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金谷園賞析

金谷園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6 14:35:56

Ⅰ 春夏秋冬的洞庭湖詩句

【【【春】】】1金陵圖韋庄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詩文解釋】江上春雨霏霏岸邊青草離離,六朝往事如夢只剩春鳥悲啼。最無情的還是台城外的垂柳,依舊輕煙般地籠罩十里長堤。【詩文賞析】?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的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台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情緒無限感傷2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行,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詩文解釋】我非常喜愛這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詩文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春遊西澗時所見到的暮春景色。描寫了郊野渡口實情實景,也是詩人當時處境和心情的形象寫照,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3金谷園杜牧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詩文解釋】繁華往事,已跟香塵一樣飄盪無存;流水無情,野草卻年年以碧綠迎春。啼鳥悲鳴,傍晚隨著東風聲聲傳來;落花紛紛,恰似那墜樓的綠珠美人【詩文賞析】詩人經過西晉富豪石崇的金谷園遺址而興弔古情思。前句寫金谷園昔日的繁華,今已不見;二句寫人事雖非,風景不殊;三、四兩句即景生情,聽到啼鳥聲聲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滿地,想起當年墜樓自盡的石崇愛妾綠珠。句句寫景,層層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寫景意味雋永,抒情凄切哀婉。【【【夏】】】1《渭川田家》【唐】王維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句隹]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詩文解釋】斜陽照在村墟籬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著拐杖倚靠在柴門前。等候放牧晚歸的牧童。吐穗華發的麥地里,傳來野雞的陣陣嗚叫聲。桑樹上桑葉稀疏,蠶兒就要吐絲。從田裡歸來的農夫扛著鋤頭,相見時打著招呼絮語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羨慕隱居的安詳,吟詠著《式微》的詩章,意欲歸隱又不能如願,心緒不免紊亂惆悵。【詩文賞析】夕陽西下、夜幕將臨之際,夕陽的余輝映照著村落(墟落),歸牧的牛羊涌進村巷中。老人惦念著去放牧的孫兒,拄著拐杖在柴門外望他歸來。在野雞聲聲鳴叫中,小麥已經秀穗,吃足桑葉的蠶兒開始休眠。豐年在望,荷鋤歸來的農民彼此見面,娓娓動情地聊起家常。這美好的情景使詩人聯想到官場明爭暗鬥的可厭,覺得隱居在這樣的農村該是多麼安靜舒心;惆悵之餘不禁吟起《詩經》中「式微,式微,胡不歸?」(意即:天黑啦,天黑啦,為什麼還不回家呀?)的詩句,表明他歸隱田園的志趣。王維精通音樂、繪畫、書法,藝術修養深厚;蘇東坡評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上面這首詩就可以說是一幅田園畫。2《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詩文解釋】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穀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詩人急急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拐了彎,茅店忽然出現在他的眼前。【詩文賞析】這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閱讀這首詞,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夏天的傍晚,地點是有山有水的農村田野。這首詞描寫的是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詩人卻把這形象巧妙的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文解釋】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時節,此時的風光與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確實不同。碧綠的蓮葉無邊無際,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遠方,在陽光的照映下,荷花顯得格外艷麗鮮紅。【詩文賞析】詩人駐足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朴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然後,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翠綠的蓮葉,涌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於無窮的碧綠之中;而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這種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秋】】】1《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劉禹錫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詩文解釋】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個天宇人世.暑氣已退,天地清凈,秋色澄明,萬物清麗.滿天繁星隱藏了光彩,讓給月色,金風水露反射出耀人光芒經常變換的是人間,而月亮依然是恆久的!【詩文賞析】這首詞雖是「玩月」,但全篇無一月字,讀來卻覺滿卷月華,天上人間,心搖神盪,足可見詞人運思的匠心。2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詩文解釋】不知從哪裡吹來了秋風,在蕭蕭的風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風吹動著庭園的樹木,樹葉瑟瑟。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無形的秋風卻分明已經盡在庭園。來到耳邊了,孤獨的旅人最先聽到了秋風的聲音。【詩文賞析】這首詩主要要表達的,其實正是這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但妙在不從正面著筆,始終只就秋風做文章。3漁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詩文解釋】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重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下片抒情,抒發的是邊關將士的愁情。端著一杯渾濁的酒,想起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可是邊患沒有平息,那能談得到歸去?再加上滿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聲碎,又叫人如何能夠入睡?將士們只能是愁白了烏發,流下了濁淚。在這里,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出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詩文賞析】綜觀全詞,詞的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真實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冬】】】1孟郊《苦寒吟》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壯陰正奪陽。調苦竟何言,凍吟成此章。【詩文解釋】天氣寒冷,臉色變成了深青色,凜冽的北風呼嘯在無葉的枯桑中。孟郊一生生活貧困,詩多啼飢號寒、傾訴窮愁的不平之鳴。其代表作《苦寒吟》可以看作是詩人一生悲涼的形象寫照。沒有這樣的經歷是寫不出如此深刻感觸的。【詩文賞析】本詩所表達的意境是:孟郊一生生活貧困,詩多啼飢號寒、傾訴窮愁的不平之鳴。其代表作《苦寒吟》可以看作是詩人一生悲涼的形象寫照。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詩文解釋】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默默地在漫天風雪中垂釣。【詩文賞析】這首五言絕句作於詩人謫居永州期間。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後,精神上受到很大打擊和壓抑。這首詩就是他藉助歌詠隱居山水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抒發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和壓抑。詩中客觀境界的幽僻更能體現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詩用簡單而細膩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寒江雪釣圖:千山萬徑都沒有人煙鳥跡,天地間只有孤獨的漁翁在江雪中垂釣。廣闊寂寥的背景空間,更加突出了獨釣的孤舟。詩人淡墨輕描,渲染出一個潔靜絕美的世界。3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詩文解釋】夜暮降臨,連綿的山巒在蒼茫的夜色中變得更加深遠。天氣寒冷,使這所簡陋的茅屋顯得更加清貧。半夜裡一陣犬吠聲把我驚醒,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詩文賞析】這首詩用精煉的詩筆,描繪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主題的寒山夜宿圖。整首詩按照時間順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後半是主人夜半還家;上半全為所見,後面皆是所聞。平中有轉,有起有伏,雖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羈旅情懷不寫自現。每句詩都構成一幅獨立的畫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詩中有畫,畫中有情。

