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劃分賞析

劃分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7 02:44:49

1. 賞析文章。1、劃分層次,2、概括大意,3、歸納中心,4、亮點賞析

20.( 2 分)文題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靈世界(人的精神家園、或自我的精神坐標)

21.( 2 分)作者認為:人們應該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盪一番,去建功創業;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記住回歸自己的心靈世界的路。(每一點1 分,共2 分)

22.( 3 分) 「稟賦」指的是:過內心生活的稟賦(1 分); 「習慣」指的是:關注心靈,因為心靈被擾亂而不安,進而尋求心靈的寧靜之需要的習慣(2 分), (或答成「習慣」指的是關注心靈,尋求心靈的寧靜,得2 分。如果抄錄原文「一個人惟有關注心靈,才會因為心靈被擾亂而不安,才會有尋求心靈的寧靜之需要」,只得1 分。)

23.( 3 分)( 1 )一個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並為此不斷努力,追求盡善盡美,就能堅守自我的精神家園,獲得生活的充實和心靈的寧靜。(l 分,意對即可。)

(2)開放題,事例合理能夠證明觀點即可,(2分)示例:

(1)「鐳的母親」居里夫人,畢生從事科學研究,兩度獲得諾貝爾獎,她淡然面對榮譽,把獎章作為女兒的玩具。她抵禦物質誘惑,堅守心靈家園,致力於科學探索。

(2)1936 年,華羅庚在劍橋大學求學期間,放棄攻讀博士學位,專心研究「完整三角合計」問題。1938 年,亨有盛譽的他毅然告別劍橋回到了祖國。(3)著名畫家畢加索的女兒巴魯瑪· 畢加索,拒絕用父親的遺產和聲望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十八歲時就將姓名中「畢加索」的字樣抹去,選擇服裝、珠寶設計行業,並為之不懈努力。

24、( 3 分)人們應該關注生活家園,( 1分)也應該更多地關注精神家園,( 1 分)只有找到精神家園,才能活得充實,才能像錢學森那樣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抵擋得住名利誘惑,公而無私,投身於祖國的事業,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l 分

2. 給觀滄海這首詩劃分層次,並賞析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敘述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版。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權):概寫木蘭十年來的征戰生活。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敘述木蘭還朝辭官,回鄉與親人團聚。

3. 三毛『如果有來生』分段賞析

1.賞析:
三毛說「如果有來生
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塵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里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多動人的念想。只那永恆一說,便已牽動了多少人的心,我們沒有三毛瀟灑,但三毛的念想我們都曾有,我們也想站成永恆,也想沒有悲歡的姿勢,但說到底
我們是人,人的悲歡離合就如月的陰晴圓缺,純屬一種自然現象。
而樹,從它站成那一刻,便已是「一半在塵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里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
一半沐浴陽光」
無論在哪裡生根,便可以站成永恆,即使乾枯敗落,那根下的泥土依舊有滋養它的養料,倒下之後,也還是那裡,不動不移,永恆的姿態。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是種追求吧。命運是件很奇妙的事情,我一直記得三毛在荷西逝去之後寫的那些話:「感謝上天,今日活著的是我,痛著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來忍受這一分又一分鍾的長夜,那我是萬萬不肯的。幸好這些都沒有輪到他,要是他像我這樣的活下去,那麼我拚了命也要跟上帝爭了回來換他。」
她選擇做一隻「不死鳥」,不輕言消失與死亡,只因為有愛,只因為有與荷西的承諾。以前看《夢里花落知多少》的時候經常感慨:一個女子可以如此堅強,是什麼力量在支撐呢?不依附、不依靠、不尋找,似乎認定命里既來的東西,又不屑於命運的安排。一個人的信念就是如此巨大,它可以摧毀一切,也可以支撐一切。

傷心,是可以分期攤還的,假如你一次負擔不了。」
如果我們的背負有那麼多,也請分期攤還吧;如果你的壓力真的有這么多,記得分期攤還。假如你一次負擔不了。是的,假如你一次負擔不了,不要讓自己在那種背負里日漸沉淪,不要讓自己在那種壓力下,日漸焦慮。很多事,時間可以給你慰藉。
2.原詩: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塵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里飛揚;
一半灑落蔭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如果有來生,要化成一陣風,
一瞬間也能成為永恆。
沒有善感的情懷,沒有多情的眼睛。
一半在雨里灑脫,
一半在春光里旅行;
寂寞了,孤自去遠行,
把淡淡的思念統帶走,
從不思念、從不愛戀。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
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
東方有火紅的希望,
南方有溫暖的巢床,
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
如果有來生,
希望每次相遇,
都能化為永恆。
3.作者簡介
三毛,原名陳懋平,中國現代作家,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其之所以在中國知名,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獨特壯闊的生活方式。白先勇曾評價:「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浪漫世界;裡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的馳騁,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造就了海峽兩岸的青春偶像。」

