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嵇康的詩名句

嵇康的詩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1-06 23:10:04

㈠ 「嵇康的詩是中國唯一陽剛的詩」木心為什麼這么說

因為,嵇康好竹,於居所植竹林數畝,林中結竹舍,以至一切物事皆為竹所成。某日,阮籍來訪,康不欲見,乃於桌上書拒客詩一句,納身於內。

因為仕途是極危險的。那麼他哥哥做何反應,我們不得而知,其實如果你看《全三國漢魏六朝詩》,就有他哥哥給他的答詩,詩中是勸他出仕的。他與他哥哥之間是他先贈,他哥哥後答。那麼現在這《答二郭》則是二郭先贈。

然後他再回答給二郭。為了節省時間,我就不講二郭給他的贈詩了,總之二郭也是勸他不應該如此激烈剛直,應該比較溫和地接受仕宦,所以嵇康在這首《答二郭》里表現出了與他們不同的態度。





㈡ 關於嵇康的詩句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 嵇康《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息徒蘭圃,秣專馬華山。 ——屬 嵇康《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 嵇康《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嵇康《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嘉彼釣翁,得魚忘筌。 —— 嵇康《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 嵇康《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㈢ 描寫嵇康的詩詞

亂離
年代:【唐】 作者:【孟郊】
天下無義劍,中原多瘡痍。哀哀陸大夫,正直神反欺。
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為君每一慟,如劍在四肢。
折羽不復飛,逝水不復歸。直松摧高柯,弱蔓將何依。
朝為春日歡,夕為秋日悲。淚下無尺寸,紛紛天雨絲。
積怨成疾疹,積恨成狂痴。怨草豈有邊,恨水豈有涯。
怨恨馳我心,茫茫日何之。

言懷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白鶴高飛不逐群,嵇康琴酒鮑昭文。
此身未有棲歸處,天下人間一片雲。

感事六言
年代:【宋】 作者:【陸游】
李白嶔崎歷落,嵇康潦倒粗疏。
生世當行所樂,巢山喜遂吾初。

詠史下·嵇康
年代:【宋】 作者:【陳普】
銅駝荊棘夜深深,尚想清談撼竹林。
南渡百年無雅樂,當年猶惜廣陵音。

夏日覽物思古人三首·嵇康
年代:【宋】 作者:【韓維】
翛然柳下鍛,豈不遺世喧。
一忤貴公子,鳴弦竟誰冤。
性烈才且雋,有味孫登言。

聽彈廣陵
年代:【宋】 作者:【李處權】
時風正薰彈廣陵,亂世掩抑咿嚘聲。
孰謂嵇康敢不臣,此心炯炯難自明。
荒楸古墓鬼神嘯,大澤深山龍鳳驚。
我來聽此可無語,天乎孰謂得其平。

五君詠·嵇康
年代:【宋】 作者:【錢選】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
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
鸞翮有時鏘,龍性誰能馴。

嵇康
年代:【宋】 作者:【徐鈞】
卧龍並論恐非倫,望重宜為世所珍。
大抵重名人敬仰,如何名重反傷身。

賢八詠·嵇康撫琴
年代:【宋】 作者:【姚勉】
先生人中豪,志不肯司馬。
一曲廣陵散,絕世不可寫。

這些都是描寫他的,滿意望採納

㈣ 關於嵇康的故事詩句

嵇康好竹,於居所植竹林數畝,林中結竹舍,以至一切物事皆為竹所成。某回日,阮籍來訪,答康不欲見,乃於桌上書拒客詩一句,納身於內,詩曰:竹林深處有籬笆。阮籍見無人出招,以為康未歸,正道掃興,偶睹桌上詩句,墨跡猶新,乃提筆續為:籬笆難擋笛聲轉。乃操桌上竹笛遣興,須臾,林外有人大笑,原是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五人相偕來訪,見桌上詩句,盡皆感興,乃為聯句,得七句詩雲: 竹林深處有籬笆,籬笆難擋笛聲轉。笛聲換來知音笑,笑語暢懷凝筆端。筆筆述志走詩箋,筆筆錄下珠璣言。箴語共話詠篁句。 嵇康於內室見眾人無去之意,只得出來相見,見聯句之中,句首皆關竹字,知俱為愛竹之人,乃為其完曰:篁篁有節聚七賢。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606/12/31708_1313300.html

