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天凈沙
1. 天凈沙的賞析,短一點,謝謝,急急~~~~~~!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像,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一方面是由於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比較明顯的特點是:
1.簡約與深細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來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處。《天凈沙秋思》文字之精煉,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既無誇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圖景: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至於遊子為什麼飄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裡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自己去想像。這首小令,確實不愧為言簡意豐、以少勝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並不簡陋,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徵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乾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作者沒有寫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寫這些事物與遊子活動的關系,但讀者又可以想像得到,並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靜景與動景相映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又得力於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於動態中的「流水」,與處於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塗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
3.景色與情思相融
詩言志。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東西,難於表達。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於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正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與「水」本無聯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處,用江水東流之景,表達無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來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當詩人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之中,這些事物便被賦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了。「小橋流水人家」,不過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於一個圖景之中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所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就是這個道理。《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傑作。
2. 天凈沙·春+賞析
天凈沙 春
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回紅。
【說明】
原作共四答首,分寫四時景色。這首寫春景,給人一種和煦明麗的感覺。
【注釋】
[天凈沙]:原作天凈紗,越調的常用曲。句式:六六六、四六,共五句五韻。頭兩句宜對,也有三句作鼎足對的。體段短小,近於六言絕句,宜於寫即景抒情的小詩。
[飛紅]:指落花。
【譯文】
山綠了,陽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風。樓閣上少女憑欄眺望,高捲起簾櫳。院子里楊柳依依,鞦韆輕輕搖動,院外有飛舞的春燕,啼喈的黃鶯,小橋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飛紅。
這首詞曲全由列錦組成,列錦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特殊的修辭方式。這個名稱是當代修辭學家譚永祥提出的,他對列錦的解釋是:古典詩歌作品中一種奇特的句式,即全句以名詞或名詞短語組成,裡面沒有動詞或形容詞謂語,卻同樣能起到寫景抒情、敘事述懷的效果。(《修辭新格》,福建教育出版社)
運用「列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正如人們分析的那樣,列錦具有凝煉美、簡約美、含蓄美、空靈美和意境美。拿今天的藝術品類來比方,列錦獲得了影視鏡頭巧妙剪輯(即蒙太奇)的某些效果,能激發讀者豐富的想像和聯想,言有盡而意無窮。
3. 《天凈沙》 的賞析
天凈沙
名稱
名稱: 〔越調〕天凈沙
作者
作者: 商政叔
簡介
商政叔
(?-1231),字正叔一作政叔,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市)人。金崇慶(1212)進士,曾任秦藍總帥府經歷,元兵俘之使降,不屈而死。散曲作品今存小令四首。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詞: 元曲
欄目關鍵詞: 元曲三百首
體裁: 散曲
年代: 元 內容介紹
原文
原文
[越調]天凈沙
商政叔
雪飛柳絮梨花,梅開玉蕊瓊葩。
雲淡簾篩月華。玲瓏堪畫,一枝瘦影窗紗。
賞析
賞析
〔賞析〕
這支小曲是寫冬季雪天的景色:飄揚的雪花如柳絮、似梨花,冬梅卻傲風雪而爭艷。月光從窗簾中照進來,更映襯得那遒勁的梅枝玲瓏可愛又不失風范,如詩如畫。作者借寫風雪中的梅花,而抒發自己不入俗流的情懷。
<天凈沙·秋思 >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注釋]青山遮不住悲秋。秋,易使人 悲嘆,傷心淚漣漣;秋土悲,秋女怨,九曲回腸的碎心曲,讓人揪心。
[譯文]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陽的余暉已經昏螟西下,羈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跡天涯。
[賞析]⒈馬致遠的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作品內容本身,簡簡單單,普普通通,敘述羈旅漂泊人,時逢黃昏,感應突襲。感而發,發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涼氣氛、「枯藤老樹 昏鴉」,荒涼凋謝的蒿草,孤枯敗落 的藤枝,蔓纏在飽經滄桑的老樹上, 時不交運的「昏鴉」,呱呱呱,聲聲催 人心魄,把秋日黃昏的氛圍一下子 捲入落魄流浪人的心裡。
冷冷清清,坐落的小橋,似給旅 人鋪路,又似讓旅人沉落。路漫漫其 修遠兮,官宦仕途又幾何。零汀的 人,綸巾青衫,滿身風塵,踽踽獨行。 「流水」「人家」,似喜似怨;萬里原野, 「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願,卻難 賦深情,一雙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斷 水,愁緒任橫流。驛站飄失了,殘留 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際,功名利祿, 仕途失意,難耐凄涼,是是非非,融進 蕭蕭悲涼的「西風」。瘦弱羸馬,馱著 書卷,催著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離,誰道世事不唯艱?