4. 《哦,香雪》的分段

全篇共82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部分。前三個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寫火車開進了山鄉,最後一段為第三部分,寫對主人公香雪的贊嘆。

中間第2至81自然段為小說的主體部分,寫火車在一個叫著台兒溝的小站停留一分鍾發生的故事。這一部分又可以分為兩層,每一層里又有若干小層次,可以概括如下:

(一)山鄉一群女孩的故事,這是一個「面」;

1、出門看火車(第4至11自然段)

2、議論「北京話」(第12至45自然段)

3、按需換東西(第46至55自然段)

(二)香雪換鉛筆盒的故事,這是一個「點」。

1、因鉛筆盒被人奚落(第56至62自然段)

2、換鉛筆盒忘了下車(第63至68自然段)

3、得鉛筆盒勇走夜路(第69至81自然段)

內容梗概

小說以一個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兒溝為敘述和抒情背景,通過對香雪等一群鄉村少女的心理活動的生動描摹,敘寫了每天只停一分鍾的火車給一向寧靜的山村生活帶來的波瀾,並由此抒發了優美而內涵豐富的情感。

作品主要描寫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歷險經歷:她在那停車一分鍾的間隙里,毅然踏進了火車,用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換來了一個嚮往已久的帶磁鐵的泡沫塑料鉛筆盒。為此,她甘願被父母責怪,而且一個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這對一個平時說話不多,膽子又小的山村少女來說,需要極大的勇氣。

作者還有意交代了香雪這一舉動的心理動力,那就是對山外文明的嚮往,對改變山村封閉落後、擺脫貧窮的迫切心情,還有山裡姑娘的自愛自尊。以清新雋永的筆調表現了一個在閉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對都市文明的嚮往,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4)劃分賞析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時期,政治性、階級性成了人唯一屬性和文藝批評的唯一標准,人道主義完全被驅逐出文藝創作的領域。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人道主義才又在中國興盛起來。鐵凝的小說《哦,香雪》正是產生於這個時候,小說借台兒溝的一角,寫出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從歷史的陰影下走出,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後,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和喜悅。

文學賞析

《哦,香雪》,標題清新可人,富有詩意。鐵凝的作品,擅長捕捉人物的細微心理活動,並以精妙的語言傳達作家敏銳而細膩的藝術感覺。《哦,香雪》是這方面的代表作。1982年發表後,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哦,香雪》以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作為故事展開的背景。小小的台兒溝是一個閉塞、孤獨、貧窮的角落,那兒的人們過著幾乎是封閉式的生活。他們隱藏在大山的皺褶里,無從知曉山外的世界。然而,前進著的生活浪潮終究會沖擊每一個角落。

火車開進了深山,也就為深山中的人們帶來了山外的新鮮事兒。在台兒溝停留一分鍾的火車打破了山村往昔的寂靜,撥動了山村人平靜的心,帶來了山外陌生新鮮的氣息,誘發了山村人的不安與渴望。正是這短暫的一分鍾,為山村人、特別是青年人提供了觀察、了解山外天地的可貴時機。

作家寫山村姑娘們為那一分鍾而急急吃飯、細細打扮的一段,寥寥幾筆,卻傳達出多麼豐厚的生活意蘊:現代生活的強大誘惑力、山村姑娘們奔向現代文明的急切與真誠……

17歲的香雪總是第一個出門。巨大的火車使她興奮也使她恐懼的描寫,極生動地表現了村姑的好奇與純朴混雜在一起的微妙心緒。她的夥伴們感興趣的是乘客的首飾和漂亮的乘務員,香雪卻與眾不同——她注意的是乘客的書包,她關心的是北京的大學要不要小山溝的人。

