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倉央嘉措賞析

倉央嘉措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5 15:37:07

A. 倉央嘉措 那一世 賞析

這是一首愛的輓歌,作者在時光的感慨中體味著愛情的漸淡、漸遠……從中,我們讀到的不僅僅是作者的感傷,同時還包括對那朵「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的「哭泣的玫瑰」的哀嘆——時間的力量更改了愛的誓言,時間的無情讓愛變得蒼白。

這首詩,每句句式結構相似,給人一種循環往復、再三詠嘆之感。每節句首的時間安排而言,作者的筆法非常巧妙:天——月——年——世,層層遞增,作者對「她」思念也逐層增加——聽見你頌經的真言、觸摸你的指尖、貼著你的溫暖、期待與你相見。而後半段,時間又開始層層遞減,由夜——刻——瞬,而感情卻絲毫沒有減弱——為了尋你的氣息、為守候你的到來、為佑你平安喜樂……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她」思念之深,感情之真!但是,偏偏是這樣的一種感情,卻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拋棄了信仰,舍棄了輪回」徒增了整首詩的悲傷。

該詩除最後一句,讓人聯想到了愛情以外,之前的部分給人一種人神對話的感覺,也是這首詩的巧妙之處。該詩的大段文字,均表明作者向是一位虔誠的信徒,他在經殿燃香、轉經、磕長頭、拜佛塔,似乎都是在與佛交流,給讀者的感覺似乎是在誦佛,而與愛情無關。且詩中獨特的藏傳佛教文化又給全詩籠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我們從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對佛的虔誠,而讀到最後一節時,我們才真正發現,詩中所謂的佛,實際上就是作者愛戀的「她」,她在這里成為了作者心中的菩薩,她變得聖潔、美麗,讓人產生無限遐想。但作者卻在詩的最後,把這美的化身「拋卻」「舍棄」了,原因只不過是因為這朵「哭泣的玫瑰,早已推動了舊日的光澤」,我們不禁感到一絲絲悲傷,不僅僅因為作者把自己親手塑造的美摧毀了,還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朵玫瑰「在佛前哭泣」的原因——而這恰恰是作者要留給我們思考的東西。

B. 秋:倉央嘉措《問佛》賞析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隻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
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回,從中體驗痛苦。
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
鳳凰,涅盤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確,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C. 倉央嘉措《問佛》的解析

倉央嘉措 《我問佛》以第一人稱和佛的問答形式,有人一生的八苦、別離、感情、生死等等。寫出了許多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真諦。十一篇很感人的文章。

《問佛》,一首極具禪意的詩歌代表作,原作者系江西省德興市詩人程東武。此詩和倉央嘉措詩歌作品風格相近,加之程東武曾用筆名倉央嘉措發表過大量作品,致使許多讀者將這首詩歌的作者傳為西藏倉央嘉措活佛,這也說明這首詩歌的受歡迎程度非同一般。

(3)倉央嘉措賞析擴展閱讀

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引起了不少學者的研究興趣。

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足見藏族人民喜愛之深。漢文譯本公開發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種,或用整齊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動活潑的自由詩,受到國內各族人民的歡迎。

英文譯本於1980年出版,於道泉教授於藏文原詩下注以漢意,又譯為漢文和英文。漢譯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實准確並保持原詩風姿,再加上趙元任博士的國際音標注音,樹立了科學地記錄整理和翻譯藏族文學作品的典範。

倉央嘉措在藏族詩歌上的貢獻是巨大的,開創了新的詩風,永遠值得紀念和尊敬。

D. 倉央嘉措《見與不見》介紹和賞析

《見與不見》介紹:

倉央嘉措創作的「古魯」,有人譯為「情歌」,然龍冬先生認為,原文並非「情」,而是崇高到「脖頸」的一個極大尊敬的前綴,故譯成「聖歌」。從倉央嘉措這首著名的《見與不見》來看,若當成情歌恐也不妥,若一定要當成聖歌恐也未必。

筆者用心去讀,從「不悲不喜、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舍不棄」等同義反復而層層推進的抒情節奏,最後到「默然相愛、寂靜歡喜」的心靈氛圍,讀到的是禪,是鑰,是拈花,是微笑,只因「形象若偏離,寂照最動情」(河馬《禪詩》)。南宋圓悟克勤(1063—1135)禪師曾作艷詩一首:「金鴨香銷錦綉幃,笙歌叢里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此詩由艷入禪,與倉央嘉措那種悲欣交集的內心體驗雖不可同日而語,但借寫情以表達各自內心的微妙,卻殊途同歸。

倉央嘉措的《見與不見》賞析:

詩中沒有一句華麗的詞藻,只有質朴無華的情感,只有任世事怎樣變換他的情始終不變就在那裡的那份愛,就如天上的恆星,哪怕歷盡滄桑都亘古不變。「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是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全詩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反復吟誦詩人心中那份無論世事怎樣變換此情都不移的愛情,節奏感強,條理性好,旋律優美,極富藝術感染力。