㈤ 嵇康的名詩句有哪些

四言詩十一首(一)
淡淡流水。淪胥而逝。泛泛柏舟。載浮載滯。微嘯清風。鼓檝容裔。放棹投竿。優游卒歲。
四言詩十一首(二)
婉彼鴛鴦。戢翼而游。俯唼綠藻。託身洪流。朝翔素瀨。夕棲靈洲。搖盪清波。與之沉浮。
四言詩十一首(三)
藻泛蘭池。和聲激朗。操縵清商。游心大象。傾昧修身。惠音遺響。鍾期不存。我志誰賞。
四言詩十一首(四)
斂弦散思。游釣九淵。重流千仞。或餌者懸。猗與庄老。棲遲永年。寔惟龍化。盪志浩然。
四言詩十一首(五)
肅肅泠風。分生江湄。卻背華林。俯溯丹坻。含陽吐英。履霜不衰。嗟我殊觀。百卉且腓。心之憂矣。孰識玄機。
四言詩十一首(六)
猗猗蘭藹。殖彼中原。綠葉幽茂。麗藻豐繁。馥馥蕙芳。順風而宣。將御椒房。吐熏龍軒。瞻彼秋草。悵矣惟騫。
四言詩十一首(七)
泆泆白雲。順風而回。淵淵綠水。盈坎而頹。乘流遠逝。自躬蘭隈。杖策答諸。納之素懷。長嘯清原。惟以告哀。
四言詩十一首(八)
抄抄翔鸞。舒翼太清。俯眺紫辰。仰看素庭。凌躡玄虛。浮沉無形。將游區外。嘯侶長鳴。神□不存。誰與獨征
四言詩十一首(九)
有舟浮覆。紼纚是維。栝檝松棹。有若龍微。□津經儉。越濟不歸。思友長林。抱朴山嵋。守器殉業。不能奮飛。
四言詩十一首(十)
羽化華岳。超游清霄。雲蓋習習。六龍飄飄。左配椒桂。右綴蘭苕。凌陽贊路。王子奉軺。婉孌名山。真人是要。齊物養生。與道逍遙。
四言詩十一首(十一)
微風清扇。雲氣四除。皎皎亮月。麗於高隅。興命公子。攜手同車。龍驥翼翼。揚鑣踟躕。肅肅宵征。造我友廬。光燈吐輝。華幔長舒。鸞觴酌醴。神鼎烹魚。弦超子野。嘆過綿駒。流詠太素。俯贊玄虛。孰克英賢。與爾剖符。 五言贈秀才詩 雙鸞匿景曜。戢翼太山崖。抗首漱朝露。晞陽振羽儀。長鳴戲雲中。時下息蘭池。自謂絕塵埃。終始永不虧。何意世多艱。虞人來我維。雲網塞四區。高羅正參差。奮迅勢不便。六翮無所施。隱姿就長纓。卒為時所羈。單雄翩獨逝。哀吟傷生離。徘徊戀儔侶。慷慨高山陂。鳥盡良弓藏。謀極身必危。吉凶雖在己。世路多嶮巇。安得反初服。抱玉寶六奇。逍遙游太清。攜手長相隨。

