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怨天尤人名言

怨天尤人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1-07 00:05:09

⑴ 從逆境中走出來的人有哪些他們說過什麼從逆境走出來的名言

沖出逆境》講的是一個男人如何向下深掘自己的生命,並且發現裡面住著一個國王。

安東費雪(戴瑞路克飾演)是一個脾氣火爆的水手,因為充滿攻擊性而被要求去接受精神醫官傑瑞米戴凡波(丹佐華盛頓飾演)的約談,當他一踏進這位醫官的辦公室,他就知道眼前這個人這個比他所遇到的任何人,都更能給他父親一般感覺的人,將會領他走一段回家的路。

在戴凡波的指引,和另一位教懂他什麼叫做愛的女人恰莉(喬伊布蘭特飾演)陪伴下,費雪不再逞強鬥狠,有了耐心接受治療的勇氣。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第一次了解「家庭」這個字的定義,才知道怎麼來檢視他和周遭人群之間的關系。從一段齟齬到互信互助的過程,安東費雪撫平了創傷,也找回失落已久的「家庭」、「榮耀」和「希望」。

影帝丹佐華盛頓首度執導的《沖出逆境》,改編真人實事,原著曾登上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書排行榜,是一名海軍水手重新面對生命、家庭、個人尊嚴與價值的故事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及赤壁賦等經典作品,這些歸屬於貶謫文學的作品,透露出蘇東坡等人當年面對貶官放逐等「逆境」時,所展現出的胸襟及氣度。

法國詩人謬塞曾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沒有峻岩,焉得美麗浪花?」

逆境的啟示
鐵要成鋼,必須經過百鍊;玉要成器,必須經過琢磨;人要成才,亦須經過勤勉刻苦的歲月。人生是由一連串的起承轉合所組成,有高潮疊起之時,亦有挫折失敗之刻。遭逢失敗時,眾人往往易自怨自哎、怨天尤人,但危機就是轉機,大多能克服困頓、突破困境之人,造就了成功的人生。是故從逆境中我們得以了解真正的自我、獲得成長的人生、習得感恩的心態,創造光明璀璨的人生。

在逆境中我們了解真正的自我。處於經濟繁榮、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眾人汲汲於名利、營營於富貴,過著忙盲茫的生活,終易迷失自我而沉於社會洪流之中。唯擁有真正的自我,始能走出社會叢林,掌握先機、引領潮流,攀爬上人生的玉山。如口足畫家謝坤山先生,於盛年之時,慘遭電擊因而截去四肢,面對人生的不順遂,他也曾經墮落、放棄自己,但明知這不是自我所要的人生,因而以口代手,歷盡千苦,練就匠心獨運的繪畫支術,創造不凡人生。
在逆境中我們始能成長。古有明訓:「憂患適足以興國,逸豫適足以亡身。」經過了千百年的時空考驗,至今仍是我們為人處世的金玉良言。眾人處於盛世之時,往往安逸度日、奢侈成風,過著紙醉金迷、揮霍無度的迷爛生活,遭遇挫折往往一蹶不振,步往毀敗人生。當眾人處於逆境之時,明知已無後路可退,便對人生認真負責、對目標兢兢業業,如此的人生必定學有所成、心有所長,邁向光明璀璨的人生。如已故之國顧問劉俠女士,雖從小即受病魔迫害,更堅定她寫作的意志,創作出一篇篇扣人心弦、撼動人心的佳作,造就成功的人生。

在逆境中我們習得感恩的心態。陳之藩曾言:「得之於人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是的,人類為群居動物,不可能離群索居,眾人的相互合作、互相扶持是活下去的必備條件。在人生大道上難免會有荊棘遍布、烏雲密布的時候,面對人生的不順遂,個人勇於挑戰、堅持的毅力雖是必勝的關鍵,但若不是他人的相互合作,怎麼可能成功?若不是家人的相互合作,成功又有何意義可言?是故於逆中我們習得感恩的心。如慈濟功德會的會員救助、賑災、幫助弱勢的人,受幫助者大多亦持感恩的心加入慈濟,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創造發光發亮的人生。