尤其是那個帶磁鐵的泡沫塑料鉛筆盒,幾乎牽動了她的全部注意力。她因此而與眾不同。作家著意刻劃香雪求知的渴望,便為這位村姑增添了一層清純脫俗、積極向上的光彩。香雪是小山村唯一的初中生。她因貧窮而被公社中學的同學所歧視,又因為這歧視而萌生了走出貧窮的決心。這樣,香雪的清純中又透出了剛毅。

作家通過一個細節展示香雪內心情感的單一與豐富:鉛筆盒。她那木製的鉛筆盒使她面對同學的泡沫塑料鉛筆盒而自卑;她猜測那泡沫塑料鉛筆盒的價錢值多少雞蛋的一段描寫,揭示了她的純朴與可愛。

而她最後在火車上以一籃雞蛋換一位大學生的鉛筆盒,並因此而不在乎被火車多拉了一站、不畏懼多走三十里夜路的那一段情節,和她因為鉛筆盒而感到充實、感到無畏的心理活動,都使她的性格塑造完美了、升華了。香雪的舉動是真誠自然的,只有像她這樣的既渴求知識而又純朴天真的山村少女才會有如此的勇氣與行為。她的追求是如此具體、微小,卻又是如此豐富、廣大。

在香雪的委屈與希望、膽怯與執著、羞澀與果敢的交替轉換中,作品展示了山村少女美好的內心世界,反映了感情與理智、歷史與現實的豐富內涵,暗示了一種古老陳舊生活方式與觀念的逐步解體,傳達了新一代對於知識的渴求,對於尊嚴的維護,對於現代文明的熱切呼喚。一個山村少女的清純、朴實、執著、熱情,都通過鉛筆盒這個細節層次分明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小說的基調是明凈、清新、委婉動人的。小說構思精巧,以短短的篇幅包容了豐富的內涵。作品沒有著筆於轟轟烈烈的大場面,也未設置激烈的矛盾沖突,更無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它只是捕捉住瞬間,擷取幾個小小的生活場景,將藝術描寫聚焦在人物身上。

細致入微地描繪她們的心理變化與情感波瀾,由此折射出生活的新舊嬗替。小說筆調清新婉麗,文字鮮活靈動,風格淡雅別致,意境回味悠長,具有詩情畫意之美。 不僅香雪的追求充滿詩意,甚至村姑們對首飾和乘務員。

的嚮往也饒有詩意,甚至那些沒有生命的物件,作者也賦予它們以靈氣——試探著前進的鐵軌、羞澀地畏縮著的小木盒、群山像母親的胸脯、樹葉在夜風中歌唱、小溪歡騰地迅跑……這樣,既烘託了全篇的詩意,又展示了作家的童心。

現代文明沖擊傳統人生,許多作家筆下都是浮躁的悲劇——路遙的《人生》、賈平凹的《浮躁》、張煒的《柏慧》……莫不如此。作家們欲為人類喚回傳統美德、古樸風景的情懷,不難理解。而這篇《哦,香雪》卻寫出了傳統人生對現代文明的渴望與追求,寫出了一首希望之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哦,香雪