㈥ 【簡答題】嵇康詩歌的特點。

嵇康的詩歌創作,據戴明揚《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嵇康現存詩歌五十餘首。形式有四言、五言、六言、雜言等等。詩體多樣,取材廣泛。其中以四言詩成就最高。嵇康的四言詩現存《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1〕、《四言詩》十一首、《代秋胡歌詩》七首、《幽憤詩》一首、《詩》一首。何焯《文選評》曰:「四言不為《風》、《雅》所羈,直寫胸中語,此叔夜高於潘、陸也。」「叔夜送人從軍軍詩至十八首,以開晉、宋四言之門戶。然雄辭彩語,錯互其間,未令人厭。」〔2〕超塵脫俗,沖懷曠遠;其五言詩,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有好的作品。「時代所限,不能為漢音之古樸,而復少魏響之群妍,所緣漸淪而下也。」〔3〕多寫其鄙棄世俗、回歸自然、高蹈隱逸之志。
中國詩歌主要有四言、五言、七言三種形式,自漢魏以來五言和七言興盛,然四言則主要以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為代表。四言詩歌並沒有得到長期延續性發展,到正始時期,五言詩進一步發展。「魏晉時期,五言詩佔有優勢。除曹操、曹植、嵇康、陶淵明等數人以外,擅長四言詩的使人極少。嵇康與曹操並駕齊驅,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四言詩人。」〔4〕在此種時代潮流之下,嵇康為何秉承《詩經》傳統偏愛四言,他不是反對司馬氏集團的傳統名教,越禮而行的人嗎?何以如此呢?《文心雕龍》評價嵇康詩歌:「嵇志清峻」,「清峻」二字正好說明嵇康的整體詩歌特點和藝術風格,嵇康性直剛烈,而又尚奇好俠。故詩歌必然峻切。這樣的藝術風格似乎更能直切的表達嵇的思想感情,更加直露的反映其對政治的態度。「簡約嚴明,文約易廣」的四言詩歌特點正好與這種「清峻」的藝術風格相吻合。嵇康四言詩歌秉承《詩經》的寫作傳統和寫作手法並予以創新,他的作品一方面具有傳統藝術形式的特點,如措辭、章法、比興等都有明顯學習《詩經》
的跡象,另一方面又有創新,他的四言運筆疏朗,色彩鮮明,圓通自如,狀物敘事,呈現出新的面貌。在嵇康的《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中有這樣兩首:
鴛鴦於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游容與。(《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之一)
鴛鴦於飛。嘯侶命儔。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頸振翼。容與清流。咀嚼蘭蕙。俛仰優游。(《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之二)
用簡明暢快的四言勾勒出生動鮮明的畫面。在《詩經》中的作品多用比興,然而比興只是手段,是為了引起主題,詩旨才是關鍵。然而,嵇康的上述兩篇創作,通篇皆是描寫之辭,刻畫禽鳥優游俯仰之狀,彷彿正在展開的畫卷,卻無一語涉及詩人的本意。這在傳統的四言詩歌中式很少見的。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論四言之風格雲:「四眼正體,則雅潤為本」,「平子得其雅,叔夜得其潤」。〔5〕正如所說,嵇康的四言注重「音律和諧」,「和諧」則顯「圓潤」。不刻意的去描繪「典雅」,卻在其描寫「圓潤」「和諧」的措辭用字上,表現出「雅」的一面。典雅的環境,令我們直接想到的就是和諧的音律。而和諧的音律,所表現出來的必然已經有典雅的意境在裡面。這種語言風格特點確有嵇康「清峻」之特色。
嵇康的詩,「頗似魏文。過為峻切,訐直露才,傷淵雅之致。然托諭清遠,良有鑒裁,亦未失高流矣。」〔6〕關於嵇康的詩,後人大都以一個「峻」字來評價。著名的南朝文學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的《明詩》篇中說道:「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7〕劉勰認為嵇康的作品風格是「清峻」,在《體性》篇中劉勰道:「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清人劉熙載在《藝概》卷二《詩概》中說:「叔夜之詩峻烈,嗣宗之詩曠逸。」〔8〕「清峻」與「峻切」、「峻烈」都是一個意思,「峻」原意是高峭,與其它詞連用,或用其原意,或引申為嚴刻。「清者,清遠;峻者,峻潔、崇高」〔9〕其詩歌抒情方式亦是如此婞直,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評價說:「叔夜婞直,所觸既形,集中諸篇,多抒感憤,招禍之故,乃亦緣茲。夫盡言刺譏,一覽易識,在平時尤不可,況猜忌如仲達父子者哉!」〔10〕 嵇康詩歌筆試飛動、蘊藉流轉、飛動自如、文法高妙、氣勢昂揚、清麗深刻。我們看《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八首》的其中兩首詩:
良馬既閉,麗服有暉。左攬繁弱,右接忘歸。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盼生姿。(《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之九)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之十四)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八首》是嵇康在送哥哥嵇喜從軍之時所寫,詩表面上是在描寫想像中的哥哥的軍旅生活,戎馬騎射、游獵彈琴、神情悠然的高超境界,實際上寫的則是自己的生活情趣。「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盼生姿。」氣勢昂揚,清麗深刻。「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語言自然天成,形象而又傳神。灑脫自然、從容不迫的氣度,這正是嵇康理想人格的寫照,也向來是人們所稱道的妙句。
在嵇康的詩歌中「游」字的出現頻率是最高的。以《代秋胡歌詩七首》、《 幽憤詩》、《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 四言詩十一首》、《 五言贈秀才詩》、《 答二郭詩三首》、《 酒會詩》、《 與阮德如詩》、《 述志詩二首 》、《五言詩三首》來統計,「游」字共出現28次,為何嵇康情有獨鍾於「游」字?我們知道,《莊子》中有「逍遙游」,嵇康的「游」是否與莊子的「逍遙游」的「游」相同呢?這個字的屢屢出現又代表了什麼含義呢?
我們知道,嵇康對老莊思想是有繼承的。《莊子》中的「逍遙游」是莊子的核心境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11〕《逍遙游》是《莊子》中的代表作品,列於《內篇》之首。逍遙游的意思,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嵇康繼承了《莊子》的這種境界,「游」是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是對「自由」無所限制、無所拘束的追求。嵇康繼承老、庄之學之外,他的個性和人生經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我們知道嵇康少孤,母親和兄長把它撫養長大,自然缺少了父親的嚴厲管教和束縛,形成了一種率性自然、天縱曠放的個性。他的這種個性與老莊思想不謀而合。他「長而好老莊之業,恬靜無欲,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葯。善屬文論,彈琴詠詩,自足與懷抱之中」。〔12〕長大之後好老莊之學,曠達任放,反對名教禮法,在《與山巨源絕交書》言「老子莊子,吾之師也。」又雲:「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功其過。又讀《庄》、《老》,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之情轉篤。」〔13〕向秀稱「嵇志遠而疏」〔14〕 也正是這種遠離世俗、翛然物外的玄遠之心的要求,使嵇康以庄學為階梯,來表達自己得人生理想和目標。
嵇康思想的源頭是老莊的人生哲學。老莊哲學所倡導的是絕聖棄智、適情任性、與束縛個人思想的傳統禮教相抗衡。追求脫離現實,但又離不開現實。人生活在現實世界中,有理想,然而理想的基礎確是現實生活。老莊的人生哲學是矛盾的。老莊哲學解決這對矛盾的方法是:避世遁世、歸隱山林。這只是一種痛苦的逃避。莊子在《逍遙游》中所闡釋的自己所追求的個體自由「逍遙游」是一個虛幻的精神世界,是通過「心齋」
「坐忘」來實現的,在現實世界中個體是獨立的。而嵇康的「游」是與現實生活有所關聯的,他抨擊社會黑暗、禮教的虛偽,追求的是個體的「自由」而不是「獨立」。莊子逍遙游是指無所依從、絕對自由地似鯤鵬般展翅翱翔在永恆的精神世界。莊子一方面認為「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認為,「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沉濁。在這種矛盾心理下,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嵇康的「游」繼承了莊子的「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一點。在他的詩歌中所出現的也正是這種逍遙游之「游」。所不同的是莊子是無法施展抱負,而嵇康是不屑於去做。在這點上阮籍與莊子有所相同,都是壯志難酬。但是嵇康是「眾人皆醉我獨醒」般的「逍遙」的對待人生。
嵇康的逍遙游之「游」是在繼承莊子的前提下,進一步的發揮。使它成為自己所追求的的人生境界,嵇康去實踐這種人生境界,在作品中表現這種境界。而莊子只是在他的思想有了這種境界,並沒有去實踐。莊子更多的是繼承老子的「無為」思想,認為無為而無所不為。嵇康繼承莊子,更多的表現是嵇康以莊子的「逍遙游」這一境界為階梯,使之更進一步。嵇康的「游」是實實在在的不受約束、任情而馳、優容游與的精神追求,是淡薄自然的生活的生命慾望,是竭力追求一種超凡脫俗、如詩如畫般的寧靜人生。嵇康的遊仙詩之「游」是嵇康苦索「游」之境界的必然產物。嵇康「求仙問道」「服食葯石」以求成仙得道,「仙」具體化是神仙,但卻代表著「游」的境界。「遊仙」的最終目標卻是「游萬物而任自然」的人生理想目標。這是他對生命的終極目標的考證。