上段三句十八字,九個名詞連 綴成不塗濃墨的書畫,亦無一個虛 造硬加的詞,不同的景物天衣無縫 地和諧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 拍案道奇。這種音節和諧、情景交 融、妙含無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 老樹寫秋思,不許旁人贅一詞」之 譽,的確委實不過。
倘若只有這九個名詞,豈不是遭後人「怡其笑矣」?
一組組巧妙的結合,伏著千萬 思緒惆悵,筆鋒一轉,漂泊者的坎坎坷坷,深層的意境,躍然跳出,一幅 精美絕倫的古畫浮在眼前!夕陽傍 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蕭蕭凄凄,無聲似有聲:「斷腸人在天涯」,頓時令人拊 胸掩面哽咽,潸然淚下,淚悲情亦痛,化景為情,情從景出,勾勒出充滿憂傷的旅人遠離家鄉,孤身漂泊的身影。
「悲落葉於勁秋」,秋古來觸發 深思。光陰如夢,往事堪嗟。馬致 遠曾熱衷於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 十餘載,五十入仕,看不慣黑暗的官 場,退而隱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時的作品之一,現實的體驗、憤 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現實的不 滿。飽腹之學,無所用之。失意、痛 苦、悲涼、孤獨,一切衷腸,只能用枯 禿的筆,痛吐出來,傾訴出來。
意深,含蓄無限,玩味無窮;調高,心馳物外,意溢於境。是境,是景,水乳交融,情景映襯;是意,是情;相輔相成,相濟相生。怪不得王 國維在《人間詞話》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讀;美文,不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隱隱作痛,悲淚欲出.
⒉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天凈沙是曲牌名
天凈沙·秋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賞析〕
該曲雖和馬致遠的《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傑作。
白樸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為寫作的題材,我們從其中的修辭可以看出,他的文學涵養是極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麗的自然圖景構成,而白樸本人,就好像是拿著這些自然拼圖的藝術家,拼出一幅美麗中帶著和諧的人生圖畫。
寫秋景,自然難免要烘托出蕭瑟的氣氛,但是如果全以蕭瑟氣氛為全篇的寫作大旨,又會令讀者感受到沈悶而有壓力。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白樸在選用語辭時,便頗費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於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後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於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曲寫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
【年代】:元
【作者】:李致遠
【作品】:天凈沙
【內容】:
畫樓徙倚欄桿,
粉雲吹做修鬟,
璧月低懸玉彎。
落花懶慢,
羅衣特地春寒。
【年代】:元
【作者】:孟昉
【作品】:天凈沙
【內容】:
星依雲渚濺濺,
露零玉液涓涓,
寶砌衰蘭剪剪。
碧天如練,
光搖北斗闌干。
【年代】:元
【作者】:喬吉
【作品】:天凈沙
【內容】:
鶯鶯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風風韻韻。
嬌嬌嫩嫩,
停停當當人人。
【年代】:元
【作者】:嚴忠濟
【作品】:天凈沙
【內容】:
寧可少活十年,
休得一日無權。
大丈夫時乖命蹇。
有朝一日天隨人願,
賽田文養客三千!
【年代】:元
【作者】:元無名氏
【作品】:天凈沙
【內容】:
春山暖日和風,闌桿樓閣簾櫳。
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年代】:元
【作者】:張可久
【作品】:天凈沙
【內容】:
青苔古木蕭蕭,
蒼雲秋水迢迢。
紅葉山齋小小。
有誰曾到?