Ⅱ 賞析: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這兩句運用對偶,長散句結合,讀來朗朗上口。借關山,萍水等意象,渲染了凄涼的氛圍,抒發了作者遠居他鄉的寂寥和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之情。

Ⅲ 請大家幫我賞析一首古詩

《泊秦淮》賞析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註:
秦淮:即秦淮河。相傳秦時鑿鍾山以疏淮水,所以稱秦淮河。
煙籠寒水月籠沙:為互文見義的句法,即「煙」、「月」都籠罩著「水」和「沙」。
商女:賣唱的歌女。
江:這里指秦淮河。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這首詩被認為是亡國之音、不祥之兆。

賞析: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此詩為「絕唱」。在晚唐詩人同類題材的作品中,杜牧的這一首可以說是上乘之作。詩人通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寄寓自己深沉的感慨。同時揭露了晚唐統治集團中的上層人物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 由東晉到宋、齊、梁、陳等王朝,都相繼建都金陵,秦淮河就成為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尋歡作樂,縱情聲色的所謂「金粉」之地。唐王朝建立後,雖然京城在長安,但秦淮河的情況仍然如昔。詩人夜泊秦淮,目睹紅燈綠酒,耳聞笙歌艷曲,觸景而生情,寫了這首千年傳誦的名篇。 首句寫景。詩人描繪的是一幅月色迷朦,輕煙淡霧,籠罩寒水的圖景。秦淮河的夜色是那樣暗淡凄清,這就為全詩點染了環境,創造了氣氛。第二句以「夜泊秦淮」點明上句所描寫景物的具體地點,又以「近酒家」總領最後兩句,並帶出人物。從這兩句的描寫中,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的細密,藝術表現的匠心。如果照一般寫法,第二句在前,第一句在後,那就顯得平直呆板。現在詩人先以秦淮月色凄迷的景色開頭,給人以強烈印象,同時以第二句承轉,詩篇顯得起伏跌宕。後兩句抒情,是全詩的重點所在。這兩句由「酒家」引出「商女」,由「商女」引出唱《玉樹後庭花》的歌聲;由視覺到聽覺,敘事中抒情,抒情中議論。詩人鞭撻的對象不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夢死,不管天下安危的達官貴人,同時詩人感時憂國之情也不言自明。全詩構思頗具匠心,言近旨遠,含蓄深沉,是杜牧七絕中的優秀篇章。

Ⅳ 駱賓王的【詩文賞析】

《為徐敬業討武瞾叫檄》
駱賓王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 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 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翚翟,陷吾君於聚。加 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神人之所共嫉, 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鳴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藜帝後,識夏庭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
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 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 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漢地,或協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 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 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 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Ⅳ 描寫柳樹的詩句

1.《詠柳》

作者: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釋義: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2.《青門柳》

作者:白居易/唐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釋義:柳樹的青色卻是讓人傷心的顏色,多少個離別的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中分別。

附近的關卡周圍也全是送別的人,每個人都折柳來送離別的友人。

3.《柳》

作者:李商隱/唐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釋義:曾經隨著東風輕拂歌席舞筵,那是樂游苑讓人斷腸的春天。