㈦ 關於評價嵇康傲骨不屈的詩句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譙郡(今安徽宿縣西南)人。稽康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勵志勤學,以至博學多才,文學、玄學、音樂等無不精通並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稱"嵇中散"。嵇康作為魏晉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關於評價嵇康傲骨不屈的詩句主要有以下詩句:
1、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晉·顏延之《五君詠》
原詩:中散不偶世,本白餐霞人。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2、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唐·白居易《雜感》
原詩:呂安兄不道,都市殺嵇康。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禍患安可防。使我千載後,涕泗滿衣裳。

3、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宋·李清照《詠史》
原詩:兩漢本紹繼,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4、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此詩雖是贊賞菊花傲霜,但同樣可以用來評價嵇康傲骨不屈)
原詩: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5、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明·王夫之《讀通鑒論》·卷十二
原文節選:夫晉之人士,盪檢逾閑,驕淫愞靡,而名教毀裂者,非一日之故也。魏政之綜核,苛求於事功,而略於節義,天下已不知有名義;晉承之以寬弛,而廉隅益以盪然。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名教為天下所諱言,同流合污而固不以為恥。其以世事為心者,則毛舉庶務以博忠貞干理之譽,張華、傅咸、劉毅之類是已。不然,則崇尚虛浮,逃於得失之外以免害,則阮籍、王衍、樂廣之流是已。兩者交競,而立國之大體、植身之大節,置之若遺;國之存亡,亦孰與深維而豫防之哉?故與賈充偕而不慚,與楊駿比而不忌。如是,則雖得中主,難持以永世,況惠帝之愚無與匹者乎!董養升太學之堂而歡曰:「天人之理既絕,大亂將作。」誠哉其言之也!

㈧ 贊美嵇康的詩句

《中國名勝詞典》載:「嵇康墓在安徽省渦陽縣城東北公里的嵇山南麓。嵇康(774--763),字叔夜,三國曹魏時人。著名的文學家、音樂家,官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其與當世名士阮咸、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為友,常駐聚會於竹林之下,時稱「竹林七賢」。因政治上擁護曹魏,反對司馬氏集團篡權,為司馬昭所殺。臨刑前,他拒絕了二千太學生的營救,索賠琴彈了一曲已成絕響的《廣陵散》。後葬於此。嵇康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又稱嵇中散墓,位於渦陽縣石弓鎮嵇山南麓(原屬濉溪之臨渙)。渦陽建縣前屬宿州。清嘉慶10年(1805),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說:「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字康)墓載在州乘」。其墓依山鑿石而建,巨石封門,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與山一體。現墓洞已被發現,但墓內被盜一空,只有空墓尚存。

從嵇康性格看待嵇康之死

嵇康是一個很具有性格的人,從他的詩歌里你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嵇康的形象。嵇康作為一個個人,但是他始終都不曾稍稍改變一下的性格,我認真地看了一下嵇康的作品,從他的言語中我看到他不羈的性格。我認為嵇康的死正是因為他的性格所至的。
嵇康的死直接原因是他的性格。嵇康詩的風格,《文心雕龍》評為:「嵇志清峻。」而《明詩》又說:「叔夜峻俠,故興高而采烈。」我們注意到盡管這兩者評價不盡相同,但是又應該發現驚人的相似:就是嵇康有一個的詩在《文心雕龍》和《明詩》的作者的眼中都有一個「峻」的特點,由此可以看到嵇康性格中不能容人而又不能容於人的一面。在《後漢書·朱浮傳》中有這么一句話「以峻文詆之。」這句話中的「峻」是「嚴酷,嚴厲」的意思,文如其人,由此我們可以揣度出嵇康的性格中一定有很難被人接受的地方,當然這僅僅是我個人的揣測罷了。但是我認為這種揣測幷不是沒道理的。