幼蟬需經結蛹、脫殼的歷程使能蛻變成翩翩飛舞的花蝴蝶;老鷹年過四十即需經歷換喙、拔瓜的辛路歷程,否則即將死去,自然界萬物為求生存如此地奮斗挑戰,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更應該勇於面對困境、接受挑戰。逆境是向成功之路的必經過程,正如黎明前總是黑暗,處於逆境中我們應當了解自我,不隨波逐流,以樂觀的心態、積極的人生觀突破逆境,以感恩的胸襟創造更多的佳音,邁向自已的完美人生。

勵志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⑶ 孔子的十大名言

1、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孔子語錄:《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准備就會失敗。)11、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12、孔子語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孔子語錄: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朴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裡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孔子語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孔子語錄: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17、孔子語錄:禮之用,和為貴。——摘孔子《論語》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18、孔子語錄: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

(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19、孔子語錄: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20、孔子語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摘孔子《論語》
(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21、孔子語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摘孔子《論語》

(《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22、孔子語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論語》

(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范。)

23、孔子語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摘孔子《論語》

(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24、孔子語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論語》

(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25、孔子語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摘孔子《論語》

(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26、孔子語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論語》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27、孔子語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麼行走呢?)

28、孔子語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論語》

(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麼還有什麼行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語錄:《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摘孔子《論語》

(《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30、孔子語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摘孔子《論語》

⑷ 有關知足常樂的名言與解析

關於知足常樂的名言
1. 金錢是一種有用的東西,但是,只有在你覺得知足的時候,它才會帶給你快樂,否則的話,它除了給你煩惱和妒忌之外,毫無任何積極的意義。台灣女詩人 席慕蓉

2. 幸福有它的兩重性:一方面在於福至心靈,時來運至……另一方面,也是最實際的方面,就是知足常樂地安度日常生活,這也就是說,頭腦清醒,不幹蠢事。德國作家 馮塔納

3. A contented mind is the greatest blessing a man can enjoy in this world.——Joseph Addison

4. 知足是人生在世最大的幸事。英國散文家 詩人劇作家以及政治家 艾迪生

5. 人啊,你別老往高出看,你得往低處看,這樣才能感到知足,比如吧:你覺得你掙錢少,那還有比你還少的呢……你這失業了,人家還有失身的呢,你媳婦不跟你了,她也沒跟我啊! 相聲和影視劇演員電視脫口秀主持人 郭德綱

6. 她雙手勾上他的肩,紅唇抵住他耳垂,吐氣如蘭,勾魅出男人的三魂七魄全飄到半空中各自暈陶陶的吹奏仙樂順便嗑搖頭丸High到日月無光,幾乎不知足下十八層地獄生成怎麼個模樣。台灣言情小說作家 席絹 《心有所屬》

7. 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滿,一味以為自己了不起,於是便缺乏上進心了。另一種人則太不知足,貪得無厭,毫無自律可言,更談不上自我警惕。貪婪的人無法掩蓋他自己丑惡的面目,他的身體是透光的,他生活在戲劇化的人生里,結果使自己陷於不能自拔的深淵。美籍華人,武術宗師,功夫影帝導演 李小龍

8.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 ......

