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諫太宗十思疏的名句

諫太宗十思疏的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1-05 07:48:38

Ⅰ 諫太宗十思疏 十思是哪些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專沖而自牧,懼滿屬溢則思江海下而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Ⅱ 諫太宗十思疏一問中有依據名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這個句子是.

這個句子是----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出自《詩·大雅·盪》

Ⅲ 諫太宗十思疏作文素材

諫太宗十思疏之後

魏徵上奏十思疏之後,引起了唐太宗極大地震動,並受到深遠影響,可以說,魏徵的這篇十思疏對於唐朝盛世起到了奠基作用。李世民曾經告誡他的兒子唐玄宗李隆基說:「舟所以比為人君,水所以比為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出自十思疏中的名句。可見十思疏對他的影響是多麼的深遠。一代明君李世民做到了「宏茲九得」基本達到了「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之治。採取了一些比較開明的措施,減輕了農民負擔,緩和了階級矛盾。例如實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調法,使部分農民獲得了一定的土地,相對減輕了對他們的剝削,並興修水利,擴大農業生產。隨著農業的發達,手工業和交通運輸業也日益發展,並興起了許多繁華的商業都市。由於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就出現了自唐太宗以來一百多年的封建經濟的繁榮時期,而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到了頂點。杜甫在《憶昔》第二首中生動地反映了這種景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十邑獲藏萬家寶。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皆豐實。九洲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但是李隆基沒把當年父親對他說的話放在心上,當他當上皇帝之後犯了「十思」中的多項錯誤。其中「縱情以傲物」、「無因喜以謬賞」。毀掉了大唐盛世。一場連帶當時全國人民的悲劇不可避免地在李隆基時代上演。有長恨歌為證: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么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必須要: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唐玄宗的昏庸無道終落得: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悲劇下場。
魏徵――唐太宗――唐玄宗。留給我們的啟示實在太多太多。假如沒有魏徵的十思疏也許唐玄宗的悲劇將由李世民上演;假如李世民在看到魏徵的十思疏之後大為震怒並殺掉魏徵,悲劇也可能很快到來;假如李隆基聽從他父親當年的教誨,也許就不會有李隆基個人的悲劇連帶了全國人民的大悲劇,就不會有安史之亂,當然也不會有《長恨歌》。然而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如。但我們不能不說,魏徵的十思疏確實是直理。然而真理只有被採用,才能發揮它的功效。

Ⅳ 諫太宗十思疏的主要內容及啟示,短一點就好。

奏疏根據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績之後,逐漸驕傲自滿,生活日趨奢靡地情況,指出了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不可以「竭誠以待下」,必然會使「骨肉為行路」,最後導致至親疏遠,君臣解體,離心離德,難於保守天下。奏疏不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危害的道理講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對症下葯,提出「十思」的措施,既明確具體,又實用而不空泛,針對性很強。

魏徵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視,說它是「言窮切至」,使得自己「披覽亡倦,每達宵分」。他還曾使用「載舟覆舟」的比喻來訓戒太子。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經常拜讀這篇奏疏,用以規戒自己。由此可見它在封建時代的重要意義。即使到了現代,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也仍有值得借鑒的意義。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徵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先以比喻開篇,通過成敗得失的比較推論,歸結到「可畏惟人」 ,指出了爭取人心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魏徵緊扣「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規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儉,不輕用民力。這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安邦治國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闢的論述,其主題是在於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君王必須努力積聚德義,具體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十個建議。寫得語重心長,剴切深厚。
《古文觀止》評價:通篇只重一「思」字,卻要從道義上看出,世主何嘗不勞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義,則反不如不用思者之為德也。魏公十思之論,剴切深厚可與三代謨、誥並傳。
開篇並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臣聞」的口氣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三個排比句,兩個作比喻,一個明事理,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望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這樣就加重了強調意味。反問的一句,差不多帶有「挑釁」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處。接著,進一步明確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國家長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一樣荒誕。這一段的結尾,照應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與「水」的比喻。

Ⅳ 諫太宗十思疏十思是哪些

十思: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專;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屬牧;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譯文;
見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
將要大興土木,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寧;
考慮到帝位高隨時會有危險,就想到要謙虛,並且加強自我修養;
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江海是居於百川的下游;
喜歡打獵游樂,就想到把三面追趕野獸,留一面放生作為限度;
擔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終謹慎;
憂慮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接納下屬的意見;
害怕讒佞姦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惡小人;
加恩於人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賜不當;
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為正在發怒而濫施刑罰。復制於網路。

Ⅵ 《諫太宗十思疏》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第一段
以"固本思源"為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 開篇並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臣聞"的口氣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三個排比句,兩個作比喻,一個明事理,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這樣就加重了強調意味。反問的一句,差不多帶有"挑釁"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處。接著,進一步明確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國家長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一樣荒誕。這一段的結尾,照應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與"水"的比喻。
第二段
總結歷史經驗,並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終者蓋寡。"開頭幾句,寥寥數語,就概括了歷代君主能創業不能守成的普遍規律,這雖說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國之安",就必須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來,作者以"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設問,引出更為具體的分析論證,指出"殷憂"與"得志"的不同心態:殷憂,則竭誠待人;得志,則縱情傲物。而"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對人的態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於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這里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振聾發聵,令人警覺。
第三段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 "十思"的核心內容是正己安人,但具體又有所側重。"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這兩條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等;"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這兩條是戒驕躁,勸皇帝要恪守職分,不驕不躁,虛懷若谷,從諫如流;"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是勸皇帝不要放任縱欲;"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是勸皇帝勤勉政事,不要怠惰;"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是說"兼聽則明";"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是說"偏聽則暗";"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是說賞罰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頗。"十思"就是十條勸戒,語語坦誠,字字驚心。文章最後從正面論述做到"十思"的好處,描繪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其中提到的"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即"用人""納諫"策略,實際上成為初唐的治國方略,創造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Ⅶ 諫太宗十思疏中富有哲理句子