為什麼在今天這蕭瑟的秋日,已經身披夕陽又要滿帶鳴蟬。

4.《新柳》

作者: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釋義: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千萬不要以為柳條是深青色的,現在它還只是淺淺的鵝黃。

不是柳條真地延伸到了水面能蘸到水,而是柳條隨風飄拂,柳條的影子也搖曳不定,水中的柳影就好像在牽引水上的柳條,把它拉得很長很長。

5.《柳絕句》

作者:杜牧/唐

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

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拂溪。

釋義:幾樹新吐絲翠綠身影等一樣齊,靠立風中的情態使我被春景所迷。留戀家鄉樊川的遺憾,讓我又想起家鄉柳半遮村橋半遮溪水的情景。本首詩表達在外地見春柳想家鄉的感情。

Ⅵ <滕王閣詩>賞析

滕王閣詩賞析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文解釋】
高高的滕王閣靠著江邊,佩玉、鸞鈴鳴響的豪華歌舞已經停止了。早上,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黃昏,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閑雲的影子映在潭中,時日悠悠不盡,事物變換,星座移動,渡過幾個春秋。高閣中的滕王如今在哪裡呢?只有那欄桿外的長江空自流淌。
詞語解釋】
江:指贛江。
日悠悠:每日無拘無束地游盪。
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
【詩文賞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詩人遠道去交趾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煉、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第一句開門見山,用質朴蒼老的筆法,點出了滕王閣的形勢。滕王閣是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門上,下臨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下文的「南浦」、「西山」、「閑雲」、「潭影」和「檻外長江」都從第一句「高閣臨江渚」生發出來。滕王閣的形勢是這樣的好,但是如今閣中有誰來游賞呢?想當年建閣的滕王已經死去,坐著鸞鈴馬車,掛著琳琅玉佩,來到閣上,舉行宴會,那種豪華的場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第一句寫空間,第二句寫時間,第一句興致勃勃,第二句意興闌珊,兩兩對照。詩人運用「隨立隨掃」的方法,使讀者自然產生盛衰無常的感覺。寥寥兩句已把全詩主題包括無余。
三四兩句緊承第二句,更加發揮。閣既無人游賞,閣內畫棟珠簾當然冷落可憐,只有南浦的雲,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這兩句不但寫出滕王閣的寂寞,而且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寫出了滕王閣的居高,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寫出了滕王閣的臨遠,情景交融,寄慨遙深。
至此,詩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達方法上,還是比較隱藏而沒有點醒寫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個比較沉著的韻腳之後,立即轉為「悠」「秋」「流」三個漫長柔和的韻腳,利用章節和意義上的配合,在時間方面特別強調,加以發揮,與上半首的偏重空間,有所變化。「閑雲」二字有意無意地與上文的「南浦雲」銜接,「潭影」二字故意避開了「江」字,而把「江」深化為「潭」。雲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還是在寫空間,但接下來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間轉入時間,點出了時日的漫長,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經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風物更換季節,星座轉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閣的人而今安在。這里一「幾」一「何」,連續發問,表達了緊湊的情緒。最後又從時間轉入空間,指出物要換,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檻外的長江,卻是永恆地東流無盡。「檻」字「江」字回應第一句的高閣臨江,神完氣足。
這首詩一共只有五十六個字,其中屬於空間的有閣、江、棟、簾、雲、雨、山、浦、潭影;屬於時間的有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今何在,這些詞融混在一起,毫無疊床架屋的感覺。主要的原因,是它們都環繞著一個中心——滕王閣,而各自發揮其眾星拱月的作用。
唐詩多用實字(即名詞),這與喜歡多用虛字(尤其是轉折詞)的宋詩有著明顯的區別。例如,三四兩句中,除了「飛」字和「卷」字是動詞以外,其餘十二個字都是實字,但兩個虛字就把十二個實字一齊帶動帶活了,唐人的善用實字,實而不實,於此可見。
另外,詩的結尾用對偶句法作結,很有特色。一般說來,對偶句多用來放在中段,起鋪排的作用。這里用來作結束,而且不象兩扇門一樣地並列(術語稱為扇對),而是一開一合,採取「側勢」,讀者只覺其流動,而不覺其為對偶,顯出了王勃過人的才力。後來杜甫的七言律詩,甚至七言絕句,也時常採用這種手法,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口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等。可見王勃對唐詩發展的影響。

Ⅶ 賞析下這句詩:那堪好風景。。。

上洛橋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原文: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賞析

「洛橋」,一作「上洛橋」,即天津橋,在唐代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市)。當大唐盛世,陽春時節,這里是貴達士女雲集游春的繁華勝地。但在安史之亂後,已無往日盛況。河南縣還有一處名園遺址,即西晉門閥豪富石崇的別廬金谷園,在洛橋北望,約略可見。人春日獨上洛陽橋,北望金谷園,即景詠懷,以寄感慨。

