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詩人有哪些名句
❶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人消得憔悴」是北宋詩人_________的名句
【鳳棲梧】
書名:《全宋詞》 作者: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回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答
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❷ 長相思 的詩意是什麼意思
納蘭性德《長相思》的詩意:將士們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專山海屬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外面正刮著風、下著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故鄉是多麼的溫暖寧靜呀,哪有這般狂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出處:清納蘭性德 《長相思》
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縱馬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聲不斷,雪花不住,聲音嘈雜打碎了思鄉的夢,而相隔千里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2)北宋詩人有哪些名句擴展閱讀:
作品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雲南平定,康熙帝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賞析: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出真切的情感,是很為前人稱道的。詞人在寫景中寄寓了思鄉的情懷。格調清淡樸素,自然雅緻,直抒胸臆,毫無雕琢痕跡。
❸ 關於讀書的古詩有哪些
1、唐代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釋義: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並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鑽研中。
2、唐代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3、宋代陸游《讀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釋義:歸鄉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於黎民百姓。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4、唐代杜甫《柏學士茅屋》: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釋義: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諫的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隱居於此。但他仍象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
觀茅屋戶外,那祥雲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順著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5、宋代王禹偁《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釋義: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的,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一切對於我來說都顯得很蕭條寂寞。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在清明節的一大早,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❹ 北宋詩人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與下列哪些地方相關a黃鶴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岳陽樓有關.
故選:A.
❺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湖的千古名句。( )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江的千古名句。(正確 )應該是錢塘江,而不是錢塘湖。這個一定要弄清楚。
❻ 為讓全國人民都知道錢塘江大潮,怎樣寫廣告語
要觀潮請到錢塘江,保證讓您震撼與激動,心動不如行動
❼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人消得憔悴」是北宋詩人_________的名句
【鳳棲梧】
書名:《全宋詞》 作者: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
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❽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更以月來寄託深情北宋大詩人蘇軾就吟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古往今來人們常抄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更以月來寄託深情北宋大詩人蘇軾就吟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1-3]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水調歌頭》全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❾ 閱讀文本選段,完成1——5題。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