在嵇康的《與山巨源頭絕交書》中表達出他自己有九不堪的地方,其中有「不喜吊喪,而人道以此為重,己未見恕者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瞿然自責,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和「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而發,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統此九患,不有外難,當有內病,寧可久處人間邪?」可見嵇康性格中有一種不為世所累的性格,在嵇康的眼中塵世中有太多瑣事的煩擾了,而嵇康的本性中是不能忍受這樣的煩擾的。而他嚮往的生活是忘掉世間的煩憂。嵇康《養生論》雲:「萱草忘憂」。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憂草。吳中書生謂之療愁。可見嵇康性情中是無法接受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他渴望的是超脫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正如他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表達出來的那樣「統此九患,不有外難,當有內病,寧可久處人間邪?」

其實他表達的意思是他無法接受這樣的時代,因為在人間就有送來迎往的憂擾的,這是不可避免的。嵇康喜歡過無憂無慮的生活,所以他要過的生活是「游山澤,觀魚鳥」,幷且「心甚樂之。」他要過的這種生活完全是秉其本性行事的,不願意稍稍地改變一下。因為是人就有生老病死的事情,在當時社會人們把送葬看成一件大事,但是嵇康卻不願意順從世俗,可見其倔強不羈的一面了。既然不能順從世俗,當然嵇康就希望能超脫他的那個世界——那個不能被他性情接受的世界。他渴望超脫他的那個世界,因此他「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在嵇康的眼中他是對的,他的追求秉其本性而行的信仰也是對的,即使和他的那個時代的人完全不相同,但是他只是「循性而動,不為物移」。我不由想到嵇康的觀念其實和屈原是很相似的,屈原的觀念是「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但是嵇康還是比屈原鋒芒收斂許多的,《晉書·列傳第十九》中有這樣的描寫「(康)性慎言行」。或許是他不屑和世俗交往吧。

嵇康的行為在外人看來,真的是有點怪誕的,也是不能想像的,據晉書列傳第十九中記載「(康)性絕巧而好鍛。宅中有一柳樹甚茂,乃擊水圍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鍛」。了解他的人對他的這種性情也就接受了,但是對於不了解他的人會是怎麼看待他呢?其實嵇康還是很有才氣的一個人,所以山濤就推薦他出來做官,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願意接受的,因為按照嵇康他自己的說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就因為山濤推薦他出來做官嵇康就要和山濤絕交,其實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為嵇康當初說「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自己認為最好的朋友,就因為這樣就結束了來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極其重要的,不容人去干涉他追求自然,即使是自己認為最親密的朋友。從其一生來看嵇康也算得上一個言行一致的人,他說過「君子之行賢,不察於有度而後行也;任心無邪,不議於善而後正也;不論於是而後為也。」嵇康的行為不是因為按照什麼現成的規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的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體現。

正因為崇尚自然本性,所以他不願意為世俗憂擾,而只願意平平靜靜「無馨無臭。採薇山阿。散發岩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也正是因為這樣嵇康不願意出來做官。嵇康不願意出來做官是他本性的一面,其實嵇康」性慎言行」,但是他還是按照他自己的性情去行事的,只是他不願意接觸當時的統治者罷了,但是對於他身邊的人,他從來就是一個性情。其實嵇康是間接死在鍾會的手上的,對於嵇康的死《晉書·列傳第十九》有這樣的記載,:"(會)言於文帝曰:『嵇康,卧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虎耳。』因譖『康欲助毋丘儉,賴山濤不聽,昔齊戮華士,魯誅少正卯,誠以豁時亂教,故聖賢去之。康、安等言論放盪,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帝既昵聽信會,遂並害之。"由此無疑鍾會和嵇康的死有極大關系的,甚至可以說應該對嵇康的死直接負責。當然不願意統治者服務的而又有才能的人,在當時的社會當然會引起統治者的恐慌的。一方面統治者害怕他聚眾造反;另一方面這些有能力的人對於統治者的禮樂教化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嵇康是這樣描述他自己的「非湯、武而薄周、孔……」。在當時儒學是作為正統的思想的,公開表達自己「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就是發表反動言論,當時的統治者怎麼能容忍違背自己推行的正統思想的人呢?因為嵇康的死也是必然的,即使沒鍾會的出現。但是鍾會還是看到了嵇康致命的缺點,「康、安等言論放盪,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其實鍾會和嵇康也不見得有深仇大恨的,但是他們之間還是有隔閡的。《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九十七雜錄五中有這樣的描寫「從前主父偃一家被孫弘殺掉,嵇康被鍾會誣陷致死,因此曹操勸他的兒子說:『我對小過失也非常憤怒,你們千萬不要學這一點。』你們修業進德,以中和為上。」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曹操眼中的嵇康一定不是一個中和的人。其實從嵇康的言行就可以看到這一點了,《晉書·列傳第十九》有這樣的記載:「初,康居貧,學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瞻給。穎川鍾會,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康不為之禮,而鍛不掇。良久會去,康謂日:『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會以此憾之。」常人眼中這樣的話有很大的挑釁性,更何況這樣的話對著鍾會這樣的富家弟子說呢?鍾會這樣的富家弟子一定是心氣很高的,又怎麼能忍受嵇康這樣的漠視的言語呢?我想也因為嵇康待人接物的這種態度埋下了了禍根。應該來說,鍾會還是對嵇康很崇拜的,鍾會文章寫得非常好,但是不如嵇康名氣大,便將自己的一篇文章寫好送去,到了嵇康的家門口卻不敢進去,只好把文章一卷,扔進去就跑。可是這一丟進去便沒有了音信。心氣太高的鍾會一定是覺得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因此鍾會也一定不能容下嵇康的。