⑸ 誰能給我幾個關於籃球勵志的名言。

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日子,一個清閑,充實的周五--周五的晚上是開心的,因為假期就要來到了;周日的晚上則是痛苦的,因為假期要結束了--事實上,假期即將到來的時刻甚至比假期本身更令人高興和輕松,你會有很多的計劃,很多的遐想,雖然可能一個也不會實現,那又怎樣,光是期盼就足夠讓人心情舒暢的了。
中午的午睡看來對於我還是很管用的,2點半醒來的時候渾身都有勁兒了,之前還如夢游一般。看了看那篇到處是疑點的論文--實在不敢相信把SiO放在水裡煮一煮就能合成出硅納米管來,要知道,這可是世界級難題,也不知道那個湖南人是怎麼整出來的。總之,可疑得很,but,我得找出破綻才有發言權。
下午4點半去了塑膠場和院隊的人一起參加了訓練了,前兩次都缺席,剛過去還心裡犯嘀咕,怕被教練罵,不過還好,教練人還是挺好的。說起籃球,這實在是一個在我的生活里很有份量的話題,我通過籃球認識了很多朋友,認識了我自己,讓我有了很多美好和苦澀的回憶--不管我願不願意去回憶,它們都已成為我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我相信,籃球還將繼續在我的生活中跳動。高中的時候,要加入校隊,教練告訴我,水平還差一點,況且,我的學習成績相當優秀,沒有必要在上面浪費太多時間;大學裡面,大一時院隊選人,我又沒有被選上,不過,後來大二大三慢慢慢慢的,成了隊長,雖然我知道自己不是能力最優秀的一個,但是我仍在盡自己的努力打球;現在,終於得到老師的賞識可以去院隊打了,但是我的心態已經不同了,我珍視籃球給我帶來的快樂,讓我認識更多的朋友,對於勝負,我已經看得開了--在場上我仍會全力以赴拼盡全力,但是在場下,贏了我會很開心,會臭美一下,輸了我會去安慰隊友,沒關系,盡力了就好。
教練的指導,對於我們這些幾乎沒有經過正規訓練,完全是"野路子"出身的選手來說,有點讓人抓狂的感覺。因為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有問題的,都是要改進的,我們不斷的被訓斥,「走步了!」「怎麼運球的!」雲雲。要知道,平時打球,半場或全場,我們這幾個人都是核心,都是別人注意的焦點,是別人模仿的對象。得!現在,什麼都不是!不過,郁悶歸郁悶,教練講的確實有道理,不服不行,動作,戰術,確實是那麼回事兒,按他講的來,絕對是會讓我們的技術上一個台階。不過話又說回來,我們,都是20好幾的人了,早過了練基本功的年齡,動作雖不標准,但是習慣了就管用--「丑就丑吧,能進球就行。」有一哥們在後頭嘀咕了一句,我笑了。
冬天的天黑得賊快,5點多一點就看不見了,傳球和投籃都成問題,於是,在做完掩護和擋拆的戰術練習之後,不得不宣布訓練結束。末了,我記得教練說了一句很牛B的話,印象很深的說,他意思是形容一個球員在拿球之後要對防守方對壓迫感,原話是: 「拿著球你有什麼好怕的,躲個屁啊,記著,別看球場上那麼多人,你拿著球你就是爺爺!!」
恩,記住了,誰是爺爺誰是孫子,總算搞明白了。寫在這里,打籃球的人共勉吧