遙想美麗的雪域高原,多情的倉央嘉措因相思踏雪而行夜會情人,是緣是劫?當破曉時分,人們讀著一個男人在雪野里留下的清晰的夜奔足跡,那足跡急促而有力蜿蜒地連接著布達拉宮和小巷深處, 於是疑惑,沉思,繼而驚愕,倉央嘉措在坦然的以愛情的名義歌唱的同時,也寫下了對宗教的背叛。

遙想倉央嘉措作為一個活佛的無奈與身不由己,他雖然沒有辦法去改變那些清規戒律,但他仍然選擇了叛經離道,選擇了對權利的舍棄與改變命運,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如果不是愛得至真至純,那又是什麼力量讓他放棄權利呢?答案只有一個:因為愛情。

讀著這種至真至純的情與詩,心中湧起的不僅是感動與感嘆,更有一份難言的心緒。倉央嘉措的詩如一曲天籟之音震顫靈魂動人心弦,那種愛得不帶一絲雜念的純情,久叩心門。

(4)倉央嘉措賞析擴展閱讀

倉央嘉措《見與不見》原文: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倉央嘉措簡介:

倉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

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E. 倉央嘉措詩歌賞析

了解一點倉央嘉措的達賴歷程,有人說他是不規矩的「僧人」——自回己已有心上人,而自己被答確認上達賴之後,再也就無機會與她相見,有時候牆外路人他都會看到很像很像,那是一種自由的嚮往,月宮里的玉兔,誰能懂其孤寂呢???如此有情人,如此傷情事,壽命長於不長,自見各位分曉了。。。

F. 賞析倉央嘉措的詩歌

倉央嘉措的詩歌翻譯起來挺有趣的。這首詩的情人指的是參佛的心境,夢不是我們內普通人做的夢容,是一種狀態,可以說冥想,後邊的是一種實際生活中常遇到的知感,就是你使勁按住眼球十秒鍾,然後慢慢松開手指,蓮花開了。回頭一望指的不是看鏡子,而是冥想的水平提高到魂魄離開軀殼了無常現身原來就是自己啊!

G. 求賞析: 十誡歌 倉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十誡歌

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賞析:

如果沒有相見怎會陷入愛河不能自拔,理性的清醒的語言中帶著壓抑的痛苦,與戀人分離的痛苦甚至讓自己否決了邂逅帶來的快樂,這種深沉的愛意和不能自拔的迷茫,更襯托出愛情的堅如磐石不可動搖。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賞析:

愛情是心靈上的交流,相知之後方知知己,當心靈覆疊與重合,心心相印的默契帶來的愛情將是溫暖而貼心的。會把戀人放在心頭一遍遍思量著,會把愛情在心中一遍遍重溫著,這種傻傻的想念一旦失去就就像失去了依託。於是後悔著相知,後悔著深愛,只因失去所愛之後的痛苦無法承受。

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賞析:

十指相扣,死生契闊,那些默默的陪伴賜予的愛情,足夠滋潤心靈,讓我們感激它的慷慨。然而一旦分離,心口的溫暖無法補償帶來的失落,足夠讓人心碎垂淚。欠下的那些溫暖的陪伴,在分離之後終究無法償還。恨人事無常,到底只能暗自神傷。

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賞析:

那一段珍惜,那一段情意所留下的痕跡是怎樣也無法抹除的,因為愛到深處愛到酴醾,當分離之後只剩下了故人的回憶,在一遍遍重溫回憶的過程中一遍遍扯開傷口,使它一直無法治癒。這種每每生生撕裂傷口的痛,讓人悔當初,真心相惜。

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賞析:

如果沒有相愛那麼就不會有辜負和背叛,這種天真的假設和詢問,一次次重復著,卻是在反復提醒自己別離的事實。如果不愛,現在不會這么痛苦,然而懼怕痛苦而拒絕愛,更是痛苦深處的痛苦。

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賞析:

相對與相會,是兩個不同層面上的會晤。所謂相對只是一場淡漠和平常的相遇,而相會卻帶著四目相對時的喜悅和溫存。如果我們不相向而行是否就會相忘於江湖?相會只會徒增感傷,因為千帆過盡,感情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前來相會。

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賞析:

一個「誤」字如此耐人尋味,何為正?何為誤?愛上了終將分離的人便是誤嗎?哀怨的字眼輕描淡寫地描畫著那種失去之後就讓人心如刀絞的愛情,平靜的外表下滿滿的波濤暗涌,畢竟相負帶來的就是一種誤,誤了青春時辰,誤了韶華時光,誤了一片深情。

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賞析:

所謂約定在註定到來的離別面前顯得都是蒼白無力的,既然已經緣分已盡,何必藕斷絲連牽扯不清?然而那些花前月下的約定卻縈繞腦海心頭,揮之不去,讓人怎能不想再續愛情?剪不斷,理還亂,如此之痛,只能叫人言說「最好不相許」。

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賞析:

依偎一詞本就相連一體,然而相依和相偎之間的微妙差別卻發人深省。萍水相逢卻惺惺相惜帶來的是依,可以驅散黑暗的戀人的擁抱才是偎,偎是一種相互依託,一種非你不可的情緒,一種無論天涯海角還是碧落黃泉都要在一起的堅定。然而如此的二人卻被生生拆散,唯有孤獨地告誡後人「最好不相依」。

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賞析:

分離的二人再次相遇,懷揣著對故人的思戀就會沉淪於回憶,就會流連在對方的眼波之中。一旦相遇那些過往的回憶就會迸發出來,帶著在一起的渴望相聚,然而短暫的相聚也改變不了終將分離的事實,不可能依然是不可能,相聚只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安慰罷了。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賞析:

前一句寫出了二人之間驀然激發出的情感,淺淺地模糊地勾畫出了愛情的深度,只是一場相見,便是金風玉露,相知相許。後一句蘊藏著的悲涼與落寞的情感讓人心疼,「相見何如不見時」,此語是錐心刺痛之人發出的肺腑之言。既然遇見你讓我如此痛苦,我為何還要遇見你?表面上明明後悔著那一場邂逅,然而心中卻是愛得慘烈無比,明明口中說著那麼決絕的話語,心中卻如此彷徨彳亍不前。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賞析:

到底怎樣才能徹底忘記你?到底怎樣才可以擺脫輪回一般生生不息的相思?愛得那麼疲憊那麼痛苦,到頭來還是無法忘記對你的深情。這句話點明了全詩的情感,唯有這一句話展露出了壓抑著的情緒。想和過去的戀人一刀兩斷,無奈心裡卻無論如何也放不下,只有生前身後唯愛一人,弱水三千隻取一瓢。

被迫與戀人分離的女子,一遍遍重復著「如果不」的假設,看似在後悔曾經的愛情,實際上卻把自己對那人的深愛展露無疑。若不是愛得深刻,又怎麼會如此痛苦,若不是愛到情痴,又怎麼會有如此恨人事無常?尤其是最後一句展現出的柔弱的一面,更體現出兒女情長。前面的淡漠和決絕,不過是因為太愛了用來束縛自己的偽裝,最後終於說出口的「要我如何忘掉你」的話語其中的悲凄,綿遠悠長。那種微弱的痛楚,從目力所及的文字一直流落到心口,酸楚之情油然而生。

拓展資料

關於倉央嘉措

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

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引起了不少學者的研究興趣。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足見藏族人民喜愛之深。漢文譯本公開發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種,或用整齊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動活潑的自由詩,受到國內各族人民的歡迎;英文譯本於1980年出版,於道泉教授於藏文原詩下注以漢意,又譯為漢文和英文。漢譯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實准確並保持原詩風姿,再加上趙元任博士的國際音標注音,樹立了科學地記錄整理和翻譯藏族文學作品的典範。倉央嘉措在藏族詩歌上的貢獻是巨大的,開創了新的詩風,永遠值得紀念和尊敬。

H. 倉央嘉措的我終於明白賞析

這首在網上盛傳來是倉央嘉措自的詩歌,實實在在是一個現代的漢族人寫的,卻被大多數人誤以為是倉央嘉措的作品。最早的出處不是詩集也不是倉央嘉措情歌集。它是一首歌詞,最原始的名字叫《信徒》,出自1997年朱哲琴的唱片專輯《央金瑪》。其中的「你」既是情人的指稱也是真愛的象徵,更體現著執著的信仰。在這首「倉央嘉措情歌」中,對真愛的嚮往和信仰的執著,二者已經統一起來。它被託付在倉央嘉措的名下,藉助西藏、藏傳佛教及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特殊的文化含義及神秘性,強化了對世俗真愛的追求的執著和神聖。誦經、轉經、磕長頭、轉山,是藏傳佛教中具有神秘性的信教方式,蘊含並體現信仰的執著和虔誠。「觸摸你的指尖」,「貼著你的溫暖」等,真切細膩,同時也體現了對「你」的嚮往和迷戀。
結尾時的那句:「轉山轉水轉佛塔呀,不為修來世,只為在途中與你相見。」承接著「倉央嘉措情歌」一貫的宗教叛逆情調,又呈現了追求現世真愛的新宗教色彩。
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倉央嘉措成就了這首詩歌,所以,當這首歌被託附到倉央嘉措的名下時,是那麼的妥切自然,彷彿宛若天成。同時,這篇詩歌也重新在世人心中成就了倉央嘉措這個「界世間最偉大的情郎」。

I. 賞析倉央嘉措的這首詩

是否是倉央嘉措的作品,不好說。

世間一人放不下,怎言放下世界?
世間萬事看得開,怎留生死?
法外亦有度,怎任法外逍遙?

唯有放下,才是大自在!

J. 倉央嘉措《見與不見》的賞析,謝謝!

這不是倉央嘉措寫的好不?

別自己搜搜就別錯的給貼上。扎西拉姆·多多 才是原作者。
這首詩的原名是《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至於見不不見,那是網上瞎改的名字。

希望大家尊重版權- -~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