它先寫目中景。眺望金谷園遺址,只見柳條在春風中擺動,婀娜多姿,彷彿一群苗條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榮的好風景。然後寫心中情。面對這一派好景,此時只有
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華的洛陽橋上,覺得分外冷落,不勝感慨系之。

詩的主題思想是抒發好景不長、繁華消歇的歷史盛衰的感慨,新意無多。它的妙處在於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所造成的獨特意境和情調。以金谷園引出洛陽橋,用消失了的歷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現時繁華,這樣的構思是為了激發人們對現實的關注,而不陷於歷史的感慨,發人深省。用柳姿舞腰的輕快形象起興,彷彿要引起人們對盛世歡樂的神往,卻以獨上洛橋的憂傷,切實引起人們對時世衰微的關切,這樣的手法是含蓄深長的。換句話說,它從現實看歷史,以歷史照現實,從歡樂到憂傷,由輕快入深沉,巧妙地把歷史的一時繁華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為一體,意境浪漫而真實,情調遐遠而深峻,相當典型地表現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時代脈搏。應當說,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詩中,它是別具一格的即興佳作。

Ⅷ 求 鑒賞,解讀《 藤王閣序》 的文章。

王勃(公元65O—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人,是初唐四傑之首。《滕王閣序》,全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是王勃的駢體文代表作品。在序中,王勃描寫滕王閣的壯美景色,鋪敘宴會的盛況,抒發自己的羈旅之情,寄寓懷才不遇的感慨。詞采絢麗,對仗工整,音韻鏗鏘,氣勢奔放,用典貼切而無晦澀蕪雜之嫌,自然流暢而無堆砌矯揉之病。其情文並茂、奔放自然之勢,讀來攝人心魄;特別是其中的名句如「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更可以說是千古絕唱!具有一定古人底蘊的人,讀來自然上口,但是對於古文基礎薄弱的當代中學生來講,真要將其讀通讀順,還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為了幫助當代中學生盡快讀通本文,鸛雀樓主特作此翻譯講解和鑒賞,以補人教版教材注釋之不足。

第一段: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翻譯:豫章(原為)舊時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設的都府。分野(正對應著)翼星、軫星,地域緊接著衡州、江州;以三江為衣襟,把五湖作束帶,(上)控著荊楚(下)連著甌越。
講解:「分野」涉及到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別對應著地面上的一些區域,比如現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漢時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對應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軫星,那麼,翼星和軫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軫二宿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襟」和「帶」在都活用為意動用法了,意為「以……為衣襟」「以……為束帶」。「控」「引」本義都和拉弓有關,有控制之意,但對於地理位置來講,只能是連著,不可能是真的控制,這里用這兩個字,是為了強調滕王閣所處位置的重要。
鑒賞:這是扣著題目中的「洪府」介紹滕王閣所在的地方。一連三組,分別從歷史、地理、政治三個方面描述了滕王閣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辭之間的歷史感、空間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載之下猶然怦然心動,洪州的地勢之雄可謂寫得淋漓盡致。

原文: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翻譯:物品具有光華,天空顯示寶氣,龍泉劍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傑出才能,山川顯現出靈秀之氣,(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雄偉的州郡像雲霧一樣(從大地上)湧起,傑出的人材如流星一樣(在夜空里)飛馳。城池雄踞於蠻夷與中原相交之處,賓主囊括了東南地區的俊美之士。
講解:「華」、「寶」、「傑」、「靈」都是描述狀態的動詞,分別翻譯為「具有光華」、「顯示寶氣」、「具有傑出成就」、「顯示靈秀之氣」。「下」為使動,直譯為「使陳蕃之榻放下」,不雅,意譯為「(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霧」、「星」都是名詞活用作狀語了,意為「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鑒賞:這是介紹洪州的人物。「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兩個成語由此而來,「龍光」句與「星分」句遙相呼應,「徐孺」與起句豫章故郡遙遙相接;追溯漢代歷史人物為下文的時人出場作好了鋪墊。寫時人又先寫「雄州霧列」,以寫地勢與上一層含義相連,並將地勢與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復渲染之意;「俊采星馳」直寫時人,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具體發揮。兩組句子,極寫洪州人物之盛。

原文:都督閻公之雅望,綮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住。
翻譯:洪州的閻都督具有高雅聲望,他的儀仗從遠方趕來;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車駕在這里暫駐。
講解:「之」為主謂之間的結構助詞,不譯。「綮戟」「襜帷」用的都是借代修辭,用儀仗、車駕來代人。
鑒賞:介紹了兩個著名的與會者,此為點的介紹;自此進入具體的時地人的描寫。