控梅人過溪橋。
4. 天凈沙秋的賞析
白樸的《天凈沙·秋》雖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
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傑作。
詞、曲有雅、俗之別,一般來說,詞尚嫵媚、含蓄,而曲貴尖新、直率。白樸的這支小令讀來卻有詞的意境。曲中雖無「斷腸人在天涯」(意為: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之類句子,抒情主人公卻時隱時現,在煙霞朦朧之中,傳達出一種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4)賞析天凈沙擴展閱讀:
《天凈沙·秋》作者: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釋義: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多麼的落寞,拖出那長長的影子。炊煙淡淡飄起,幾只全身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時不時還發出幾聲令人心酸的啼叫。
在殘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閃閃發亮。忽然,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順著它遠遠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處看,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菊花,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冶
5. 《天凈沙.秋 》賞析
天凈沙·秋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①,輕煙老樹寒鴉②,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內葉黃花。
〔注釋〕容
①殘霞:晚霞。
②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
〔賞析〕
該曲雖和馬致遠的《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傑作。
釋義:
在日落時天空中來不及追隨太陽的殘霞照耀下,村落顯的那麼孤獨。近處縷縷青煙中老樹的枝幹上還停留著烏鴉,天空中還有大雁孤單的身影。在青山綠水中,一切的一切是多麼孤單與孤獨。
6. 天凈沙 春的賞析....一定要有詳細的賞析
【原作】
天凈沙·春——[元]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桿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注釋】
天凈沙:原作天凈紗,越調的常用曲牌,體段短小,近於六言絕句,易於即景抒情。
闌(lán):闌干。
簾櫳(lónɡ):帶簾子的窗戶。櫳,窗戶。
啼鶯舞燕:即鶯啼燕舞,意思是黃鶯在歌唱,春燕在飛舞。
飛紅:飄落的花,有落英繽紛之意象。
【古詩今譯】
山朗潤起來了,風和煦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雕欄錯落,樓閣林立,簾櫳輕挑。院子里,楊柳下,鞦韆在輕輕的悠來盪去;院子外,晴空里,曠野上,黃鶯在婉轉地歌唱,燕子在悠閑地飛舞,潺潺的小溪在小橋下淙淙作響,花兒在微微的春風里悄悄地飄落。
【賞析】
白樸(1226~1306以後),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今存散曲存小令37首。
這首小令通過選擇富有時令特點的景物,融會作者獨特的觀察體驗,給讀者描繪了一幅和煦、明媚、潤澤的春景圖。
「春山暖日和風」,作品開篇先從遠處著筆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宏大而又溫馨的背景,也就是說,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和煦、溫暖、遼遠的春光背景畫面。在這一句里,詞人著意突出了春天已經來到人間的特點,你看,「山」是春意盎然的,「日」是暖意融融的,「風」是和煦溫情的。讀著詞句,彷彿置身於明媚的春光里,眼前春山潤澤,春日融融,春風和煦,不自覺的就感覺到一種怡然與舒暢。
「闌桿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這兩句是近寫,詞人從遠處的「春山」轉為寫近處的「樓閣」與「院中」的景物。在這明媚的春光里,在樓閣上,在窗子前,憑欄而立欣賞春光,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兒呀!舉目遠眺,呈現在眼前的是「春山」、「暖日」、「和風」;俯瞰腳下,是幽靜雅緻的小院兒,那小院兒里有傲然的白楊,有婀娜的垂柳,特別是那樹下的鞦韆悠然的盪來盪去,彷彿有妙齡少女們的歡聲笑語傳將出來,充滿了詩情畫意。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結尾兩句,詞人的目光又從庭院里轉移到晴空中,轉移到曠野上,渲染了一個令人陶醉的氛圍。春樹枝頭,黃鶯在悠揚地歌唱;晴空里,燕子在悠閑地飛舞;曠野上,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橋下淙淙作響,落英在微微的春風中靜悄悄地飄落。至此,作品的意境更顯得和諧,更顯得意趣兒盎然了。
在寫法上,詞人重點採用的是白描的手法,由「春山暖日和風」三幅畫面展開想像,用極為樸素的語言文字簡潔地勾畫了一幅清新明快的春景圖
7. 天凈沙 秋思 賞析
《天凈沙·秋思》賞析
馬致遠,元代傑出的戲劇家、散曲家,他的《天凈沙·秋思》歷來被人們推為小令中出類拔萃的傑作,被譽為「秋思之祖」,幾百年來,它以其「深得唐人絕句妙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藝術魅力而膾炙人口,久誦不衰。
馬致遠少年時曾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在初期執行著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說,作者一生幾乎都過著一種漂泊無定的羈旅生活,他終生也因之被註定為鬱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法朗士斷言:「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對這一斷言是否過於絕對我們姑且不論,但用來觀照這首小令卻是非常恰切的。曲中的「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在馬致遠這些失意文人的眼中,本來就是一些易於讓人愁思一觸即發的秋色,加之時值黃昏,天涯孤客行在旅途,不能不由眼前這種滿目清瑟之景想到他一生仕途的失意和漂泊羈旅的愁苦而在心頭蔓上愁思萬縷,進而結晶出這樣一首蘊藉著遊子綿綿不絕的愁緒,且格調蒼涼、籠罩著愁雲慘霧的《天凈沙·秋思》也就不足為怪了。可以說,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生活真實而又生動的寫照。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像,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馬致遠就是以這樣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
8. 《天凈沙·秋》賞析
天凈沙·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炊煙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時不時還發出幾聲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殘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閃閃發亮。忽然,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順著它遠遠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
編輯本段曲牌格律
《天凈沙》,越調曲牌名,小令兼用。其格律如下: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上(平)。 △平平仄, △平△仄平平。 (「△」 為可平可仄,加黑體表示韻腳)作品鑒賞
編輯本段賞析