5. 陳敬容的詩《劃分》的賞析

這是一首極美的詩,初讀再讀,終不厭倦。掩卷之餘,似覺有潺潺流水,在心頭緩緩淌過,時而安分靜穆如處子,時而絢爛奪目如雲霞。徜徉詩中的我如天地間的一份子,盡情享受著萊辛評價拉奧孔所擁有的那份「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
雨是憂傷,是惆悵,是柔柔的千思萬緒,是撩人的思想。雨後的黃昏,靜謐、干凈;閉上眼,青草香泥土味撲鼻而來;被淋洗過的天空是這般的純潔,是那虔誠祈禱的少女上的披肩,印上生命的神聖。樹葉上的雨滴兒映著新的綠,匯成一個流動的海;沐浴在這靈動的世界,那塵世的熱意、那俗世的煩躁,從軀體里慢慢流出,化成那涼涼的山風一陣,吹著披肩的下擺,吹進我們的心底。
我們踩著歡快的節奏,一路小跑進槐樹的懷抱。在一樹一樹的槐花下,我們十指相扣,閑等花開花落,坐看雲卷雲舒,猜想著那雲的背後一定還有雲飄過。等到無限好的夕陽漸漸隱退,夜的黑爬滿天空;突然,那林梢間的一顆星,映入眼簾的唯一而美麗的光,閃閃爍爍,如生命的律動,溫婉卻也迷離。
有什麼在時間里沉睡,帶著假想的悲哀?那萬家燈火里又有多少煩熱的身軀,註定今夜無眠?生活的非易、人心的慾火都帶著種種的虛妄,對於疲於奔赴人生的我們,雨後的今夜,飛去了什麼,又有什麼飛來?什麼才是永恆?此情此景,猶似朱自清《匆匆》里的一段話,「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我們手握著手,心靠著心,溪水書寫著我們的表情、我們的心事,它也在傾聽,我們的世界和生命。當一隻青蛙在草叢中跳躍,我們彷彿看見了大地的眼睛,那份深情與悸動,那份滄桑與沉浮,那份頑強與沉穩,那份靜謐與淡然……都在這大地的眼睛裡,深邃的大地的眼睛裡。通過那雙深深深無比的眼,生命橫亘在眼前,就在這一刻,我彷彿悟透了這一沉重而又莊重的問題——生命,生命。
還記得《哈姆雷特》里那句震撼人心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命的思考從來都是非易事。陳敬容實在是一個情感細膩到極致的女子,她把這沉甸甸的話題輕巧的融入鋼琴曲般的文字里,如那曲《kiss the rain》,在黑鍵與白鍵,熱情與柔情的交集里,感受生命的氣息。雨後的黃昏,雨後的天空,雨後的樹葉,雨後的雲霞,雨後的你我,雨後的一切,都在這一剎那豁然開朗。一切都只是順應自然的過程,一切都只是我們人生中的風景,那個流動的海會乾涸,那顆閃爍的星會消失,那個黃昏會退去,那個黑夜會降臨,那顆槐樹會枯萎,那些假想的悲哀也都會過去……但是這些動態的更替並不會改變人生的本質,生命中的那些疑惑、困難、失意終會過去,人生本就是一種明凈、安詳、自然的姿態,我們要學會的是誠然坦然釋然。
《莊子·逍遙游》有言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如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於四海之外」。我想超脫於此神人的境界該是多麼不易,逍遙於天地之間,神遊於大千宇宙之中,順應造化,寵辱偕忘。如此也就有同於陳敬容筆下的《雨後》,回歸原始心態和本真情懷,以凝望而非參與的姿態來看待這個世界,體會什麼才是生命的永恆。生命的真諦盡在這里,看懂了《雨後》,也就明白了生命的方向。
請原諒我以如此淺薄的文字抒寫下此時此刻的情懷,假想雨後的我的感悟。謝謝陳敬容在我深處煩躁都市不能自拔之時,帶來如此清新的空氣,這雨後的清新明麗,恰似一場春雨的淡泊,空山新雨、曲徑通幽、潤物細無聲。

6. 陳敬容《劃分》的賞析

這是來一首極美的詩,初讀再讀,終自不厭倦。掩卷之餘,似覺有潺潺流水,在心頭緩緩淌過,時而安分靜穆如處子,時而絢爛奪目如雲霞。徜徉詩中的我如天地間的一份子,盡情享受著萊辛評價拉奧孔所擁有的那份「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
雨是憂傷,是惆悵,是柔柔的千思萬緒,是撩人的思想。雨後的黃昏,靜謐、干凈;閉上眼,青草香泥土味撲鼻而來;被淋洗過的天空是這般的純潔,是那虔誠祈禱的少女上的披肩,印上生命的神聖。樹葉上的雨滴兒映著新的綠,匯成一個流動的海;沐浴在這靈動的世界,那塵世的熱意、那俗世的煩躁,從軀體里慢慢流出,化成那涼涼的山風一陣,吹著披肩的下擺,吹進我們的心底。
我們踩著歡快的節奏,一路小跑進槐樹的懷抱。在一樹一樹的槐花下,我們十指相扣,閑等花開花落,坐看雲卷雲舒,猜想著那雲的背後一定還有雲飄過。等到無限好的夕陽漸漸隱退,夜的黑爬滿天空;突然,那林梢間的一顆星,映入眼簾的唯一而美麗的光,閃閃爍爍,如生命的律動,溫婉卻也迷離。

7. 我國民法關於行為能力是怎樣劃分的及其鑒賞

您好!天星培訓網路知道團隊為您解答;
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劃分: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專 限制屬民事行為能力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