原文: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翻譯:(正趕上)十日一休的旬假日,才華出眾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雲彩一樣;迎接千里之外的賓客,尊貴的朋友坐滿宴席。
講解:「千里逢迎」為一動賓倒裝,「逢迎」本為兩個詞:「遇到」「迎接」,這里作迎接講,「千里」代指千里之外來的朋友。
鑒賞:介紹了所有的賓客,此為面的介紹。極寫朋友之高貴、眾多。「高朋滿座」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

原文: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翻譯:(文采如)騰飛的蛟龍和起舞的鳳凰,(那是)詞章的宗師孟學士;(寶劍如)紫色的閃電和青白的寒霜,(那是)勇武韜略的寶庫王將軍。
講解:這是兩個不太嚴格的判斷句,主語其實是「文采如騰蛟起鳳的那個人」「寶劍如紫電清霜的的那個人」,兩個「之」字都是定語後置的標志。
鑒賞:又一次重點介紹兩個著名的與會者,此又為點的介紹,但與前一個重點介紹不同的是,它不是簡單地用一個形容詞來概括人物特徵,而是使用了一個短語介紹了人物的成就性的特徵。即:更加細致深入地介紹了兩個重要人物。

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翻譯:家父在交趾做縣令,我探親途經這一勝地,我一個年輕人知道什麼,(卻有幸)親自遇到了這盛大的宴會。
講解:「出」為路過途經之意。「何知」為「知何」,即這是一個賓語前置的句子。
鑒賞:最後謙虛地介紹自己。至此,具體的人物介紹結束。第一段亦結束。這一段,「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針線細密,開合得體,筆墨變化多姿,卻又一絲不苟」(錄人教版教師用書所附資料之陶爾夫的賞析)。

第二段: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登臨時的所見,即:三秋時節滕王閣周邊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原文: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翻譯:時間正在九月,季節正是深秋。
講解:「維」的意思是「在」,「序」的意思是「時序」,即「季節」。「九月」為農歷九月,「三秋」即秋天的第三個月,意為深秋。
鑒賞:這是緊扣題目中的「秋日」。「秋」在中國文化史中具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與春相齊,高於冬,更高於夏。因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秋天和春天一樣,物候變化比較明顯,容易引動人們的情感。

原文: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翻譯:地面的積水已經消盡,寒冷的潭水清澈見底,(山中的)煙霧和(晚霞的)餘光凝結在一起,傍晚的山巒呈現出(高貴的)紫色。
講解:兩個「而」都是並列關系的連詞,不譯。「紫」為名詞活用為動詞,意思是「呈現出紫色」。紫色在中國古代和西方的近代都是高貴的色彩。艾青在他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中,就賦予了他的保姆以紫色的靈魂。
鑒賞:緊扣「秋」字描寫滕王閣所在之地的物候變化。

原文: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
翻譯:在高高的路上駕著馬車,到高聳的山嶺尋訪美景;來到皇子營建的長洲,看到了他當年修建的館閣。
講解:「儼」通「嚴」,意思是駕馭。「於上路」和「於崇阿」都是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了。其中「上」的意思是「高高的」,「阿」的意思是「山嶺」。「帝子」「天人」都是指唐高祖的兒子滕王李嬰。
鑒賞:此句復述自己來到滕王閣的經過。

原文: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翻譯:層疊的山巒聳立起一片蒼翠,向上沖出了層層青雲;凌空的閣道上閃動著艷麗的朱紅油彩,(從那裡)向下看看不見大地。白鶴漫步的沙灘,野鴨棲息的洲渚,(布局)用盡了島嶼的縈繞迂迴;桂木建築的殿堂,香蘭裝飾的宮室,(安置)依照岡巒起伏的地勢。
講解:「上」「下」都是名詞作狀語,意為「向上」「向下」,
鑒賞:此二組句子,極寫滕王閣所在之地的美景和情致。與下文登臨所見實可合為一段。

原文:披綉闥,俯雕甍:
翻譯:打開那彩繪的閣門,俯視那雕飾的屋脊:
講解:「闥」的意思是門,王安石的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非常經典。「甍」的意思是「屋脊」。人教版教材中,「甍」字後為逗號,這里改為冒號,並將其單講,是因為它實在是下面觀景的前提。
鑒賞:首次使用三字句,此觀景之起也。由里至外,由上至下,萬千錦綉皆從此入眼,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原文: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翻譯山嶺原野遼闊無邊,放眼遠望,充滿了視野;河流湖泊迂迴浩茫,讓人看了感到吃驚。城中房舍遍地,都是鳴鍾列鼎而食的顯貴高門;船隻泊滿渡口,都是裝飾著青雀黃龍的船軸。
講解:兩個「其」字都是句子中間的語氣助詞,沒有實際意思。在「鍾鳴鼎食」這個成語中,「鍾」和「鼎」兩個字都是名詞作狀語的用法,意思是「用鍾」「用鼎」。
鑒賞:此句明寫景盛,暗寫人盛。