嵇康的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一方面嵇康不能容於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並不是說嵇康心胸很狹窄,總的來說,是嵇康對天性自然的執著。對天性自然執著的嵇康必定不會很順服地去接受儒教的教化的,對於儒學作為正統思想的那個時代,必定使得統治者有消滅異己的想法。而嵇康在待人接物方面的隨意的性格是促成嵇康死因的直接原因。是嵇康的性格導致嵇康的死的。

㈨ 詠嵇康的 詩詞

亂離
年代:【唐】 作者:【孟郊】
天下無義劍,中原多瘡痍。哀哀陸大夫,正直神反欺。
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為君每一慟,如劍在四肢。
折羽不復飛,逝水不復歸。直松摧高柯,弱蔓將何依。
朝為春日歡,夕為秋日悲。淚下無尺寸,紛紛天雨絲。
積怨成疾疹,積恨成狂痴。怨草豈有邊,恨水豈有涯。
怨恨馳我心,茫茫日何之。

言懷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白鶴高飛不逐群,嵇康琴酒鮑昭文。
此身未有棲歸處,天下人間一片雲。

感事六言
年代:【宋】 作者:【陸游】
李白嶔崎歷落,嵇康潦倒粗疏。
生世當行所樂,巢山喜遂吾初。

詠史下·嵇康
年代:【宋】 作者:【陳普】
銅駝荊棘夜深深,尚想清談撼竹林。
南渡百年無雅樂,當年猶惜廣陵音。

夏日覽物思古人三首·嵇康
年代:【宋】 作者:【韓維】
翛然柳下鍛,豈不遺世喧。
一忤貴公子,鳴弦竟誰冤。
性烈才且雋,有味孫登言。

聽彈廣陵
年代:【宋】 作者:【李處權】
時風正薰彈廣陵,亂世掩抑咿嚘聲。
孰謂嵇康敢不臣,此心炯炯難自明。
荒楸古墓鬼神嘯,大澤深山龍鳳驚。
我來聽此可無語,天乎孰謂得其平。

五君詠·嵇康
年代:【宋】 作者:【錢選】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
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
鸞翮有時鏘,龍性誰能馴。

嵇康
年代:【宋】 作者:【徐鈞】
卧龍並論恐非倫,望重宜為世所珍。
大抵重名人敬仰,如何名重反傷身。

賢八詠·嵇康撫琴
年代:【宋】 作者:【姚勉】
先生人中豪,志不肯司馬。
一曲廣陵散,絕世不可寫。

這些是寫嵇康的詩,如果你要看關於他的文章可以去買《晉書》、《文獻通考》、《法書要錄》、《史記三家注》這類的

㈩ 「詠嵇康」的詩詞有哪些

1、引得嵇康懶(唐·曹鄴·《從天平節度使游平流園》)

2、嵇康、呂安連罪賦此詩(唐·曹鄴·《續幽憤》)

3、嵇康殊寡識(唐·王昌齡·《趙十四兄見訪》)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