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二條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8. 《馬說》的賞析以及語段的劃分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一、整體感知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韓愈《送孟東野序》)。韓愈散文中,抒發不平之鳴的篇章不少,《馬說》便是其中之一。「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雖是議論文體,卻講究文采。《馬說》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全文寄託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並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
作者的這些見解和感慨,都是通過具體的形象表現的。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才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以千里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的遭遇,寫有才之人終身不得其用的遭際,以「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寫千里馬埋沒的原因等等,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處境,行文中洋溢著強烈的不平和悲憤。
本文與《龍說》有相似之處,建議大家去讀讀。
二、問題研究
1.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千里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樂比喻能發現並任用人才的人或聖明的君主。食馬者比喻埋沒人才的人或愚昧的統治者。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發現人才,愛護人才,否則,人才就會被埋沒,有人才也等於沒有人才。在韓愈看來,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現人才的人。所以說課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和表達了對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不滿。
2.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本文雖短,結構卻十分精巧。先從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然後筆鋒一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千里馬和伯樂的依賴關系是如此密切,而伯樂卻不常有,千里馬被終身埋沒的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寫到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現的原因,對無知的「食馬者」發出強烈的譴責,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本文雖短,中心卻十分突出。以「伯樂不常有」開始,中間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馬「才美不外現」寫食馬者的無知及其造成的惡果,然後對食馬者的無知進行痛斥,最後歸結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句。
練習說明
一、先熟讀課文,後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設計此題,意在落實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古文背誦的要求。說的練習,要求學生口頭說出作者在文中寄託的思想感情,即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既練習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同學生的說,還有相互啟發、深入思考的作用。
二、翻譯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劃線的詞的意義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理解關鍵語句。譯文見「有關資料」中的「參考譯文」。加點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處的含義即可,至於語法意義,可以不要求學生掌握。
三、當今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系現實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是一道完全開放性的練習。意在引導學生聯系當今的社會現實,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容,以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此題設計的幾個問題,都是「常談常新」的,所以沒有標准答案,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個別同學的觀點有些偏激也不要緊,盡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相信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多數學生是能夠明辨是非的。
教學建議
本文篇幅短而可讀性強,文字也不算艱深。根據以往的教學實踐,學生不僅愛讀,而且易於成誦,關鍵是教師要仔細而認真地指導學生誦讀。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當堂成誦。內容也要講講,但不宜過深,要認真考慮學生在現階段的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以粗知大意為標准。教師講述應當簡而明,不旁徵博引,以免剝奪學生誦讀的時間。從長遠觀點看,能夠熟練地背誦這篇短文,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
1.領讀,即由教師(或選擇1~2名學生)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地讀,目的是使學生從感性上體會文章的語氣。領讀者事前應有充分准備,能流暢地背誦全文。
2.結合文中的虛詞仔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見「有關資料」中《〈馬說〉中的五個「也」字》一文),一邊討論,一邊誦讀。還可以用比較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這些虛詞的體會,例如下列劃線的字句如用括弧里的字句來替換,效果就不一樣了: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是馬雖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乎)
其真不知馬也(矣)
3.逐層分析語調的變化,輕重分明。
三.理解評述
《馬說》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伯樂比喻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治者。千里馬比喻人才。食馬者比喻愚妄淺薄的封建統治者)和層層深入的結構方式。先從正面提出論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性作用,從千里馬和伯樂的依賴關系出發,說明千里馬被埋沒是不可避免的。然後筆鋒一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接著又描繪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具體情形,這也是千里馬終身受屈辱直至含悲死去的歷史。接著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其真不知馬也。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運用三個「不」,一組排比句以及描寫食馬者洋洋得意的神情和自居的心理。寫出了食馬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特徵。最後歸結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句。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的發泄。

9. 陳敬容的詩歌《劃分》的賞析

這是一首極美的詩,初讀再讀,終不厭倦。掩卷之餘,似覺有潺潺流水,在心頭緩緩淌過版,時而安分靜穆如權處子,時而絢爛奪目如雲霞。徜徉詩中的我如天地間的一份子,盡情享受著萊辛評價拉奧孔所擁有的那份「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

《劃分》
陳敬容
我常常停步於
偶然行過的一片風
我往往迷失於
偶然飄來的一聲鍾
無雲的藍空
也引起我的悵望
我啜飲同樣的碧意
從一株草或是一棵松

待發的船隻
待振的羽翅
箭呵,惑亂的弦上
埋藏著你的飛馳
火警之夜
有奔逃的影子

在熟悉的事物面前
突然感到的陌生
將宇宙和我們
斷然地劃分
——一九四六年三月於重慶(選自詩集《交響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