原文: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翻譯:彩虹隱沒,秋雨散停,日光普照,天空明朗。沉落的晚霞與孤獨的野鴨一起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晚歸的漁船在暮色里唱歌,歌聲響遍鄱陽湖畔;成行的大雁在寒氣里驚鳴,叫聲消失在衡陽水濱。
講解:「落」為「沉落」,「孤」為「孤獨」,「秋」為「秋天」,「長」為「遼闊」。「唱晚」為「唱於晚」,「驚寒」為「驚於寒」,這兩個都是狀語後置。「響」為「回聲」,「窮」為「盡」「全」,「斷」為「盡」「止」。
鑒賞:這是《滕王閣序》中最精彩的幾個句子,傳唱千古。如此動靜結合,如此意境,在歷代的秋景寫作中實屬罕見。關於這一句頗有幾個故事,詳見相關鏈接中的具體文字。

第三段: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

原文: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翻譯:遠望的胸懷頓時舒暢,飄逸的興致迅速飛騰。清幽的排蕭奏鳴,好像清風刮過,柔美的歌聲繚繞,好像白雲停步。
講解:「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都是比喻修辭。
鑒賞:兩組句子,極寫興致之高,管弦之盛,歌聲之美。

原文: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翻譯:(今天的盛宴可比西漢梁孝王)睢園中竹林聚會,(文士們的飲酒的)豪氣超過了(東晉時的)陶淵明;(好像有後漢時)鄴水河畔(曹植)詠荷花的才氣,文采(好像)超過了南朝的臨川刺史謝靈運。
講解:這里使用的都是借代修辭,用相關的事物來代人物或事件。
鑒賞:兩組句子,極寫宴會之歡娛場景。引用典故,暗示出宴會的豪華,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練。

原文:四美具,二難並。
翻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全都具備,(賢主、佳賓)二難齊集一堂。
鑒賞:兩個三字句,為前面四組句子作結。節奏再次為之一變,情緒亦將發生變化。此為啟下。

原文: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翻譯:向那無際的長空極目遠眺,在這短暫的假日盡情游樂。蒼天高遠,大地遼闊,覺察到宇宙浩渺無垠;興致消盡,悲哀涌來,認識到盛衰自有定數。
講解:「窮」、「極」都是到極點之意。「於中天」「於暇日」都是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了。兩個「之」字都是主謂之間的結構助詞。
鑒賞:「窮」「極」二字,將視野又一次擴展到宴會之外,境界更加廓大,情緒卻將由喜而轉憂。其後兩個四六句,一方面體悟天地之大,宇宙無窮,另一方面,感嘆人生無常,盛衰有定,充滿了哲理玄思。這一玄思之中所蘊藏的人生的孤獨感,將貫穿以下的所有文字。

原文: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翻譯:遠望長安(沉落)到夕陽之下,遙看吳郡(隱現)在雲霧之間。地理形勢極為偏遠,南方大海特別幽深,(昆侖山上)天柱高聳,(緲緲夜空)北極遠懸。
講解:「望」「目」都是「遠看」之意。「於日下」「於雲間」都是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補語。
鑒賞:東西南北,極目四望,實則是「極目四想」:由日落想到長安,由雲海想到吳會,由南方而想到大海,由北京而想到天柱、北極。世界闊大,宇宙無邊,在這闊大無邊的世界宇宙面前,人生是那麼的渺小。在此世界宇宙面前,何人能不感嘆人生?「極目四想」為下面的人生感嘆張本。

原文: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翻譯:雄關高山,難以越過,誰為迷路遊子悲傷?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客居他鄉之遊子。懷念著宮門而不能看見,在什麼年月(才能)(像賈誼)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樣回朝為官)?
講解:「悲」是為動用法,意思是「為……悲傷」。「客」為出遊在外地的人。「懷帝閽」「奉宣室」都是借代修辭,後者還是用典。「以」為介詞,「在……的時候」。
鑒賞:「關山」「萍水」兩組句子,一問一答,但所答與所問之間並不是直接對應,再加上「懷帝閽」這一否定陳述和「奉宣室」這一反問,王勃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心緒和自我悲傷的情調早已滿溢。其言辭哀婉、情意綿綿之處,千載之下,仍讓人不禁情動,心有戚戚者可能會不禁淚落。

原文: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翻譯:啊!時運不順暢,命途多坎坷。馮唐(那麼)容易衰老,李廣(那麼)難得封侯;把賈誼貶謫到長沙,不是沒有聖賢的君主;讓梁鴻到海角避居,難道缺乏清明的時代?
講解:「屈」「竄」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使賈誼委屈」「使梁鴻逃竄」。「於長沙」「於海曲」都是介賓短語作補語。
鑒賞:一個嘆詞發端,轉而為更加強烈的抒情。其下三組句子,分三個層次作著同一個感嘆: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第一層表達基本認識,第二層舉兩個例子,來寬慰和自己一樣的失意之人,第三層用一個否定判斷和一個反詰論述,言之鑿鑿,情之切切。