⑹ 求中國古代名言警句,帶作者及出處,含義

1.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解讀]愛人的人別人總是愛他,尊敬別的人別人總是尊敬他。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往往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你。要想受人敬愛,必須敬愛他人。恆:常常。
2. 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左傳·隱公三年》
[解讀]喜歡子女,應該用道義去教導他,不要讓他走上邪路。這是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石碏(què)勸諫衛庄公的話,衛庄公不聽勸諫,他的寵子公子州吁終於招致殺身之禍。溺愛,會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納:入,使入。
3. 不吹毛而求小疵。——《韓非子·大體》
[解讀]不要去挑剔別人的小毛病。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喜歡挑剔別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點。求:找尋。疵:毛病。
4.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解讀]不將對甲的怒氣轉到乙的頭上,也不重犯同一種過失。許多人對自己的過失並不引起注意,甚至習以為常,若能像顏回那樣該多好啊!遷怒:轉移怒氣。貳:再,重。
5.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解讀]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畫出矩形和圓形來。我們的生活,辦事情,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章制度,否則,各行其是,准會亂了套。規矩:規和矩,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比喻標准,法度。
6.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
[解讀]糧倉充實,百姓才懂得禮節制度;衣食豐足,百姓才知道榮譽恥辱。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治理國家的人,首先要考慮老百姓的生活。廩(lǐn):糧倉。實:充實。
7. 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解讀]事情開始時有很小的差錯,若不及時糾正,最後就會造成大的錯誤。萬事開頭難,開頭必須謹慎;搞科學研究必須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否則就會造成重大損失。毫釐:為計量小單位,形容極少或極小。繆(miù):錯誤。
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戰國·楚·屈原《卜居》
[解讀]尺雖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雖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總有它的不足之處,智者也總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應求全責備,而應揚長避短。
9. 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解讀]面臨著仁義,就是老師,也不必同他謙讓。這句話與「我愛我的老師,我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語)的意思有些類似。闡發仁義,捍衛真理,伸張正義等應該做的事,要積極主動地去做,絕不能推讓。
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解讀]擁有真理,合乎正義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違背真理、非正義的就很少得到幫助。它告訴我們,真理和正義是不可戰勝的。
11.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解讀]如果只是獨自一個人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討論,就會孤陋寡聞。事實證明,學習夥伴有益於學習的進步。
12.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讀]富貴不能使他的心惑亂,貧賤不能使他改變節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可以稱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這句話歷代相傳,激勵了無數的中華兒女。
13.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十月之交》
[解讀]高地變成山谷,深谷變成山陵。據科學推測,喜馬拉雅山這個地方在七千萬年以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滄海變桑田,比喻世事多變。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總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轉化。
1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解讀]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鴻圖。
15.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解讀]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格要求自己,進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離怨恨。躬自:自己。「厚」後省略了一個「責」字。責:責備,要求。
1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解讀]如果天天洗滌能使面容清潔新鮮,那就每天都要洗滌干凈,保持清潔、新鮮,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這句名言是商朝開國賢君湯刻在盤子上的銘文,叫「湯盤銘」。刻在洗滌的盤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勵的作用。這里借指要讓自己的道德修養、精神面貌永遠是新鮮而清潔的。日新: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17.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解讀]木料經過木工用墨線(木工用具)劃直線加工以後,就變直了;金屬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礪後,就能鋒利。這兩個比喻用來說明人經過學習磨練,自我反省,就會變得聰慧明智,不犯錯誤,也越來越堅強。礪(lì):磨刀石。
18.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禮記·大學》
[解讀]對你所喜歡的人,要知道他的缺點,不可偏袒;對你所厭惡的人,要知道他的優點,不可抹殺。我們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為自己的好、惡而產生偏見。
好(hào):喜愛。前「惡」(è):缺陷和丑惡。後「惡」(wù):討厭,憎恨。
19.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解讀]災禍啊依存著幸福,幸福啊潛伏著災禍。它告訴我們,禍福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處逆境,也不要灰心喪氣。兮(xī):語氣詞,相當於「啊」。
倚(yǐ):倚靠。伏:潛伏,隱藏。
20.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解讀]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飢寒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恥辱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該奉行的原則。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給。
21.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解讀]見到賢人,就應該想著向他學習;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自己反省,(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對不如自己的人喜歡譏笑、輕視,因而沾沾自喜;對比自己強的人喜歡貶低,甚至嫉妒、畏懼退縮,害怕與他們交往:這都是不正確的態度。思齊:想著要追上,看齊。內自省:自己在內心裡省察、檢查。
2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解讀]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卻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積善成德,便成為君子;成人之惡,積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罵。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這相反。
23.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
[解讀]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君子襟懷坦白,安貧樂業,與人為善,知足常樂,所以能坦盪盪。小人慾念太多,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懷戚戚。坦盪盪:心胸開闊,自由自在的樣子。戚戚:憂懼不安的樣子。
24.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解讀]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應該警惕戒備:年輕的時候,正在長筋骨,氣血尚未定型,在男女問題上必須警戒;到了壯年時期,身強力不虧,精力旺盛,要警戒無原則的糾紛和爭斗;到了老年,體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貪得無厭。這句話對於青少年來說,提出了早戀會影響身心健康的問題。在今天看來,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說法,對我們仍有教育意義。
25.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禮記·表記》
[解讀]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樣(濃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沒有圖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顯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夠長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懷有獲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虛情假意,矯揉造作,甜言蜜語,因而難以持久。接:接觸,交往。醴(lǐ):甜酒。
26.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解讀]禮節重在相互往來:有往無來,不符合禮節;有來無往,也不符合禮節。在人際交往中,人們之間應平等相待,互助互濟。尚:重在。
27.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盡數》
[解讀]流動的水不會腐臭,常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蝕。比喻經常運動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蝕,可以保持很久不變壞。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動」的重大意義:生命在於運動,腦筋在於開動,人才也需要流動,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運動,沒有運動就沒有世界。腐:腐臭。戶樞(shū):門的轉軸。蠹(dù):蛀蝕。
28. 滿招損,謙受益。——《書·大禹謨》
[解讀]驕傲自滿必然招致損失,謙虛謹慎就會獲得好處。歷史上的許多事實證明了這句名言的正確。唐太宗能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國家治理得很好,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驕傲自滿起來,在攻打高麗(朝鮮)時慘遭失敗。唐玄宗剛登基做皇帝的日子裡也算英明,在政治、經濟方面取得成績後就驕傲起來,導致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衰落。