我認為富有哲理句子就是``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Ⅷ 文言文 諫太宗十思疏中的特殊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判斷句)

2、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介賓短語後置)

(8)諫太宗十思疏的名句擴展閱讀:

一、重點詞語

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

2、當:當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3、景:承天景命(大)

4、董:雖董之以嚴刑(監督)

5、克:克終者蓋寡(能夠)

6、作:將有作(建造,興建)

7、牧:則思謙而自牧(養)

8、敬:則思慎始而敬終(慎)

9、黜:則思正身以黜惡(排斥)

10、簡:簡能而任之(選拔)

二、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嚇)

2、則思無以怒而濫刑(通"毋",不要)

文章一開始,作者運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舉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兩組比喻,從而引出了「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作者先設置這樣兩個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強的比喻,而後引出了自己要表達的真實意圖,這種手法的應用是有很強的說服力。如果作者開篇不用這十分形象的排喻,而只是簡單地講述抽象的道理,是很難吸引對方,使對方理解信服。

作者引喻用得好,好就好在比喻用得「巧」、「俗」、「切」。比喻的應用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化,使深奧的問題通俗化。劉勰在《文心雕龍·論說》中所說的:「喻巧而理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設喻明理,比喻不但要設得巧,而且喻體要淺顯通俗,樹木、江河,處處可見,人人熟悉。所講的道理也是人人皆知,不難理解的通俗事理。

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文章中比喻運用的「切」,實際上就是喻體與本意要相切合,要抓住重點,選最集中、最深刻、最精彩的喻體來表現本意,作者用十分熟悉的樹木,泉源,用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引出國之大政,平易而自然。

使用了排喻的方法開篇後,作者又以三個「不」字的排比句從反面來說明問題,「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從而進一步強調了作者的政治意圖。作者使用的言辭尖銳,用反激法去激發對方。

作者指出,自己所列舉的比喻和敘說的是連自己這樣愚笨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何況英明聖哲的皇帝。然後作者很明確地向唐太宗指出,做為一國之主的帝王,身負重任,就要在安樂時想到危難,盡量避免奢侈,要提倡節儉。不然的話就會做出象伐根而求樹茂,塞水而望流長一樣的愚蠢事。這里,在文章結構上前呼後應,環環緊扣,充分表達了作者進諫規諷的本意。

緊接著作者向唐太宗指明歷史上的君王,一開始創業時大多都能兢兢業業,而善始善終的就不多了。作者這里用了一個反問句來說明「創業容易,守業難」的道理。作者同時明確地告誡唐太宗,不要危難憂患時誠心待人,而成功後就放縱,傲慢待人。

並指明,對人以誠相待,仇敵也團結成為一個整體;傲慢待人,即使是親人也會眾叛親離。對人民使用高壓鉗制,用威勢來統治他們,會造成他們與你貌合神離,表面十分順服而實際上卻十分怨恨。作者這里指出被激怒的百姓是十分可畏的。

並再次用一個真切生動的比喻來說明帝王與百姓之間的辯證關系。作者將百姓妙喻為水,將帝王比喻為行船。水能浮載行船,但也可以將行船傾翻。這個比喻簡潔而傳神,直接明了地向唐太宗表明其利害關系。

為諫勸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不要「縱情傲物,驕奢淫逸」。結合具體實例進行分析,妙喻警人,陳述利害。引用古聖先哲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和「載舟覆舟」等至理名言,哲理剴切,反復闡述,耐心說服,言語婉轉動人,用心不可謂不良苦。

道理述盡,作者便向唐太宗提出「十思」的建議。「十思」是作者前文提出的「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具體內容。前邊提出問題並進行了分析,後邊則提出如何解決的建議。使得文章前後呼應,全文形成一篇結構嚴謹的統一體。

而「十思」又以「謙沖而自牧」、「虛心以納下」、「慎始而敬終」、「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為中心,為至要。「十思」的角度不同,但都貫穿著「積其德義」的主線。作者告誡唐太宗「總比十思,宏茲九德」這樣就會達到天下「文武並用,垂拱而治」。只要做到這「十思」,就不必自己去勞神費思,代替百官去行使職權了。

全篇以「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為中心展開論述。先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提出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結論。

然後提醒太宗,守成之君易失人心。因在「殷憂」時易「竭誠以待下」;而在「得志」時則會「縱情以傲物」,便有「覆舟」之危。由此提出「積德義」必須「十思」。著重規勸太宗對於物質享受要適度,在自身修養上要「謙沖」,在用人上要「虛心納下」,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計個人恩怨。結尾歸結出治國方法的關鍵在於知人善任,選拔人才,達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

作者的這些主張,為唐太宗所採納,有助於成就唐王朝的「貞觀之治」。全篇以「思」字作為貫穿行文線索,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說得生動形象;並採用排比、對仗,句式工整,氣理充暢。

Ⅸ 諫太宗十思疏主旨句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諫太宗十思疏主旨句

Ⅹ 諫太宗十思疏 易考名句

臣聞求復木之長者,必固其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