原文: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翻譯:所(能夠)依賴的(是):君子能夠看到細微的預兆,通達事理的人知道天命。
講解:「所賴」句,另一版本為:「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別有一樣意思。
鑒賞:「所賴」為結,總束上面三層感嘆,「君子見機,達人知命」為啟,開啟下文四層抒懷。

原文: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翻譯:年紀老邁(情懷)應當更加豪壯,哪能在白發蒼蒼的時候改變自己的堅定心願?境遇艱難(意志)將要越發堅定,不能墜掉直凌青雲的(崇高)志向。
講解:「窮」為「無路可走」,人生遇到重大的坎坷。
鑒賞:此為抒懷之第一層,表達一種境界,一種高尚的人生觀:不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志向不改,做人的准則不變。

原文: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翻譯:喝貪泉的水卻覺得清爽,處在乾涸的車轍中卻依然歡樂。
講解:「而」「以」都是轉折關系的連詞。
鑒賞:此為抒懷的第二層,表達一種樂觀開朗的情懷,此情懷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情懷。然而,我讀到的卻是更多的苦笑。貪泉的水是志士所不願喝也不應喝的呀!涸轍是志士所不願居也不應居的呀!

原文: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翻譯:北海雖然遙遠,乘風便可以到達;旭日般的青春已經逝去,夕照似的老年歲月也不算太晚。
講解:「東隅」「桑隅」都是借代修辭。前者代青年時光,後者代老年歲月。
鑒賞:此為抒懷的第三層,從時空兩個方面來進行自我激勵,也是自我安慰。畢竟,「扶搖」是不可乘的呀!「東隅」是不應逝的呀!

原文: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翻譯:(漢代的)孟嘗高尚純潔,空空地懷抱報效國家的雄心;(晉朝的)阮籍放盪不羈,哪能效仿他遇窮途而痛哭。
講解:兩個「之」字都是結構助詞「的」。
鑒賞:此為抒懷的第四層,兩個典故,借著對孟嘗、阮籍的否定性評判,表達自己不甘沉淪的豪情壯志。但讀來卻覺著,其中蘊含著不盡的的哀婉。

第四段: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

原文: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翻譯:我王勃,只是一個能夠佩三尺紳帶的書生。
講解:「命」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它產生於中國古代封建等級制度的初始階段,在《周禮》與《禮記》中都有記載。比較集中的是《禮記·朝事》中記載的。「命:上公九命為伯,其國家、宮室、車旌、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諸侯諸伯七命, 其國家、宮室、車旌、衣服、禮儀、皆以七為節;子男五命,其國家、宮室、車旌、衣服、 禮儀、皆以五為節。 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封也,皆加一等,其國家、宮室、車旌、 衣服、禮儀亦如之。 凡諸侯之適子省於天子,攝君,則下其君之禮一等;未省,則以皮帛繼子男。 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視小國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士一命,其宮室、車旌、衣 服、禮儀、各視其命之數;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 不命,其宮室、車旌、衣服、禮儀,各如其命之數。」
鑒賞:王勃以這樣的自謙之詞來為自己定位,其復雜心情可以說一定是一言難盡。

原文: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翻譯:(雖然)與年輕的終軍同齡,卻沒有機會請求捆縛敵人的長繩;(雖然)有志願投筆從戎,(卻只能空空地)羨慕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宗愨。
講解:「弱冠」為不足二十歲。二十歲行冠禮,故而,在二十歲之前叫弱冠。
鑒賞:兩組句子,仍借古寫懷。先以終軍自比,卻表達著沒有終軍幸運的感嘆,再以班超、宗愨自許,但隨即就表達只能羨慕他們的遺憾。兩個典故都暗示了自己不甘作一介書生的決心。

原文: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翻譯:(如今)在人生路上拋舍了富貴爵祿,到萬里之遙的地方去陪伴父親。雖不是玉樹般的謝家子弟,卻也有幸和孟母的賢鄰一樣的各位相交。
講解:「簪笏」「百齡」「晨昏」「萬里」都是借代修辭,分別代「富貴爵祿」「人生一世」「早晚禮拜」「遙遠的地方」。「於百齡」、「於萬里」都是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了。
鑒賞:以兩組平穩的六字句含蓄地敘述了自己棄官事父,「路出名區」得以結識各位嘉賓的人生際遇。與前一組句子相連,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他的真實情感到底是悲是喜這樣的問題。是喜中有悲?還是悲中有喜?

