對比鮮明,含蘊深刻,堪稱佳篇。
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白話譯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式詩人的最愛。綠柳枝頭嫩葉初萌,鵝黃之色尚未均勻。若是到了京城花開之際,那將滿城便是賞花之人。
7. 城東早春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詩歌的內容簡要分析
①反襯.用芳春(或晚春)的穠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鬧」來回反襯「清景」)表達作答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之情.
②對比(對照).「看花人」對「上林花似錦」的追求與「詩家」對「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欣賞形成強烈對比(對照),突出強調二者不同的審美情趣.
③虛實結合(以虛寫實、以虛襯實).一二句是實寫,描繪出美麗的初春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