白樸這首小令《天凈沙·秋》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 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至此,讀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此曲僅二十八字,但語言簡練優美 ,意義深刻。此曲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處世態度,真是所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白樸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為寫作的題材,讀者從其中的修辭可以看出,他的文學涵養是極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麗的自然圖景構成,而白樸本人,就好像是拿著這些自然拼圖的藝術家,拼出一幅美麗中帶著和諧的人生圖畫。 寫秋景,自然難免要烘托出蕭瑟的氣氛,但是如果全以蕭瑟氣氛為全篇的寫作大旨,又會令讀者感受到沉悶而
有壓力。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白樸在選用語辭時,便頗費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於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後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於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曲寫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 此曲描繪的秋景圖由兩部分構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而後面部分畫面色彩斑斕,鮮艷明麗,充滿著勃勃的生機。前後畫面同樣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果聯系白樸不願在元朝做官的態度,讀者就不難理解同樣的秋景會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中的「飛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樸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還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轉折。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讀者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應屬於虛寫。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跡地把「心中之景」與當時真實的環境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愛憎之情。 此曲雖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傑作。 詞、曲有雅、俗之別,一般來說,詞尚嫵媚、含蓄,而曲貴尖新、直率。白樸的這支小令讀來卻有詞的意境。曲中雖無「斷腸人在天涯」之類句子,抒情主人公卻時隱時現,在煙霞朦朧之中,傳達出一種地老天荒式的寂
9. 天凈沙•秋的賞析
賞析
白樸這首小令《天凈沙·秋》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至此,讀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此曲僅二十八字,但語言簡練優美,意義深刻。此曲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處世態度,真是所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白樸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為寫作的題材,讀者從其中的修辭可以看出,他的文學涵養是極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麗的自然圖景構成,而白樸本人,就好像是拿著這些自然拼圖的藝術家,拼出一幅美麗中帶著和諧的人生圖畫。
寫秋景,自然難免要烘托出蕭瑟的氣氛,但是如果全以蕭瑟氣氛為全篇的寫作大旨,又會令讀者感受到沉悶而有壓力。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白樸在選用語辭時,便頗費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於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後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於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曲寫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
此曲描繪的秋景圖由兩部分構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而後面部分畫面色彩斑斕,鮮艷明麗,充滿著勃勃的生機。前後畫面同樣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果聯系白樸不願在元朝做官的態度,讀者就不難理解同樣的秋景會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中的「飛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樸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讀者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應屬於虛寫。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跡地把「心中之景」與當時真實的環境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愛憎之情。
此曲雖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著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傑作。
詞、曲有雅、俗之別,一般來說,詞尚嫵媚、含蓄,而曲貴尖新、直率。白樸的這支小令讀來卻有詞的意境。曲中雖無「斷腸人在天涯」之類句子,抒情主人公卻時隱時現,在煙霞朦朧之中,傳達出一種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10. 天凈沙秋思賞析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
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
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
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
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10)賞析天凈沙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於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出自:《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原文:
天凈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庄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作者介紹:
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間),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
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他是一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貞書會」的重要人物,也是歷來所說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稱為「曲狀元」。
馬致遠的散曲。擴大題材領域,提高藝術意境。聲調和諧優美,語言疏宕豪爽,雅俗兼。詞采清朗俊雅,而不濃艷。
馬致遠的散曲大致可分為4大類:寫景、嘆世、閨情、世象,作者善於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人物形象鮮明等藝術特點。今存散曲約130多首,他的嘆世之作也能揮灑淋漓地表達情性。
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將,他雖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為主,他的語言熔詩詞與口語為一爐,創造了曲的獨特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