原文: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翻譯:不久便要「趨庭鯉對」,(承受嚴父的教導);今天有幸「喜登龍門」,拜見高雅的主人。
講解:「趨庭,叨陪鯉對」是《論語》中的一個典故,原文也是一段非常出色的記敘散文,其文如下: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詳解可以參閱《論語選讀》。這里採用了意譯之法。如果直譯,將被譯為:「某一天快步從庭中走過,慚愧地像孔鯉和他的父親對答一樣和我的父親對答;今天我舉起衣袖(拜見閻公),高興地像鯉魚跳過龍門一樣。」
鑒賞:從字面來看,王勃這是明白表達自己不論接受嚴父的教誨,還是參加滕王閣盛會,都是十分值得高興的事。其實只是一個客客氣氣的結尾。

原文: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翻譯:如果碰不到(舉賢的)楊得意,就只能撫摸著凌雲之賦來為自己惋惜;既然遇見了(知己的)鍾子期,奏起那流水之曲又有什麼可慚愧的?
講解:「楊意不逢」「鍾期既遇」都是賓語前置的句子。「而」「以」都是連詞,前者為順承關系,後者為並列關系。
鑒賞:兩組四六句再次感嘆自己懷才不遇,知己難逢。又一次為下文的感嘆張本,使其更顯水到渠成。

原文: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翻譯:唉!美好的景緻不能常存,盛大的宴會也難再遇,蘭亭(修禊的雅興)(久已)消逝,金谷園(富麗的樓閣)(早成)廢墟。
講解:「已」為「消逝」之意。
鑒賞:以「嗚呼」一嘆開始最後一輪的感嘆,比上一段更見傷感。寥寥數語,寫盡古今盛會曲終人散、無跡可尋的凄涼。其歷史的滄桑感飽蘊其間。

原文: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翻譯:臨別之時寫下贈言,在這盛大的餞別宴會上僥幸蒙受都督的恩遇。登臨滕王高閣撰寫詩賦,這是我對諸位先生所期望的。
講解:「於偉餞」「於群公」都是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了;「於偉餞」和「幸」都是「承恩」的狀語,「於群公」則是望的狀語。「是」為代詞「這」,「所」為特殊的助詞,與「望」這一動詞形成了一個名詞性短語。
鑒賞:在文章的最後,王勃又一次客氣地回到登高作賦的事情上來,並客氣地表達出自己還期待著其他與會者的大作。

原文: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翻譯:我竭盡自己粗陋的情懷,恭謹地寫成這篇短序。我所有的語都鋪陳出來,四韻八句都寫成了。請各位再施展像潘岳、陸機如江河大海一樣的才氣(各賦所懷)吧!
講解:「灑潘江」「傾陸海」兩個典故形成了互文修辭,在翻譯時要注意合並。
鑒賞:謙虛地表達自己寫詩的情感,並期望在坐的嘉賓各展文才各賦所懷。全文在這種禮讓中結束,不失分寸,非常得體。全文一氣呵成、首尾連貫,又不乏抑揚跌宕、起伏頓挫之妙,典故隨文紛沓、意蘊深遠,與美景良辰相映成趣,又與深沉的情感相得益彰,千載之下,仍是動人良深,讓人嘆為觀止。

Ⅸ 詩句「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愁。」的意思及全文賞析

作者:俞紫芝
出自宋代俞紫芝的《詠草》
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
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金谷園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
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愁。
【賞析】
這首詩名為詠草,而實非詠草,只是借草抒情,構思奇特,別有風味。
古代詩人多以草寫別情,訴離憂,白居易的「萋萋滿別情」,就是一個典型。
此詩首聯出句似乎是韋應物《滁州西澗》頭尾兩句的合成:「獨憐幽草澗邊生」,「野渡無人舟自橫」。面對這一境界,詩人提出不知誰懂得忘憂這個奇怪的問題,但似乎沒回答,其實不用回答,就是「草」。
頷聯和「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思相似,但比白居易這兩句寫得好,「綠水」和「斜陽」,不但更具體,而且更富鮮明的形象;「隨」和「帶」這兩個動詞也比「侵」和「接」好,更富擬人的韻味,更富動感。
頸聯逆轉,賦予「草」以異樣的情味:金谷園中「流水無情草自春」,是否也在「可憐金谷墜樓人」?石頭城下「但寒煙衰草凝綠」,是否也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里,「草」則有「國破家亡欲何之」的無窮惆悵。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逝去的人,破亡的國,卻不能重生再造。
尾聯結情。詩人悵望「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遙想富甲一代的石崇早已「灰飛煙滅」,絕代佳人綠珠早已「花落人亡兩不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無窮感慨不由湧上心頭。可再往深處想,人還不如草,什麼功名利祿,什麼榮華富貴,是統統都可以拋棄的。想到這,詩人的心漸漸平靜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