29. 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
[解讀]做事勤快敏捷,說話謹慎。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多做實事,少說廢話,不亂說話。敏:勤勉,快速。慎:謹慎,慎重。
30.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讀]千里遙遠的路程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從頭開始,從小到大逐漸積累的。萬事開頭難,沒有個開頭就不會有結果。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做起。
31. 鍥而含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解讀]雕刻了一下,就放棄了,就是腐朽的木頭也刻它不斷;如果刻個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這個比喻意在說明學習、做事情,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淺嘗輒止,將會一無所成。鍥(qiè)、鏤(lòu):雕刻。
32.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解讀]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該怎麼辦了。孔子認為,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寸步難行。在今天看來,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也要守規則,講誠信,才能在競爭中得到發展。
33. 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告子下》
[解讀]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聖人。孟子認為,一個普通人如果要成為堯,成為舜,成為賢,成為聖,關鍵是要去「做」,若能事事處處都按照堯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為堯舜了么?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若能為自己樹立一個好榜樣,並按照榜樣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長了。堯舜:上古時代的國君唐堯和虞舜。
34.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解讀]哪個人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夠改正,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時晉國的國君晉靈公是個暴君。有一次,廚師煮的熊掌不夠熟,他就下令把廚師殺掉了。大臣士季進宮勸諫他,話未出口,晉靈公就說:「我知道錯了,今後一定改正。」其實,他的話把重點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這個話堵住士季的口,並不是真想改正錯誤。士季便說:「~,~,~。」士季的話把重點落在一個「改」字,知錯必改,壞事也就變成了好事。莫大焉: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
35.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禮記·中庸》
[解讀](如果自己不如別人聰明,那麼)別人花一分力氣就能學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氣學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氣能學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氣學好它。這句話說明人要自強,不甘落後。有了自強的心態,必然會勤奮,「勤能補拙」,原本不夠聰明的人也會聰明起來了。
3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解讀]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cuōzhuómó):本來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製成器物。後來引申為學問上的研究、探討。指共同研究學習,互相取長補短。
37.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
[解讀]三個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當我的師長的人。人人都有相對的技能和特長,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只要虛心向別人學習,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師。

⑺ 關於"增大格局"的名言名句都有哪些

增大格局的名言:

1.看一個人能否達成願望,要看他能否克服慾望;看一個人能否成就大事,要看他是否注意小事。看一個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贏了多少人,要看他成就了多少人;看一個人的結局,要看他有多大格局。

2.看一個人的結局,在格局。
看一個人的身價,要看他的對手;看一個人的品格,要看他的好友。
看一個人是否好命,要看跟誰比;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要看擺在哪裡。
看一個人能爬多高,要看他根基多深;看一個人能裝進多少,要看他空掉多少。
看一個人有沒有自信,要看他是否真的相信;看一個人能否渡過難關,要看他的人生觀。

3.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學習比學歷重要,機遇比關系重要,要什麼比做什麼重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眼界,註定心的格局;格局,框定人生的命運。

6.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

7.以後應該立定格局之後,一直寫下去,不管修辭,也不要回頭看。等到成後,擱它幾天,然後再來復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字。在創作的塗中,一面練字,真要把感興打斷的。

8.世界許多名城都以保持自己古老的格局為榮,我們卻在炫耀「三個月換一次地圖」這種可怕的「奇跡」!

9.格局,布局,步局。心中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0.房子的格局要方正。 如果不是的話,你做事沒有辦法很平穩,也就是格局方正是代表四平八穩。這是很多成老闆在買房子的時候考慮的,你看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是一幢方的樓,像個電冰箱一樣,就在那個地方,格局方正。看起來雖然沒有太大的創意和造型,但是格局方正代表著四平八穩。

拓展資料:

格局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gé jú,格是對認知范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范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范圍不一樣,所以說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樣。

其它解釋:

格:用於形容物體的空間結構和形式;局:布局,分布,擺放,安置位置。例如:這個書房的格局...

在哲學上來說,格:指人格;局:指氣度、胸懷。

⑻ 要懷高遠的志向,樹立遠大的目標。我想到了什麼上的名言有哪些

我想到了《諸葛亮集·誡外生書》上的名言:「志當存高遠」,「志當存高遠」意思是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

原文: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譯文:

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節制情慾,去掉郁結在胸中的俗念,使幾乎接近聖賢的那種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體現出來,使你內心震動、心領神會。要能夠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驗,擺脫瑣碎事務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

做到這些以後,雖然也有可能在事業上暫時停步不前,但哪會損毀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擔心事業會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堅毅,思想境界不開闊,沉溺於世俗私情,碌碌無為,永遠混雜在平庸的人群之後,就會難免淪落到下流社會,成為沒有教養,沒有出息的人。

(8)怨天尤人名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諸葛亮13歲時,他們姐弟四人跟隨叔父諸葛玄離開山東老家趕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不久,漢朝廷又派朱皓到任,失掉官職的諸葛玄只好帶著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荊州投靠舊友荊州牧(治所襄陽)劉表。到襄陽後,諸葛亮因年紀幼小,就到劉表辦的「學業堂」里讀書。

他的兩個姐姐則先後出嫁,一個嫁給襄陽大名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諸葛亮非常敬重龐德公,多次上門求教,甚至「獨拜床下」,「跪率益恭」,後來,龐德公也十分器重諸葛亮,稱之為「卧龍」,稱其侄龐統為「鳳雛」;另外一個嫁給中廬縣(今湖北南漳縣)蒯家大族蒯祺。

可惜造化弄人,他的這位姐夫在征戰期間被蜀將孟達的部隊所殺。諸葛亮的二姐所生子叫龐渙。諸葛亮的《戒外甥書》就是寫給他的。諸葛亮在這封信中,教導他該如何立志、修身、成材。龐渙,字世文,曾官至郡太守。

⑼ 名言警句勵志帶解釋

勵志名言警句加解釋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獲。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才是明智的行為。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古代名人名言)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後行。—《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後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⑽ 儒家名句及解釋

可以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最著名,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喜歡的地方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